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农村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时代新农村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当代建筑学形态的表现纷繁复杂,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有一种理性的探索思维在引导当下的潮流,这种对类型学设计理念的追求正影响当下的建筑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农村居住形式、注重农村生活体验,是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美好愿景。

第一篇:新时代新农村论文

“新物流”时代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摘 要] 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新物流”时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快递物流主要包括电商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共同配送等三种配送模式,具有市场潜力大、配送范围广而分散、需求季节性明显且不稳定、配送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应从节点规划、资源共享、物流技术在配送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完善配送节点体系、促进共享配送、加速信息化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以促进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模式适应“新物流”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模式;“新物流”

农村快递物流网络已成为城镇一体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1] 121-124。提高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效率,夯实农村电商发展的经济基础,对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 117-119。当今时代,伴随着信息化物流和智慧物流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整體正面临不同背景、不同要求的转型升级的挑战,学者们基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城乡一体化、农村消费升级、物流信息化转型等背景对农村快递物流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3][4][5][6][7]。

菜鸟总裁万霖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提出了“科技+新零售+全球化”的“新物流”定义。“新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共享资源,降低成本、融合共生,促成转型、协同推进,多方参与、自动加码,聚焦发展[8] 156-157。在“新物流”时代,农村快递物流配送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如何发展以适应“新物流”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物流配送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配送效益、提升配送服务水平,以促进农村快递物流健康科学发展成为农村物流新的研究命题。

二、农村快递物流呈现的特点

(一)农村快递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近几年,农村电商高速发展,农村电商消费主体规模、网络零售额不断增加,农村快递物流的市场需求飞速增加。如图1所示,近5年来农村网民规模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农村网民规模达2.2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5%;如图2所示,近5年来农村网络电商零售额大幅上涨,从2014的1800亿元上涨到2018年的13700亿元。同时,农村网络电商零售额占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的比例也大幅提升,反映了我国农村网络电商迅猛发展的态势。另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由5年前的1500亿元增至8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39.8%。

伴随着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的快速发展,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如表1所示):近4年农村地区快递收投件总量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年农村快递业务收投总件数首次超过100亿件,2018年则达到120亿件。

(二)配送范围广且分散

由于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大部分农村距离县城或乡镇驻地较远,且农村居民居住不集中,造成农村快递物流送货分散、距离远,物流成本相对偏高。邮政业农村与城市投递里程数的对比(见表2),清晰地显示出农村快递物流配送范围广且分散的特点。

受困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配送范围广而分散等现实因素,现阶段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只有少数企业能做到配送到户,而且配送到户也只针对于道路通达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绝大多数快递物流配送都采用自助提货模式,即以集中投递、客户自提的方式完成“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图3包含了现行普遍存在的6种农村快递物流末端配送方式。农村物流末端配送体系不健全依旧是农村快递物流配送的痛点,物流配送是否能真正下沉到各个乡镇和村落成为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发展的关键一步[9] 12-17。

(三)需求季节性明显且不稳定

对于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居民来说,还未形成网购的消费习惯,平常的购买频次不高,物流配送业务量不稳定。譬如,寒暑假、节假日前后以及年轻人返乡或网店大促、季节交替需更换衣物的时间段是农村快递业务量增多的时候;此外,农需物资的运输大都是在农忙季节呈现较大的需求,农产品也是在农收季节集中向外运输。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京东集团联合调查的数据显示,2018年2月,农村电商物流需求高速增长,农村业务量规模增速近50%,比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居民返乡之前提前储备,对酒类、食品类和服装类等年货需求明显增多。根据表3可知,2018年2月,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大幅回升至149.6点,比上月回升26个点。分地区来看,东部、中部和东北农村业务量指数均出现明显回升。

(四)配送人员以农村居民为主,且文化水平不高

农村快递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其盈利能力有限,快递企业能支付给快递从业人员的工资偏低,很难吸引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和当地的年轻人。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調查的4363位快递物流从业人员中,农村户籍的占65.55%,非农户籍占比34.45%,这反映了农村居民在国内快递物流行业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在被调研的样本中,快递物流从业人员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其中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仅有7.13%(见图4),即使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物流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教学,然而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物流相关行业的人数占比不足30%,选择进入农村快递物流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更是微乎其微。此外,员工流动性较大。在快递物流行业内工作1年内和1-3年内的员工占比高达57.09%(见图5)。

