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创造素质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介绍了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英语课程方案》设计,明确了《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在教学实施中所注重的素质导向,并通过课程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展示了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做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英语教师创造素质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教师创造素质分析论文 篇1:

构建中小学创造力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

当前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但我国的教育历来重双基教育,很少注重创新。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素质培养水平,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想,是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中小学新课改的重要目标。

一、创造力教育研究的概述

(一)创造力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富于创造,成为创造型人才。为了真正体现知识经济时代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多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其课程设置要以构建中小学生的创造心理素质目标体系作为最终目的。

一般认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对中小学创造力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对丰富和完善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有关创造力的几个概念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创造力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人们对创造力的本质和结构也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有不同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创造力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描述,而不同的创造力理论和定义对创造力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999年发表的英国国家创造力与文化教育咨询委员会(NACCCE)的报告,探讨了学校教学中创造力的性质问题,区分了两种定义不同性质的创造力:“一种是艺术领域的创造力,一种是少数天才身上体现出来的创造力”,第三种创造力是“大众创造力(democratic creativity)”。[1]“大众创造力”是指只要拥有适宜的条件和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所有人都具有在某个特定领域取得创造性成绩的能力。

所以,创造力应要“同时具备新颖性和适用性两个基本特征”[2]。在学校课程的不同学科中,对这两个特征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从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门类来看,艺术(含艺术或音乐、美术科目)更强调新颖性,语言与文学(含语文、外语科目)、数学、技术(含技术科目亦即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科目)更强调适用性,而对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目)、人文与社会(含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新颖性和适用性可能同样重要。因此,需要学校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素质。

二、构建中小学创造力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

既然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培养创造力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高级目标和迫切要求,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创造力素质的目标,就要围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素质目标,构建理想的创造力课程体系。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创造力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从“创造过程和创造产品”[2]两个方面来衡量,而应该从创造力心理素质的角度来进行考量,关于中小学创造力心理素质的目标体系,有研究者[3]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创造力素质既包含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思维品质、人格特征方面的个体创造力的具体要求。此外,创造力的社会研究还发现,“许多创造行为是发生在合作情景中,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作出创造性成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经验背景越来越复杂,个体难以同时具备”[4]。因此,学生的“合作创造力”[4]也应成为创造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合作创造力被定义为一种创造过程中的沟通系统。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关注“个体间合作的形式、沟通方式,注重个体间互动的过程及效果,关注参与互动的个体在合作中的成长与发展”[4]。

合作创造力的提出意义重大,因为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5]作为教育的四大学习目标之一的论断不谋而合。可见,创造力素质应该是人人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应该也能够被每个学生所具备和发展的,这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可喜而又有挑战的问题。

(二)课程的学习内容

教育目标必定体现于一定的学习内容之中,同时,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内容才能实现。我们认为:在选择学习内容时,除了要处理好学习者经验、社会经验和学科知识的关系之外,运用心理学和哲学,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按照学生的心理顺序和知识的逻辑,顺利并有效地组织起来,而学习内容一般以学习领域或课程门类的形式来具体体现。

在学习内容上,除了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也应该体现创造力教育的内容,分科课程设计得好,同样也可以达到创造力素质培养的远大目标。比如,外语课程培养目标不仅包含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工具性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学生通过英语写作、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意味着学生语言创造力、沟通创造力的进步。而语言创造和表达能力自然也是学生创造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现有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育,以及其他智育教育内容包含了学生的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也体现了创造力教育的内涵。

(三)课程的资源建设

关于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国内研究在这方面较少关注系统性、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但许多中小学大多围绕某一门创新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和课程改革的尝试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湖南邵东县第一中学围绕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推出了《科技创新方法》《科技创新案例》和《科技创新活动》[6]系列校本课程,以发展实验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自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学界就开始对创造力课程及其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比较成熟的成果已运用于改善课程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而且,在美国的许多中小学中,“选拔具有超常天赋和才能(gifted and talented)的儿童,并对他们开设专门的创造力培养课程(通常为难度很大的高级学科课程)”[7]。

所以,创造性课程理念最好能与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实现无缝对接,且不必开设专门的创造性能力培养课程,变相地增加学生的负担,应充分整合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现有的活动课、专题课、综合课、研究课等选修课资源,搭建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力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服务。

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诸如MOOC、网上课堂、远程网络教室等电子学习资源将为中小学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助力,使得开发差异化、个性化的创造性课程资源成为了可能。因此,有条件的中小学教室最好能组织相关教研团队,借鉴国外先进的创造力课程经验,结合本地的校情、学情,探索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创造性校本课程资源。

