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练习题

2023-03-28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复习练习题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考20题共40分)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C )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

2.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 C )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3.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B )

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D )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C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C )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 )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8.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B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

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D )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0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 )

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C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2.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B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1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 )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1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D.匀加速的

15.年龄智商(IQ)的公式是( C )

A.IQ=CAMA×100B.IQ=CAMA×100%

C.IQ=MACA×100D.IQ=MACA×100%

16.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D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人的高级情感( B )

A.道德感B.激情C.美感D.理智感

1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C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1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20.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 A )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2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 B )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22.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 )

A.阿德勒B.弗洛伊德C.斯普兰格D.荣格

23.情绪所反映的是( D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4.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25.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 A )

A.生理与心理 B.情感与意识 C.认识与情感 D.气质与性格

28.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 A )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2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D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30.“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3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C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3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3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B )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3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B )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36.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B )

A.5±2B.7±2C.4±2D.9±2

37.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 B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38.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C )

A.20%B.30%C.50%D.70%

39.气质类型( D )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40.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 B )

A.竞争目标结构B.合作目标结构

C.个别化目标结构D.成就结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考3题共30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

(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3.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4.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答: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建立教育基地。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答: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三、论述题(每题15分,考2题共30分)

1.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答:

(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②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3.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4.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答:

(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②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

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是

保育

教育

2. 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陈鹤琴 于

1923 年创办的。 3. 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

阶段性 ,

可塑性 和可变性。

4.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

康有为

,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 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 5. 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现代幼儿教育应把教师、 儿童 与 环境 三要素看作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6.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 恒常性(持久性) 、 兴趣性(多样性) 、渐进性原则。 7. 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是 知、情、行、意 。

8. 幼儿活动室以

向南或向东 为宜,每个儿童占地面积平均为 2.5~3平方米 。

9. 战后国外幼儿教育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从 照管 和 保护 的意义转而着眼于教育。 10. 幼儿教育基本体操包括

徒手操 、

轻器械操 和模仿操。

11. 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 1976 年在 《公共教育》 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12. 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 、 音乐游戏 和娱乐游戏。

1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的办园思想是

中国化 、

平民化 ,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14. “尚自然,展个性”是

卢梭 在

《爱弥尔》 一书中所强调的教育主张。 15. 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深刻 、

强烈 。 16.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

恒常性、

循序渐进性 。 17.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 恒常性、 兴趣性 、渐进性原则。

18. 幼儿园健康检查包括

幼儿入园体检 和

定期健康检查 。 19.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具有 悠久历史 和

独立体系 的学科。

20.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

跨美纽斯 在

16

32 年出版的。 21. 幼儿道德意志的特点是 自觉性差 、 抵抗力弱 、 。 22.保育 、

教育 是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

23.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 大同书 》中第一次提出

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 24.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是

夸美纽斯 在

《大教学论》 中提出的。

25. 有规则游戏包括 体育游戏 、

智力游戏 、

音乐游戏 和 娱乐游戏 。 26.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称为

“内在的潜力”

。 27. “使人类一切心智按照一种自然的顺序和谐地发展”是 裴斯泰洛齐 的教育主张。 28. 知、情、行、意 是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

29. 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深刻 和

强烈 。

30. 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坚持三个原则:

和谐发展 、

统合学习 、 自主性的培养 。 31. 现代幼儿教育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

社会化 、

人类化 的趋势。 32. 瑞典爱伦凯女士提出了20世纪将是

儿童世纪

的口号。 33. 基本体操包括

徒手操 、

轻器械操

和 。

34. 现代儿童观把儿童作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并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

民主化

科学化

个性化

的基本发展方向。

35.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母育学校 》是在

1632 年出版的。

36.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儿童权利公约 》,从而订立了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准则。 37.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

恒常性 原则、

兴趣性 原则、 渐进性 原则。 38. 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

阶段性 ,

可塑性 和可变性。

39. 陶行知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

生活教育 ,反对束缚儿童

个性的 教育方法。 40. 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深刻 、

强烈 。

41.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

恒常性 、

循序渐进性 。

二、单项选择题:

1. 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 。

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玩耍 2. 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不意味着 D 。

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

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

D.按幼儿的主张、决定去行动 3. 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 B 。

A.幼教领导

B.幼儿教师

C.幼教设施

D.幼儿家长 4. 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C 。

A.同龄人

B.社区人士

C.家长

D.教养员

5. 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C 。

A. 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B. 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6. 麦克米伦姐妹最早于1911年在 B 建立了第一个托儿所。

A、

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7. 角色游戏属于 A 。

A、有规则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8. 游戏理论中提出“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B 。

A、 斯宾塞

B、格罗斯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9. 四岁的幼儿是脱离乳幼儿体格的变幻期,人们称之为“ B ”。 A、

总在活动期

B、 发现自我期

C、可靠期

D、自信期 10. 我国幼教史上第一个重要法令是1938年国民党教育部正式公布的 C A、《幼儿园规程》B、《幼儿教育规程》C、《幼稚园规程》D、《学前教育规程》 11. “恩物”的设计者是 C 。

A、 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培尔

D、陈鹤琴 12.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C 。

A、 扮演角色 B、表演文学作品 C、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D、说唱绘画

13. “生活预备说”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斯宾塞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格罗斯 14.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下列哪类游戏的玩具 A 。

A、 智力游戏 B、表演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15.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辨是非的教育方法是 B 。

A、情感陶冶法 B、正面教育法

C、 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16. 最早提出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是 B 。

A、

福禄倍尔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皮亚杰 17. 智力游戏属于 B 。

A、

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18.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B 。

A、

格罗斯

B、斯宾塞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19. 形状知觉的关键期是出生后到 B 。

A、

四岁左右

B、 二岁左右

C、六岁左右

D、五岁左右

20. 1923年,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C 。

A、 第二保育院 B、蓝天幼儿园 C、南京鼓楼幼稚园 D、第一保育院

21. 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B 。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德可乐利

D.凯米

22. 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D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23.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件是 C 。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

24.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什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B 。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25. 幼儿园教育应以 D 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习

B.上课

C.玩耍

D.游戏 26. 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是 B 。 A.福禄倍尔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皮亚杰 27. 智力游戏属于 B 。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28. 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 B 。 A.幼儿学校 B.游戏学校 C.幼儿园 D.保育院 29. 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孕育阶段是 B 。

A.十六世纪后 B.十五世纪前 C.十八世纪后期 D.二十世纪初期 3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下哪本著作中提出胎教 A ? A.《政治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勤学篇》 31. 1.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 B 。

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32. 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33. 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B 。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34. 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个体发展是一种 D 的过程。

A. 从复杂到简单、从一般到特殊 B.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 B. 从复杂到简单,从特殊到一般 D.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

35. 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 D 。

A.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B.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36.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叫做 D 。

A.演示法

B.示范法

C.范例法

D.直观法

37. “把儿童看作是民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的观点”,代表了 B 。 A.人本位儿童观

