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翻译译员素质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开放式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翻译人才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严重缺乏及定位不当,因此,应明确目标,加强高校不同层次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外事翻译译员素质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事翻译译员素质分析论文 篇1:

图式优化外交口译处理模式

摘   要: 我国外交口译,代表着中国对外的形象,也是中国向外的一种通道。根据语用学知识,图式中已知的内容对人们的沟通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既有语用学图式的相关文献,结合王毅外交发言案例,本文对中英外交口译进行分析,找出图式在优化外交口译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图式   外交口译   源语与目标语   职业技能

一、引言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皇家科学院宣读论文,首次对口译与笔译做出了区分。1919年巴黎和会的召开标志着现代口译职业化真正开始,而二战时期的纽约堡审判则标志着同声传译的诞生。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外交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口译在国家发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CNKI学术期刊近三年(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的文献,以“外交口译”为主题,检索出文献共61篇,以“图式理论”为主题,检索出文献共964篇,其中与外交口译相关的文章有8篇,关注点大多放在图式策略上,论述图式优化外交口译处理模式的却为数不多。基于学界既有理论的研究基础再结合案例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图式的特征说明这一理论在优化外交口译中的突出表现。对图式在外交口译中的优化作用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笔者积累专业知识,还能为译员提高职业技能给予些许帮助。

二、方法和内容

口译类型众多,外交属于服务对象与场合类。涂和平认为,外事翻译主要是向对方传达国家、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态度[1](37-39)。外交口译具有严肃、敏感和灵活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外交译员的翻译能力不同于其他口译员。佳丁在论文中谈到了外事翻译人员必须具备的修养,包括过硬的业务素质、严格的组织观念、高超的政策水平、严谨的翻译作风和高度的政治觉悟等[2](46-48)。

本文选用的材料是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与中外记者之间的对话及英译。2020年5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本次外交发言有着信息量大、文化負载词多、情感表达浓等特点。在这个特殊场合,译者所要承担的使命尤为艰巨。本文将以图式作为理论指导对其进行分析,分析这一理论优化外交口译员处理过程的具体表现。

三、图式理论

(一)图式的概念

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最早提出图式这一概念,本意是指“先验想象力的产物”[3](76),1932年,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对于图式的研究推动了现代图式理论的发展,他认为图式是指“对于过去的反映或经验积累的组合”[4](98)。随后,各学者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做了相关延伸,让图式这一理论得到了新的阐释。

图式是大脑中一个由长期积累的知识组成的信息框架,当大脑受到新信息刺激时,相关知识图式就被激活,将新知识和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信息框架中,人们长年累月积累的背景知识是基础,将新知识加以理解吸收然后纳入这个框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换,图式这个信息框架不断地更新。在图式网络框架中,认知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事物的属性是紧密相连的。图式可以将现有的新信息同化到已有的知识库中,为新信息的理解提供指导。

(二)图式的特点

稳定性佳。图式结构一经搭建就难以坍塌,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图式的形成是极为复杂的,在这一过程中,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同时发挥作用,以此让图式结构更加牢固。

决定性强。地域、时间、文化不同,图式也会不同。在口译过程中,之所以不同的译员传递出不同的翻译效果,是因为大脑中的图式样式与实质因人而异。每位译员的图式结构都有独特之处,对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采取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决定性。

延展性好。图式这一网络结构是基于认知者经验及自我认知而不断扩大的,认知者所接受的教育、知识、体验经过系统的处理后,会变成图式中的一部分,图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图式具有足够的弹性,能够不断延伸。

预测性高。图式中既有的旧信息如果与新信息有所关联,译者就能对讲话者的后续内容做出预测,提高译者翻译质量与速度。在口译现场,图式的预测性能帮助译员将更多精力放在其他地方,节省翻译时间。

可激发性强。存在于大脑中的图式结构是既有的。当大脑身体主人身处于另外一个环境中且需要对眼前的新信息做出反应时,既有图式中的旧信息会对新信息进行识别、筛选、分析,看新信息与图式的符合状况如何。根据需要,使用者可随时调动图式进行活动。

四、案例分析

由于外交发言的特殊性与形象性,外交口译的运作包括接收、识别、理解、转换、产出、反馈这六个程序。这六个程序中在交传译员那里是分散的,但在同传译员这里全部集中到一起。在这一情况下,运用图式可以很好地优化译者的理解、记忆、建构和表达。

