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相由心生

2022-07-06

第一篇:境随心转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心存善意的人,五官也会变得和谐,气质也会变得清新。 来到哥本哈根,知道了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美好。

然后,懂得,对待生活里的一切,都要释然,时时刻刻,都要保持淡定。 然后,明白,最好的,真的可能永远在前方等着你。 活着,真好!

繁華、市井、自然,每一種都到了極致,卻又揉在了一座城市裏,這才是香港最大的魅力。 charity,可以幫到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感覺很充實,而且自己覺得自己很崇高,自己會很喜歡自己。

原来,从软弱到刚毅,从胆怯到凶悍,时间和历练,是改变一个人最好的工具。

读历史、读传记,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人知道人生的一切一切,其实都只是个过程。再美丽的画卷,也有被尘封的一天;再波澜壮阔的景象,也会有落幕的一刻。人唯一能真正永远拥有的财富,其实就只有记忆。

我们都是记忆的收藏者,同时也是自己记忆的制造者。

既然注定要收藏,为何不为自己制造一些精彩的、珍贵的回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觉得,可以分为六种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陌生、熟知、信任、欣赏、爱慕、敬仰。

彼此陌生的两个人,连熟知对方都谈不上,自然说不上信任。

彼此信任的两个人,如果缺乏对对方的欣赏,自然也谈不上爱慕。

而爱慕的最高境界,就是敬仰。

这恐怕就是为何中国人通常用“相敬如宾”来形容生活和睦的夫妻的原因吧。

敬仰,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最高境界。

香港理工大学的潘宗光校长,是我最敬仰的人之一。

做为学者,他致力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在1985年和1991年两次提名诺贝尔化学奖;虽然最终未能捧得奖杯归,但是做为一个学者,一个researcher,十年间两次入围诺贝尔,本身就已经是让众人望尘莫及的巨大的成就。

做为教育家,他从1968年起执教香港大学化学系,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了近40年,其中出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至今已经有18年的时间了。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做为香港社会的知名人士,他早在1979年就获得了“十大杰出青年奖”。1985年至1991年9月任港英时代的香港立法局委任议员,后来又加入了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特区政府筹备委员会等。

而最让我钦佩的,在世俗社会里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他却为自己保留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除了从事高端化学研究工作以及担任大学校长的职位,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多年来潜心研修佛学;他以睿智敏锐和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探求和解说佛教义理,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曾相继推出《心经与生活智慧》、《佛教与人生》和《佛教与企业管理》等佛学著作。

潘教授的这三本书著作发行后,在香港盛大的文化节日“佛教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可谓一花独放,四外传香。

第一次接触到潘校长,是他给理工大学的university hall resident做的“佛教与人生”的讲座。

和我见过的绝大多数香港的上流社会的名流所不同是,潘校长不仅气质儒雅,而且为人非常谦和和友善。

一个小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散场后有很多人围着潘校长合影留言,潘校长不仅一一答应,而且和每一位学生合完影,他都会微微地鞠躬、很真诚地跟合影的学生说一句本该学生向他说的“谢谢”。

为了照顾到不同背景的学生,随着学生要求合影时所操的语言的变化,潘校长的这句“谢谢”也不时地从广东话变成普通话,又从普通话变成英语。

但是无论是普通话、广东话还是英国话,每一句“谢谢”都配上了一个轻微的鞠躬,每一句都说得真诚无比。

后来因为一些活动,又陆续有机会和潘校长有过一些接触。

结果是每接触一次,敬仰感就升华一次。

我欣赏很多人,例如王菲,例如窦唯,却很少会有人如潘校长一般让我醍醐灌顶地敬仰到底。

从气质到谈吐,从人生经历到处世哲学,上帝似乎把所有我欣赏的和我想要的quality全部放到了一个人的身上。

佛教强调缘分,认为人和人之间的相知相识都是一种缘分;

我却认为,遇到一个可以真正做为自己的楷模的偶像,同样是一种缘分。

他可以具体化你对自己的期望,让你看清楚自己想走的路,明白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把握好自己想要的人生。 男人的气质

虽然深知审美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但是我却坚持认为,温文尔雅、谦和友善是男性的最佳气质。

最怕那些有一点点小成绩就成天挂在嘴上的男人,肤浅和幼稚应该是属于小孩的,放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尤其是一个成年男人的身上,就带不来一点点“可爱”的效果。

也同样害怕那些不管认识不认识,一屁股坐下来就开始天马行空、唾沫四溅地一通神侃,直到对方脑袋发晕、眼冒金星也没讲出个point来的男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然是必要的,但是懂得收敛自己的才华,不让自己的光芒灼伤他人的眼睛,才是真正有实力、真正自信的表现。

