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2024-05-11

学前班数学语文期末复习试卷(精选9篇)

篇1:学前班数学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学前班语文期末试卷

一.按顺序填写声

b m d n g h

j q z s ch r

w

二.按顺序填写韵母。

a e u

ai ui ou

ie er en

un ang ing

三.看图写汉字。

( ) ( ) ( ) ( ) ( ) ( )

四.看拼音写汉字。

dà rèn hu? shū dòu

( ) ( ) ( ) ( ) ( )

学前班期末数学试卷

一.按顺序填数字.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二.口算.

1+2= 2+3= 3+5= 7+10= 7+8=

6+3= 8+8= 9+8= 3-1= 8-3=

15-7= 18-9= 17-6= 14-10=

12-8= 13-8=

三.填空。

1+( )=4 ( )+3=8 ( )+5=10

4+( )=14 8+( )=18 9+( )=17

5-( )=1 8-( )=2 1-( )=0

15-( )=10 17-( )=9 16-( )=8

16-( )=0 19-( )=9

四.填组成。

18 8 8 11 6

10( )4( )3( )6 ( ) 3 ( )

篇2:学前班数学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一、写拼音

1、单韵母(6分)

2、整体认读音节(16分)

2、声母(23分)

二、连线组词(6分)看饭台瓜 种书种衣 吃花洗灯

三、按笔画写字(8分)中

四、选字填空(8分)本支条把张顶朵棵

一()树一()椅一()桌一()笔一()书一()帽一()花一()鱼

五、补充完整(8分)

我们祖国的首都是。我爱。

这是。妈妈在。

六、给偏旁写字(6分)亻—()艹—()扌—()日—()氵—()讠—()

七、看拼音写词语(7分)

tài

yáng

nóng()

(八、给汉字写拼音(12分)()()()台灯花朵西瓜()()()学习开门电话

学前班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得分:

一、按顺序写出1—20的数。(10分)

mín

xiǎo)

(péng yǒu)

二、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20分)6

3 2

三、计算。(15分)

3+1=

2+2=

3+2=

1+4=

5-2=

4-1=

5-1-0=

5-2-1=

四、照例连线。(20分)

3+2

2+3

5-4

1+1

6-4

2+4

② 2+1+1= 3-1-1= 3-2 4+2

4-3

4-3

1+1

4-2

3+3

2+4

2+3

2+3

2+2

3+1

6-2

2+2

五、给正确答案后“√”,错误的“×”。(15分)

2+4=5()

2+1=3()

1+4=5()

3+1=4()

3-2=2()

2+3=5()

2+3=4()

4-1=3()

2-1=2()

1+4=5()

3+2=4()

3-2=2()4+3=7()

6+2=8()

9-4=4()

六、看图写算式:(20分)○○○●●□□■▣▣▢▢

()+()=

()+()=

()+()=

()+()=

()-()=

()-()=

()-()=

()-()=

学前班语言数学测试

一、把下面的音节按一定顺序抄写到四线格中(4分)zhi

zhi zhi zhi

ye ye ye ye yun yun yun yun

ci ci ci

ci

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再组词 拉()红()狗()花()吃()林()妹()笑()草()

三、写出下列相反词(12分)

黑—()高—()开—()短—()老—()新—()大—()上—()左—()前—()慢—()美—()

四、读拼音,写词语(16分)

bai yun

xiao niao

fei ji

shi

tou()

()

()

(ma lu

wu

gui

chun

tiao

guan men()

()

()

()

五、退位减珠算(10分)

六、算出最后得数(12分)

14-7=()+3=()+5=()-4=()5+4=()+2=()-6=()-5=()10-3=()-4=()+8=()-6=()

七、在()里填下“+”或者“-”符号。(12分)18()5=13

2()10=12

16()-8=8 15()5=20 13()7=6

4()5=9 9()9=0

8()4=12

12()9=3 7()4=11 7()9=16

14()7=7

八、列式计算(16分)

(1)16比8多了多少?(2)5比10少了多少?

()+(()-())=)=

(3)6和4一共是多少?(4)6比15少了多少? 学前班语言数学测试 默写单韵词(6分)按顺序填声母(12分)

B()()f d()n()g()()j()x()()s zh()()r y()选字填空(8分)

辆、头、匹、朵、条、双、把、个

一()鞋

三()牛 五()花 七()苹果 两()马 四()金鱼

六()伞 八(组词(8分)

学()木()米()电()江()水()秋()果()写上音节(12分)

六、写出下面字的反义词(4分)大-

黑-

左-

多- 计算(18分)

3+5-4=

10-7=

8-8+0= 10-7+3=

8+2=

6-3+4= 5-1+5=

5+4=

10-5+3=

七、填空(16分)

1-一年有()个月,一个星期共有()天 2-一年有、、、四季

3.6的相邻数是和、4比7少。4、8比5多。9添上1是。

5、数一数,填一填。()个()个()个

八、应用题(6分)

(1)小明有8辆玩具车,送给小红3辆,还剩下几辆?(2)草地上有4只小兔,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 学前班语言数学测试

按顺序写出六个单韵母(12分)标出各单韵母的四个声调(16分)

把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要写得端正整齐。组词(12分)

美()大()上()天()下()节()

直加直减,满五加(下加不够,请下补)(14分)填空(10分)

1、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2、正方形()条边一样长,()个角相等。3、3添上1是()。

七、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18分))车 3+4=

6-4=

6+2=

4-2=

2+6=

3+3=

5-5=

7-3=

4+4=

八、填上“<”,”>”,”=”.(8分)4()3

2()2

2()4

5()2 3-1()

2+1()

4-1()

2+1()3 学前班语言数学测试

把下列声母按顺序写下来(16分)b

f

n

p

d

m

t

l

二、把下列音节写完整(12分)

b—a –()

m—a—()ch—i—()p—u—()

f--o—()t—u—()

三、连线(12分)

ba

fu

坡 mi

ma

扶 ti

po

四、组词(16分)

军()田()木()水()点()同()飞()刀()

五、数一数,连一连(6分)填空(24分)

6+()=10

8-()=4 7-()2=5 6+()=9 7+()=8

10-()=5

3+()=6

9-()=2 4+()=5

9-()=4 5+()=8

4-()=0

八、看数字涂色(4分)破五减看珠算(10分)学前班语言数学测试 听写(6分)

