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术语翻译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法律术语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难题之一,它不仅仅涉及源语与目的语,还涉及法律文化和具体法律概念的转换。刑法罪名是一种典型的法律术语。为了更准确地翻译这些术语,文章根据相关翻译理论、刑法原则及刑法罪名构成要件提出一些刑法罪名的翻译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法律术语翻译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律术语翻译分析论文 篇1:

用法律术语与法律文本翻译原则的浅析

摘 要:本篇就法律文件翻译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我们引出了关于法律翻译的概念,并就此范围内的重要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并对法律翻译的重点与标准进行界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引证了社会管理、法律诉讼、商务活动等领域中法律翻译必要作用的论据,做出了必然的结论。

关键词:文本翻译;语法规则;翻译原则和标准;概念;功能;清晰度;措词;严谨性;简洁性

网络通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进步,使得国际间的沟通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也不断淡化着国家之间传统行政区的限制。正因为这样,国际商务、文化、政治等各领域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文件交流频率也在飞速地提升,这更凸显了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国际间的往来文件,每一个字都举足轻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而,如何能够掌握字里行间精确的含义,进而正确的表达我方的想法和立场,是避免后续产生无谓争执和节约费用支出的关键因素。同时,具有专业水准的翻译文件,除了可彰显权威和实力外,也经常成为法院、政府机关以及外国客户肯定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现代世界,没有纸质或电子版本形式的文件,社会一般不能顺利地运转,文明不能得以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因此,在搜集、汇编、整理、储存和使用文件的系统性工作中,文件的准确翻译成了重要因素之一。

翻译文件时,首先必要的任务是判断法律事务文件的类别和范畴,即:法规、法令、命令、声明、公报、申请等。目前,法律文件的多样性必须有纸质或电子版本形式的翻译,其中包括:法律、法规、合同、条约、备忘录、证书、文据等。

法律文件翻译过程中肯定要注意到影响因素,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与翻译中,我们能发现强调意义词或提法的使用。

1。合同的变更、解除或者终止,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Modification, dissolution or termination of a contract does not deprive a party of the right to claim for damages.

由于准确词选、提法,划出的词保留影响因素、正式性。

2.余…,本院已作出你和王…的离婚判决,自本公告发出之日起60日内要求你来本院领取判决书。否则,既视为送达。 Yu X X, this court has made a judgment of divorce between you and Wang X X. You are requested to receive the judgment at this court within 60 days starting the publishing date of this announcement. Otherwise, the judgment would be deemed to have been served.

在这个公告, “要求”和“视为”这些词翻译时,英文版里庄重性的次被用: “request” 和 “deem”。

过程、结果和翻译性质作为语言活动,对坚定因素和可变因素产生显著影响。坚定的因素是语言系统的结构、语义、功能特性。可变因素取决于翻译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法律翻译是为了用不同语言说话、与人之间法律专题消息交流、 法律有关文件与材料的翻译。

其实法律翻译不是件容易的任务,因为法学作为一门学科领域,涉及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征。为了获得最准确的法律信息,翻译语言应该特别清晰、并且有最大精确度和准确度。每个文档都需要逻辑的阐述、提法简洁、明确了解使用的概念,并有规定的措词公式(刻板)。这些刻板给统一的语言和律师事务所,用于创造,并使用基础标准文件的表格,把使用某个技术手段的可能给专业化了。

在我们看来,在国际法上建立准确文件库的担保是精准的法律翻译。如果译者不仅是精通法律和语言问题,而且在文件起草与文牍上也是精通的,他就能承作优质的法律翻译。具有较高技能与丰富知识的译者不仅会合理的对翻译负责,也能用正式文体写文本,并注意正确性,且对有效力法律适应。当翻译所需法律有关的文件时,能更了解事务术语的区分、并有准确与适当术语使用的经验。

