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论文范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跨文化传播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网络文学以爽文为主,结合了中西方文化,非常吸引海外读者,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窗口。文章从文本内容、跨文化译者、翻译网站、受众等方面分析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可行性路径。

第一篇:跨文化传播论文范文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小众媒介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内容摘要】    多元立体的国家形象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主体、内容和渠道进行传播。作为一种小众媒介,一些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科普飞行安全知识的同时,将国家形象传播融入其中,以丰富的视角展现了航空公司所属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价值理念,等等。通过分析这类视频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类型和特征,可以发现其主要采用了创制亲近性文本进行叙事、巧妙运用感性元素进行柔性传播等策略。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除了以大众媒介为平台之外,也可将类似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这样的小众媒介作为有益补充,并从扩大参与主体、传播深层次的中国价值观、探索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方面下功夫,推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关 键 词】 跨文化传播;小众媒介;国家形象;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

引言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①

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需要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来展现。构建大外宣格局不仅需要CGTN、《人民日报》海外版和China Daily等外宣旗舰媒体,中国电影、中餐馆、孔子学院/课堂、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博主”等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主题对于对外传播非常重要。

伴随着传播受众的进一步细分,出现了小众媒介与大众媒介共同发展的局面。与大众媒介相比,小众媒介主要满足少数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服务的人群具有共同的兴趣,②其特点是:受众更加具体、明确;传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

作为小众媒介的一种,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是机载娱乐系统(In-flight Entertainment System)上播放的一类内容。机载娱乐系统一般安装于两个位置:一是支线飞机上的视频播放器,即安装在行李架下方中轴线上的可收放型液晶显示器,由乘务员操作控制;二是宽体客机上配备的音视频点播系统,即座椅背后的显示器。乘客可以自行选择点播系统中预存好的娱乐休闲项目,如电影、歌曲、游戏,这一系统还提供飞行信息界面功能。③播放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視频是航班起飞前的必经环节。航空公司通过在机载娱乐系统上播放标准化的飞行安全知识,包括救生衣、氧气面罩、安全带的使用方法,以及逃生出口的选择、应急照明的启用和安全须知卡的存放位置等信息,使乘客在享受旅程的同时,强化安全意识。在实践中,航空公司通常安排机组成员进行现场示范,与安全演示视频的播出同步。为吸引乘客注意,同时降低首次乘坐飞机的乘客的紧张感,一些航空公司推出富有创意、故事性强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不仅树立和展现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还助力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本文以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为分析文本,探讨这一类型的小众媒介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特征、类型和策略;思考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如何借助这一小众传播渠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助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家形象”一直是学界的热点研究议题。在中国知网以“国家形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得到1.3万多条结果。研究者普遍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①近年来,国内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至少有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新的研究对象,即增加了抖音、推特、脸书等新兴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二是新的研究主题,如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议题报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有所增多;三是新的研究维度,以往的国家形象研究聚焦于媒介文本呈现,近年来则增加了受众对他国国家形象的感知研究,如分析英国公众眼中的中国环保形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英语国家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等;四是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表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但是,学界关于小众媒介对于传播国家形象作用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多。换言之,基于受众细分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这类小众媒介,有学者研究了这类视频与国家形象构建的关系,认为这类视频不仅推介了飞行目的地国,更基于客舱这个短时间内形成的“小型社区”,通过“空间移情”的作用促使异文化群体对本国文化产生认同与共鸣,②探讨了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推动情感认同方面的可能性,研究视角新颖。

纳入了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形象宣传片具有相似的作用。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组织、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借助现代视听技术,以影视媒介及新媒体为载体,运用剪辑制作画面和音效等多种表现手段,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提炼素材,展现其国家和民族特点,传播民族文化,树立国家形象的艺术样态。③由一国政府推出形象宣传片,被认为是公共外交的一种手段。公众外交是一国政府从被动应对国际舆论,到主动建立国家声誉的一种建设性的公共关系策略,能够全方位地塑造本国形象、提升本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增强国家的对外传播力。④与国家形象宣传片由政府力量推动制作和发布不同的是,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创作和推广主要是企业行为。而且,国家形象宣传片力求全方位传播国家形象,而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中的国家形象传播则侧重于展现一国的旅游形象。一个国家的旅游形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TDI)又称目的地形象,是一个国家选择、提炼、整合自身各种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境外受众为对象,构筑、推介与传播的具有代表性与系统性的旅游口号、视觉符号等的形象组合。乘坐跨国航班旅行能够感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伴随着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而存在,所以利用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进行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推介,是一种发生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沟通和传播行为。

由此可见,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是通过民间的、小众的传播渠道进行的一种常态化传播样本。对融入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进行研究,能够丰富对国家形象构建的学术讨论,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实践空间。

二、通过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传播国家形象的具体类型

不同国家的航空公司在传播本国国家形象时各有创意和特色,按照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内容的性质,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展示类、纪录类和故事类。