二、把下面的字按格式写在田字格里(6分)

三、写出下面字的笔顺(6分)各:虫: 天:八: 吞:耳:

四、拼一拼,连一连(12分)ge

mu

鸡 ku

la

女 ha

ji

五、组词(18分)虫()拉()草()字()宝()花()妹()马()西()

六、在括号里填数(18分)

10-()=

8-()=4

5+()=8 7+()=10

9-()=0

3+()=9 4+()=9

1+()=8

2+()=6 破五减,看心算(10分)在口里填上“+”,或“-”(8分)

7=2

0

3=3

4=6 5=4 7

7=0

4=8

6=8

3=

十、连线(8分)

9-7

5+4 4+3

3+2 10-1

8-6 9-4

7+0

十一、接力赛(6分)

10-8----()+3---()-4----()+9--()-5--()-0--()学前班语言数学测试 听写生字(6分)

二、在()里写上音节(16分)三、一字组多词(18分)

四、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10分)

五、满十进位加珠算(8分)

六、算一算(24分)

3+7=

10-5=

2+7=

10+0=

10-10=

9-6=

4+3+2=

3+7-8=

10-6+5=

9-5-3=

7+0-7=

9-4-5=

七、数一数(12分)

1、从左边起,第()个是,第()个是

2、从右边起,第()个是,第()个是

3,一共有()个水果,把左边第2个涂上黄色。看图列式计算(6分)学前班数学测试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8分)16

二、填空(20以内的单、双数)(10分)单数()双数()

三、在括号里填上“<”,”>””=”符号。(4分)10+3()12

13-10()10-7 5+10()18

12-2()12+2

四、按顺序写数(8分)15()()、()20()()()

8、()11()

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5分)7+6=

7+7-4=

18-8=

9-3=

15-5-10=

14-10= 7+9=

4+3+7=

9+9= 9-9=

8-3-5=

17-7+6= 9+3=

10-9+7=

5+3+2=

六、填空(9分)

三角形有()条边()个角。7添2是()10里面有()个1

10比9多()1角=()分()比10少1。正方形有()条边()个角。

七、判断计算结果,对的画“”,错的画“X”(18分)7+5=12()6+9=28()8+21=24()3+9=18()17-9=17()4+9=16()8+3=14()20-8=()17-9=12()看图写算式。(8分)()+()=()()-()-()=()

十、用竖式计算(10分)

4+5=

14-11=

15+5=

18-7=

4+11=

十一、应用题(10分)

小江昨天做8道题,今天又做了同样多道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道题:

小华有8元钱,妈妈又给了小华2元钱,小华买书用了6元钱,小华现在还有多少元钱? 学前班语言测试

读一读,按要求归类(22分)

c chi b ou o u ui ei f si k z e

ao i yue m u l yin g

ye 声母: 单韵母: 复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二、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8分)

三、读拼音,写词语(20分)

四、写出下列的偏旁(10分)江()姐()吃()笑()红()花()灯()问()猫()钟()

五、数一数,写出下列字的笔画(20分)山:共()笔,第一笔();风:共()笔,第二笔(); 马:共()笔,第二笔();大:共()笔,第三笔(); 牛:共()笔,第三笔();月:共()笔,第四笔(); 女;共()笔,第一笔();门:共()笔,第一笔(); 毛:共()笔,第四笔();乐:共()笔,第三笔();

六、写出下列量词(10分)

三()花,七()笔,四()书,六()叶子,五()手 两()衣服,五()牛,八()小鸟,九()鱼,十()飞机

篇3:学前班数学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1.6.3737……精确到十分位是 ( ) , 保留两位小数是 ( ) 。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0.36, 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 积现在是 ( ) 。

3.6.5小时= ( ) 小时 ( ) 分4m5cm= ( ) m

5.6kg= ( ) kg ( ) g 0.72km= ( ) m

4.请你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5.去掉3.14的小数点, 也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 ) 位, 它的值相应扩大了 ( ) 倍。

6.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7.把1.1616……、1.1666……和1.16三个数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

( ) > ( ) > ( )

8.根据运算定律填一填。

9.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 ) , 如果a=2m, b=1.5m,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 ) m2。

10.1个面包0.8元, 买a个应付 ( ) 元

l1.《故事会》每本2.5元, 《故事大王》比《故事会》贵x元, 《故事大王》每本 ( ) 元。

12.图书角有a本图书, 借走b本, 还剩 ( ) 本。

13.妈妈买了4kg苹果, 每千克y元, 付给售货员50元, 应找回 ( ) 元。

14.三个连续自然数, 中间一个是a, 较小数是 ( ) , 较大数是 ( ) 。

15.小明读一本a页的故事书, 已经读了5天, 平均每天读b页, 剩下的c天读完。

(1) 5+c表示 ( )

(7) 5b表示 ( )

16.小明住在南湖花园10号楼3单元的2楼02室, 记作:10-3-202。小英家住在13号楼4单元的1楼01室, 应记作: ( ) 。

17.四年级爬竿比赛, 前5名的成绩是5m、7m、6.5m、4m和4.5m,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 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

18.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 用 ( ) 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较合适。

19.转动指针, 停在3号方格的可能性是 ( )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 指针大约会有 ( ) 次停在1号格上。

20.有四张卡片2 3 4 5, 从中抽出一张, 有 ( ) 种可能, 可能性都是 ( ) 。摸出卡片的数字大于3的可能性是 ( ) 。

二、请你判断对错

l.6x-4>是方程。 ( )

2.x=5是方程3x+5=20的解。 ( )

3.当m=3时, m2+7的值是13。 (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6.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7.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底的长度是高的5倍, 它的面积是180cm2。 ( )

三、择优录取选一选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4cm2, 高是0.9cm, 底是 ( ) cm。

(1) 0.6 (2) 6 (3) 1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底边的长度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三角形的高是 ( ) cm。

(1) 6cm (2) 12cm (3) 3cm

3.将用木条钉成的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比长方形 ( ) 。

(1) 大 (2) 小 (3) 相等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0cm2, 底是8cm, 它的高是 ( ) cm。

(1) 10 (2) 5 (8) 20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dm2, 把这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dm2。

(1) 32 (2) 16 (3) 8

四、计算我能行

1.直接写出得数。

2.根据要求填表。

3.列竖式计算。

4.脱式计算。 (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解方程。

.看图列式并计算。

五、动手画高, 并进行相应测量, 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测量时, 保留一位小数, 单位:cm)

六、观察物体我仔细

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是从 ( ) 面看到的。

七、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请你画一画

八、解决问题看我的

1.《少儿童话》每本价格为5.40元。五 (1) 班订阅了55本, 五 (2) 班订阅了45本。这两个班共花了多少钱订购《少儿童话》?