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才华,在我看来,是一种大师才能达到的意境。

所以我很欣赏那些拥有不凡的实力但是却态度谦和的男人。

“你打了我一下,的确痛,但是我不想回手;不是我没有这个实力,而是我不想我一巴掌打过来你就死了”,这种处事风格所体现的,不仅是内心的巨大的自信,而且是对他人的包容和关爱。

一个有实力、有自信、有爱心的男人,就是一个完美的男人! 出世心,入世事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是有一年我在赛马会综艺馆听潘教授做讲座时听到的一句话。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坐在几千人当中,眼泪打在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我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掉了眼泪。

讲座的那天上午我在新东方有一节考研班的课,下课后狂奔到火车站,回到香港后刚好赶上讲座。

记得那天香港是个阴天,很阴郁的天气,我的内心却阳光明媚。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突然有一个人用具体的语言,将自己很多年的人生追求描述出来了。

有一种游击队员找到了革命大部队的感觉!!

现实社会里,太多人过份看重名利,在名利场上打打杀杀、尔虞我诈,忽略了道德底线,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积极“入世”的同时,却缺乏一点点“出世”的情怀。

而令一方面,现实的确太过残酷,过于看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感受的人,过于坚守自己的道德保准和内心底线的人,往往就很容易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很容易过于“出世”。

“出世”的人,内心丰富、精神充实,保持着很高的道德底线和精神标准,却逃不出在现实世界里被撞得头破血流的命运。

我最喜欢的两个歌手窦唯和王菲就是最好的例子。

真正懂音乐的人,是绝对不会怀疑窦唯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的,也更不会不明白那位著名的乐坛天后为何愿意“屈身”“下嫁”给他,并且爱得那么死去活来。

但是这个男人的最可爱的地方,恰恰也是他最可悲的地方,过于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生活,忽略了现实世界,在“出世”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

所以,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不是落魄卖艺于不知名的小酒吧,就是一怒之下放火烧了报社的汽车。

相比之下,他的那位天后太太,却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所以,没有人可以否认王菲在现实世界里的成功,名利双收、风光无限。

但是也没有人敢说王菲是个俗气的女人,因为和大多数娱乐圈的同行相比较,这个一转身就彻底离开娱乐圈的女人,的确有着自己内心坚守的底线。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才能在保护好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标准的同时,真正地做出事业。

既要有自己的事业,又要保持着精神世界的丰富和道德的健全,这才是真正圆满的人生!

听君一席话,的确胜读十年书! 软实力VS硬实力

2008年5月27日晚,做为潘教授的铁杆粉丝,我和三千多名社会各界人事一起,在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听了潘教授的最新讲座“为学与做人,智慧与修养”。 据说,这是潘校长在退休之前最后一次在理大的讲座。

听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软实力和硬实力。

硬实力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技术、经验、资历等一切可以用来谋生的技能。

软实力是指一个人的爱心、胸怀、道德、涵养等。

很喜欢潘教授的一句话,“硬实力+软实力=真正幸福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的硬实力,却缺乏软实力,就很容易丧失道德,为了名和利不折手段地干出一些丧尽天良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的软实力,却缺乏硬实力,就很容易爱心泛滥的同时,自身都“泥菩萨过河”。

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个很有爱心的人。

四川的地震发生后,和很多人一样,感觉很痛心很痛心。

可是,痛心归痛心,我们能做的,还是很少。

我们不能像邵逸夫一样一掷千金捐款一个亿,虽然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愿意为灾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们总归不能捐了自己所有的财富,毕竟,我们自己还要继续好好地活着。

所以,只有软实力,却缺乏强大的硬实力,这样的爱心,虽然值得尊敬,但是却是一种小情小调的爱心。

只有自己真正拥有强大的事业同时还心存“大爱”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心存爱心地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或许就是“软实力+硬实力”的最佳诠释吧。

守不住的如花美眷,挡不住的似水流年

什么样的人才会真的幸福?内心足够强大,以至于幸福与否完全不受外人影响的人。

就好像被工作和学习压到透不过气的时候,即使被弄得头昏脑胀、疲惫不堪、两眼直冒金星,也要靠自己把一堆事情一件一件地计划好,然后心平气和地一分钟一分钟地去把这一堆事情做完。即使感觉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也不要有抱怨,更不要轻易地四处诉苦。否则,你还没有真的决定放弃,上司就可能真的决定要把你放弃。要知道,工作就是有这么多的压力,如果还想做出点事情来,就只有自己哄着自己坚持做下去,然后笑呵呵地告诉别人,这么多事情我也一点都不觉得累!