B.社会本位儿童观 C.维持式教育观 D.促进式教育观 38. 下面的选项中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一般指标是 B 。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39. 美国的“幼教优先方案”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 B 。 A.经济帮助

B.卫生保健服务 C.良好的环境 D.特殊教育

40.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D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院 41. 幼儿游戏玩具“恩物”的设计者是 C 。

A、 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贝尔

D、陈鹤琴 42.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C 。

A.扮演角色

B、表演文学作品 C、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D、说唱绘画

43. 在幼儿游戏理论中提出“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D 。

A、斯宾塞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格罗斯 44.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哪类游戏的玩具 A 。 A、智力游戏

B、表演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45.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辨是非的教育方法是 B A、 情感陶冶法

B、说理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三、名词解释:

1、儿童观:简要地说是对儿童的看法。人们通过对儿童的认识,从而提出一系列较完整的有关儿童的看法、解释、思想或观点。如儿童是小成人;儿童就是儿童等。

2、幼儿教育——是指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即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强调保教合

一、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幼儿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同时,力求个体性与群体性兼顾,智力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兼备,情感发展与理性发展协调。

3、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为教育儿童而具有的物质设备条件,如房舍、操场场、游系场、教室、钢琴、桌椅、黑板、休息床、厨房、厕所等等。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间接知识——即幼儿通过书本学习以及教师的传授而间接获得的知识,即儿童获得的知识不是他自己通过亲自活动而获得的知识。幼儿园儿童学习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

5、小幼衔接——是指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即小学教育以幼儿园教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高一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反过来,幼儿园教育不能做小学教育应做的事情,不能把小学教育的内容放在幼儿园进行教学,混淆两种教育活动的界限。

6、结构游戏——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砂、泥等结构材料进行物体建构的游戏。它对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乃至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7、体质——体质即人体的质量。体质是人的身心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一个健康的幼儿必须有良好的体质,即不仅有正常的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8、智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智力教育,是幼儿园通过向幼儿传授简单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发展儿童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良好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智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9、徒手操:一种幼儿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中的基本体操的形式之一,包括模仿操。这种体操对于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0、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特性的全部量变和质变。身体发展包括身体形态方面的成长,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的发展,社会性发展表现在个体对社会、群体与他人的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等等。

11、榜样示范法:幼儿德育方法的一种,即通过树立榜样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种方法。可以周围生活中的优秀儿童和成人中的好人好事或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如“向雷锋叔叔学习”就是典型例子。

12、体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身心健康教育,是幼儿园通过一定合适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成长,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对于促进儿童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3、表演游戏:游戏的一种。是按照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性表演活动的游戏。可以由幼儿自由参加、自己组织和分配角色,不一定要求统一的规格和模式。这种游戏对于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发展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4、情感陶冶法:一种幼儿教育的方法。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儿童的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情感品质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方法。情感陶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通过良好的情感态度去感化儿童;二是儿童自身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和控制情感,因此,运用情感陶冶法重要的是创设良

好的环境。

15、学前教育学:一门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学龄前儿童,即3~6岁儿童的教育问题,揭示其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对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6、幼儿园课程:课程的一种。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以知识分类为核心而形成的教学科目及其活动的总称。幼儿园课程是教育者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经验,包括知识、活动和环境(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

17、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即3~6岁儿童所实施的包括体、智、德、美等各方面的教育。这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并衔接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8、幼儿德育的原则:是向幼儿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进行幼儿德育的指导思想。

19、复演说——早期的一种游戏理论。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游戏的心理学观点。他认为,游戏是祖先活动的重演。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而获得发展的阶段,这与人类进化中的文化阶段十分相似,是人类进化阶段的复演。

20、完整幼儿教育——一种教育人类学的儿童教育。即目标在于培养“完整的儿童”的教育,进一步说即培育“正常健康、活泼敏捷、友善快乐”的幼儿的教育。此外,完整幼儿教育具有它独特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师角色。

21、关键期——是指有利于儿童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如1-3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一时期发展不好,则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幼儿时期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们以后的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2、道德认识——人的道德品质四要素之一。这是人们对某种道德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的判断、评价及其意义的认识或看法。道德认识在品德四要素中起指导作用,人们只有认识了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的意义,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

23、儿童发展——是指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特性的全部量变和质变。身体发展包括身体形态方面的成长,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的发展,社会性发展表现在个体对社会、群体与他人的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等等。

24、榜样示范法——幼儿教育方法的一种,即通过树立榜样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种方法。可以周围生活中的优秀儿童和成人中的好人好事或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如“向雷锋叔叔学习”就是典型例子。

25、智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智力教育,是幼儿园通过向幼儿传授简单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发展儿童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良好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智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26、幼儿教育——是指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即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强调保教合

一、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幼儿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同时,力求个体性与群体性兼顾,智力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兼备,情感发展与理性发展协调。

27、体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身心健康教育,是幼儿园通过一定合适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成长,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对于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8、情感陶冶法——一种幼儿教育的方法。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儿童的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情感品质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方法。情感陶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通过良好的情感态度去感化儿童;二是儿童自身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和控制情感,因此,运用情感陶冶法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环境。

29、徒手操——一种幼儿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中的基本体操的形式之一,包括模仿操。这种体操对于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30、关键期——是指有利于儿童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如1-3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一时期发展不好,则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幼儿时期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们以后的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简答题:

1、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有什么异同?答: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二者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所不同的是,结构游戏是通过使用一些结构材料来建筑和构造各种建筑或物体,通过手的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而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周围生活,反映人与人的交往。

2、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与特点有哪些?答: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德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规程还进一步提出了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具体任务,例如,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等;智育要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等;德育要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和习惯等;美育要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活动性”,即通过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简介幼儿美感的特点及美育的任务?答:幼儿美感的特点主要表现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幼儿美感与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紧密;第二,幼儿美感是直接表面的;第三,幼儿美感具有行动性。幼儿美育就是发展幼儿美感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对于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美育的任务主要有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

4、什么是幼儿道德行为?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答:幼儿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行为、举止,例如诚实、不说谎等。当道德行为变成为不需要任何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为时,就成为道德习惯。然而,这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从而使其经过反复实践,变成道德习惯。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呢?首先,应注意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其次,应坚持正面教育,比如为儿童树立榜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等等。其三,应注意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其四,应注意教育的一贯性与一致性。

5、怎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人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能够产生独特的、新颖的成品或观念的心理活动,是人的高级智力活动。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注意发展幼儿的感觉能力,因为感觉是幼儿认识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幼儿能迅速地、准确地接受外界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并使创造性思维活动成为可能。其次,教师要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智力活动要求,提供合适的、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且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允许有幼儿自己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以成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幼儿。

6、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答: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它对于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注意指导好幼儿的表演游戏。首先,应指导幼儿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其次,教师应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其三,要带领幼儿准备表演;其四,要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愿望;其五,教师应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7、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答: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为幼儿以后独立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呢?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制订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应为幼儿提供干净宽敞的房舍、场地和必需的家具设备,还应帮助幼儿了解物品的位置及用途。其次,要注意成人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已形成的习惯得以巩固。再次,培养生活卫生习惯的主要方法有演示、讲解、练习、榜样、表扬鼓励等,教师应经常提醒、督促和检查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此外,还可以利用游戏、文艺作品等形式向幼儿进行教育,并且与家长配合,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8、简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些工作能力?答: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能力是搞好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些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选择能力。第二,组织管理能力,如确定班级目标和计划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班级活动的能力等。第三,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第四,对艺术作品的表