(一)展示类

1.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类

这类视频类似风光片,直接向受众展示本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展示国家形象(主要是旅游形象)的安全演示视频。例如,2021年,加拿大航空发布了一则安全演示视频,视频将安全须知与加拿大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在露营的房车内演示行李摆放,在狗拉的雪橇上演示安全带的使用,在绚烂的极光画面中演示如何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在山谷中的吊桥上演示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安全通道使用等。新加坡航空于2017年发布的安全演示视频呈现了一系列具有该国特色的视觉符号。视频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画面中,身着富有东南亚传统风格服饰的乘务员徐行“经过”河川生态园、亨德森波浪人行桥、首都剧场等当地地标性景观,将安全知识穿插进不同场景,如利用剧场座椅模拟客舱座椅,讲解安全设备的使用。该视频以蓝色为主色调,光线多变,有助于受众在身心放松的情境中了解安全知识,同时感受新加坡的自然和人文魅力。除了视觉符号,这类视频也注重声音的品质,如同期声、音乐等元素的综合运用。

2.特色文化类

此类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通过加入富有国家特色的文化元素来呈现国家形象,特别是通过各类符号的聚合,把航空公司所属国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与飞行安全知识结合在一起,为乘客打造特别的记忆。荷兰皇家航空、日本全日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在其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中都借力传统文化,激发受众关于航空公司所属国形象的联想。荷兰皇家航空的安全演示视频融入了该国国宝“代尔夫特蓝陶”的元素,这是荷兰代尔夫特出产的一种蓝白相间的彩釉陶器。在视频中,荷兰皇家航空的标志性蓝色与代尔夫特蓝陶的颜色互相呼应,安全须知被逐帧手绘在陶片上,风格简洁质朴,特色鲜明。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选用日本文化元素中具有高知名度的“歌舞伎”表演者作为安全演示视频中的主角,通过其夸张的身体语言演示安全须知的重点,并在视频中融入了浮世绘这一艺术形式,为乘客提供感受日本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机会。

一些航空公司将该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入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凸显了所属国的人文底蕴;也有一些航空公司另辟蹊径,从现代视角彰显本国文化。在法国航空2021年的安全演示视频中,两名空乘人员身着附有飞行安全指示标识的服饰,以走秀模特的形象出現在T台上,时尚符号的运用符合受众对法国浪漫、时尚之国的印象。此外,二人还在卡尼尔歌剧院、凡尔赛宫、蔚蓝海岸、普罗旺斯葡萄园等场景的切换中讲解空中安全须知,优雅、生动地展示了法式风情。

(二)纪录类

此类安全演示视频类似微纪录片,强调真实性,可以进一步分为人文类和科普类。

人文纪录类的安全演示视频串联起过去、现在与未来,代表性作品是澳洲航空2020年推出的《百年安全之旅》。视频展示了澳航的百年历史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机型、制服、服务,把飞行安全要点穿插进不同年代的介绍中。在这段时长8分20秒的视频中,澳大利亚音乐家James Morrison通过萨克斯管、小号和长号等多种铜管类乐器,演绎了100年来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视频结尾的歌曲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是澳航此前发布的多个安全演示视频曾经使用过的配乐。该视频还提到了澳航募集善款帮助世界各地困难儿童的善行,传播了倡导公益慈善的价值观,塑造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航企形象。澳航作为国家航空公司,承担着连接澳大利亚与世界的重要角色,其企业形象的塑造给乘客打开了一扇了解澳大利亚的窗口。

科普纪录类的安全演示视频重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如新西兰航空与新西兰南极局合作推出的《保护南极大陆》安全演示视频,以好莱坞影星阿德里安·格兰尼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为叙事框架,把飞行安全知识介绍融入其中,如在冰川画面中结合手机拍照这一场景提醒乘客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该视频还设置了双重故事线:在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博物馆,一群小学生透过屏幕观看阿德里安的科考过程并与之对话,乘客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与小学生一起学习南极知识,如企鹅种群数量、南极冰芯等。视频满足了人们求新、求知、求美的需求,塑造了新西兰致力于保护地球环境的良好国家形象。

(三)故事类

此类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结合安全须知讲述完整的故事,有的以已有的动画故事、电影故事为蓝本,有的则是原创故事。

新西兰航空依托热门电影《霍比特人》,与新线影业、米高梅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合作制作系列安全演示视频。其中,《万米高空的意外之旅》安全演示视频讲述了电影《霍比特人》中的咕噜(Gollum)首次搭乘新西兰航空的航班而展开的一段奇遇,吸引喜爱原版电影的受众回味电影所展现的神秘世界,也对未看过原版电影的受众构成吸引力。视频将安全须知融入故事情节,如主角围观部族战斗并举起手机准备拍摄时,不慎将手机落入峡谷,这时出现字幕“飞机上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海南航空推出的动画版安全演示视频同样妙趣横生,例如《葫芦兄弟羊年历险》巧借经典同名动画片的人物和叙事主线,将老爷爷带领七个葫芦娃与妖精斗争、最后获得胜利的故事设置在机舱情境中,情节与飞行安全要点相结合,如妖精在飞机上制造颠簸,使客舱处于失压环境,葫芦娃随即展示氧气面罩和防冲击姿势的使用。该视频在中国经典动画风格中隐含了正义战胜邪恶、团结就是力量的价值观念。