今天辛苦多一天,离自己的理想就又近了一点

听着她云淡风清地说着这些年经历的所有的苦楚,我有生第一次觉得经历就是美的,无论这种经历是幸福的、开心的,还是酸楚的甚至是痛不欲生的。

王菲说的,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世界会因为你的心态而变得美好

潘宗光(1940~)出生于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毕业,1963年获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深造)学位,196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属下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及科学博士学位。此外还是美国加州工业学院博士程度资深研究院、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许化验师。1968年任教香港大学化学系,1982年晋为教授,1983年任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并任科技委员会主席、复核委员会(电影检查)主席,工业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科技协进会前任会长,岭南学院校董。1979年获“十大杰出青年奖”。1985年至1991年9月任立法局委任议员。非官守太平绅士。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1979年以研究维生素B12的成果获伦敦大学科学博士资格,并曾在1985年及1991年為瑞典皇家科學院提名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

第二篇:相由心生是什么意思

相面之人,常说一句话,叫“相由心生”。有点意思。据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佛教有一句,相由心生。大概说的是,所有世间幻变皆因内心意念而起。确也是,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本性悲观的人,神情总是倦怠,一副对凡间种种都无所谓,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的样子。他的悲哀,大概是从心底蒙尘,已没有重生的欲望?别以为颓废是一种另类状态,代表个性的与众不同,其实那代表一种实质的衰老,从表面到心,过早褪变和萎缩。最终导致的,也只能是生活的停滞不前。而越是停滞,就越是不满,越是颓废和无奈。怨恨解决得了什么问题?也就是使灰色更加灰罢。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腐蚀。不喜欢这种状态,更害怕自己陷入这样的死寂。当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每个人每件事每一次变化都令你生厌,都让你一番埋怨,是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该调整了,因为问题一定出在自己身上。果真如此。快乐是一种意念,存在于自身,而并不靠别人赠与。无论处于何种变化,多少种烦恼之中,会不会被烦躁包围,选不选择微笑面对,偏偏与别人无关,而取决于自己,因为相由心生,皱纹来源于心的纠缠。宁愿看见一脸阳光的人,无论在什么事件面前,都有宽容的笑。曾经以为《无常经》很虚空,其实读来也有让我感悟的一面——美丽的容颜,不代表拥有美好的人生。如是因,如是果,今世的果报的是过去的努力,因中心存善念,庄严的行持自有光明的未来;放下对外相的执着,开展心灵的慈悲和智慧,因缘具足之日,正是生命华果圆满之时。智慧善察的人,懂得取舍;该取的涅盘就要努力修行而求得,外面尘劳境界,就要舍。否则该取的不取,该舍的不舍,就不是善察,就是颠倒。懂得取舍的人,又怎会自寻烦恼?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不容易,至少首先要从说服自己,放弃无法释怀的过去,笑对现在的不如意。至少相信那句最朴实的话:笑比哭好。其实,快乐是可以永恒,只要你内功深厚。相信相由心生,快乐更由心生。

其实道理十分简单: 心念即生, 必然影响身体, 比如愉快,心里舒畅, 神清气爽,遇事便达观宽厚, 便有助气血调和, 气血调和, 五脏得安, 功能正常,身体康健, 而此又反之影响心态.良性循环, 自然满面光华, 一团和气, 双目炯炯, 神采飞扬. 让人看了眼前一亮.反之, 若总是攻于心计, 或郁郁不舒, 自然凡事另眼而观, 无法如常人言笑, 如林黛玉,遇到点事就往不好的地方想, 长久如此, 气不舒, 血不畅, 营无养, 卫无充, 五脏不调, 六神无主, 如此身体状况, 脸上青黄腊瘦,暗淡无光,表情也常是蹩做一团, 双目无神, 半死不活, 等等, 让人一见就郁闷,起码不舒服, 人缘自然也就差得远了.所以, 身体发肤, 既然授之父母, 但这张脸让人看后是何感觉, 还要发于一心. 日久则生是相, 并非相家妄论.