现能力和教学能力。

9、什么是幼儿道德行为?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答:幼儿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行为、举止,例如诚实、不说谎等。当道德行为变成为不需要任何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为时,就成为道德习惯。然而,这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从而使其经过反复实践,变成道德习惯。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呢?首先,应注意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其次,应坚持正面教育,比如为儿童树立榜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等等。其三,应注意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其四,应注意教育的一贯性与一致性。

10、怎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答:思维是人们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能够产生独特的、新颖的成品或观念的心理活动,是人的高级智力活动。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注意发展幼儿的感觉能力,因为感觉是幼儿认识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幼儿能迅速地、准确地接受外界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并使创造性思维活动成为可能。其次,教师要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智力活动要求,提供合适的、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且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允许有幼儿自己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以成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幼儿。

11、简要说明品德四要素的关系?答:品德即指人的道德品质,品德四要素包括知、情、行、意四个方面,“知”是指道德认识;“情”是指道德情感;“行”是指道德行为;“意”是指道德意志。品德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知能够引导其它三个方面的发展;情是道德行为的动力;行是道德品质的表现;意是其它要素的维持力量。因此,如果没有道德认识,其它三个方面就缺乏正确的指导;没有道德情感,则道德行为缺乏动力;没有道德行为,则道德品质无法表现;没有道德意志,则道德认识易于动摇,道德情感难以控制,道德行为不能坚持。所以,品德教育中要注意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2、幼儿基本动作的锻炼有哪些?答:基本动作是人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充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而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幼儿基本动作的锻炼主要有:走、跑、跳、投、攀、爬等几个方面。“走”即走路或行走能力的锻炼;“跑”是跑步能力的锻炼;“跳”是跳跃能力的培养,如跳高、跳远等;“投”是投掷能力的锻炼,如投铁饼、投标枪等;“攀”是攀登能力的锻炼;“爬”是爬越或钻爬能力的锻炼。基本动作练习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端正,从而增强幼儿的体质。

13、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陈鹤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对幼稚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主张。第一,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第二,他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第三,他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并多在户外活动等。

14、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与特点有哪些?答: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德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规程还进一步提出了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具体任务,例如,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等;智育要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等;德育要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和习惯等;美育要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活动性”,即通过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15、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答: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它对于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注意指导好幼儿的表演游戏。首先,应指导幼儿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其次,教师应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其三,要带领幼儿准备表演;其四,要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愿望;其五,教师应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16、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有什么异同?答: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二者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所不同的是,结构游戏是通过使用一些结构材料来建筑和构造各种建筑或物体,通过手的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而角色游戏是

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周围生活,反映人与人的交往。

17、科学护理幼儿生活的措施有哪些?答:为了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除了创设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之外,还应科学地安排和护理好儿童的生活,其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合卫生要求的房屋、设备和场地;第二,提供合理的营养和膳食;第三,保证充足的睡眠;第四,注意合适的衣着。

18、简介幼儿美感的特点及美育的任务?答:幼儿美感的特点主要表现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幼儿美感与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紧密;第二,幼儿美感是直接表面的;第三,幼儿美感具有行动性。幼儿美育就是发展幼儿美感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对于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美育的任务主要有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

19、什么是幼儿道德行为?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答:幼儿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行为、举止,例如诚实、不说谎等。当道德行为变成为不需要任何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为时,就成为道德习惯。然而,这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从而使其经过反复实践,变成道德习惯。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呢?首先,应注意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其次,应坚持正面教育,比如为儿童树立榜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等等。其三,应注意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其四,应注意教育的一贯性与一致性。

20、怎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人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能够产生独特的、新颖的成品或观念的心理活动,是人的高级智力活动。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注意发展幼儿的感觉能力,因为感觉是幼儿认识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幼儿能迅速地、准确地接受外界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并使创造性思维活动成为可能。其次,教师要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智力活动要求,提供合适的、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且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允许有幼儿自己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以成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幼儿。

21、幼儿园儿童游戏玩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玩具是指幼儿园教育儿童所使用的教学器具和游戏材料。幼儿园教育儿童的玩具选择,一般而言应遵循有助于发展儿童智力、有利于儿童安全卫生、及玩具应反映大自然的特色等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幼儿园的儿童处在迅速成长和发展时期,因而对于儿童玩具的选择,不同时期还应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幼儿园玩具还应注意如下原则:第一,玩具所反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第二,玩具种类由少而多。第三,玩具的操作由简易到复杂。第四,由自我操作到经由指导。

22、简要说明品德四要素的关系?答:品德即指人的道德品质,品德四要素包括知、情、行、意四个方面。“知”是指道德认识;“情”是指道德情感;“行”是指道德行为;“意”是指道德意志。品德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知能够引导其它三个方面的发展;情是道德行为的动力;行是道德品质的表现;意是其它要素的维持力量。因此,如果没有道德认识,其它三个方面就缺乏正确的指导;没有道德情感,则道德行为缺乏动力;没有道德行为,则道德品质无法表现;没有道德意志,则道德认识易于动摇,道德情感难以控制,道德行为不能坚持。所以,品德教育中要注意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3、请介绍“幼教优先方案”的内容?答:“幼教优先方案”(Head Start Program)是一项由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实施的一种补偿教育计划,开始于1965年夏天,主要收托家庭收入低微的4~5岁的儿童。该方案有5个方面组成内容:1)为儿童医药与牙科方面服务;2)社会服务与家庭教育;3)使用自愿服务人员;4)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服务;5)做好入学准备。

24、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相比有哪些特点?答: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由于受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教学相比教具有它自身的特点:第一,让幼儿自主活动,即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在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互动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第二,给予幼儿相互交往的机会和良好的榜样、正确的范例和示范,以便幼儿通过交往、观察、模仿进行学习。第三,在教学中,语言必须和具体的事物相结合,多用口头语言,少用或不用抽象的文字符号进行学习。第四,教学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或兴趣,以使幼儿主动学习。第五,教学应以易于幼儿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以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形式来进行。

25、简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有哪些?答: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保健制度,并严格执行贯彻。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主要有:1)建立健康状况检查的制度。2)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护理好幼儿的日常生活。3)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及常见病的治

疗工作。4)坚持做好经常性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5)搞好安全卫生,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6)做好营养调配及膳食卫生工作。

