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2022-08-31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是、。

2. 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于年创办的。

3. 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和可变性。

4.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

5. 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现代幼儿教育应把教师、与三要素看作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6.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7. 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是、、、。

8. 幼儿活动室以为宜,每个儿童占地面积平均为。

9. 战后国外幼儿教育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从和的意义转而着眼于教育。

10. 基本体操包括、和模仿操。

11. 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年在一书中最早提出

来的。

12. 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和娱乐游戏。

1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的办园思想

是、,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14. “尚自然,展个性”是的教育主张。

15. 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16. 幼儿园健康检查包括和。

17.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具有和的学科。

18.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在年出版的。

19. 幼儿道德意志的特点是、、。

20.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是在中提出的。

21.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称为。

22. “使人类一切心智按照一种自然的顺序和谐地发展”是的教育主张。

23. 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坚持三个

原则:、、。

24. 现代幼儿教育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的趋势。

25. 瑞典爱伦凯女士提出了20世纪将是的口号。

26. 现代儿童观把儿童作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并确立了现代幼儿教

育、、的基本发展方向。

27.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从而订立了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准则。

28. 陶行知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反对束缚儿童的教育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 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游戏B.交往C.活动D.玩耍

2. 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不意味着。

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D.按幼儿的主张、决定去行动

3. 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

A.幼教领导B.幼儿教师C.幼教设施D.幼儿家长

4. 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A.同龄人B.社区人士C.家长D.教养员

5. 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

是。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6. 麦克米伦姐妹最早于1911年在建立了第一个托儿所。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7. 角色游戏属于。

A、有规则游戏B、创造性游戏C、体育游戏D、结构游戏

8. 游戏理论中提出“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格罗斯C、维果斯基D、皮亚杰

9. 四岁的幼儿是脱离乳幼儿体格的变幻期,人们称之为“”。

A、总在活动期B、 发现自我期C、可靠期D、自信期

10. 我国幼教史上第一个重要法令是1938年国民党教育部正式公布的

A、《幼儿园规程》B、《幼儿教育规程》

C、《幼稚园规程》D、《学前教育规程》

11.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表演文学作品 C、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D、说唱绘画

12.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下列哪类游戏的玩具。

A、 智力游戏B、表演游戏C、体育游戏D、音乐游戏

13.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辨是非的教育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说理教育法C、 品德评价法D、实际锻炼法

14. 最早提出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是。

A、福禄倍尔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皮亚杰

15. 智力游戏属于。

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体育游戏D、结构游戏

16.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A、格罗斯B、斯宾塞C、维果斯基D、皮亚杰

17. 形状知觉的关键期是出生后到。

A、四岁左右B、 二岁左右C、六岁左右D、五岁左右

18. 1923年,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 第二保育院 B、蓝天幼儿园 C、南京鼓楼幼稚园 D、第一保育院

19. 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

家是。

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

20. 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

是。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21.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件是。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

2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什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B.环境C.遗传D.物质

23. 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

24. 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是。

A.福禄倍尔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皮亚杰

25. 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

A.幼儿学校B.游戏学校C.幼儿园D.保育院

26. 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孕育阶段是。

A.十六世纪后B.十五世纪前C.十八世纪后期D.二十世纪初期

2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下哪本著作中提出胎教?

A.《政治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勤学篇》

28. 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

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29. 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30. 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31. 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个体发展是一种的过程。

A. 从复杂到简单、从一般到特殊B.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

B. 从复杂到简单,从特殊到一般D.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

32. 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

A.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B.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33.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幼儿观

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叫做。

A.演示法B.示范法C.范例法D.直观法

34. “把儿童看作是民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的观点”,代表了。

A.人本位儿童观B.社会本位儿童观C.维持式教育观 D.促进式教育观

35. 下面的选项中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一般指标是。

A.人口的性别比例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C.人口的健康状况D.人口的平均收入

36. 美国的“幼教优先方案”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

A.经济帮助B.卫生保健服务C.良好的环境D.特殊教育

37.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38. 幼儿游戏玩具“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陈鹤琴

三、名词解释

1儿童观: 2幼儿体育:

6结构游戏:

13表演游戏: 7体质:3幼儿园的物质环境:8智育:4间接教学:5小幼衔接: 11榜样示范法: 12体育: 9徒手操: 10儿童发展: 14情感陶冶法: 15学前教育学: 16幼儿园课程: 17幼儿全面发展教育

21关键期: 22道德认识: 23幼儿教育: 18幼儿德育的原则: 19复演说: 20完整幼儿教育:

四、简答题:

1. 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有什么异同?

2. 简述幼儿美感的特点及美育的任务?

3. 什么是幼儿道德行为?怎样培养幼儿的道德

行为?

4.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 简述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些工作能力?

6. 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7. 试分析玩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8. 简要说明品德四要素的关系?

9. 请介绍“幼教优先方案”的内容?

