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

2022-08-31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识记:

第一部分 考核内容与要求 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学 前教育功能的类型。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考核目的 理解: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关概念的掌握,对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阶段的 了解,对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的应用: 理解,以及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

理解: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理解: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3.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理解: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功能与效益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功能和效益概念的理解,对学前教育功能与效益的基本类型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分析学前教育具体功能与效益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学前教育功能和效益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教育的功能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前教育的功能。

2.学前教育的效益

识记:

学前教育效益的内涵;学前教育效益的特点;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

理解:

学前教育的具体效益。

应用: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了解程度,考核学生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理解:

学前教育在人的内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在人的外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

识记: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理解:

遗传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任务和内容的了解,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考核运用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

识记:

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工作的原则。

2.学前儿童体育

识记:

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与意义;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与任务。

理解:

学前儿童体育的途径与方法。

3.学前儿童智育

识记:

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与意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与任务。

理解:

学前儿童智育的方法与手段。

4.学前儿童德育

识记:

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与原则;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与任务。

理解:

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5.学前儿童美育

识记:

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与任务。

理解:

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途径。 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的掌握,考核学生对幼儿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的领会程度,考核学生组织各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识记: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容;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理解: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应用:

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

2.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识记: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类型。 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识记:

理解: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应用:

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

3.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识记: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类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特点。

理解: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意义。

应用:

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运用相关原理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 第六章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心理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等概念的理解,考核学生对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的了解,考核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适合儿童的环境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识记: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理解:

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

理解: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3.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

理解:

幼儿园户内环境设计的内容;幼儿园户内环境设计的方法。

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的内容;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的方法。

应用:

运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园环境设计。

运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相关原理进行幼儿园的环境设计。

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了解,考核学生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掌握,考核学生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

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

识记:

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的种类。

理解:

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3.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理解:

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基于“同伴互助”

运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的认识,考核学生对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基本方法与途径的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与意义 的教师成长;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应用:

运用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八章 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掌握,考核学生对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考核学生运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的家庭工作

识记:

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方法。

理解:

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具体工作。

2.幼儿园的社区工作

理解: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原因;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应用:

识记: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

理解: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

2.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理解: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原则;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

3.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与途径

识记: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

理解: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

应用:

幼小衔接工作的途径。

第二部分 试题类型举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1.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主要作用有(

) A.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管理作用

B.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制约作用

C.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管理作用

D.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制约作用

2.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特征的是(

)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幼儿园所担负的“双重”任务?

三、论述题

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请用学过的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试题类型举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二、简答题

1.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坚实基础;(2)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4)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2.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概括地说,我国的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这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理解与贯彻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必须把握:(1)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2)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3)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三、论述题

1.答:(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2)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3)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4)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5)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2.答:(1)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2)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或外界刺激,个体不断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如此循环不已,使认识结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较低水平的图式达到较高水平的图式。因此说,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四、案例分析题

答:该案例说明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与学前儿童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现教师与学前儿童交流的桥梁。学前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而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要积极、恰当地与学前儿童进行沟通,创造师生间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协调的氛围,将会极大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案例中的教师主要使用了目光沟通。目光沟通在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起着不同的作用。当个别教师对“调皮”或“犯错误”的儿童批评时,不要当着全班其他儿童的面,而应投以责备的目光以提醒正在犯错误的儿童;当孩子对某项活动或某种问题有兴趣时,教师应投以充满肯定、赞许的目光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有某种荣誉时,教师应投以鼓励的目光,以激励儿童再接再厉。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第三部分 主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

(一)中国

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

颜之推

1.《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2.家教思想

(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

(2)要爱与教相结合(威严而有慈)

(3)重视环境的影响(风化陶染)

(4)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博习致用)

朱熹

1.重视蒙养教育

2.要求慎择师友

3.强调学“眼前事”

4.提倡正面教育

(二)国外

1.柏拉图

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亚里士多德

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二、萌芽阶段(16至18世纪初)

夸美纽斯

1.学前教育著作

《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是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

2.学前教育思想

(1)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

(3)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

卢梭

1.顺应自然,儿童本位

2.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3.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从而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

4.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

裴斯泰洛齐

(1)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2)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

(3)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

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中国

陈鹤琴

1.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2.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3.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4.创立活教育理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主张“中国化”“平民化”的学前教育

2.提出“生活教育论”

3.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首创者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福禄培尔

1.首创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

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4.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蒙台梭利

1.提出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2.总结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

3.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了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

4.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

(一)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学前教育现象

(二)学前教育规律

(三)学前教育理论

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要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

(四)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

1.领先性

2.广泛性

3.对象性

4.发展性

5.延后性

三、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1.保育功能

2.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

1.经济功能

2.政治功能

3.文化功能

4.家庭功能

四、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一)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让每一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二)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很强,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多、难度大的特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协调机构或机制。

(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

国家财政应该有学前教育的单列经费。政府的出资主要应该办好两件事:一是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二是扶持城乡弱势家庭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政府出资办幼儿园,可以引导整个事业的健康发展,体现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预和补偿。

(五)多渠道办托幼机构

我国应该贯彻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七)为学前教育立法

近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全国性法律而言,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

(一)家庭教养方式:溺爱

子女表现的特点:

比较不成熟

任性

责任感低

附和朋辈

欠缺领导能力

(二)家庭教养方式:专制

子女表现特点:

依赖性强

自信心较低

社交技巧较差

好奇心不强

(三)家庭教养方式:民主

管教特点:

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

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

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

子女表现特点:

情绪稳定而乐观,性格外向

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家庭教养方式:放任

管教特点:

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

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1.模仿

榜样只有当它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才能刺激儿童的模仿:

一是教师控制自己的需要、情感冲动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种“威望”

二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三是类似性

2.认同

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可以分成四种: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

3.期望

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天生愚笨、后天偷懒、难以造就,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

(二)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2.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三、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

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

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总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教育总目标──普遍要求

2.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特殊要求

3.短期目标──阶段要求

4.活动目标──具体要求

二、幼儿园的任务

教育儿童、服务家长双重任务

三、幼儿园工作的原则

(一)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内涵: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目前培养“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和谐平衡全面发展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体性发展。

(二)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

其次,尊重每个儿童,不搞成见,不偏见;

第三,促进师幼之间的沟通。

(三)保教结合的原则

内涵: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前儿童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他们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具体要求: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四)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内涵: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基本要求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五)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

内涵:指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

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

基本要求:

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指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寓教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2.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

(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内涵:指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学前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加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基本要求

1.让学前儿童真正接触社会

2.让家庭、社区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行列

第二节 学前儿童智育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二、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1.发展智力的教育

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

3.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途径

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前儿童自主活动

(二)实施学前儿童智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2.重视学前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意学前儿童知识的结构化

第三节 学前儿童德育

一、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德育过程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知是基础。

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特点:

他律性

儿童只是按成人提出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对道德标准的理解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在这个阶段“服从”就是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特点。

直观性

1.把行为的直观效果,即直接看见的效果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2.儿童还不能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道德判断

情绪性

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对自己有好处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情,即道德情感。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等所有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的情绪体验。它是伴随着思想品德的认识而产生和发展并且是转化为思想意志、行为的中间环节,

使用说服法的注意事项

(1)说服要结合具体事例,防止抽象、枯燥的说教(针对性、艺术性)

(2)说服要伴随良好的气氛,防止简单、生硬的压服 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不稳定性、模仿性、外露性

(三)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自觉性低、自制力弱、坚持性不强

(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规范,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和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知行常常脱节、容易反复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

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

三、学前儿童德育的方法

1.说服

即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学前儿童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学前儿童分清是非,使学前儿童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方法。

2.范例

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

使用范例的方法进行教育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教师要为儿童选择和确立积极的范例

二是教师要以身作则

3.评价

指对学前儿童品德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是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学前儿童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

运用评价法应注意三点:

一是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

二是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三是运用评价法要适时适度 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指在幼儿园全部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儿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启蒙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任务

贯彻思想性原则的要求

1.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

2.教师应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

贯彻科学性原则的要求

1.选择正确的符合儿童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

2.教师对知识的介绍、说明、讲解、分析、举例等必须准确无误,以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的概念

3.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教学

(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儿童注意力,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

主要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具直观、电化教育直观、语言直观、动作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使用需要注意: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

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以教学为主,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是目的

(四)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儿童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应注意:

1.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儿童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2.组织安排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与兴致勃勃的活动之中

3.培养儿童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贯彻趣味性原则的要求:

1.必须结合儿童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积极性

2.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准备

1.学期计划

(1)学前儿童情况的简要分析,包括完成上学期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

(2)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要求

(3)本学期各科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2.编写活动方案

(1)钻研教材,确定教学要求

(2)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

(3)制订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内容: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开始部分,教师主要应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向儿童提出学习任务,使儿童知道学什么,应该怎样学。

基本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教师的任务是有步骤地组织儿童学习新教材或复习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

结束部分应有活泼、愉快的气氛,教师要小结这次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儿童的学习态度,提出新的要求,引起他们再学习的愿望。

(三)各年龄班学前儿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和组织

1.小班

在儿童刚入园的两周内,教师可以把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开始集体教学活动时,时间要短。教学时应尽量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

2.中班

课堂教学活动的次数要适当增多,时间要适当延长,教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要求他们认真听,并且学会复述。教师对儿童的作业应进行评价。

3.大班

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延长,逐渐接近于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必要的自制力和坚持性。

(四)课堂教学活动评定

1.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

2.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

(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

(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

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前者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后者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从环境的性质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一)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熟悉的环境、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意的环境、贴近自然的环境、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二)我国的标准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

1.教育性

2.可控性

3.隐蔽性

4.复杂性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

(二)发展性原则

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1.情感发展的需要包括:

(1)建立友谊的需要

(2)提供支持的需要

(3)给予理解的需要

2.心理发展的需要

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是:

(1)具体形象思维代替感知动作思维

(2)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过程是学前儿童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具体要求:

1.避免教师中心主义

2.培养学前儿童的主体意识

(四)开放性原则

一是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二是指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一)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

要求:

1.应该符合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

2.在环境的布置上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

(二)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1.园长应该了解教职工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知人善用;

2.园长应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学的奖惩及管理制度;

3.倡导在教职员工间建立文明的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三)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师幼关系

1.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2.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四)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1.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