2.李老板购进200米彩条, 卖出108米, 剩下的准备扎成花篮出售, 每个花篮需用彩条2.5米, 一共可以扎多少个这样的花篮?

3.玩具厂计划生产2600只机器猫。前5天每天生产18只, 为了赶在交易会前交货, 余下的要在8.5天内完成, 每天应生产多少只机器猫?

4.小青买了2本日记本, 付出10元, 找回4.4元。每本日记本多少元?

5.南山广场种樟树365棵, 比柏树棵数的4倍还多13棵。柏树种了多少棵?

6.甲、乙两地相距350km,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行驶几小时后, 汽车距乙地正好80km?

7.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 底是20m, 高是35m, 共收小麦840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多少千克?

8.一个梯形的高是4.8cm, 比上底长1cm, 下底比高长1.2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9.一张等边三角形卡片的周长是18cm, 高是4cm, 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0.一块长方形平面钢板, 长1.5m, 宽0.8m, 从这块钢板上截下一块底长0.4m、高0.5m的三角形钢板, 剩下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 分别写着2 3 4 5 6 78 9 10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 如果摸到双数小红赢。

(1) 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2) 小红一定会赢吗?为什么?

(3) 你能想出一个什么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

12.下表是五 (1) 班七名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1) 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 为什么中位数比平均数小?

13.

(1) 求出中位数。

篇4: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liào)铐

(fèn)

(zhuó)有成效

纵横(bǎi)阖

B.(jǐ)予

(jiān)

言简意(gāi)

余勇可(gǔ)

C.(dòng)吓

(cì)候

命途多(chuǎn)

诗味(jùn)永

D.(qí)角

(hōng)笑

方兴未(ài)

时乖命(jiǎ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他(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_____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他们承诺给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

(3)即便是遭了笞刑,卡西莫多也没有认识到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_____,内心却自私阴险。

A.而且权力文质彬彬

B.而且权利道貌岸然

C.但权利道貌岸然

D.但权力文质彬彬

3.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主张君王应施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她以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为依据创作,自成一家,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因词作风格相似,与辛弃疾并称“二安”。

C.唐初,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记述盛会的序文,是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D.《秋声赋》是欧阳修的名篇,也是宋代文赋的典范。该篇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立意新颖。

4. 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具有可辩性,不超过10字。(6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外一面墙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瞬间,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1)甲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乙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5.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在送水一幕中,爱斯梅拉达并没有说话,请你以爱斯梅拉达的身份对卡西莫多说一句话,字数在10~20之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巴尔扎克葬词(节选)

雨 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 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中。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6. 作者说“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天才”一词在演讲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揣摩下面的不同译文,任选一句,说说哪种译法更好及理由。(3分)

(1)A.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B. 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人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句好,理由:

(2)A.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B.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

句好,理由:

9. 仿照文中画线语句的结构形式,另写一句话。(3分)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雷雨》的多种阐释(节选)

钱理群

曹禺正是在提醒读者、观众要注意他的《雷雨》的诗性特征:他的主体生命的投入,情感、情绪以及对宇宙间、人的命运中一些不可理解的东西,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的思考与探寻……于是,人们穿透过戏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注意到了曹禺的意象与观念。

首先是“郁热”。这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雷雨》是一出“夏天的戏剧”。同时,这也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于是,人们发现,《雷雨》里,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情热”——欲望与追求之中。周冲充满着“向着天边飞”的生命冲动,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追求绝对理想的精神幻梦。繁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尤其是作者倾心刻画的繁漪,她更有一点原始的野性,更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鲁大海也同样满蓄着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_____________但所有人物的所有这一切“情热”(欲望与追求),人在剧中又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的力量压抑着,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繁漪更是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象征着生命的“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二者的撞击,就造成了人的巨大的精神痛苦。由此而引发出的,是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近乎疯狂的,白热,短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这是一种自我毁灭。

于是又有了“挣扎”与“残酷”的发现。

在整个第三幕里,四凤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这是颇耐寻味的:所有的人都死死地抓住她,借以解救——周冲把四凤看做“引路人”,想仰仗她的帮助,一起走到理想地,因而也是现实中永远得不到的“我们的真世界”里去;鲁妈恳求四凤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使自己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天又重唤起的噩梦;而周萍,他是把四凤作为能够“把他从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的“心内的太阳”的,他要借助于流动在四凤身上的青春的热血,灌注于自己的生命的空壳内,使之有力量打开“狭的笼”,离开“这个能引起人的无边噩梦似的老房子”。在这里,无论是周冲,还是鲁妈,周萍,都表现出一种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然而不但他们自身没有自我挣扎、自我解救的力量,而且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也没有发现任何足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的外在力量。于是,他们就只有心造出一个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这就是四凤。而这一切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一个没有文化,多少有些虚荣心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前述所有的人的挣扎的努力,在四凤的感觉中都成了一种威逼:周冲逼她一起飞,鲁妈逼她对天发誓,周萍逼她幽会,这都隐含着一种残忍,而且令人恐惧——舞台上那一声声的雷响,正加深着这种恐惧感。这不仅在生理上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而且精神上的压力也已超过了这些善良的男女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于是,他们终于走到了最后——最有理由活着,对于死亡最没有思想准备的四凤与周冲死了,而经历了这一切,最不愿意活着的侍萍与繁漪却偏偏活了下来——这结局是残忍并且令人恐惧的。这样,我们终于把握住了在曲折的情节背后蕴含着的曹禺式的观念:“挣扎”与“残酷”。这在《雷雨•序》里,已有过明确的表述。

这“挣扎”与“残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悲凉”与“恐惧”,都是曹禺对生命,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审美形态的独特发现。

