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总结性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德育总结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的要求紧密结合。

第一篇:学校德育总结性论文

杨希文、蔡钊利同志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2月6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表彰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蔡钊利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加强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工作报告。现将杨希文同志、蔡钊利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

杨希文同志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部署职业教育工作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以教学科研为主题,抓住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刚才,我们表彰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和单位,这里,我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宝鸡市教育局和四所学校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经验,讲的非常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钊利同志以教学科研为重点安排了当前职教工作,讲得很全面,希望大家抓好落实。2010年全省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教育工作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所以,我今天和大家一起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破解难题、创新发展,跟大家交换意见,谈些看法。我想讲三个问题,我们如何看?如何办?如何干?

一、如何看待我省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全省教育工作会以来,我省坚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办学体制、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内涵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我省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是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看。我们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职业教育项目、“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强化职教资源统筹,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引领了我们全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是从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看。“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先后实施“一网两工程”、“人人技能工程”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落实国家资助和免学费政策,累计培养了200多万名毕业生,培训了60多万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因为进入我们中职教育的,可以说基本是农村的孩子,所以使一大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带着技能就业,有了稳定收入,就是真正做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方。同时,我们各个学校每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进城落户人员务工培训达百万人次,为农业增收、農村发展、农民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看。我省职业教育围绕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组建了一批与行业紧密联系的职教集团,形成了加工制造、能源化工、交通物流、旅游服务、航空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品牌专业,一大批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生产一线、管理岗位的技术骨干,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踏遍千山万水、走过千家万户、费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争取来的,所以说很不容易。大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职教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如何看待我省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最近一年多,我和很多职业院校同志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大家普遍反映高职很好,中职发展难,甚至生存难。我们委厅的同志在一起研讨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随着各类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的确成为目前我省教育工作中最薄弱最困难的环节。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难在哪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实事求是,认真梳理。上个礼拜,蔡厅长和职成处同志到我这里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说了很长时间,我考虑今天还是在会议上跟大家在一起讨论讨论。现在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少讲套话、空话,但是我还是想和大家把情况梳理一下。我想我们现在遇到困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观念上,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在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和家长中,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依然存在,老百姓送孩子读本科积极性高、上高职兴趣不大,个别县区高中阶段教育严重失衡,甚至有的教育强县的职业教育也呈现削弱趋势,所以今后的教育强县验收的指标体系就要改。二是在投入上,职业教育还没有建立生均拨款机制,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许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相当一部分中职特别是民办中职办学条件与国家标准差距很大。三是在师资上,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低,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四是在办学上,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机制还缺乏有效的实现路径,导致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你有时到学校一看,个个都是计算机、电工电子或汽车维修专业,专业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包括我们今年前一段时间停办的学前教育专业,我们全省有135个学校办这个专业,如果不停,到时候拿不到教师资格证,将来学生就不了业,真是误人子弟。不少学校还是在黑板上“开”车床,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不对口,导致招生、就业两难;五是在体制上,高职招生目前主渠道还是高考,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度不够,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难以满足继续学习发展的需求,大幅降低了中职吸引力,也制约了高职生源。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今年我们有57000名的高职招生指标作废,没有人报考,根据这几年的实际情况,形势不容乐观。刚才蔡厅长讲高职和中职大家都是互惠的,高职将来生源还要靠中职,所以这个衔接问题非常重要。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到一个县区调研,职教中心建得很漂亮,但是学生很少。我们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你不能把学校办好,上和不上一个样,那学生就不如不上了;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完了三年,出去是打工,不学的初中一毕业还是照样打工,那学生也不会来上。现在出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些同志感到迷茫、甚至感到信心不足。我觉得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困难和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之间步伐差异带来的阶段性困难。我的看法,一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基本需求没有变。二是中央和省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没有变,仍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三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没有变。我们测算了一下,2010年全省一年级适龄入学孩子的人数是40.8万人, 2011年的一年级适龄儿童入学人数是40.7万人,比十年前也只减少了不到1万人,而且到了2015年我们适龄的学生人数还要增加,所以大家說生源锐减,并不影响我们发展的空间和土壤。发生改变的,一个是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了,二是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要求更高了,这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两个现实问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困难之中蕴藏着生机,困难期就是市场“洗牌期”、整合期、升级期,如果能积极作为、改革进取,那么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学校必将像凤凰涅槃一样,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办学境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的几句话,“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乘风破浪会有时。”国家的形势和我们职业教育的形势是一样的,大家对此应该有个基本的认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其实认真研究一下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从无到有,到了这个世纪初,可以说我们走向了低潮,2008年又到了一个最佳发展期,但到2009年以后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所以我们刚才说教育转型和产业升级是一样的,不光是职业教育面临这个问题,各类教育都面临这个问题和挑战。应对挑战,我们大家都要有思想准备,就像运动员讲究冬季抓训练、来年出成绩,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把这个困难期当成一次冬训,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把握机遇、优化结构,跨过这个坎,就一定能迎来职业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另外大家也要看到,困难期也是淘汰期,优胜劣汰是竞争的规律,如果我们认识不清、行动不快、措施不力就难逃淘汰命运。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牢固树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支持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办好职业教育,并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使我省职业教育真正实现内涵发展,真正成为富民强省的支撑。这是我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最想给大家说的,我们一定要正视现实,要充满信心。