3.教给学前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 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第一节 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 指导者

心灵的工程师

养护者

沟通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研究者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

一、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作用

1.促进有效教学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迅速而准确

细致而深入

全面而客观

(四)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二、沟通能力

(一)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

1.目光沟通

2.动作沟通

3.语言沟通

4.面部表情沟通

(二)教师的沟通技巧

1.熟记儿童的名字

2.选用适当的语言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4.语调语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6.善于倾听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三)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三、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一)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

(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2.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

3.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一、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对话,协作,帮助

二、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

(一)反思日记的内涵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二)反思日记的类型

1.自传叙事

2.教学叙事

3.生活叙事

(三)反思日记表述方式

1.叙事为主,夹“叙”夹“议”

2.基于生活,超越生活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八章 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坚实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三)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二、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必要性

(一)教育目的的计划性与随机性

(二)教育对象的集体与个人

(三)长幼关系的权威性与亲情化

三、幼儿园与家庭衔接中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1.认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没有衔接的必要

2.认为教师是权威,自己无法参与

3.没有时间与教师沟通

(二)幼儿园方面

1.盲目迎合家长

2.利用家长

3.排斥家长

4.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

四、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二)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三)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四)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五)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五、幼儿园与家庭衔接方法

(一)个别联系方式

1.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

2.家庭访问

3.书面联系

(二)集体联系方式

1.家长会

2.家长开放日

3.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

4.家长座谈会等

六、家园相互合作的原则

(一)平等尊重

(二)注重沟通艺术

(三)一视同仁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社会要求变化

2.生活制度变化

3.师生关系变化

4.生活环境变化

5.教育内容变化

6.教学方法变化

以上六个方面适应不良现象,会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三、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指不能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指幼小衔接工作应当从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

三、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原则

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提前让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

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

四、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原则

指幼儿园教育应和社区、家庭、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与途径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

1.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主动性

(2)培养独立性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3)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二、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

1.日常生活

2.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

3.其他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第四部分 综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________、初创阶段和________四阶段。

2.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________。

3.学前教育与人内在发展的分析主要是从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个性、情绪能力、________和________五个方面进行。

4.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________、________等。

5.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6.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________和________。 7.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8.学前教育是面向________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9.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________,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10.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________和________。

11.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包括主动性原则、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________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教养结合性原则和原则________。

12.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个别教学。

13.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14.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5.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________和________。

16.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担当的角色有________、开拓者、工程师、支持者、养护者、________和中介者等。

17.教师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帮助三种形式。

18.“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________和________。

19.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________、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________。

20.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________、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________。

21.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二、选择题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下面选项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

)

A.直接性

B.迟效性

C.单一性

D.短期性

4.教师互助中对话的具体形式有(

)

A.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

B.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讨论

C.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

D.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深度讨论

5.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

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6.与培养教师沟通能力有关的是(

)

A.培养多种兴趣

B.提高阅读能力

C.多参加集体活动

D.提高语言速度

7.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

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8.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

A.社会功能

B.个体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9.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系统性和(

)

A.专门化

B.完备化

C.丰富性

D.理论性

10.社区教育起源于(

)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11.榜样应具有(

)特征才能起到刺激儿童模仿的作用

A.释放自己的情感

B.树立威望

C.严厉冷漠

D.标新立异

12.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

)

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C.家长的要求

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1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14.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的是邻近学科和(

)

A.心理学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

D.生理学

15.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是(

)

A.集体教学

B.认知教学

C.一般教学

D.特殊教学

三、判断题

1.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陶行知。

(

)

2.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特点出现在萌芽阶段。

(

)

3.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满足儿童的需要。

(

)

4.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

)

5.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

(

)

6.学前儿童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身心健康、个性完善”。

(

)

7.学前教育只具备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

)

8.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单项性。

(

)

9.学前儿童智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

)

10.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

(

)

11.社区教育起源于美国。

(

)

12.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

13.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即是指幼儿园的物理环境。

(

)

14.学前教育不影响一个人将来的文化水平发展。

(

)

15.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

)

16.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

(

)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内容。

2.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是如何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的。

4.简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5.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6.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7.简述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8.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9.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对于人外在发展的影响。

4.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6.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师幼关系?

7.论述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8.论述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内容。

9.联系实际分析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六、实例分析

材料:

1.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父母看孩子的;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角色要求。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孩子们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瓣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根据材料讨论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3.一位母亲向专家咨询时说:“我女儿上幼儿园中班,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就是特别嗜好表扬。在家里,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我和她爸不及时给予表扬,或者说表扬得不到位,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情绪一下子就从山顶跌入山谷。在幼儿园也是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点名提醒她,她的反应异乎寻常地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哭鼻子。难道是我们对她的表扬太多了?”