10. 第一段“曹禺的意象与观念”是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发“郁热”的?(4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教材,仿照第三段中对“情热”的几个例释,在横线处填上鲁侍萍或周朴园的“情热”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颇耐寻味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季氏将有于颛臾

百忧感其心,万劳其形

B.无乃尔是

是寡人之

C.陈力就,不能者止

不欲与廉颇争

D.则将焉用彼

萍水逢,尽是他乡之客

1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① 危不持,颠而不扶

② 襟三江带五湖

B.之:① 吾恐季孙

② 乃其一气余烈

C.于:① 而谋动干戈邦内

②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以:① 何伐为

② 因为长句,歌赠之

16. 孔子不赞成“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文句任选两条加以评点。(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评点:季氏借发兵讨伐颛臾以削弱鲁君实力的“醉翁之意”,一语道破;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任意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选择一个造句。(4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翻译下面的文句。(6分)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秋 声 无 形 也 却 写 得 形 色 宛 然 读 之 使 人 悄 然 而 悲 肃 然 而 恐 真 可 谓 绘 风 乎 矣(钟惺《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修庐陵全集》卷一引)

五、(16分)

2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描绘了景物的特点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曾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名句填空。(8分,任选8题)

(1)蜀道之难,_____________。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4)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

(8)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六、(60分)

23. 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自己全力以赴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 A[B.离间(jiàn)C.隽(juàn)永 D.犄 ( jī )角]

2. C(“但”表转折;“而且”表并列、递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道貌岸然”形容形态庄严,现多讥讽意;“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朴实或文雅有礼貌)

3.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词多婉约;辛弃疾,字幼安,词多豪放,为两派代表人物。并称“二安”,是因号与字,而非风格)

4.(6分)(1)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2)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

5.(3分)提示: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以及场合。

6.(4分)① 高度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② 照应本段开头一句话。

7.(4分)① “天才”一词包含了“思想家”、“作家”和“诗人”的意义,是对巴尔扎克最好的评价。 ② 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

8.(3分,选出好得1分,理由2分)(1)A句,理由:反复强调巴尔扎克是受国家、人民尊重的天才,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2)A句,理由:“奔向”强调过程,而“奔到”强调结果;B是病句。

9.(句式1分,内容符合要求1分,语句通顺1分)示例:(1)他的一生是贫穷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还多。(2)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10.(6分)① “郁热”(或:欲望与追求); ② “挣扎”与“残酷”; ③ “悲凉”与“恐惧”。

11.(4分)① 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 ② 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12.(2分)(即使是侍萍,周朴园)对充满痛苦的初恋的极其复杂的感情反应,正表明了对曾经有过的情爱的难以摆脱。(周、鲁两人任选其一即可,答案必须包含矛盾、复杂的感情反应以及难以摆脱之煎熬两方面1分,另语句衔接通顺1分)

13.(4分)① 他们都表现出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但自身却没有自我挣扎、解救的力量,也没有发现任何外在力量。 ② 四凤是他们心造的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而这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这是一种“残酷”。(答案必须包括“挣扎”和“残酷”两方面,意对即可)

14. C(职位、位次。A.古代战争、祭祀为军国大事;事物。 B.指责,责备;过错。D.辅助的人;指代对方)

15. B(助词,的。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C.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比。D.介词,“因为,凭”皆可解;连词,表目的,来)

16. ① 先王封国,不可伐; ② 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 社稷之臣,不当伐。

17.(4分)(1)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将责任推给季氏。(2)孔子抓住了要害,用比喻指出是管理者、辅佐者的过失,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3)一针见血,指出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

18.(4分)“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造句略。

19.(6分,每条2分)(1)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整文德教化来使他们臣服。(2)认真地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3)关山路远,行步艰难,有谁来可怜走投无路之人?

20. 秋声/无形也/却写得形色宛然/读之使人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真可谓绘风乎矣

21.(1)(2分)“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与江流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寥廓高远的境界;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2)(2分)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3)以下两说均可。① 古人说法不正确。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侧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构思巧妙,言有尽而情无穷。 ② 古人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4分,意对即可)

22.(8分,任选8题)(1)难于上青天(2)不尽长江滚滚来(3)同是天涯沦落人(4)此情可待成追忆(5)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6)杨柳岸晓风残月(7)怎一个愁字了得(8)秋水共长天一色(9)望尽天涯路

篇5:学前班数学期末试卷

二、计算(20分)

3+4= 2+5= 8+3= 6+5= 3+7= 6+4= 7-3= 9-2= 8-4= 3-2=

三、看数涂色(20分)

△△△△ □□□□□ ⊙⊙⊙⊙⊙⊙

2 3 4

◇◇◇◇◇◇◇ ☆☆☆☆☆☆☆☆

☆☆☆☆☆☆☆☆

5 8

四、填数(20分)

3 5 8 9

∧ ∧ ∧ ∧

1 □2 □ □ 3 □ 4

□ □ 7 4

∧ ∧ ∧ ∧

3 42 6 □ □ □ □

五、按顺序排列数字(15分)

六、照下面例题做题(15分)

例:○○+○○○=○○○○○ △△△△-△△=△△

○○+○○= △△△△△-△△△=

○○○+○= △△△△△△-△△=

○○+○○○○=△△△△-△△△=

篇6:学前班数学期末试卷

二、计算(20分)

3+4= 2+5= 8+3= 6+5= 3+7= 6+4= 7-3= 9-2= 8-4= 3-2=

三、看数涂色(20分)

△△△△ □□□□□ ⊙⊙⊙⊙⊙⊙

2 3 4

◇◇◇◇◇◇◇ ☆☆☆☆☆☆☆☆

☆☆☆☆☆☆☆☆

5 8

四、填数(20分)

3 5 8 9

∧ ∧ ∧ ∧

1 □2 □ □ 3 □ 4

□ □ 7 4

∧ ∧ ∧ ∧

3 42 6 □ □ □ □

五、按顺序排列数字(15分)

六、照下面例题做题(15分)

例:○○+○○○=○○○○○ △△△△-△△=△△

○○+○○= △△△△△-△△△=

○○○+○= △△△△△△-△△=

○○+○○○○=△△△△-△△△=

篇7:学前班语文期末试卷1

姓名:

一、默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二、拼一拼、读一读、写一写

dōng tiān

tou xiăo jī

săn

()

()

()

()

guā

jīn

zhōng guō

píng guŏ()

()

()

()niú

tou

zŏu lái

chūn tiān

yóu()

()

()

()

三、我会变魔术

玉——()

中——()

大——()木——()

直——()

打——()口——()

下——()

日——()江——()

园——()

对——()

四、我会写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月()()

艹()()

女()()

氵()()

木()()

人()()

寸()()

讠()()ク()()

口()()

五、我会组词

车()

东()

发()

友()

西()

面()

安()

军()

篇8:学前班数学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一、讲答案与错因

讲评试卷时学生最关注的就是答案,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只讲答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分析错题的错因, 这也是讲评试卷首先需要讲的一点。只有找到了错因所在,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1:锦州市住宅电话号码是由7位数字组成, 某人到电信公司申请安装了一部住宅电话, 那么该公司配送给这部电话的号码末尾数字为6的概率是多少?