大多数译者要有法律教育或作这些工作的经验。作法律文件的翻译时不许犯错误,因为它也许会引起诉讼提起或造成精神和物质损失。只有合格熟练的译者才能从事法律文件和理论工作的翻译。并且对选职业译者要提出高标准。没有精确性,法律就变成了陷阱。译者在希望被理解之前,他必须充分理解文本。

对于高度要求正确性和严谨性的法律文件来说,为避免文件翻译,经常导致客户必须重复核对及校正内容,有时更需另外聘请律师提供协助,而造成时间、心力和金钱的无谓投入,有鉴于此,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就被网罗了。他们均要具备法律相关领域的大学以上学历,或取得外国法律学位。要提供品质值得信赖、专业、效率及正确的法律翻译作品。翻译文件初稿完成后,经律师审阅确认,以确保翻译內容符合法律逻辑及正确性。此外,同时译者负责于严格确保客户商机或诉讼时机,并对文件內容绝对保密。总而言之,法律文件译者像律师一样也对保密负责任,机密性也是法律文件翻译的重要要求与标准。

从事司法文件和规范法律性法令翻译的专家必须熟悉在该国境内有效办某些类型文件的规则。最常翻译的文件是:法律和规范性法令、协议、合同、备忘录和法律意见、法律鉴定、组织条约、委托书等等。

欧洲法律学的传统,被认为是有风格且经典的。国立和国际法律的结合可能会发生在许多法律领域:刑事、民事、经济、宪法、行政法。通常情况下,进行专门法律研究时,要比较不同国家的法规。

我们的观点是,当在法律领域翻译时,必须记住的是原文要对应于在文件列入或写放特定术语与措辞的某个些法律制度。使用在完全相反的法律制度中的翻译本文需要有相关法律用语。此外,不要忘记原始文件的文本约定,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与翻译文本的约定有些区别。关键是在固有的原始文本中的语言短语和结构上,往往不等效具备在翻译文本语言中。因此,译者应该找到有类似的功能结构与语句。

本文翻译不仅是按照语言语法规则,正确选配词语并完成到句子,而且文字内容的转述通常需要作出补充,解释,用其它一些更适合的概念替代。此外,文字应清晰、易懂易读,而不应引起这篇文字是用一门外语写的感觉。加上每个语言体裁有自己办文字的规格与格式。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此,为促进日益频繁的经济交流和对外合作,大量的法律和法规已经制定并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外界充分了解和理解这些法律法规,他们需要被翻译成正确的外语。因此,法律文件的翻译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也将有力地刺激了这一类的翻译需求。

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提出了法律文体翻译的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一适用原则实质上是由法律语言的自身特点及其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作为一个特殊的文本翻译,法律词汇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词的使用具有严格的标准;普通词在法律场合被赋予特殊的意义。由于法律文本讲究严肃性,所以法律翻译必须忠于原著内容,同时语言风格也要和原著相对应。因此,“忠实和严格,规范和平稳”是非常重要的原则。理想的法律翻译应该是以上两点的完美结合。由于法律翻译的独特性,它不仅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有高超的翻译技巧,同时也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离开这些前提,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香港双语法律系统的翻译经验值得一提。法律文件的翻译有两种,即中文或英文翻译。

1997年7月1日,英国把香港政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再也不是英国殖民地。在政权的转变导致很多的变化,包括香港的法律体系的变化。因为语言提供法律交流,法律语言注定要转型。为了得出关于香港法律制度面临什么严峻挑战的详细概念,所以要回顾香港法律语言的发展,分析1997年后建立完善双语法律制度的可能性。

香港具有独一无二的用英文和中文写的立法规则。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政策是仅用英语而制定并进行香港立法。只在法定语条例(修订)(由1987年第17号)和释义及通则条例(修订)(由1987年第18号)(香港)颁布这一政策更改。随后,香港立法第一个中文版本出现了,而且制作的现行香港立法中文版本的纲领被建立。