(一)优化理解

在异常严肃的场合下,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信息的接收、处理、传达这几个步骤。在这种情况下,图式能够帮助译员快速识别新旧信息,从语言文化这两个方面对新信息做出反应。在确定词义、储存信息、做出预测、击破文化负载词带来的障碍上,图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译员的理解速度与质量。

例如,在外交部部长王毅的讲话中,开头有这么一句话:“世界各国正在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5]当译员听到这句后,“COVID-19”这个关键词就会立刻出现在他/她的脑海中,然后译者运用内容图式对记者的提问内容及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进行预测,预测的内容可能有:问题(issues)、成绩(achievement)、现状(current situation)和前景(prospect)等,随后就这些内容进行延伸。发言中包括大量负载文化的短句,如“坐而论道”“起而行之”[5],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先运用语言图式和背景图式分析其含义(关键点为谈话和行动)及结构(动词+而+动词词组),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译文——“talk the talk,walk the walk”[5]。图式所具有的预测性和延展性可以帮助译者快速地理解讲话主旨,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翻译质量。

(二)优化记忆

发言人的语速、语距、发音、内容会对译员的记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所有的内容,对译员而言是一个挑战。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译员不断丰富图式,扩大化的图式有利于优化译员的记忆工作,减轻工作负担。为了减少新信息对译员增加的认知负荷,译员在平时学习工作中应不断优化图式结构。

对于外交记者提出的关于美国的问题,王毅部长先提出“当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国家”[5]。根据这一句话,译员在脑海中要对与美国相关的信息进行搜索并作一定的筛选,将经长时记忆处理过的旧信息挑选出来,在后续发言中,译员只需要对图式中没有的信息做处理。接收新信息时,图式能将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相结合,使信息结构更加稳定。外交口译所含信息量大,译者的图式对翻译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

(三)优化建构

在对信息进行解码后,译员要进行最重要的一步——编码。编码,是基于已有的内容、联系将信息按一定结构与顺序重新组合。图式形成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对信息进行编码时,译员可以参照图式中既有的组合方式与理论框架。利用图式不断优化建构,有利于译员优化思维结构,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对“兄弟齐心,其利断金”[5]这一句进行解码工作后,译者需要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进行编码。以“团结”这一核心,在“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和其他相关信息之间基于图示中既有的解构与顺序进行新的建构,即“When brothers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y have the power to cut through metal”[5],由于这是句俗语,因此译者需要在其前面加上如“as a Chinese saying goes”[5]之类的固定搭配。在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中,建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优化表达

翻译是否合乎标准,取决于译员是否及时准确地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是否使发言人与听众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是否达到发言人所期望的效果。语言有异,传达却须顺畅且无误。图式的存在,让译员更加清楚自己的任务,有助于译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感,在表达这一步上做到严谨细致。

在“针对中国的这些‘滥诉’,无基础事实、无法律依据、无国际先例,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5]中,出现了“滥诉”“三无产品”这两个特殊词,译员在翻译前根据图式对其进行分析:“滥”作为副词修饰“诉”,意为“任意地、肆意地”,在译文中可转化为形容词“frivolous”;根据前文信息及三无产品的性质,“三无产品”可以理解为“可鄙的”,英文为“shoddy”。发言人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产品”,而在于“行为”,译者可以将这句理解为“行为是可鄙的”,然后得出译文:“The attempt to file frivolous lawsuits is a shoddy one.”[5],最后用原因从属连词as或for连接后半句对前半句进行解释,即“as it has zero basis in fact, law or international precedence”[5]。

五、结语

我国外交口译,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环节。图式的稳定性、决定性、延展性、可预测性,在优化译员的理解、记忆、建构、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候,图式会给译员的翻译工作造成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会随着图式不断被丰富而下降。综合前文所述,基于译者经历和认知的图式,在优化译者翻译工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认知,译员应该树立不断丰富图式的观念,并采取具体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涂和平.外事翻译的政治性和时代性[J].上海翻译,2005(03).

[2]佳丁.谈外事翻译人员的修养[J].中国翻译,1983(06).

[3]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M]. London:MacMillan,1781.

[4]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5]Live: Wang Yi briefs the media on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DB/OL]. https: //news. cgtn. com/news/2020-05-23/Live-Presser-on-China-s-foreign-policy-and-diplomatic-relations-QIHTRHCm6k/index.html, 2020-05-24/2020-06-25.