根据这个案例,结合工作经验谈谈你认为幼儿园应该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萌芽阶段,发展阶段

2.《理想国》

3.社会化,心理健康发展

4.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

5.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

6.想像力,表现力

7.理想的功能/期望功能,实际功能

8.0~6

9.育人效益

10.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11.渗透性,实践性

12.集体教学,分组教学

13.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14.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15.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6.指导者,研究者

17.对话,协作

18.教学叙事,生活叙事

19.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0.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21.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

二、选择题

BDBCA CADDB BADBA

三、判断题

错对对错错 对错错错对 错对对错对 对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内容。

答案要点:

①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概述。

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③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

④学前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2.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

答案要点:

学前教育是个体的启蒙教育阶段,它在人一生的内在发展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认知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3.分析学前教育是如何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的。

答案要点:

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

4.简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答案要点:

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智力的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等。

(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引导幼儿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3)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幼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

5.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答案要点:

生活活动既是儿童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又是形成儿童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并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具体地表现为: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②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③是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6.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

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②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③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行为态度;④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7.简述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答案要点: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狭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指教师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恰当地利用各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小组和个别形式与儿童有效地互相作用的能力,分层次指导儿童的能力,指导游戏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广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是指教师开展学前教育活动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有生活指导能力、把握学前儿童心理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创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教学的应变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8.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答案要点:

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优化社区学前的教育功能;②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③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9.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案要点: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答案要点: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答案要点:

概括起来讲,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即奠定学前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萌芽,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和个性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

(1)经济功能

(2)政治功能

(3)文化功能

(4)家庭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对于人外在发展的影响。

答案要点:

①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主要是从学前教育对个体外在利益的影响来说。②学前教育影响学习成就。③学前教育影响中学毕业率。④学前教育影响文化水平。⑤学前教育影响职业发展。⑥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⑦学前教育与犯罪率。

4.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

答案要点: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①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②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③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答案要点:

(1)游戏条件的创设

(2)角色游戏的指导

(3)结构游戏的指导

(4)表演游戏的指导

(5)有规则游戏的指导

6.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师幼关系?

答案要点:

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环境,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2)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7.论述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答案要点:

(1)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

(2)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3)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

(4)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8.论述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内容。

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有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两种。个别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书面联系等;集体方式则包括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以及家长座谈会等。

9.联系实际分析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答案要点: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六、实例分析

1.答案要点: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答案要点:

小班儿童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还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儿童刚入园的两周内,教师可以把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让他们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小组人数少,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儿童,使他们学会同全组儿童协调活动,逐步过渡到全班教学活动。开始集体教学活动时,时间要短(如,可以集中五分钟讲个有趣的小故事),逐步过渡到十五分钟一次。小班儿童知识、经验少,语言正在发展,有意注意还未很好发展,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尽量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教儿童技能时,要让儿童边看、边听、边说、边做,在活动中多练习,使他们对学习发生兴趣。小班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特别要注意环境安静,活动室内不宜放置与教学无关的东西,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

中班儿童已经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所以,中班儿童课堂教学活动的次数要适当增多,时间要适当延长,教师对儿童的要求也应比小班有所提高。中班儿童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要求他们认真听,并且学会复述。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真听讲的习惯。中班儿童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有兴趣,而且已开始关心自己完成作业的好坏。因此,教师对儿童的作业应进行评价。评价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说明原因。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课堂教学活动规则的良好习惯。

大班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按照教师指示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有较大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能认真地听讲,并遵守纪律。因此,对大班儿童,特别是对到了大班末期的儿童,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延长,逐渐接近于小学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儿童能听从教师教导,有时可以要求他们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必要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如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等。

3.答案要点:

(1)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

(2)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3)运用评价法要适时适度。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A.《爱弥尔》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母亲读物》2.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

3.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A.成熟B.生长C.遗传D.发育

4.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教育者的主导性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6.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7.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蒙台梭利B.柏拉图C.洛克D.福禄倍尔8.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

9.“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倾向提出来的。A.幼儿教育多元化B.幼儿教育制度化C.幼儿教育小学化D.幼儿教育特色化10.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

A.购买大型玩具B.安装塑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11.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A.吸收的心智B.“整个教学法”c.全面教育D.教、学、做合一 12.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没有明确要求()。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D.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 13.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A.同龄人B.社区人士C.家长D.教养员

14.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来源:A.基础教育B.启蒙教育C.属于义务教育 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15.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16.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

17.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18.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

19.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 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

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20.“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 的?A.颜色B.环境c.遗传D.物质

21.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权威性B.知识性C.主导性D.艺术性22.蒙台梭利教育原理是以( )为出发点的。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A. 儿童中心B.儿童生命C.适应自然D.反对成人化23.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 )。

A.幼教领导B.幼儿教师C.幼教设施D.幼儿家长24.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C.近期目标D.行为目标25.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26.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学前教育

目的时未考虑到( )。

A.社会发展的需要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学前儿童的需求

27.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 “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28.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9.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小时。A.1~2B.2~3C-3~4D.4~5

3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儿童的遗传素质B.家长的文化素养C.儿童的早期经验D.学校的教育方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蒙台梭利教学法2.幼儿智育3.结构游戏 4.保育员 5. 惩罚法 6.幼儿德育7.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8.间接教学9.幼儿园课程 10.幼小衔接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X”)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建立的。

2.幼儿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能开发幼儿智力。

3.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4.幼小衔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文化学习。 5.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幼儿采用哪种学习方式。 6.幼儿园经济条件差,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7.教师应该按照一些家长的要求,减少游戏活动,加强读、写、算的教学。 8.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就是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9.幼儿的游戏主要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10.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结构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1.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2.幼儿美育不仅仅是指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艺术教育。13.教育与幼儿的沟通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

