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时代的网络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媒体时代党的社会领导力研究

摘要:提升党对社会的领导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举措,是党一直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政党对社会的领导力的实现程度与特定的社会条件紧密相连。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信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传播手段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使得新媒体与政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络政治应运而生。政党扎根于社会并满足社会需要,已成为政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此背景下,对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说,新媒体成为党执政为民的新手段,新媒体时代党如何引导和控制社会无疑成为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提升党对社会领导力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为此,论文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纸质文献与在线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论文由绪论、正文六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缘起、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以及创新点。第一章阐述党的社会领导力相关理论。政党本身作为政治组织,主要以政治途径、政治手段服务于政治目标,而政治目标本质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政党政治功能的实现程度有赖于多种条件,其中包括政党服务社会的功效。因此,政党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引领社会发展方向,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领导力应该是领导本质的回归,党的社会领导力是党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政党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其领导力的实现包括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两种途径。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非权力性领导力更易促成党的社会领导力的实现。党的社会领导力提升与实现的过程呈现出主导性、动态性、系统性、目标性和互动性等特征。第二章阐述新媒体对党的社会领导力的影响。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非线性与交互性、信息海量与资源共享、即时性与开放性、超文本与个性化等特征,这些深刻影响政党政治的发展。新媒体与政党两者发生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关系的实质是政党与社会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执政资源,新媒体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新媒体的发展为党服务社会提供了技术支撑,承担了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发挥监督权力和防止变异、维护社会稳定与降低管理成本的功能。政党适应新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必须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坚守与时俱进的执政品格,秉持民主包容的执政心态,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同时需要借鉴国外政党应对新媒体发展的经验。第三章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及其党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式。网络舆论是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和特点是建立在舆论传播生成、发展、消解规律之上,具有网络主体的隐匿性与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和非理性、形成的周期短、自发性与现实性以及传播媒介多元化等特点,承担着监督功能、导向功能、交流功能。新时期提升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的基本思路主要是:正确认识网络舆论与现实舆论的关系、提升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建立科学有效的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辩证包容地看待网络负面与非理性舆论。第四章阐述网络问政与监督以及党搜集民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网络问政与监督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问政是制度救济的新渠道,有利于消除社会问题的“盲点”与“死角”,推动网络民意转化为群众的现实需要。网络监督也有助于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成为群众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是约束公权力滥用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问政与网络监督面临着网民非理性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网络信息失真与法律缺失、网络议题分散化与内容碎片化以及网民参与主体与结构的不平等性等问题,影响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现实层面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保证权力运行科学化;推进网络活动法治化,维护网络问政与监督秩序;推行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增加政治运行透明度;开展信息扶贫与经济扶贫,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是网络问政与网络监督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第五章阐述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党和政府的应对。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利益冲突相互交织,极易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当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存在着利益诉求非政治性、网上围攻与网下行动交织发生、参与主体多元化、传播速度迅速与可控性难、理性表达与非理性表达并存等现象。社会变迁与利益冲突、官民冲突与干群矛盾、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以及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滞后于现实等,是造成该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党和政府需要从治标与治本两个层面治理群体性事件。就治标而言,党和政府处理该类事件应坚持第一现场原则、及时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等;找准主要矛盾,准确给事件定性,坚持“三结合”,慎用善用警力,做到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程管理;正确认识新媒体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关系。从治本层面看,需要更新理念,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模式变迁;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党组织;改进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第六章阐述作为执政骨干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领导干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当前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存在的以下问题:观念守旧,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意识;认识错位,封、堵、删的传统应对;心态失衡,自傲与自卑的排斥态度;策略失误,瞒、拖、推、抓的鸵鸟政策等。当前提升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树立“媒体执政”的理念,完善干部培训、选拔与任用机制,善待媒体并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保持党的良好作风。结束语部分对论文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也是对新媒体时代提升党对社会领导力的思考,提出党需要发挥新媒体平台以加强党群互动,同时亟需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关注网络情绪和社会发展动态,在实践中践行党的服务宗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党的建设

学科专业: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重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党的社会领导力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政党的功能及其社会工具性作用

第二节 党的社会领导力概念界定

一、领导与领导力的界定

二、党的领导力的界定

第三节 党的社会领导力的生成方式

一、党的社会领导力与权力性生成

二、党的社会领导力与非权力性生成

第四节 党的社会领导力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新媒体对党的社会领导力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的基本内涵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政党与新媒体关系的实质:政党与社会关系

第三节 中国新媒体的兴起对实现党的社会领导力的作用

一、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

二、发挥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功能

三、发挥监督权力和防止变异的功能

四、维护社会稳定与降低管理成本的功能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党领导社会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

二、坚守与时俱进的执政品格

三、秉持民主包容的执政心态

第五节 新媒体时代国外政党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现实考察

一、新媒体时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二、国外政党运用新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举措

第三章 党的舆论引导力:以网络舆论引导社会舆论

第一节 舆论的概念与传播机理

一、舆论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二、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机理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舆论生成与特点

一、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生成规律

二、网络舆论的特点、功能与效应

第三节 提升党的舆论引导能力:以网络舆论引导社会舆论

一、正确认识网络舆论与现实舆论的关系

二、提升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四、辩证包容地看待网络负面与非理性舆论

第四章 网络问政与监督:民主科学决策的新渠道

第一节 网络问政:党收集民意的重要方式

一、民意表达及其渠道

二、网络民意的兴起与网络问政

三、网络问政的优势与价值

第二节 网络监督: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

一、网络监督的含义、特点

二、网络监督的作用与基本功能

三、网络问政与网络监督的异同

第三节 网络问政与监督的现实困境分析

一、网民非理性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二、网络信息的失真与法律缺失

三、网络议题的分散化与内容碎片化

四、网络参与主体与结构不平等性

第四节 网络问政与监督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保证权力运行科学化

二、推进网络活动法治化,维护网络问政与监督秩序

三、推行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增加政治运行透明度

四、开展信息扶贫与经济扶贫,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与特征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第二节 党的执政环境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一、根本原因:社会变迁与利益冲突

二、内在诱因:官民冲突与干群矛盾

三、外在诱因: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四、现实原因: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滞后于现实

第三节 党和政府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治标层面

一、党和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应坚持的原则

二、党和政府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具体策略

三、正确认识新媒体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党和政府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治本层面

一、理念更新:从“管理”到“治理”的模式变迁

二、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三、改进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

四、制度建设:建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

第六章 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第一节 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

第二节 媒介素养是领导干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

一、媒介素养是领导干部作为公民的必备素质

二、媒介素养是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三、媒介素养是领导干部开展危机公关的需要

第三节 当前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透视

一、观念守旧: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意识

二、认识错位:封、堵、删的传统应对

三、心态失衡:自傲与自卑的排斥态度

四、策略失误:瞒、拖、推、抓的鸵鸟政策

第四节 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路径选择

一、更新观念:树立“媒体执政”的理念

二、完善制度:完善干部培训、选拔与任用

三、善待媒体: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

四、良好作风:媒介素养的必备内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索引

致谢

上一篇:人体工程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学生实习职业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