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为使高校学籍管理更有效地发挥其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功能,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结合教育部相关管理文件对学籍管理工作赋予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探讨了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一些研究思路和具体措施,使之更规范、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学籍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 篇1:

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不断改革和完善。本文从学籍和学籍管理工作内容出发,剖析了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了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形式不断增多,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获取途径已经有了巨大的变革,因此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要主动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如何服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工作体系,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者重要研究的任务。

一、学籍与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与学籍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优化管理的核心基础,是学校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关键。

1.学籍是指在某一学校所获得的学生资格,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一种隶属关系。在我国,高校学生资格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高考达到国家招生规定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按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经过注册后复查合格,即取得学籍。[1]

2.学籍管理是指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2]

3.目前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具有高等学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和维护;②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异动情况进行监控;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管理和审核;④对学生毕业进行审核并发放毕业证及学位证;⑤对已毕业生进行学历认证等。

二、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性相对较差。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国家并未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模式,学籍管理制度一般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大多高校在管理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许多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贯彻和执行,从而很容易造成学籍管理混乱。同时,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大多数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管理,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

2.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高校各职能部门责权不清。学籍管理工作应按工作流程办事,并需要高校各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但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操作过程中,无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次序混乱,工作流程烦琐;许多学籍管理人员不能明确自身责任,管理部门之间分工不合理,甚至各职能部门责权混乱,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烦琐,不利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给学籍管理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3.学籍管理信息更新滞后,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局限性较大。现工作中,各高校采用不同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其学籍管理信息功能不完全一致,学籍信息管理模式受多种因素制约,协调性、共融性较差,许多学籍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利于教师及学生对各类学籍管理信息的查询。对有特殊事项的学生,其学籍管理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严重阻碍了学校甚至其他职能部门对学生的正常管理。

4.学籍管理效率低下,学籍管理人员无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量大,影响因素多,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具体问题,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各高校普遍存在学籍管理人员人数不足、学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等问题。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工作态度相对较差,对日常学籍咨询、学历查询等学籍管理工作,无耐心,缺乏服务意识,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阻碍了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措施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快法制化建设,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①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为核心。高校在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学籍管理规定时,应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的制度建设中既要充分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又应该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合理合法地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②高校应增强法制意识,明确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法制化理念,设计彰显人性的制度。在推进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和进程中,要增强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正确理解法律的本质,正确认识法律制度的作用,就能提高和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把全部的管理工作纳入法治程序,有效提高学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③高校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包括:对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学籍管理工作流程的完善,对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学籍档案管理的改进,以及对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和人员培养等内容。因此高校进行规范化的学籍管理是使学校的管理行为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保证,是进行管理工作的前提。

2.简化学籍管理程序,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①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严格、固定的程序机制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程序,应尽量做到每个环节细化、量化,使学籍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简化工作流程,特别是对学生的棘手问题和特殊请求,应尽量建立起简捷、顺畅、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避免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宣传。高校应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入学新生的学籍管理教育,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学籍管理文件。通过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可以使高校领导更加重视学籍管理,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掌握学籍管理,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学籍管理;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监督。③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靠单一部门操作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与协作。高校应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明确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各职能部门责权明晰,避免各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高校各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保证高校的安定团结。

3.创新学籍管理信息体系,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①学籍管理工作应在工作中注意总结和不断创新,特别要加强创新学籍管理信息模式,不断改进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特有学籍管理信息体系。该创新体系应与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奖惩、成绩、考核等内容相结合,该创新体系还应体现包括学生学籍异动等其他特殊事项。学籍管理信息体系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更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学习动态,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档案的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高校必须加强学籍档案规范化,将纸质档案与电子化档案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类管理,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把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提高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③高校在创新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应加强信息化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学籍信息化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大力开展学籍管理宣传工作,将学籍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内容及时通过网络、电子客户端等高科技载体共享给高校师生及职能部门,使学籍信息化管理渗透到高校各个方面。