三、如何看待我省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我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内外新闻记者中谈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觉得这句话对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应该根据人才成长规律,为每个孩子提供能发挥自身禀赋和潜能的合适成长道路,实现多样化成才、人人成才。这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据了解,届时将颁布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顶层设计上构建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国家机制和国家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系统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从我们省来讲,当前,正处在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有着更高的需求与依赖,培养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贯彻十八大精神、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首先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特征。我个人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需求。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经济属性,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外界对接的迫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二是终身发展。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了职业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求。这要求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学习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不受年龄、时间和空间限制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三是有机衔接。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路径,体现了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其发展的内在协调性。这主要解决职业教育体系到专科层次终结、学生缺乏上升空间的问题。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要求,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应该在7个方面实现突破,也就是在7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通过强化政府统筹,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资源的整合我们在2007年就提出来了,但是没有很好地落实,我们省级统筹要体现在优化资源、支持重点、示范引领这个导向上,教育厅已经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我们优化资源、支持重点、示范引领的工作。市级的统筹要充分发挥市级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作用,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我们市教育局局长也要有这个认识,每个市的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就是我们的龙头,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宝鸡市、延安市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我刚才看材料,延安市搞了一个“六统一”就很好。我觉得确实应该整合一下资源,象宝鸡市这样把一些特色专业就集中到一个县上来办学,不要县县都办,县县都一样,最后也没有特色,也没有吸引力,更没有生命力了。县级统筹主要是把资源往职教中心集中,县上现在有很多打不破的壁垒,但是彬县、洛南、商南一些县进行了很好的整合,这里面虽然有个利益的问题,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不整合确实会有问题。二是通过加强集团化办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立职教集团不是挂个牌子,要强力推进实质性合作。要加快《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立法进程,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这项工作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昨天上午在谈到大学生实习也有问题,没有空间,社会不支持,企业不欢迎,赵省长说,在今年的全省党建会之后,咱省上专门出台政策,让企业敞开大门,给学生一个实习的地方,这也给我们职业教育开辟了新的阵地。所以我们职业教育的各位校长要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不要关起门来办学,学校一定跟企业对接,校长要与企业厂长对接,专业要与市场对接,只有做到了这三个对接,我们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三是通过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扩大对口单招比例,允许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逐步解决中职毕业生升学渠道不畅的问题;高职教育需要中职作为发展基础,也要积极寻求与中职的合作,近两年招生发生了一些变化,高职在这个方面要更加积极主动一些,不能等,也不能推。四是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模式等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从规模为主向质量为首的转变。不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要遵循职业教育办学的规律,把精力集中到实用型人才培养上来。现在的这个趋势,专业调整很重要,常常是社会要人,我们给不了,我们给的社会又不需要,使毕业的学生处在一个十分尴尬境地。我们当校长的、当局长的一定要好好考虑这个问题。我走过很多学校,比如说银行学校,即使不是他最特色的财会专业,其他专业到一些企业就业状况还是可以的,例如酒店管理专业,我去了北京在咱们陕西的驻陕办,有七八个服务员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这就是在北京创出了品牌。还有我举个例子,我省的苹果资源丰富,产量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说世界上每八个苹果有一个中国苹果,但是我们发现,现在除了洛川,没有一所学校开设苹果专业。现在靠科技致富,到什么时候摘,到什么时候打什么农药,都有要求。去年我说一定支持洛川把苹果种植基地办好,允许与高职联合举办五年制,结果找了很多高职,都没有开设这个专业。还有我们社会需要的家政专业,家政是为家庭服务的,需求量很大,大家知道,现在一个月嫂每个月工资已经到了1万多,一般的稍微能懂得生活安排的、能料理家庭的也要六七千,但是我们没有人办这个专业。这些是我们要办的专业,是我们市场需要的,我们要应对市场来办专业,我觉得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我们中职更要在这个方面下功夫。五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内涵发展。我们下一步要加强对中职经费的保障,第一是解决中职生均经费问题,第二是扩大免费覆盖面问题,力争实现全免费。六是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我觉得这是提高我们技能的水平,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一项工作,所以还要继续把他抓好。我们将来的毕业生就业都有一定的技能,他们的待遇在各方面就高了。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需要高级锻工,包括我们陕西的飞机场也需要很多的锻工、高级钳工,这些高级人才,我们通过技能大赛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来。七是通过强化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人生有自信、终身发展有基础。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提振精神,以超前的思维、创新的精神、改革的举措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统筹整合资源为突破口;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实施集团化办学和技能比赛为抓手,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陜西职业教育格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蔡钊利同志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省教育厅第一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委厅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同志专门听取了这次会议的筹备情况汇报,要求将这次会议要开成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的会议,开成理清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思路的会议,开成研究探讨职业教育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希文同志今天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全省职教系统特别是我们各位局长、各位校长,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加强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深刻理解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要求,全省职教战线工作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与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应该说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这里,我所说的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指我们正在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内涵发展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个过程,目前还在不断推进之中,但从我们的理念上,从我们的目标上,应该说我们这个转变已经实现。我们应该清醒的知道,这个转变是我们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现实和理性选择,更是目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现实的倒逼。我们都知道2005到2008年,中职教育从规模上看,取得了极大发展,但是在此之后规模逐渐萎缩,萎缩的原因是各个方面的,这个现实就逼着我们由规模发展之路走向内涵发展之路。

