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读后感

2024-04-20

《境由心生》读后感(共14篇)

篇1:《境由心生》读后感

《境由心生》读后感

读完宋卫平董事长《境由心生》一文,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清晰认识到房地产形势的严峻。楼市越来越冷淡,资金越来越紧张,新政影响使高端客户被拒之门外,种种不利因素无时无刻困扰我们。作为房地产行业的营销人员,绿城房产一线销售人员,如何在淡市下做好营销工作,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一、心态:积极

“国营企业是酒,民营企业是水”,国家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作为房地产行业的民营企业更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脊柱之一。从行业重要性来看,我们从事的行业是好的,目前国家暂时进行调控,使房地产行业发展更健康,更稳健。俗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不应过多埋怨不利的房产政策,应快速调整心态,要有在调控中锻炼自身能力,磨练自身意志的良好心态。心态是做事的基石,是胜利的保障之一,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从事的行业、市场、客户、房产品。

二、心情:关爱

随着新政影响,楼市冷淡,来访客户表现出浓厚的观望情绪,有时会传染我们,尤其是我们亲眼目睹具有购买能力的超A客户因政策,只能放弃购买挚爱的房子,心情时有低落。淡市下,每个房产公司都会有这样情况,每个销售人员更是经常遇到,我们不能一直低落自己心情,要更加关爱我们的客户,关爱我们的同事,关爱我们的房产品。我们要以关爱的心情做每件事情,没有了爱,就失去了美,作

为我们绿城人就不能达到“为社会创造美丽”理想目标,所以我们要关爱从事的行业、市场、客户、同事,仁者爱人,千古不变。

三、心境:脚踏实地

绿城的“真诚、善意、精致、完美”一直教导我们,真诚善意做人,精致完美做事。我个人认为在追求精致完美的同时,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个细节,只有做好每个精致完美的细节才能达到精致完美的事情。如果不脚踏实地做事情,事情就会破洞百出,差强人意,远离目标,我们不做“浮夸风”的罪人,我们要做脚踏实地的主人,带着理想,带着目标,脚踏实地的去追求精致完美的境界。

四、心智:学习成长

《境由心生》中宋董提出,我们的房产品要尽可能做到国际第一流,但是我们的队伍还没有做过足够的训练来支撑。我们要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保持甚至是加强我们学习主动性,紧跟企业发展的快速步伐,社会发展的高效节奏。我们不能有自大自满心态,它们会让我们产生惰性,迷失自我。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行行出状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些千古名言都是在教导我们,让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做到国际一流的产品,那么一流的产品背后就是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企业背后就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背后将是我们有理想、有抱负、刻苦学习,快乐工作的绿城人。

五、心力:坚韧

作为一线销售人员,我们要坦然面对形势,积极开拓市场,关爱

每一组客户,让我们的房产品给客户带来幸福感。虽然我们目前遇到困难是我们从未经历过,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心态面对困难,挑战自我,强化我们的心力,使我们的心力更加坚韧,就会度过难关。小时候,我的父亲一直教导我“只要精神不滑坡,困难没有办法多”,所以我有心力面对所有的困难,更有意志的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工作和目标。

通过认真学习宋董的《境由心生》,从内心深处给了我自信与力量,使我有勇气,有意志力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海啸”。以积极、关爱的心态和心情,脚踏实地的追求精致完美事情,从工作中不断学习,以坚韧的心力面对困难,挑战自我,赢得胜利。

篇2:《境由心生》读后感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先生途经一个偏僻的小镇,来到一家旅店投宿。这时,一位老者也来订房间,不巧的是这家旅店只有一个房间了。

服务员说: “这是个双人间,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就同住这间吧。”由于已是深夜,外面又下着雨,他们也就同意了。

一会儿,他们稍事收拾后,便都上床睡了。在睡梦中,这位先生突然听到有人喊叫,忙睁开眼问道: “出什么事儿了?”。同房的老人用虚弱的声音答道: “对不起,我不得不将您叫醒,我有哮喘病,如果您不愿看着我死掉的话,麻烦您快帮我把窗户打开。”

他跳下床,但是停电了,只听那位老人继续呻吟道: “空气……,我快要不住了。”

先生设法找到窗户,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他终于找到了,但怎么也打不开。同时,老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了。情急之中,他操起一把椅子,猛地砸去,玻璃碎了。老人停止了呻吟,感到好多了,并向先生表示感谢。

然后,两人入睡,直到天明。可是当他们醒来时,却惊奇地发现,房间里唯一的一扇窗户关得紧紧的,完好无损,而室内的穿衣镜却成了碎片。

这就是境由心声,一位哲学家曾所过:心乃是你活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可以在有着各种压力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减轻压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篇3:境由心造

字林桐,1971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淮安,号煮石斋主人,擅山水、花鸟兼工书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中国美院陈大中教授书法工作室,南京艺术学院山水专业硕士。浙派中青年实力画家代表之一。现为杭州市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会员、浙江中国画协会会员,浙江丽水学院中国青瓷研究院客座教授。

中国画之“写意”是艺术中之大智慧,古人善写意者皆天资高迈,学力精深,故能在其作品中达到“形神皆备,以少胜多”的状态。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而言,面对世俗中浮燥与名利的考验,能够沉下心来深究自然之道并返观内心者少之又少了。因此,艺术家创作的状态的回归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青年艺术家更需要探本穷源,以承古人之润泽。在画法方面,无论精粗对于画面的写意性而言并非关键,重要的是画家能否在绘画的过程中顺势随性,笔笔生发,体现出一种完全自然的情感状态。这需要艺术家把客观物象的特性融化在自己的情性之中,正所谓“超乎象外,得其圜中”是也。