4.增强学籍管理服务意识,培养高素质学籍管理人才。①学籍管理工作应强化“服务”理念,端正工作态度,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为主,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籍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高校学籍管理的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学籍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认真理解高校的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做好高校学籍的解释说明工作。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且十分繁杂的工作,与学生的利益密切联系,高校应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宣传和学生服务工作,使学生甚至家长充分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提高学籍管理效率,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②高校应重视学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高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计划地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和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根据学籍管理人员自身特点和专业知识,进行多样化有序培养,把理论培训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要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体系,充分调动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培养高素质学籍管理人才。③高校学籍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熟练掌握先进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籍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和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下的学籍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滕艳琼.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特点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2]王述刚.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0,29(12).

作者:杨奕 田宝柱 王艳彦 梁黎明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当前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为使高校学籍管理更有效地发挥其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功能,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结合教育部相关管理文件对学籍管理工作赋予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探讨了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一些研究思路和具体措施,使之更规范、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学籍管理一般是指依据教育部学籍管理文件对新生学籍注册、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全过程,核心内容包括取得学籍和注册管理、课程考核和学业成绩管理、纪律与考勤、学籍异动管理和学历与学位证书管理等环节。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的高效性是教学工作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高校学籍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风建设。

面对近年来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现状,高等学校在办学形式、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学籍管理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管理内容之一,却未能适应这种新变化,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极个别学生信息篡改、学生状告母校等案例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一、目前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现行高校学籍管理理念滞后,不够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现行高校学籍管理的长期实践中,学籍管理人员普遍奉行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在管理制度方面提倡控制和管理,极其不重视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极其不重视对学生的适当权益的维护。一味地把学生认为是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完全不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为学生考虑问题,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不重视,这样的结果导致维护权益在学籍管理过程中显得形式化、表面化。

(二)大多数高校学籍管理知识宣传不到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跟它的功能不匹配

由于认识和宣传的原因,大多数高校领导和学籍管理人员一般没把学籍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对待,普遍理念是学籍管理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的事务工作,在这种理念下的后果就是高校普遍缺乏学籍管理研究的大环境,高校学籍管理的创新几乎无从谈起。部分高校对于学籍管理的岗位和人员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或不能保证基本稳定。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专有事情,对教学帮助性不大,很少去深入了解学籍管理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籍管理中充当被动者的位置,他们对学籍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对学生享有的申诉处理等权利缺乏了解。

(三)在高校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亟待提高

近年来,逐年剧增的高校在籍学生人数、不同专业灵活多变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弹性制学分制的推行与实施,这些新形势都对高校学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由于专业发展的细分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籍管理的海量信息量迫使传统的学籍管理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保证全面、详细且系统的学籍数据管理要求,必须配以健全高效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现有的高校学籍信息化建设能力明显不足。

(四)学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要求

高校学籍管理的一部分功能是指处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另一部分功能是指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教育。但是,当前各高校把狠抓教学质量的工作重点放在增强学校硬件实力,以及提高教学科研队伍素质上,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还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绝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或学习,他们埋头于日常事务,沿袭传统的固有管理模式,很少对学籍管理开展深层次的探索,现实情况是学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知识层次和高等教育理念观念等还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二、在新问题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籍管理的对策分析

近几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高等学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关于切实加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和《湖北省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处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一线学籍管理工作者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研究思路,笔者据此做了以下几点对策分析。

(一)突出学籍管理的教育功能

高校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严肃规范的,但是仅仅依靠管理制度,用行政手段去管理学生,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其能效往往是空乏无力的,有时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诱发错误思想行为的发展。因此,在实施学籍管理中,必须强化学籍管理中的教育功能,学籍管理人员要通过不定期地与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生本人交换情况,对出现的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要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从思想根源上让学生理解学籍管理制度,按照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坚持以生为本,转变管理理念

当前,高校学生生源结构逐渐复杂化,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同时差异性特征也极其明显。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模式在教育界十分推崇,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当然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最好能够建立“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体制,以学生为中心,即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激励学生”四个因素设定为管理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籍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理念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学籍管理工作中,可以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学籍管理,给予学生解释和申诉的机会,最终使得学籍管理能够推动学生全面进步和实现自我价值。

