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023-01-31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 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 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 去建构新型的课堂,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1 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 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 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 创新灵性是宝贵财富。如: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 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 笔者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时, 笔者就抓住契机, 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 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 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 因为我们都是鸟蛋。” (全班哄堂大笑)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时, 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 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 如果被坏人带走了, 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 (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 笔者不禁为关注学生、尊重期待, 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2 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 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

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 主动去合作, 自己获取?我们知道, 学贵有思, 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 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 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 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 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 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 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3 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 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 流于形式, 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 并穿插同桌之间的讨论, 但结果是“问之不切, 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 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 学习交流, 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 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 交流应是双向的, 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 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 在回答问题后, 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 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 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介入行为, 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 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 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 这样“互动”才能落实,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供最恰当的参与时机。

4 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 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有研究者曾讲:“由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新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观点上, 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中, 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这种为新知学习服务的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 奥苏伯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 优化组合,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开放教材, 开放课堂, 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 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 扩展外延, 丰富内涵。教师则适时指点、引导, 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 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

5 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 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 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 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在教《爱迪生》时, 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在教师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时, 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 有滋有味, 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 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想读第四自然段。”老师微笑着满足其要求, 那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 嗓音也变了, 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 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老师仍面带笑容夸奖地这位女同学, 并鼓励再来读一遍, 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 只顾走自己的“路”, 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 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 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 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是新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 2002.11.[1]李镇西.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 2002.11.

[2] 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3.11.[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3.11.

[3] 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J].语文学习, 2003.1.[3]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J].语文学习, 2003.1.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下一篇: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