14.幼儿园中必须给幼儿教授大量的读写算知识,否则影响幼儿智力的开发。15.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不仅仅要根据幼儿发展的真实需要。

16.幼儿园的环境就是指幼儿园的校舍布置、幼儿生活的社区环境及家庭空间设计。17.教师在用语言指导游戏时,口气应十分肯定。

18.教师与幼儿的沟通就是要求教师多用言语的形式表扬、指导幼儿,学会倾听。

19.对游戏的间接指导比直接指导好。 20.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持久性的知觉。

四、简述题

1. 简要叙述幼儿游戏的特点与功能。 2.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3.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五、运用题

1.综合运用教材当中的相关理论,根据幼儿教学的特点,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2.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2. 学校教育的定义: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P5)

4. 教育的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P9)

5. 现代教育的特征(P10) 6.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P12)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1.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适宜的物质环境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 3. 对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P16) 4.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P16) 5.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P18)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 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2. 儿童发展的定义: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P28)

3. 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P29)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柏拉图:<<理想国>>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

“双生子实验”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

孔子:“性善论”“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洛克:“白板说” 华生:“教育万能论”

4. 个体发展的特征:规律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P35) 5. 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37)

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儿童牙齿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6. 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41)

智力的发展、语言(词汇、语法、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

7.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三种作用模式:维持、促进、诱导。(P47)

8. 我国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明确以下观点:(P47)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室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调发展。 第四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1. 学前教育的起源(P51)

氏族社会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军事民主时期。 2. 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P53)

(1)古埃及的皇族子弟要进入宫廷进行学习,教师由富有经验的僧侣、官吏、文人、学者担任,国王也亲自授课,学习的内容除了做游戏、听故事、习字书写、学习初步知识外,还要被灌输说教,模仿宫廷习俗和礼仪。

(2)古希伯来的家庭教育认为,父亲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祭司,幼儿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活动;会堂教育认为,无论大人小孩,应经常到会堂聚会和做礼拜,倾听教士宣读圣经和上帝的教诲。

(3)古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的,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所统治。

(4)古希腊有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3. 近代学前教育思想(P58)

夸美纽斯:对0-6岁儿童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倡循序渐进原则, 代表作:《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其中,《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 洛克:“白板说” 《教育漫话》

他的教育内容有德育、智育、体育。 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观(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他把人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四个阶段(0-2岁的婴儿期,通过触摸四周的物体进行学习;2-12岁期,以形象记忆为主;12岁到15岁期,培养认知、学习、劳动等能力;15岁到成人期,进行道德教育)

裴斯泰洛齐:主张自然教育,倡导爱的教育 代表作:《爱弥尔》 《林哈德和葛笃德》 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

在勃兰根堡开设德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为儿童设计了恩物(活动玩具材料) 代表作:《人的教育》 儿童发展三段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神的儿童” 儿童的四种本能:活动、认识、艺术、宗教(前三者的本能归宿) 4. 现代学前教育思想(P69) 杜威:“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倡导“儿童中心论”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蒙台梭利:她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敏感期。(P74) 皮亚杰:提出发现式教学法、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

加德纳:多层智力观(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幼儿的完整学习(全面发展)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

之间的距离。

戈尔曼:情感智力理论,在《情感智力》中提到EQ,“孩子未来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5. 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家(P92)

陶行知:我国著民的人民教育家,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他认为幼稚教育是根本之根本,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反对“教死书,死读书” 代表作:《创造的儿童教育》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 《幼稚园之新大陆》 张雪门:我国现代著民幼儿教育家,认为幼稚园教学应做到做学教合

一、教学与教法融为一体、自由自动教学。 陈鹤琴:“我国幼儿教育之父”, 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他认为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是,政治思想方面、业务修养方面、教学技术方面、优良品质方面、幼儿园的惩罚。 第五章 学前教育目标 1.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P104) 2. 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教育方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P104)

3. 学前教育面临的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什么?(P105)

(1) 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

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4. 我国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内容) :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P108)

第六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

1. 定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游戏的特点:自发自愿的、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满幻想和创造的。(P110) 2.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P111) (1)促进儿童认知发展;(2)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3)有利于儿童情绪发展;(4)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3.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创设游戏环境、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观察和评估游戏。(P122)

第七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1.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P130) (1)独立自主性原则 内在含义: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基本内容: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 (2)发展适宜性原则

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 (3)保教结合原则

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P144)

达到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达成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做法:消除幼儿教师的恐惧、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P146)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所应注意的事项:教师的素质很重要、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不可为综合而综合。(P151) (5)启蒙性原则

学前启蒙教育的内容:品德方面、智力方面、体能方面、美的启蒙教育。 (6)活动性原则

如何实施活动性原则?(P156) 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动是多样的;活动不是装饰品。

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1.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P161)

直观形象法、游戏化法、语言法、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环境体验法、行为操练法、发泄法、表扬鼓励法、批评惩罚法。 第九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 家庭的社会功能:(P199)

繁衍后代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2. 家庭的教育功能:(P201)

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行为规范、指导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形成个人性格。

3. 家庭教育的特点:(P202)

