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警学籍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提出并实践了以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为载体的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结合高校开展学业预警工作实际,深入调研了学业预警工作开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总结该模式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实践应用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的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预警学籍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预警学籍管理论文 篇1:

学籍预警在高校学籍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学籍警示是高校学籍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有些学生不太关心自己的学分,没有及时进行重修课程或补选课程,累积到第八学期时未修课程达到学籍处理规定,而无法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如果在第七学期初对学生进行学籍预警,则可很大程度地使学生避免学籍处理。

【关键词】学籍预警 学籍管理 高校

广西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在校学生有2万多人。广西大学现行的本科生学籍管理主要分非毕业班、毕业班两大类,非毕业班的学籍处理是第一到第五学期每学期都进行处理,处理条件为要求达到该学期规定修读学分数的一定比例,第五学期对前四个学期的成绩进行综合处理,处理条件为要求达到前四个学期教学计划规定修读学分数的一定比例。学籍处理时间分别是在学生的第二、三、四、五、六学期初进行,处理方式有跟班试读或学籍留到下一年级;大部分的毕业班学籍处理是在学生的第八个学期初进行,处理方式是不能进入毕业论文(环节),作编入下一年级学习。

非毕业班学籍处理条件要求条件较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而毕业班的学籍处理条件是毕业论文开始时学生应修课程不及格学分累计达到规定学分数的标准,就不能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校主要考虑到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要修5到6门的课程,又要花很多精力写毕业设计(论文),这样,论文质量就无法保障。所以,只能是被编入下一年级学习,先修读完大部分课程再做毕业设计(论文)。

1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第六个学期的成绩不会进行学籍处理,因为第七学期开学时已经是毕业班了,而第七学期的成绩也要等到第八学期初才进行毕业准入制处理,所以第六、七学期这个时间段是学籍处理空档期,在这一学年时间里,会有一小部分学生积累了较多不及格成绩而接近学籍处理规定。

学籍处理是对学生学业的硬性处罚,没有丝毫的补救余地。但是,预防重于处罚,作为高校管理者,不能只简单的处罚了事,而是以人为本,采取一种提前、有弹性的方法,先给学生一个补救的机会,这才是最佳的管理方法。

2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籍预警”及实施

本人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发现总有一些学生因自身性格原因,不了解学校的学籍文件(本身并不是厌学),不懂得关心自己的学分,不及格的课程不懂得抓紧时间去重修或选修的情况。当不及格的课程累积到第八学期时,已经达到被学校学籍处理的规定,不能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而被编入下一年级学习。特别是刚好超过学籍处理规定几个学分的同学,当把处理结果通知学生时,他们都感到非常难过,这意味着他们得多读一年的书,对他们就业有较大的影响,这也是让教务人员感到十分为难。假如学生有机会提前多修几门不及格课程,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为了尽量减少发生这种情况,作为教务人员,本人总结出“学籍预警”的办法,就是在学校的毕业班学籍处理前一个学期对欠学分较多的学生提前进行学业及学分警告。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在学生的第七学期初,利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统计毕业班学生累计获得学分,找出欠修学分较多的学生,及补考重修后仍不及格的学生及课程,通知他们及时选课,选不上的课,由教学办帮助选课。个别学生由于选课太多,上课时间会冲突,要交待他们跟任课老师勾通好,填好课程免听申请表,以免出现选课而没有学分的情况。同时提醒他们在第八学期有毕业环节准入制度这一学籍处理方式,要以学业为重。并把学分情况转告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全面了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由于选修课程学分不能代替必修课程学分,而必修课程不是每个学期都开设,但在一个学年里基本上都能开设。这样,学生不及格的必修课程在第七或第八学期都有机会选得上。假如只在第八学期去选必修课,就有可能无法选上自己需要重修的课程,也就无法按时毕业。提前一个学期进行学籍预警,学生就多一次机会尽量修读未及格的课程,就可尽最大努力避免在第八学期被卡在毕业环节上。

3“学籍预警”的效果

第七学期不及格学分较多、而又不知道要及时修读未修课程的学生,如果教学办及时通知、提醒他们选课,让他们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基本修读完本科要求的课程,就可以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做毕业设计(论文),使他们顺利按时毕业。学籍预警,可以让学生多一个机会去修读未修完的课程,对于在第八个学期不及格学分恰好超过毕业准入制规定的学生,学习上赢得宝贵的时间,有机会争取顺利毕业,确实是非常值得庆幸的。 学籍预警对他们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是一种操作简单、可行有效的办法。

