对我国教育的一些思考

2022-11-04

第一篇:对我国教育的一些思考

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的一些思考

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全面爆发,在制造业将美国人逼入了墙角,因此美国人在七十年代开始全方位的研究日本,希望到答案。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企业文化”因素就是美国学者在比较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中提出来的。企业文化论在八十年代传入了我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竞争力,对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文化的设存在种种错误的认识与看法,本文主要述了企业文化的含义与构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作用,并提出了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企业文化的理论源于美国,二战后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并帮助日本企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在八十年代,全世界掀起了一场“企业文化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学术界加强了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交流,在1986年,中国正式出现了“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伴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管理者日益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和作风,这些观念和作风本身就是企业

1 文化的内容,因此企业文化在我国渐渐由理论发展到管理实践。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与构成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的学术界对于“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统计结果显示企业文化一共有200多种不同的定义。虽然这些定义的表述五花八门,但从整体上来看,其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它受到整个组织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对企业及组织成员的行为有种无形的约束力。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元素

企业文化属于社会学描述的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必须将其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中考察。与社会文化对应,我们认为企业文化也有三个主要构成因素:

1、经营理念 它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要持续经营首先要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所在。所以现代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企业宗旨与目标:松下创始人

2 松下幸之助认为:“我的任务就是制造象自来水一样多的电气用具,这是我的生产使命;,“要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宗旨。没有积极正面、有益社会企业宗旨的公司就象没有理想的个人一样,很难在未来获得成功。

2、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在企业经营思想的指导下而形成的处理事务所进行的行为方式的观念意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指导着人的行为的选择和态度的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突出表现在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勇于创新、具有竞争意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人才等,而错误的企业价值观则只重视短期利益,为了追求企业短期的利润最大化不择手段,这样的企业在较长的经营过程中很容易被淘汰。

3、行为方式 企业行为是一种规范化的经营运作过程。严谨认真、公平有序是这一过程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要想完备地实现这一运作过程,必须要有一套客观的企业领导者评判指标体系,有一套可测度的能刚性执行的企业纪律体系和明确的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于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之中,使全员上下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近几年,大多数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

3 性,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自身的需要相比,企业文化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研究有待深入。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还缺乏有目的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什么?它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都需要尽快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指导工作。二是认识有待提高,一些职工,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地位作用等认识不足,文化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高,重视不够,动作不快。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三是观念有待更新。一些干部职工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人”的观念较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和“企业人”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严重制约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四是工作还需务实,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没有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等不够明确,有的企业缺乏人本意识和企业意识,使企业文化建设要求过高,内容较空,与企业的愿景不相适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得不到职工的认可,还没有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动力和保证。五是特色有待挖掘。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在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主要内涵的提炼方面,缺乏特性。所有这些对企业建设具有鲜明个

4 性特征的企业文化、提升其品位和品质,是极为不利的。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体说,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引导着企业对其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位臵、形象做出定位和选择。第二,企业文化促进着企业的管理理念的人本主义提升。企业文化管理介入到企业管理中来,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理念,使其从传统的经济人管理提升为社会人管理。第三,企业文化具有传播功能,文化传播比商品的流通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影响力,是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关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对社会公众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构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三、我国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大部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只处在企业文化的最外层,也就是物质层面。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这样一些误区:第一,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政治工作。很多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

5 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灵了,所以企业文化也就没有必要建设了。第二,企业文化建设象搞文体活动。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员工说起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第三,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了班组,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第四,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一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

如上述所说,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层面,但在改革后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建立了一整套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华为电信等等,他们无一例外的没有脱离了我国本土的民族文化,没有一个全盘接受某种特定的成功文化。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经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只能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才可能成功。

四、我国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6 随着我国入世,近年来国内的各个市场逐步向外开放,我国企业在本土受到了外国企业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为了应对外国跨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我国企业必须积极吸收日美企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发展出适合中国人的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一)精心设计经营理念,实现管理变革。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以理念管理为主导。实行理念管理的企业,不再单纯依靠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企业理念会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心田,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设计、提炼企业经营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和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战略、经营特色、人力资源状况等,提出或进一步调整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而后再把这一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例如: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双鹤药业的企业道德是“诚实守信,忠善亲和”,企业作风是“雷厉风行,敢为人先”。