成军兄与我多年前都曾求学杭州,现在又同为金陵张友宪先生门下。缘于师承与画学经历,成军的山水画不仅在画法方面远宗宋元,对于画面的造境亦颇得古人之清逸幽深。他的作品中常常于奇松静水之间有人或立、或踞、或行、或卧,人物造型静穆,有现代人亦有古人,多以没骨之法为之。也许是因为专业方向的原因,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画中唯人物画最难造“无我之境”,因为观者每在画中见人便容易去赋予其身份与情节,这一来便总难摆脱“我见”的执着。苏东坡写过“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的句子,这与倪云林之秋树苍茫的茅亭之下从未有过一人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因此,我每次看到成军山水画中的人物不仅须眉皆具而且施以色彩的时候总是在为他担心,而他却又能够用他所营造的山水世界将其完美的和谐并相得益彰。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与山水的关系很少按照传统中国画的逻辑去安排,人物的身份亦被他有意的模糊化,加之其大胆出新的构图,会让观者忘记了画者、画中人和自己,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他……这种在作品中可以让人能够反观自照的感觉正是中国画之写意性的根本智慧所在

当下,人们在试图为中国画创作做出各种所谓的流派和分类办法的时候,能严肃于在作品自身中深入研究探索并展示着其对于中国画之“写意性”的理解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绘画乃寂寞之道,画者当怀赤子之心,我也愿意在他所造的幽逸之境中徜徉和遇见他。

篇4:胸中丘壑,境由心生

三年前,与著名作家凡夫先生合作完成《诗画襄阳》画集之后,凡夫先生又建议笔者创作襄阳名胜长卷,这个选题很快得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赞许。因有了诗画襄阳百幅创作之经验,创作《襄阳图卷》就感觉更踏实一些了。长卷的创作它不等同于单幅作品的创作,无论是构思、布局、山石结构、树木穿插变化,还是用笔、用墨、用色,以及景与景之间的衔接、时空的转换等都要高度的契合,稍有不到,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手卷、册页都是中国古老的画幅形式,自宋代兴盛以来,一直为书画家、特别是文人书画家所喜爱。名画中的《清明上河图》 、《富春山居图》 ,法书中的《兰亭序》、《 祭侄稿》 等都是以手卷体式问世的。推及缘由,横幅立轴等单幅作品,即便是宏幅巨制,所表达的内容、技法和画家的思想总是有限的,而具有长度可伸缩优势的手卷、册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手卷、册页的表现形式十分灵活,适合文人抒写情性,使之成为书画家表现空间的最合适的形式。书画家可以把平生所学充分发挥,把某一主题在同一个手卷或册页中表现到极致,如当代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先生就曾以册页方式创作《杜甫诗意画一百开》(又名《杜甫诗意百图》) 。《杜甫诗意画一百开》不仅内涵丰富,在表现上也极尽能事,成为绘画史上的传世巨作。一件长卷、一本册页既可表现一个主题,也可表现多个主题;既可由一位书画家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多位画家、书法家、作家共同合作;在创作时间跨度上,既可一挥而就,也可经过长达几年、十几年乃至几代人的积累;既可纯粹是画家或书法家的作品,也可诗书画结合,画中有诗、画中有文、画中有书。手卷、册页还有携带方便的优势,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文人骚客携带几件手卷、册页置于行囊,于荒村野店、舟楫劳顿时把玩欣赏,可清除旅途之苦及孤独,自是赏心乐事。清初王时敏汇集临仿古代大师杰作于一体的缩本册页,取名《小中见大册》(又名《仿宋元人缩本画》),外出时常观摩把玩,对其绘画影响甚巨。

手卷又叫长卷,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画心横长,高尺许,卷起以后,其粗细一般为一手可握。手卷的长度(总长度)一般在三、四米至十几米之间,近年有百米甚至千米长卷出现。这种横长的画卷,不易张挂,只能用手从右至左舒卷展阅,可以置于案头展现欣赏,故称“手卷” ,亦叫“横看” 或“行看子” 。它是竹简、木简、经卷、书卷形制的遗制。前汉《天文图》、《兵家图》等实用图,都是以织物为底子而可以卷舒的卷子。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2800年历史。襄阳古城,山川灵秀、物产丰饶、文脉深远、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襄阳是楚国通往天子之都的重要通道。秦到隋唐,“经市闹兼秦楚俗,画疆雄据汉襄流” ,从京城西安、洛阳至两广巴蜀,襄阳是必经的驿道。襄阳还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白居易的“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 等诗句,都生动地表现了襄阳“南船北马”“ 交通要津” 的繁荣景象。

襄阳的地理环境优越,地势险要,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史书上有记载的战争就达200多场,商代武丁伐楚抵襄阳,汉武帝起兵白水,孙坚饮恨凤林关,隆中对策划三分,关云长水淹七军,羊祜杜预三分归一统,朱序襄阳拒前秦,岳飞收复襄阳,宋蒙襄阳激战,李自成攻占襄阳,王聪儿襄阳起义,张自忠殉国长山,刘邓大军解放襄阳等,金戈铁马、逐鹿古城、沧海横流、淘尽英雄,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豋临。”走进古城的名胜,品味历史的沧桑,将引导你融入襄阳的山水,回归自然的怀抱,并产生许多新的感悟。

