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金融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金融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大学生金融行为角度出发,先调查了我国F大学的学生金融行为,然后将其同美国一所大学的大学生金融行为进行对比,之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生金融教育的相关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金融行为。

第一篇:大学生金融论文范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研究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而支付方式、网络贷款等新兴事物也随之诞生。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但是又缺乏相应的甄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列举支付平台、“P2P”网贷平台和理财平台等校园常见互联网金融产品,从导致过度消费、泄露身份信息、造成经济损失的角度分析大学生面临的金融风险,最后提出加强入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适当讲述必要的金融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培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金融风险

近年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概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便捷、成本低等特点迅速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网络高利贷、套路贷、过度分期付款等等问题层出不穷,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不良事件不断发生。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在合理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提高自身生活品质的同时,正确认识并规避相应的金融风险是高校教育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校园常见互联网金融产品

1.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时代最成功的产品之一。现代大学的校园里已经很少看见现金的身影,大学生出门必备的物品不再有钱包,而是手机和钥匙。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又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最为常见。水果店、超市、饭店都必备支付宝或微信的付款二维码。除了少数只能使用校园卡的食堂摊点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几乎统治了所有支付渠道。

2.“P2P”網贷平台。

“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创新产品。“P2P”网贷平台主要由金融机构作为担保,采用传统的金融制度,帮助进行借贷双方进行直接的借贷行为。由于网络技术的存在,大大缩短了资金流转的速度,客观上提升了借贷行为的效率。

3.理财平台。

理财平台的功能类似于储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将多余的钱存进平台中赚取利息。为了吸引资金,理财平台的收益通常高于普通的银行储蓄。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也最为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的平台是阿里巴巴平台的余额宝和腾讯平台的理财通,主要以货币型基金和保险理财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平台的存在,有一些理财平台甚至投资于股票和期货等收益和风险都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

二、大学生面临的金融风险

1.导致过度消费。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不应注重物质享受。我们国家也一直有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传统。对于家长而言,也一直在着力控制孩子在学校的各项支出。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学生的过度消费提供了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支付平台实现信用卡的功能,而“P2P”的网贷平台更是让大学生可以借款消费。这些都为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埋下隐患。

2.泄露身份信息。

金融平台对于使用者的身份信息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使用者必须输入真实的身份信息以进行金融操作。但是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注重对于身份信息的保护。通过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泄露学生身份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尤以一些不法的网贷平台利用个人信息发放高利贷的情形最为严重。

3.造成经济损失。

大学生对于财产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尤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安全防护措施尚不成熟,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支付平台盗刷、盗用的现象时常出现,非法盈利模式的网贷平台也经常导致大学生难以偿还巨额高利贷款,而近年来部分理财平台倒闭或者跑路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导致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大学生群体遭受经济损失。

三、政策建议

1.加强入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

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会对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工具,使用者终究还是人,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学生的理财和消费观的相关教育,帮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告诫学生既不要沉迷于物质消费,又不要贪图各种高收益和回报率的便宜,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

2.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金融知识。

金融工具的运行一定要在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之下。而很多非经济专业或者理工科的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对于货币体系和信用体系都一无所知,而这恰恰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在各项学生教育中适当加入基本的金融知识,让大学生有基本的概念,对于支付平台中的信用功能有基本的理解,加强对于网贷平台的审核防范,同时不盲目追逐高额的理财回报率。

3.加强法律意识培养。

金融风险的发生说明防范意识的缺乏。大学教育必须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面对困难不至于手足无措,导致掉入陷阱,越陷越深。对于各种典型的诈骗案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法律意识,对于遇到金融风险事件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法律援助,帮助学校走出困局。

4.建立防范-预警-解决-备案机制。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类问题难以真正得到避免。而金融工具本身具备私密性,政府和学校都只能对学生加以引导,难以用强制手段进行规范。因此,除了基本的理财消费观、基础的金融知识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之外,政府、学校甚至基层的大学生辅导员都应该建立详细的应对机制。从防患于未然开始,加强对于各类事件的防范教育工作,对于可能出现或已经有一定苗头的事件进行及时预警,从学校或学院的角度设立问题咨询和解决机制,协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最后对于已经发生过的案例进行备案,提醒进一步的防范和预警,指导新一轮的防范和预警工作,开始下一循环。

总之,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颇受大学生的欢迎。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吸引了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的加入,但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高利润意味着高风险,低门槛的背后暗藏高代价。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无力偿还而躲债甚至自杀的悲剧。这警示着高校管理工必须绷紧风险教育这根弦,加强大学生财商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胜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7).

[2]李孟渚.“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研究[J].金融经济,2015(18).

[3]张绪美.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26).