(三)尽量完善学籍管理制度,通过新媒体等强化学籍管理宣传

在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高校学籍管理必然会面临很多的新挑战,新挑战必然要求学籍管理人员结合自身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与其他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者、以及学生进行信息沟通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有关学籍规定对本校学籍管理中的细则进行合理的修订,目的是使得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在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形成后,学校要强化宣传,常见的手段是将与学生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学籍制度编制成册,以教材的形式向所有学生发放。另外还可以开展学生座谈会、技能竞赛月、教师培训班等活动,或者将学籍管理制度上传到校园网等新媒体上,使每个人都能及时了解到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新内容,这样的做法将使学籍制度内化到学生日常行为和教师教育工作中,引起师生的认同进而遵照执行。

(四)提高对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重视学籍管理建设

学籍管理涵盖的范围包括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期间的学籍取得与更移、教学管理、校纪校风等方面。学籍管理的效果既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教学秩序的稳定,甚至可以说关乎国家高教改革制度的制定,因此学籍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是严谨细致的,且许多信息用手工处理不易操作。教育部已经建立了高等学校学籍学历管理平台,对高校学生的新生注册、在校生管理、学生毕结业信息统一进行网络管理。种种形势表明学籍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这样的话学校一方面要加大硬件设备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对学籍管理软件进行维护更新。学校要通过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将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系统权限的合理授权与分工,促进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与交流,及时、迅速实现信息的上传、查阅反馈,形成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学籍管理制度。

(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和素质建设

高等学校应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根据现行高校的办学规模可以实行二级管理。学校下属的各二级学院应配备学籍秘书,同时学校教务处应配备一定的专职学籍管理人员,数量应与根据在校生总人数成一定比例。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措施和考核机制,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促进学籍管理人员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建设成一支稳定而进取的学籍管理队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学籍管理人员要本着按章办事的原则,理性地对各种学籍问题做出处理,并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加以解决。面对高校普遍面临质量建设的现状,为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高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学籍管理人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只有学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达到较好的水平,学校才能高效地处理学籍管理的各项事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预见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丁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8(06).

[2]郑亦敏.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3]高林琴.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1(2).

[4]安鹏.关于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5]黄娅娟.高校学籍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3).

[6]陈勇.高职高专院校学籍管理制度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7]卫炜.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探析[D].兰州大学,2006.

作者简介:

万启芳(1968—),女,湖北宜昌人,讲师,现供职于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教务处,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韩绪鹏(1983—),工学硕士,讲师,现供职于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电力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

作者:万启芳 韩绪鹏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学籍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通过高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分析,揭示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运行规律,理出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高校适合学生管理和适应人才培养的学籍管理对策。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为学生管理提供政策依据,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 高校学籍管理;高等教育;教育改革

1 高校学籍管理的内涵

学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资格,正如任何公民都要有国籍那样,一个学生也要有其为某校学生的学籍。一个学生一旦具有某所高校的学籍,通常情况下就应享有该校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履行该校规定的各项义务。学籍管理包含学生培养全过程,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在校阶段,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转专业、降级、转学、退学、休学、复学、专升本、学生出国、校际间学生的交流、联合培养等学籍异动处理,毕业时资格审核、毕业生各种信息注册等诸多方面;贯穿于在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是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原有的学籍管理始于建国初期,“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国家原教育部于1978年12月31日颁布《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是我国第一份系统规范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重要文件。通过几年的试行,原教育部于1983年1月20日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是对多年来我国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实践的总结,成为我国精英型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的范式。1990年1月20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这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也是多年来司法审查高校学生与学校纠纷的重要依据。2005年3月25日,教育部又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此规定是我国现阶段各高校进行学生学籍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随后,国家教育部以及北京市教委开始实施学籍学历证书网络电子注册制度,相继开通网络学籍学历信息注册、查询系统,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也为社会各界查询和验证学历证书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的学籍管理表现出繁杂性、灵活性、多样性、人性化、信息化等特点,给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学籍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各级人员对学籍管理认识不一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法律准绳”,具有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控制、激励和调节的功能;同时它也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质量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约束性和促进性。但高校个别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有的甚至仍认为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不关自己的事,对学籍管理部门安排布置的工作执行速度较慢;特别是高校中一些在校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并不是非常了解,普遍把自己作为学籍管理中的一个被动对象,违反学籍管理规定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不到位。目前高校多在新生入校时进行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籍管理,但学生刚入大学,对高校学籍管理不重视,学习学籍管理就不够深入。但学校以后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就没有了,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学籍管理或对学籍管理理解不深。有的学生在违反了制度受到学校的处分时才知道有此项规定,这样不仅影响学生个人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而且也影响执行学籍管理的真正目的的实现。