学籍预警也可延伸到三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总有一些粗心的学生,未修学分累积到第五学期,虽然没有达到学籍处理的底线,但是欠修学分比较多,这个时候教学办和班主任提醒他们,给他们敲警钟,使他们在学业上有紧迫感,减轻大四的学习压力,毕业就更容易一些。一般来说,教学办发出的警告,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学生都会感到一定的紧张压力,从而认真对待学业,取得学籍预警的目的。

4 总结

学籍预警是本人在教学管理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学籍管理办法,本人只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统计学生不及格学分及课程,通知他们要及时选课,注意学业。 虽然此项工作增添一定的工作量,但是,如果能使学生不用多浪费一年的时间而按时毕业,那么这项工作还是非常值得做的。

学籍预警,从侧面反映出教务人员关心学生,对学生学业负责的态度,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改进工作方法。善于把积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又要善于将理论用之于教务管理实践,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展示出当代教务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汪筱兰.浅议教务员的素质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7(9).

[2] 徐海升.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9).

[3] 周青.高校教务人员职业化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7(10).

作者:李 潇

高校预警学籍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研究与实践

摘要:提出并实践了以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为载体的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结合高校开展学业预警工作实际,深入调研了学业预警工作开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总结该模式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实践应用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学业预警;学籍管理;预警帮扶

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维护学校稳定、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2010年,学生处以监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面向每一名学生构建集考勤预警、选课预警、成绩预警、学籍异动预警、毕业预警、处分预警等六个维度的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学院依据自身情况,不断摸索实施学业预警管理工作方法,通过辅导员座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开展预警工作调研,进一步发挥了学业预警工作的实效性,及时发现并整改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学业预警工作体系。

一、预警调研数据分析

通过教工预警问卷调研,每学年有31.76%的学院低级别预警人数达到学年人数的10%-20%,58.82%的学院高级别预警人数达到学年人数的5%-10%。近四个学期平均预警比率达到在校生人数的37.61%。80%的辅导员认为学习成绩作为学业预警的指标作用重要,同时有96%参与调研的学院建立了预警帮扶机制,有44.71%的学生对学业预警的重视程度是预警初期重视,后期不重视。

通过学生问卷调研,有52.38%的学生认为学业预警有助于及时发现学业进度问题,并及时修正,30.36%的学生认为学业预警能发现学业进度问题,但是约束力不足,12.1%的学生觉得给予学生太大压力,不利于学习。同时,58.56%的学生在出现学业困难的时候一般向同学或朋友寻求帮助。针对学业预警效果问题,有49.82%的学生认为预警后期管理力度不足,没有降级等惩戒措施,43.09%的学生认为预警帮扶力度不足,帮扶措施收效不理想。

二、预警调研中反馈的问题

实施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学校学风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但随着预警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具体的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预警工作合力需进一步加强

学业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务处、学生处、学院、任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家长、学生多方形成合力,是一项“全员育人”工程。因此,预警工作无论是教务处牵头,还是学生处牵头,两个职能部门都要默契配合,学校、学院、家长都要大力支持,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都要充分发挥,学生成绩信息和学籍信息都要及时更新、反馈。在这个链条中,缺少任何一方的积极推进,都无法顺利完成预警工作并取得实效。

1.课堂考勤数据整合不及时。辅导员考勤仅是一个方面,任课教师考勤是考勤预警的最基础、最全面的数据来源,然而部分任课教师对此重视不足,考勤不到位,课堂考勤数据来源单一,数据汇总不及时。任课教师考勤与辅导员考勤数据分散,未形成管理合力,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状态的不良转变,致使考勤预警维度直接产生高级别预警,错失最佳干预时期。

2.预警工作开展受成绩发布时间影响,因任课教师成绩登记时间不一致,成绩登记及统计补考时间过长,有效预警干预周期短。

(二)预警奖惩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学业预警的有效实施,相关的配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至关重要,尤其是预警奖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虽然学校不能忽视非权力、非制度因素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功效,但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柔性的教育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必须给刚性的管理留下足够的空间,依靠有效的奖惩机制,以强制的方式,促使后进学生转化。

以黑龙江大学2010级7165名学生为例,预警工作开展以来,成绩预警数据如下。

通过数据显示,预警级别、预警人数随年级提高不断增加,到大三下学期开始降低,总预警工作量相对较高。从原因分析看,有近半的学生表现出预警前期对学业比较重视,预警后期不重视,仅有8%左右的学生对预警工作非常重视。