三、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现阶段,在农村快递物流的直接或间接配送方式中,电商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以及共同配送模式是现行配送模式中较为典型的三种配送模式[10][11][12]。

(一)电商自营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笔者以国内自营物流电商企业京东为例进行农村自营配送模式分析,京东从2014年开始着重发展农村物流,在农村各县级城市建立“京东帮”服务店,现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农村配送体系。

1. 京东自营配送模式的特色。一是县级城市、乡镇两级节点配送体系。京东建立了两级节点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分别是在县级城市建立县级服务中心统一负责区域内快递的集配,在乡镇设置乡村服务站来完成末端配发和集货,并由快递员负责最终的配送到户工作。该配送模式的节点体系为:省级仓—区域分中心—县级服务中心—乡村服务站—配送到户;二是农村无人配送网络。京东开发了多种用于农村配送的无人机,并规划了农村三级无人配送网络,分别是省级仓之间的干线大型无人机配送、区域分中心之间小批量快速转运的支线无人机配送、从自营配送站到乡村推广站这一乡村物流核心的“最后一公里”终端无人机配送,最终的派送将由乡村推广站的快递员进行人工投递;三是创新配送模式:京东便利店。京东为全国中小门店提供优质货源、技术支持以及物流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将普通便利店改造为京东便利店,京东便利店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就地配送、实时配送的货源,大大减少了集配时间和流通中转环节,有效降低了末端网点的建设成本。

2. 自营配送模式的优势。一是自主管理配送,农村配送适应性强。企业对整个配送流程的安排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企业自身对从订单生成直至乡村派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全程跟踪,完整的配送体系也可以有效减少快件在中转节点的延误停留时间,进而保证了配送的时效性;独立的配送体系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动态决策灵活调整配送策略,适应农村业务量不稳定性和季节性鲜明的特点;二是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有效提升企业市场形象。自营配送模式下企业直接面对农村终端客户完成产品的配送和服务,通过配送促进企业与客户的无缝对接,提升客户的网购消费服务体验;同时,直接配送有利于企业及时通过客户反馈的信息和大数据信息发现自身在产品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直接配送避免了因间接配送导致的客户信息泄露、末端丢失件等配送诚信问题。

3. 自营配送模式的劣势。一是配送体系建设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涵盖了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派发等多个物流环节,自营物流模式建设前期企业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流资源进行农村配送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资金链和管理重心的转移可能会影响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大多数中小型电商企业来说是个挑战;二是配送效益无法保证,管理难度增大。农村配送业务相对分散,自营配送单兵深入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同时,在农村末端开展配送业务,规模小的企业在有限的利润空间下难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对于大部分电商企业来说,物流配送仅为其业务的一部分,专业化物流人才相对缺乏,管理难度增大。

通过对比自营配送模式的优劣势可以发现,大型电商企业或者家电企业更适合在农村发展自营配送模式。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就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菜鸟物流集三通一达、宅急送、汇通等组成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笔者以其在农村的发展为例分析农村快递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1. 菜鸟配送模式的特色。一是县村两级节点支撑的配送体系。2014年阿里开始启动“千县万村”计划,着力打造以县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为节点支撑的配送体系,阿里在选定的县级城市设置县级服务中心站点,并由县级服务中心站去开拓村级服务站,由当地居民或者有意向设置村淘站点的个体户来运作村级服务站,其配送节点体系为:区域配送中心—县级服务中心站点—村级服务站—客户自取;二是“菜鸟县域智慧物流+”项目。该项目通过利用物流信息系统为快递物流配送提供智慧物流服务,菜鸟在县域物流中心站点应用大数据路由分拨以提高分拣效率,同时还将为各网络节点配置智能设备,这将有效促进农村配送网络和派送路径的的优化,在节约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效率;三是菜鸟县域O2O物流模式。农村物流系统优先处理农村淘宝上的订单,并将县域的订单统一汇总提交给淘宝商家,县域经销商可就近匹配一次性送货至县域物流服务中心,菜鸟农村物流村际班车负责从县域服务中心到村级服务站点的运输,最后由村级快递员短信通知客户取件。

2.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势。一是专业化程度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物流服务,其拥有充足的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开发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市场,并积极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来扩大农村市场份额;二是转移物流风险,降低物流成本。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成本高,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将减少电商企业对农村物流投资,降低企业的资金运作风险,降低物流成本。