26、简要说明品德四要素的关系?答:品德即指人的道德品质,品德四要素包括知、情、行、意四个方面。“知”是指道德认识;“情”是指道德情感;“行”是指道德行为;“意”是指道德意志。品德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知能够引导其它三个方面的发展;情是道德行为的动力;行是道德品质的表现;意是其它要素的维持力量。因此,如果没有道德认识,其它三个方面就缺乏正确的指导;没有道德情感,则道德行为缺乏动力;没有道德行为,则道德品质无法表现;没有道德意志,则道德认识易于动摇,道德情感难以控制,道德行为不能坚持。所以,品德教育中要注意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7、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答:精神分析学派是以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和艾里克森为代表人物,以精神分析方法对人的无意识心理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派。这一学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在幻想面纱下的真实事物,他把游戏行为解释为儿童成长的生物需要和要成长的愿望的混合。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抒发情感,缓和心理紧张,使儿童能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而能应付现实的环境。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度过自己精神的创伤。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这样儿童可以把个人的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

28、怎样科学地安排和护理幼儿的生活?答:科学地安排和护理幼儿的生活,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与身心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做好如下几点:第一,提供合卫生要求的房屋、设备和场地。为护理幼儿的生活,幼儿园必须创设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第二,提供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合理的营养和膳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第三,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第四,注意幼儿合适的衣着。

29、幼儿体育的任务是什么?体育是促进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增长体质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体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显然,幼儿园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理论发展,目前我国幼儿体育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第一,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长他们的体质;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第三,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还应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和个性,促进幼儿心理方面的发展。 30、简述幼儿园智育的任务是什么?幼儿园智育是培养儿童能力、发展儿童智力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智育是完全必要的,因此,幼儿园必须完成一定的智育任务。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幼儿园智育的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的智力。

31、简述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理论的论点?答:精神分析学派是以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和艾里克森为代表人物,以精神分析方法对人的无意识心理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派。这一学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在幻想面纱下的真实事物,他把游戏行为解释为儿童成长的生物需要和要成长的愿望的混合。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抒发情感,缓和心理紧张,使儿童能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而能应付现实的环境。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度过自己精神的创伤。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这样儿童可以把个人的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

32、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答:思维是人们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能够产生独特的、新颖的成品或观念的心理活动,是人的高级智力活动。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注意发展幼儿的感觉能力,因为感觉是幼儿认识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幼儿能迅速地、准确地接受外界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并使创造性思维活动成为可能。其次,教师要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智力活动要求,提供合适的、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且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允许有幼儿自己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以成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幼儿。

33、儿童道德品质四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答:品德即指人的道德品质,品德四要素包括知、情、行、意四个方面,“知”是指道德认识;“情”是指道德情感;“行”是指道德行为;“意”是指道德意志。品德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知能够引导其它三个方面的发展;情是道德行为的动力;行是道德

品质的表现;意是其它要素的维持力量。因此,如果没有道德认识,其它三个方面就缺乏正确的指导;没有道德情感,则道德行为缺乏动力;没有道德行为,则道德品质无法表现;没有道德意志,则道德认识易于动摇,道德情感难以控制,道德行为不能坚持。所以,品德教育中要注意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4、幼儿基本动作的锻炼有哪些?答:基本动作是人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充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而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幼儿基本动作的锻炼主要有:走、跑、跳、投、攀、爬等几个方面。“走”即走路或行走能力的锻炼;“跑”是跑步能力的锻炼;“跳”是跳跃能力的培养,如跳高、跳远等;“投”是投掷能力的锻炼,如投铁饼、投标枪等;“攀”是攀登能力的锻炼;“爬”是爬越或钻爬能力的锻炼。基本动作练习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端正,从而增强幼儿的体质。

35、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与特点有哪些?答: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德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规程还进一步提出了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具体任务,例如,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等;智育要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等;德育要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和习惯等;美育要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活动性”,即通过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6、简要比较说明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的异同?答: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二者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所不同的是,结构游戏是通过使用一些结构材料来建筑和构造各种建筑或物体,通过手的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而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周围生活,反映人与人的交往。

五、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个性的发展?

答:个性是指人在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世界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由于人在这些方面的倾向性不同,因而每个人的个性是有很大差异的。幼儿个性就是每个幼儿在上述方面所具有的倾向性。幼儿的个性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加强引导,使其朝着积极的个性品质方向发展。

教师引导幼儿个性的发展,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接受并尊重每一个儿童。第二,教师要做幼儿的榜样。第三,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探索的环境;第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第五,提供幼儿完成活动的机会。第六,教师要正面引导儿童。第七,教师要以积极的方式帮助儿童对待失败和挫折。(将上述要点加以适当解释)

2、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答: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沙等结构材料进行物质建造的游戏。结构游戏对于发展儿童感知、观察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

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应注意如下方面:第一,指导幼儿熟悉各种材料,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第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的印象。第三,教会幼儿初步的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技能。第四,注意激发幼儿结构游戏的兴趣,提高结构游戏的水平。第五,充分提供材料,适时地启发思考。第六,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发展健康的个性。(将上述各要点加以适当展开即解释)

3、试述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理论的论点?答:精神分析学派是以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和艾里克森为代表人物,以精神分析方法对人的无意识心理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派。这一学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在幻想面纱下的真实事物,他把游戏行为解释为儿童成长的生物需要和要成长的愿望的混合。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抒发情感,缓和心理紧张,使儿童能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而能应付现实的环境。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度过自己精神的创伤。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这样儿童可以把个人的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

4、联系实际谈谈学前儿童德育有什么意义?答:学前儿童德育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学前儿童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前儿童德育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我国当今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既需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达此目的,就要从学前儿童抓起。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引导儿童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形成优良的品德。如果忽视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第二,幼儿园德育活动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使幼儿掌握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于他们迅速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他们以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其他各项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同时,通过德育,还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按社会要求来发展自己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才能。第三,幼儿德育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幼儿生长和生活的环境来看,幼儿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既有家庭父母、长辈方面的影响,又有幼儿园教师、同伴的影响,还有社区邻居的影响等等,各种影响是交叉进行的,这会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力量。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认识能力有限使他们往往分不清是非,对事物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力较薄弱,因而更容易受不良倾向的诱惑,采取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此时如果不对幼儿开始实施正确而合理的德育,不注意调节、控制和改造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幼儿有可能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幼儿期是儿童态度、性格、习惯奠基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接受怎样的影响对以后的发展关系重大。

5、举例分析玩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玩具是指幼儿园教育儿童所使用的教学器具和游戏材料。幼儿园教育儿童的玩具选择,一般而言应遵循有助于发展儿童智力、有利于儿童安全卫生、及玩具应反映大自然的特色等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幼儿园的儿童处在迅速成长和发展时期,因而对于儿童玩具的选择,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幼儿园玩具还应注意如下原则:第一,玩具所反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逐渐增加玩具所反映内容的难度,让幼儿感觉到挑战性。如拼图由少片到多片、数概念由5以内而至10。第二,玩具种类由少而多。逐渐增加玩具的种类,让幼儿多样选择。例如,增加积木的附件、增加不同质料的玩具、或增加美术的工具和材料。第三,玩具的操作由简易到复杂。逐渐增加玩具材料的复杂性,如木工由铁锤到锯子,玩沙由干沙到加水成湿沙。第四,由自我操作到经由指导。先呈现幼儿可自行操作或自我纠正的玩具,如拼图、蜡笔、积木、粘土等,在逐渐增加需经教师指导的玩具,如手指书、颜料、跳棋等。