10. 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相比有哪些特点?

11. 简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

1. 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个性的发展?

2. 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结构游戏?

3. 试述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理论的观点?

4. 联系实际谈谈学前儿童德育有什么意义?

5. 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有什么异同?

6. 教师应如何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

7.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

12. 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13. 怎样科学地安排和护理幼儿的生活? 14. 幼儿园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15. 简述幼儿园智育的任务是什么? 16. 简述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 17. 幼儿园教师应该怎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8. 基本动作的锻炼有哪些内容? 19. 简述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与特点有哪些? 教育原则? 8. 试论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9. 什么是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原则?举例分析为什么要坚持此原则? 10. 幼儿园教师应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角色游戏? 11. 举例分析玩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一:2014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2014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是终身教育

2.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是社会化的过程3.我国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完善

4.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教育的物质资源

5.报刊、书籍、影视对教育的影响是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6.如果是色盲或失明的儿童就无从发展视力,也就培养不成画家了。这表明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前提

7.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达到学前教育的社会化

8.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受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应尊重儿童参加活动的权利”是《儿童权利公约》

9.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福禄贝尔

lO.皮亚杰提出的教育方法是发现式教学法

11.提倡创建中国式幼稚园要就地取材培养师资,提出“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的是陶行知

12.维果斯基认为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教育应超前于幼儿发展

13.我国最早提出应回答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是孔子

14.《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的时间是1996年

15.我国规定托儿所的性质是社会福利和保教性质

16.头大、躯干长,四肢短小,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几乎相等,是初生儿

17.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的是小班幼儿

18.幼儿无意中做错了事,诚实地告诉了大人,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以后他为了逃避处罚而说谎,这属于掩盖式的说谎

19.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20.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容易吸引儿童的是故事法

21.教师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这种示范形式属于完整示范

22.在幼儿园应禁止的门外罚站、不许吃饭等惩罚是生理性惩罚

23.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亲子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础,这是家庭教育的率先性

24.夫妻双方、两代养育者之间互相配合和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遵循的原则是步调一致

25.一般来讲,成人开始对孩子大小便进行训练的时间是1岁半到2岁

26.我国幼儿园小班一般为3-4岁

27.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开放日活动

28.家长亲自到园所主持一些教学活动或者参与一些教学活动,这是园所内参与

29.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是社会化的过程

30.认为人的一生都应接受教育的思想属于终身教育

31.把学前教育目标确定为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现代社会

32.新生儿出生后能吃母乳,是依靠触觉

3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34.能正确辨别基本颜色,但还不能正确命名的年龄阶段是3岁儿童

35.儿童正常生长与发育是指生理发展

36.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工具,这种儿童观是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37.提出后天环境对人不具有影响,一切研究和学习都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的是柏拉图

38.把幼儿教育看作是整个学制系统的最初阶段,提出“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的人是加德纳

39.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人是陶行知

40.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指的是教育目的

41.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到幼儿园的活动区是木工区

42.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幼儿的身高

43.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教育活动游戏化

44.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发展适宜性原则

45.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去设计教育活动,这是学前教育的综合性原则

46.教师从不同角度使儿童得到完整印象的示范形式属于不同方向示范

47.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方法是讨论法

48.教师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提高儿童社会性行为的方法是移情法

49.教师对儿童行为给予积极肯定的一种强化方法是表扬鼓励法

50.在幼儿园禁止门外罚站,不许吃饭等惩罚指的是生理性惩罚

5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指的是家庭的教育功能24.美国政府颁布“提前开端计划”的时间是1965 52.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想法布臵小天地,可以在5岁以后进行

53.儿童最初的规则和懂得遵守规则的建立地点是家庭

54.一般来讲,成人开始对孩子大小便进行训练的时间是1岁半到2岁

55.交往能力有所发展,处于发展的不平衡期的幼儿是中班幼儿

56.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社会性活动

57.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58.教育的宏观功能是促进社会发展

59.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

60.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遗传决定论

61.儿童个体发展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62.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人本位儿童观

63.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1837年

6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65.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66.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特殊的

67.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教育内容

68.教育的微观功能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69.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经济发展

70.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环境决定论

71.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社会本位儿童观

72.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母育学校》

73.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整个教学法

74.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75.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篇二: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1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前教育:是指“能够激起出生直至进小学的儿童(小学入学年龄因国家不同而有5—7岁之不同)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1981年11月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是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和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特点:领先性

广泛性

随意性

随机性

终身性

(二)学前社会教育

由社会设施或资助、指派专人组织与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 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

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胎儿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一体化、学前班、儿童福利院、SOS国际儿童村

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形式:儿童博物馆、儿童读物、儿童广播电视节目等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孕育阶段(15世纪前)

古希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主张学前教育和胎教(即优生)

2.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后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

3、初创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 ,主要贡献:

(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恩物)(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著有《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等书。

