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为了确保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高校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提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构建与完善是音乐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高校音乐教师应从职业素养、心理构建、教学能力和多重角色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以促进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全面推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音乐教育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音乐教育学论文 篇1:

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①

摘要:本论文将从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研究方面入手,对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培 养目标、师资力量构成等方面加以分析两岸高校在音乐专业教育观念上存在的一些异同,探索在不同文化环境下音乐专业教育具有的特点,这些对当下两岸高校音乐教育制度的改革会有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两岸;高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和发展音乐修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始终是它的灵魂与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部分,台湾的音乐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与大陆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与文化交流活动的加强,我们的音乐文化事业将会共同获得丰硕的成果,在各个分支学科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音乐教育在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发展着,关于高等音乐专业的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及就业相关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有一些研究成果,如刘永福撰写的《高师音乐专业招生现状剖析及对策研究》、庄园的《高等音乐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侯俊彩的《论提高高等音乐教育质量》等。国内外的教育交流也在不断加强,并且更进一步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得我们需要深入透彻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促进国内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提升。相关研究成果有:赵锦霞的《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王东方的《俄、英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及对我国音乐课程设置的思考》、陈真撰写的《中韩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张雁的《中法高等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章向玲的《中美四所高等院校非音乐专业音乐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对比》等。不难看出比较分析已经成为研究发展过程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2008年以来,两岸高校高等教育互动进入更加全面、深入发展的时期,多层次、多元化、宽辐射格局日益显现。在海峡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意识,用中华文化的智慧实现和平发展变的尤为重要。台湾音乐与大陸汉族音乐之间,即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又有地区的特殊性与变异性,音乐教育虽然都采用西方音乐的体制,但也有较大的不同:不论是从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是从师资组成、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关于两岸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也有一些成果:蓝劲松撰写的《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台湾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之比较》、张宝蓉的《高等教育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张国宾、何敏、王平的《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评估实施过程比较分析》等,两岸在关于音乐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上有所研究,如张己任的《台湾的音乐教育》、倪海瑽的《台湾音乐教育评述》、徐静的《台湾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研究(1945-2013)》,朱咏北、资利萍的《台湾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特色》等;但在高等音乐专业教育比较的研究方面却略显贫乏:研究成果有廖欣恩的《台南艺术大学及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专业教育比较研究》、吴旻聪的《两岸古琴文化之比较探讨》、林彦吟的《一脉传承同根“笙”——三十七簧笙与三十六簧键笙》等。

笔者在搜集整理资料之后,发现目前学界对大陆及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及现状都有一定程度的归纳与总结,然而在两岸音乐专业教育上的对比研究却寥寥可数,且大部分学者将研究范围置于民族器乐(国乐)的部分。本论文将从两岸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方面入手,对科目设置、教学计划、教材使用、成绩评鉴等方面加以分析两岸高校在音乐专业教育观念上存在的一些异同,探索在不同文化环境下音乐专业教育具有的特点,这些无疑会对当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制度的改革产生启迪。其研究角度与方式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对于两岸高校音乐专业的交流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台湾与大陆设有音乐专业的高校,探讨的核心问题为两岸高校在音乐专业教育观念上的异同。文章将选取台湾与大陆的两所高校为例,从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比较入手,主要探讨台湾高校在教学目标、师资力量、公共资源配备、学生社团组织、演出实践等方面与大陆高校间的差别,进而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困境,寻找到一条更适宜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道路。论文的总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笔者将从这三个部分的研究内容进行执行情况的阐述。

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研究是两岸高校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与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培养目标及师资力量构成等。

一、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

1、大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目前,高等教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开端始于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偕夫人于1878年创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即今山东蓬莱),学历层次相当于大学程度,设有唱歌、识谱、编写歌曲为主的“乐法”课。而早在1871年北京的商部艺徒学堂就设有以唱歌课,当时是由一位日籍教师武桥敦义主讲,后来由画家丰子恺兼授音乐。浙江大学(前身为求是书院)1897年设有音乐选修课。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6年开始有音乐课,1931年正式成立音乐教学机构—西乐部。上述这些学校是中国最早进行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起之地。1927年8月中国成立了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1929年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的专业音乐院校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音乐院校,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这类院校多为培养表演型人才。第二类为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主要为中国培养大批量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对推行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三类为综合类大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等。现在中国已有18所学校拥有音乐类博士专业可为我国音乐学者继续深造。