基金项目:贵州医科大學教改重点项目(编号:JG201918)的研究成果。

作者:张爱玲 龙芸

外事翻译译员素质分析论文 篇2:

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开放式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翻译人才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严重缺乏及定位不当,因此,应明确目标,加强高校不同层次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翻译人才;河北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下,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学科不断发展。教育部已批准3所高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从2006年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这样中国翻译专业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翻译人才提供了保证。即使如此,就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而言,目前中国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相对匮乏。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河北省翻译人才在数量、质量上匮乏情况更为严重,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只有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翻译人才的供需矛盾。

一、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现状

随着河北省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懂经济和技术的翻译人才的参与和合作。然而,河北省外事办调查表明,河北省外语翻译人才一直“青黄不接”,口语普遍弱于书面,小语种普遍弱于大语种。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领域,翻译人才严重供不应求。近几年来,河北省招商活动频繁,许多跨国企业瞄准河北,不少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在河北设立办事处,但翻译人才在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却大量流失。近3年来,在中国人才网录入个人资料的河北高校外语人才共有823人,其中近90%选择在沿海城市工作。在省内经过专业评审的中、高级翻译只有980多人,而能在正式场合为高级别活动担当口译的年轻翻译非常缺乏,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翻译更是凤毛麟角,这给许多重大涉外活动带来不便。与此同时,由于翻译力量薄弱,尤其是专业外贸类翻译人员紧缺,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相当一部分贸易机会无法把握。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制约河北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高国庆在2007年第2期的《外事与侨务》上发表的《解决外语人才短缺的对策与思考》一文,对河北省外语人才短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如省外办机关作为全省对外交往的窗口部门,能为省领导担任翻译的也仅有英语翻译10人,日语翻译3人,法语翻译2人,德语翻译1人,韩语翻译1人,俄语翻译1人,柬埔寨语翻译1人,共计19人。这样的翻译人数和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不相称,而河北省每年毕业的全日制外语本科生、研究生约3 000多人,虽然人数不少,但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又缺乏足够的实际经验,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外事部门的翻译工作。这种供需矛盾揭示出河北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经济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翻译专业建设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翻译专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目前河北省只有河北师范大学设有翻译专业,其他高校翻译依然是隶属于外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这些院校,翻译课程只在高年级才开设,无论从课程数量和种类来说都远不能满足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明确指出:高等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英语专业注重学习者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对翻译能力并无特殊要求(庄智象,2007)。就河北省几所主要高校而言,外语系或外语学院对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有如下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培养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注重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对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涉外企业、事业、政府部门的相应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和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二种类型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与文化基础和较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英语并且熟悉有关科技、教育与教学、商贸、金融或法律等专业方向的业务;能在国内外企业、研究院所、新闻与出版、政府机关及学校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情报、管理等工作的英语高级应用型人才。

第三种类型是:以培养具有坚实的德语基础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面向外事、外贸、科技、教育、涉外企业等部门,从事商贸、教学、研究、翻译和管理的高级德语专业人才为目标。

从上述归纳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翻译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河北省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着定位不恰当,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依然是基于中国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的,翻译人才没有制定专门培养目标,许多学校在三、四年级开设的翻译课程也是隶属于外语专业,没有明确培养目标应该是制约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

2. 河北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培养体系不健全、层次不明晰的问题。河北省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坚持的是教学翻译,教学翻译只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手段,和完整的翻译教学是不同的。“翻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教学区别于纯正意义的语言教学,翻译需要进行专门的翻译训练。”(让·德利尔,1988)目前河北省只有河北师范大学有翻译本科专业,但其还没有翻译专业的专科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样的教学体系很不完备,翻译人才的培养没有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和层次。

3. 河北省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存在翻译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翻译都隶属于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培养特色,造成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找和用人单位实用型翻译人才难求的矛盾。我们对河北省18所主要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培养进行了调查,在收回的13张问卷中发现有7所院校在进行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时考虑到本地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另外6所对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类型并不清楚,而其中只有2所院校对本地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作过调查。即使回答知道本地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翻译人才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去充分体现这个目标,满足这种需求。