法律语言里首推的是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固定的法律规定,法律语言意义源于它们。现代中国法律是清代时从西方进口的,因此许多英国的法律概念和术语已被翻译成中文。然而,中文被广泛认为要深造来表达普通法概念的方面。在中文与英文法律语言的情况下,英文使法律术语和法律制度方面更为精致,而中文是在技术法律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既然这会导致频繁遇到在中文不存在的法律术语或用语等困难,不可避免的是增添技术法律词汇的需要。

而对应和术语的问题总是集中在法律翻译,香港立法法律中文的文体和语言特征也直接关系到技术中法律中文的发展。无论最近几年中文草拟文件的怎么改进,首要任务还是恰当地了解英文文字,因为中文版也许将是难懂的,极恶劣的。

由于中英文之间语义、语法和句法不同,不容易把英文法令规定翻译成中文,且得到同样的深刻法律影响。这些语言有打的结构区别,难处不仅在于此。译者无法完全转述意义,这是产生不同影响的现象。他要对中文版的清晰度很关心,千万不可把法律规定弄糊涂,否则读者不懂而 “落入法律圈套”。发现一些使交流复杂的法律翻译问题,译者就要坚持 “穿过法律复杂性通道”。

“信,达,雅”一直被视为评估翻译质量的标准。鉴于法律文件的独特特点, 它的翻译应该遵循“严谨,简洁”的标准。此外,还应特别注意法律文件翻译的以下原则:

使用正式的措词。由于法律文件是固定的体裁,很自然的是用词和词组有别于其他日常使用体裁应用的。由于直接参与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文件中的用语往往很严肃、冷静,翻译法律文件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严谨。 准确地说,需要正确地了解,并在法律文件翻译明确地转告真正的意思。这样做时,我们必须尽量摒弃掉自己思维的传统影响,而且同时密切地关注中文语言和英语语言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必须避免在翻译时作出错误词的选择,因为这往往会产生不准确性,从而导致有完全不同法律后果的现象。

简洁。除了严谨,法律文件的翻译也应抱着简洁的原则,那就是,用几句话而转达消息,最好的立法要求用最简单、最简洁的语言。因此,在翻译法律文件时,我们要追求简易性,而不是复杂性,并防止由死译引起的冗长。

术语的一致性。文学作品的翻译,我们倾向于为了多样化用各种词和短语而表达相同的概念或问题。但是,对于法律文件的翻译不是这样的。为了确保同一概念或事项的法律意义一致性不变,并防止含糊话,一旦选择字,这个字会在整个文本里屡次发现,无论将重复多少次。总之,术语一致性的原则,应严格的遵守在中国法律文件的翻译。

使用法律术语。作为一门学科,法学肯定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即法律术语。每一个法律术语有自己的特殊严格定义。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场合中法律术语被误解成外行表达式。这一原则强调并提醒那些从事法律文件翻译的人需要在他们的头脑始终承担记着法律术语。

翻译是逻辑思想的活动。一方面,为了透彻理解原文,有必要进行逻辑分析;另一方面,译者也不能没有逻辑分析而组织并呈现而作的翻译。

法律翻译是法律领域内的文本翻译。由于法律是一种文化相关的主题领域,所以法律翻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当翻译法律领域内的文本时,上述的原则应该被牢记。源文本的法律制度是适合这种文化结构的,这是在法律语言的方式中反映的。同样,目标文本是被熟悉另一项法律制度与它的语言的人看的。法律写作的大多数形式,尤其是合同,寻求为某些人建立明确规定的权利与义务。重要的是要保证源文本上和翻译文本上这些权利和义务的确切对应。