海南航空的《阿唐的空中奇遇》是一个原创故事类安全演示视频,主人公阿唐由茶宠①变身而来,一身戏曲中的武生装扮,和几个卡通人物一起踏上第一次飞行之旅,在经历了种种不适应飞行安全规则的尴尬事件后,最终平安抵达终点。乘客不仅可以在阿唐的奇遇故事里轻松学习安全知识,还能领略中国的茶文化、戏曲文化。新西兰航空的《南秧鸡飞行安全之旅》安全演示视频讲述了小女孩珍妮在新西兰航空和新西兰环保部的帮助下,护送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的南秧鸡前往合适栖息地的故事。南秧鸡被新西兰列为国家濒危保护鸟类,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48年在默奇森山(Murchison Mountains)被重新发现。在这个故事里,飞机一路飞跃了新西兰的几处自然景观,这些也是南秧鸡和其他一些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包括现实中南秧鸡被发现仍然存活于世的默奇森山。画面中,空乘人员在珍妮驾驶的树屋飞机上为机器人和南秧鸡讲解如何系好安全带和佩戴氧气面罩等知识。在切入视角上,小女孩珍妮自己驾驶树屋飞机,人物形象聪明、勇敢;在叙事结构上,珍妮发现走失的南秧鸡并带它回家,内容温馨感人;在人物选择上,以可爱的小女孩作为主人公,充满了爱心和梦想;在国家的特色元素的运用上,通过自然景观、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充分展现了新西兰航空与新西兰环保部在自然保护上所作出的努力,也一如既往地进行了目的地传播,展现了美好风光与人文特色。

三、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特征

(一)传播学一般特征分析

总体来看,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传播主体、内容、媒介、受眾、效果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传播主体具有非官方色彩。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传播主体以航空公司为主,尽管存在航空公司与政府机构合作的情况,如新西兰航空与该国的旅游、环保等政府部门合作,但整体而言,传播主体没有明显的官方身份和政治色彩。

第二,传播内容为公共信息。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主要目的是对乘客进行安全教育,飞行安全知识与乘客切身利益相关。与国家形象传播相结合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通过设置各种创意主题,把所属国的标志性景点、特色建筑、民族文化等融入飞行安全教育中,属于公共信息传播。

第三,传播媒介在短时间内具有唯一性。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播放媒介为机载娱乐系统,对受众而言,这一媒介使用方便而且免费。视频在飞机起飞前统一播放,乘客须关闭电子设备的Wi-Fi,选择其他媒介的可能性较小,因而从客观条件看,这类视频的触达率较高。

第四,满足受众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受众是乘坐航班的旅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包含的安全知识能够满足乘客的安全需求,优秀的视频有可能进一步满足乘客的情感和归属需求。对于本国乘客而言,包含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的安全演示视频容易唤起他们对本国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对于外国乘客而言,本身就有了解目的地国的需求和动机,而在乘坐飞机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情境中,建立与此相关联的独特媒介记忆,有助于形成与目的地国的情感联结。因此,这类视频从引起受众兴趣开始,引导他们对目的地国的认知层次逐步递进,从感知到理解,进而实现认同。

第五,产生传播国家形象的效果。不同国家、不同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努力建构各具特色的国家形象,对国家形象与文化精神进行具象的表达,例如日本的“观光立国”、新西兰的“100%纯净的新西兰”等。

(二)说服传播的特征分析

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是一种典型的说服传播。关于说服传播的内涵,学界有强势灌输论、态度行为论、目的反应论、创造过程论等观点。①其中,持态度行为论观点的学者较多。这种观点认为,说服传播“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式信息传递,促使个人或群体自愿改变观点或行为”②。

说服传播有三大前置条件,即能力(Ability)、动机(Motivation)、机会(0pportunity),合称AMO。能力指受传者是否具有必要的知识和阐释信息的技能,这是一个完全取决于受传者自身的因素;动机是指受传者对于加工信息的渴望程度,这是一个由受传者与即时情境在互动中共同决定的因素;机会是指受传者接触讯息时的环境是促进还是妨碍信息加工,这是一个外在于受传者的情境因素。①受传者自身及其所处情境的AMO三因素影响说服传播的效果。

通过AMO框架对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进行分析:第一,这类视频的受众主要是国际航班的乘客,其中一些人具有较多的跨国旅行经历,对目的地国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信息加工能力比较好。其二,乘客需要了解飞行安全知识,也有了解目的地国的需求。新颖有趣的安全演示视频能够吸引乘客注意力,满足其娱乐需求,而科普人文类的安全演示视频能够满足其求知求美的需求,因此受众的信息加工动机也比较好。其三,安全演示视频提供关于目的地国的一些信息,让乘客有更多机会了解这个国家,增加了接触信息的机会。因此,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受众AMO三因素均处于较好的水平,从说服传播角度分析,可能产生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判断既依赖于理性因素,也依赖于感性因素。前者表现为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而后者则表现为社会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与群体的一致性和同一性,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亲近和归属感。② 一方面,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传播飞行安全知识,展现航空公司所属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具有实用价值,构成影响受众的理性因素;另一方面,在“空间移情”作用下,富有吸引力和文化内涵的安全演示视频能够让受众产生认同感,是影响受众的感性因素。