(二)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重视营造爱才氛围。

7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许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后,推出了人才本土化战略,并采取高薪吸引、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等方法,从中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企业挖走大量的人才,使中国专业人才的流失十分严重。现在,很多企业开始注意在分配上向人才倾斜,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中国企业向来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在大胆吸收外国企业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唤起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们还是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三)重视文化冲突,建设“合金”文化。

近几年来,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由于每个企业各自的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所要联合、兼并的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

8 从而将各方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日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中国优秀文化+美国优秀文化+本国传统文化的“合金”文化。中国著名而又独特的海尔文化,也是融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的。

(四)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的内部资源往往分为三大块: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前二者被说得很多,而后者易被忽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源优势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无形资源包括企业信誉、品牌企业文化、顾客的忠诚度等。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人力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难以超越,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兴衰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如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我认为:一是很高的企业标准和企业目标,二是信息的开放共享、自由流动;三是培养人才,四是激励创新,五是文化的自我更新,与时俱进:六是不断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执行很高的企业标准和拥有很高的企业目标。它能够使企业信息实现开放共享,自由流动。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于减少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信息

9 是价格信息,一切资源的有效配臵都依赖交易主体对市场价格信息的把握和处理。企业内部信息的快速和广泛传播,可以有效减少企业人员行为的盲目性,降低企业内部资源交易成本,提高内部资源配臵效率。能否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由流动是衡量企业文化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创新而不是限制创新。使企业成员的每一个人,不论是经理层还是员工,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创新意见,并得到充分的尊重。建立这样一种管理评价和奖励制度,注重发现那些每天都在不懈地寻找新创意,寻找更好的方法,并具表现这种能力的人。创新活动遭受挫败时也会得到正面的酬赏和鼓励,而不会受到惩罚,否则,大家就不敢尝试和行动了,必然阻塞创新的涌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断更新的,能够实现不断的文化革命,能够不断淘汰旧理念,形成新理念,能够自我更新,与时俱进。有时企业的改革进行了很久又回到老样子,根本的原因是企业文化没有随着而改变,企业文化一日未改,改革转型便一日未成。当企业的技术进步、组织结构的改变被人遗忘时企业文化可能还在指导组织的行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最具挑战的一环。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比较的、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将文化建设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位臵,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用文化打造企业形象,用文化打造企业的品

10 牌,用文化打造高素质的职工干部队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其中有许多精华部分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务实的做法,不仅要吸收西方企业优秀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发掘自己民族的精神瑰宝,塑造自己民族的企业精神。只有这,我们才能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 魏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12-13〃

[2] 《论企业价值观》 刘泽军〃

社会科学家,1997,4:21-22〃

[3] 《企业文化现状分析》李琦〃〃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0(2):35-36〃

[4] 《企业文化建设与提高核心竞争力》吕志明〃天津日报,2006〃5〃12〃

[5] 《论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陈小平〃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5:42-41〃

第二篇:对一些幼儿教育名言的思考

1.“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

点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的教育大家,其见解也广为人知,只是这世事之难,多半是知易行难。虽然大家在谈到儿童教育时都能侃侃而谈,但轮到自家孩子,又总不免“落入俗套”,难以洒脱。想“变成小孩子”而不是总想着“教训小孩子”,对成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总想着,成年人想要完全变成小孩子,应该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在运用“经验”的同时,也失去了“体验”的耐心。我们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吗?是的,我说的是静下心来,不光要听孩子说话,还要留心他(她)们的表情和反应;不光要观察孩子的外在表现,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的,这很难,但值得一试,不是吗?她喜欢游戏和玩耍,喜欢不穿鞋子玩泥巴,喜欢恶作剧,这些难道不也是我们小的时候特别热衷的吗?