3.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劣势。一是物流运作灵活性差。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下,电商企业对农村物流配送的控制力差,农村快递物流配送环节较多,乡村配送大都是几经周转才送达客户手中,且末端配送大都为代理点进行派件;加之,农村快遞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低,电商企业对农村快递物流的末端配送情况无法实时跟进,问题反馈后不能及时改进,物流运作的灵活性较差;二是恶性竞争致使服务水平下降。农村快递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一般、行业内鱼龙混杂,加上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较差,农村快递物流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数据显示,单件快递配送城乡物流成本为1:2,30公里范围内农村快递配送成本是城区的3倍,60公里范围内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成本是城区的5倍。迫于农村配送发展实际,农村快递物流企业各自为战、相互竞争导致服务水平下降。

通过对比农村第三方配送模式的优缺点,第三方配送模式适用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较完备、自然村较集中的农村地区。

(三)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13] 288,在农村物流配送中,由多个物流或电商企业通过整合自身运力资源、仓储资源、信息资源等软硬件资源联合组织和实施完成物流配送活动。由于邮政在全国农村的网点覆盖率较高、配送体系相对完善,国内学术界已有学者就搭建邮政农村共同配送模式进行研究[14][15],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通过共享邮政的配送体系来降低物流建设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1. 邮政共同配送模式的特色。一是完善的乡镇配送体系。中国邮政具备覆盖全国各乡镇的快递网络体系,能够深入诸多偏远地区,在农村物流市场具有领先优势;二是乡村配送智能化、绿色化。一方面,邮政业致力于加快农村信息系统建设,启动了电子化支局的系统上线工作,规范邮政连锁配送业务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邮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布局建设无人机起降场地,打造无人机农村投递示范区;此外,2018年5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启动绿色邮政行动,在农村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大投资。三是“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2019年国家邮政局联合国家多部委出台的《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一地一品”示范工程,开展“邮政兴农行动”,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开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直接对接,就近销售寄递本地农产品。

2. 共同配送模式的优势。一是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在农村发展共同配送模式,成立共同配送联盟,由共同配送中心对快件进行集中,通过统筹配载、派发,可有效提高农村快递物流末端配送效率;同时,集中作业、动态协同可将分散的乡村需求集中进而实现农村配送的规模化,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规模效益。二是减少资源闲置浪费,促进资源共享。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存在着有的企业“无网点可用、无车可用、无人可用”,有的企业资源闲置的状况,共同配送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降低物流资源的闲置浪费。

3. 共同配送模式的劣势。一是出现问题责任界定难。由于共同配送整个过程都有可能是多方参与的,配送分工存在一定的交叉环节,出现问题后联盟内部企业大都互相推诿;此外,受农村配送模式的影响,农村末端配送效率低,配送周期和配送时间较长,导致问题反映与解决延迟;同时,农村快递物流配送的主客体大都是素质一般的农村居民,他们的责任意识不强,责任界定相对较难;二是协调组织难,利益矛盾多。共同配送联盟内企业大都是同行业企业,本身存在着竞争关系,加上农村企业资质一般,企业自身的文化和组织经营理念相对落后;此外,由于共同配送实施环节中存在着客户信息、配送工具等资源共享导致的系列利益问题,使得农村快递物流共同配送的统筹组织协调难度增大,共同配送联盟很难实现公平的费用分摊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通过对比共同配送的优劣势可以发现,共同配送模式适用于物流体系相对落后、快递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的乡村地区。

四、“新物流”时代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模式优化建议

(一)构建并完善配送网络体系

农村快递物流配送的特点决定了其配送的离散性,大多数物流企业很难在农村配送中实现规模效益,应通过完善农村配送节点体系,实现农村快递物流配送的集约化、提高规模效益。一方面,打造“县域集配中心—乡镇配送站点—村级服务网点”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当上级配送中心将快件运输至县域集配中心时,由县域集配中心对全县快件进行集结,统一组织安排派发,提高配送集中度;另一方面,根据配送业务量和自然村分散程度,通过整合末端配送线路,规划“县域公路—乡镇主路—村组水泥路”的闭环双向配送路径,提高不同路段的车辆装载率,降低运量分摊成本。