这一题绝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1/7, 错误原因是受题目条件“电话号码是由7位数字组成”的影响, 定向思维认为7个数中选一个, 所以答案就是“1/7”;而实际上学生忽略了“末尾数字”的出现可能性其实是0~9这10个数字, 所以正确答案是“1/10”。

例2: (2010甘肃兰州)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1) x2+x+1=0有实数根, 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此题很多同学的解答过程是△=1-4 (m-1) ≥0, 解答出m≤5/4。错误原因是只看到了条件“有实数根”, 而忽略了一开始的条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从而遗漏了“m-1≠0”这个结论。

这部分题目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审题不清, 审题马虎, 一些条件的关键词没看清而导致解错题, 所以讲评时可让学生把条件中的一些关键词用红笔圈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二、讲显性和隐性

数学题中很多题目的条件是隐含的, 不是直截了当给出的, 这类题目学生比较容易出错。

例3:把二次根式中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结果是_____。

此题学生的错解过程是错解原因是只注意到了显性条件“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而忽略了隐性条件解得1-x>0, 从而得出根号外的x-1<0, 得到这一结论后再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里时就要留“-”号在根号外面, 从而正确结果是

这类题目错误的原因是题目往往只给出了一些显性条件, 隐性条件不会在题目中直接给出,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评时提醒学生注意并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要总结经验教训, 对一些经常错的题目进行一些错题收集或定期看一些错题, 可以适当减少错误的几率。

三、讲易错与易混点

例4: (2010安徽芜湖) 关于x的方程 (a-5) x2-4x-1=0有实数根, 则a满足 ()

学生经常的做法就是看见条件“有实数根”, 对应结论“△≥0”, 解得“a≥1”, 再通过回忆老师一直强调过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 从而得到“a-5≠0”, 所以答案选“C”。造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做题方式。现在, 我们把这一题和“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5) x2-4x-1=0有实数根, 则a满足_____”这题相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学生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就在于“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 而事实上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在意有没有“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 只知道看见“有实数根”, 就是“△≥0”, 而不会去想原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到底要不要讨论“有实数根”指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还是“一元一次方程有实数根”, 这就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讲解此类题时,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根的判别式与二次项系数是形影不离的”, 而要用到“△”则要题目中出现“两个根”或者“一元二次方程”这类字眼, 不然不能用“△”来解决问题。

这部分题目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平时从来没彻底弄清楚错在哪里, 也从未进行过方法总结, 而导致屡做屡错。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个题目把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易错的知识点给学生拎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的重复发生。

四、讲思路与方法

例5:函数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此题学生一般不会做错, 因为相关的项只在分母上出现, 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到“x-1≠0”, 从而解出“x≠1”。如果教师此认为这类题目简单, 从而忽略不讲的话那就存在问题了。

我们不妨来看这一题:函数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我曾经统计了一下, 此题错误率非常高, 错误的答案有很多, 如“x≥1且x≠2”, “x≥2”等。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学生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到底该考虑哪些方面并没有弄懂, 所以才会出现有的会做, 有的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在看到这一题目时不可忽略地把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思路与方法都要教给学生。即“二次根号中的被开方数要≥0”, “分母要≠0”, 看题时首先就是找和“分母中的数”, 其他的忽略不看, 当然比较偏的一些题也会出现“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 这时就要提醒学生注意“底数≠0”了。

这类题目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只理解了题目的表层意思, 并没有深入思考题目涉及的方法和思路, 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剖析问题的本质, 让学生彻底弄懂方法, 不要在今后犯同样的错。

五、讲发散和变化

例6:如图, 在正方形ABCD中, 点M、N分别在AB、BC上, DM⊥MN, △ADM和△BMN相似吗?并说明理由。

此题是一道常见题, 大部分学生都会解, 如果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因为此题的一般性而忽略了讲解的必要性那就大错特错了。譬如, 教师可针对此题进行拓展延伸。首先我们找出此题的模型, 不妨称之为“左中右类型”, 怎么看呢?“左”即为最左边“∠A”, “中”即为中间的“∠DMN”, “右”即为最右边的“∠B”, 当我们发现这三个位置的角是相等的时候, 那么不妨告诉学生, 左右的两个三角形即△ADM和△BMN肯定是相似的。证明方法:可以利用已知的一对角相等 (左右相等) , 再利用两对互余可证得一对角相等即能证明相似。

当然, 此题是左中右为直角的情形, 我们再看不是直角的情形。

例7:如图, △ABC、△DEP是两个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PDE=90°。

(1) 若将△DEP的顶点P放在BC上 (如图1) , PD、PE分别与AC、AB相交于点F、G。求证:△PBG∽△FCP;

(2) 若使△DEP的顶点P与顶点A重合 (如图2) , PD、PE与BC相交于点F、G。试问△PBG与△FCP还相似吗?