2.“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杜威

点评:说这话的杜威是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杜威还认为学习应该是“从做中学”并培养好的思维习惯。美国近代教育思想家,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尚找不出一位比杜威对于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更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杜威的教育观点自然是好的,当儿童表现出某种能力,如舞蹈、绘画或是音乐时,能够对它们的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这是绝大多数父母所期望的事。问题是,家长往往对“如何培养”心存疑虑,既不想耽误了孩子,又不想“拔苗助长”。这时,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的,是发现一位好老师,一位从内心关心每一位孩子成长的老师,一位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和不足的老师,一位可以信赖的老师。是的,不管各种培训机构如何宣传,最根本的其实还是老师。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谁又能比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呢?

3.,“……诸如艺术天才等这类更特殊的潜能,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这些种子就会生长、并有所展现;但如果缺乏条件,它们就会夭折。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对宝宝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人要信任宝宝的这些潜能。”---弗洛姆

点评:弗洛姆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这番话给我的启发是,父母要尽量为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发展条件,孩子的才能会自然显现。有的父母往往追求宝宝艺术成果的体现,如会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等;有的甚至过早追求过级考证。这些不仅不利于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往往会使宝宝失去对艺术的兴趣。

发展儿童的艺术潜能,关键在于培养宝宝对审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或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试想,如果没有生动的、活的审美源泉,何以激发宝宝内在的艺术潜能呢?

体会:如果要留该孩子什么财富,试着引导她发现生活的美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无拘无束的奔跑和跳跃,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她们的发现再现出来,让她们的心和这世界再无隔阂!

第三篇:对加强小学生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精神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

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同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然而,由于曾经的极“左”和极“右”思想干

扰,孔孟为代表的传统道德信条被不加选择地全部斥之为“糟粕”而遭到了唾弃。这种对传统美德的全盘否定而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缺乏诚信、见利忘义、损人利已、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等现象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思想道德现状的反向折射。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的不良现状在心智未成的小学生中也

有所反映,多年来,尽管学校也在不断做出努力,但小学生中出现的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

等问题仍无法消解。要解决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纠正其错误倾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抵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堵”,即用“守则”、“规范”、纪律去规范

与处罚。而另一种方法就是“导”,用正确的观念、标准去教育引导。而用以作“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六大才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因此,在小学生中,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道德基石,为小学生一生奠定

做人的基础,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同时,对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宜早不宜迟,古人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孔子也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因此,从某种

意义上讲,重视并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一个学生成长的其他任何阶段都来得更为重要。

二、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选择

对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应确定哪些内容向小学生进行教育,应如何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针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提炼与设计一个新的德目体系,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化,使它既溶于社会现实,又易于为小学生所接受,这是成功进行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我们可以先对照共同文化背景之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传统德育。在台湾,小学的《生活与伦理》所遵循的德目,是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在香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德目取于中国宋明理学,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新加坡,其小学生德育课教材,是

《好公民》。其重点内容是按照: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世界,强化学生的家庭、邻里、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的意识。课文的内容

采用东方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故事。从这些国家或地区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美德教育的共同德目都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再转

化。因此,我们在进行了小学生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中,应该借鉴这些经验。

就中国大陆现状来讲,目前也有了相当不错的现实可用的教育内容设计。1993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教育部编辑出版了《中国传统

道德》巨著。1997年,教育部又编写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中小学读本,采用连环画讲故事的方法,将传统美德古奥的文字表达和深刻的道理化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浅显形式,使

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受到了必不可少的美德熏陶。其德目排列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开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道德教育特点。小学读本目录是:1.孝敬父母 2.尊师敬

老 3.友爱助人4.谦恭礼让5.诚实守信6.勤劳勇敢7.俭约爱物8.见利思义9.勤奋苦读10.热爱祖国11.奉公守法12.坚守气节13.砺志自强14.严己宽人15.自律改过。对

照前述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科目,这种的选择与科目编排还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三、进行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和任何学习活动一样,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讲求方法,赋予丰富的信息,多种的载体,去充实、吸引、教育学生,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方法上,应注意做

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德育序列内容结合。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长期渗透。因此,在制订学校的德育序列时,应该把传统美德教育