二是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省财政每年拿出2.25亿用于职业教育,我们也加大了示范校建设,目前建成中职省级示范校44所,国家示范校34所,中、省支持的综合性、专业性实训基地181个、示范专业265个、精品课程160门,开展国家、省级师资培训7125人次。应该说从我们的办学条件看,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二是围绕提高质量,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形式。刚才5个单位都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做了汇报,还有我们今天会议的经验材料汇编,都体现了我们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上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同时,我们职业学校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四是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改革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首先是完善了省级大赛的职能,形成了国家、省、市、校四级大赛的机制。同时积极举办各个层次的比赛,以大赛引领职业教育的教学和改革,我们今天进行表彰,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五是围绕提高质量科学发展的科研工作多层面开展。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紧紧围绕推动教学和提高质量而展开的。我们省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科研课题40余个,召开重点专业建设研讨10余次,举办教学科研专题报告会10余场,同时也建立和壮大了教学科研队伍,这些都是教学科研全面开展的表现。

这五个方面的成效可以说是近年来我们职教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成效可以看出,教学科研工作是职业教育魅力之源,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坚强基石。可以这样说,特色是职业学校的名片,质量是职业学校的生命。质量需要特色体现,特色需要质量擦亮。总之,职业教育的根本是质量,而加强教育教学,是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

在提高质量的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我们扎下根来,安下心来,一心一意的做好教学工作来提高质量。对于职业学校来讲,“质量是生命,教学是出路,改革是动力”。教学在我们整个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我们要认真思考,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我理解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应该是能够满足多样化高质量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需求的教育,还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是能够满足人人成才的教育。