命由心纵是指命运有自己的内心操纵章控,这四个字并不是引自典籍,但有相关说法,如命由心造,命由心生等。 相由心生是指表相是由内心的变化产生的,也有说法为相貌由内心决定。仅把相定义为相貌比较片面,相由心生是一句古话,相面之人常说。 佛教有一句话叫“相由心生”,意思是,所有世间幻变皆因内心意念而起。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要求一个人要有广阔的胸怀。面对各种诱惑时战胜欲念的克制,是逆境时默不申辩的承受,是恩将仇报之际坦然笑对的包容,是面对天下事不怒不惊的镇定,是常见四海人不卑不亢的平和。 佛家偈语。“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大体的意思是说:注重内心的修行,而无需刻意寻求外在状态的粉饰,因为何样的“心”决定了何样的“相”;反之如果没有内心的修行,再好的外在状态也会泯灭。人到了一定年龄,远离了天然,逐渐跨入相由心生的阶段,生活状态则更多的体现在外在状态的粉饰上。

据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

俗语有言:「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其意思是一个人若相貌好,部位有欠,是属于无好运程,凡事都不如意,命途多舛,但如果广善积德,救急扶危,经常都帮助有所需要的人,毫无私心而广行善事,其相貌是会有所改变,可以由坏运转向好运。

境由心生。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佛教有一句,相由心

这是佛家用语。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境由心生”即“三界惟心”、“万法唯识”的具体表现。 ,常说一句话,叫“相由心生”。有点意思。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常说一句话,叫“相由心生”。有点意思。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相由心生

相面之人

修行即是证悟色空不二之无生法,所谓“心能转境,即同诸佛”,是也。

,常说一句话,叫“相由心生”。有点意思。

如果你的内心善良,你看什么都是善良,再简陋的风景也是美丽的

如果哦你的内心丑恶,则反之,正道是,世界怎么样,取决于你是个怎样的人,常说一句话,叫“相由心生”。有点意思。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一步天地宽,欲求寡欲定要先无我,为所欲为不必再有他!

据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

中国人崇尚儒释道,儒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佛请求修已道,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两句话却让我感到道家入世的不认命,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另一个道理:“道家的无为,是掌握分寸,凡事都有水平线也就是度,度以下无所不为,度之上,居安思危,度以上,谨慎思为。”

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佛教有一句,相由心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第一句指: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不要轻信一切事情都是上天决定好的,要相信人的力量! 据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

第二句指:人应该有豁达宽广的心胸,自己的感受和处境是由自己内心的想法所构造出来的,不要过于激进,稍微放松点心胸开阔点,所面临的处境会豁然开朗的 和许多上了年纪的女人一样,平常我已经很少照镜子了。偶尔照照,知道在我一年年变老的脸上,可值得夸耀的部位越来越少。可不是吗,以前出门人家叫我妹子,后来叫姐姐,再后来叫阿姨,现在院子里的孩子叫我奶奶或者姥姥。有这样一张大娘级别的老脸谈相貌本身就是挺可笑的事。但是在近来的几张照片上,我发现自己的相貌虽然很老,可自己的表情却越来越慈祥平静淡定,整个人也因此而变得比心里预想的好看了一些。和家人说,被嘲讽为自恋,哈哈大笑了一番。

有一次,遇到一位从前的熟人,这位大姐已经五十开外,年轻时并不出众的脸上给我很强烈的印象是:比年轻时好看了许多。并且那好看不是眉毛眼睛的单纯好看,而是整个人的好看;并且那整个人的好看,也不是气色肤色身材的好看,而是神态的好看。我夸她时,她浅浅的笑着说:也有别人这么说的,大概是生活比较安逸,心态比较从容,相由心生吧。

相由心生。使我沉吟了很久。沉吟了很久之后,我开始观察所见到的人。观察了很多见到的人,我相信这句话是对的。

比如夫妻相。现在很多人用不同的说法解释为什么夫妻关系越资深,两个人的相貌越相同。但其实,夫妻相貌的越来越相同很少是眉眼的相同,多半是神态的相同,而神态,不就是心态的外化吗?

比如美人迟暮。年轻时美的人很多,而迟暮时的美人不是很多。在年轻的美人变老的过程中,很多经历产生的不悦在相貌上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迹,于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幸福美人依然会把美保持到迟暮之年。

比如以貌取人。经常听到说某人相貌虽好却待人凶悍严厉,而有人相貌平常却和善可亲。因此很多人找到了依相貌判断人和信赖人的经验与依据。

再比如容颜不老。保持年轻最首要的条件是:心宽体健。

如此等等,不一一类推的例子,让我相信“相由心生”。

表情是人心情的外化,这是很明确的。喜怒形于色,虽然被心计深深的国人认为是没有城府的表现,但有七情六欲的人,哪个会把自己的情绪隐藏的那么坚深?即使费力的隐藏,那不良情绪连脸上都表不出来,窝在心里岂不就把人憋坏了?