(二)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开展共享配送

农村快递物流基础设施较差,配送体系建设成本较高,共享物流将成为解决农村快递物流配送难的有效途径,通过全面整合个体物流企业的资源、开放利用企业物流资源、深度开发社会物流资源,促进农村快递物流共享配送[9]。首先,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共享配送联盟,并制定准入与监管体系以及奖惩机制,同时协调联盟内企业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在此基础上,在共享配送联盟内整合各企业的网点、车辆、配送人员、技术、资金、信息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等软硬件资源,积极开发联盟外部可以利用的诸如乡村公交车等社会资源;同时,设定资源共享的方式,优化共享配送流程,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企业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更新实时优化配送方式。

(三)加速信息化建设

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快递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现行配送模式下主要以传统的人工配送为主,信息化设施设备和信息化人才短缺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因此,要通过加速信息化建设,发展农村“智慧物流”。首先,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补贴,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在各配送节点配置诸如自助终端、电脑、信息系统等专业化信息化设施设备,并培训员工如何使用,提高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其次,企业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可以和当地相关高职院校合作,引进年轻的专业化物流人才;最后,企业应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当地物流市场需求,拓展物流业务渠道,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四)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

配送时效性差、货损率高、丢失常有发生是农村快递物流服务差、投诉率高的典型表现,“新物流”时代要求农村物流服务应以客户为中心,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首先,在农村物流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应通过增加快递配送员工、增加配送车辆、增设末端配送网点、提高冷链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提高快递物流配送能力,在实现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其次,农村物流需求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用和农需物资、农产品对配送服务也具有特殊的要求,快递企业要针对不同种类不同要求的货物,保证货物的安全性、完好性和配送时效性,在满足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服务;最后,农村快递物流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农村地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条件创新配送模式,将无人配送、智慧配送引入农村末端配送,在便民利民的同时,提供个性化配送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会娟,孙萌焌,薛蓉娜.农村快递网点保本保利策略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本量利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10).

[2]刘德武,刘昱岗.物流效率提升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基于农村经济发展角度[J].商业经济研究,2018,(23).

[3]陈汉明.基于云配送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

[4]胡国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7,(10).

[5]陈婉婷.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7,(22).

[6]邢慧茹.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

[7]赵树宽,张大伟,方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吉林省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5,(5).

[8]王坤,粟日,相峰.“新物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新物流”发展分析连载之三[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8,(9).

[9]储涛,贾伟强.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10]華慧婷,郝渊晓.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农村电商物流模式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8,(4).

[11]卫宗超.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运营服务机制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12]胡亚兰,鲍金红.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商业保险模式与优化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8,(12).

[13]高学贤. 现代物流管理学[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14]赵广华.基于共享物流的农村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8,(7).

[15]柳思维.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创新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7,(2).

[责任编辑:朱苗苗]

作者:储涛

第二篇: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与新时代新农村的关联性

摘 要:当代建筑学形态的表现纷繁复杂,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有一种理性的探索思维在引导当下的潮流,这种对类型学设计理念的追求正影响当下的建筑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农村居住形式、注重农村生活体验,是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美好愿景。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在这当中如何继承本土的地域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如何实现新农村与城市化的结合,其理论与实践正与当前时代下的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提出的传承与创新不谋而合。在乡村建设中,更好地运用专业的类型学理论对原本的民居进行新旧融合的规划,是改善乡村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由于时间的推移,类型学在不同层面上有了新的发展,找到更贴合乡村发展的形式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新理性主义;乡村建设;传统元素;文村

1 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概念引入

1.1 建筑类型学

关于建筑类型学的概念,首先从类型的定义上来解释,“类”有种类、同类、分类、类别之意,表示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具有相同性质、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类别,称为“类型”[1]。现代意义上的解释,更加强调其方法论特征。类型不等同于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指导着我们创造出各不相同的作品,其中掺杂着每个人的情感和其对精神世界的表达。关于建筑类型学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满争议和讨论,类型学原理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近现代的建筑活动。其中,类型学主要经历了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和第三类型学3个阶段。在第三类型学中,又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这也标志着当代类型学的形成[2]。

1.2 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

作为第三种类型学的典型代表,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不再以外在的形式来表达类型学元素,而是以艺术形式为载体,在城市的背景下展开,凸显建筑类型学的本质。表达建筑的历史记忆、民俗生活、文化脉络是新理性在当代建筑类型学中美学及形式上的新诉求。