创作长卷,真正做起来比想象中的更艰难。笔者没有经历过学院的系统教育,不是人们常说的学院派,但我听说过也看到过,也确实有很多人没有经过学院教育却画得很好。如李世南,他没有经过学院教育,但对中国画的深刻认识却是非常到位。他有幸拜于石鲁及何海霞门下,加上自己的刻苦磨练,在绘画艺术上终成大气。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到了顶峰都是一致的。只要掌握了中国画创作的规律,路子就会正。而中国画的主流正脉是什么呢?那就是画一种永恒的精神!山川永恒,自然永恒。春天花开秋天叶落,山川永远不变的那种状态。创作《襄阳图卷》,我首先想到的是写生。古人对写生称之谓“师造化”, 北宋山水画家范宽道:“与其师古人,不如师诸造化。”清初石涛则针对因循守旧的时弊提出只有熟悉山川,方可达“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之境,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 。画家写生是感悟山川,感悟生活,更是取法自然,师法造化。故笔者创作《襄阳图卷》始,便多次去保康、南漳、谷城以及市区的山川、名胜寻觅探访。前年夏天在保康九路寨写生时,还曾有过一次惊险的经历。九路寨山高林密,是一处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名胜景点,循山径迤逦而行,周遭岑寂,唯闻溪流淙淙,百鸟争鸣。一路奇峰突起,移步换景,四望皆图画。我在响水河边画佛祖望瀑,天渐渐暗下来,我正要收笔时,突然有人喊,“山洪来啦!”我赶紧收起画具,慌不择路地往山上爬行。不到一会,山洪果然奔泻而来,那气势惊天动地,憾人心魄,霎那间,两山之间形成一条奔腾的大河。山里人说,山洪暴发也是有次数的,能见到山洪实属难得。这次写生,虽有惊险,却得写生稿数十幅。

襄阳,本来就是一幅天地造化的长卷。九路寨山势巍峨,气势如虹;五道峡泉声叮咚,如珠落玉盘;水镜庄风光旖旎,景致幽雅;香水河飞瀑流泉,彩虹如幻;大薤山壁立千仞,云蒸霞蔚;小南河山重水复,曲径通幽; 承恩寺古刹千载,奇木参天;古隆中山雅林幽,伏龙栖凤;广德寺宝塔古殿,北风南派;黄家湾平中见雅,淡中见奇;岘山群高低错落,逶迤如浪;真武山一峰突兀,拔地参天;习家池千年遗韵,留醉山翁;仲宣楼倚角古城,俯瞰清池;临汉门雄峙汉滨,瞰南视北;昭明台高踞城心,巍峨壮观;米公祠碑廊藏珍,翰墨飘香;渔梁洲动中守静,闹中得幽;鹿门山林茂水瘦,素有大隐:白水寺松竹叠翠,殿宇古朴……要把这一长卷表现在一纸之中,谈何容易?笔者唯恐笔力不逮,难以传神。

nlc202309030100

智者看世界,重在精神上的驰骋。“竖画三千,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 拙作《襄阳图卷》,藉平生之力,得襄阳名胜二十景,观者如能得于卧游,于卷中览胜襄阳,吾愿足矣。

作为山水画家,当“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诗意。《襄阳图卷》绝非山水景物的照搬,亦非诸多名胜古迹的拼接,笔者力图在时空变幻间生发机趣,在人文自然景观的融会中妙得神髓,以实现真正的艺术心灵的自由。

“文章不厌百回改” ,作画亦如是。盖绘《襄阳图卷》,非急功近利之事。必以现代审美意识,借鉴前人山水画法,窥得襄阳美之精粹,长留襄阳之山水。兴之所至,生机勃发,墨气拂拂自十指出,下笔如有神韵,此即吾所愿所求也。

在《襄阳图卷》中,山之峰岭,云之霞光,水之激流,殿之雄伟,加上林木阡陌路桥舟车都要造化得妥妥帖帖,起承转合皆合法度,虚实浓淡相得益彰,高平深远各有其妙,雄奇险秀神韵并存,实为不易。

笔者在创作《襄阳图卷》前,与评论家吴鄂东先生在一起交谈,吴鄂东先生说,“长卷的创作,其难点在于景与景之间的衔接与气之融合及主景的安排。”并建议以远山、云气、河流、树木等作为参照物。此论实为高妙。《襄阳图卷》有35米之长。作画之前,笔者先用柳炭条在宣纸上轻轻地打好稿子。古代有“九朽一罢” 之说。因为小的草图画起来快,又便于修改。参照写生稿及照片多画几幅草图,通过比较,从中选择恰当的构图进行下一步的创作。画正稿时,既率性落笔,又小心收拾,才能有较满意的效果。当然,《襄阳图卷》多有不尽人意之处,若要画好襄阳山水,必倾一生精力而为之。

2010年,我曾在拙著《诗画襄阳》 跋文中写过:“作为一本配诗的画集,力求能较好地表达诗意,以便读来有艺术的丰富感,不至沉闷单一,但是以画言诗,言出诗的情调、情绪,言出其深蓄的内涵却并非易事。无论画家怎样努力,要想把一首诗的诗意画出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同一首诗,不同的画家会画出不同的画面,不同的读者也会想象出不同的画面。这不是诗的短处,而正是诗的长处。高明的画家,不会让读者断裂自己的想象,而只会给读者延展想象的天空;高明的读者,也不会把画幅变成想象的框架,而能借助画面,翱翔自己的翅膀。”此论即是从襄阳中悟出。襄阳是汉江中最具华采的一章,不仅山川云水在此交响,而且大自然与人类文明也在此交融,中华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汇,美学上的阳刚与阴柔在此交合。故我以为襄阳乃不同凡响的山水长卷也。

放眼襄阳山水,他日将成人间仙境。襄阳亘古之变,已在眼前。

痴思留得春不去,他日望春画里寻。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美术家协会)

篇5:境由心生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学作品被不同的人所阅读。而当人们同时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时,人们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不同。这种差异便是取决于当时他们的心境。当他们心情好的时候,便会更注重看作品中开心的场景,而心情不好时,便只会看到作品的阴暗面。