6、联系实际论述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答:学前儿童德育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学前儿童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前儿童德育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我国当今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既需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达此目的,就要从学前儿童抓起。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引导儿童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形成优良的品德。如果忽视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第二,幼儿园德育活动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使幼儿掌握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于他们迅速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他们以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其他各项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同时,通过德育,还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按社会要求来发展自己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才能。第三,幼儿德育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幼儿生长和生活的环境来看,幼儿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既有家庭父母、长辈方面的影响,又有幼儿园教师、同伴的影响,还有社区邻居的影响等等,各种影响是交叉进行的,这会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力量。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认识能力有限使他们往往分不清是非,对事物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力较薄弱,因而更容易受不良倾向的诱惑,采取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此时如果不对幼儿开始实施正确而合理的德育,不注意调节、控制和改造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幼儿有可能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幼儿期是儿童态度、性格、习惯奠基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接受怎样的影响对以后的发展关系重大。

7、请比较说明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的异同。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二者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所不同的是,结构游戏是通过使用一些结构材料来建筑和构造各种建筑或物体,通过手的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而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周围生活,反映人与人的交往。

8、试述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理论的论点?答:精神分析学派是以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和艾里克森为代表人物,以精神分析方法对人的无意识心理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派。这一学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在幻想面纱下的真实事物,他把游戏行为解释为儿童成长的生物需要和要成长的愿望的混合。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抒发情感,缓和心理紧张,使儿童能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而能应付现实的环境。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度过自己精神的创伤。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这样儿童可以把个人的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

9、教师应如何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

答: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创造彼此良好关系的动力,是在双向交流中彼此相互协调的默契。教师的沟通能力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教师的基本功,受到高度的重视。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沟通除了非言语沟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与幼儿的言语沟通。所谓言语沟通是指利用口头语言,通过与幼儿交谈的形式,达到相互了解和理解的一种沟通方式。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知识经验贫乏,理解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沟通效果不佳或质量不高的状况。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通过一定的努力和途径来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

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与幼儿进行言语沟通的重要途径。通过交谈,教师与幼儿可以达到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效应。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尤其是教师对幼儿的爱、尊重和想理解幼儿的那份渴望。然而,据有关方面的研究表面,目前幼儿园师生在言语沟通方面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习惯自己讲幼儿听,总认为自己讲的是有价值的,而对幼儿的见闻、感受等缺乏共鸣,所以很少有真正的双向交谈;谈话多在集体活动时,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进行,个别交谈较少;教师对幼儿的谈话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鼓励、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分享;教师以为自己理解了幼儿,其实并没有理解幼儿;教师以为幼儿理解了自己的话,其实幼儿并没有理解;不少教师缺乏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技巧,以及必要的耐心,尤其是幼儿口齿不清、内容含糊、语法错误较多的时候。

因此,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就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同时加强教师自身沟通能力的提高。

10、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教育原则?

答:幼儿园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要保证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教育工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应注意一定的教育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如下方面: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2)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3)保教合一的原则;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6)统合学习的原则;7)主动学习的原则;8)重视环境教育的原则。(将以上原则加以适当展开,即适当解释)

11、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陈鹤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对幼稚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主张。第一,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第二,他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第三,他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并多在户外活动等。

12、什么是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原则?举例分析为什么要坚持此原则?

答:原则是人们进行某一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是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原则之一,它要求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德育活动中,既要热爱、尊重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儿童。

首先,教育者对教育的对象负有社会责任,要以真挚的感情关怀和促进他们成长。幼儿尤其需要成人的热爱和关怀,幼儿依附于成人,成人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对他们身心发展的影响很大。幼儿是在与人交往中发展的,成人对他们的热爱与关怀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者热爱儿童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热爱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例如,面对一个班级中的幼儿,教师应热爱全班的每一个幼儿,关心、了解全班每一个幼儿的需要,耐心地教育他们。

其次,教育者还应尊重儿童,平等相待。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中都应给幼儿以应有的地位,决不可以认为他们年幼无知而任意训斥、辱骂和恐吓他们。例如,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应信任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可损伤他们幼小的心灵。

其三,要使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幼儿知识经验少,自我意识、自觉性才开始发展,辨别能力差。教师应该根据教育任务向幼儿提出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提出后,就要让幼儿严格执行、真正做到。对幼儿没有要求或要求过高过低,或虽有要求并不严格执行,这样都会失去严格要求的意义,不能使教育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幼儿提出严格执行作息制度的要求;认真学习的要求;按规则游戏的要求等等。

总之,热爱和尊重幼儿与严格要求幼儿是辨正统一的,互为条件的,在教育中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孤立片面地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

13、试述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理论的论点?

答:精神分析学派是以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和艾里克森为代表人物,以精神分析方法对人的无意识心理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派。这一学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在幻想面纱下的真实事物,他把游戏行为解释为儿童成长的生物需要和要成长的愿望的混合。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抒发情感,缓和心理紧张,使儿童能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而能应付现实的环境。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度过自己精神的创伤。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这样儿童可以把个人的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

14、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答: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对于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注意指导好幼儿的角色游戏。首先,应指导幼儿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其次,教师应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其三,要带领幼儿准备表演;其四,要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愿望;其五,教师应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15、举例分析玩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玩具是指幼儿园教育儿童所使用的教学器具和游戏材料。幼儿园教育儿童的玩具选择,一般而言应遵循有助于发展儿童智力、有利于儿童安全卫生、及玩具应反映大自然的特色等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幼儿园的儿童处在迅速成长和发展时期,因而对于儿童玩具的选择,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幼儿园玩具还应注意如下原则:第一,玩具所反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逐渐增加玩具所反映内容的难度,让幼儿感觉到挑战性。如拼图由少片到多片、数概念由5以内而至10。第二,玩具种类由少而多。逐渐增加玩具的种类,让幼儿多样选择。例如,增加积木的附件、增加不同质料的玩具、或增加美术的工具和材料。第三,玩具的操作由简易到复杂。逐渐增加玩具材料的复杂性,如木工由铁锤到锯子,玩沙由干沙到加水成湿沙。第四,由自我操作到经由指导。先呈现幼儿可自行操作或自我纠正的玩具,如拼图、蜡笔、积木、粘土等,在逐渐增加需经教师指导的玩具,如手指书、颜料、跳棋等。

16、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分析当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特色园”、“兴趣班”现象。

答:按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的规定,我国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现阶段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目的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规程还进一步就体、智、德、美各方面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

教育的具体目标。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研究提出了多元智力观,即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如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符号编码能力、交往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综合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来。因此,在儿童早期的发展中,应注意综合地、全面地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按照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质以及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特色园”和“兴趣班”现象,这是不符合我国教育目的要求的,也不符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的要求。因为,所谓“特色园”和“兴趣班”其实质是就幼儿的某一方面加以培训,从而有可能造成幼儿的片面发展。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制止这种现象。

17、结合创设游戏活动区的理论,举例说明创设游戏活动区应注意哪些原则?