此外,创造性课程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所以它有着不同于一般课程的特殊的要求和特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敢于放权,学校校长要亲力亲为,更新课程管理理念,改变忽视创造性素质教育课程的偏见和成见,提高课程领导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全校师生和家长积极投身于校本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来。

(四)课程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活动的形态和操作范型”[8],这里的“范型”主要是指“学习活动的总体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8]。例如,“针对一定的学习内容,是采取接受学习还是采取发现学习?是采取独立学习(包括自主学习和个别学习)还是采取非独立学习(包括集体学习、合作学习等)?发现学习应采取怎样的操作策略?”[8]就学生而言,无论哪一类学习活动,都总是与教师的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不同学习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学与教关系上的区别。

创造力教育的教学过程,如果从学与教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应该更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于创造力素质涉及学生批判性思维、想象力等高级心理和思维活动,更需要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思维表征和创新知识体系,而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等一些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应作为教师和学生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当然,源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启发式教学法也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由此看来,我国创造力教育的教学过程应综合运用发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有效教学模式,结合各校实际课程资源情况和校情、学情,由校长带头,自上而下地探索适合学生个性特点和本校教师特点的课程教学方式。推进创造性课程的实施效果。

(五)隐性课程与创造力教育课程

我们知道,早在古希腊时代有着无比璀璨的文明,涌现了灿若星海的代表高度发达创造力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许多创造性人才,甚至有学者认为:“希腊有着理性的文明、落落大方的竞争、坦诚自信、对个人人格的尊重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身体美的热爱、思辨和求真的爱好、无穷的探索精神、赋予无形以形式的理智努力,与希腊人相比,现代人一望可知和残疾差不多。”[9]

从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社会文化、学习环境等隐性课程与学生创造性素质培养是分不开的。隐性课程往往“具有弥散性(可以说渗透于整个校园)而非集中性的、带有较明显的零碎性而缺乏系统性、在学习的时空条件上也往往缺少明确的规定和界限”[8]。

可以说,班风、校风、师生关系、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学习氛围、教风、学风之类的教育现象均可以作为隐性课程而时刻存在着,总的来说,“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和班风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感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10]。针对隐性课程与学生创造性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认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隐性课程中所获得的规范、价值、态度或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及其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0]

但要真正发挥隐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不仅需要开展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课程,从制度上规范广大校长和一线教师的教风,还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有特色的个性。

由于校园文化中的审美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和母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春游、文化考察甚至游学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并创造机会吸引家长的参与,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积极向上等的创造力素质。

三、结语

创造性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之义,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对此要统一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创造力培养经验,也有研究我国的教育背景和各地的校情、学情,优选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发展出具有特色的创造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要将个体创造力培养与合作创造力培养结合起来,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将创新性教学与创造性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为学生创设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课程资源体系,还要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隐性课程影响,为学生提高创造性素质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从而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实现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余悦,贺雯.英国中小学创造力培养与面临的困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5):57.

[2] 刘桂荣,张景焕,王晓玲.创造力游乐场理论及其实践涵义[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681.

[3] 刘真东.对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0(3):49.

[4] 王亚男,张锦焕.创造力研究的新领域:合作创造力[J].心理科学进展,l 8(l):84-90.

[5] 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22-531.

[6] 谢伟琦.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J].中学教研,2013(01):67-68.

[7] 蔡敏.美国中小学生创造力评价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47-51.

[8] 丁念金.课程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117.

[9] [美]依迪思.汉密尔顿著,葛海滨译.希腊精神[M].华夏出版社,2006:6-7.

[10] 岳明蕾,杨化刚.浅析隐性课程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85-87.

作者:苏庆伟 吴秀荣

英语教师创造素质分析论文 篇2:

基于素质教育的英语课程方案介绍与分析

摘要:介绍了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英语课程方案》设计,明确了《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在教学实施中所注重的素质导向,并通过课程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展示了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做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同步;课程分析

作者简介:彭慧(1977-),女,湖南株洲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姚方方(1976-),女,安徽太和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安徽 合肥 23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基础课程中‘素质教育’内涵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zdxm003)的研究成果。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英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向学生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讨论英语课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并对其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力图体现“素质教育”与“课程”同步的思想,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一、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有关问题

在本方案设计之前,我们对目前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的情况、学生英语素质的基本情况、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需求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同时,还针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素质”目标和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人”相关职业标准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1.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特质分析原则。英语课程方案必须建立在认真解读专业培养方案、分析专业特质、把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充分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2)素质导向原则。英语课程方案以素质导向为引导,构筑认识、养成、实践和创新四个平台,激发学生主体积极实现自我提升的愿望。

(3)课程分析原则。英语课程方案以课程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挖掘“素质”内涵,形成“素质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案和开展课堂教学。