四、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以下策略。

(一)创制亲近性文本进行叙事

创制亲近性文本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亲近性指文本的表达方式与文化解读者期望的方式相一致,与其思维方式相一致,与其解读心理相一致。③

成功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基于受众普遍认同的事实,以生动有趣的叙事方式来呈现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引起受众的注意,并有效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将飞行安全知识与所讲述的故事有机融合,促使受众体会叙事背后的情感与价值。在叙事手法方面,借鉴了纪录片的创作思路,即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安全演示视频采用亲近性文本叙事,拉近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能够更好地传播国家形象。此外,文本的亲近性意味着关注“差异性”,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制作针对性强的视频版本,在飞往对应国家和地区的航班上播放,进一步体现了对细分受众的重视。

(二)巧妙运用感性元素进行柔性传播

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都是人类情感中最原始、最易触动人心的部分,由此,广告创意中诞生了“3B原则”,即合理运用“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等元素进行传播。许多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都借用了这一原则。如有的航空公司推出儿童版安全演示视频,由儿童穿上航空制服,讲解安全须知;有的视频在讲解如何穿戴儿童救生衣时,也会为宠物穿戴救生衣,凸显动物保护理念。这样做符合柔性传播的特征:挖掘蕴含在表象下的深层文化特质,方法较为含蓄,意在激发受众的联想。

结论与启示

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国家形象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我们不仅需要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全球媒体传播矩阵,也要从小微處着手,利用易被忽略的小众媒介,不断发掘新的传播载体,结合国际受众认同的事实逐步向纵深挖掘,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进国际受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能够成为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的载体。整体而言,我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优化创意、提高内容生动性、吸引受众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通过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展示国家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扩大参与主体。一方面,推动航空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澳洲航空、新加坡航空、菲律宾航空、法国航空等都曾与本国旅游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开拓思路。另一方面,重视航空公司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新西兰航空与电影公司合作推出以《魔戒》《霍比特人》等热门电影为主题的系列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海南航空也与专业的动画公司合作,保证了视频制作的专业水准。

第二,传播多层次的中国形象。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传播国家形象,安全须知是第一层次,推介国家的旅游和文化是第二层次,建构国家形象是第三层次。目前,我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内容较为单一,更多的是展示秀美山川,而较少讲述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元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因此,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主题可以更加多样化,呈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即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第三,探索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中,当解码者来自与编码者不同的文化语境时,可能对同一符号生成不同的理解。因此,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要想传达深层次的国家形象,让外国受众看得懂、能接受,不仅需要好的叙事框架,还需要融通中外的表达。换言之,要用有特色的中国元素,阐释价值观接近、共通的东西,让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中国符号的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亲近感,进而产生共鸣、共情、共振,加深对中国的认同。

找准公约数,是融通中外的基础;突出中国形象,是融通中外的灵魂。要通过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让中国观点变成世界语汇、成为国际共识。①实现从事实认同到感情认同、从感情认同到价值认同的过渡,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国际受众开始认同我们的事实、感情和价值,就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开始。②中国需要在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寻找更多的国际传播渠道,在这个过程中,小众媒介可以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林凌)

作者简介:王芳,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授;张光磊,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价值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7BC054)的阶段性成果。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

②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③甄文静:《国内民用客机机载娱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科技与企业》2016年第10期。

①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国际论坛》2002年第3期。

②郭毅、孙小兵:《飞机安全演示录像与国家形象呈现》,《对外传播》2020年第11期。

③侯洪:《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界说、发展策略及国际传播》,《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④同上。

①茶宠是喝茶人饮茶品茗时的把玩之物,多为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也有一些质地为陶瓷或者岩石。

①申蓓:《论政府公共关系中的说服传播——以两个个案为例》,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第115页。

①Petty,R. E. & Caciopoo,T,J.,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New York:Spring-Verlag,1996;MacInnis,D.J. & Jaworski,B.J.,“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om Advertisements: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ournal of Marketing,Vol.53,No.4,1989,pp.1-23.

②蒋晓丽、张放:《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的AMO分析——以大众传播渠道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5期。

③杨保军:《创制亲近性文本:跨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基础》,《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6期。

①文建:《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中国记者》2016年第4期。

②章晓英:《从CGTN看融媒体的国际传播》,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article/

9CaKrnK6afj。

作者:王芳 张光磊

第二篇: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摘  要  网络文学以爽文为主,结合了中西方文化,非常吸引海外读者,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窗口。文章从文本内容、跨文化译者、翻译网站、受众等方面分析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跨文化传播

中国网络文学最初是在港台地区传播,随后辐射到亚洲文化圈,并在欧美国家引起关注。在东南亚的传播以言情小说实体书出版为主,在欧美的传播以网络玄幻小说网站翻译为主。作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主要题材,网络玄幻小说海外传播研究更有针对性,如非特殊说明文中网络文学就是指网络玄幻小说。

