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企业“全能”型人才的实例分析

2022-09-11

洗化厂始建于1990年, 是国家“七五”期间全国20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是我国最主要的洗涤剂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员工总数2000多人, 多年来装置扩能改造、新建装置, 加之企业重组改制, 现有员工总数仅不足1000人。据2011年末统计, 企业35岁以下青工仅169人, 占员工总数不足18%。装置水冷器泄漏、水质不达标、设备故障、非计划停工等问题频繁出现, 企业在设备基础管理方面呈现出下滑趋势。

1 确存在问题及分析

(1) 企业人员变更频繁, 后备人才不足。随着企业员工逐渐“老龄化”, 加之专业技术人员辞职、调转或岗位转换等情况的接连发生, 企业后备人才储备不充足,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断档问题逐渐显现。虽然对缺员岗位及时进行了补员, 但新补充人员管理经验欠缺, 还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达到岗位要求, 大多都是处于边学边干的状态, 存在“责”“能”不平衡情况, 给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需要提早准备, 有计划地做好人才梯队培养和储备工作。

(2) 设备基础管理能力急需提升。对于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有的还查找不清, 分析不透, 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和防范措施, 造成相同问题重复出现, 给安全平稳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充分暴露出企业在设备基础管理方面严重不足, 急迫需要通过增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 来提高管理水平, 保证设备设施长周期完好运行, 为安全平稳生产提供保障。

2 采取“全能之星”人才培育措施的实例介绍

(1) 科学合理拟定培训范围基于企业生产特点与人员年龄结构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生产特点分析, 企业五大车间在保证安全生产、实现业绩目标、企业长远发展等重要方面都起到决定性作用;生产运行部、机动工程部、技术发展部作为专业职能部门负责全厂生产、设备、技术的决策部署与监督。因此选择五大车间、部门为重点范围;从年龄结构上看, 以上几个主要部门的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大多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 这部分员工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 学习热情高, 可塑性强, 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经过综合分析, 最终确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范围:以上几个车间、部室40岁以下的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及新毕业的大学生。

(2) 创新培训方式常规培训多以单一授课或会议形式开展, 一般培训周期较短, 培训达不到满意效果。此项培训大胆举措, 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 消除了学员的后顾之忧;考虑参加培训人员多在生产中起着骨干作用, 为不影响安全生产, 将学员按部门、专业组织分期次培训, 每期培训长达五周时间, 保证了学习生产两不误;为实现专业管理人员理论与实际素质双提升的目的, 采取了领导授课、名师传技的方式。

(3) 丰富培训内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1) 集中授课:有厂领导、各专业部室领导亲自担任教师, 培训企业设备基础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安全环保管理、技术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 (2) 拜师学艺:聘请机修、电气、仪表车间理论及技能水平精湛的资深员工作为师傅, 以名师带高徒的形式开展培训。在机修车间培训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验收、滚动轴承、机械密封的装备与检修、离心泵的检修、如何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机泵润滑保养中易出现的故障及原因分析等一些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在仪表车间培训自动化仪表基础知识、气动薄膜调节阀的现场调校、液位计校验及其现场仪表实习、主要装置的DCS、ESD控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各主控室的DCS系统现场演练;在电气车间培训工厂供电的基本知识及系统构成、洗化厂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电网分布、电器管理、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4) 建立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1) 教师学员双向考核。每期结束时考核领导小组共同组织对学员机、电、仪理论与实际考试。按制度知识、机修知识、电气知识、仪表知识四项内容进行考核, 每项100分。在各专业总成绩分配中, 理论占30%, 实际占70%;单项80分及以上为合格, 单项80分以下为不合格;90分及以上可以评星, 一项为一个星, 四项考核全部在90分以上的, 可评为四星即“全能之星”。同时, 企业组织学员对每位师傅就协议履行、责任心、技能水平、授业解惑、学以致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打分, 以便合理、公正地支付师傅津贴。

(2) 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企业每年从教育经费中拿出10余万元做为“全能之星”活动专项费用。对教师实行聘任制, 授课津贴按每课时100元计算, 师傅津贴按带一个徒弟, 每周200元计算;对于取得机械设备“全能之星”的学员, 直接给予1000元的物质奖励, 颁发洗化厂机械设备“全能之星”荣誉证书。学员的各项考核成绩由人事部存档备案, 作为日后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5) 实施效果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增强了实力。经过四年七期的“全能之星”培训。厂累计培训学员98人, 考试50余场, 产生“全能之星”12人。目前, “全能之星”学员已有6人被提拔为主管, 17人走上管理岗位, 另有20名优秀学员转到更重要岗位。经过培训, 学员们对设备方面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能够将工艺、设备知识联合思考、灵活运用, 提升了正确判断问题及诊断问题的能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

3 结语

“全能之星”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在洗化厂实际运用中收获了显著的效果。这种多专业全能型培训在培养企业后备人才, 保障安全生产运行和企业长远发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摘要:本文从人员情况及设备管理两方面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后备人才不足的主要矛盾, 并以“全能之星”培训为实例, 研究探索加快后备人才培养, 保障企业安全平稳生产和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人才,培训

上一篇:利益集团在能源立法中的影响及其规制对策——以能源资源产权公平配置为背景下一篇:浅谈“数学作文”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