(4)教学同步原则。英语课程方案全面领会课程的内容,在实施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展“素质教育”,做到认知、练习与素质教学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5)可操作性原则。英语课程方案注重素质导向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确保素质教育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6)整体性原则。素质内涵的各项分解内容和目标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素质培养目标

(1)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包括训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逻辑、发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判断、推理、联想等一系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掌握并恰当地运用这些思维技能,成为更为有效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2)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英语教学活动以全面传授语言知识为基础,将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交际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

(3)英语学习策略使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会使用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在内的学习策略,加深他们对语言学习本身的认识,比如在语言学习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语言学习的难点等,更好地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培养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英文作品的文化内涵。

(5)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诚实、正直、谦逊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践行公德、文明礼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6)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去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创造美、鉴赏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谐美与整体美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才能,激发个性发展。

二、英语课程方案的案例分析

1.英语课程方案示例(见表1)

2.英语课程方案分析

(1)该课案是我们为现行《英语1》中的某次课程(90分钟)设计的素质课程教案,设计时依托该次课的课程教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做到英语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同步。

(2)课程方案的基本框架为:1)授课内容分析:分析本次课包含的“素质点”。2)素质导向:提出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进行哪些素质导向。3)操作要点:设计实施“素质导向”的方法;点明这些“素质点”的操作要点;设计在本次课教学过程中“素质导向”的同步实施过程。4)课后活动与考核:围绕本次课实施的“素质教育”设计课后活动,使课堂内容得以延伸;对本次课要达到的“素质”教育目的通过学生的课堂或课后“作业”来予以巩固与评价。5)课后小结:总结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素质内涵的提炼、导向和实施的得失。

(3)在《英语1》第七单元课文A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了六方面具体行为。

1)引导与启发:通过课前任务的合理布置和课件制作等技巧介绍,引导学生学会搜资、选材、归纳、制作幻灯片,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课文词汇的讲解、阅读和长难句翻译技巧的介绍和举例,明确教学目的,确立学生主体位置,建立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协作性和主动性。

2)分析与提炼:分析词汇构成的常用词缀和词根,通过对比、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具有相同词根及词缀的单词,提炼出词汇记忆和使用要诀;分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的类型,引导学生实践已掌握的阅读策略,提炼和巩固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分析长句和难句的基本句式,引导学生按步骤翻译,提炼并总结相关翻译技巧。不断促使学生思考、领悟,并用适当的形式将所得知识和技巧固化;以文章内容为载体,分析菲尔普斯成功的要素,对“职业人”所必须的心理素质做引申和拓展,引导学生以之为榜样,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和坚韧的意志力。

3)练习与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件展示、造句、解答阅读习题和逐句翻译全文等反复练习和实践所学的技能,激活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善于动脑、学会思考,在练习中提高兴趣、形成技能。通过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行为适时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朝着坚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

4)组织与协调: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作用。在学习小组的分配、课前任务的安排和读、译技能的训练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群体关系,使其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增强合作意识。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地鼓励与评价,帮助其克服畏难、畏惧心理,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5)欣赏与升华:在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和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英语句式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欣赏,通过对学生课件和练习的点评,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领略课程的思想、运用美学等价值,以达到新的知识高度和认知水平。

6)小结与点评:对课程的任务、过程、学生练习情况、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给与小结和点评。要求学生将课内讨论话题“菲尔普斯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总结成文,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通过总结与点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结语

英语课程素质教育课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与“英语课程”同步的思想,其中,理念与方法并重,模式出于内涵。英语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英语教师不仅要对课程的内涵与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要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关注教育的本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技能等各种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蔓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丛山.在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方法[J].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11,(1).

[3]刘颖.大学英语和素质教育[J].林区教学,2006,(Z1).

(责任编辑:李海静)

作者:彭慧 姚方方

英语教师创造素质分析论文 篇3:

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着眼于口语教学中结合素质教育成为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高校英语    口语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相应的英语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英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就给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向社会提供更多符合时代发展和国际化要求的英语专业人才?解决这个问题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教育。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无疑要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是时代的重托,也是历史的责任。英语人才培养是多方面、立体化的。我结合几年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的体会是英语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关键,打破传统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一代青年。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英语口语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认知

英语素质教育是一套体系,教学内容可以比喻成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听、说、读、写、译,而他的核心是什么呢?这就是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总体分析他的核心归于应用,归于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关系可用图表表示为: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理想模式往往不能得以实现。主要原因有软硬件配备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听、说训练载体,教材内容滞后等,更主要的是应试能力成为主体,注重英语四、六级、专四、专八考试。这就制约了能力培养,滋养了死记硬背的应试模式。大学生入学后企图得到全新英语教学模式,期待与高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但为了应试,老师只能以“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就是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上下工夫,而忽略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很容易忽略英语口语教学,因为它没有应考的约束。很多学生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等能力较强,并且往往还有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在会话上却很逊色。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语口语方面的人才更显得急需与迫切,口语授课教师首先要高度重视口语教学,并且想出各种办法,提高口语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二、英语口语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近年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力争最大限度地贴近素质教育实质,具体做法有:

1.专业性特征和实践

英语口语教学同英语其他教学,比如大学英语等基础教学是有区别的,实际上英语口语教学是极具专业性的,即有个性。只有针对英语口语的特性的教学才是行之有效,并且是符合实际的。实际上,英语口语可以涉及很多领域,如商务、法律、经济等。外涉各个专业,内涵是各专业的通用英语规则。如何达到外涉与内涵相平衡,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此,本人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专业术语的解释与辨析。对不同专业学生选择有特点的基础术语,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术语进行解释与辨析,给学生把握和运用专业英语打下基础。(2)专业常识泛读。口语脱离专业就是空中楼阁,我努力将口语与专业相结合,如和商务英语相结合。播放商务英语文章,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英语口语课程结合实际,这样做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确实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3)专业知识专题讲座。为了让学生听,说英语,不懂专业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我试图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当然,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首先教师要对某些专业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才可以给学生选题。从普法知识到简单商务对话下工夫。学生不但了解了社会常识,在口语训练中有很大辅助作用,对学生真实能力培养起到很大作用。

2.进行案例教学

在分析案例中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每节课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在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上,每两个学时安排30分钟作为案例教学时间,约占课时的三分之一。提前一周布置案例题目,让学生预习准备;在发言对象选择上,可以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可以进行单人口述,也可以两人或三人对话;在案例设置上主要围绕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和生活及自然景观等。注重由浅及深、先易后难。结合英语教学,适合选择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很多,比如:英国的人口、英国的宗教、英国大学、美国地理、美国人口迁移、美国的经济危机、国家领导人外事出访讲话等。在口述过程中有主讲学生,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充分利用预订的30分钟。另一种方法是:结合听力材料,每听完一段英文材料后,教师根据材料内容设置话题,让学生课后做准备,上课的时候,用一定时间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话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人文地理等社会常识,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避免哑语教学,对学生有着极大吸引力,让他们产生兴趣,真正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实际能力有很大增强,努力达到英语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3.利用先进教学手段促进听力能力提高

目前,英语专业听力课程设置的课时数比较少:每周只有2个学时,而且仅限于一二年级。要利用每周一节听力课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就要适当增加听力课时。另外,听力课授课方法要改变传统依赖教材,过于依赖磁带光盘,内容单调枯燥的情况,充分开发多媒体教学超链接设备,增强课堂听力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学生易于接受的异国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等短片。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听力,又使学生对所学异国文化有所了解,坚持久了,学生的听力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强化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述提到的探索与尝试只是英语素质教育“万里长城的第一步”,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的本质要求,需要在各方面进一步加强。英语口语素质教育能够推进,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形势下,英语口语已经成为培养英语人才不可缺少的课程,英语口语素质教育是英语学科的生命力所在,抓好英语口语素质教育事关学科成败,事关培养人才的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要摒弃口语教育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错误观点和看法,树立口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2.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可以加大课时量,以便增加口语案例教学空间,对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大有益处。二是改变考核方式,由以往书面考核向随机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口头考核并重的方式过渡。三是对任课教师进行再培训,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口语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全新的教学与教育目标

努力从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转变。确实为国家发展所需人才出发,培养有用的人才。

4.设立全新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教学内容带来强大的冲击,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基本理论与真实世界相关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那些大量脱离实际、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成为冗余和障碍。其次,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会发生巨大变化,将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变为多媒体、超链接结构形式。总的来说,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将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联系。依据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重在教学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认识能力。制定教材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着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教材的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尤其是超链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呈现声音、动画、录像及三维景象教材,使学生身临其境,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贯彻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1)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用善意的竞争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3)用形象、趣味加强学生记忆;

(4)用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智力;

(5)用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6)用自我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7)用反馈教学检测、巩固学生的知识;

总之,英语口语素质教育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必须认真对待,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努力探索、认真实践。

参考文献:

[1]Chamot,Anna.O’Malley,Michael. A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An ESL Content-based Curriculum[M].Wheaton: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Bilingual Education,1986.

[2]何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4.

[3]李丹.素质教育观下的英语口语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学科学报,2003.12.

[4]谭虎.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适应性转变[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5]文秋芳.英语教学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张冠林,等.英语发音与纠音[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作者:姜楠

上一篇:企业文化融合高职教育论文下一篇:哲学视域下的科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