1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概况

2014年底,美籍华人赖静平成立的武侠世界网站,被认为是第一家中国网络文学英译网站[1]。武侠世界网站作为北美最具有影响力的中文网络文学传播网站,在世界排名1 467,在美国排名932,在文学网站电子书网站排名中名列第三①。2015年到2016年相继有数百个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网站出现,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家,美籍华人孔雪松创立的重力故事网站和中国台湾人Etvolare创立的Volare Novels是其中的佼佼者。2017年5月,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正式上线,开启了国内资本进军海外市场的新阶段,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

中国网络文学以武侠小说为基础,在人物、情节、价值观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融入儒家、道家等思想,给国外读者带来了完全的新鲜感。区别于传统武侠小说,它的中国元素较少,节奏快,人物主角以“草根”奋斗为主线。同时它还借鉴了西方魔幻小说的框架,场景的设置、人物升级模式则参考了网络游戏。这种开放性、多元性和现代性使海外读者感到熟悉而又新鲜。网络文学内容浅显,节奏快,语言通俗,可译性较高,对读者文化背景要求比较低,能很快打通海外读者的“快感通道”,使得其海外传播初见成效。

2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2.1  版权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网站可以分为两类,以起点国际为代表的自有版权网站以及以武侠世界为首的授权网站。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初期,译者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在论坛上分享自己翻译的章节,译介小说数量少,受众面积小,版权问题并未引起重视。后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网站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但授权进程非常缓慢。重力世界网站建立初期,创始人孔雪松曾尝试与国内网文运营网站合作解决版权问题,但均以失败告终。即便是已经达成的授权协议,也一波三折。2016年底,武侠世界与起点中文签署了10年合作协议,但半年之后,起点就收回了全部20部作品的版权,合作破裂。这使得网络文学出海之路重新陷入僵局,起点中文国际的海外企业形象也大打折扣。

2.2  翻译群体不稳定,译者缺口大

当前,从事网文翻译的大多是兼职译者。他们大多出于兴趣爱好兼职翻译自己喜欢的网络文学,既要做好自己的全职工作,又要保持更新来维系粉丝,这对于兼职译者来说很难平衡。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动则几百上千万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译者断更甚至弃更的情况。最为重要的是,译者在网站的收入大多来自于读者的打赏和众筹,翻译的数量以及更新的频率都会影响收入,如果不及时更新,收入将非常不稳定,光靠兴趣很难维持。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译者缺口很大[1]。当前较为稳定的译者只有一百人左右,究其原因,职业译者不愿意翻译网文,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网络术语人可能英文水平不够,但是同样的,英文作为母语的海外人士如果不熟悉中国文化,也不能够胜任[2]。

2.3  受众群体不成熟,产业化程度低

《2017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白皮书》[3]显示,海外网文读者中男性读者占92.4%。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与起点中文网站成立初期非常相似,进一步从读者层面驗证了市场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从调查结果看,读者中学生占比最大,达到了52.9%,从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读者为51.4%,学历差异程度相对较低。相比国内VIP按章付费、月票等运营模式,海外网络文学的模式是类似于打赏付费的捐献与众筹。58.8%的读者不愿意付费阅读,不仅武侠世界网站面临这个问题,起点中文国际的翻译也表示付费的话会流失大量的读者,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海外读者中无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超过25%,说明受众对于网文的消费习惯还处于初始阶段。此外,资深读者占比较低,关注并阅读网络小说五年以上的老用户只占6.6%,了解东方文化的受众占比仅为20.3%。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虽然通过众多的翻译网站和论坛打开了局面,但相对于主流文化来说人属于小众文化,产业化程度低。IP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与国内网文企业通过文字,开发游戏、漫画、影视、周边等文化产业的全IP模式不同,海外网络文学场虽然有规模化的表现,但由于版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加上资金受限,目前还停留在以文本为主的阶段,产业化程度较低。

2.4  传播类型单一,缺乏监管

网络文学在故事设定、主角的成长史、打怪升级的方式都让人感觉似曾相识:离不开草根小人物的奋斗史、离不开神器的帮忙、离不开光怪陆离的世界设定。虽然早期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长此以往读者会对此产生倦怠。除此之外,网络文学本身根植于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可避免地,有些小说作家为了追求更高点击量,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作品缺乏内涵,内容中充斥很多暴力、性别歧视等内容。而海外传播网站和译者在文本选择时大多以市场和读者期待为导向,缺乏海外监管机对网络文学的监管和遴选。如放任其发展,对国家形象树立和文化传播必定会带来负面影响。

3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版权意识,各方加强合作

这些年,网络文学版权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国家版权局将网络文学作为网络版权重点监管对象,从战略层面规范网络版权保护机制。加强与翻译网站的沟通,在进行小说连载之前要加强审核机制,确保没有存在盗版侵权的问题。