2、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台湾的学校专业音乐教育是在战后发展起来的,1946年台湾成立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在1980年之后才急速的增长。纵观设置音乐科系的大学,有些原是专科学校,如: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实践家专(今台湾实践大学),后来改制为四年制学院,如台湾艺术学院(今台湾艺术大学)等,有的是七年制的学院,如台南艺术大学、台南科技大学。现有的大学音乐相关科系都以培养演奏及创作人才为主,并设置教育学程培育音乐师资。1962年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首先设立音乐组,这是台湾第一所音乐领域的研究所,1990年是音乐学研究所蓬勃发展的时期,音乐研究所在持续的扩充中,研究所的所名和组别更动频繁,组别渐趋多元,若依主修领域大致分为音乐教育、音乐学、指挥、理论作曲、演奏和演唱等。2001年台湾师范大学和北艺大同时成立音乐博士班,使得台湾拥有进修最高学位的学府。各研究所设立的组别和主修领域都别具特色,不仅扩大了音乐研究的领域,也显示了台湾的学者逐渐重视音乐和其他艺术领域及科技的结合,使音乐的学术研究与教学进入新境界。

二、海峡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中国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专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的,并以音乐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四年大学学习阶段中,熟悉且掌握学校教授的主要课程元素之间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多重化,音乐系和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毕业之后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音乐教育学生基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而音乐系的学生大多进入专业演出团体。因而专业音乐院校更加重视培养演唱和演奏技术精湛的学生,像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在国际上获奖的学生逐渐增加。

2、台湾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经历了早起西方基督教会音乐介入、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时期和国民党接收台湾3个时期的演变,因此,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一直贯穿始终。尤其是2000年以来,台湾音乐教育更是大规模汲取西方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台湾教育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台湾音乐教育中对优秀音乐人才的界定不是要达到多高深的演奏和演唱造诣、而是作为研究性音乐人才,因为要达到这种水平需要史学的沉淀、社会学的积累和其他各种古典现代的理论思想的训练,这样教育模式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可能在专业技巧上稍逊一筹,不过在逻辑思维、学科素养和人文知识水准上必定能够达到一定的层次。台湾音乐教育重视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不管毕业之后能否从事和音乐相关的职业,台湾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传统音乐的素养上整体水平都很高。

三、海峡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构成

1、大陆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构成

大陆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上是很充分的。在师资构成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校音乐教育水平获得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较大改善。全国知名音乐学府的高校音乐教师音乐技术和文化修养更是与世界先进音乐学府距离日渐缩短。年轻教师都不仅具备音乐学博士学位资历,而且有相当比例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存在师资分配不均衡现象。

2、台湾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构成

在与大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师资分配不均的情况对比下,台湾高校音乐院校的师资构成就比较平均。台湾高校音乐系的教师学历普遍有欧美留学经历,并且具有欧美著名音乐学府学位的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在教师所占比重份额较大,其中美国留学的教师数量更多,其次是欧洲。这种多元的国际化的教师师资的构成帶来欧美优秀的音乐理论观念和技术,可以带给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国际视角。另外,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中的比例很兼任教师高。这种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非常开放的教育思维。学校可以更好将因材施教观带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自身需求引用相应的兼任教师,这种教育方式体现台湾以人为本的完整教育理念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制原则。

通过对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培养目标及师资力量构成的研究,为我在之后分析两岸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观念比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在不同文化环境下音乐专业教育具有的特点,及当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制度的改革产生启迪。

参考文献:

[1]李东海,陈井安.新时代海峡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路径探究[J].中华文化论坛,2020(06):101-109+156.

[2]王棋元.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作平台的构建研究[J].海峡科学,2020(08):69-72.

[3]杨民康.沿着许常惠先生的足迹——海峡两岸传统音乐学术交流亲历记[J].人民音乐,2020(06):55-59.

[4]张博.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284-285.

[5]颜宁. 两岸中学音乐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项目 17YSE388

作者:林岩

高校音乐教育学论文 篇2:

试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与完善

[摘要]为了确保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高校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提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构建与完善是音乐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高校音乐教师应从职业素养、心理构建、教学能力和多重角色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以促进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全面推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姚晓宇(1976-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文法艺术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教学和成人继续教育等研究。(陕西西安710002)

随着认识的深入、教育理念的进步,音乐教育已经在当代高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后,全国各高等院校都相继成立了艺术教育机构,并开设了各类音乐艺术课,这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渴望了解艺术,渴望得到艺术的洗礼。音乐教育与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建和全民素质的普遍提升息息相关。在实施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就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使者。实施音乐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便成了高校音乐教育顺利进行与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的同时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核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一、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