列入到计划中。不同年级,突出不同重点,提出不同层次要求,逐步深化。

二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如果一味讲古人、不讲今人,对小学生是没有号召力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传统美德赋予时代的内容,结合体现时代

精神的典型事例,用丰富的信息去充实学生。如在讲“孝”字时,结合讲青岛女孩杜瑶瑶的故事,讲“仁”字时结合讲学雷锋、讲希望工程;讲“勤”、“忠”字时,结合当年郎

平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国执教等……使小学生认识到传统道德的光芒仍辉映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之中。

三是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电脑兴趣班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上网浏览相关内容,接受传统

美德的教育。美术兴趣组每次开展活动,辅导老师都注意结合传统美德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画画和书法,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描绘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书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等。

根据上述三个结合原则,在开展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中应采取以下多种方法:

(1)传统美德教育课程化 将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小学生教学计划后,用每星期1学时完成各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讨论阅读、交流、视听、角色扮演和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

注意调动小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各种条件让小学生在参与互动之中体悟、深化,逐步形成自身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同时要实现各学科的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

中力争有所体现,既讲求实效,又避免牵强附会。如语文课培养小学生语言的实感和尊重中国语文的态度,文学性的教材也要挖掘道德教育价值,可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如

《桂林山水》、《狼牙山五壮士》等进行热爱祖国和为祖国而献身的高尚品德教育。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孔子的“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等名言以及孝亲观念,敬长行为,节约美德。数学课则通过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音乐和图画课,一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操,另一方面 ,艺术家们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会引起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发挥出比抽象的

说教大得多的道德力量。因此,各学科的教学已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传统德育渗透,发挥 综合教育作用。要对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德教育通过每

学期检查备课笔记,征求学生意见等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内容。

(2)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使学生更直接地领悟中华传统美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传统美德教育的氛围,从校训展牌、板报、专栏、广播到文化长廊和展室,处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用。还可以通过建设“传统美德长廊”等形式,张挂孝敬亲人、尊敬师长、文明有礼等内容,进一步达到洗涤小学生心灵,启迪智慧,培养情操的教育效果。另外,可以组织“国

旗下讲话”等方式,每月安排1-2次的国旗下讲话宣讲传统美德内容,提高小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学习传统美德的氛围。

(3)课外活动或训练 小学生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小学生能够躬行实践,自觉笃行上。传统美德教育不能缺少实践的环节和具体的行为训练及指导。指导可以与示范性结合起

来,包括:基本行为规范,即怎样作到文雅端庄,礼貌大方,平易谦容;人际交往规范,即怎样才算信友、孝亲、隆师、助人;处事规范,即怎样遵循秉公道、讲效率、会协作、

能始终的原则和方法。大力推进礼仪教育和“孝心献父母”活动,加深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

(4)家庭与社会配合教育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封闭,只有开放才能有实效。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家庭美德教育”、“社会美德教育”三者配套联动:一是要把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用公

开信的方式通知学生家长,每学期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参与中华传统美德实验,善于结合家庭生活实际,“遇物则诲”、“遇事则行”,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二是结合传统美德

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了解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学校教育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5)引入经典诵读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美德经典。传统的孔孟伦理道德,虽然已经过了2000多年,但是其中许多有关做人行事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依然熠熠生辉、光照后世。如果我们的小学生

从小就知道并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社会上坑蒙拐骗的行为就会少一些;如果能够理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的内涵,青少年就不会经不起挫折、坐享其成;如果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社会就会充满关爱;如果懂得“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就能有错即改;如果能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贪赃枉法、为人不讲诚信的现象必定会减少……通过组织诵读经典,使孩子们从小就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必定会对

他们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小学开展了中国古典诵读活动,每天让小学生学习和背诵《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名篇,这些著作生

