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园林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9-10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中职园林专业的人才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具有广博的园林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具有一项突出技能, 能适应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现代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 基础差, 学习能力较弱, 现有园林教学体系大部分参照高等教育进行,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明显不适合当今园林职业教育发展。本文对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园林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以期促进该方面教学质量提高。

1 定期进行行业调研, 确定专业方向

园林专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设计、园林施工三大专业板块[2], 在过去的园林课程体系中, 三大模块内容均有涉及, 但中职教育都采用“2+1”模式, 在校时间短, 且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导致培养的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 什么都不会”, 学生没有过硬的技能特长, 得不到就业单位认可[3]。

因此, 基于学生在校时间短, 中职园林应该根据当地的人才需求现状及学校的优势资源, 确定明确的专业方向, 不应再追求“大而全”的培养模式。

重庆市农业学校组织对重庆房地产行业、园林苗木行业、园林资材行业、园林工程施工行业等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 (表1) , 结果发现, 一些原来比较热门的领域人才趋于饱和,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 因为现代年轻人大多喜欢从事比较有新鲜感和创意的园林设计行业;而对一些需要深入园林生产第一线、工作强度较大的行业抱有畏惧心理, 导致园林植物生产养护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匮乏, 特别是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人才稀缺;另外, 由于施工现场工作环境较差, 愿意从事施工现场管理的人才越来越少。因此, 针对目前的园林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结合学校园林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从农学、园艺教师转行的实际情况, 建议确定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为主要专业方向。

2 兼顾全面, 突出重点专业方向, 制定课程体系

在市场调研确定了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后, 根据行业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确定课程体系。

重庆市农业学校聘请了园林企业和生产一线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学校的教师, 共同组成园林专业改革学术委员会, 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及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兼顾园林专业的全面性, 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为核心, 制定课程体系:将园林绿化专业课程划分为职业道德、园林普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三大模块, 其中, 特别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中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单列加以突出, 形成4大模块, 另外开设专业兴趣课 (表2) 。

3 多措并举,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送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任职、聘请行业人才等多种手段, 建立一支高学历、宽见识、高技能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1) 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2) 要求教师到相关企业、基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学校教师普遍存在“从校门到校门”的问题, 对园林生产实际了解不够, 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暑假必须到企业进行期1个月的生产实践, 且必须从事一线的实际生产工作, 掌握现代园林实用技术,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总结。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双师素质”教师。

(3)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试验, 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开展各种农业科技服务和科技推广, 为提高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和拓展服务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4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合格的现代园林技能型人才

4.1 加强社会实践和事例教育, 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现代公民

“欲做事, 先做人”, 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 以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出现, 我们的学生逐渐表现出行为习惯差、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差等特点, 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如何培养与人沟通和协调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这些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虽然中职学校一直开设有《职业道德》、《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 但往往将这些课程作为“豆芽课”。学校不重视, 不管是学语文、数学、历史的老师都可以上这些课程;老师不重视, 认为这不是专业课, 随意教学;学生不重视, 学起来枯燥无味。

鉴于上述情况, 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单列为一个教学模块, 进行改革。一方面, 课堂教学时多用事例教学, 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深入社会, 深入生产第一线, 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 模拟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工作环境, 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4.2 开展全校性技能大赛, 以赛代考, 以赛促练, 促进学生技能培养

今天的中职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为了普及教育, 教学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础差, 学习习惯差, 学习方法差, 厌学情绪高是学生普遍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教学面临的主要课题。

以前, 考高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 但现代中职教育没有考试的压力, 很多同学对考试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此, 对中职教育来讲, 考试已经不能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很多学生对是否考好漠不关心。

那么, 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主张激励教育机制, 而激励教育重点在于激励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吸引力。通过学校参加2010年和2011年全校技能大赛选拔, 我们发现, 同学们对技能大赛比较重视, 有较好的参与积极性。因此, 我们选择全校性技能大赛作为激励途径。

将技能大赛分为班级选拔赛、全校技能大赛2个层次。班级选拔赛组织3~4次, 每次选择本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的技能作为比赛点, 理论与技能结合考核, 每次评出1, 2, 3等奖。学期结束时, 每班派出5名优秀同学参加学校总决赛, 评出1, 2, 3等奖, 颁发证书,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4.3 开设兴趣课, 使学生在广博的园林基础上有一技之长

中职学校一直都有很多兴趣小组, 但一般都安排在课外活动, 由学生自行组织。我们将兴趣小组纳入正规课堂教学范畴,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选择一门兴趣课, 使学生在全面学习园林知识的基础上, 有自己的专长。将学生培养成既有广泛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岗位人才。

在学生调研和行业调研基础上, 园林专业每学期都开设了“园林植物修剪、盆景制作、嫁接技术、观赏食用菌栽培、设施育苗与栽培”5门兴趣课, 每门课每周1天, 每门课由学校在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教学, 不上理论课, 全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1门兴趣课。实践证明, 兴趣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且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被企业预订。

5 结语

专业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 提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无论怎样改革, 中职园林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现代技能型人才。

通过近年的探索, 重庆市农业学校建设的“以市场需求和岗位能力为标准, 以德技双馨为目标, 建立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配备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实践课程比例至少50%;全面开展技能大赛和兴趣课”的学生培养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摘要:重庆市农业学校针对中职园林专业现状, 通过市场调研, 确定主要专业方向, 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能力要求及知识结构的要求, 兼顾园林专业的全面性, 制定课程体系。并通过建立“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广泛开展校级技能大赛, 开设专业兴趣课等多项措施, 探索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广博的园林基础知识, 又具有一项突出技能的现代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园林教学,课程体系,技能大赛,兴趣课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园林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11) :124-126.

[2] 卢伟娜, 陈新林.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农业, 2011, (1) :22-23.

[3] 夏晶晖.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37 (8) :172-174.

上一篇:素质教育下的生物趣味教学点滴下一篇:我国化工设备管理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