综合上述的分析,为了在国际法律的范围内创作准确的文件基础,关键是法律翻译的详细、文理的通顺。中英法律文件翻译的专业领域,我们需要考虑并总结在香港万中无一双语法律系统里文件翻译的经验,再确定法律文件翻译准确性的标准。我们通过对法律翻译概念、准则、案例的分析, 判断了翻译法律文件的需要、作用与特点。 至于法律文件翻译,特别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正式的措词、严谨、简洁、术语的一致性、使用法律术语等等。法律术语的详细浅议证明选词和提法必须保留影响因素、有正式性与精确性。准确翻译的法律文件直接跟准确立法、法律制度、有效诉讼程序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Горелов В.И. Стилистик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Учеб. пособие. – М.: 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79. – 192 с.;

[2]Ростовцев В.А.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Курс лекций по общей 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 и 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 М.: Во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1977. – 202 с.;

[3]Федоров А.В. Основы общей 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Для институтов и факультетов иностр. языков. Учеб. пособие.– 5-е изд. – СПб.: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СПбГУ; М.: ООО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Филология три?, 2002. – 416 с.;

[4]Щичко В.Ф.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Перевода.– М.: Восток-Запад, 2004. – 233 с.

[5]Anne S.Y. Cheung. Towards a Bilingual Legal System –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Language, 19 Loy. L.A. Int’l & Comp. L. Rev. – 315 (1997). – p. 315-336;

[5]Duncan Berry. The effect of poorly written legislation in a bilingual legal system / Clarity: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promoting plain legal language. № 53, May 2005. – p.15-18;

[7]Clara Ho-yan Chan. Translated Chinese as a legal language in Hong Kong legislation / Instituto Politécnico de Macau. – p. 25-41;

[8]Oi Yee Kwong. Toward A Bilingual Legal Term Glossary from Context Profiles. – p.249-258;

[9]Tony Yen. Hong Kong’s bilingual legislative drafting and translation of legislation, 2010;

[10]Yuhong Zhao. Hong Kong: The Journey to a Bilingual Legal System, 19 Loy. L.A. Int’l & Comp. L. Rev. 293 (1997). – p.293-313;

[11]杨乐。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摘要 [interactive source]. – access: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ownload.asp?articleid=76020.

作者:Skorikova Liliia

法律术语翻译分析论文 篇2:

英语法律术语翻译策略研究

摘 要: 法律术语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难题之一,它不仅仅涉及源语与目的语,还涉及法律文化和具体法律概念的转换。刑法罪名是一种典型的法律术语。为了更准确地翻译这些术语,文章根据相关翻译理论、刑法原则及刑法罪名构成要件提出一些刑法罪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法律术语;术语翻译;法律翻译

收稿日期:2020-01-18

作者简介:师智启(1989—),女,硕士,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翻译学,外语教学。张赟(1971—),女,硕士,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外语教学。

引 言

法律翻译不同于普通的翻译,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最能体现法律翻译专业性的莫过于法律术语的翻译了。“法律术语是对法律原则和概念的提炼和浓缩,承载着法的概念和精神。正是因为有了法律术语,法律语言的表达才会显得简洁、准确、专业。术语翻译的精确性直接体现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准确严谨是法律术语翻译的灵魂”[1]。刑法罪名就是一种典型的法律术语。法律术语依附于它所在的法律体系,每一个法律体系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独有的法律术语体系,所以准确翻译法律术语不仅要熟练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还要了解两个法律体系的相关法律知识。

一 法律术语翻译

法律术语翻译不仅仅是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个法律体系之间法律概念的转换。法律术語承载着法律原则和概念,如果不了解这些概念及两个法系之间概念的差别,而单单从语言层面翻译,往往会出现错误。

每一个法律体系都有其独有的一套法律术语,即便是同说一种语言同属普通法系的英国和美国,法律术语的内涵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翻译法律术语时应注意这些差异。萨切维奇(Sarcevic)[2]就注意到了这些差异,她的研究深入、系统,为后来法律术语翻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理论构成了后来很多学者研究的理论框架。