但相由心生的相,不是平常的表情,而是人心态心境长期积累的外化并固定在人面上的。一个心态平和泰然处世的人,即使父母给出的相貌并不出众,经历了岁月之后也一定会把自己更正的慈眉善目温和亲近。而一个怨天尤人心态苛刻的人,即便长得眉清目秀口鼻端正,也不会变成迟暮的美人,反而可能越来越有歪瓜劣枣的倾向。因为实际上,大部分人眼中的丑与美,原本就是根据不可变动的长相与可变动的神态的结合来判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灵之美性情之美情感之美都一定会折射到相貌上,只是这样做量的积累过程比较长,没有整容来的快。

对于容貌之美的追求和在意,目前在一个很高的峰值上。对于欣赏美喜欢美的大言不惭,对于追求美得到美的不计成本,已经很没有争议的为全民所接受。把自己整成哪个人的鼻子哪个人的眼睛和哪个人的嘴巴,已经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而通过美化德行改良性情调整心态提高心境而达到改善相貌与神态,还没有那么广泛的为大众所明了和接受。

大众接受不接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众的心态和调整心态,重要的是大众的心境和提高心境。

这些年出国学习的孩子多起来,同事的朋友的孩子回来,问到见闻时,好几个孩子告诉我,不同的是人与人相遇的友好和友善。说人们相遇时只要目光接触,便相互打招呼,全然没有国人的冷漠和非友善。并且孩子们对于目光对视非常敏感,问我:为什么我们不习惯互相对视?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对视中传递友好与善意?

这不是我能回答的。但我知道很多时候的很多人,不习惯互相对视却习惯互相对抗并且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互相对抗。

有一次我乘一部公共场所的电梯,等了很久才上来,明明电梯里还可以装三五个人,可一对站在门边的人就是不往里挪,门口想上去的人说了好几句的请往里站站的话,也没有得到理睬,以至于电梯因此耽搁了好几分钟,后来上去的人和堵在门口不让的人差一点拳脚相加。这样没有意义的对抗,可以认为是社会公德的缺失,也可以判定是不良心态在作祟。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们经常遭遇的有实际意义的人与人的对抗。官场职场商场情场,地位利益钱财情感,没有生活与生命的单行线为哪个人准备着,在对抗中竞争,在对抗中此消彼长,在对抗中与邻为壑。对抗成为了习惯也成为了惯常的心态。

对抗成为习惯的我们不习惯与陌生人对视,也不习惯和善的看一个陌生人。如果仔细观察,日常里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准备时的表情不说可憎,起码是漠然和黯然,不生动不可亲不可爱不和善不美丽。一次同事用手机拍照了我没有准备的一些表情,我气得哇哇大叫说:我哪有这么丑?由此想到有人说:美貌是一种表情。比喻的真是精当准确。同时我们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说:美貌是心态美好心境高远的人的表情。

心态,是近些年才被屡屡提及的词汇。对于心态的重视也是近些年被屡屡提及的事情。因为人们从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数量两个宏观方面都认识到心态的作用是怎样的强大。比如:患同样一种疾病的人,不同的心态会呈现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寿命差别。又比如:同在一种工作生活境遇中,不同的心态不仅影响到人的升迁进步,还会进一步扩展到人生存的其他空间,使人与人出现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悬殊差别,不仅影响相貌而且影响生命。

因为大家开始认识到心态的重要,调整心态便得到相应的重视。但依我看,调整心态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可能从中得到益处。因为调整心态实际上是一个有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调整的是心态产生的诸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基础,不然的话即使一件事上有所调整多件事上也没法调整。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看法才会引发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价值观才会引发不同的心态。近来因为开办阅读节目而读到《老爸老妈去旅行》。一对退休的老夫妻自主旅游——没人陪,不跟团,不懂外语,但83天玩转欧洲!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他们回来把旅行日记整理出书,把自己的生活观念展示于人,用自己的快乐影响于人。我看照片上的这两位,一点也不老,飞扬的神采和健康的体态容貌,给人很强烈的感染,不由不感叹:四十岁以后的相貌真的是自己给的。

给自己好的相貌,先给自己好的心态,而好的心态是由好的价值观+好的心境也就是高人一等的境界+好的追求+好的个性+好的情调爱好等等综合而成的。这样的系统工程需要人在生命的过程中对于自我不断的完善与修正才可能做的好。而做好这项属于自己的系统工程,受益的是自己的生命当然也包括生命的外在形态——相貌。

在所有好的心态中,最该强调的是内心的和谐。在被提倡的所有和谐中,自己内心的和谐是一个基础。用很多人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一切较劲都是自己内心的较劲,种种较劲中都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所以强调自己内心的和谐是挺重要的提示,有了内心的和谐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等诸多的和谐,要是自己和自己都总是过不去,那里会有好的心态和好的神态和健康的人生。从这一点上解释相由心声,大概还是有些道理的。