作者:张雪渊

第二篇:大学生金融行为及其对金融教育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金融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大学生金融行为角度出发,先调查了我国F大学的学生金融行为,然后将其同美国一所大学的大学生金融行为进行对比,之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生金融教育的相关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金融行为。

关键词:金融行为;大学生;金融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大学生成为金融消费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我国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分析他们的金融行为,将其同美国大学生的金融行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差异,它对于我国开展大学生金融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采取科学的金融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选取我国某高校(F大学)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4月,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400份问卷,最终回收375份,最终的有效问卷为352份。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与此同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对中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最终所获得的结果如下。

(一)F大学的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1、金融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5.2%的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家庭,包括父母、亲戚,这部分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还有5.4%的学生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所获得;剩下的是家庭、自身都有的学生。

2、消费行为

第一,现金管理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现金管理能力比较差,没有良好的资金规划,存在较多的冲动消费行为。第二,储蓄行为。这项内容包括是否留有应急资金和是否定期储蓄这两项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2.5%的学生有留有应急资金行为,另有39.4%的学生有定期储蓄的行为,表明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第三,投资行为。由于学生资金有限,再加上投资理念不足,导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投资行为。第四,信用卡管理。随着信用卡消费的不断推广,很多大学生的信用卡管理行为不活跃,表现在月透支额较高、还款行为有待提高等。

(二)中美大学生的金融行为对比

1、财务独立程度

在中美大学生财务独立程度上来看,美国大学生的独立性明显高于中国大学生:在被调查中的美国大学生中,有22%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财务独立,但F大学有95.2%的学生需要依靠家庭出资来维持生活开支,学生的财务独立程度不够。

2、理财知识情况

就中美大学生理财知识情况来看,中国大学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渴望程度较差,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及美国大学生。

二、大学生金融教育的相关启示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金融行为又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为今后的金融行为提供重要的帮助,必须要加强大学生金融教育。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等的经济责任。这就要求我国金融教育要重视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金融消费行为。

1、开展金融知识讲座

在大学教育中,对于那些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学校要积极组织金融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知识,促使他们更加理性消费。比如要具备金融危机意识、减少冲动消费等。

2、开展金融活动

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多种金融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实现理性消费。

(二)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

在大学生金融消费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信用管理方面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学校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从而采取良好的信用管理措施。

1、思想政治教育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金融伦理。

2、在日常教育中实行诚信教育

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金融伦理教育之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教育,比如班级会议、日常学生管理等,加强诚信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理性消费,加强信用管理。

(三)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成年人,应该要学会独立,不管是生活还是财务,都要试着从父母的庇佑下走出来,这样才可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方面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1、宣讲财务独立的重要性

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学校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向学生灌输财务独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父母金钱的来之不易,要意识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要学会财务独立,从而让学生树立财务独立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独立机会

学校方面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开展勤工俭学项目,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生活体验机会等,让学生学会自己挣钱,从而有效避免学生花钱方面的大手大脚情况,采取更加理性化的消费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大学生自身独特的特点,在金融行为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学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金融行为,从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金融消费观,采取理性化消费行为,保障大学生的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俞姗.大学生金融行为及其对金融教育的启示——基于F大学的调查与中美校际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64-172.

[2] 肖经建.消费者金融行为、消费者金融教育和消费者福利[J].经济研究,2011(S1):4-16.

[3] 王慧敏,刘伟.大学生金融行为研究分析——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J].时代金融,2014(14):250-251.

[4] 史宁,初轶华,王雪超.强化金融高校大学生金融伦理教育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3(08):70.

作者:陈丽丽 彭志强

第三篇:对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摘 要:金融院校的宗旨无疑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与输送各级、各类金融人才,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金融业的日益兴盛,金融领域内各种负面事件迭起,金融伦理才逐渐跃入国内学者视野之中,并被逐渐引入到金融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中。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式的教育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金融院校大学生金融伦理教育的实效性与应用性,为金融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金融伦理;必要性;大学生

金融院校的宗旨无疑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与输送各级、各类型金融人才,因此,金融院校大学生的金融专业教育自然也就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金融业的日益兴盛,金融领域内各种负面事件迭起,人们才逐渐领悟和认识到,金融业不仅仅是一种纯技术层面的活动,同时也关涉到价值判断,更是一种伦理道德行为。由此,金融伦理才逐渐跃入国内学者视野之中,并被逐渐引入到金融院校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之中。

一、金融伦理理论内涵的界定

伦理学古已有之,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金融活动前所未有的国际化与复杂化,然而,金融领域中的不道德行为随之成为一种日趋普遍的不良现象。而且,因为其市场特性,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带来的恶性结果常常是影响极其恶劣。社会现实的种种冲突促使人们深入到这些恶性事件的背后探索其产生机制,以避免实际行为中的不良效果产生和出现。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即金融伦理诞生了。

金融伦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在现代金融理论与应用伦理学日益结合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学科,它的宗旨就在于分析金融领域中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与结果,并尝试提出解决与避免的方法与策略。金融伦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2008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既有源于金融体制监管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是金融伦理缺失的现实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金融危机正是源于扭曲的金融道德和无处不在的金融腐败,所以,关注金融领域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思考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业良性健康发展的理论与现实诉求。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表明,金融业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活动,而且更关涉到价值判断。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金融伦理教育对于金融院校大学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剖析金融伦理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就成为必要的逻辑前提。