同理当你心情愉悦时,就觉得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当你感到是失落时,便觉得世上的一切都背叛了你,世间的一切都充斥着虚伪和欺骗。

李叔同出身优渥,年少便留学欧洲,精通音律,雕刻,古汉语。然而,世上太多丑恶血腥的事扰其内心,使他不断地在自己的世界中徘徊,但他最终还是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放弃了尘世的一切,遁入空门,潜心向佛。而他圆寂时的那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便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李叔同为了自身不被外世侵扰,从而选择追求一颗真挚纯洁的内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我们的心就如同一座明亮的镜台,我们要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污垢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我们不应被污秽与残暴所掩盖内心的善良和真诚,我们应以一种积极心态来看待人生和世界,那世界将会被光明所笼罩。

史铁生打开人生这扇窗望向地坛时,才真正发现生命中需要的淡定和从容。因此他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此时的他找到了内心的方向,从而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之处。

篇6:境由心生作文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很早就出门去买菜了。但是爸爸打算先去公园逛逛。

公园里面不像其他时间那么多人,我们来到桥上。一朵朵荷花开放在湖面上,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我们走过桥,在路上一阵阵青蛙和蟋蟀声像一个交响乐团在奏乐。走到一个台阶旁,一阵较大的青蛙声响了起来,我疑惑的走到台阶蹲下来看一看是什么?“是青蛙,有青蛙!”我对爸爸说到,便把爸爸按了下来。“你看,他们在产卵!”爸爸对我说,“你看那儿,不是卵吗?”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青蛙产卵,真兴奋啊。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河边。“你看,那儿有只白鹭!”爸爸兴奋的对我说,“你看,他正在抓鱼呢”我们希望能看到他抓住了一条鱼。可白鹭不久后就飞走了,我们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去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仿古代的码头边。我们登上码头,不远处有一条船停在那儿。“你看这是什么,爸爸。”我指着一块石碑问,“那是一首诗”爸爸回答到。上面的诗是唐朝诗人韦应物写的,上面写着:“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仿佛把我们带回了盛唐如诗如画的滁州西涧。回家时,我们踏着诗路,欣赏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乡愁》……突然一块石碑出现在我眼前,上面写着:“境由心生”,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的感受吗?

篇7:境由心生作文

路是上世纪末流行的路;泥沙路,时代日新月异。这种路在大城市早已绝迹,但却由于地势险峻,别说泊油路,就连换成水泥路,也可能是数年后的事了。因此每次走过这路时,车便颠的和最老式的拖拉机差不多。你换啥车都无济于事。

这段路每次要走十多分钟,但对于不同时期的我来说,我的感受是不同的。“境由心生”嘛,不同时“心”不同,“意境”也就不同了。

最小时,不知几岁,反正那时父亲抱我十分轻松,一只手就能把我提起来,那时我们没有车,便搭了辆便车。用母亲的话说,一开进小路就像过山车一样,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一下子四胎腾空,年幼的我不像表妹,一点儿都不晕车,还高兴的“哇哇”大叫,可怜了小表妹,脸上不是汗和泪就是哇出的饭。

小时的我没啥意境,“好玩”呗!那时觉得路很短。“飞”几下就到乡下老家了。

八岁时,我的一位太婆病种。山里基本无信号,智能手机“报了废”,没办法,父亲只能自己开车送医院。

时近黄昏,父亲的车飞速的飞驰着,和死神做时间赛跑,我满头大汗,一边照顾着呻吟的太婆,一边让父亲快点,小时候认为很短的路,一下子变得似乎永远到不了头,只见树叶繁密,遮住了阳光,路上十分阴暗,父亲左突右抢,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在这似乎永恒的左右拐中,时间在流逝,终于拐完了弯,车终于行驶在了大道上。我长呼一口气。

两年前,老家突发泥石流。山洪爆发,山上不时落下石块,路一边突扎入泥石流中,接着断了。另一边落满了石块。

灾后回乡上触目惊心的。不是因为路被冲塌了一半,而是路实在太窄了。

篇8:拨云见日,乐由心生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我们都是用电话沟通的, 老人说话文质彬彬。我们说要采访他的时候, 他很高兴的答应了。

家人关心

2 0 0 0年, 老人在一次体检的时候, 发现血糖值偏高, 但没当回事。后来连续有一些日子, 睡觉醒来都有口干的现象。于是去了杭州省中医院进行检查, 一下被确诊为了糖尿病。 (空腹血糖7.2mmol/L, 餐后两小时14mmol/L) 。老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看着确诊的单子, 心情很复杂, 抗糖路也由此开始。

一开始, 老人一直使用的是联合治疗, 但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2 0 0 2年, 在医生的建议下, 检查了尿微及白蛋白, 结果也是超标了, 而且血压一直居高不下, 老人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60多岁的年纪, 本可以在家享享清福, 却被这个病折磨得寝食难安。家里人看着也很着急, 那时候的邬大爷心情极度沮丧,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家人的关心也都被他一一拒绝, 那时是有些抑郁情绪的, 急躁、不安、悲观, 陷在里面难以自拔。

饮食控制

好在陪伴多年的老伴一直十分耐心地照顾、关心他, 从各种途径帮助邬老控制血糖, 特别是饮食方面:用木糖醇代替平时吃的白砂糖, 做饭时严格控制油和盐的用量, 主食里还添加燕麦, 每天都定时定量的喝牛奶, 每天一个鸡蛋, 很少吃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 腌菜也只吃豆腐乳之类的。一开始, 邬老是有些许不适应, 需要敬而远之的食物很多, 要想控制得好, 还真是不容易。“还好有老伴随时监督, 随时指导, 更专门准备了一个限油壶, 刻度是25~400克, 定量食用, 确保了每天的饮食量不超标。”邬大爷如是说。