(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于1907年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著有《蒙台梭利教学法》、《童年的秘密》等书。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蒙台梭利教具 )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4)教师的作用: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二)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1.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2.我国在唐宋以后,长期闭关自守

3.在清末维新运动中,康有为(1858—1927年)在《大同书》中的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4.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年)提出完整的学前社会公共教育体系

5.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年)

(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

(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活教育理论与实施》。

6.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年)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

(2)重视幼儿教育 。他揭露、批评了我国幼稚园的三种病症: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主张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7.幼儿教育家张雪门(1891——1974年)

曾在北平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他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幼稚园课程进行研究(行为课程),出版了不少幼儿教育译著。主要著作幼《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研究》、《幼稚院组织法》等。

第二章

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一、

儿童观

1、含义

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2、儿童观的形态

从观念所持主体的角度区分:(1)社会主导形态(2)学术理论形态(3)大众意识形态 (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是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居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特点:一元的;法律性;阐述概括、简约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是儿童权利国际化的开始。 1989年11月20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标志着国际社会保障人权的范围扩及到了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儿童。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儿童权利公约》

共有54项条款,在1990年1月26日开放签约的第一天,就有61个国家签字,在国际公约领域是空前的。

《儿童权利公约》是儿童的权利法案,它所规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

《儿童权利公约》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指导精神,是许多年来各种条约和宣言所述儿童权利的最集中和最新的表述。

a) 确立儿童的三项基本权利,即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和受保护的权利。

b) 确立“儿童至上”的原则。

c) 确立“一切为了儿童”的新道德观。

d) 重申儿童是天真、脆弱和需要依靠的。

e) 儿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等。

f) 强调每一个儿童平等的保护权利。

g)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培养儿童对人权

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h) 主张“培养对儿童的父母,儿童自身的文化认同”,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精神和态

度。

i) 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

(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是指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特点:多元性;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背景,阐述系统、全面

影响因素:研究视点;与儿童观有关的思想、理论背景;与儿童实际接触交往;个人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对于现实社会认知的差异

?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儿童发展具有“胚胎期”

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 陶行知的儿童观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 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是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

特点:实感性、差异性及不系统性

类型:1.形式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

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

它是指教师不但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而且具有足以使这种儿童观得以贯彻的内在素养和技能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是大众意识形态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对实际的教育过程和结果至关重要。

3、儿童观的结构

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儿童具有独立性、个体性和完整性,有其自身生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又具有对外部世界和周围事物的依赖性)

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儿童应该享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需要一种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

精神层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儿童需要尊重、公平和精神抚慰)

4、科学的儿童观

1) 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

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

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

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 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 儿童是成长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

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二、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教育观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

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 ,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第三种模式是“诱导” ,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科学的教育观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热爱儿童(热爱每一个儿童;关心、爱护儿童;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

3.尊重儿童(信任儿童;尊重儿童的隐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杜绝体罚儿童)

4.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5.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6.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7.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三、教师观

教师观——指对于教师的看法、态度 教师观的层次:

1)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保姆——幼儿教师——专业化

2) 从学前教育过程来看:施教者、看护者、守卫者——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老

师、朋友

现代幼儿教师观(职业观、责任观、角色观、发展观)

1) 幼儿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应该受到

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2) 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他们的劳动是崇

高、伟大而艰巨的。

3) 幼儿教师的工作关系到幼儿的未来、社会的未来。

4) 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也是科学和艺术的工作。

5) 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开创者,应该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并

以创新的精神与儿童互动、对话。

6) 幼儿教师是一份专门的职业。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P51-54 以常识为前提的推断:园丁说,否定教育论

科学论证的发现:洛伦兹的习性学:印刻-关键期;维果斯基;费歇尔的非线性动态模式

相互制约、相互决定:

发展决定教育

教育创造发展

创造的发展必然遵循儿童发展的“必经途径” 篇三: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识记

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从教育的起源看,它是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从人类的个体来看,认得个体成长、成熟的过程充满教育。此外教育为人类社会所独有,它与动物界中代与代间看似“教”和“学”的现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识记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识记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识记

教育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并且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识记

教育者的含义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从广义的教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的个人也承担了部分教育的责任。

识记

受教育者的含义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对象非常广泛,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识记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相对教育者而言所处的是接受者、受控制者的地位。但绝不因此而影响其在教育过程中以主观能动的主体姿态参与、接受教育。总之,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是从不同角度说明二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能相互取代,而要把握两者的不同责任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识记

教育的内容

从范围看,教育内容涉及人类创造的古今中外各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技能和技巧;从水平程度看有启蒙的、基础的、专业化的、高级的;从表现形式看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等。

识记

学校教育的内容

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但又不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部。学校教育中尚有诸多教育内容并未包含在学科教材之中,而体现在环境布置、教师风范以及一些信息在体中。

领会

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相关性

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就无从产生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第三节教育的功能