金融伦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56:广义的金融伦理是指金融活动参与各方在金融交易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金融活动所参与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社区、政府、参与者等在金融交易与金融活动中所涉及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和伦理活动的总和;狭义的金融伦理指的是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以及金融市场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方式,是作为主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和金融市场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或者说是金融服务的供给方所体现出来的善恶行为与准则。简而言之,金融伦理就是对金融活动与行为的伦理引导,以引领金融活动,建立和健全金融业的发展,规避金融风险。我们这里所谈论和涉及的金融伦理既包括广义上的金融伦理概念,也包括狭义上的金融伦理概念,是囊括两者的更为宽泛的金融伦理概念。

毫无疑问,金融伦理研究的兴起,是金融理论与商业金融活动实践共同推动的结果。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后的20至30年是国内金融业务扩大及繁荣的时期,在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金融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金融伦理问题也逐渐跃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之中,并在很多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果与成效,在实践上为规范和调整金融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二、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金融危机正是源于扭曲的金融道德和无处不在的金融腐败,所以,关注金融领域里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思考对于高等金融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高等金融院校作为向社会各界输送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承担起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金融伦理教育的职责。

首先,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是一名未来合格的金融人才必备的基本要求。这也可以称为金融伦理的内部调适机制,所谓的内部调适机制,就是优化伦理道德内部结构,强化其自组织功能和整体效用[1]59。金融伦理的内部调适机制主要体现在金融活动主体对金融伦理道德重要性的认识、研究金融道德思维的特征以激励金融活动主体的道德需求、金融企业内部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建立以及伦理评价体系的构建等。金融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金融业各级人才,无疑成为国家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对金融伦理道德活动或行为的认知与判断无疑也就关涉到未来金融业能否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金融院校的大学生教育除了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必须强化金融伦理教育。

其次,对金融院校大學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也是金融业实践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出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多家上市公司与会计事务所联手制造了多起“金融黑幕”事件:在重要报告中虚报利润、发布虚假信息等;在票据市场上,出现多种票据欺诈的行为,导致商业票据在金融交易中失去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企业间的交易,也妨害了银行业务的开展;金融机构自身也存在诸多损害信用的行为:擅自伪造和虚报各种会计数据、不进行规范经营等。种种恶性行为使人们日益认识到金融伦理是影响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频繁的金融丑闻和弱化的金融伦理关系,使人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金融活动,认识到金融丑闻和金融动荡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仅仅是金融领域的纯技术性问题,他们直接涉及金融活动中的伦理因素。因此,金融业发展的种种不良现实出现也催生了强化对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

最后,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使其排斥金融市场上单一的功利主义倾向。在刚刚诞生的金融理论中,金融学家的价值体系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功利主义[2]。关于功利原理,边沁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不仅私人行为受这一原理支配,政府的一切措施也要据此行事。边沁的功利主义原理无疑给20世纪的市场体系提供的是一种不顾社会后果的效率标准,追求效率冲动使得我们每个人面对的世界成为了一个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决策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效率的判断仅仅是投入—产出,道德和伦理价值已经变成了个人的“私事”。然而道德价值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个人的私事。当竞争性的市场并没有如理论上所宣称的,给大部分的人带来最大的利益时,对于单纯效率追求的质疑开始被人们关注。因此,要减缓或者杜绝金融领域日益增多的问题和弊病,必须为功利主义标准之上加上道德砝码,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无疑是在功利主义的天平一端置上善与道德的砝码。

三、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金融伦理教育在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的商学院和金融院校中既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中却缺少金融伦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金融院校教育的一个重大而突出的缺陷。认识并迅速弥补金融伦理教育的缺失状况就必须正确面对当前我国金融院校中对大学生金融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教育主体层面而言,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伦理教育尚未引起教育主体足够的重视。金融院校的各级各类教学机构对金融伦理教育的认识不足,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教育上,忽视甚至是忽略金融伦理教育无疑成为一个重大的缺陷;其次,金融伦理教育管理过程尚未形成科学而系统的体系。就国内金融伦理体系的研究而言尚處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关注的研究人员不够,另一方面是金融伦理体系本身的研究还远未形成完善的体系,这无疑成为对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的最大瓶颈;再次,对金融伦理教育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如果说金融伦理体系本身的研究是当下最主要的问题,那么,金融伦理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缺失无疑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

从受教育者层面而言,金融院校大学生金融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首先,金融院校大学生对金融伦理理论问题教育尚未引起重视,必须在金融院校大学生之中树立起对金融伦理教育的正确观念与意识;其次,金融伦理当下理论研究的成果的实践模式尚未形成,难以真正引起大学生主体重视,进而也难以真正成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最后,从社会层面而言,金融机构等各级各类金融人才需要场所对金融伦理教育认识不足。社会实际需要人才机构对金融伦理教育认识不足,无疑又导致大学生对金融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弱化。

因此,要提高并加强金融院校大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必须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式的教育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金融院校大学生金融伦理教育的实效性与应用性,为金融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卿定文.金融伦理及其运行机制初论[J].伦理学研究,2009,(1).

[2]张锐.一个新的视角: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J].金融法苑,2003,(1).

(责任编辑:姚 丽)

作者:丁海丽

上一篇:法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下一篇:统计预测与决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