不过这个道理美容师可能不喜欢,要是大家都相信相由心生,谁去做美容和整容呢?其实没有那么绝对,好些人一辈子善良美好,还是改不了自己不好看的相貌,变化的仅仅是神情和神态,还有目光——平静友善的目光是人心灵的折射,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因此,对于相由心声,我也深信不疑。

“相由心生”一词在佛经和相学中都是有据可考的,佛学的“相”一般而言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与“性”相对,性一般是指事物本质。相学的相则是指面相。

在佛学中,“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所谓“相”,即是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见识到的诸事物之表象。梵语攞乞尖拏Laks!an!a。指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花是相,草木是相,男女是相,美是相,丑是相。所谓相由心生,即是阐述了一种超脱的唯心主义哲学,《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的是世上景象,不过光影;爱恨情仇,都是妄念。之所以见相,是由于心中有相。如来说勿着相,也就是让弟子们不要为尘世间的幻象所蒙蔽,应当一心求解脱,求大同,求真理。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在看相玄学中“相”的意义一般是指面相,也概指整个相貌,相由心生即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这里的“相”不是指一时相貌的改变,而必须从长期的角度来理解,流传甚广的裴章的故事便是如此。在《四库全书》(康熙版)中关于看相的内容有这样的论述,如“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另有:“未相人之相,先听人之声,未听人之声,先察人之行,未察人之行先观人之心”。

在网上找到相由心生的出处,是佛家的一句偈语:“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在我悟到相由心生这个词的真正用意之后,才发现这句话是多么具有深刻的哲理。我认为,这里的有心无相,和有相无心中所指的相,是指的相貌,而相由心生,相由心灭两词中所指的相,因为内在的心而具备了不同的含义,这与佛教中形灭神不灭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佛教是注重人的内在修行的,出相由心生这段话实际是在告诫世人,肉体,相貌只是心的载体,坏的皮囊只要有良好的善的初衷,那便是“有心”之人,即使相貌丑陋,也会因为善良的心地呈现出异常美丽的“相”,然而若相貌堂堂的人“无心”,再美丽的皮囊也会随之泯灭。马克思曾说过,唯心主义有时比唯物主义更深刻。从佛家相由心生这段话当中我们便有深刻的理解。

所以便解释了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相由心生和人不可冒相、道貌岸然、衣冠禽兽之类的词所带给人们的警示并不是冲突的,而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人们一直没有领会相由心生中的“相”的真正寓意。它其实也一样在提醒世人相的好坏并不只是大众所浅显认为的美或者丑,而是需形神合一的,并且是以心神起主导的,只有心神正义,善良,才能有一个好的“相”,不论外在是否美丽。X说善与恶,美与丑都仅是一个相对的状态,都不是绝对的,这我也可以理解,但是有很多的善与恶,美与丑不论经历多少朝代兴替,多少时间蹉跎,标准都不曾改变过,许多善与美都将亘古不变,就如许多恶与丑永远无法翻身一样。

今天,终于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关于这个词的困惑,之前我一直费解为什么很多妓女有着美丽的外表,有些气质也很好,但她们的心地确是肮脏的,不都说相由心生么?因为直到昨天我还把相由心生所指的“相”理解为相貌,而一直都没有理解“相”的深刻含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其实已经可以对人的肉身这一载体忽略不计了。这也让我想起九方皋相马的典故,春秋时代的秦穆公在伯乐年老的时候让其推荐一个接班人,伯乐将九方皋推荐给秦穆公,秦穆公为了试探其相马的能力,便派九方皋去寻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禀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其外表特征是:牝而黄(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马时,却发现它匹马其实是:牡而骊(黑色的公马),穆公嗔怒,责怪推荐九方皋的伯乐,说你推荐的人连马的公母颜色都无法分清,怎能识得千里马呢?伯乐听后却对其大为称赞,称其已经超过自己千倍,因为九方皋看马已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了,后将马带来,果天下之马也。

我想在当时其实是借这个故事引申的含义告诫帝王们,不要以貌取人,看人和看马一样,应避免被外在的表象干扰而忽视了内在的“心”,感受人们用内心传递出的信息,即人的真正本质,人的真“相”。