三、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翻译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型翻译人才,为河北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1. 明确目标,确定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层次。河北省高校基本分为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和职业教育三类。这些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尽相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目的也有很大的区别。相同的是大部分院校都设有外语学院或者外语系,尽管各个院校之间培养人才的方向不同,种类也各有侧重,但在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却没有明确的层次,许多外语学院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课程设置大同小异,重复性的课程设置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与资源的浪费。而且,除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其他学校的翻译学科依然没有摆脱英语、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束缚,依然没有形成独立的翻译学科,更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翻译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港台地区和国外高校的翻译专业建设起步较早,也比较完备,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比如中国香港各高校已经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一个完整系列,如岭南、浸会、中文、城大、理工和港大等6所大学都培养翻译学硕士和博士,浸会大学和理工大学还设有翻译研究中心。河北省高校可以以河北师范大学的翻译专业开设为契机,多层面地申请翻译专业的设置。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外语教学实力较为强大、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本科院校,比如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可以积极申请翻译本科专业的设立,本科历史较为短暂的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类的院校可以申请翻译专科的设立,而河北师范大学作为河北省外语学科发展的龙头可以在翻译专业本科基础上再积极申请翻译学的硕士和博士,从而使河北省高校之间形成一个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翻译学科,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翻译人才。

2. 针对地方经济特点,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建设一个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根据河北省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更多的是对应用型翻译人才大量的需求。河北省应在积极建立完整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外,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来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根据对一些国际著名翻译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些院校的市场定位准确,培养目的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从事经济、商贸、法律、传媒、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翻译工作。河北省高校应在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就应对本地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作一个详尽、完备的市场调查,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种类、数量、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那些目前不太需求但随着经济发展会越来越热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培养大批高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是河北省对外改革开放、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要求。各个高校应该结合本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探讨河北省高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高校翻译课程的设置提供具体方案,为河北省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提供可行性依据,为河北省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使翻译人才确实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辅助力量。

3. 发挥强势学科优势,打造精品翻译人才。中国香港河北省各个高校的翻译专业建设不仅完备,而且各具特色。“据2006年9月4日的《21世纪报》报道,中国香港河北省浸会大学主要培养传媒翻译;中国香港河北省城市大学以法律翻译和科技翻译为主;中国香港河北省中文大学则以计算机翻译为两年制研究生班的主攻方向;中国香港河北省理工大学除法律翻译外,还有商务翻译等非文学翻译项目;中国香港河北省岭南大学则以文学文化翻译为特点。”(庄智象,2007)中国香港河北省的翻译专业建设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河北省高校情况,我们不仅要积极进行翻译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科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进而针对地方特点培养本地急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此外,各个高校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实行强强联合,利用本校强势学科的优势和翻译专业相结合,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性、方向性较强的翻译人才。发挥强势学科优势就应在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得到体现。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庄智象教授对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有自己独到、全面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总体规划、课程设置上应该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社会和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其他学科、专业方向的师资或企事业单位的资深译员等)因校制宜,开设相关课程,充分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庄智象,2007)因校制宜开设翻译专业的相关课程给我们发展本专科院校的强势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培养多层次、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指明了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各个高校的特色,培养出精品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翻译,2006,(5).

[2]李长栓.以正当程序保证翻译质量和翻译教学效果[J].中国翻译,2006,(3).

[3]穆雷,郑敏慧.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2006,(5).

[4]穆雷.翻译教学与翻译学学科发展[J].中国翻译,2004,(3).

[5]让·德利尔.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M].孙惠双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6]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5).

[7]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MIT)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翻译,2006,(1).

[8]庄智象.中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

责任编辑:焦世玲

责任校对:关 华

On the Training of the Economic Translators in Hebei Province

Yang Li1, Li Zhengshuan2, Ji Min1

(1. College of Arts,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

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translators; Hebei province

作者:杨 丽 李正栓 季 敏

外事翻译译员素质分析论文 篇3: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 云南省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开放的前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不断深化,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国际会议、论坛及外事接待越来越多,相关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现状的调查分析来看,高素质口译人才严重不足,能够承担重大任务的译员寥寥无几,具备同传能力的译员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笔者就东南亚南亚语种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东南亚南亚语种本科生优秀口译人才培训机制,拔尖培养优秀口译人才;二是建立青年教师口译培训机制,提升青年教师口译水平;三是加大口译课程改革的力度,适时调整口译课程教学内容;四是搭建口译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切实提高口译实践教学的比重。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指出,在西南地区要求“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辐射中心”,由此,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云南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口译人才的需求状况