(三)预警帮扶效果收效不明显

学生学习心态不主动,没有制度红线,没有危机意识,预警帮扶效果一般。学业预警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后进学生的转化,而后进学生转化的根本措施是帮扶。虽然各学院广泛开展预警工作,但过半数认为预警帮扶工作收效一般。原因为低年级预警级别升高后没有相应奖惩机制,产生惰性心理。学院在预警帮扶手段上虽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帮扶方案,但工作中个性化指导不到位、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足,同时随着年级提高课业负担量增加、预警人数增加等情况,一对一帮扶困难;帮扶机制的落实,目前由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共同推进,任课教师的参与度不够,预警帮扶效果有待加强。

三、进一步加强学业预警工作建议

(一)加强部门合作,统筹协调教务、学工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业预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促进了高校的学风建设。因此,作为一种高校的新型管理模式,学业预警势在必行。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232号文件《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业预警与学业援助工作意见》也对学业预警及帮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同时,学业预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学生处,还是教务处,都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既分工又合作的相互支持,更需要既统筹全局又协调各方的统一领导。因此,学业预警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是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统一领导,统一落实,统一监督,形成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处、教务处、政工干部和任课教师全力以赴,才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保证学业预警有效运行。

(二)制定学业预警评估管理办法,实行降级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四条相关内容:“学生学期或者学年所修课程或者应修学分数以及升级、跳级、留级、降级、重修等要求,由学校规定。”及第二十七条相关内容:“学生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制定完善学校相关课程考核标准及学业滞后留班试读、降级、退学等管理办法。对学业滞后、预警帮扶转变效果差、学习态度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给出制度约束,否则学业预警工作深入开展将面临严重瓶颈,即费工费时费力,又看不到预警帮扶转变效果。

(三)完善预警奖励体制,激励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对于学业进步,取消预警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学生处管理科、学籍科正在考虑颁发学业进度奖,对学生进步以资鼓励。同时,是否可以将预警进步数据与选课积分奖励建立鼓励机制,需要教务和管理部门有效沟通。

(四)紧抓以人为本工作理念,探索实践因材施教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能否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才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一所大学能否办出水平的关键所在。学校应将工作作风建设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要求任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学生投入感情,要把培养学生作为事业来做,把关爱学生作为本能来要求。具体地讲,在学业预警工作中,应把挽救后进学生,促进后进学生转化,作为教师的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舍得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花本钱。因材施教,关注学生需求,强化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可以探讨实行分类考试、专业降转的学业援助模式,保证预警效果。

(五)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服务水平,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学业预警工作是一项能够实现学校和学生双赢的工作。学业预警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全面、深入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抓手。首先它指标丰富,学生出勤、成绩、违纪等信息全部记录在案;其次它涵盖面大,与学风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奖惩、联系家长、辅导员考核等等都能实现有机结合,几乎涉及整个学生工作。学业预警工作的系统化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从辅导员的角度讲,学业预警也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扎实地开展学业预警工作,辅导员能够在实践中熟悉工作业务,熟知工作流程,深入班级宿舍,摸清学生情况,掌握工作节拍,分清工作主次,锻炼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重大变化并予以重点关注,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学业预警制度要真正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起到作用,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是构建科学完善学生管理体系的先导;理顺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是构建科学完善学生管理体系的基础;完善学生网络管理系统,是构建科学完善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手段;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构建科学完善学生管理体系的保障;学校各部门及家长的通力配合,是学业预警制度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多方合力构筑学生学习成长平台,真正实现学校、学院、家长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教育引导,从而保证预警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陈少东.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7).

[2]李旭.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内江科技,2009,(10).

[3]李明国,杨金娥.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4]姬惠惠,姜家生,张克永.浅谈学分制下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

[5]张梅芬.对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预警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5).

收稿日期:2013-06-20

作者简介:丁宏(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学生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1252xs202)

作者:丁宏

高校预警学籍管理论文 篇3:

从学籍管理的角度谈高校学业预警

摘 要: 本文以一名高校学籍管理者的身份,从学籍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学业预警与不良学籍异动的密切关系,进而指出了建立学业预警制度的必要性,并且以×大学为例阐述了学籍预警的预警等级、工作流程、特点及成效,最后提出了学业预警对高校学籍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 学籍管理 学业预警 学籍管理员