生活在南方, 老人吃的海产品会多一些, 平时还吃些黑木耳、香菇、海带、紫菜之类的, 配合杂志上介绍的一些食物, 老伴会变着花样给邬老做, 饮食得到了相当好的控制。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老伴还允许他吃一些水果, 说到这, 邬老的语气像个小孩子。多么幸福的邬老, 有个这么贤惠的妻子。

运动管理

老人说, 得病以后, 最辛苦的就是老伴, 从每天的饮食控制, 到运动监测, 都有她陪着, 这么多年, 没有埋怨过一次。, 每天晚饭后, 老伴都会陪着邬老步行3 0~5 0分钟, 几乎不会间断。如果赶上刮风下雨, 他们就在家里做糖尿病保健操, 有时候也看看杂志上教的动作, 慢慢学习。几年下来, 邬老的脾气也不再那么急躁, 不再愁眉苦脸, 也不再寝食难安。

血糖监测

在2 0 0 2年身体检查的时候, 由于糖尿病的原因, 邬老的血压也很高。从那以后, 他就一直很注意血糖和血压的测量。每天除了服用控制血糖的药以外, 还依照医嘱, 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现在每项指标都十分正常。而且每次去医院检查, 他都会带着自己的血糖检测记录, 医生在看完他的记录以后, 都会很吃惊, 说:“你把五驾马车驾驶得太好了, 病情控制很好, 别人都是看一次病严重一次, 照你的病情来看, 你完全可以减少一些药物。”

邬老听到这些,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老伴, 这几年的照顾终于没有白费, 老伴辛苦了这么久终于有了回报。老伴得知他的好消息以后也是由衷的欣慰。这么长时间过去了, 老人说起这个仍旧很激动。他们终于看到了曙光, 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那一关, 下面等待他的该是艳阳高照了。

结识糖友

在患病的这些年来, 老人结识了众多的糖友, 大家一起检测血糖, 一起学习糖尿病知识, 一起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看到周围的糖友都在努力对抗糖尿病, 邬大爷也鼓起了干劲儿, 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 面对家人和朋友。

每过一段时间, 就有糖友去他家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 如果有行动不便的, 他就主动去朋友家给人家测量血糖, 如果有谁血糖波动较大, 大家还会坐在一起探讨。有不明白的、解释不通的地方就打电话咨询医生或是自己看书解决。这样几年下来, 邬大爷俨然成了圈里的顾问, 大家也都会找他来咨询一些问题。

当看到有的糖友因为血糖控制不好, 引起众多并发症, 或是擅自停药引发各种问题时, 邬老会很着急, 苦口婆心地说教, 讲述自己的经历。“有一个家庭, 夫妻双双都是糖尿病的, 但他们认定吃药对身体不好, 总是用保健品代替药品, 结果血糖控制得很不理想。”邬老经常去他们家, 跟他们说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 就这样, 说了有一段时间后, 夫妇终于听了邬老的劝告, 服用了糖尿病的药物, 血糖值终于不再那么高了。“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那儿真的是太多了!”每次看到糖友的病情加重的时候, 他总是很难过, 一方面, 有很多人不听他的劝告, 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另一方面, 也是因为糖尿病的教育没有深入地方, 导致许多人很盲目, 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笑容依旧

现在, 老人依旧和老伴每天坚持散步, 坚持饮食控制, 坚持为大家宣传糖尿病的危害和治疗方法, 十几年如一日。如今, 老人患病已满20年, 可喜的是, 什么并发症都没有, 每天的精神很足。采访的最后, 老人说:“欢迎你们来我家玩啊, 我家离海宁潮水只有十几里, 我可以当你们的导游啊, 我现在身体很好, 不比你们年轻人差的哈!”

编后语

篇9:象由物生 境由心生

一、由物入手,体味意象

在诗歌创作中,通常讲究的是凝练而含蓄。具体来说,诗歌通常不直接表露情感,而是“立象以尽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即借助一定客观外物来抒发思想情感,以意象搭建作者主观世界、内心情感与客观世界的沟通桥梁。所以,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意象这个审美元素,由“物”入手,顺着“象”这个载体而深入诗歌意境,触摸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认识常见意象,了解深刻寓意

有些物象因其自身的某种特点而变为彰显品格、抒发情感的载体,即变成有着特定寓意、约定俗成的常见意象。所以,在诗歌鉴赏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物象特点,了解其共性,再结合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意象寓意,体会诗歌语境,为主旨思想的理解奠定基础。

例如,柳因柔长缠绵的特点,被视为多情之物,因此“折柳”常常寓意“惜别怀远”。花象征美好,好比青春。但落花恰在春末,象征青春不再、年华老去,有“悲春、伤春”之意。梧桐、落木、夕阳等意象象征悲伤、凄苦、凄凉。松柏、秋菊、寒梅等意象则寓意高洁品格。如果学生可以掌握这些意象的内在含义,那么,他们的古诗词鉴赏力将会有大大提高。

2认识意象形式,深入诗歌意境

著名诗人、剧作家艾略特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这段话既说出了意象的组成形式,即一组物象、一个中心意象、叙述细节场景或片段生活,又表明想要深入文章、理解主旨就需要把握意象或者意象群,细细体会诗歌意境,发掘诗意内涵。

例如,在李煜的《相见欢》一文中,通过“缺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共同渲染出一种凄凉之境,强化了词人内心孤寂之情,表现了作者内心复杂而又难言的悲痛、沉郁与愁苦。

二、知人论世,把握情感

篇10:境由心生散文

朋友,你有没有在午睡或者其它不想接听电话的时候,却突然地来了电话的情况,我不知道,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因为那些打扰而心生不快,我是有过的。