率先性、密切性、丰富性和生活性、多样性、终身性、深刻性。 5. 影响家庭教育的家庭因素:(P204)

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文化、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子女人数、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期望。 6. 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P207)

和谐的生活气氛;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 ;属于儿童的天地。 7. 家长育儿守则:(P212)

(1) 做好榜样:务必对儿童的要求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道德高尚、自身缺点

不宜回避。

(2) 尊重儿童:重视尊重儿童、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需要、、耐心对待儿童。 (3) 理智的爱: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控制情感,掌握分寸、增长儿童

的爱心。 (4) 规矩明确。(家长应该怎样建立规矩?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懂文明礼貌、不打扰他人、关心环境、遵守社会生活秩序)

(5) 步调一致:夫妻双方互相配合,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两代教育之间保持协调一致。 (6) 适当回避。(原因:由于叫停成员年龄、知识和需要的差异很大,对家庭责任承担上不同、对问题和事物的理解上也有很大悬殊,为了儿童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睦,儿童应该适当回避。)

8. 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细心观察、满足兴趣、动手多练、游戏学习鼓励成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巧用提示、公平适度、做轻松父母。(P222)

第十章

托儿所(含托儿班)的保育和教育 1. 托儿所的性质:福利性、保教性。(P229)

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

,设乳儿班(10个月或1岁以下),小班(1岁左右-1岁半),中班(1岁半-2岁),和大班(2-3岁)。

2. 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P234)

寓教于养,保教并重;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

3. 托儿所的选址:选择地势平缓、空气新鲜的地方;宁静的环境;有托儿需求的社区。(P236)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概述

1.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3-6岁。 2. 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和未来):(P258)

(1) 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幼儿园仍为少数; (3) 市场经济下幼儿园的一些不良倾向。

3.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P265) (1) 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2) 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3) 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4) 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 (5)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6)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7)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第十二章

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特点 1. 幼儿园小班(P270) 对象:3-4岁幼儿。

特点:动作迅速发展;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语言发展快,爱说话;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出现幼儿不适应现象的原因:环境的巨大变化、家庭的因素、幼儿自身个体与以往的经验。

2. 幼儿园中班(P291) 对象:4-5岁幼儿。

特点: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强烈的好动活泼;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丰富;认识能力提高;词汇增加。

3. 幼儿园大班(P302) 对象:5-6岁幼儿。 特点: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语言能力增强;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责任感增强;好学乐问;个性初具雏形;社会性有很大发展。 4. 学前班(P313)

定义: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

学前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P314)

(1)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 (2)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3)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 (4)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5)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 混合班(P319)

定义:混合班是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分为双龄班、三龄班和多龄班等。

特点: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作息表;分层分组教育,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发挥混龄优势,让儿童教育儿童。

第十三章

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

1. 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如何体现: (P322)

目的性和计划性、教育对象、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2. 托幼园所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P324)

(1) 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

(2) 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 家长对托幼园的心态可以分为:希求期、忽略期、需求期。(P326)

4. 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咨询活动、开放日制度、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

第十四章

幼儿教师和保育员 1. 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P341)

纯真美好、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多重角色。

2.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342)

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执着的事业心;自信、自尊;意志坚强;聪慧的认知能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良好心态;合作精神和能力;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爱心、观察力、沟通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3. 保育员的职责:(P353)

(1) 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2) 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3) 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4) 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 4. 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P354) 第十五章

社区学前教育

1. 社区的定义: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2. 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3. 国外社区学前教育(P359)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

澳大利亚的社区学前教育

4. 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意义:(P362)

树立大教育观,促进儿童的发展;城市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可能性。 5. 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各种形式:

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班、游戏点、学前教育基

地、儿童游戏场、家庭辅导站、家长学校。

第四篇:学前教育美术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16年1月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B )、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 联系。

A.素描 B.绘画 C。色彩

2。(A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4.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

具有的( B )。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5.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 )。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129 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 的( A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阿恩海姆

7.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B )。 A.成熟期 B.写实期 C.概念期

8.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 B )、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 B.单一线 C.平行线

9. 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

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10.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 C )、纯度。 A.色调 B.冷暖 C.明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_空间 __。

12.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_ .福禄倍尔____、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相 继传人我国。

1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 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

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1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_目的_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 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5.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 ------ 一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16.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 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

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

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17.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 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

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

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1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19.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 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

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

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

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

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

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四、论述题(共30分)

2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1)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 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

期望去影响儿童。

(2)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

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

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3)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

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

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

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4)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 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 )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 B.表达思想 C.没有表现意图

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

具有(B )。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5.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1545 6.(C )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 A.油画 B.水彩 C.版画

7.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

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 用( C ).

A.油画棒 B.蜡笔 C.毛笔

8.(A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

以渊遮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陶行知 C蔡元培

9.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

( B )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10.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 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色彩的___明度_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1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_原理___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

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 美术作品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 互交流。

14.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__智育__的前提。

15.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一 手工 三大方面。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第二,对工具和材料的 理解与运用;第三,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7.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一)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 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二)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

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三)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

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四)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18.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的内容是什么?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 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

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1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有哪几个方面的注意点?