2)学风影响。学风影响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甚至破坏课堂秩序;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请人抄袭别人作业;更有甚者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考试作弊现象严重,风气恶劣。学习风气不好,导致学籍管理的执行不能完全到位。

3)学生之间分布不均,部分学生由于环境的影响,利己思想严重,盲目追求自我,无视校纪校规,我行我素。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遇到事情时家里社会关系广,总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父母去解决。

2.2 学分制对学籍管理的新挑战

学分制源于18世纪末期德国的选课制。我国推行学分制的标志则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都是采用学分制,将学分和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指标,学生以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位。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与弹性学制、学分互认制、主辅修制、三学期制、导师制相结合,建立免修、免听、重修、免考、重选与补考、成绩考核与评定计分,以及毕业、授予学位等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定。实行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收费、学籍管理、人事制度、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变革。实行学分制,给学生在自择专业、自选课程和自主学制三方面的“自由度”。但由于学生有了很大的自主权,而兴趣广泛又不稳定,导致学生在选课、选专业或方向等方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1)学生学业安排的挑战。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学生什么时候选课,选择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老师及学制,在什么时候完成等,都是自己选择和安排,它能提供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太高,对那些没有自主能力的学生来讲,并不会带来好的效果。

2)学生选择专业的挑战。学分制强调学生个性发挥。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学生在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受高考成绩、家庭条件、社会关系等因素制约,不一定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或专业。即使考上了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入学后可能发现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发展,多数高校赋予学生再次选择的权利。但各个高校之间对学生入学后转专业均有严格的规定,设置了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内部不同专业之间也存在宽严尺度的差异。一方面,有的学生不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盲目性太大,个别学生甚至一学期换一个专业。

2.3 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限制

各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或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内置了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培养计划、注册、选课、实验等模块。电子注册制度的发展,各高校的学籍管理模块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数据管理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与电子注册系统的数据需求不相适应。如有的高校的学籍管理模块没有方便的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使得导出数据困难或导出的数据不符合电子注册数据的规范,还需要重新加工处理。二是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功能的兼容性较差,仍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一门课程因为培养方案调整导致其学分、课程性质等发生变化,系统却没有承认其合理性,等到毕业资格审核时,学籍管理人员在系统操作中不能对这种特殊情况时行批量审核,只能由学籍审核人员手工逐一审核,这样既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审核的准确度。

2.4 学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教育部的学生管理规定是2005年出台的,近年高等教育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学生的考试违纪处理,学生服兵役,学生出国交换、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异地高考等。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保障顺利实施学籍管理的基础,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学籍管理制度滞后和不完善现象,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籍注册意识,为学校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形成学籍注册、学籍异动等处理不规范、不严谨,学籍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的局面,使学籍管理难以发挥制约和监督管理的作用。

2.5 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学生出国交流人数增多,出现交流学生、联合培养、借读等,涉及他们的学籍注册、交学费、学习安排、成绩管理,特别是学生最后的毕业审核等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如何处理,给高校学籍管理带来新的冲击。