有很多次,不关手机的时候,会有电话在刚好睡着时就把我给吵醒了,过去接听,也是不情愿地嘟囔着打电话的人不看时间,尤其再遇上个拨错了号的,就更是高兴不起来了。

我总是认为如果是十万火急的事情,打电话来的,还可以理解,可大多都是换个非休息的时间打,也不是不可以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如果正在休息中接了不重要的电话,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可是,再想继续睡觉,却大多是不可能了。

我会因为被打扰,想到关了手机,可是,有时又担心万一是老人突然身体不舒服了,而打来的电话,给耽误了,所以,我几乎一直是在“不考虑时间的毕竟不多”的信念下,坚持开着手机,甚至,明知道不会杜绝“不知趣儿”的人,也得硬挺着,只怕万一耽误了生死攸关的大事。

说来说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直都是在边抱怨着边不得不开着手机的。

比如,几天前的一个中午,我和丈夫都在睡午觉,忽然我听见放在客厅的手机响了,怕惊醒他,我赶紧悄声跑出去,拿着电话又跑进最边上的卧室去接,一听,是一个朋友约这几天聚餐的事情。

挂了电话,我就在内心怪他没长脑子,这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儿,什么时间打还不行呢?偏偏选择在人家午休的时间。

尤其是回到卧室,却发现我丈夫也被吵醒了,更后悔睡前没有关掉手机了。

醒了,即使能睡着,也不敢再继续睡了,因为折腾了这么半天,就剩下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该上班了。

躺在床上,闭眼休息,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不分时间打电话的事情。

起先,我还是怪那些人看明白事儿,可是逐渐地我忽然就觉得不能全怪他们了。

那些打电话的人,肯定跟我们生活习惯不太一样,可能他们就没有午睡的.习惯,也不了解我们每天都午睡,正如我们不了解他们一样。

既然不知道,那么,打电话,也不过分。

而且,再较真一些地说,人家能打进电话,说明你没关机,没关机就意味着允许打电话进来,既然,你没封门,敞开着的,随时进来又有什么错呢?

对于打手机的人来说,只有在对方关机的情形下,才知道是不想接电话的,否则,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开着就可以打进来,于情于理也没什么说不过去。

这么看来,我是对打电话的人责怪多了,原因是我一向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没从对方利益出发。遇到问题总是找别人的毛病,从来不考虑自己的不足,不但没有改变现状,还令自己不愉快这么久,是我的错上加错。

如果我不担心接不到重要电话,关了手机就不会有烦扰,可是,关了手机可以拒绝一些不重要的电话,也可能错过重要的电话。对待这一对矛盾,只要明白凡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尽力克服也就是了,毕竟这类事情也不是天天都发生的,偶尔有几次休息不好,也不至于影响到身心健康。

篇11:境由心生500字作文

布朗先生途经一个偏僻小镇,来到一家旅店打算投宿。这时,另一个人也正好来订房间。不巧的是,这家旅店只剩下一个房间。

这是一间双人房,服务员说,如果你们愿意,就同住这间房吧。一开始,两人都不愿意,但由于深更半夜,他们就勉强同意。半夜,睡梦中的布朗先生忽然听到有人喊叫。出什么事了?他惊问。同房的.那人虚弱地回答:我有哮喘病,现在感觉很不好。如果你不想我死掉,麻烦你赶快帮我把窗户打开。布朗先生跳下床开灯,但是停电了。病人继续呻吟道:空气、空气我需要新鲜空气。

布朗先生摸黑设法去找窗户。花了好长时间,他终于找到了,却怎么也打不开。病人的声音越来越弱。情急中,布朗先生操起身旁的一张椅子,猛地朝窗户砸去,玻璃哗啦一声破碎了。病人说他感觉好多了。

天亮了,他们醒来发现,房间里唯一的一扇窗关得紧紧的,而室内的穿衣镜却成了碎片。

篇12:读《背影・匆匆》有感:境由心生

杨绛先生有句名言“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这本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匆匆》中的多篇我在学生时代就学过且考过,都是很熟悉的文字,重新读来,感触却不一样了。

1

一是景色。在二十世纪初的环境下,旅行往往是份苦差,可朱自清却能自得其乐。遇到收钱不做事的茶坊写到:茶坊日里要谈天、晚上要抽大烟,哪有闲工夫来伺候你!遇到伦敦街头追着讨钱的乞丐也只有无奈地给钱了事;严寒的冬日里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养在开水里便是美味;心里颇不宁静的夏夜去荷塘边转一圈回来便有了《荷塘月色》和之后的“月夜蝉声”之争。苦中作乐是心境更是修行。我也常常旅行,可每当心中有事时亦或旅途中食宿差强人意时,无论景色多美也品不出味儿来。可见境由心生,决定一个人快不快乐的是心境,而不是遭遇。

2

二是情感。除了脍炙人口的写父子之情的《背影》,朱自清还写了许多写儿女情、夫妻情、师生情的文章。其中哀悼亡妻的.文章《给亡妇》着实让我感动,朱妻亦如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妇女一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侍夫为天,过度的操劳最终积劳成疾,在壮年病逝。唯一欣慰的是她的丈夫能体谅并感激她的付出,在她去世多年后对她的情义依然如旧。看过一种说法:最好的夫妻是能并肩站在船头共同迎接风雨的战友,最坏的夫妻是在抵抗生活的磨砺时还要提防彼此的敌人。前些天,亲戚家男方因债务纠纷离家出走失联数日,这种抛妻弃子不负责任的行为真是幼稚之极!因为对于世界来说,你是一个人;而对于某个人,你是她的整个世界。