识记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为社会的延续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其次,教育是沟通社会各方面、社会各地域及世界各国社会的手段。再次,教育的正确实施对稳定社会、倡导科学、宏扬道德风尚和加强法制起着推动作用。

识记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的微观功能即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教师负责,给于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再次,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最后,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积极的、能动的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

领会

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第四节现代教育的特征

识记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1. 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 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 教育的内涵扩大。

4. 教育的作用愈加重要。 5. 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识记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 全民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2. 终身教育。

3. 教育民主化。

4. 教育现代化。

5. 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环境

识记

物质环境的概念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识记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由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更大。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托儿所、幼儿园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作为其存在于发展的条件。

识记

精神环境的概念

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识记

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往关系等),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经济

识记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为办教育提供一定的人物力和财力。

识记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个国家的文明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识记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的变革,如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消费结构等,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如大、中、小学的比例,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的比例、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设置与比例等。

识记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学校中的知识传播是一定历史阶段中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教育手段同样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领会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教育必须以经济为基础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的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因此发展教育必须以经济为基础。

领会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劳动者接受过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是从事生产和再生产的必备条件。

识记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教育是中介,通过教育实现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领会

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发展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社会对学期教育的经费投入,还决定学前I傲宇的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变革。因此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同时教育发展也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政治

识记

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1. 权利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政策和规章,以保证合法的实现教育目的。

2. 权利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利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

3. 权力机关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

4. 权利机关通过经济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权利进行严格控制(民办学校均要申请审批)。

识记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1. 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相适性,教育制度往往随着政治发展而变革。

2. 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变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

识记 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1.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权力机关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教育经费在整个社会总投入中的份额。

2.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的筹措。政府会根据其财政收支情况及政治需要而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办法,或者完全政府财政支出,或者由民间集资、私人出资、或者三者兼而有之。

领会

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发展

政治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财政都会产生影响,这表现了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发展。

识记

政府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重视学前教育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权力机构和领导人的态度、意志对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与改进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他能够认识到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则该地区的学期教育将会有与众不同的发展。

识记

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于比较好的,20世纪末统计3到6岁幼儿入园率约为35%,加上入一年学前班的幼儿则入园率可达60%。

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文化

识记

文化的概念

广义概念:人类这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侠义概念:较为普遍地把文化看作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识记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文化是经济作用于教育的中介

(2) 文化是能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识记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完善,它培养的是贤者与君子,把道德教育居于首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这种伦理型文化使我国历来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教育过程中,注重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培养,以人际关系和谐作为追求目标。

2. 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重内省而不重外求(反省人的自然本性,不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探索)。传统文化多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命题,忽视思辨推理,应用技术发达而系统科学理论极不发达。传统文化重视把握事物整体的协作和协调,不重实体和分析,造成对事物的分析不正确、笼统、缺乏对事物的精确分析。但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直观的培养却先与西方。

3. 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比较侧重群体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个性的发展。这是长期宗法制封建社会所导致的必然后果。

识记

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水平对教育的间接影响表现为:文化发达(科技水平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教育的物质来源→增加人口受教育水平。

文化水平对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为:教师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而社会与社区文化水平,以及周围的文化氛围、文化设施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教育水平。

识记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

2. 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3. 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识记我国人口现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人口增长快,将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人口分布不均,将影响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则使学前教育难以普及,更难以深入偏远山区;而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则会加重教育的负担;另外我国将来的独生子女一统天下的布局将对学前教育产生许多特殊影响。

识记

人口与学前教育

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各地区要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人口多的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零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形式,发展适应农村的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领会人口关系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发展教育,推动国家计划生育国策,改善和提高我国人口质量

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这三方面的影响表明人口关系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发展教育,推动国家计划生育国策,改善和提高我国人口质量。

第六节

学前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识记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

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识记个体社会化过程分类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可分为两大类:

(1) 与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等。 (2) 由社会期待不同而导致的入认知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特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等。 领会

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人出生后开始的。儿童入学前,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从不懂、不会到逐步完善自己,并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儿童发展的概念

识记

发展的含义

发展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识记 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领会 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胜利的发展之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里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对儿童身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儿童的年龄越小,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的相互影响就越大。

识记

遗传学定论

这一流派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看来,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

识记

环境学定论

这一流派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的发展原因在于后天、在与教育。他们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识记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

儿童的任何发展既有遗传的作用,也有环境的作用,只有两者相互作用才能促进行为的发展,遗传和环境既不是彼此独立的也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他们完全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目前我们只能一般的谈论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不能具体的阐明二者的交互作用过程。

识记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后天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识记

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无关、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识记

后天环境与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是在与人们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与遗传环境起来,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领会

儿童的发展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应充分发挥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后天因素只要是指个体所处的谁会环境与教育。其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反映出来的。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家庭长期承担着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教育和影响儿童的责任。学校教育是一种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而托儿所、幼儿园是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儿童的发展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应充分发挥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识记