在新理性主义的身上还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身影,它不再是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材料工艺,而是用传统的、自然的或质朴的材料,结合新的工艺与结构构造,表达现代审美下的古典追求。新理性主义不仅希望传承过去的物质形式,而且试图建立历史与现代生活的纽带,从本质上改变了建筑的设计方法,并力图开发人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隐藏功能。它包含自然、环境、社会以及文化这些错综复杂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折中主义的影子。

而正是它的这种包容性与创新性,与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建设产生了微妙的关联性。如何保留乡村传统建筑文化以及满足对现有的美好生活物质文化的需求,是整个规划建设中的重点。在乡村建设中关于如何保留传统民居文化、建设新型居住建筑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里,新理性主义类型学中折中主义的设计手法、理性剖析传统文化、新技术的取舍利用等方面,都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

2 基于新理性主义类型学的文村乡村建设

2.1 浙江富阳文村背景简介

浙江省近些年来十分关注新农村的建设,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中心村庄设计以及美丽宜居示范村落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浙江富阳文村的改造是整个乡村建设中的成功范例。富阳文村位于富阳洞桥镇,是由原来的两个村落合并而成,全村四面環山,青山绿水,景色宜人。村子中有40多幢沿溪而建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材料采用当地出产的杭灰石,就地取材的生态建造方式使房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王澍以文村为起点,在新农居建设问题上与他的团队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调研,用了3年的时间,对文村中的14幢民居进行了深度改造,他对新农居的想法观点及设计手法为我们在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前进指引了新方向。民居作为一种基本的建筑类型,承载着当地的地域文化、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不应该用一种模式化的建筑模板来复制与粘贴。在王澍看来,要提取与再利用历史中的传统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旧农居新的生命,在当代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时刻谨记避免“千城一面”的情况出现。

2.2 类型学基础上的乡村建筑空间形态

文村地处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民居建筑都是沿文溪而建,这条古溪传承文化、滋养村民、美化环境,溪两岸的建筑密度很高,在布局上前后错落、跌宕起伏,街巷穿插交错[3]。这充分展示了依势而建的原生态格局,在对新村的建设上,应注意保留旧村原有的肌理纹样,使新村更好地融入旧村,从整体上看,新村应当是旧村的延续与发展。

浙江民居虽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小型的民居建筑以“三间两搭厢”和“对合式”居多,或者是这两种形式稍作改变[4]。民居本身大小形制各不相同,在尽可能遵循原有居住者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新的功能区域,带来方便,这对空间的重新规划意义重大。

现有农村住房多为“三代房”,因此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对住房的需求,更好地调节其中的矛盾,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在这些方面,王澍通过改变进入建筑的方式来尽可能满足每个人的空间使用需要,民居建筑采用竖向叠加的方式划分空间,入户方式采用建筑外立面入户和建筑内部入户,这在交通动线上就对其进行了划分。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合理的设计理论体系,运用在新村建设规划上,可以更好地使建筑延续地域文化的特征,进一步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2.3 乡村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乡村建设的生态理念首先体现为对建筑空间的合理调整,天井及堂屋的保留,使之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区域。天井将四周紧密联系在一起,看似毫无关系,实则密不可分,它依托于周围的室内空间,使建筑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空间中的开与放、紧和松则为使用者增添了居住的趣味。建筑作为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场所,其实际应用意义与时代赋予的精神意义共同筑成一个空间。只有功能没有情感的建筑是冰冷的,只有建立在人的情感基础之上,它才有生命的张力。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院子是人与自然进行沟通的场所,而堂屋则代表心中的信仰与寄托,因此应重新挖掘寄托中国人特殊情感的空间[5]。

在物理学原理层面,天井起到良好的通风采光作用,建筑外立面的窗洞与门洞的开取,除了在形式上各异、尺寸大小不一,在位置上的选择也体现了王澍对农居采光的独特见解,其通过对建筑物理与建筑结构的结合,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对生态理念的阐释。新村还是沿原本的文溪建设,除了在整体上考虑其作为旧村的延续,也出于对生态景观的考虑。溪水潺潺,群山围绕,绿树成荫,原本优越的自然生态景观是不加修饰的乡村景色,不必再进行人工的景观设计改造,这在经济效益及环境塑造上也体现了其生态理念。