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推行者和执行者。在提倡音乐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就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加深对职业理想的理解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育事业的灵魂,音乐教师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必须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理想,为实施音乐审美教育,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而不断追求。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是“博爱”的,有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对音乐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关怀。这样,出于对多方面的热爱,音乐教师才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和热情。除此之外,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个人修养、示范作用和敬业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需要音乐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荣耀感和必胜心;要客观、坦直地评价自己的专业水准;找出不足之处,做到有目的地读书,有计划地补课,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职后继续教育,改变固有的知识结构,努力培养自我“充电”的学习能力,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拓宽自身知识水平

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宽广深厚的文化知识,以音乐特有的语言去创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高等人才。尤其在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和背景大致相同,他们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接受新的知识,并有着一定的审美需求。这要求教师们所具备的知识是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其具备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

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音乐教师要具备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充分掌握现代认知理论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对大脑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形成集艺术思维、科学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加深自己的艺术功力。

2.基础的教育理论知识。“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来实现新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通过音乐教育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系统的音乐专业文化知识。由于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化,音乐教师需要的是系统的、综合的音乐理论知识。一般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技能理论知识、声乐知识、器乐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音乐史常识等。要通晓中外著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包括其时代背景、作品风格、表现形式技巧,要掌握音乐史论的基本知识等。甚至有些和音乐有关的交叉学科,如音乐心理学等都是教师所应学习和研究的范畴。

4.相关的姐妹艺术文化知识。音乐与其他姐妹艺术在形象性、情感性上是相通的,和有的姐妹艺术,如诗歌、影视、舞蹈、戏剧融为一体。即使被称为纯视觉艺术的绘画、摄影、雕塑、建筑,也孕育着无声的音乐。我们应当懂得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与音乐直接相连的艺术门类,掌握它们的特点、意蕴、表现方法,为音乐素质、音乐创造力建造奠基石,同时也为高校艺术综合素质教育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树立创新的音乐教育观念

1.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音乐教育的本身就蕴涵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不论是欣赏音乐还是表现音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素质、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对一个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在这一心理过程中包含着创造性的思维,音乐教育如果离开它,将失去音乐艺术的灵魂和魅力。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音乐;拓展学生音乐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音乐教育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如今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目标,这不仅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的要求,而且对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音乐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应具有对教学资源进行发掘、对教材综合构建以及理论的创新能力,还要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并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

二、音乐教师健康心理的构建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指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身表现应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等。不难看出,成功的教学是离不开理想的教师心理结构的。那么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建构健康的心理结构呢?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具有开放意识,不断自我更新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需掌握自我调节原则,进行自身心理结构的不断调节、连续更新和对自己现有状态的不断超越。如今,在我们需要开放自己的视野与胸怀来面对今天的多元文化视野的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关注更多的本学科以外的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具有音乐技能、熟悉音乐教学的流程,是无法胜任今天的教学的。可见,我们要有持续性学习的意识,调整知识结构,丰富文化积累,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二)全面和谐的发展原则

音乐教师心理结构中的诸要素应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在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强调了人通常具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等智能。七种智能协调均衡发展,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音乐专业人才,应以音乐智能为核心,其他智能也要均衡发展。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多种智能的协调发展,还需要知、情、意的平衡一致,德才兼备,知行统一。

(三)个体与环境互动原则

艺术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精美符号,社会中个体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环境进行交互。教师应该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在纷繁多样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自我完善。本耐特·雷默强调当时、当地与他时、他地在文化上的沟通。音乐教师应既能讲授普遍意义上的音乐,又能讲授特殊的音乐文化,还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卓越的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四种认识音乐的方式,即内在体验的方式、追究音乐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的方式。

以上三个原则中,具有开放意识,不断自我更新是心理结构构建的基本保证。全面和谐的协调原则是构建的基本途径。个体与环境互动原则是持续发展的方法。三个原则灵活运用,再结合个人的特点,将会获得成熟、健康的音乐教师心理结构。

三、音乐教师教学和活动能力的提升

切合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展开是促进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在立志于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深入研究音乐欣赏课的教授和音乐活动开展的模式。

(一)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是指用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并在审美教育中得到知、情、意、行上的潜移默化,这是音乐教育的最高目标。在高校音乐教育环节中,音乐欣赏教学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增强他们对音响艺术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修养,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音乐教师要对所欣赏的每一首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形象、情趣、风格、结构、旋律特征以及创作思想、美学价值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对作品作出简要、概括的音乐分析和历史的、美学的评介。广大的音乐教师要加强音乐欣赏教法的研究与改革,有选择地借鉴、引用国外的先进教学体系和方法,来发展和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育。

欣赏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音乐欣赏的课堂成为“听视交融、音画合璧”的艺术享受场所,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审美效益与知识效益。今天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更要培养他们学会如何用音乐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并且要把这种学习音乐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活动持续到学校教育之后,贯穿于他们的一生。