个体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行的 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 个体发展都要经过有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 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到四周进行的

识记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虽然个体的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与共同的模式,但在正常发展的广泛范围之内,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任是十分显著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差异也是十分的明显的,有的在这一个阶段发展比别的婴儿快,而在下一个阶段则又相对较慢,诸如此类的差异是很常见的。究其原因,可能是遗传与成熟水平的差异,也可能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 识记

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婴儿期(3岁~6岁)、幼儿期(3岁~

6、7岁前)、学龄期(

6、7岁~

16、17岁)。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仅是量的差异,也是质得差异。每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其主要的活动形式,标志着该阶段的特征。

领会

教育应根据个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

个体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行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教育应该根据个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内容

识记

儿童生理的发展

1. 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

2. 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3. 儿童牙齿的生长

4. 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 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包括视觉的发育、味觉和嗅觉的发育、触摸感觉的发育、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6. 识记

儿童的心理发展

1. 智力的发展

2. 语言的发展,包括词汇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

3. 情绪情感及社会的发展

领会

儿童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儿童是人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最迅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儿童心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以渐进的量变方式进行,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吃一系列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儿童表现出一些共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第三节 儿童发展观

识记

儿童观的定义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而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特点的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识记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人类祖先在文明初创之时就认识到了儿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当时的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但必须指出的是,古人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识记

人本位的儿童观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社会普遍开始树立一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从此,儿童的命运也有了重大的转变,儿童管也有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开始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的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

这种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然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观,是从理想的人的形象中推导出来的,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把没有儿童本身看做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因此,在社会上,把儿童作为父母的财产等儿童观点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识记

正确的儿童观

正确的儿童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的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 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

3)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

4) 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

5) 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6) 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识记教育观的定义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第四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第一节 学前教育思想溯源

识记 学前教育的起源

1. 氏族社会时期。这是原始社会最初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老少相随,以老教小的做法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2.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主要教育这是该群体的全体母亲们。她们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3.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是由每个家庭的成年妇女一起来教育年幼的儿童。每一个儿童都被视为全家族未来的成员,他们在妇女们的哺育和熏陶下,逐渐了解家庭的惯例、氏族的礼法、历史传说、风俗禁忌和图腾信仰等。她们还要逐渐认识各种复杂的亲属血缘关系,如夫妻、兄、弟、姐、妹等。此外他们还要从旁观察成人们的生产劳动情景,并在游戏中模仿他们的动作行为,如制作劳动器具、射箭、播种、收割等。

4. 军事民主时期。私有制开始萌芽,教育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的军事训练。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除了使幼儿了解生产劳动技能和知识、社会生活习俗、道德行为规则外,还要学习有关军事方面的内容。 识记 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1. 古埃及的幼儿教育: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它与初等教育时接时离,有时又融为一体,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从教育形式上看,它具有多样性与等级性。从教育内容上看,它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从教育方法上看,实行家长体罚。女童的学习受到歧视。古埃及的幼儿教育还处于一种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在当时来说,古埃及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办学形式之多样、学习内容之广泛实用,还是举世无双的。

2. 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古希伯来人的幼儿教育一般分为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古希伯来人的幼儿教育内容主要有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活动等。

3.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分为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佛教的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两种。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族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的。其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封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4. 古希腊的幼儿教育:分为斯巴达的幼儿教育、雅典的幼儿教育(对幼儿实施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民主型)两种。雅典教育的特点:初生婴儿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只有强壮的孩子才让父母养育。

领会 学前教育有着漫长的历史,古代的学前教育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从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来看,学前教育有着漫长的历史,且古代的学前教育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例如奴隶社会中,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着,并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古希腊的幼儿教育从小就对儿童灌输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

识记 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

1.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育。

2. 强调德行的培养。

3. 智力是无价之宝。

4. 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5.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6. 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7. 教学要彻底与巩固。

识记 洛克的“白板说”

1. 洛克的教育理论:洛克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与教育。

2. 洛克的教育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识记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1. 人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四个阶段:0~2岁的婴儿期,成人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婴儿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有充分的活动自由;2~12岁期,儿童以形象记忆为主;12~15岁期,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培养儿童的判断能力和劳动责任感;15岁到成人期,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2.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

3. 卢梭的教育原则:必须让儿童充分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相信他们也不会随便滥用这些力量;考虑到儿童的一切身体需要,包括智慧方面和体力方面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使这些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只有当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去帮助他们,也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动作,真正地辨别他们的欲望究竟是直接有自然产生的,还是想出来的。

4. 卢梭的教育方法是:给予行动的自由;合理的养护和锻炼;注意语言的发展;感觉教育;模仿;自然后果法。 识记 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

1. 倡导爱的教育。

2. 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

3. 明确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4. 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三)

http://wenku.baidu.com/view/8c09a16c011ca300a6c39045.html (1)(2)