工作当中如何使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能过贯穿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去,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现状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们教学科研工作还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现代职业教育讲 “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这是我们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认识,从我们适应需求来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的现象,适应社会需要我们还有差距。

二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新挑战。这段时间去学校调研,谈到以前成绩的时候大家觉得很辉煌,但是对于我们中职学校来讲,不能沉溺、陶醉于以往的辉煌之中,我们要走出以前的辉煌,必须以现在的努力工作铸就新的辉煌。我们的质量不高引起了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我去调研时候说08、09年我们的学校人数上万人,现在不足两千人,究其原因有各种各样客观情况,但是,不能不说我们在这个时期对教学投入不足、质量不高是其中的很重要原因,这是内因,这是影响我们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三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要求教学改革要有新举措。目前,我们职业教育存在吸引力不强的现象。吸引力不强有各方面的原因,你所办的,是不是大家想上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如果你所办的教育不是学生所想上的教育,那么你肯定没有吸引力,这是一个问题;你所培养的人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质量高不高,你能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也是一个吸引力的问题,这就是质量问题。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质量不高导致吸引力不强,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人才的质量来吸引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我们的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应该把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作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充分地认清楚其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

全力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来讲,就是要全面的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引领,以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强教学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科研水平,发挥科研对教学工作服务作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让职业学校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大报告当中就有这么一句话:“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职业学校在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过程当中,要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这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轉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理念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对于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来讲,如何看待学生是对学生的感情,如何认识学生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育学生,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成才观。现在讲“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我想才有“大才”“小才”之分,但他都是才,而且不管哪个领域都需要人才,所以说从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都应该认为我们的孩子是可教之才,才能坚持因材施教,使我们学生成为有用之才。第二是如何看待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认清楚教学的地位,同时要更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要认识我们的教学工作目前的缺陷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对于职业教育的校长来说,我们在生源紧缺的情况下,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招生工作上这是对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上。如果说现在的招生是我们找学生的话,那么我们就要通过加强教学工作,使我们找学生变为学生找我们。

二是以加强校企合作为手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括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12个字当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到合作在人才培养当中的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每一项的推进都离不开我们和社会的合作、和企业的合作。因此我想讲两个方面:一是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以集团化办学为例,我们目前成立21个职教集团,19个行业职教集团和2个区域职教集团,这些集团是不是真正在推进学校的发展过程当中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体现。目前有些合作还是表面性的浅层次的较多,今后要开展更多深层次的合作,主要指的是我们能够和企业在共同开发专业和课程,提出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等方面能够更紧密地合作,从而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成效更好的满足企业现实需要。二是要加快构建中高职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厅里面制订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试行)》。这里我想有一个问题要告诉今天在座中职学校的校长和高职学校的校长,就是中职和高职的合作要紧密,不要断档,在合作过程当中要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三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改革教学模式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不断推进“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二是要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模拟仿真等教学方式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全省教学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优势优质教学资源,来实现共享,从而推进全省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四是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抓手,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提出,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评价模式,吸收企业、社会、学生家长、学生等各个方面来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这个方面我要强调两项内容:一是我们各个学校自己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的评价系统。首先要有一个自评价系统,要把这个评价系统作为加强职业学校教学重要工作的一个抓手,通过督导、评价、评比,使我们学校里面的每位教师能真正的把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组织能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第二,建立外评价系统,就是我们教育系统要有评价系统。对于这项工作,明年我们将以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个就是开展示范校教学工作督导评估,对44所示范校,开展示范校教学工作督导评估;第二方面是要推进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这也是杨厅长多次要求的。通过这两个抓手,来不断完善我们教学质量的评估系统。各市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在完善教学评估方面加强探索实践。