答:游戏活动区是指一个有规划且多样性的游戏环境,幼儿能够在这里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有效地且有系统地完成某种游戏活动,或达到某一学习目标。游戏活动区的创设与规划可以多种多样,但有其基本的步骤:第一,拟定游戏活动区的种类与目标。即首先应确定创设多少以及哪几种游戏活动区,并给每一种游戏活动区制定具体的目标。第二,游戏活动区的组织。即将游戏活动区设置在什么位置,并制定每一种游戏的规则,使幼儿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规则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游戏。第三,游戏活动区材料的配置。即为每一个游戏活动区配置相应的活动材料,以便幼儿能够有效地进行游戏。

以上是创设游戏活动区的基本理论。然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以及游戏活动内容的改变,游戏活动区的创设也应该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游戏活动区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内容由简到繁。逐渐增加材料难度,让幼儿期望被挑战,如,拼图由少片到多片、数概念由5以内增至10。第二,种类由少而多。逐渐增加材料的种类,让幼儿多样选择,如增加积木的附件、增加不同质料的书纸、或增加美术的工具和材料。第三,操作由简易到复杂。逐渐增加较复杂的材料,如画画由铅笔到水彩笔、木工由铁锤到锯子、玩沙由干沙到加水成湿沙。第四,由自我操作到经由指导。先呈现幼儿可自行操作或自我纠正的材料,如拼图、蜡笔、积木、粘土等,再逐渐增加需经教师指导的材料,如手指书、颜料、跳棋等。第五,游戏区(角)的个数有少到多。随着学期的进行,逐渐开放各个游戏活动区,如第一周开放三个角,让幼儿分三组玩;第二周、第三周相继加开别的游戏区,继续分组游戏。第六,配合单元主题。随着单元主题的进行和更换,逐渐增加或更换游戏材料的种类,如应“水”的主题增加玩水角(区),应“小商店”的主题而将娃娃家更换为小商店的材料。第七,配合幼儿发展。为配合幼儿某方面的发展需要,在各游戏区(角)增添有关的材料,以幼儿的读写发展为例,可在游戏区放置各种读写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地运用书写语言。

第三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3)

①概括化

②笼统化

③具体化

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

①数序

②序数

③基数

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

①函数

②互补

③可逆

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3)

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④小、中、大班

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

3

)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3

)

①数的组成

②加减法

③基数

④相邻数

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关系

(4)

①可逆

②大小、多少

③传递

④等差

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4

)

①智力

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④思维能力

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

(3)

任务分析

②问卷调查

③观察

④谈话

二、是非判断题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ⅴ)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X)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

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X

)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X)

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

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ⅴ)

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ⅴ)

三、名词解释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5、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6、感知集合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7、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8、数学区

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

9、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四、简答题: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4、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5、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班级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

6、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7、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

8、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师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导幼儿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或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猜想的愿望,鼓励幼儿用

9、认识相邻数的指导要点。

1).认识两数之间的相邻关系(中班)

a.用数的形成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多少

b.用转换两数的方法理解两数的关系

c.通过多种活动巩固对两数关系的认识

2).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大班)

a.先进行两个相邻数的比较,再进行三个相邻数的比较。

b.可以直观教具入手,结合数字进行。

c.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进度要慢些。

d.理解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10、认识十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1).集中分两段教学

2).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

3).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4).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2、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13、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

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14、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的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5、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2)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3)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4)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16、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的加减,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指幼儿可不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而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3)概念水平的加减。也可称作数群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指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无须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这是较高水平的加减运算。

17、学前儿童加减运算的特点: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难

3)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18、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1)口述应用题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2)口述应用题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幼儿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

也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19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要求:

1)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求和、求剩余)口述应用题

2)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减的含义;认识加号、减号、等号,认识加减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20、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1)10以内加减教学活动的安排,5以内加减教学时,可将加减分开教学。在6——10的加减运算教学时,加与减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教师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A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二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

B教师在口述应用题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复述应用题,以帮助幼儿理解加减的含义和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3)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A教师提供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背影图,让幼儿在图上摆放材料,并引导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B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加减运算的图片,并学习讲述图片内容,使幼儿理解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4)引导幼儿运用组成经验学习加减

5)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A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B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在大班后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起思维的发展。

1加减运算一般过程是从实物加

减过渡到用符号运算运算;从口

头应用题到试题从逐一加减过渡

到按数群加减;从加法到减法

2每个操作6要素:目标、材料

规则、形式、指导和评价3空间

方位顺序上下、前后、左右

4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5数学教育的总目标:从生活

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6身心发展目标,可分为认识、

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7学习加法

比减法容易8幼儿掌握加减要经

过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的发展过

程9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具体问题就是数学地思维10皮

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

1数学活动有数学集中教育

活动区、数学游戏、日常生

活活动2个别差异,表现为

思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

学习风格差异3物体量的认

识,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

而是通过感官感知物体量的

特征4

5―6岁是数概念发展

转折期5认知领域目标包括

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

展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

领域目标指兴趣、态度、习

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

7考虑思维特点及年龄特点,

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8

数学特点逻辑性、抽象性、

广泛的应用性、结论的确定

性9数学是教师组织并指导

10操作活动是教育基本部分

感知集合含义,集合和元素、基数和序数、计数、自然数列等差关系、数的守恒、量的守恒、图形守恒、自然测量、数的组成、重叠比较、并放比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5.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没有明确的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6.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既是尊重思维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要尊重学习风格上的差异。3、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4、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方式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儿童学的活动还包括师幼行为活动顺序。

5、、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儿童主动学习活动即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6、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决定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

7、选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应从儿童数学的思维特点及年龄特点出发,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领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0、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操作法。

简答题论述题

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

答: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简述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

答: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策略是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再次要在生活情景中认识空间方位。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

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

1、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表述常见的表述方式有教师为主体行为表述和幼儿为主体行为表述。

2、3―4岁的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带有顺口溜的性质。

3、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4、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5、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只是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即是学习自然测量。6、儿童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儿童知道整体是由若干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7、5—6岁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和教学的学科。

9、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3岁半。10、数学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

体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填空题]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5