(第

六、七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广义的环境 和 狭义的环境。

2.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语言环境 、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 游戏环境 。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 人际关系 、精神氛围、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等。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 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 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5.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材料称为 教历

6.“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 和 生活叙事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 A)。

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

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 )。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3.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 A )。

A.开放式B.区隔式C.秧田式D.封闭式

4.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

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2.同伴互助:在两面三刀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3.教历研究: 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时间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思想的记录,以次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语言方式。

5.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中教学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环境对启迪儿童的智力,引导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儿童对一切信息都相对敏感和好奇的特点使得环境对儿童的启迪作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也正是对儿童教育的有利条件,因此创造丰富多变的环境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探索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正是利用环境因素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而言,体现在制约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几方面。

2.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安全和健康;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要点: 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自信自强的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科学的儿童观。

答案要点: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包括对儿童发展的认知,对儿童主观能动性的认知和对合格儿童的标准认知。

5.简述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答案要点: 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6.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案要点:1) 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7.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案要点: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五、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答案要点:一般而言符合以下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欢的1熟悉的环境;2舒适的环境;3富有新意的环境;4贴近自然的环境; 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2.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新型师幼关系?

答案要点:我觉得现代幼儿园教育中要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新型师幼关系。教师应从以下二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3.如何帮助“不合群”儿童,请结合实例说明。

答案要点: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小孩,子女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其次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孩子慢慢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教师也要多注意他们的一些举动强化和鼓励他们大胆的去接受其他幼儿`去加入这个集体。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7分,共7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1)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即使幼儿参与也是一种“受动式”、“小面积”的参与,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按教师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其含义: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幼儿能根据活动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

(2)

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院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四)

(第

八、九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 社会教育 。

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 个别联系 和 集体联系 两种。

3.社区教育最初是 成人教育 形式的社区教育。

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 社会教育 、 家庭教育 结合”的育人机制。

5.幼小衔接必须坚持_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6.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 健康的体质 和 良好的个性品质 。

7. 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 安全的环境 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社区教育起源于( B )

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

2.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亲子班:就是由社区组织的,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的班级。

2.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参考要点)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案要点①、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②、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③、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3.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案要点①、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②、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③、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④、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

4.简述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答案要点①、社会要求的提高。②生活制度的变化。③师生关系的不同。④生活环境的变更。⑤教育内容的加深。⑥教学方法的改变。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答案要点:①父母资源在幼儿园得到延伸,将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进了幼儿园的孩子获得的最大财富就是集体的教育力量,它有着家庭所不具备的影响力。有位爸爸是学工程的,他常常带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儿摆弄这些东西,发展思维和手指的灵活性。可是女儿偏偏不喜欢,宁肯搭拼简单的积木。妈咪认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长空间思维的缘故。有一天,幼儿园老师说她们正在组织有关房子的主题活动,想请这位爸爸到班里演示一次搭建筑模型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观察力。爸爸欣然答应了,爸爸的到来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改变了自家女儿。爸爸在幼儿园亮相后,平时对爸爸的建筑工作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女儿发现,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来是个“宝”。从这以后,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了要当建筑师!

孩子就是这样,如果他发现自己的父母跟老师多说话,参与班集体多做事,就特别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发现父母跟老师合不来,在班集体老不露面,一丝孤独和失意就会侵袭他的心灵。

②把教师威信带到家里,可以加强父母的教育力量。不像医疗或者电子等行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教育的专业特点是很容易入门,它的做法和评价很透明,谁都会有所观察和思考,这是影响幼儿教师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网络非常道,父母的教育理论普遍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而是通过看电视、阅读书籍报刊和自己的经历体验获得的,这种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分析和内在联系;另外,初为父母在指导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窍门。幼儿教师固然有学历的局限,然而长期的工作经历使她们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着具体而微的观察和分析,这些是不从事幼教事业的高学历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学历父母走出光环效应的误区,以平和的态度进行充分沟通,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才会更加精确和科学,对孩子的指导也才会更加到位。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案要点①、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②、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③、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

答案要点:这二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这种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学前儿童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这不仅影响学前儿童上小学,甚至可能给今后的发展埋下危机。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象本案例中的用小学工的上课取代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或在管理方式上也完全小学化,如要求学前儿童上课手背后面,长时间不许动,更不许随便上厕所、喝水;还有教师给学前儿童布置许多家庭作业,作业做不好还要受批评、惩罚等等。这些做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因此,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1.

2.

3.

1.

2.

3.

4.

5.

6.

7.