第三篇:善由心生

善由心生,爱传万家

鄞州中学 高二6 陈燕

“公德比赛,今天起正式开赛。”央视的公益广告如此震撼人心。那尖利的哨声,在我的心中升起一抹苍凉:怎样的公民素质,竟让最自然纯朴的伸手相助成为现今政府大力倡导的行为上的博弈和竞技?良善是每个人心中本原的情愫,我自认她像生物上的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可日益浮躁的内心把金钱和法律变成麻木神经最强劲的刺激——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我想到了那位抱着储蓄罐的英国女孩,当她因捐款不够而被拒门外时,她只说了这么一句:“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短短的话语道出了慈善是心怀善念的人最朴素的善行。当网络媒体疯狂报道亿万富翁的豪爽捐助,或是镁光灯下娱体明星的慷慨解囊时,我们是否还能看到生活中那些平凡而闪光的力量?或许他们只是一群卑微渺小的工人阶层,或许他们仅能够自足温饱,或许他们的善款不及你一日的零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小善却能以微弱的火花点燃人世间最绚烂的烟火,在光彩喧天的刹那照亮了每一个人的瞳孔。因为它们发自真心,因为它们不掺虚假,因为它们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普爱众生,以毫无保留的奉献播撒希望。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有时候,小小的善,即使如溪水掠过脚掌,也比一掷千金的汹涌要强得多。”小善虽小,却可煨心,其道理不过如此。

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2011感动中国人物扬善洲行善家乡绿荒山,这不是责任也不是义务,但他却践行着“要为家乡办件事”的承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贫瘠荒凉的大亮山一片蓊蓊郁郁的青翠,当落后贫困的村民因林场而脱贫致富,我们看到杨老身上伟大的人格光辉,也感受着他的精神魅力。而这份无私的大爱,不仅感染了当地所有村民,也以星火燎原的方式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青岛曾有这样一群人,我们称之为“微尘”,他们身份低微,无权无势,但他们却以极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荣辱观倾囊帮助无数比他们更困难的人。微尘之光带着人们感喟的热情不断发扬,将更多至善的爱意凝注成社会尚善的大旗。

可如今,人们的善行受困于法律的制裁,人们疑惑、困顿,裹足不前。当小悦悦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哀弱呻吟却无人施救,当街头的乞讨者苦苦哀求却被人们冷眼旁观,当公交车上的老人无人让座,当拾到钱财留为私用,当听到捐款纷纷落逃„„我们自问作为最高等动物的人类身体里流的还是道德的血液吗?最让人痛心的正是并非不能。这些小事仅是举手之劳,可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只有淡漠,我们的脚步畏葸不前?是该自省了。“善”是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国家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石,没有良善的支持,整个社会就如同一盘散沙,空有体积而无凝聚力,即使成为世界经济的巨头,缺乏这样的软实力,我们又该拿什么取信他人?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用所谓的严法加以规定,用金钱作为扬善惩恶的基础,那样的美善绝对变味。那样的善不再出于人的本心,而是因为外物的压力和诱惑。长此以往,我们传统的优良美德必将成为口中的鸡肋,试想到时候又该拿什么挽救民族岌岌可危的道德良知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的身上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传承传统美德是我们不可推脱的责任。可我们也无需成为他人的普罗米修斯,更无需为此赴汤蹈火。我们只需谨记:善由心生。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有爱意,就一定尽全力付诸行动,即便是一闪而过的善念,也要身体力行,将其汇聚成人间爱的海洋。我们有理由相信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该用行动去推进和谐社会的完满建设。不要吝惜你热情的双手,更不要借口于遥不可及的以后,就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开始。公园长椅上的一张纸,雨中给陌生人的一把伞,人行道前对老人的一次扶助,献血站里毫不犹豫的一回义举,都能丈量你的美德,而这,也是社会给予你的一份无形试题,

看你能否担当得起“祖国栋梁”这一荣誉称号。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善本由心生,爱定传万家,中华美德薪火传,华夏大地为一家!

指导教师:王红元

第四篇:《境由心生》读后感

读完宋卫平董事长《境由心生》一文,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清晰认识到房地产形势的严峻。楼市越来越冷淡,资金越来越紧张,新政影响使高端客户被拒之门外,种种不利因素无时无刻困扰我们。作为房地产行业的营销人员,绿城房产一线销售人员,如何在淡市下做好营销工作,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一、心态:积极

“国营企业是酒,民营企业是水”,国家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作为房地产行业的民营企业更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脊柱之一。从行业重要性来看,我们从事的行业是好的,目前国家暂时进行调控,使房地产行业发展更健康,更稳健。俗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不应过多埋怨不利的房产政策,应快速调整心态,要有在调控中锻炼自身能力,磨练自身意志的良好心态。心态是做事的基石,是胜利的保障之一,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从事的行业、市场、客户、房产品。

二、心情:关爱

随着新政影响,楼市冷淡,来访客户表现出浓厚的观望情绪,有时会传染我们,尤其是我们亲眼目睹具有购买能力的超A客户因政策,只能放弃购买挚爱的房子,心情时有低落。淡市下,每个房产公司都会有这样情况,每个销售人员更是经常遇到,我们不能一直低落自己心情,要更加关爱我们的客户,关爱我们的同事,关爱我们的房产品。我们要以关爱的心情做每件事情,没有了爱,就失去了美,作