动畅达、琅琅上口,对孩子的文学修养很有裨益。当然,孔孟之道中的一些封建糟粕,如男尊女卑、等级制度、压抑个性、愚忠等应坚决剔除、批判。

第四篇:关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海洋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小时候,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觉得海洋是神秘莫测的;初中时,读高尔基的《海燕》,又觉得海洋是奔涌澎湃的;高中时,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觉得海洋是清新美好的„„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多,我对海洋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我的家处在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我无法体会歌曲《大海啊,故乡》里面对大海的浓烈的热爱,但是我仍然对于海洋怀有美好的希冀。就这样,怀揣着对大海美好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对于海洋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我在这学期选修了《海洋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在课上,我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海洋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的特征,更了解了中西方海洋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特征,古老而又神秘的海洋神話故事,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

基于在课上对于海洋文化的了解及认识,我知道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占领了海洋,谁就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当今世界,海洋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海洋文化的竞争成败决定着未来海洋国家的格局和态势,也将决定着各海洋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因此,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大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及建议。

一、中国历史各阶段中海洋文化的发展及没落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我们有18000km长的大陆海岸线,14000km长的海岛海岸线,在这广阔的海洋里,中华民族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开创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吴、越、燕、齐等海洋诸侯强国。秦朝时,中国逐渐开始探索海洋科学,以“徐福东渡”为代表的海外文化的传播的出现揭开了中华民族海洋文化建立探索的序幕。两汉时期,中国开辟了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颇具有影响力的海外东亚、东南亚汉文化国。唐宋时期,我国对海洋政策更加开放,以海上“丝绸-瓷器”等为主导的海运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当时海洋经济的大繁荣,为海洋文化,海洋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当时,政府十分注重对海洋经济的建设发展,其中“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为当时海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明朝永乐年间,中华民族的海洋事业到达了顶峰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当时中国海洋文化逐渐完善和成熟。当时中国海洋文化形成了具渔业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宗教风格文化一体的海洋文化,引领着世纪的潮流,影响着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

但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条“禁海令”使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乃至完全封闭。19世纪中叶,实行了400多年禁海令的中国终于在先进的西方海洋文化中低下了头。在西方海洋文化面前,国人的海洋意识丧失,逐渐变得麻木、茫然、不知所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反思,从过往中教训,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多次指出了弘扬民族海洋文化,加快海洋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便在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的确,中华民族正在崛起,我们的海洋文化正在复兴,但长久的丢失和没落使人们现阶段对海洋事务争端时,我们总是处于退让的劣势。在我们的领海主权受到侵害时,我们的表现总是那么茫然,外交部门的声讨和抗议的呼声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今天,人们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弱化,致使政府部门在应对危机时总显得是“一个人在战斗”。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支柱,是人类灵魂的统一,缺失了统一的海洋文化即导致了人民群众对海洋意识、海洋主权的支持力不够。海洋文化的缺失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我国海洋文化没落的原因

从古代来看,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但却在其发展最辉煌的时候没落下来,从而导致海洋文化的断层,逐渐落后于西方。那是因为,当时政府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主管部

门进行发展,海洋商贸的发展大都来源于民间私人组织,虽然经济贸易发达,但在当时这种经济是陆经济的副业,是一种从属的经济。在文化领域虽然有不少关于赞美海洋的诗词,但却没有一本完整的海洋著述加以归纳,从而使海洋文化在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建设方面也只是一种“潜文化”,一种附属文化。海洋文化不过是当时文化创作的一种素材,并非士大夫文人研究的主流文化。

近代看来,由于明朝的闭关锁国延续了几百年,最基础的民间海洋贸易也不得不中断了,民间的海洋文化一代代在退化,消失。在被西方强势的海洋文化冲击下中国那种兼容,多元化的海洋文化被海上殖民侵略武力对抗的西方海洋文化多冲垮,因此中国的海上权益一次次受侵犯,海上争端也因失败而告终。在西方海洋文化的大潮下,我们传统的海洋文化丧失了本来具有的优势,这主要源于几百年的自我放弃和不知与时俱进的文化观点,最终在百年屈辱史中,海洋文化彻底地遗失殆尽,海洋文化意识在人们心中也荡然无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吸取历史的教训,在创新中前进,也逐渐认识到海洋事业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的增长,贸易的发达都源于海上,为此,重新建立和弘扬我国海洋文化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几十年的发展,海洋文化建设收效甚少,究其原因我认为大多局限在对传统海洋的发掘,整理,保护利用,而没有结合当代时代进步而进行创新,其次海洋文化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宣传不够,人们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薄弱。而且,虽然近几年国家开始提出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大国“,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们仍然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海洋文化创新成果。现阶段的海洋文化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国实施开发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不相适应。