五是以优化布局结构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这里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切实加强市级统筹,优化专业布局。这项工作已经展开,各市比较关心,省上根据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的总体安排,经过评估后对50所重点支持的县级职教中心分两个层次重点支持,各市要在市域范围做好专业统筹,规划建设专业,使我们本市范围内各职教中心能够专业错位发展,保证专业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有影响。二是要加强专业整合,目前我们有些中职学校专业门类太多,什么都办,对于一个中职学校来讲能够把三到五个专业办的很有影响就很好,什么都办什么都办不好,对教育教学资源也是一个浪费。各个学校都要专业整合,打造优势专业群。三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从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出发,科学设置专业。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哪些专业就业好就办哪些专业,我去看过有些学校就不具备专业设置的条件,这样怎么能使我们质量提高?例如,目前办汽车维修专业,我到一些学校去看,连一台像样的发动机都没有。还有,设备没有我们可以买,关键是我们没有专业教师,如何能教?目前还有一窝蜂的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需求量很大,我们省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但是我们的条件是否满足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条件?学前教育是教幼儿的,不能咱们教出来的半成品,再去教下面的。四是要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开发专业课程,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和行业要求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能够真正体现专业教学成果。

六是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双师型”队伍建设要加强,这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难点。对于“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对现有的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另一方面引进“双师型”教师,聘请“双师型”教师,通过这两方面来提高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双师型”教师质量。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名师建设,使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教学名师。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举办“名师大讲堂”,来加强名师建设。三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教育部对教师培训有六个方面项目建设,包括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计划等,我们学校也要重视教师培训。現在的国培项目、省培项目,部分学校存在培训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舍得让教师出去培训,要舍得花钱。

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的保障机制

一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机制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教科研机构、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工作,把教学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放到心上,拿到手上,定期研究教学科研和教改工作实际问题。我们中职学校的校长要抓招生,也要抓教学。杨厅长今天来出席会议,一方面是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要求,更重要是对我们的鼓励。省教育厅将与大家一起来共同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些思路和想法,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要加大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投入。教学与科研工作,各个学校都在做,但更主要的是需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舍得投入。我们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根本目的还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服务,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投入。

三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今天我们会议上制订印发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从年初开始研究,一直到现在才出台,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文件落实好。另外还要做好示范校和标准化县级职教中心两个评估,通过督导评估等工作,推动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实,推动教学措施的落实,推动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要营造重视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这个方面我一直在强调,在上次的会议上也提到过:我们要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前段时间我去一所学校调研,校园面积很大,但是一看冷冷清清的没有几个人,心里就不是滋味。因此,我们更要以质量为核心,把我们的学校办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让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有荣誉感、成就感。

教学科研工作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既然搞教育,既然办学,就必须抓教学。抓教学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有效的办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能有提升,能有发展,决不能把教学的中心地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通过抓教学提质量,通过提质量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使我们职业教育为建设西部强省发挥应有作用。

来源:办公室(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第二篇: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的要求紧密结合。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创一流环境,抓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办学方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将为学生服务放在培养目标首位,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服务功能的多样化。结合牧区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教育教学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各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不能以拿学生为试验品,不能违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抓知识,不能只抓教育。不然从而造成了两种不同的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次品的格局。要狠抓以德,体,美,思为全面发展的人。能做到在家是孝子,在社会是能守法的一名合格的公民,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思想,端正学生品德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目标和知识技能的机构,其根本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我们学校是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农牧区学生。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工作充分考虑农牧区学生较特殊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深入了解并尊重农牧区学生的心理,风俗习惯,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包括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示范,用榜样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名族文化资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我校通过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歌舞比赛,藏汉書法比赛,各类体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名族文化,名族艺术及个人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从名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则出发。同时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典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教育方式上,学校采取反复抓,全员抓,抓典型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感动中接受教育。在德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知识竞赛。善于将各类时尚元素注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成功的教育并不是看表面热闹的程度,更主要的是看教育的角度和深度,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看是否引发学生的共振,看是否内化到日常行为中。各个名族都有自己的名族文化传统,都希望本名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名族学生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规律,尊重他们传统的精神追求和分析认识问题的思维标准。

学校德育工作获得成效的主导因素便是教师。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时间还是教育效果,对学生的教育都占统治地位,而上课又是主要的教育活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应该充分发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音乐课美术课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课有机渗透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激发他们团结互助精神。总之,各门学科要协调一致,互相渗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其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也成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即家庭教育与学校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家长与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对子女教育情况做到及时了解,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一致。家长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校外关系,充分利用校外条件,力求使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受到好的教育。

当然,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任务更艰巨,要使德育工作内容系统化,德育途径网络化,德育评估方法科学化,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广益,智慧的积累,要想使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一个新水平,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曲杰白姆

第三篇:学校文化与学校德育

“学校文化与学校德育”,这是每所学校都要面对的。学校文化因学校的地域、历史、性质、生源构成等因素而有所区别,也因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而有不同的理解。而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命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德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文化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深层联系呢?