我们来看第 (1) 小题, 看到三个角:∠B, ∠GPF, ∠C, 利用已知条件很容易求出这三个角都等于45°。那么利用∠B=45°可以由三角形内角和知道∠BGP+∠GPB=135°, 再利用∠GPF=45°可以由平角求出∠FPC+∠GPB=135°, 利用等式性质就可以知道∠BGP=∠FPC, 这样就可以证明△PBG∽△FCP了。

当然, 如果换成不是45°角, 换成任意角α,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先证出一对角相等, 再证明左右一对三角形相似。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中间两条线段相等, 则必定有三角形全等。这样讲透之后, 学生就不会惧怕变式后的题目了。

篇9: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炮/印朱/片眼/或/不容发

B. 门/囚/低/月咀/咬文

C. 寒/丝/龙烟/和竹/一十寒

D. 响/清/忌/簿种/未雨绸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说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后,许多西方媒体为寻找赞美北京奥运会的形容词而处心积虑,国际奥委会官员也为如何赞扬北京而发愁,绞尽脑汁想形容词。

B.如果你能设身处地为林黛玉想一想,那么你不仅会明白她寄人篱下生活的无奈,而且会彻悟为什么她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C.校运会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苏航一马当先跑在了前面,并第一个越过终点线,顿时同学们沸沸扬扬,好不激动。

D.无论是构思布局,还是语言文字,《老人与海》高妙的艺术、深孕的寓意都使人高山仰止

3.依照例句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4分)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翩跹的蒲公英;

人一离开乡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5分)

记者11月7日从陕西省测绘局获悉,得益于西安市地下水的持续回灌,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矗立千年的唐代建筑大雁塔由1996年时的1010.5的西北方向倾斜度,逐渐回弹至今年的998.9点九毫米。有专家称,按照目前的“回位”速度,倘若不出现意外,大雁塔塔身完全扶“正”尚需一千年左右。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的慈恩寺内,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的,始建于公元65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窦泰,字世宁,大安捍殊人也。本出清河观津,曾祖罗,魏统万镇将,因居北边。父乐,魏末破六韩拔陵为乱,与镇将杨钧固守,遇害。泰贵宠,追赠司徒。初,泰母梦风雷暴起,若有雨状,出庭观之,见电光夺目,驶雨沾洒,寤而惊汗,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渡河湔裙,产子必易。”便向水所。忽见一人,曰:“当生贵子,可徙而南。”泰母从之。俄而生泰。及长,善骑射,有勇略。泰父兄战殁于镇,泰身负骸骨归尔朱荣。以从讨邢杲功,赐爵广阿子。神武之为晋州,请泰为镇城都督,参谋军事。累迁侍中、京畿大都督,寻领御史中尉。泰以勋戚居台,虽无多纠举,而百僚畏惧。

天平三年,神武西讨,令泰自潼关入。四年,泰至小关,为周文帝所袭,众尽没,泰自杀。初,泰将发邺,邺有惠化尼谣云:“窦行台,去不回。”未行之前,夜三更,忽有朱衣冠帻数千人入台,云“收窦中尉”,宿直兵吏皆惊,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皆知其必败。赠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谥曰武贞。泰妻,武明娄后妹也。泰虽以亲见待,而功名自建。齐受禅,祭告其墓。皇建初,配享神武庙庭。子孝敬嗣。位仪同三司。

(节选自《北齐书·第十五卷·补列传第七》)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初,泰母梦风雷暴起暴:突然

B.寤而惊汗,遂有娠娠:身孕

C.虽无多纠举,而百僚畏惧纠:纠正

D.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关键:门锁

6.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显示窦泰“显贵”的一组是( )(3分)

① 泰贵宠,追赠司徒。

② 以从讨邢杲功,赐爵广阿子。

③ 神武之为晋州,请泰为镇城都督,参谋军事。

④ 虽无多纠举,而百僚畏惧。

⑤ 位仪同三司。

⑥ 赠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谥曰武贞。

A.①②⑥B.②④⑤

C.②③④D.②③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泰的远祖是清河观津的后代,因为曾祖窦罗是统万镇的守将,所以安家在北边。父亲窦乐在破六韩拔陵作乱时遇害,在窦泰富贵受宠之后,被追封为司徒。

B.窦泰的母亲,梦见突起风雷,好像天要下雨,便走出屋到庭院中观看,看见电闪雷鸣,雨点飘洒,忽然惊醒,一身冷汗,生下了窦泰。

C.窦泰有勇有谋,自己背着战死的父兄骸骨投奔尔朱荣。凭借随军讨伐邢杲的功劳,被赐爵为广阿子。后又受到高祖的赏识重用,不断升迁,升为侍中、京畿大都督,不久又兼任御史中尉。

D.东魏天平四年,窦泰行军到小关,被周文帝偷袭,全军覆没,窦泰自杀。死后,他被封为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谥号为武贞。皇建初年,朝廷将他陪祭于高祖庙中。他的儿子窦孝敬继承了他的爵位,位列仪同三司。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泰父兄战殁于镇,泰身负骸骨归尔朱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年,泰至小关,为周文帝所袭,众尽没,泰自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宿直兵吏皆惊,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注释]管鉴在《<养拙堂词>序》中说:“与客赏海棠,忆去岁临川所赋,怅然有远宦之叹。” 管鉴原本是龙泉(今浙江省某县)人,靠父亲的功绩被荫授为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司干办官,任所在抚州,于是移家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西)。

(1) “愁”是这首词的词眼,词人抒发了哪些愁情?是如何表现这些浓愁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细读全词,本词中哪些字词用得传神形象?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 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6)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走近云梦草原

王守振

① 一直以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辽阔只是塞外风光的专利,也一直以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苍凉只是西域风情的绝唱。然而,在云梦山巅,当这些意象中流传千古的诗页与画卷穿越时空的阻隔,与眼前的一切交汇时,我不禁惊诧与迷茫了,不是由于她的大气与非凡,而是为了她的似曾相识却又蕴涵着的独特和新奇。

② 这里是鹤壁市淇县云梦山东侧海拔500多米的一个山势平缓的山顶。秋去春来,年复一年,数千万年的风化雨浸、枯老荣生,使得漫山齐腰的黄稗草,在大自然的呵护与磨练下,浸染绵延成一处“空中草原”。放眼远眺,秋风劲舞,草浪翻涌,远山绰约,云雾迷朦,蒙古包白影点点,散落成趣;近看芳草萋萋,山花烂漫,群鸟翻飞;侧耳倾听,山风阵阵,秋虫和鸣。草丛中偶有几片嶙峋怪石,突兀伫立,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给这静谧而又辽阔的草原平添了几分野趣,更显得恬淡、宁静和安详。

③ 蓦然,阵阵马蹄声从背后生出,由远及近,沓沓作响。回首看去,一群青春男女跨骏马飞奔而来,打一个潇洒的手势,又携咯咯笑声擦身而过。飒爽英姿,骏马秋风,给苍茫的秋阳大漠风光注入鲜活之气、青春之美。