一、现阶段国内高校学业预警的现状

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考录取率的持续上升,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逐步演变成大众化教育。这种演变固然提高了整体国民的教育素养,但是造成部分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的现象,如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高校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导致留级、跟班试读、退学、无法获得学位等严重后果,不仅妨碍了学生自身的前途发展,而且给其父母带来了思想上、经济上的双重负担,更干扰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降低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江西理工大学于2006年在全校范围内首创性地推行“学业预警”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江西理工大学首创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很多高校针对学生学业成绩不合格、毕业学分不达标等问题,纷纷推出了相似的“学籍预警”措施,这些高校预警措施都属于“学业预警”机制的范畴,因为它们都有类似的提出背景、实施办法,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这些预警措施的实施都大大降低了学校的退学率和留级率,挽救了大批学生。

2007年8月,教育部在《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其中就包括“学业预警”。教育部就“学业预警”这一新词语做了解释:它是一种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最初实施者是江西理工大学推行的“学业预警”制度,分为期初预警、期中预警和期末预警三个阶段。学校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缺课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预先警示方式予以指出并责令改正。

至此,“学业预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形式和专门术语,正式得到教育部和学界的认可。

目前学界对“学业预警”的定义为:学业预警是学校依据学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及时警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补救和防范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制度。

二、不良学籍异动与学业预警的内在关系

不良学籍异动特指因为成绩原因而造成的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学籍异动现象。

由于学业预警是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及时警示和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制度,因此从本质上说,不良学籍异动与学业预警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因为为避免学生出现因成绩不佳而引起的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不良学籍异动现象,各大高校才大力推行具有主动性、超前性、互动性的学业预警,所以成绩不佳而引起的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不良学籍异动现象是“因”,大力推行具有主动性、超前性、互动性的学业预警是“果”,如果没有这些不良学籍异动现象,学业预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学业预警的预警等级、工作流程、特点和成效

笔者以×大学为例,详细论述×大学学业预警的预警等级、工作流程、特点及成效。

(一)学业预警的预警等级

×大学学业预警分为学业警示、跟班试读预警、退学预警三个等级,具体如下。

1.在校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予以“学业警示”。

(1)在校期间累计不及格达到15学分者;

(2)一年级学生,累计不及格达10学分者;

(3)毕业班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仍有不及格课程者;

(4)毕业班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公选课未达学校要求者;

(5)毕业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仍未通过者。

2.在校生连续两次因不及格学分而被“学业警示”者,予以“跟班试读预警”。

3.在校生累计三次因不及格学分而被“学业警示”者,予以“退学预警”。

(二)学业预警工作流程

学业预警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领导、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完成情况,共同做好学业预警工作。学业预警工作流程如下。

1.教务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情况统计学业预警学生名单,并向相关学院下达学业预警学生名单。

2.各学院向学生提出书面预警,根据警示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向学生家长寄发《学业预警通知书》,提醒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配合学校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业。

3.各学院对预警学生安排面谈并做好记录,以了解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对于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所在学院应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共同制订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案,并做好有关辅导安排。对于有心理障碍、生理或其他问题的学生,学院应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医疗)机构联系,制订帮扶方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各学院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档案,及时做好以下学业预警材料的归档:

(1)各学院对被预警学生的谈话记录;

(2)《学业预警通知书》的邮寄存根;

(3)家长寄回的反馈材料等。

(三)学业预警的特点

×大学学业预警的特点如下:

1.以累计不及格学分为主要预警依据。

由于不及格学分是造成学生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的根源,因此×大学把累计不及格学分作为学业预警的主要预警依据。事实证明,只要学生能够有效降低或者消除不及格学分,那么就不会出现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严重后果。

2.重点突出毕业班的学业预警。

毕业班的学生能够正常毕业、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是每个学生乃至整个家庭的期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就看其是否能够正常毕业、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因此×大学重点突出毕业班的学业预警。

针对毕业班学生,学业预警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学生没有任何不及格课程,而且公选课必须达到学校要求。此外,学生还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因为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通过直接关系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拿到学位证。

3.提高大一学生预警门槛。

部分大一学生考进大学后,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和家长的监督,再加上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于中学的管理宽松很多,于是放松自己,出现旷课、逃课、沉迷网络等荒废学业的现象,进而导致留级、跟班试读甚至退学等严重后果。

如果学校能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做好预警工作,那么不但能够在最早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学生发现学业问题、解决学业问题,而且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的学业预警不仅从大一抓起,而且提高大一学生预警门槛。除毕业班外,其他年级学生累计15个不及格学分进行学业预警,而大一学生累计10个不及格学分就进行学业预警。

(四)学业预警的成效

现以×大学Y学院为例,其各学期学业预警情况如下表所示:

×大学Y学院历年学业预警人数变化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自从实施学业预警以来,每学期的预警人数直线下降,从52人降至12人;预警学生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也随之直线下降,从6.48%降至1.42%,这充分说明学业预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由此可见,×大学自2009年实施学业预警以来,全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毕业班学生的正常毕业率和学位获得率显著提高,全校学生的留级率、退学率有效降低,全校学风焕然一新。此外,通过学业预警,也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有效互动和密切联系,得到了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

四、学业预警对学籍管理的意义

(一)学业预警是学籍管理的大胆创新

以往的高校学籍管理多采取“事后处理型”。例如,对于不及格学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学籍管理者一般生硬地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相关条款,对成绩不佳的学生实行留级、跟班试读甚至退学等学籍处理措施。这种生硬的“事后处理型”管理模式,不仅没有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没有考虑到被处理的学生及其家长的感受,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有“守法待罚”之嫌,根本不符合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的实际,更不利于未来高校学籍管理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和纠纷。

学业预警一改以往学籍管理被动的“事后处理”,主动对有不及格学分的学生进行预警、监督和引导,警示、帮助学生尽快处理好学业问题,防止学业继续恶化,将成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业预警把以前事后被动、生硬的学籍管理转变成事前的预防管理和事中的积极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高校的不良学籍异动,所以学业预警是学籍管理的大胆创新。

(二)学业预警是学籍管理的有效补充

学业预警不属于处分,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制度,也是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形式。它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学籍管理的有效补充。原因如下:

1.学业预警首创性地增加了家长管理环节。

以往的学籍管理只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一般都是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然而几乎每个班主任、辅导员都工作繁忙,要管理的学生也很多,不可能对成绩有问题的学生做到时刻监督、时刻帮助,所以效果不佳。

而学业预警首创性地增加了家长管理环节,家长作为管理者积极参与到自己孩子的管理、监督当中,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为家长能够做到全天候、全身心地监督、帮助自己的孩子,因此学业预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业预警填补了学籍管理的空白。

以往的学籍管理有空白,那就是没有给有学业问题的学生一个缓冲期,即学生一般被发现学业有问题了,就直接面临着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严厉处罚,这中间没有任何缓冲期,使得很多学生没有“浪子回头”的机会。

其实学业有问题的学生一般都有着明显的发展轨迹,即“出现学业问题→发现学业问题→学业问题恶化→面临学籍管理处罚”,如果早在学生“出现学业问题”时,学籍管理者就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醒,那么将会给很多学生一个宝贵的缓冲期来解决问题,从而避免留级、跟班试读、退学。学业预警则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而填补了学籍管理的空白。

(三)学业预警有利于学籍管理者改变管理理念

1.树立学籍管理者的危机意识。

一直以来,学籍管理者在学籍管理中缺乏危机意识,对学生学业没有防微杜渐的敏感度,只有等学生学业出现严重问题了,才会机械地参照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对学生实行留级、跟班试读甚至退学等学籍处理措施。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早就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学生及其家长对管理者和学校的反感,进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学业预警是一种事先主动积极的预防、警示措施,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极强的危机意识,同时非常敏感地捕捉到学生的成绩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业刚出现问题时,就及时对学生提出预警,从而有效帮助学生。

2.树立学籍管理者“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籍管理员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学籍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尤其是做好不良学籍异动管理工作。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管理员应当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时刻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和学籍异动情况,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前就进行学业预警,从而有效地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例如,×大学的《学籍管理规定》规定“一学期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20学分或者各学年累计达到30学分,必须降级”,而×大学的学籍管理者能做到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在学生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10学分或15学分时就进行学业预警,提醒学生引起警惕并且立即改善学习,这样既做到了与学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又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顺利完成学业。

(四)学业预警有利于提高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仅体现在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照章办事,不出差错;更体现在以敏锐的眼光和强烈的危机意识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而及时提醒、警示学生,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学业预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而且是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体现。这是由学业预警的本质决定的:它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学校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缺课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预先警示方式予以指出并责令改正。这一切决定了学籍管理者必须拥有高超的管理水平才能胜任学业预警工作。

综上所述,不良学籍异动和学业预警是内在的因果关系,两者密切联系。学业预警是降低不良学籍异动必不可少的措施,是学籍管理的大胆创新和有效补充。学业预警不但首创性地增加了家长管理环节,而且填补了学籍管理的空白,更有利于学籍管理者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萍.高校建立学籍不良异动管理预警机制的思考.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

[2]池振国.论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生成、发展与完善.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009.

[3]李胜东.大学生学业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11(10).

[4]周永.高校学业预警机制:意义、问题及对策——以福建省×校为例.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1).

[5]陈钦华.构建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探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作者:吴婉淑

上一篇:班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下一篇: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