创建学校文化 滋养师生心灵

◆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 钮小桦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师生又有什么影响呢?我个人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中所形成的被全体教职工所认同的作风、传统、观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交往方式等内隐因素的综合,其外显因素包括学校的人文气象,比如校风、校貌等。

学校文化是一个过程,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是一种组织文化,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需要得到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它的核心是价值观,即对教育及自身行为的意义、价值的判断与追求。它包含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

1. 精神文化建设。二中的办学理念体现师生发展的三个维度,即“坚持全面发展、倡导个性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提出了“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和“提高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的口号,这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塑造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学校提出了德育“双重心”的工作理念,即“以教师行为规范学生行为”,把教师的示范行为与学生的良好行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校园也处处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如在体育馆内设淋浴室,24小时提供冷热水,引入直排饮用水;为教师设置“理疗室”、体育馆及其附属配套设施。

2. 物质文化建设。我们通过积极培育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来挖掘学校最具品位的东西。学校努力挖掘280年悠久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建成了教师博物馆、学生博物馆、古籍查阅收藏室。凡是在二中工作过的老师都有纪念性的东西存放在教师博物馆,或是教案、手稿、批改过的作业,或是写过的书、发表的论文,或是获得的奖项等等。学生博物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古籍查阅收藏室,收藏了近5000册涉及经、史、子、集四大类别的古籍,有国家级文物——明刻本的《搜神记》,还有二十几枚二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印章,它们是二中历史的见证。这些馆室的建成,既显示出二中作为一所老校、名校、大校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充分体现出二中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涵。另外,“国粹馆”,让那些称得上国粹的东西常常出现在学生的视线之中,引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崇敬感和认同感;美术馆,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和享受,并可利用课余时间来泼墨,让他们获得身心的放松。

3.行为文化建设。我们以学校文化孕育出高质量的教育。著名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少华、许京等,都出自北京二中,二中有当今文坛之称的“作家群”现象,这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二中拥有25个学生社团和多个学生组织,这些社团和组织积极活跃在校园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校还有“六节”,即文化节、合唱节、读书节、科技节、戏剧节和体育节,它们己成为学生向往参与的学校传统节日。学校向学生提供了40多门选修课资源,这类选修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动手能力,还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学校充分利用仪式文化的感染力,让学生学会“感恩”,帮助学生改掉“对自己不负责,对他人不感恩,对社会不负责”的独生子女的通病。

4.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价值目标的保障体系。制度保障是学校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了学生评价制度,用综合评价手册替代了原有评价方式单一的成绩册。改革了试卷评分制度,在试卷中含有教师的评语、三种分数(态度分数、方法分数和知识能力分数)、家长反馈和阅卷人等四项内容,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与三维评价目标。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义工制度。在开展义工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五点要求

1.学校文化以校园生活为展示载体,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学校应不断地向学生提供各种资源,从认知、交往、审美和创造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建设校园生活,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好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学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的生活,应该是充实而有成就感的生活,应该是可获得各种关爱和帮助的生活。

2.学校文化要倡导生活文化。学校文化的内涵是要促进学校师生能够在做事的方式和处事的态度上不断得到改善,从而形成学校师生共同拥有的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的。

3.学校文化要倡导身教文化。教育需要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师德修养会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如果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做到,就要求学生做到,学生不会信服,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不讲教师的师德,就没有完整的德育,教师的做人与学生的成人是相辅相成的,这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种共识和行为准则。