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行各业及各领域人才的支撑和保障。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保障,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要实现政策沟通和民心相同,需要开展广泛的政府外交、公共外交、文化互鉴、学术交流、媒体合作等,这些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人才尤其是非通用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合作机制与平台多元化,高层互访更加频繁,民间往来不断加强。近年来,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重要会议、论坛主要有中国—南亚博览会、GMS国家省长论坛、GMS经济走廊论坛、澜湄合作机制、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这些合作项目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相关语种口译人才作支撑和保障。口译人才的质量决定了相关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和质量。上述交流合作平台既需要能够承担同聲传译的译员、交替传译的高水平译员,也需要随团翻译的普通译员。总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南对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二 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现状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云南省外事办公室、昆明市外事办公室等外事机构的职员中,具备东南亚南亚语种背景的职员共24人,职员的语种结构、年龄结构及承担翻译能力情况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云南省相关外事部门具备泰语、缅语、越语、老语、柬语三个语种背景的职员数量似乎并不少,但由于部分职员长时间不使用外语,外语能力不足,部分年轻职员不在岗等诸多因素导致目前外事部门储备的相关语种职员中能承担大型国际会议口译的人员非常稀少,有能力胜任同传翻译的译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云南省翻译协会、多家翻译公司均没有专职译员,所以,近年来在昆明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的翻译很大一部分是从高校临时借调教师和学生,各种大型会议和论坛的同传和交传译员结构为:外事部门相关种译员、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其中,同传主要由部分高校教师和外事部门译员承担,学生主要承担随团翻译。从对云南省外办翻译室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目前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能承担大型国际会议和论坛同传的译员数量严重不足。泰语、越语、老语等语种译员员青黄不接,普遍缺乏年轻译员。尼泊尔语和印尼语译员紧缺;二是译员翻译水平不够高,翻译质量不尽如人意,尤其同声传译更为突出。目前译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译员的“言”外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译员所学语种知识储备与发言人的知识储备不匹配;二是译员普遍缺乏良好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经训练的稳定心态;三是译员缺乏良好的信息捕捉、解构和重组能力。

早些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就意识到了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系列措施培养翻译人才,如出台并实施了云南省高校泰语、缅语、越语高级翻译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由云南民族大学具体实施,目前该项目已招收了四批学生,共八十余名学生。从目前培养的情况来看,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较普通班级学生扎实,但因实践少、翻译专项训练不够等原因,这批学生还达不到高素质翻译人才的要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普遍缺乏具备同传能力译员;二是个别语种缺乏能承担重大翻译任务的译员;三是译员所学语种的知识储备与发言人的知识储备不匹配;四是个别语种新老译员青黄不接。

综上所述,目前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短缺,无论是译员数量还是质量,都满足不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需加大力度培养口译人才。

三 东南亚南亚语种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为云南省高校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相关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东南亚南亚高语种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针对目前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东南亚南亚语种本科生优秀口译人才培训机制,拔尖培养优秀口译人才

在做好原有的泰语、缅语、越语高级翻译人才培养项目的同时,在目前云南省高校开设的八个语种大四年级学生中选拔一定比例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口译专项训练。培养可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即与国内外翻译教学较强的高校或专门的翻译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将学生派出去培训;同时也可以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到学校提供培训。培训内容侧重口译技巧的训练,训练的素材以时效性较强的各类会议、论坛材料及国际国内时事为主。

(二)建立青年教师口译培训机制,提升青年教师口译水平

青年教师普遍具备较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但由于多数教师未经口译技能专项训练,口译水平及口译课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通过口译专项技能的培训,迅速提升青年教师口译水平,从而使青年教师更好地服务口译教学和满足目前云南省对外开放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

(三)加大口译课程改革的力度,適时调整口译课程教学内容

“一带一路”建设为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语言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相关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相关高校应切实加大东南亚南亚语种课程改革的力度。口译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东南亚南亚语种语言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然而,从目前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课程课型设置单一,教学时数偏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各相关高校应切实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口译课程除了传统的外汉口译之外,应增加外汉同声传译等口译类课程。同时,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相关语种本科教学中应加大口译课程教学的比重,突出口译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口译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其时效性和实用性。担任口译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在讲授口译技巧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同时的,翻译训练的素材应以时效性较强的各类会议、论坛材料及国际国内时事为主。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举办的国际会议或论坛主要有GMS经济走廊省长论坛、中国-南亚博览会、澜湄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友好城市论坛、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这些会议和论坛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贸、旅游、教育、物流等,因此,口译课教学素材的选定,也应该以上述知识相关,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四)搭建口译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切实提高口译实践教学的比重

从目前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课程的设置来看,多数高校口译课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较少,口译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相关高校应加大口译课程改革的力度,多措并举,搭建口译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如可通过与在昆涉外企业、机构、翻译公司及国外企业、机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加大相关课程课外实训、实践的课时比重,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机会,提高口译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杨丽周

上一篇:生理学趣味教学法应用论文下一篇:人文精神教学外国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