④ 沿名叫“桃园”的草坡前行,两旁以《鬼谷子》十四篇命名的十四座草亭,古朴雅致;太阳洞西侧,一堵大型汉白玉摩崖石刻巍然矗立,《鬼谷子》兵书全文跃然石上;“孙庞对弈”大型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广袤无垠的山顶草原和着秋草的气息、泥土的馥郁,泛起幽幽历史沉香。相传,这里曾是纵横家鼻祖、智圣鬼谷子演兵布阵、习练兵法的地方。当年鬼谷先生斩草为马,撒豆为军,点石为兵,揣摩出了诸如八卦阵、握奇阵、蟠龙阵、颠倒八门阵等一个个阵法,神出鬼没,奥妙无穷。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旷世奇才,都在这里从师鬼谷先生,学有所成后,走出云梦,将千军万马运筹帷幄之中,叱咤风云,演绎出“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的历史奇闻。

⑤ 眺望莽莽原野,细听草木萧萧。端坐反应轩,留连揣摩亭,小憩抵戏斋,抚摸鬼谷子兵书中的捭阖术、反应术、内楗术以及揣篇、摩篇、权篇的亭内雕刻,感受计计相套、环环相扣的兵法奥妙,领略这些智谋在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技巧,特别是对现今人们为人处世、经商创业的启迪,使厚重的兵学文化与当今纷繁的生活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昭示良多。

⑥ 夕阳西下,满天云锦。站在草原东侧的巨石之上,俯视脚下,悬崖陡峭;凭栏远眺,沃野千里。感触天地之造化,陶醉在边塞风光独有的中原文化里,沉湎在浩瀚悠远的历史积淀中,人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的演练场。

⑦ 霞辉散去,夜晚来临。月儿垂挂天穹,繁星忽隐忽现,秋虫和鸣,清风拂面,草和着风在月光照及的地方发出嗍嗍的微响。云梦草原更显得幽古神秘。

11.文章第一段说“我不禁惊诧与迷茫了”,结合全文说说,云梦草原为什么让“我”“惊诧与迷茫”?(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说云梦草原“蕴涵着独特和新奇”,结合全文,分点概括云梦草原的“独特和新奇”。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四、五两段描述了鬼谷子的相关事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结尾说:“云梦草原更显得幽古神秘。”根据文章,探究思考作者为何说“更显得”?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文采是个低端概念

周泽雄

数月前,有论者以“文采欠佳”为由,奚落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对此,我曾就其批评方式,提了些外围性意见。没有切入正题,倒不是出于回避,而是没有发现有效目标,即,他们所说的文采究系何指,尚未见明确表述。这问题其实颇值一议,我这就试试。

若不加限定,文采的实质只是一种辞采,通常体现为文字美色。被赞许为有文采,意味着该作者的文字眉眼,长得格外玲珑俊俏,类似语言里的西施、潘安。姑按此说,则我以为,文采是个低端概念;设若文学概念也有先进落后之分、健康陈腐之别,推崇文采,当属后者。

中国文学的发展相当特殊,既有早熟一面,也有迟迟未能发育成熟的一面。过分注重文采,即是发育不当的结果;而其特有的早熟性,又把这份先天不良,培植到玄妙的美学高度,类似把一种变态水族培育成婀娜万方、清泪汪汪的金鱼,令人一见心喜之余,忽视了它的魅惑性和欺骗性。当然,蓄意卫护者不难在古人著述里挑出若干断语,证明前贤对此有过戒惕。如刘勰有言:“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明确指出了辞采泛滥的危害性。诗人杜牧也有类似的高见,他说:“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今人钱钟书讥讽贾谊名文《过秦论》那个浮夸的开头时,也以一个黑虎掏心的洞见,点明了症结所在:词肥意瘠。不过,由于古人的文学观里缺乏高端概念,所以他们即使对文采有所警惕,也认知不足,一般仅限于指出文采与义理的冲撞相克,无法用一个更高的概念,把文采牢牢镇住。所谓更高的文学概念,我指的是风格、结构、文体、思想之类。

与这些更高的概念相比,文采不过是一介审美小厮。拿文采来衡量古希腊悲剧或司马迁的《史记》,好比拿玩具望远镜来探测河外星系,拿文采来衡量曹雪芹或海明威,好比拿药房里称中药的戥子,为一头大象测体重。如果你对小说《围城》的欣赏止于作者的幽默文笔,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说明你缺乏把握长篇小说的能力,要么说明作者缺乏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总之,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什么美事。长篇小说自有长篇小说的胸襟抱负,它虽然不应在文采上有所亏空,但也不该把成败系于文采之上。否则,就有失文学体统了。

由于文采是一个较小的审美单位,所以,在一些体量迷你的文体(比如随笔)里,会占据较大的权重。身为随笔家,却不能在文字美色上偶尔让人耳目一新,多少有些丢脸,其文学成就也难免随之下滑。反过来,身为小说家,却可着劲地在文字上逞风雅,耍贫嘴,而不是倾全力于作品的结构、主题及人物性格上,其实是志大才疏的表现。

英国随笔大家赫兹立特有个说法,值得恭听,他把文采判为一种“字面上的想象力”,他还认为,这种想象力不过是“头脑贫瘠”的特征。识者或谓,当今文坛,文笔“淡出鸟来”的家伙比比皆是,适时强调文采的重要性,难道不是对症之药?非也。依我小见,那不过暴露出我们文坛还有股沥青般呛鼻的文学初级阶段气味而已,我们若不明就里,盲目突出文采的地位,只会使我们愈加深陷在这个初级泥沼里。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5.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针对数月前有论者以“文采欠佳”奚落巴金、茅盾等人作品,因为没有发现有效目标,作者只就论者的批评方式,提了些外围性意见。

B.文章中引用刘勰的“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是为了论证“蓄意卫护者不难在古人著述里挑出若干断语,证明前贤对此有过戒惕”。

C.中国文学的发展既有早熟一面,也有迟迟未能发育成熟的一面。过分注重文采,即是发育不当的结果。

D.英国随笔大家赫兹立不仅把文采判为一种“字面上的想象力”,而且还认为,这种想象力不过是“头脑贫瘠”的特征。

16.“文采”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作为“低端概念”的“文采”有哪些特征?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作者说“文采是个低端概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 (70分)