2.4 类型学背景下的乡土情怀

在整体的色调协调性上,王澍并没有运用大胆创新的颜色来为新村注入生命力,而是在原有村落的整体环境中提取大自然中的固有本色,为这座古老村落赋予了新的生命。黄、白、灰的主基调,与文村质朴、澄净的乡间气息契合,使这些历经百年的建筑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在改造过程中关于材料,王澍采用了大量的木材与石材,当地生产的杭灰石每块都有属于自己的纹理,其脉络是与整个文村一起生长的,正是这种属于自己本身的纹样肌理,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内涵。就地取材在运输及成本上符合经济原则,同时基于生态建设、环保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老房就地拆毁、就地掩埋,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技术与传统材料的结合,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

3 当下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与乡村建设的对话

3.1 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理性对待历史文化,合理选取传统元素,将筛选出来的符号进行简化再加工,是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6]。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建筑的本质在于体现其所处时代的特征,不能把建筑单纯当成一个具有功能的空间形式,其本身的价值在于对历史文化的表达与展示。建筑类型学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建筑是如何在传递地域文化的同时,与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协调的。

在文村案例中,首先是提取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元素,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把这些元素重新排列与组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其次是强调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是一个有生命的空间,只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建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它才是一个整体,只看单独任何一个,它都是不完整的,且不能代表地方文化的全部。王澍用拼贴融合的方式对新村进行规划,也是这个用意,不能为了建立新村,就全面推倒旧村,要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传统民居,整理遗存下来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整个文化的脉络才是清晰的。

3.2 运用理性的折中方式对农居进行再设计

在建筑构造、空间肌理、材料质感、风格风貌等方面,均采用了折中主义的方式对乡村建筑进行改造[7]。其中在风格上尤为明显,主要色调基准为白、灰、黄3个颜色,王澍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来进行区分,色彩简洁干练,风格突出。

外立面门窗洞的开取,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在功能与美学上达到了统一。建筑本身大量的点线面元素与传统村落中的弧线、柔性造型形成了对比,形成新与旧的交融,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徘徊。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与现代主义强调的功能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等相呼应。创新形式与传统材料的结合,正是当下乡村建设探寻的改造方式,这对于乡村建筑理性折中的建造方式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3.3 契合当地生活模式的建筑空间格局

形态是生成建筑类型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态分析法是先针对历史建筑归纳出传统民居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传统元素,在此基础上演化成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的建筑形式。通过对这些元素符号的取舍,在鄉村发展的进程中加入新的现代设计手法,对人们记忆中的传统民居的习惯类型空间形式进行处理、整合,与当代建筑元素融合,进行再创造,以适应未来的生活方式[8]。

每一个建筑所处的位置和它的时代精神都是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建筑不能单独理解为功能与形式的结合体,对空间的设计才是建筑的本质。它传递出来的表层之外的内在特质,比如历史记忆、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等,对深层文化的传承性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乡村建设而言,传统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是每个建筑的潜在价值,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建筑才是属于这个地方的,具有它应具备的归属感[9]。

4 结语

对乡村的建设发展,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成功案例的复制模仿上,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改造时应时刻谨记以人为本,以适应当地原始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为主,通过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提供的设计方法论,进一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实践。新村的发展与老村的继承之间没有缝隙,尽量保留乡村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地域文化与传统习俗,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运用现代的建筑构造方式,合理利用现有的乡村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才是我们今后建设发展的重心。

参考文献:

[1] 黄佩.浅谈建筑类型学[J].科学之友,2011(24):157-158.

[2] 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32-76.

[3] 孙靖雯,汪瑞霞.千灯古镇水乡特色风貌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109-110.

[4] 黄逍宇,陈景衡.美丽乡村建设中新民居建筑空间的继承与更新——以文村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06):80-81.

[5] 张佳茜,孙云鸿.基于美学视域下的乡村景观改造路径[J].大众文艺,2019(24):61-62.

[6] 仝晓晓,熊兴耀.基于建筑类型学的苏南新农村农居设计[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12-17.

[7] 汪瑞霞.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213-223.

[8]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9(11):78-79.

[9] 张彦锋,汪瑞霞.文化记忆视域下江南水乡古镇再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82-83.