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 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

平,即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

四、论述题(共30分) 20.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 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

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

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

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

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

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

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

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

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

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

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

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A )。 A.手的控制能力 B.作画灵感 C.绘画能力 2.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 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 B )为主的教学模式。 A.绘画欣赏 B.手工制作 C.雕塑雕刻

3.1923年幼儿教育家( B)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 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

4.( C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 2-3岁 B.3-4岁 C.4-5岁

5.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C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

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 A )、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

7.( B )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是在折叠、粘贴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工具。 A. 2-3岁 B.3-4岁 C.4-5岁

8.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

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 )。 A.“概念画”期 B.成熟期 C.形象期

9.( B )是给生活中的某些日用品、工艺品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使它更加美丽、引入 喜爱。

A.写生画 B.装饰画 C.临摹画

10.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 B )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 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 B.年龄 C.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

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12.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

提出了“_解释学循环___”的方法。

13.一------写生画-----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14.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5.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适教育-----------一,反对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

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开展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

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 不宜用毛笔。

第二,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目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

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生实物等。

17.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有哪些?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 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 体的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

特征和简单细节。

18.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 -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 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

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9.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

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

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四、论述题(共30分)

20.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 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幼儿用画笔描绘事物的初期,不大考虑画笔的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

的,经常能得到什么颜色的画笔,画中就更多地出现什么颜色。渐渐地,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 生喜爱或讨厌的情感,于是开始更多地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拒绝用他们不喜欢的颜色。

经过一个阶段的玩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之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

进入色彩运用的第二个阶段。这时,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多起来。此时,幼

儿对色彩的运用,没有再现或表现的意图,主要是满足个人美感的需要,有明显的装饰性。幼

儿对色彩的美感主要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之间的关联。

约幼儿期末,第三个阶段开始了。有些幼儿会前发出表现事物的客观颜色的愿望,也就是

说,一些幼儿有了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但在那些大量的不用固有色,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

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施色。有大量的事物可供幼儿装饰和美化,满足他们 的美感需要。

幼儿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简单和原始,但并不错误,相反,它产生的独特的美感

是值得欣赏的。艺术旨在表现人的情感,按物体固有色赋色并不是美术的目标。正确的做法

是保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热忱,启发他们体验色彩的美感,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色彩去“说 话”。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B )、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 系。

A.素描 B.绘画 C.色彩

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 A.弗兰兹·西泽克 B.皮亚杰 C.福禄倍尔

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C )”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5.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756 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

(A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阿恩海姆

7.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C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 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8.( B )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A.梁启超 . B.康有为 C.蔡元培

9.(A )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 B.生理机能说 C.刺激反应说

10.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 C )、纯度。 A.色调 B.冷暖 C.明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意愿画 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 绘画。

1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 目的 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

线、单一线、__圆形线__、命名线。

1 4.___卢梭_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15.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 整体练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四、论述题(共30分)

20.什么是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 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

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 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

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

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 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

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

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并列式

11.一

并列式

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 一对。

12.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 提出了“_解释学循环___”的方法。

13.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 一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 的手段。

14.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 而进入作品的一定____生活现象 一。

15.一 美术作品,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清晰地反映出儿童的美术能 由妇皿翻娃占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3到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有哪些?

.(1)引导儿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 (3)培养儿童认识使用颜色的兴趣。 (4)引入写生画,使幼儿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前、后关系。

四、论述题(共30分)

20.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中的临摹画教学?

.临摹画能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并在临摹 过程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能更快地获得成就感,提高绘画的兴趣。临摹一个是幼 儿有意识绘画模仿,不必太追求形似,此外是锻炼运笔,形成心手合一的协调训练。 通过临摹画教学,幼儿在教师的辅导教学下,对绘画的基本材料及工具有一定使用和熟 悉,也能更加深入了解各种纸张、颜料的特性,正确使用各种绘画工具。其次对绘画的形式语 言如线条、明暗、色彩和构图等美术要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临摹画教学也是幼儿对绘画题 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有了更为直观认知和切身的体验,为幼儿的写生画、意愿画等教学活的 展开打下基础。 临摹画教学也是对美术欣赏教学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助,可以通过尝试幼儿临摹大师绘 画或默画等教学设计,成为欣赏教学的有益、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幼儿在临摹画教学过程中,对图画形象进行多次观察,反复描绘,逐步使幼儿的观察力和 想象力也随着发展,描绘技能也得到一定的复习、巩固和提高。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中临摹画教学的一般意义的基本内容,论述时考生可根据

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可围绕学前美术的教学目 标、幼儿不同年龄段所呈现的特点简述自己的观点,但需要理论上的支撑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线条___、形体、结构和色彩。 2.卢梭将__感觉经验__j哥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3.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4.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__绘画__和手工三大方面。 5.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_明暗_程度。

4.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 B )、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画 B.临摹画 C.色彩画

5.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 B )。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恩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9.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 B)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10.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C )、幼儿有初步想象 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1943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简述概念画期的含义。

.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 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但是,该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得比较概念化。 4.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_定型期__ 、写实期。 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一---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3.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_分布练习___与整体练习。 4.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 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

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__简单明了性______的完形。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 ----教师---- 、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 交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 B )两种。 A.物体画 B.默画 C.情节画

8.美术也称(C )、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10.( 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

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陶行知 C.蔡元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 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