18.梦想,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梦想,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温情。在梦想实现的征程上,你在那美丽的季节里,曾有过泪与笑,曾有过苦与痛,也曾有过抉择与放弃,但无论如何,你有着美丽的梦想。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梦想的季节”为题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③不能写成诗歌;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kǎn/jiàn huái/huí zhèng/zhēng jué/jiáo(A luò/lào tà/tà quān/juàn jiàn/jiān;C xuān/xuān jiǎo/jiāo ǎi/ǎi bào/pù;D dùn/dùn wéi/huì bó/bù miù/móu)

2. B(A“处心积虑”为贬义词,感情色彩有误;C“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不合语境;D“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不合语境)

3.示例:就成了离枝的树叶、飘荡的柳丝、飞扬的花朵、飘散的木棉。

4.示例:大雁塔逐渐改“斜”归正

5.C (“纠”为“检举”之意)

6.D (①窦乐被追赠,间接显示窦泰的“显贵”;④表现的是其他官僚对窦泰的畏惧;⑤说的是窦泰的儿子窦孝敬)

7.B (“忽然惊醒,一身冷汗,生下了窦泰”误,应是“遂有娠”,即有了身孕)

8.(1) 窦泰父兄都战死在镇上,他便自己背着父兄的骸骨投奔尔朱荣。(殁,死;负,背着;归,投奔。注意三个实词的翻译)

(2) 天平四年,窦泰行军到小关,被周文帝偷袭,全军覆没,窦泰自杀。(四年,根据语境,应是天平四年;为……所,被动句式;没,通假字,通“殁”)

(3) 当夜执勤的兵吏都受了惊,他们进入好几间房子,不久又离去了。(宿,名词作状语,当夜;直,通“值”,值勤;俄顷,不久)

【参考译文】

窦泰,字世宁,是大安捍殊人。他的远祖是清河观津的后裔,曾祖窦罗,是北魏统万镇的守将,因而安家在北边。父亲窦乐,北魏末年破六韩拔陵作乱,窦乐与镇守的将领杨钧固守,遇害。窦泰富贵受宠之后,追赠窦东为司徒。当初,窦泰的母亲梦见突起风雷,好像要下雨,便出屋到庭院中观看,看见电闪雷鸣,雨点飘洒,忽然惊醒,一身冷汗,于是有了身孕。到时候却不能分娩,很害怕,有巫婆说:“你渡河让河水打湿裙子,就容易产子了。”窦母便走到河边,忽见一人对她说:“你应该会生个贵子,但要迁居到南方去。”窦泰的母亲听从了他的话。不久便生下了窦泰。等到窦泰长大成人,擅长骑射,有勇有谋。窦泰父兄都战死在镇上,他便自己背着父兄的骸骨投奔尔朱荣。凭借随军讨伐邢杲的功劳,赐爵为广阿子。高祖在晋州当政时,请求让窦泰来担任镇城都督,参与谋划军事。窦泰不断升迁,担任侍中、京畿大都督,不久又兼任御史中尉。窦泰以功臣贵戚身份居此要职,虽然没有检举弹劾几个人,但百官都畏惧他。

东魏天平三年,高祖西征,令窦泰从潼关进入关内。四年,窦泰行军到小关,被周文帝偷袭,全军覆没,窦泰自杀。这以前,窦泰将从邺城出师时,当地有个惠化尼编了个顺口溜说:“窦行台,去不回。”出发前一夜,三更天时,忽然有数千个穿着红色衣帽的人进入台中,声称“捉拿窦中尉”,当夜值勤的兵吏都受了惊,他们进入好几间房子,不久又离去了。天亮后发现门锁没什么异常,知道那不是常人,都知道此战必败。死后封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谥号为武贞。窦泰的妻子,是武明皇后娄氏的妹妹。窦泰虽然是凭借亲戚的关系而被重视,但他的功勋却是自己建立的。北齐受禅建国后,派人拜祭他的坟茔。皇建初年,将他陪祭于高祖庙中。他的儿子窦孝敬继承了他的爵位,位列仪同三司。

9.(1) ①一是由落花而产生的伤春愁绪;二是离乡“远宦”之愁,作者的远宦之愁,是由赏海棠未能尽兴而引起的。②借景抒情,借落花而引发伤春愁绪。连绵的阴雨、怒吼的狂风使海棠花开得早,败得也早,刚是“正月二十日”,海棠便遭受到零落的厄运,这不能不勾起词人的惜花之情和远宦之叹。

解析:古人评诗论词时常用“诗眼”、“词眼”的说法,所谓“诗眼”、“词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或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本题为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切忌空洞,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愁绪”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愁”;至于如何抒发“愁”情,则是对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即表现手法的考查。

(2) 如“漠漠”,运用了叠音,音节上铿锵有力,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力地烘托了词人的伤春愁绪。如“细细”,亦用叠音,这不只是一般的品酒,而是要借细斟慢饮,来从容地守定将落的海棠,这个词把作者留春的心境描摹得极其细腻。

解析: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这种题是要求品味这些锤炼过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0.(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

(2) 晓来谁染霜林醉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留取丹心照汗青

(5)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非宁静无以致远

11.云梦草原既有塞外风光的广袤辽阔,又有西域风情的壮美苍凉,更蕴涵着的一种独特和新奇的美感。

12.(1)给人一种恬淡、宁静和安详之感;(2)有鲜活之气、青春之美;(3)泛起幽幽历史沉香。

13.作者写鬼谷子及其弟子事例,目的有二:一是突出云梦草原蕴涵着历史的沉香,二是表现现今人们的为人处世、经商创业从厚重的兵学文化那里受益颇多。作用在于使文章富于厚重感。

14.云梦草原给人一种独特和新奇,在那独特的环境之下感悟天地之造化,令人不仅陶醉在边塞风光独有的中原文化里,也沉湎在浩瀚悠远的历史积淀中。

15.B (这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辞采泛滥的危害性”)

16.文采的实质只是一种辞采,体现为文字美色。具体指作者的文字眉眼,玲珑俊俏。文采作为低端概念具有早熟性、魅惑性和欺骗性。

上一篇:下午·小区作文下一篇: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