萨切维奇对法律术语翻译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深入探讨了法律术语不完全对等现象及翻译。她总结了法律术语中的三种对等:自然对等(natural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和替代对等(alternative equivalence)。其中功能对等又根据对等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接近对等(near equivalence)、部分对等(partial equivalence)和不对等(non-equivalence)[2]。接近对等和部分对等又各包括相交和包含两种情况,不对等包括相交、包含和不相交三种情况。接近对等就是A和B 两个术语所有的全部本质属性和大部分的附加属性相同(相交),或者是A包含B的所有属性,B包含A的全部本质属性和大部分附加属性(包含)。部分对等是指术语A和术语B大部分本质属性和一些附加属性相同(相交),或者A包含B的所有属性而B包含A的大部分本质属性和一部分次要属性(包含)。对等性最差的是不对等的情况。不对等是指术语A和术语B只有很少甚至没有本质属性相同(相交),或者A包含B的全部属性而B只具有A很少的本质属性甚至没有A的本质属性(包含),或者A和B的属性根本没有交集(不相交或排除)。

萨切维奇继而提出了对法律术语不一致的弥补方法,包括扩充词义(lexical expansion)以及表述性释义和定义(descriptive paraphrase and definition),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弥补术语的不一致,可以采用替代性对等词,比如使用中性术语(neutral terms)、借词(borrowing),或创造新词(neologisms creation)。

二 刑法罪名翻译

对等划分对法律术语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法律概念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并确定哪些构成要件是其本质属性,哪些是其附加属性。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查找术语的法律渊源。下面,以刑法罪名翻译为例来详细分析。

中美刑法中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则就是罪行法定原则。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就要看它符不符合刑法中某项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区分此罪和彼罪的标准也要看犯罪构成要件。所以我们在翻译刑法罪名时可以把犯罪构成要件划分为法律概念的本质属性,把其他的一些量刑情节划分为其附加属性,在此基础上找对等术语。例如,在翻译美国刑法中的某罪名A时,首先需要确定有没有自然对等词,如有自然对等词就用自然对等词来翻译;如无自然对等词,则需要找功能对等词。如找到功能对等词B,则需要分析A罪在美国刑法中的属性组成,在这些属性中找出A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即它的本质属性,再找出它的量刑情节即它的附加属性,以同样方法根据中国刑法确定罪名B的本质属性和附加属性,然后进行比较,根据萨切维奇的方法进行分类:如果是接近对等,在不致产生误解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用B来翻译A;如果是部分对等或不对等就要采用弥补方法,弥补不了就采用其他替代性对等词来翻译。

三 法律文化差异对罪名翻译的影响

美国属于普通法系,判例和习惯的作用在法律实践中非常之大。美国的大法官霍姆斯(Holmes O. W. Jr)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3]“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美国刑法采取的是决疑式的思维方式,主张每个个案或至少是每个学理上的单一问题都应该从自身出发,针对这些个案或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美国刑法拒绝体系性的建构,甚至认为体系性的建构没有任何意义,由此形成与德国刑法迥然不同的理论风格”[4]。所以法官的判例成为美国刑法的重要渊源,这一点与中国的刑法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的刑法的主要渊源是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法官判案时多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以相关法律规定为大前提、具体案情为小前提得出结论,这与美国法官从个案出发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刑法中法律思维、法律理念的不同对刑法罪名的翻译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多加注意。

四 刑法罪名翻译示例

下面就对美国刑法中的一些罪名运用上文的罪名翻译方法和原则进行翻译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美国有52个法域,每个法域都有自己的刑事法律制度,下文用到的美国刑法主要是指《美国模范刑法典》和大多数州通行的刑法概念,中国刑法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例1.murder, manslaughter