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我想朱自清的散文自诞生之日起就年复一年不断地被选入语文教材,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品也源自于此。

篇13:《境由心生》读后感

《闪灵》和史帝芬·金的其他恐怖小说一样, 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 源于人类濒临精神崩溃的极端体验。主人公杰克作为一个业余作者, 其年龄和状况与未成名时的史帝芬·金相仿:一样的穷困潦倒, 拖家带口, 靠打短工维持生计。可以想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们都处于怎样的低谷, 被焦虑和绝望折磨着。作家本身经常灵肉分离, 被残酷的外部生活压力侵蚀, 无法平静, 陷于人格和精神的分裂之中。一方面要对妻子和孩子负责, 一方面为了完成个人的写作事业, 不得不牺牲家庭。这种矛盾绝望的心理被史帝芬·金巧妙地化作整个恐怖故事的内在张力。作家同样处于极端孤独之中, 选择大雪冰封的旅馆就相当于进入自我封闭的内部世界。此时杰克与世隔绝, 苦苦等待灵感的来临。那些幽灵可以当作是杰克创造的, 像是作家笔下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作品又让人物产生明显的二元对立, 温迪代表着外部世界, 她和孩子是唯一从现实世界传到杰克耳朵的声音。笔者猜想儿子的非理性行为一定大大干扰过史帝芬·金的写作, 让他深受折磨, 所以史帝芬·金让儿子成了杰克潜意识第一个砍杀的目标。

库氏的电影与原小说有着很大的出入:小说中主角战胜自我与幽灵, 而电影中主人公变成疯狂的凶手, 实在有点南辕北辙。更何况杰克本身也是作家心路历程的写照, 怎么能接受如此悲剧性的下场呢。我们对照一下两者的差别, 就可以看出导演的企图。小说中的凶器是棒球棍, 而电影却将美国人生活中常见的棒球棍, 变成了恐怖电影中常用的斧头。小说中杰克一个人都没杀死, 并且黑人厨师最后协助温迪和丹尼母子逃出旅馆, 是真正的英雄。而在电影中黑人却被一刀很干脆地砍死, 破了杰克杀人的零纪录。很显然影片这样改编是为了强化暴力效果, 加强对观众的视觉冲突, 不得不牺牲这个次要角色。这与种族迫害毫无关系。小说中杰克多年以后现形在丹尼的毕业典礼上, 默默祝福着儿子的成长, 场面温馨动人, 一副亲情永存的样子。而影片则让杰克的疯狂日益升级, 直至崩溃, 最后冻死在迷宫中, 万劫不复。史蒂芬·金毕竟只想当个畅销小说作家, 无意把主题拔高, 何况作为成功人士, 他可以笑看过去, 重塑慈父形象, 保存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完整。而导演库布里克则很明显想在其中赋以一定的寓意, 成为现代人无法沟通、自我毁灭境遇的写照, 表达他一贯对现代文明的忧虑。

库布里克在影片情节的处理上与以往恐怖片的手法不同, 以一家三口人来演绎一个简单但又离奇的故事, 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可使观众感受到每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怪异。影片以一组航拍镜头开始, 一条蜿蜒的公路伸向远处的雪山, 一辆黄色轿车孤独地向前行驶, 而观众却能随着镜头的运动以及那空灵的背景音乐感受到一股神秘气息, 同时又留下了悬念。紧接着杰克来到了“遥望大饭店”, 人们来来往往, 一派正常的景象, 环境气氛轻松自如, 这就与片头形成了对比, 引发观众对人物命运的期待;家中妻子和儿子的对话, 既点出了儿子丹尼的超能力, 又使情节开始有了发展。妻子对父子两人的关注, 又使父与子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这几段就交代了人物, 这仍是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叙事风格。随后杰克一家三口入住大饭店, 影片从两方面推动故事的发展:一方面, 杰克每天守在桌前写作, 在一个空旷的屋内, 不与外界联系, 对妻子冷淡;另一方面, 妻子天天陪着丹尼在里面游玩, 也不去打扰杰克。从两条线平行推进, 形成杰克与妻儿的对比, 突出杰克的幽闭心理状态。其中丹尼也在每天的游玩中感应到恐惧, 影片在分析杰克的同时又增添恐怖气氛, 使影片结构十分严谨。肆虐的风雪把整个大饭店覆盖上了一层阴影, 使影片发展到高潮。大雪中的“遥望大饭店”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更加剧了杰克的紧张情绪, 频频产生幻觉, 整个恐怖气氛层层递进, 直击观众内心。

严格地说, 《闪灵》中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形象的。从丹尼眼中看到的两个小女孩并不恐怖, 杰克看到的管理员也不恐怖, 仅仅在237房间中的女人 (女尸) 才具备恐怖意义, 但只出现了一次, 所以这具尸体不是贯穿整部影片的恐怖主体。但为什么这部电影仍然被视为恐怖电影史上的经典恐怖片呢?因为, 虽然没有恐怖形象出现, 但恐怖的因素却让人觉得无处不在:稿纸上打印的完全相同的句子、奔腾而来的血浪, 甚至那个迷宫, 都向我们施加了一种感到恐惧的力量。最突出的还有杰克的那张脸, 完全是一种丧失心智的表现, “心魔才是魔”。正常人被长时间关在和外界隔绝的酒店中, 患上了恐惧幽闭症, 本来并没有什么妖魔鬼怪, 完全是自己的心理失去了常态, 才产生种种恐怖的幻像, 这种心理的恐怖要比形象的恐怖更让人感到恐惧和震惊。