▲12.1.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有哪些特点?答: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1)动作迅速发展。 (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 (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 (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 (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12.3.幼儿出现入园适应不良的原因是什么?答:幼儿之所以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1)环境的巨大变化。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①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②成人与幼儿的关系。③陌生的活动室环境。④要求的提高。(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2.4.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答:教师应这样做好幼儿入园工作:(1)进行家访。 (2)发放调查问卷。 (3)召开家长会, (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 (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 (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12.9.常规的意义是什么?答:具体来讲,常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以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由于幼儿园里的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从建立班级集体的需要来看,每一个孩子都是生活在一个由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集体之中,他们都要按一定的要求从事集体、小组或者个人的活动。如果每一个孩子各行其是,不仅教师无法按照教育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的日常行为也无法协调。所以培养常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建立安全感。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每做完一项活动后,知道接下去要做的是什么,心中有数,感觉也安全得多。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地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使遵守规则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也就是说,为了顾全团体和个人的安全与利益,幼儿必须具备克制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常规而逐渐培养出来,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学会控制喜欢自我活动的欲念,做到进食时不说话,排队时不乱挤,游戏时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 ▲12.13.结交小伙伴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结交小伙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助于培养交往能力。在由儿童组成的集体中,儿童们学习如何建立友谊。要想不被集体排挤出去,他们就必须掌握协商和解决冲突的技能。由小伙伴组成的集体能够对幼儿产生教育性的影响。幼儿通过观察同伴的所作所为来学习。(2)提高自我认识能力。通过结交伙伴,幼儿通过比较来进行自我认识。如幼儿通过与小朋友的比较,就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断。如我的个子高吗?我跑得快吗?他们也从同伴那里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3)增强集体观念。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要安排角色,要组织活动,可以充分利用他已有的经验,大大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可以学会相互交往、相互适应。 ▲12.14.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中班幼儿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 (2)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3)强烈的好动活泼。 (4)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 (5)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丰富。 (6)认识能力提高。 (7)词汇增加。

▲12.15.幼儿交往关系有哪几种类型?答:幼儿交往关系的类型有:(1)受欢迎型。这类儿童大都长相端正,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好,性格活泼开朗,容易获得伙伴与成人的喜欢,被称为明星型的孩子。(2)被拒绝型。这类儿童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交往技能差而常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不被同伴所接纳。(3)被忽略型。这类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更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被同伴和成人所忽视。 ▲12.22.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1)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身体比较结实,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更能独自活动。基本活动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能够自理,但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动作开始出现协调性和稳定性,基本掌握了主要的全身运动。会把几个运动要素统一为一个行动,并能做一些复杂的动作。如会跳绳、翻单杠、爬树等。手指的灵活性也在增加,能做复杂的手工,会灵活地使用筷子等。(2)语言能力增强。5~6岁的幼儿随着身体的成长,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的能力就较差,常常不能准确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识,特别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容易理解和表达清楚,为此,必须在继续丰富幼儿实词的同时,重视并加强虚词的教学。(3)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大班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较大的增长。(4)责任感增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于教师交给的任务大都能够较好地完成,愿意积极承担一些为集体服务的工作并且为之而自豪。(5)好学乐问。大班幼儿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喜欢动脑筋思考,对周围一切都非常关注。他们不仅喜欢问是什么,而且还要问为什么。其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并初步掌握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他们能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也能初步地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注意的稳定性增加,记忆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想象也有较高的创造性和目的性,但是仍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大班孩子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已经能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能够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如交通工具、水果等。(6)个性初具雏形。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容易冲动,有时不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幼儿对自己的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其个性发展上有重要作用。(7)社会性有很大发展。兴趣广泛,有一定的自尊心,能控制自己的愿望和冲动,按目的去行动,举止行为更有组织性。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自发地结成小集体在一起玩。发生矛盾时能够独立地协商解决,而不需要依靠大人。 ▲12.2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是什么?答: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识的努力。(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 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过一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还有2小时午睡。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l~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问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因此,使儿童身心负担加重,疲劳,不愿上课。(5)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6)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12.25.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什么?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2.26.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什么?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不少小学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以创收为目的,不顾自身是否具备举办学前班的条件,盲目开设学前班。(2)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不同于小学教师,有其特有的要求和素质。而在学前班有相当一部分从未接受过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或是因为不能胜任小学教学工作而被“下放”下来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小学相同,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内容方面,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方式统治着学前班,有的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还有期中、期末考试。(3)办学条件差。由于我国农村幼教起步较晚,条件差,幼儿班里缺少玩具和教具和图书图片,也没有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教材参考资料。使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

13.1.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答: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目的性和计划性。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是有着明确目标,有严密计划和组织形式的,使儿童在一定的时间段达到某个目标。家庭教育则是结构松散的教育。家长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对儿童的教育也是在家长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地进行的。家庭给予儿童的影响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2)教育对象。在幼儿园教育中,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儿童,幼儿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集体中完成的。儿童在这种集体教育中也逐渐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合作等社会规范,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过程。而在家庭内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教育,甚至是六对一的教育(即家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对一个幼儿)。儿童的个体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家长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等,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家庭的重心放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容易使家长的教育心态出现偏差,如无条件的宠爱、教育的不一致性等,从而使孩子出现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霸道、怯懦等行为问题。(3)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在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在婴幼儿眼中是无比高大的,教师具有权威性,因而对于教师的要求婴幼儿更愿意接受。而在家中,家长的要求和命令则很容易就被亲情所冲淡变得不那么有效了。从上述两种不同教育形式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构成教育幼儿的整体,其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协调一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13.2.托幼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通常有的错误做法是什么?答:托幼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有以下三种错误的做法:其一是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处于敌对状态。其二是教师单向影响家长,并没有吸收家长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其三是园所与家长的联系只限于交流信息(如告诉儿童在家或在园所的情况)、缴学费、让家长提供方便等,

▲13.6.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是什么?答: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是:(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家长听得懂。在介绍孩子发展情况时,不要说得过于笼统,而要具体一些。(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教师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儿童,也不要随意和别的儿童做比较,说长道短。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怀疑,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儿童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儿童的优点和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对某些家长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谈;对有的家长要耐心解释说服;对有的家长则可以从介绍他人的经验或介绍书籍人手;有的则需要采取较为委婉的方式,如先倾听他们的意见等。可以采取和家长聊天的方式,先听一昕他们的想法,然后再逐步引导家长观察、了解孩子,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自尊心很强,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5)如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家长的威信。

▲13.8.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答: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咨询活动;开放日制度;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

13.9.家访可分为几种形式?答:(1)新生家访。 (2)定期家访。(3)情感性家访。(4)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

13.10.接送幼儿时,家长与教师的随机交流有哪些方面?答:在接送时可以交流沟通以下信息:(1)幼儿的健康情况。(2)幼儿表现的童真、说过的趣话。(3)生活情况,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4)幼儿在园学习活动中的表现。(5)特殊事故或者意外发生的原因。(6)园所内的消息或者通告。(7)归还家长交来的幼儿衣服、药瓶或者幼儿弄脏的衣物。(8)育儿经验的交流。

▲14.3.幼儿教师劳动的职责是什么?答:幼儿教师劳动的职责是:(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专升本复习题

第一章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名词解释:

1、教育P1

2、学前教育P2

3、学前教育学P7

4、恩物P18

5、幼儿的完整学习

这是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幼儿的完整学习,即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6、最近发展区(刘焱P50)

7、整个教学法

陈鹤琴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而提出了“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8、六大解放(P26)

9、白板说

“白板说”是洛克提出的。洛克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经验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简答题:

1、简述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杨力P6)

2、简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杨力P6)

3、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P25?

4、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25?