(二)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也是完善高校整体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音乐教师们来说,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任务是繁重的、艰难的,它不但要求教师在音乐上要“七情六欲、八面玲珑”,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鼓动能力以及能够引起学校上上下下广泛重视的活动能力,加之与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一般形式为:建立合唱队,举办歌咏比赛、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等;器乐活动,建立管乐队、民乐队等;欣赏活动,举办音乐欣赏会、外出观摩各类演出、校内收看电视音乐节目等。这些各类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其在一次次的视听享受中产生音乐与灵魂的对话,深受感动。音乐教师也可尝试一些音乐创作,增强写作音乐作品的能力:如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独奏、重奏、齐奏、合奏、伴奏以及节奏性较强的吹、打乐合奏曲等。

四、音乐教师角色的多面性

面对当代的大学生,从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音乐教师担当着不同的角色,角色的多面性和适应性对教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由于当今的高校音乐素质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非常科学和规范的课程体系,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探索出新的更适合现有教育体系的音乐课程设置和教材等与之相关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研究必须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探索和研究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二)交流者和合作者

由于高校音乐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加之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和交流者的形象崭新地出现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交往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尊敬、相互信任的。教师的合作者和交流者的角色体现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现代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作为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出现的。

(三)培养者和研究者

当代的高校音乐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可见,拥有称职的音乐教育施教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目前提高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这关乎能否全面地完成与素质教育目标相适应的音乐教育的任务。音乐艺术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隶属人文科学,对它的表现、理解、鉴赏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高校音乐教师必须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有创造性地获取、加工、传授、创新知识的能力,全面的文化修养,很强的敬业精神,才能更好地把音乐的素质教育效能充分地释放出来。因此,在稳定现有音乐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要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培训培养音乐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师资队伍现状,着力巩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作用。此外,学校还可聘请一些有音乐特长的教师进行学生的合唱队、乐队排练。相信注重了以上所述多层次的音乐素质培养模式,我们的高校音乐教师一定会担当重任,为高校音乐教育良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卢康娥.音乐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6]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林少雄.当代艺术素质教育对教师素养的要求[J].大连大学学报,2007(10).

[8]陆志成.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9]马东风.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10]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

作者:姚晓宇

高校音乐教育学论文 篇3:

高等院校音乐专理论教学改革探究业音乐

摘要: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关系到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文在探讨音乐理论教学重要作用和意义之后,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如改变传统音乐理论教学思想观念、音乐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拓宽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音乐理论教学引入数码多媒体教学等。

关键词:高校音乐理论教学  改革措施与对策

众所周知,艺术理论可以指导艺术实践,艺术理论是艺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因此高校音乐专业的理论教学地位举足轻重。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音乐理论是学习好音乐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未来中小学的音乐教师需要宽阔的知识面、扎实的音乐技能和综合艺术修养,具备了渊博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教学手段才能胜任教学工作。高校音乐理论教学对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影响到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我国的音乐理论教学长期以来受到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沿袭着外国音乐理论教学体系和模式,对于我国音乐理论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我国从事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重技能、轻理论,导致音乐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师音乐理论教学陷于懈怠状态,音乐理论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课时的严重不足、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教学观念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音乐理论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音乐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专业技术的学习、发展与提高,因此高校音乐专业理论教学亟需改革。

一、高等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音乐理论课程与艺术实践严重脱节。作为普通高校音乐理论教学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基础》、《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小型乐队配器》等,这些与音乐专业技能紧密联系的音乐理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用来指导专业技能的训练,这些理论课程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性。但是学生就是懒得学习这些枯燥单调的“纯”理论。对《中国音乐简史》、《欧洲音乐简史》、《音乐欣赏》、《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这样的音乐史论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理论,都是用来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艺术修养的,大部分学生却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理论知识非常薄弱的现状。最大原因就是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感觉音乐理论的学习没有多大意义,也就没有多少学习动力和兴趣。其次是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滞后。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理论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的理论讲授让学生只能恹恹欲睡,一言堂的理论教学方法现在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尤其理论教学都是几十人集体上课,教师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可能用于理论教学。课外教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课外辅导,学生更没有兴趣自学音乐理论知识,所以音乐理论集体上课效果甚微。第三,音乐理论教学广度与深度问题。大多数理论教师都是沿用多年来的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地讲解,压根不去关注学科的前沿性。目前音乐理论教学都带有短视的功利性色彩,理论教学不重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很好地关注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不能把新鲜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教材讲解,因此学生听课感觉乏味。而作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求甚解,平时不学习理论,考试时抄袭,考过关就行,完全不是为了研究音乐理论而学的,所以整个音乐专业院系严重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当然高校音乐理论教学还存在着很多其他问题,不一一赘述了。