其次,国内文学网站与国外翻译网站相互合作,积极开展授权合作。对于以武侠世界为首的粉丝网站与起点国际网站之间的竞争,加强合作才是首选。作为第一个较为成熟的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翻译网站,武侠世界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网站创始人赖静平在国外读者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网站在译者团队、读者接受度、粉丝市场培育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加上运营时间比较长,对市场把握比较精准,但规模化发展受到了作品版权限制、资金短缺还有人手不足的影响。而起点国际在原创作品数量和版权上占据绝对优势,同时拥有海外翻译平台所不具备的运营经验、成熟的商业模式。但起点中国国际缺少对海外读者市场的深刻了解,缺乏像武侠世界与本国读者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天然亲近性。拥有版权的平台应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开展合作,通过积极会谈,协调利益纠纷,只有保证合理利益分配的前提下,市场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而拥有早期市场的翻译网站则应该重视版权问题,积极与国内企业寻求多样性合作。就目前来看,一家独大的局面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双赢[4]。

3.2  加快译者职业化,多渠道培养跨文化译者

在国外受到热捧的中国文学作品其译者大多是热爱中国文学的华裔:不论是翻译莫言作品的葛浩文、翻译《三体》的刘玉坤还是翻译《盘龙》的赖静平都是精通双文化的跨文化译者。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网络文学,仅仅依靠国外本土的跨文化译者显然是杯水车薪。如果要进一步大规模传播中国网络文学,仅仅依靠武侠世界等民间网站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依靠资本的注入以及国家扶持[5]。

武侠世界网站译者职业化与起点国际网站译者粉丝化就是很好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靠现成的译者还远远不够,跨文化译者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一方面国内高校要改变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外跨文化译者的沟通与交流,除了重视英语翻译技能的训练,更应注重培养阅读兴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能够胜任传播中国文学重任的跨文化译者;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挥现有传播载体的作用,如通过网络论坛组织粉丝译者、进一步发挥孔子学院汉语普及能力,挖掘并培养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国外跨文化译者,共同推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

3.3  探索类型多样化,建立遴选机制

中国网络文学数量非常庞大,类型非常多样,走出去的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传播网站应该打破男频女频的壁垒,积极探索更多样化的小说类型,除了玄幻修仙类,还有历史类、穿越类、游戏类等有一大批受国内读者喜爱的网络小说,如果能将其翻译成英文,外国读者能够接触不同类型小说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至于作品质量,首先政府应该建立监管机制和网络文学批评机制,从源头上提高网络小说的质量。其次,国内平台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作品的遴选和管理,可以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制度,对部分不达标的作品和作者给予相应处罚。而网络小说创作者则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以更积极广泛的文化视角进行创作,提高作品思想高度和深度,在创作中加强价值观导向。目前海外网络文学监管仍属于空白,国外平台作品遴选基本是看作品是否可译以及是否符合市场期待,可行的突破口就是翻译权授权。对于不利于塑造积极正面中国文化形象的作品,国内平台可收紧翻译权授权。就当下而言,这个不仅需要网文企业以及翻译平台的努力,更需要政府进一步调控与管理,加快制度建立。

3.4  孵化优质IP,打造文化生态链条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白皮书》数据显示,网络文学每年新增15%海外读者,94.1%的读者每天都有阅读网文的习惯。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网络文学读者还是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根据Goodreads的书评,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平均评分高达4.52分。同时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出现粉丝自发翻译、粉丝社群等,表明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化产业链正在建立。国内网络文学重视IP产业链的发展,催生出一系列的衍生品,如出版的图书、漫画、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有一大批成熟的优质IP。《从前有座灵剑山》《魔道祖师》等的海外成功充分说明文本在海外积累了一定粉丝之后,完全可以将其改编成动漫或者影视剧。在中国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优秀作品发展与成熟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以高热度的文化单品为依托,除了授权,更要培育优质IP,挖掘IP价值,影视改编、游戏策划,衍生品等文学作品大IP开发也要跟进,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化程度。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传播经验,如哈利波特系列,漫威、迪士尼IP的开发和运营,开发了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如电影、书籍、服饰、手办等。

4  结语

网络文学本身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方文化杂糅,在保留文化异域性的同时,通过部分文本内容以及译者的本土性迅速积累读者,掀起海外传播热潮。在海外传播过程中,我们通常过于强调文化的异域性,而忽略了海外传播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受众。虽然越是民族的,就越有代表性,但是越是民族的,走出去成为世界的就越难,因为海外普通受众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有很大差异、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很多优秀的作品很难在缺乏文化背景的国外读者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从网络文学海外热中,我们看到在文化走出去的浪潮中,除了保留文化的异域性,也要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加大民间力量参与力度,鼓励文化多样性,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力量和效果。

注释

①该数据来源于2020年5月12日similarweb数据。

参考文献

[1]邵燕君,吉云飞,任我行.美国网络小说“翻译组”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专访Wuxiaworld创始人RWX[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6):106,110.

[2]路艳霞.中国网络小说在海外翻译网站走红 追看玄幻仙侠老外也痴迷[EB/OL].(2016-12-27)[2020-05-09].http://gz.people.com.cn/n2/2016/1227/c370110-29519385.html.

[3]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白皮书[EB/OL].(2017-09-14)[2020-05-09].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057.