在中国刑法中与murder最相近的一个罪名就是故意杀人罪,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美国刑法中关于杀人的罪名系统非常复杂,最重要的区分就是谋杀和非预谋杀人。谋杀又分为很多形态,还会根据情节分成不同等级;而非预谋杀人又可分为非预谋故意杀人和非预谋非故意杀人。中国刑法中关于杀人的单独罪名只有两个,即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罪和murder都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区别在于murder的构成要件中要求有事前恶意,即杀人之前有预谋,所以murder应翻译为谋杀罪。manslaughter是没有事前恶意的杀人,所以应翻译为非预谋杀人罪。manslaughter又可分为voluntary manslaughter 和involuntary manslaughter,这两个罪都是没有预谋的,但前者是故意,后者为过失,所以可分别翻译为非预谋故意杀人罪和非预谋过失杀人罪。

例2.battery ,assault

在中国刑法罪名中与battery有关的是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中有主观故意,但battery不要求主观故意,它只要求因冒犯性身体接触(offensive touching)导致受害人受到侵害,所以battery的范围比故意伤害罪广,包括故意伤害也涉及过失致人重伤。battery一般译为殴打罪,但是这个译法容易造成误解,让人以为需要激烈的、暴力的行为才能构成此罪,其实battery的范围远比殴打要广,它在行为上仅仅要求冒犯性身体接触。battery和故意伤害罪其实是部分对等中的包含情况,battery包含故意伤害的所有属性,故意伤害包括battery大部分本质属性和部分附加属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故意傷害的范围的方法来弥补它们之间的差异,把battery翻译成伤害罪。

assault和battery是有联系的,assault是企图伤害或以伤害相威胁,但它和battery的关键区别是有没有实际的冒犯性身体接触(offensive touching),即它并没有给受害人造成实际伤害。assault在中国刑法中并没有相近的罪名,根据它的概念,可翻译为恐吓罪或威吓罪。

例3.burglary, arson

burglary 这项罪名经过长时间的演化,犯罪构成不断减少,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慢慢地偏离了它最初的特征,从它一般的翻译——夜盗罪可以看出它最初的含义,即夜间以犯罪为目的侵入他人住宅,夜间是burglary的犯罪构成要件之一。但是现在美国刑法中burglary指以犯罪为目的侵入他人住宅,没有夜间这个时间要求。这与中国刑法中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很相似,它们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并没有“以犯罪为目的”这一构成要件,而美国刑法中的burglary是一种具体故意犯罪(specific intention crime),以犯罪为目的侵入是它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所以burglary包含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全部属性,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包含burglary的大部分本质属性和部分附加属性,二者是部分对等词。如果直接把burglary翻译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就不太准确,为了弥补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把burglary翻译成恶意侵入他人住宅罪。

arson在中国刑法中有一个很近似的罪名——放火罪,它们的构成要件都是故意使对象物燃烧,所以可把二者看成自然对等词,把arson翻译成放火罪。

例4.larceny,embezzlement,false pretenses

larceny和中国刑法中的盗窃罪很近似,都是以永久剥夺物主所有权为目的拿走他人财物,所以可直接用盗窃罪来翻译larceny。

embezzlement和中国刑法中的侵占罪类似,都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二者所指的行为都是在本来已经占有他人财物时把财物转为己有,所以可用侵占罪来翻译embezzlement。

false pretenses是以永久剥夺物主所有权为目的用虚假陈述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我国刑法中类似的罪名是欺诈罪,欺诈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它与 false pretenses构成要件相似,所以false pretenses 可翻译为欺诈罪。

五 结 语

罪名是刑法之中的核心法律术语,准确规范地翻译罪名是一个十分复杂困难的过程,需要从法律和语言两个层面去考量,既需要具体法律概念的比较分析,也需要翻译理论的指引。本文在术语不完全对等理论及相关刑法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犯罪构成为依据的罪名翻译方法,并以美国刑法中的罪名为例,展示用此方法翻译罪名的过程。此方法不仅可以用来翻译罪名,也可以用来评估罪名的翻译的质量。而其他部门法术语的翻译也可以参照这种方法,结合该部门法的原则和具体概念找出适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法连.英美法律术语汉译策略探究[J].中国翻译,2016,37(2):100-104.