为我们绿城人就不能达到“为社会创造美丽”理想目标,所以我们要关爱从事的行业、市场、客户、同事,仁者爱人,千古不变。

三、心境:脚踏实地

绿城的“真诚、善意、精致、完美”一直教导我们,真诚善意做人,精致完美做事。我个人认为在追求精致完美的同时,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个细节,只有做好每个精致完美的细节才能达到精致完美的事情。如果不脚踏实地做事情,事情就会破洞百出,差强人意,远离目标,我们不做“浮夸风”的罪人,我们要做脚踏实地的主人,带着理想,带着目标,脚踏实地的去追求精致完美的境界。

四、心智:学习成长

《境由心生》中宋董提出,我们的房产品要尽可能做到国际第一流,但是我们的队伍还没有做过足够的训练来支撑。我们要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保持甚至是加强我们学习主动性,紧跟企业发展的快速步伐,社会发展的高效节奏。我们不能有自大自满心态,它们会让我们产生惰性,迷失自我。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行行出状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些千古名言都是在教导我们,让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做到国际一流的产品,那么一流的产品背后就是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企业背后就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背后将是我们有理想、有抱负、刻苦学习,快乐工作的绿城人。

五、心力:坚韧

作为一线销售人员,我们要坦然面对形势,积极开拓市场,关爱

每一组客户,让我们的房产品给客户带来幸福感。虽然我们目前遇到困难是我们从未经历过,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心态面对困难,挑战自我,强化我们的心力,使我们的心力更加坚韧,就会度过难关。小时候,我的父亲一直教导我“只要精神不滑坡,困难没有办法多”,所以我有心力面对所有的困难,更有意志的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工作和目标。

通过认真学习宋董的《境由心生》,从内心深处给了我自信与力量,使我有勇气,有意志力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海啸”。以积极、关爱的心态和心情,脚踏实地的追求精致完美事情,从工作中不断学习,以坚韧的心力面对困难,挑战自我,赢得胜利。

第五篇:言由心生 心随情动

——记社团联合会干部培训班“社团干部的口才与沟通”培训会 为提升社团干部的口才与演讲能力,加强社团干部对情感沟通的重视,强化社团干部对领导人格魅力的感悟,2011年4月27日晚六点,社团联合会干部培训班第四次培训会在远航楼203成功举办,会议以“社团干部的口才与沟通”为主题,由“拓客口才培训中心”首席讲师申晓宁老师担任主讲,社团联合会副主席陈星辰、谢皎飞及部分社团干部出席本次会议。

申晓宁老师以学校生活为立足点,从学生身边人与事的分析作为出发点,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向社团干部介绍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强调人际沟通中应将感情放在首要位置,懂得自我牺牲,用自我诚意的倾听换取对方心灵的解脱与舒坦;懂得用自信地“演”来修饰“讲”中的不足;懂得在公众演说时克服心理紧张状态的诀窍。其间实例栩栩如生,深刻向社团干部剖析了身边懂得迎合、善于沟通的优秀人士的左右逢源技巧。申老师总结说,人生最重要沟通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为“一对一沟通”,其二当属“正式场合公众表达”,正式场合公众表达能力正是每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各个社团干部而言更具有长远意义。申老师紧抓社团干部心理需求的演讲,博得了干部们的阵阵掌声,会议气氛顿时高涨。在谈及干部与领导的问题时,申老师经典简明地概括了领导影响力的本质,与领导口才艺术本质为控制欲的精髓。基于学校社团的基本情况,老师强调社团干部应避免命令型、权威型领导方式,宜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使用民主型口才与沟通方式对待社团的工作与人际交往。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就是要求领导者需从“服务者”的服务角度处理事情,以“服务者”的谦谨心态影响他人,以“服务者”的奉献精神去感染他人,在自我的牺牲与领导控制欲的隐藏下提升人格魅力,用自我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带动他人的成长,在共风雨同进退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彰显感情的真挚与家的温馨。学校社团只有在这种以情感为基础的社团文化中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在团结中不断的发展、进步、传承。最后,会议在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向申晓宁老师颁发“大连海事大学社团联合会客座讲师”特聘证书中结束。

通过本次会议,一方面加大了社团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社团干部的相互学习搭建了平台,同时加强了社团干部对领导力的理解与认知,对口才与沟通的重视,提升了学校社团干部综合能力水平,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社团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社团干部定能在本次培训会学有所得,深切体味“言由心生,心随情动”的内涵,努力做有人格魅力的优秀领导者,不断为社团管理增添新活力!

社团联合会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上一篇:教师值周工作安排下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