《闪灵》中最成功的地方应数摄影。摄影机始终跟随人物运动, 而且以不同的角度增加视觉适应。最突出的是影片从一开始就以第三者视角出现, 紧紧地跟着杰克, 自始至终关注着杰克的命运。第三者视点还运用在丹尼的描写上, 每一场丹尼骑车在屋里转的戏, 都是摄影机跟随移动, 不让丹尼跑出视线范围。这样的处理既能让丹尼与观众的距离拉近, 又能增强视觉的冲击力, 恐怖气氛油然而生。片中大量运用了正常人视野中的镜头去表现人物, 出现的景别是中景、中近景。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长长的走廊内丹尼骑玩具车, 在标准镜头的作用下, 既没使走廊变形又将环境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力求在正常光线的环境下用视觉的灵敏去捕捉其中的恐怖。整部影片不同于传统恐怖片, 而是调子透亮, 颜色鲜明, 物体极富有生机, 从中也更能反衬出人物的怪异。

值得一提的是, 镜子在本片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一道具, 导演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在矛盾或表里不一的双重身份。首先是杰克, 无论是与吧台前的洛伊德, 洗手间里的格雷迪, 还是卧室里的丹尼母子说话时, 他似乎都在盯着镜子 (甚至储藏室的大门) 中的映像自言自语, 杰克陷入了自我的世界无法自拔。镜子于他的作用, 就是造成反观物化现实的幻觉, 一种在光路迂回中看似清醒的深层迷失。其次是小男孩丹尼, 他的超能力是通过假想朋友“托尼”表现出来的, 而这个会说话的手指第一次与丹尼对话就是通过镜子。在镜子中我们看到丹尼的另外一面——他体内的“他者”。这种双重身份又给了他一种保护, 一处隐遁自身的避难所, 以至杰克彻底发疯之后, 真正的丹尼就不再出现, 完全以托尼的身份示人了。

有人说, 《闪灵》是导演在谴责早年的美国人用其所谓的“现代文明”驱逐并屠杀了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印第安民族的这一残酷野蛮的行为。虽然在影片中也有提到酒店的原址曾是印第安人居住地, 在影片中也看到用印第安人独特的图案装饰的窗和地面, 但就此把杰克比做文明的美国白人, 把妻、子比做印第安人, 有些牵强附会, 正如影片让黑人厨师被杀并不表明导演有种族偏见。至于影片最后出现的衣着整齐的骷髅客人们, 与其说是印第安人, 倒不如理解为影片最后照片上出现的1921年的客人们。最后的照片也解释了为什么杰克第一次见到格雷迪的派对上的人们的衣着明显是20年代的风格。

篇14:境由心生,情由心发

关键词:语文学习;开放式课堂;审美体验;人格提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意蕴深厚。语文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强有力代表,是语言文学的简称,其主要功能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挥审美教育作用。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会获得强有力的交际工具,还会获得美妙的审美体验。生命哲学创始人狄尔泰认为,生命的存在是一种体验式的存在,而在众多的体验中,艺术体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生命存在。语文学习作为艺术体验中的一种,当然担负着印证自我存在价值,提升审美人格的重任。

诚然,当下教育界已经认识到语文作为国本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都争相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百家之言,各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我想只要是模式,就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钻到“套子”里,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方法是有一定禁锢性的,是不自由的。要想真正发挥语文的功用,让学生体验并享受这种学习过程,就不得不打破以往单一的、固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的、开放的、自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师能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某种学习情境,使之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充分发挥兴趣与激情的审美体验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完善并提升自我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开放式课堂,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开放式课堂,不仅是授课模式的开放,也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更是学生思维的开放。授课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灵活的,不必把一些所谓的传统授课方式生拉硬拽地强加进来,只要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的方式,我们都可以采用。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见解,让学生的思维如万马奔腾、如八仙过海。当然,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的,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边体验边创设而形成的,它是不确定的、多变的。而这种开放式课堂也会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学习,从学习的奴仆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施展,才会在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达到人文合一之情景。

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应是耳醉其音、心感其文,当他们徜徉在这美妙的审美体验之旅时,这种文化营造的课堂情境就与其完全融为一体,现实封闭的授课教室可以随着学生审美感受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封闭的教室里,学生仍然可以驰骋于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也可以遨游那神秘莫测的太空,还可以穿越时空亲临鸿门宴的现场……很多人强调开放式课堂,就是要“走出去”,就是挣脱封闭房间对思维的束缚,而我觉得挣开束缚并不一定要真正地走出去,在现实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放开思维,让思维“走出去”。当然,这种课堂情境、这种思维“走出去”的形成不仅仅是教师、文学艺术营造的,更是学生主体与文学文本结合的新生境界,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共通融合的结果。

当然每个学生在同一节课的课堂感受力是不同的,这和主体的个性、投入度等都有一定关系,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都一样,我们应允许差异的存在,鼓励不同的碰撞出现,我们要相信,在课堂学习中只要学生感受到了,体验到了,学生就是有所得的,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在同一节语文学习的情境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审美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情境可以感染一个人,一个人的心境同样会改变授课情境。就好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综合来看,一节好的开放式情境课堂应是教师营造的授课情境与学生主体审美体验的个性心境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应生硬地把二者割裂开来,而只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只关注教师授课情境,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心境体验,真正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境由心生,情由心发”,这种“注重”实质就是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当授课情境与学生的审美心境达到有机结合,当情与境从学生作为主体的审美对象上生发出来的时候,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意象就会与学生个体融合,达到境我浑融,当学生与审美意象发生共鸣、融合时,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就会在语文学习这一艺术体验中遍历人生百態,尝尽苦辣酸甜,就会在语文学习这一艺术体验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找到真善美的真谛,从而美化、提升自我人格。

参考文献:

张丽.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之审美体验[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4).

上一篇:家客掌上运维操作手册下一篇:北孟小学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