[4]刘毅.网络文学外译版权输出的角力、变局与前景[J].出版发行研究,2017(12):94-97.

[5]吉云飞.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水到渠成[N].中国文化报,2017-03-01(003).

作者:吕振燕

第三篇: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不断增强。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内中医专家,都开始对中医“走出去”和将跨文化传播的理念和突进“引进来”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有助于中医学被世界接受和理解。本文通过对跨文化的概念要素和中医文化属性及其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从文化角度出发对于中医传播的可行性和海外传播的途径选择,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国家民众。

【关键词】中医药;翻译;文化传播

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需要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传统被当地社会认同和接受的同时,又能够坚持自我,保持文化自信,这一直是跨文化传播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是相辅相成、相容相通的,在传播时,要坚持以文化先行为策略,先奠定国际市场基础再为文化认同打开空间,让二者在海外能够帮助中医药冲出困境,取得进展。

一、中医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情况下,与社会成员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以及文化要素在不同社会中共享、渗透和迁移的过程。考虑到传播的目的、传播的核心要素等方面因素,跨文化传播实现了跨越不同文化差异、实现共享的传播。因此,中医药的海外传播,是符合跨文化传播的含义及特点的。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一)渊源相同

中医药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是血脉相融的,作为在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医学文化,它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而成的,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民族印记,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二)内核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深刻的。首先,两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天人相克、阴阳平衡等,中医药的理论依据都是来自传统文化。其次,中医药的很多观念思想来自传统文化。例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佛家的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等观点。最后是治疗手法也同样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望、闻、问、切还是推、拿、捏、打等都显示出了传统文化的理念。可见,中医药根植于传统文化中。

(三)中医药的发展丰富了中國文化

中医药在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着传统文化。例如,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生死观、饮食观等都带有中医的痕迹,与中医的一些观念是相辅相成的。很难相信没有中医药,中华民族会有如此灿烂的辉煌文明。

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基础和要素

无论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还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所发生的交谈、沟通、结伴等行为,都是为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来应对当前环境挑战或者其他挑战,以满足社会需要、自我需要、自我认识等需要。当前任何社会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增强人类的生存能力,提高人类生存质量。而中医药则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学科,因此,立足于这一点,将中医药进行跨文化传播交流,达到不同文化差异之间彼此认同的可能。

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信息。信息是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中医药在历史中所沉淀的丰富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是通过信息的传播与不同群体、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共享和沟通的。

第二,反馈。传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交流和共享的过程。在中医药的传播中,双方对于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是同时存在的,当对方接受了中医药之后,需要将其效果及时反馈给另一方,以便及时调整。而在跨文化的中医药传播中,由于双方的认知差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反馈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情境。在中医药跨文化进行传播时,沟通的方式、内容,所采用的方式等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的情境影响。可以让当地居民亲身体验治疗的效果,加上中医药的宣传、探讨等方式,是融入当地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中医药资源及内容虽然很丰富,但是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中医药中所拥有的“天人合一”等观点,虽与当前国际上的观点一致,也与当前的医学伦理所吻合,但是中医药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国家在近些年明显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但是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都没有站在建设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上去认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导致了当前中医药发展明显滞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大。我国的中医药学术中所包含的很多观点都与当前国际医学事业中的观点一致或是相符,但是在国际中,中医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共鸣,这一现状和对外传播滞后有直接关系。因此,有学者指出,当前,我们所提及的中医药的传播其实主要是以中医针灸、部门食品添加剂和营养物质的身份进入海外市场的,但是它只是中医药体系的很小一部分,中医药的价值和重要理念还有待进一步传播。

三、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现状及不足

一直以来,中医药在国外受到了一系列不公平对待。2011年,欧盟在《传统植物药指令》中明确规定:未经注册的中药不得在欧盟市场上作为常见药品进行销售和使用。而截至目前,也鲜有中药能够通过相关注册成功销售的。因此,有不少媒体曾报道说欧盟禁止中草药的进口。2013年,英国药品局声称在一味中药中发现了有毒物质,对包括北京同仁堂牛黄解毒片、包灵堂的白凤丸等几家商家药品在内的产品发出了警告。这些药品对于中国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但是在国外居然被检测出“有毒”,不免让人感到诧异。

事实上,中医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不仅仅是上述一个问题,还有很多的现实问题。首先,西方国家对中医的认同感不高,很多西方医院对中医的态度让人捉摸不透,对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一直持怀疑态度。其次,西方国家对于中医的认同仅仅局限于针灸,所开展的相应研究也仅仅是针灸领域的。最后,文化差异,包括了语言上和思维上的障碍,这是中医药在跨文化传播中最严重的问题。

虽然存在部分国家对中医药的传播无视甚至排斥,但是总体上来讲,近几年中医药在国外的传播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有很多国家与我国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在对教育、治疗、科技方面的合作不断升级,已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就是在外国对于中医药文化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迫切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孔子学院也大大提升了中医药的传播力度。