[2] Sarcevic S.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s[M].The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

[3] 马聪.霍姆斯大法官的“经验论”解读[J].金陵法律评论,2008(02):127-132.

[4] 储槐植.美国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师智启 张赟

法律术语翻译分析论文 篇3:

翻译的精髓在于对语言的准确表达

一、哈萨克语经济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哈萨克语经济术语翻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翻译不规范、翻译不一致、翻译内容不正确,不完善,这些不规范翻译内容对少数民族群众更好的理解国家新政策和新方法出现了严重误解,从而不利于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首先,翻译不规范。哈萨克语经济术语翻译过程中不规范的问题经常存在,由于经济术语具有明显的特殊指代性,在英语翻译中有其特定的词语或者短语,而在哈萨克语常常缺少相应的词语进行准确表达。例如将经济新常态翻译成“Жа?а экономикалы? ?алыпты(新的经济正常)”将经济新常态的定义“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態,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翻译成“?ытай экономикасы мемлекетт?к экономиканы? жа?а ?алыпты симметриялы ??рылымы, экономикалы? ??рылымында?ы т?ра?ты экономика т?ра?ты т?ра?ты экономикалы? ?су, оны? ?ш?нде даму нег?з?нде мемлекеттерд?? симметрия.”;其次,翻译不一致。在进行同一个经济术语名词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翻译不一致的情况,一个经济术语被翻译多种形式,如“工业总产值”被翻译成“?нерк?с?п ?нд?р?с?н?? к?лем?和?нерк?с?пт?к ?нд?р?с к?лем? м?н?”,这就对该使用哪种翻译方式产生了影响;最后,翻译内容错误。这在哈萨克语经济术语翻译中经常存在,如将“资产”翻译成“м?л?к(属性)”,将“所有者权益”翻译成“Капиталда(公平)”,这些错误的翻译内容会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对原来经济术语的理解和认识。

二、规范哈萨克语经济术语翻译的对策分析

1.加强哈萨克语经济术语文字材料的翻印工作。

语言文字的翻译是党和政府将各项方针政策传达到各族群众中,并变成各族群众实际行动的关键,是联系各族群众的思想桥梁。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将自治区、地区下发的重要文件和大型经济会议材料及时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印发基层,供各族群众第一时间学习了解上级精神。

2.加强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队伍建设

各县(市)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翻译工作机构,配齐翻译人员,保障专项办公经费。要关心翻译人员工作和生活,稳定翻译队伍。同时,要根据经济术语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对翻译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翻译人员理论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更好地履行职责。

3.建立全面的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体系,加大民族语言为民服务的力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解决少数民区群众对经济术语不理解的实际问题,解决哈萨克语经济术语翻译过程中翻译不规范、翻译不一致、翻译内容不正确,不完善的问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金融信贷、经济活动、法律质询、保险、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都要进行大量的民族语言翻译,特别是要重视经济术语等特有名词的准确性翻译。充分发挥语言的服务性功能,满足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需求,民族语言的生命力才能得到保障。

4.认真做好哈萨克语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必须抓好宣传动员、培训测试、建章立制、自查自纠等方面的工作。要发挥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教育的基础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积极稳步地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和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正字正音水平培训测试等工作。继续对相关职业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和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正字正音水平培训测试,对相关人员坚持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或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正字正音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培训测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培训测试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健康发展。进一步抓好哈萨克语经济术语等汉字音译转写规则的实施工作。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能够实现再次创作,甚至有可能会超过原创。最近几年,随着国际经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需要将我们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各族群众和国外展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其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阶段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不会说汉语,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翻译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还存在一定不准确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作者单位为伊犁州科学技术局)

作者:肯杰·阿布都兰

上一篇:个性化手术室护理论文下一篇:国际法强行法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