4.学校文化建设要倡导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师保持较宽的时代视野,使教师发展具有科学性和人文的底蕴,为其终身学习提供持久动力。现代教学已经超越了知识传递的惟一功能,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实现文化的融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即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5.学校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彰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学校文化建设是增强学校教育核心力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创造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相互包容、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能够使学校面对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形成柔性、合作、共享和宽容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发展。□

整合百年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北京市汇文中学校长 李仲秋

德育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因此校长首先应该确定工作方针和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找到发展途径,保证德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作为有135年历史的名牌学校,汇文发展到今天,要更好地立足,就必须在百年历史文化积淀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观念和固有文化习惯中提炼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涵,形成与时俱进的发展特色,以促进师生及更广泛人群的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通过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文化氛围,形成立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实现德育工作的突破。

一、宏观掌控,大胆整合

1.全面分析特征,确定文化主线。作为校长,应首先从时间、空间、范围和性质等方面全面分析和总结学校文化特征,为整合学校文化确定行之有效的大方向和总思路。例如,我们站在汇文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角度,明确汇文文化主线就是通过融汇精华,立足发展,谋求实现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汇文、师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发展负责的教育价值追求。

2.大胆探索,小心求证。所谓大胆探索,体现在校长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时,应具备一定的气魄和胆识。其次,整合学校文化是一项复杂度高、变化快、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这已远远超出了学校干部、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精力极限。而完全由学校内部人员开展这些工作,将无法避免主观性和惯性思维的影响,这样就决定了必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客观地对学校进行重新定位、整体规划。因此,完全依靠学校自身寻求发展是不现实的,借助外界专业进行文化整合,构建新形势下的德育体系势在必行。所谓小心求证,是指在选择合作者时应进行对比,最终确定学校整体发展的专业依托。

3.抓住关键环节,把握有利时机。在整合学校文化、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环节,把握有利时机:运作前应当断则断,运作过程中应抓大放小、不求全责备,有坚韧精神,具体工作上始终坚持务实观念。

二、构建具有汇文特色的精神家园

1. 汇文精神家园是在服务于全面提高师生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前提下,促进师生全面发展。通过专业依托的介入和协助,我们建立起“北京汇文中学个性化发展体系”,确定由专业公司辅助学校发展的途径,探索出一条先寻找客观事实依据,再进行整体策划设计,最后分段实施落实的具体工作方式。整合的过程就是师生、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建设的过程。

2.汇文精神家园是在服务于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前提下,追求符合汇文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汇文精神家园提倡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人本目的,尊重人的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尊重师生自由思想的权利,鼓励师生良性互动和平等对话,鼓励进行良好竞争和合作,鼓励自信精神和发展意识。汇文精神家园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不仅包括校内的师生,还包括相关的家长、校友、企业等,他们既是这个家园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是共享者。

通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汇文精神家园有了历久弥新的变化:明确了汇文模式——目标引领,真情传递,挚爱凝聚,文化感染,氛围影响;丰富了汇文文化特征——宽松有制,民主有序;构建了师生共同发展、互动推进的新平台、新机制,为汇文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空间,使百年汇文又一次焕发出青春气息和勃勃生机!□

构建个性化校园 发挥其德育功能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校长 孙孟远

个性化校园环境,凝聚着学校的独立精神、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是学校生命力的标志,这种生命力将通过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与众不同而不断体现。因而,建设个性化校园环境对于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个性化校园环境是一个校园区别于其他校园的独特的环境,它是直接赋予教育意义的环境标志,也具有隐含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传统和历史,更象征着学校的文化品格,负载着学校的价值和精神。建设个性化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性化校园环境的德育特征

1.平等性。个性化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它允许学生这个德育主体对刻意设置的环境进行反复思辩、反复比较和平衡,允许在理解上进行修正和取舍,是采取一种耳濡目染的、不断接近的方式,来得到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

2. 开放性。德育的立足点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德育是一种充满了人性的、民主的、开放的教育。环境本身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学校办学历史的加长,办学成果的增多,学校环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身处其中的人,对环境的主观认识各不相同,且变化无穷,见仁见智。这就使相对稳定的环境附加上越来越丰富的象征意义。