5、陶行知主张要解放儿童创造力,其主要内容是什么p26

6、简述张雪门的行为课程P26

7、幼儿教育的功能 P6

8、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P6

9、杜威的教育思想 (梁p10)

10、皮亚杰的教育思想(梁p18)

第二章 学前教育制度与基本理论

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制度p21

2、发展

3、发展的整体观 P27

4、幼儿园(梁p167)

5、托儿所(梁p119) 问答题: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目标)是什么?p22;55

2、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什么?p24

3、简述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P61

4、简述我国托儿所的保教目标。(刘焱p58)

5、我国学前教育的原则有那些?p28(论述题。每条原则也可单独作为一道简答题)

6、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梁志123)

7、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针和管理体制。P23

8、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p27

9、学前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我国的教育方针 (2)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10、影响幼儿园保教内容的因素有哪些?p63

11、托儿所的保教要领(梁132-133 自己认真阅读 重点看动作、语言、认知、情感)

第三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p55

2、幼儿体育P95

3、幼儿智育 P108

4、幼儿德育 P130

5、幼儿美育P147

6、主体性P57

7、社会性(刘焱131)

8、个体社会化(梁64)

9、幼儿社会化

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问答题:

1、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的关系。P56

2、简述主体性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P56

3、幼儿体育的意义(刘焱96)

4、幼儿体育的任务(刘焱98)

5、幼儿体育的内容(刘焱99)

6、幼儿体育的原则(刘焱106)

7、幼儿智育的意义(刘焱109)

8、幼儿智育的任务(刘焱112)

9、幼儿智育的内容(刘焱114)

10、幼儿智育的原则(刘焱128)

11、幼儿德育的意义(刘焱133)

12、幼儿德育的任务(刘焱136)

13、幼儿德育的内容(刘焱136)

14、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刘焱141)

15、幼儿美育的意义(刘焱149)

16、幼儿美育的任务(刘焱150)

17、幼儿美育的实施途径(刘焱153)

18、幼儿美育的注意事项(刘焱154)

19、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及实施要点(64)

2 20、科学教育的目标、要求及实施要点(65)

21、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及实施要点(66)

22、语言教育的目标、要求及实施要点(67)

23、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及实施要点(68)

第四章 幼儿教师与保育员

1、儿童观32

2、学前教育观 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任务、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途径、学前教育手段、学前教育方法等观点的总和。

3、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保育和教育的职责,对幼儿身心实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4、保育员

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5、社会本位的儿童观(梁旧44)

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6、人本位的儿童观(梁旧45)

这是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出现的儿童观。人们开始要求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的萌芽,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等。这种儿童观的出现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一次哥白尼的革命。然而这种儿童观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把儿童本身看做是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因此,在社会上,把儿童看做是父母的财产等儿童观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问答题:

1、托幼机构的特点 (刘焱160)

2、幼儿教师的职责(刘焱168)

3、保育员的职责(幼儿园工作规程 第三十八条)

4、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杨力67)

5、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P43

6、谈谈幼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P43

7、现代儿童观的内容 p37

8、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p41

9、儿童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学前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p35-36

10、简述学前教师的培训形式。P52

11、简述学前教师培养模式的改变p53

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

名词解释:

1、课程p71

2、幼儿园课程p72

3、教学目标p76

4、课程目标p76

5、发展适宜性原则(杨力120)

6、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p89 问答题:

1、学前课程的性质p72

2、学前课程的价值取向p74

3、如何发展儿童的主体性p74

4、课程内容的来源及选择原则p79-80

5、课程组织的途径、形式p82

6、课程组织的原则p83

7、课程评价的范围p87

8、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内容p89

9、对教育、教学评估的重点p91

10、安排好一日生活的要求p92

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与制度

名词解释:

1、幼儿园环境p152

2、幼儿园外部环境p152

3、幼儿园内部环境p152

4、生活制度p176

5、常规p178

6、常规教育p180

7、幼儿常规 答: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问答题: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p156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157

3、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p162

4、良好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应符合那些标准?163

5、户内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标准。P167

6、室内壁面布置应注意哪些p169

7、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基本要求p169

8、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p169

9、教师与幼儿沟通的基本技能和要点p174

10、制定幼儿园常规的意义178

11、幼儿园常规教育应注意那些问题?180

12、幼儿园常规指定的依据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

1、角色游戏 (杨力142)

2、结构游戏(杨力146)

3、表演游戏(杨力150)

4、教学策略131

5、幼儿园教育活动116

6、生活活动138

7、作业教学活动147

8、幼儿园游戏活动141

9、项目教学活动150

10、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问答题:

1、论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p120

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意义及实践要点。125

3、游戏的特点(186梁志)

4、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188梁志)

5、游戏的分类142

6、游戏活动的指导步骤145

7、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注意什么146

8、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步骤128

9、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构成132 10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应注意什么136

11、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的内容136

12、指导幼儿活动的方法136

13、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137

14、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118

15、非游戏互动游戏化的质量标准127

16、幼儿园教学中如何确立合理的课题129

17、角色游戏的指导(梁195)

18、结构游戏的指导(梁200)

19、表演游戏的指导(梁204)

20、各种生活活动的指导要点(132应用题,认真阅读)

第八章 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名词解释: 1社区195 2社区教育195 3社区学前教育195 4提前开端计划

美国政府1965年颁布了“提前开端计划”。这是美国联邦政府,以追求教育公平,改善人群代际恶性循环的一个早期儿童项目。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 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5分离焦虑184

5 问答题:

1、幼儿园与家庭环境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182

2、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方法(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185

3、家园合作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186

4、家园合作的内容189

5、家园合作的态度和原则188

6、幼小衔接的意义217

7、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190

8、如何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193

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189

10、幼儿入小学准备的原则194

11、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一)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三)学前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要杜绝学前班“小学化”倾向。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掌握知识不是学前班的主要目的,而应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体质,增长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特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农村幼儿没有养成个人身体和服装清洁卫生的习惯,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爱说话,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重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还要使幼儿逐渐学会与别人相处,待人有礼貌等行为规范。

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算能力,为入小学打基础。

由于许多农村学前班附设于小学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学生到学前班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生活,同时使幼儿学到了许多知识。

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

农村在自然条件上与城市相比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自然材料,如各种豆子、树叶、石子、麦秆、黄泥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玩具、布置环境,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孩子的能力。

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机构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与考试,应该纵合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通过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主要评价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前班教师的考评,更多地注重教师的全面技巧。

第九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

6 名词解释:

1、幼儿园社会教育

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问答题: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 (1)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 (2)提高基本的社会技能 (3)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1)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3)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5)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1)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2)使幼儿萌发热爱集体的情感 (3)使幼儿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4)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规则 (5)使幼儿提高道德判断的水平 (6)使幼儿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 (7)使幼儿具有积极的文化意识

4、幼儿社会化的内容 (1)道德社会化 (2)认知社会化 (3)性别社会化 (4)职业社会化 (5)政治社会化

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策略 (1)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 (2)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3)注意挖掘社会潜力

6、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原则

(1)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原则 (2)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则

(3)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的教育相互补充的原则 (4)班内、园内教育与班外、园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相互统一的原则 (6)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原则

上一篇:小区物业公司管理模式下一篇:小区物业保安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