作者简介:赵月溦(1994—),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通讯作者:李永昌(1978—),男,山东青州人,研究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公共艺术。

作者:赵月溦 李永昌

第三篇: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探索

摘 要: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发展予以重视。在我国当下的农村经济管理中,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手段已经跟不上农村日益发展的经济需求,这就使得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创新刻不容缓。本文就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进行相关探索,希望能对我国相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农村经济 管理创新

在我国当下所面临的新经济时代下,我国的相关农村经济管理不仅是相关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更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相关发展。在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中,由于我国各地的情况不同,我国不同地区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规律,对自身的经济管理进行相关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处理好当地政府、企业、农民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并以此促进我国农业的相关发展。所以我们说,对新经济时代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创新进行探索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当下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些年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我国超过一半的农民人口还是在时刻提醒我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事实。为了使全体中国人真正富裕起来,实现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创新,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农村劳动力偏少。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农民工进城热潮的不断发展,我国无论是发展较为发达的北上广地区,还是一些普通的二三线城市中,都随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身影。这些农民工来自于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其本身拥有强健的体格与较强的生产能力,年轻男性或中年男性居多,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在极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城市的相关建设飞速发展,但因为农村壮劳力的流失,也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偏少、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我国农村的相关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虽然我国现阶段的一些农村中,农用机械已经得到了不错的推广,相关种植中需要的体力劳动强度也在不断降低,但由于农村中壮劳力人才的流失,我国很多农村的农用机械因无人使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闲置状况发生,这对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2.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较小。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但由于我国自身人口数量过多的原因,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较小,这就使得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经营中,家庭式的小规模经营仍旧占据农业生产的主要位置。此外,我国一些农业地区本身属于丘陵地形,这就使得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较小的程度进一步加大。我国这种传统的小农土地经营,为相关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推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更使得我国农村经济的相关发展变慢。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农民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强,这就使得一些农民不愿意放弃自己刨食一辈子的土地,拒绝将其进行出租,这种情况的出现进一步和制约了我国农村土地大规模经营的发展,所以我们说,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较小直接影响着我国相关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公共事业服务缺乏。所谓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指的是为了满足农民需要所提供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在这其中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公共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发展中,虽然我国农村的相关公共事业服务进行了一定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农村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此外,在我国一些偏远贫困的农村中,当地的政府部门拿不出钱进行相关公共事业服务设施的修建,这种情况的产生,将使这些贫困地区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放缓,并加大该地区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相关发展。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探索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生活实际,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探索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促进作用。

1.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领导。在对农村相关经济管理问题进行解决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提高自身对农村经济的认识,改善我国农村中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在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中,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落实并贯彻党的具体政策,以此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长治久安。相关政府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贯彻党的方针是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与权益的基本保障。所以为了解决我国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出现的相关问题,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就必须定期对农村的相关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水平。

2.通过农民收入渠道的拓展,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在我国的当前的农村改革中,通过相关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改革的意义所在。只有農民的收入增加,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的相关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管理发展。为了拓展农民的收入渠道,相关地方政府必须对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生产水平,以此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此外,在提高农民整体收入的道路上,相关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引进相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经济效益,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整体发展。

3.通过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自我国许多农村的土地经营中,农民完全依靠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进行土地经营,这种经营手段由于是长期摸索而成的,这就直接使得相关土地经营的收入不高,影响了农村的相关经济发展。针对我国农业中存在的技术含量低的特点,我国各地农村切实需要一批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相关农业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通过具体手段吸引相关农业人才到农村中来,指导农民具体的种植工作,以此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与相关农业经济组织合作的方式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水平,并以此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此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大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力度,深化改革进程。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相关农业土地经营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农业土地经营的整体升入。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农民土地的生产经营中,通过相关高科技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村中相关农业种植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农民的增产增收。

5.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各项法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步入一个新的时期,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应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制定新时代下适应农村各项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面对土地纠纷等情况时的自身合法权益。此外相关农村执法部门也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自身相关农村财政工作、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现阶段的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性阶段,急需进行相关改革。由于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落后,我国农村的相关经济管理的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并以此推动我国农村的相关经济发展。面对我国新时代下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我国相关基层政府组织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通过落实党的相关政策与执政理念,保证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农村提供安全而高效的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仙畔.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04:3-15.

[2]马建新.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中州学刊,2012,06:21-24.

[3]黄小平.新经济时代农户家庭经营组织的创新发展[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06:54-56.

[4]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37.

[5]宋冬梅.分析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吉林蔬菜,2015,12:68-69.

[6]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新经济组织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J].领导决策信息,2011,13:4-7.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D024,项目名称:陕西省农村土地抵押融资模式的路径研究).

作者:杨玉娥

上一篇:古希腊神话鉴赏论文下一篇:职称高级评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