杨镇一中校园的摇篮雕塑,寓意着学校是师生双成材的摇篮;杨镇一中的文化长廊,展示着学校的发展,并昭示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园文化。半个世纪的风雨更迭,现在杨镇一中已经发展成为北京高中示范校,呈现出一派地大物博,视野开阔,四通八达,绿草如茵,人才济济的繁荣盛势。

二、强化个性化校园的德育功能

1. 开掘自身生命系统,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功能。学校的历史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在这条自我完善的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前人留下的闪光足迹。收集整理的学校史料,让校园历史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其德育价值是任何一部教科书都无法比拟的。

校园环境是一种持久的精神氛围,对学生起着较为稳定的、持久且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作用。这种方式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使人向善,促人奋发。

2. 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创设一个和谐、真诚、民主、平等、奋进的校园心理环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高速公路”。学校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并花大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

3. 精心规划艺术空间,发挥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一个精心规划的美丽校园会给学生以美的启迪,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从而保持学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发挥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就是要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考虑环境的美观、和谐和启迪作用等。当学生站在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校区,对漫步于幽奇静巧、诗情画意的活动区时,当学生穿行于美化、绿化、净化、诗化的环境中时,相信每个人都会惊叹这里“高楼解人意,花草会唱歌”。至此,校园成了育人的载体,“醉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觉”的教育佳境或许才可能实现。

如果说开发自身生命系统是唤起学生向善,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是引导学生求真,那么规划艺术空间则是激发学生创造美。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这正是学校德育的目标。□

文化育人 教育的必然趋势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 颜凤岭

人类历史是从人类文化的产生开始计算的。人只有在对单一的物质需求上升到情感、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时,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人类还为自己创造了一种特有的发展方式,即人创造文化,再反过来用文化创造自己。所以,文化又是人的发展方式。

一、文化育人主张人的文化性回归

文化育人是对人的根本特性的回归,是对人的原本发展方式的回归,是对教育最原本功能的回归。

1.文化性生存是人的存在方式。动物体现本能生存,而人更强调精神创造。因此,具有精神存在才是人的本质存在。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物质性与精神性并存的人类身上,物质欲望与精神需求的关系处理也是判断人的发展程度的标准。

2.文化性发展是人的发展方式。人类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发展方式:人创造文化,反过来又用文化造就人。所以不同民族造就了不同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把不同民族区别开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是靠自己创造的文化来创造和发展自己的。

3.文化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方式。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表达方式。对先进文化的不断创造是人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主体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人的价值体现。

二、文化育人注重人的精神性培育

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类核心精神的培养。人类核心精神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元素。我们把人类的诸多精神中对人类发展起基础作用和根本作用的三项精神称为人类核心精神。当代哲学家黎鸣先生将其概括为: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和仁爱精神。

希伯来民族弘扬了人类的信仰精神,创造了神学;希腊民族弘扬了人类的求知精神,创造了哲学;中华民族弘扬了人类的仁爱精神,创造了仁学。信仰精神召唤人去追求真理,真理给人以希望,真理给人以意志的力量。求知精神引领人去探索真知,真知给人以方法,给人以知识的力量。仁爱的精神帮助人去寻找真情,真情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情感的力量。

意志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构成了人类的最根本的力量,也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人的本质力量实质是精神的力量。

三、文化育人强调人的情感性升华

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重视情感升华精神的过程经验。在培育精神的过程中,丰富情感经历,注重思想与智慧的培养。

情感、精神、文化是人的成长轨迹。

情感升华为精神,精神积淀为文化。

情感是个人经历,精神是人类财富,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

情感和经历是升华精神的材料。因此,丰富人的情感和经历是文化育人的开始,而知识和思维则是情感升华精神的工具。只有将经历、情感、知识、思维等诸要素发生联系,才具有了升华精神的可能,人才具有产生思想的载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人的发展需求会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的需求上,并开始人的文化自觉。人们将开始思考人的发展实质性问题。教育也将伴随着这一潮流,开始以文化的视角研究教育功能,反思教育行为。文化育人的教育趋势必将开始。□

编辑 莲 子

上一篇:孙希伟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现代汉语的语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