二、高等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高校音乐理论教学是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知识修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音乐理论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很好地将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当中去,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理论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深受音乐理论修养的熏陶,提高人文知识的涵养。从事音乐教育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将来要想成为一个音乐家没有理论修养是无法想象的。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具一定的备理论知识是基本的要求,把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艺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的素养,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音乐家没有高深的音乐理论知识修养,就无法从事音乐作品的创作,无法理解音乐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无法表达出音乐作品的音乐魅力。平时大多数师生都不重视音乐理论的教学与学习,包括音乐学院的领导很多都是这个态度,他们总是认为音乐技能才是最为重要的,理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音乐技能的训练在3、4年的本科学习中却是立竿见影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技能训练、音乐演出实践等,可以掌握大量的音乐表演技能,随时拿出来走走场、亮亮相,但是音乐理论的学习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效果也不是抓得着、看得见的。音乐理论的学习成效其实在学生临近毕业论文写作就能暴露出来。很多学生压根写不了毕业论文,有的花钱买论文。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学术造假现象严重。所以说音乐理论的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于今后的音乐教学和从事音乐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院校音乐理论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高校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分析,加大音乐理论教学的改革步伐是迫于形势发展的需求,作为音乐学院的领导和教师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改革措施,提高音乐理论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修养,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一)改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作为高校音乐理论教师要改变传统重视音乐技能训练、轻视理论教学思想,扭转学生那种音乐技训练能第一思想。进校的第一年就要教育学生重视理论学习思想,端正音乐理论学习态度,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技能,还要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将中西传统音乐理论结合起来,将民族音乐理论贯穿到理论教学课程之中,拓展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加深音乐理论教学的深度,将音乐史学、音乐哲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融合起来,利用科学观念来指导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把音乐理论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脱离音乐实践的理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时就会陷于被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感觉理论知识是有用的,还能反过来促进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音乐理论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拓宽音乐理论教学内容,理论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

以往的理论课程设置严重程式化,教材保守,内容单一,以往乐理、和声、曲式等理论知识体系都比较陈旧,冗长和乏味的教材只能让学生感觉沉闷,应该选用超越传统、迈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西方理论教材,拓宽经典教材的选择面。不仅要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融入大量的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内容,还要加强学习近现代西方音乐理论知识体系、新世纪作曲技法、现代乐理和记谱法、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流行音乐、和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握时代音乐脉搏,了解时代的音乐动态,与时俱进地学习中西方音乐理论课程内容,才能做到学有所用。

(三)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环节改革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环节中实施,是指教师在研究型理念指导之下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在其理念指导之下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不断完善音乐理论课程体系,明确音乐理论教学目标,严格管理学生,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教师是音乐理论教学环节的舵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以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主旨为指导,不断探索与深化高校音乐理论教学改革,以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实施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参与、讨论与研习。在教学实践环节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还要丰富理论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观念、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养。

(四)音乐理论教学引入数码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数码软件、硬件、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更有利于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音乐理论教学的丰富性和活跃性,也有利于加强学生音乐创作的实践性。运用多媒体软件教学可以准确地把纸上的谱子变为生动的有声乐谱,并带有各种虚拟乐器音色。软件中带有的多轨道可对声部谱子进行制作,运用制谱软件中的各种表情符号、反复记号可以有效地呈现音响效果。这些使用方法简单快捷的音乐软件可以辅助键盘作曲。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网络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观赏各种音乐作品,使得音乐理论教学更加生动立体化。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能够使得音乐理论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更加直观,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快,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积极完善教学设施,加大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提升理论教学质量有效手段和途径。

四、结语

当然音乐理论教学的改革策略是很多的,改革的措施也要因校制定,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高校音乐理论教学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知识广博的杂家,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可以征服学生,吸引学生,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增加视唱练耳、即兴伴奏、小型乐队编配、歌曲做法、分析习作与练习等技能训练理论课程教学比例的同时,还要增加中外音乐发展史、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作品赏析等素质理论课教学课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一些音乐理论书籍,钻研本专业较为前沿的学术论著,可以写写学术学习心得或论文发表,以增加学习的动机。总之,大学音乐理论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和从事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玉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曹杨.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舞台,2013,(12).

[3]党兆曌.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

[4]刘葳.新时期音乐理论新进展[J].电影评介,2011,(15).

[5]周正军.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科理论教学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6]刘飒.关于音乐理论课引入数码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作者:张娟娟

上一篇: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下一篇:水泵水轮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