四、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难点

(一)价值观的对立与不符

众所周知,中医药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价值观,治疗方式等都渗透着古代哲学思想,注重的是整体观念,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健康理念;而西方国家遵从的是科学价值观,强调对病理的科学和客观的解释,是通过药物破坏致病因素,从而使身体恢复健康。两者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不同,是中医药难以被其他国家所承认或是接受的原因之一,加之一直以来其他国家对于中华传统的理解不足,在观念上存在冲突,使中医药跨文化传播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

(二)中医药翻译所造成的语言障碍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交流的方式和符号,反映了不同文化蕴含的不同含义,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于现实的理解。当来自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们在一起交流沟通时,需要将一种语言转化为与之相同的语言,融入另一种文化体系。而中医药的翻译是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医药翻译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但是其翻译的理论水平一直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翻译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翻译技巧和翻译方式及运用手法等一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中医药的翻译一直建立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但是由于我国的语言结构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无法深入理解的,因此将中医药翻译成多个国家的标准语言的话,是几乎不太可能的事情。加之我国现代汉语结构与中医药语言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即使是我国自己人来学习中医药,都需要加强对古代汉语言的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的翻译问题不仅需要相关人士对古代和现代的汉语言精通,还要精通各国语言,发现言语中的细微差别,找到在各自不同语言中能够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

(三)中医药的合法性难

合法性是中医药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遇到的最现实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只有将中医药合法化后才能在跨文化中得到不同国家的认可和允许。经过我国多年的努力,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超过75个国家组建了有关中医药的管理机构,超过54个国家制定了有关中医药医师医药的注册法规。即便如此,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依然是举步维艰。

目前,中医药在美国、英国等大多数国家仍然属于灰色地区,各国都没有明确承认中医药的合法性。在英国的草药和针灸按摩店中,中医药只能作为食品或是健康补品的形式出现。由于在很多国家未取得合法身份,中医药出现了一些假医生、假广告、假药品等,毁坏了中医药的声誉,更加不利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即使在中医药取得合法身份的地区,在针对中医药立法时,也都是将针灸和中医药单独分开立法,在根本上讲并没有承认中医药与西医具有同等的地位。

五、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

一是有利于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中医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文化,是哲学、艺术、宗教等多方面学科的融合体,是人文科学建立起来自然科学。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都对中医药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另外,中醫所倡导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医德观符合当前社会发展。

二是有利于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

三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和中西医合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越发强烈,中西医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创新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把现代生物学和中医的辩证观结合起来对亚健康和慢性疾病进行研究,是现代医学未来的发展形式。

六、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推广途径

(一)充分发挥政府和媒体力量

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中,政府和媒体在其中发挥的力量是不容忽略的,可以利用强势媒体进行有策略的宣传。媒体方面要寻找中医药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融点,以此立足于对与中医药相关的书籍、影视等进行宣传,让中医药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另外,中医药企业要积极走向国际化,要增强文化传播意识,借鉴其他药企成功的经验,将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带向世界各地,针对各国不同文化背景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宣传手段,让不同地区的人在思想上接受中医药。

(二)规范中医药翻译

积极推进中医药翻译标准统一化、规范化,用标准的不同语言向其他国家介绍我们的中医药文化,便于中医药在跨文化传播中让大家得到清晰的认识。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翻译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各高校要提高其选拔和培养的标准,既要懂得中医药文化,又要对古代汉语言、现代语言以及各国语言有足够研究的翻译人才。企业也要注重对中医药人员的培养,让他们有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跨越中医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

(三)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现代语言与古代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中医药是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所以放在我们现代是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读懂的。所以,导致中医药在实践中缺乏灵活性,显得有些死板。因此,要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在保持中医药文化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元素,将中医药的传统神秘面纱褪去,剔除不符合现实的部分,在表达上更现代化,让人更容易理解。

(四)寻找文化适用性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因此,必定会存在文化差异。在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冲突是最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中医药文化要在保持自身独特文化的前提下,适当改变融入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的大众能够从心里接受中医药文化。就像李小龙和成龙让中国功夫被大众熟知、接受那样,都是在保持自身独特性下,融合英雄主义文化,从而使大众记住了功夫,记住了中国。中医药也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在适当融入当地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五)加快中医药取得合法性

政府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中医药的标准建设,使得中医药不仅符合我国的标准,还要符合西方国家的西药标准,加快中医药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合法性,使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更加便利。

七、总结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我们既要争取面对这些问题,又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寻找中医药跨文化传播途径,符合跨文化传播规律,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的特色,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各国之间的医学交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Dong Wei,董薇,Zheng Lin,等.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的选择[C]// 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2015.

[2]李颖. 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及对策[J]. 区域治理,2019,(45).

[3]赵娣,周亚东,李卓,等. 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途径[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 (32).

[4]徐桢,王晓青. 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分析及对策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003).

[5]李颖. 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及对策[J]. 区域治理,2019,(45).

[6]程玲.善于中医药典英译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

[7]张宗明.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

作者简介:陈佳卉(2001—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本科在读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文化;通讯作者:胡博(1978— ),女,锡伯族,辽宁抚顺人,研究生学历,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作者:陈佳卉 胡博

上一篇:老干部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消费者决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