3 学籍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对学生的学籍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目前,各高均建立了自己的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与结业、奖励与处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1)统一思想认识。高校学籍管理是一切学生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基本行为准绳,与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2)进行宣传和教育。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和教育:①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组织学生对学籍管理进行学习,学习后进行学籍管理知识的考试,必须人人过关;②在高校学生手册中编入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学生人手一册,以便随时学习和查询;③利用学校在各教学楼和活动广场的电子显示屏,对学籍管理的要点以滚动播放的形式进行宣传;④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网站上常年有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并在学校的论坛上依靠学校提供的平台与同学交流讨论学籍问题。

3)要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学籍管理的制定既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也要结合本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规范化的管理指导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党的十二大后,国家领导人均提到依法治国、依法从政,国家的一切活动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同样,学校的学籍管理也必须在国家法律和学校规定的许可范围内开展。学校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执行中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制度只对事不对人,对制度执行过程和结果要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跟踪,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

3.2 完善学籍信息化管理

学籍信息化管理从两个层面进行推进:在学校层面要不断地完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的交互式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在教育管理部门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学籍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加强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实行现代学籍管理方法。教育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平台使师生进行学籍、学历查询更加快速方便,这是一种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业宏观调控的显着效果。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推动学生异地参加高考。

2)规范高校招生就业秩序。实行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可将高校招生资格、招生计划与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和网上毕业证书查询相挂钩,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便利,同时维护招生就业管理的严肃性。

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公平竞争。实行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对学校招生过程、学生培养过程及学历证书实行严格的管理与监控,可以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3.3 进一步完善适应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高校教育自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由于办学条件和观念的差异,我国高校学分制学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从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我国高校学分制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对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特点、问题、对策等进行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

1)不断完善选课制度。选课制更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使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固定型向多层多样型转变。

2)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为学生弹性学制创造了条件,弹性学制是将学生在校的学习年限适当弹性化,学习成绩优异、提前修满学分、综合考评优良者可申请提前毕业,而某些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可放宽在校的学习时间,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3)尽量放宽转专业和公共课的免修、免听等条件,使学生个性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并能更投入地学习专业知识。

4)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可推行开卷笔试、口试、平时作业、调查报告、读书笔记、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堂讨论、单元测验、期中测验、案例分析、文献综述、实践技能考核、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实验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毕业答辩可以是毕业论文,也可以是毕业设计或创作作品等,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3.4 充分发挥学院二级学籍管理积极性

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完成转型,处于大众化阶段,学生数量大、来源广、层次多,国外学生、港澳台学生、内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学生汇集在一起,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各高校之间呈现出专业设置多样化、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的特点,多数高校学生都达到上万人,校内的学院学生人数少则几百人,多的几千人。为保证学籍管理的质量,提高学籍管理效率,规范学籍管理程序,应将教务处对学籍管理单一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直接管理作用,明确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教务处作为学籍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学籍管理日程和管理规章,对学籍管理整个过程起监督、平衡、协调、决策作用,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通报学籍处理的情况和问题。各院(系)是学生学籍管理的主体,负责对本院学生实行过程管理为主, 按照学院和学生情况,实施对学生学籍进行调查、处理告知、结论公示、执行操作等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

4 结束语

学籍管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还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需要从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探讨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的特点、问题、对策等,不断改善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殷为民,郑蕾.我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以苏州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83-686.

[2]徐中兵,徐金花.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0-92.

[3]冯祖琴,李文莉.学分制下学籍管理工作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117-119.

[4]潘蕾.关于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09-111.

[5]乐娟,徐峰,吴华英.学分制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201-202.

[6]佟志华.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体系: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修订的实践与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9-101.

[7]靳敏.我国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8]聂娟.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9]许磊.浅析我国高校学籍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

[10]张秋璐.高校学分制学籍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6,8(4):142-143.

[11]杨光琼,赵晓霞.优化管理系统推进高校学籍管理建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1):46-47.

[12]唐红妹.关于优化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3):60-61.

[13]吴表芳,胡欣敏.高校学籍管理与学风建设关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4).

[14]赵娜,丁唯一.高校学籍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2(12):65-66.

作者:彭里

上一篇:招标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