三、对于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建设和弘扬有我国特色的海洋文化,提升国家海洋文化软实力。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对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 提升公民的海洋文化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大推动和宣传力度,把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公众认识海洋、亲近海洋、保护海洋,使了解海洋、爱护海洋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同时,积极开展对于国民的海洋知识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普及海洋基础知识,形成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2.加强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在海洋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文化人才对于构建“海洋强国”十分关键。我们要继续加大海洋文化事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全方面,多能力的人才体系,在沿海和全国范围内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海洋文化专家学者,一批高水平的海洋新闻工作者,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海洋艺术工作者,一批既懂海洋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海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使其成为我国海洋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

3.正确地发展我国的海洋文化

对于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我们要把握正确地倾向,既要防止“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又要防止“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首先,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海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海洋文化只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建设好、发展好。 同时要注重借鉴国外海洋文化发展的方法和经验。海洋文化同样也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深入探讨引进、吸收先进海洋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现代海洋文化先进思想理论的中国化。最后,要在传承传统海洋文化和吸收借鉴国外海洋文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海洋文化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升华,使其更好

地为新时期的海洋事业服务。

4. 重视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形势日渐紧张,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公众海洋权益与海上安全意识,塑造科学健康的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首先要提高对海洋权益和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充分认识海洋权益的多样性,大力推动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建设。最后,要倡导全民参与海洋文化建设与海洋权益维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必须以雄厚的海洋权益和安全文化为支撑,构建并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

5. 加大立法,提高政策保障。

海洋文化的建设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在法律层面上对于海洋文化以保障,才能使海洋文化事业的合法有序的进行。其次从政策上加大对海洋文化事业的投入,包括基础研究设施,专业人才的投入,政策上的优先和重视,建立健全的海洋文化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对研究海洋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海洋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繁荣与兴盛,也承受了没落与衰败。然而,历史已成过去。在今天,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确认识我国海洋文化发展现状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式大力进行海洋文化建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可以再海洋的领域里闪闪发光,成为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

在最后,我想对于我们的海洋文化概论课提出自己一些意见:

1、希望老师能够采取多种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多地与同学互动,例如,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活跃课堂,增强趣味性。

2、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展示PPT的部分分散安排在每次上课的课上,这样可以使每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老师,又不至于到了最后时间不够,有的同学没有展示机会,

3、希望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海洋馆等,让我们对于海洋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在文章的结尾,我要感谢三位老师在这一学期对于我们的教诲和指导。我知道我的论文以及自己对于课堂的建议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多多指正

第五篇:对工科的一些思考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工科专业就业优势明显:如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飞行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无论是“211工程”院校还是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高的就业率并不意味着高的薪金回报。恰恰相反,调查同时显示:;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远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由北京人事部主任介绍,我国金融类与制造业的收入差距比国外大得多,且不说拿几十万、几百万元高薪的高管,一个金融专业专科毕业生进银行做柜台先生、柜台小姐,起薪就能在每月2500元以上,几年后年薪可升至5万元乃至更高,而多数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则有些汗颜,一般起薪也就每月1500元左右,即使在工厂干到退休也很能挣到5万元的年薪。 不仅仅是收入,工商管理、经济等专业业务发展迅速,其升值也快。相比之下,工科生升迁之路漫长得多,一般专业毕业生实习期就长达一年,熬到高级工程师需要20年左右,而往往等实习过后,同期毕业学经济的一些同学已经混到主管了。

100个工程师里,只能出几个高级工程师,而几个高级工程师里,只能出一个管理者,哪一天才是出头之日?当周围一些人花费同样的时间取得了你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才能取得的成绩时,你是不是得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上一篇: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下一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