8.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时期?【P4】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8】 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 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 关注学前教育公平 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引起全球重视 强调学前教育的文化性 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 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三.生态发展观的代表人物:布朗芬布伦纳【P25】

四.妇女与学前教育是什么关系?【P38】

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儿童的胚胎期须在母体中度过。其次,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妇女。

妇女解放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妇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妇女参与社会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实现其影响。首先,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其次,妇女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再次,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这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 1. 2. 3.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优生、胎教和儿童公育的理念。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人类的导师”。他的学前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理论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观点。

三.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观点【P46】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欧洲杰出的教育家,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被看作是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他为父母们编写了系统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南《母育学校》,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并为幼儿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

四.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P47】

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归于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儿童的天性,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他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五.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P48】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将“自我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六.▲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P50】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她在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蒙台梭利教学法:1.她将环境视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认为“我们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2.她的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和实际生活的练习。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读写算教育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感官教育的过程中进行。3。教育者应当利用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和教具,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4.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幼儿学习的根本原则是自由原则。总之,蒙台梭利教学法对于培养幼儿的纪律、责任心及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有显著效果,但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七.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积淀【P57】

1. 胎教是立教之本。

2. 倡导及早施教。

3. 重视环境的熏化陶然。

4. 重视德性的教育。

5. 教育原则贯穿“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

八.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P71】【本章全部看书】

1. 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2. 多彩光谱项目

3. 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案

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一)“活教育”的理论来源

陈鹤琴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做中学”等基本观点,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而提出的。

(二)“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思想的目标。

2.“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的概述。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活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尊重儿童主题的地位,培养他们操作的能力。

3.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第三章 学前教育制度

一.学前教育制度【P84】:学前教育制度是是国家关于教育目的、任务、方针和实施方法的总和,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制约。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P85】: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灵活性。

三.中国托幼机构的类型与工作任务【P100】

1. 托儿所:(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3)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2. 幼儿园:(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 学前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我国托幼机构担负着教养幼儿和支持家长的双重任务。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

1.

2.

3.

4.

5.

6.

7.

8.

1.

2.

3. 一.幼儿的特性【P104】 幼儿是自然人 幼儿是社会人 幼儿是完整的个体 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 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P107】 古代典型的儿童观为“小大人说”与“原罪说” “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犹如一块白板,将儿童看做是无知无能的“人”,因此,儿童被当作罐装知识的容器,等待成人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灌装到儿童的头脑中。 近代儿童观:卢梭:以儿童为本位,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①人性本善②主张要赋予儿童应有的地位,尊重儿童的天性。③儿童是具有天赋力量和发展潜能的个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 现代儿童观:三种价值本位的儿童观:①.国家本位儿童观②.家族本位儿童观③.个人本位儿童观

三.幼儿的基本权利【P111】 4.1. 国际社会对幼儿权利的认识

2. 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幼儿的健康权;幼儿的和谐发展权;幼儿的受教育权。

四.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有哪些角色?【P114】

1.幼儿教师角色观历史演变:保姆;保育员;专职幼教工作者;多样化。

五.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P118】

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阶段和途径【P130】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一.德智体美的定义【P146】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四育”的内容

智育内容:1.培养幼儿的观察智力2.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德育内容:1.公民意识教育2.公民能力的培养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体育内容:体育内容:1.生活护理于健康教育2.幼儿体育活动与游戏课程3.情感教学与体育活动治疗

美育内容: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2.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初步的表现力

三.“四育”的特点

德育特点:1.幼儿德育的实质是道德的去自我中心化和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2.矛盾和冲突是促进幼儿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3.幼儿德育必须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4.幼儿德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智育特点:1.问题性2.活动性和游戏性3.生活性

体育特点:1.集锻炼与教育为一体2.趣味性与规则性相统一

美育特点:1.情感的表现性2.清洁的虚构性3.表现手段的主体性4.主体的自由性5.目的的非功利性

第六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

一.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 重复性与感情性的统一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二.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

1. 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完整生活的部分

2.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 拟定长期周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计划2.创建有益于开展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环

境3.重视日常生活活动的随机教育4.重视家园合作

四.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1. 保教并重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4.三位一

体的原则5.环境与人原则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一. 幼儿园家庭衔接中的问题

(一)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

1. 周围环境的变化2.人际关系的变化3.生活习惯的变化

4活动方式的变化

(二)、幼儿入园常见的问题

1.分离焦虑2.不适应集体生活

(三)、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的恐惧2.生活作息规律的改变3.不良生活习惯

4.同伴间的冲突

(四)教师对待幼儿入园不适应问题的不当做法

1.隔离幼儿2.给予幼儿消极的情感体验3.言语恐吓4过分顺从幼儿

二、幼儿园于家庭衔接的策略

家庭方面:1.家长教养观念的转变2。交给幼儿适应的方法3.与伙伴交往兴趣与技能的培养4.做好入园的准备5.谁是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

幼儿园方面:1.家庭化环境建构2.教师和家长随时沟通,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3.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变化

1.儿童学习的变化2.物质环境发生和精神环境的较大差异

(二)、幼儿对生态环境突变的不适应

1.儿童对外部规则于人际交往关系的不适应2.儿童对学习的不适应

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

教师方面:幼儿教师:1教学活动时间相互靠拢2.儿童学习习惯与学习内容的相互衔接3.幼儿教师应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适度问题4.重点加强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小学教师:1.设置“学习准备期”2.课程设置的容量与幼儿园相适应

家长方面:1.心理上的准备2.学习上的准备3.生活能力上的准备4.社会能力上的准备。

名词解释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

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或组织系统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和每天都

要进行的日常活动。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

和团体合作,促使其教学品质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第五篇:学前教育复习

学前教育学复习

填空&辨析

1教育分段:胎儿期、新生儿期(0-28天)、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或0-3岁)、幼儿期(3-

6、7岁)、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学龄晚期.

