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面向大学生的古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设计研究 ——以桂林大圩古镇为例

摘要:随着文化软实力成为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古镇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概括某一地域的风俗传统和发展历史,具有极高的保护与传播价值。大学生是异地文化交流的重要群体,其对古镇文化的理解与传播,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古镇文化断流遗失,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延续。同时,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以旧时“广西四大圩镇”之一的桂林大圩古镇文化为例,以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建设面向大学生的古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旨在运用该平台让大学生超脱传统课堂的限制,多层面感受和传承优秀的古镇传统文化。本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为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研究背景提出问题并进行细致思考,阐明选题意义,界定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阐述本研究中所运用的信息空间理论、信息传播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隐形性评估理论,并对其具体指导作用做解释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为对古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的需求分析的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非正式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明确搭建大圩古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的初期目标:一是对古镇传统文化内涵的展示;二是确保展示资源的真实性和价值性;三是寻求平台自身的创新点;四是将古镇文化进行有效的二次传播。第三部分为调研走访大圩古镇记录与资源筛选,对大圩古镇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的探讨。其中实地调研访谈具体包括:三次实地调研大圩古镇、走访大圩古镇博物馆、借阅灵川县图书馆内部书籍资料、访谈大圩古镇中的老者与知名商铺的店主。本部分多层面挖掘大圩古镇中的代表性文化瑰宝,针对其文化底蕴内涵进行相应的归类和凝练,总结其中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传承的必要性。最后,与第二部分需求分析中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为搭建平台准备充足的优质资源。第四部分为平台设计的详细过程以及使用情况分析。该部分介绍了平台设计的原则、版块布置思路、创新之处并对不足进行优化改良的全过程。完成平台相关检测投入使用后,凭借平台后台的访问数据,综合用户访谈结果以及满意度调查问卷情况,收集整理相关反馈信息,为后续平台内容更新、界面优化和互动性体验升级提供参考方向。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通过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反复思索得出相关结论,阐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明确后续研究的改进思路与措施。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桂林大圩古镇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通过多次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挖掘得到大圩通商精神文化、非物质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积淀三个层面的代表性内容,这些文化形式具有非常高的保护和传播价值。第二,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需求分析调查,发现他们对古镇知识文化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但传统课堂和书本往往难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对学习古镇文化的需求,且古镇文化价值展现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愿意学习古镇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古镇本身的保护意识和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以及宣传观念较为淡薄。第三,本研究设计搭建的桂林大圩古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力求体现创新、开放、互动等发展要素。文化的游戏化展现形式是区别于普通文化宣传平台的创新点,突破刻意宣传推广文化的局限;平台留言区为大学生们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站内投票、VR图片下载区增加了用户与平台间的交互体验。从研究后期平台使用情况来看,本平台成功唤起大学生们对于学习古镇文化的热情,促进了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圩古镇传统文化潜在的流失。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将大圩古镇由来的传说与现实景点“犀牛望月”进行适当改编,制作了游戏《古镇趣游》,借游戏数字化形式来展示古镇文化。另外,大圩古镇文化数字化平台加入精心整合的资源,设有VR环视图下载、站内投票等多种交互功能,体现了数字化技术为文化保护与传播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大圩古镇文化;平台设计;面向大学生;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学科专业: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框架

五、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概述

(一)古镇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三)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

二、理论基础

(一)信息空间理论

(二)信息传播理论

(三)混合式学习理论

(四)隐形性评估理论

第三章 桂林大圩古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需求分析调查

一、前期准备

二、非正式访谈

三、问卷调查

(一)问卷结构设计

(二)问卷信效度测试

(三)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四)问卷数据分析与相关结论

四、调查总结

第四章 桂林大圩古镇实地调研、走访及其文化价值分析

一、大圩古镇实地调研

(一)“大圩”的概览与含义

(二)街道与码头历史文化

(三)大圩古镇的“防火墙”文化

(四)圩市日与特色商品文化

(五)服饰和手工艺文化

(六)大圩古镇地标——万寿桥

(七)文娱文化场所——雨亭

二、调研大圩古镇博物馆

(一)大圩古镇名商号铺街道分布情况

(二)大圩古镇名商号铺经营产品情况

(三)大圩古镇名商号祖籍分布情况

三、访谈大圩古镇博物馆馆长

四、走访灵川县图书馆

(一)大圩圩市日

(二)行政区划分情况

(三)民族构成

(四)革命烈士

(五)民俗习惯

五、访谈大圩古镇的文化传承老者

(一)访谈情况记录和深度调研情况

(二)部分访谈照片

(三)访谈小结

六、桂林大圩古镇的文化价值分析

(一)桂林大圩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地域文化价值与商业文化价值

(二)桂林大圩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价值分析

第五章 桂林古镇数字化保护平台设计与优化

一、平台设计原则

(一)文化宣传性原则

(二)互动体验性原则

(三)开放共享性原则

(四)安全公平性原则

二、平台设计思路和过程

(一)平台框架设计

(二)平台版块功能设计

三、游戏化版块——《古镇趣游》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现工具介绍

(二)游戏定位和结构设计

(三)剧情与角色设计

(四)素材选取与处理

(五)调试与展示

(六)内测反馈与改进

四、平台补足与优化措施

(一)色彩风格调整

(二)平台细节修改

(三)增加界面交互体验

第六章 平台使用情况反馈分析与改进

一、使用效果评估

(一)后台数据

(二)大圩镇政府文化宣传部门评价

(三)使用情况访谈

二、满意度调查

(一)原始问卷情况

(二)数据分析

三、反馈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社会心理学的论文提纲下一篇:青春万岁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