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

四、论述题(共30分) 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 要点描述:

从生理方面来看,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骼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于是幼儿开始了新的动作练习,尝试控制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重复地抓握摆弄东西,一遍遍抛出或拉动物品等,涂鸦即是这一时期的动作练习之一。

从心理方面来看,幼儿涂鸦与他们这一时期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构成形象。这样,幼儿在涂画的过程中,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而仅仅关注当前的动作和动作留下的痕迹,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既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但是,在不断涂画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

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

单一线、圆形线和__命名线__。

2.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__黄色__。

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一美术作品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 互交流。

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 ,以帮助儿童形成 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__象征期__、定型期、写实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5.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

出“( C)”说。

A.模仿 B.本能

C.刺激一反应

10.( B )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小

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

的内容。

A.象征期 B.概念画期

C.涂鸦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

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

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

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

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

①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1)感觉的层次。

(2)智慧的层次。

(3)表现的层次。

(4)创造性层次。

四、论述题(共30分)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主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所产生

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影响,简单谈谈自己运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明暗程度______。

2.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_创造___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3.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__《通过艺术的教育》__ 一。

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____ 、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5.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__手工__三大方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A.里德 B.阿恩海姆

5.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 B)、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 B.感情成长 C.心理成长

6.民主教育家( B )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陈鹤琴 B.蔡元培 C.陶行知

7.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 )。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8.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 )。 A.“概念画”期 B.成熟期 C.形象期

9.( C)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

A.卢梭 B.罗杰斯 C.福禄倍尔

10.( A )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A.陶行知 B.鲁迅 C.蔡元培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有哪些? 第一类,临摹画。

第二类,写生画。

第三类,命题画。

第四类,意愿画,又称自由画。

2.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 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 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四、论述题(共30分)

根据自身教学经历,谈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 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1.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 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一-------意愿画----一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3.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4.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

提出了“__解释学循环__”的方法, 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

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 ----技---------”的美术教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 B )。 A.概念期 B.写实期 C.写生期

5.( A )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 B.生理机能说 C.刺激反应说

6.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

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 C )的表现。 A.双轴阶段 . B.单轴阶段 C.前轴阶段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 C )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A.实用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9.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A ),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 B.创造心理 C.制作心理

10.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 B )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A.原创性 B.实用性 C.活泼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 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2.幼儿命题画的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直接的(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亲身感受的)或间接的(幼儿在电影、电视、图书 上看到过的)生活经历;

二是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四、论述题(共30分)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要作哪些准备?又透过哪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要点描述: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3)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4)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透过下列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感觉的层次。(2)智慧的层次。(3)表现的层次。(4)创造性的层次。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__教育__两方面体现出来。

2.一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3.一陶行知-一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4.阿恩海姆以_格式塔___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5.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_明暗___、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 B.福禄倍尔C.冈仓觉 3.(A )是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形式分析 B.描述C.解释

4.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临摹画、写生画、( A )、意愿画和装饰画。 A.命题画 B.创作厩 C想象画

5.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 B )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A.直折线 B.垂直线C.衄直线

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 A )、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C.游戏阶段

8.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 A )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A.潘元石 B.潘公凯 C.潘元丰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为哪几种类型?

·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

第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望保留作品。第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第四,感到沮丧,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

2.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①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②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③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④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⑤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第五篇:学前教育原理整理资料

填空题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 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P22

5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 P269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3.简述行为情境理论。P227答:第一,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物质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式会暗示人们 出当下合适的行为,在每一个行为情境中,都有一些属于这个情境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出现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第

二、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每一种行为情境,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均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且相互依存、交互影响。

4.举例说明幼儿心理适应。 P289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做好接受新生活的准备,最重要的是能给孩子呈现一个新生活的全景,让孩子对新的生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孩子在小学面临新的事物和差别与以前幼儿园的学习任务不同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并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所以,在心理适应上,家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

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面临新的环境,出现新的问题,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努力去克服困难。

5.简要说明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 P240答: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它具有“类别多样”、“数量丰富”及“质、量可变性”的特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如移动的活动材料、自主选择的机会。全方位或外活动场地应该包括一下区域:

1、大型组合游戏结构区。

2、自然种植区。

3、草坪嬉戏区。

4、水池、沙坑。

5、动态材料建构区或“建筑工地”。

6、隐秘、游戏小屋或“隐密处”。

7、设置微坡地形。

8、文化一角。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1.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P233-235 答: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

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2. 请您谈谈当前我国家园合作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第

一、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教师发面来讲,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保护隐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与家长通力合作,但鉴于学前教育机构在幼教上的权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无法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第二吗、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内容脱节。第

三、家长参与配合不够好,援助学前教育更少。第

四、母亲参与度明显高于父亲,不利于儿童阳刚性格的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开辟沟通渠道。第

一、教师要以诚相待,放下权威,把“支持每个家庭在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家长和教师共同思考家庭参与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宗旨,实现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第

二、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第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幼儿园网站,为家园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园交流的双向互动和信息共享。第

四、定期就儿童的家园

表现进行交流。第

五、家访工作要落实到位。第

六、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家长交流。

2、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保教活动。

上一篇:小屁孩励志成长日记下一篇:新年微信祝福语大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