2儿童观的形态:社会主导形态 学术理论形态 大众意识形态

3学前教育方法:活动教育法 语言教育法 直观教育法 评价法 环境陶冶法

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5课程目标的层次:长远、中、近、期目标。

6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7幼儿园教育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1幼儿园教育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学期教育目标 4单元(主题)教育目标5教育活动目标

8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9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全面性 启蒙性 社会性 发展性 科学性

10幼儿园课程的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社会课程。

11学前教育活动四类: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12教育内容的适宜性是指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也要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喜闻乐见的。

13概念理论本身不能直接成为幼儿掌握的内容。

1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5幼儿园课程设计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主导) 课程内容 课程组织 课程评价 16教育观:即是对幼儿教育的观点和态度,它决定着教育的航向

简答&论述&名词解释

1幼教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人格修养是指教师的性格气质、品行涵养、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等。幼儿园提出幼儿教师对幼儿要做到“五心”:即“爱心、童心、关心、热心、耐心”,具体地规范了幼儿教师角色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它包括幼儿教师的职业意识、教育观念、专业知识、教育技能等。还要具有教育能力。

2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如下: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

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一)环境的安全性

1、安全的物质环境

2、安全的精神环境

(二)环境的多样性 灵活多样:动态变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环境的童趣性 两层含义:趣味性(童趣) 是儿童自己的环境

4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

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胎儿至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学前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则特指托儿所、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研究和指导学前教育的科学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5 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各种认识和看法。儿童观包括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等。

6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

2、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

3、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7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性

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课程,它是幼儿的,其次才是教师的。

特性:·对于幼儿行为而言的亲历性·对于教师行为而言的支持性。

2、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活动

特性:·行动性 ·即时性 ·整体性 (整合)·真实性

3、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 问题—解决”活动

问题有三种情形

·教师提出问题 ·幼儿提出问题 ·是问题来自幼儿,但幼儿自己不一定能够发现

8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9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

一 因人施保施教,满足幼儿在生活上的不同需要

二 优化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的生活活动

1、运用图示标记。

2、创设生活活动区

三 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幼儿乐于掌握各项生活技能

四 以有趣的形式激励,使幼儿感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五 拓展生活活动空间,使幼儿体验自主活动的乐趣。

10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

共同性课程:是指面向各类幼儿园和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使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最基本的发展(具有保底作用) 选择性课程:是指因人而异,因园而异,体现尊重幼儿园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他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使之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

11.课程内容(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必须包含能够满足儿童身体、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要明确,表述不要过于宽泛·要有价值定位,让目标实现。·目标陈述要清楚,要有整体的思考(目标与目标之间是独立的,不能有交叉)

范围:广博、浅显、启蒙。应覆盖儿童身心发展的所有方面,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

选择: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幼儿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知识的科学性与整体性。

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科学性、适度新颖性

案例分析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1 .语言智能: 2 .音乐智能: 3 . 逻辑 4 .空间智能: 5 .肢体 6 .人际智能: 7 .内省智能: 8 .自然观察智能8项组成每人都拥有不同智能的优势组合。加德纳亦质疑传统智力观的适当性 ,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 , 他认为智力应是“ 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 ,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 ”

启示: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2发现、 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 ,扬长补短带动其他领域的学习

3认知方式多样性 ,进行个别化学习

即教师必须有多元的智能观 ,多元的认识、 理解和研究孩子 ,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和“定向功能,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作好教育工作。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幼儿园教育目标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三、 幼儿园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

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B、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C、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积极性原则 要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提供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积极性原则 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

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3、发展性原则 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直观性原则 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5、活动性原则 的含义: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四、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1对个人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准确定位

老师需要慎重思考自己在师幼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因为它将影响和幼儿之间的交往模式。提倡良师益友的师幼关系。

2永远尊重并不断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

幼儿几乎不能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所以我们更要尊重并了解儿童内心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3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感官和身体动作常伴随其学习的过程。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需要丰富而适度的学习环境,反之不适合

·其学习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常出现重复操作和模仿活动

·学习时候要经常与人互动交流

·内容应涵盖健康认知语言艺术社会性等各个层面,须均衡而整合

4及时调适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带动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幼教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学前班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区大扫除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