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容管理学籍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学籍管理是对学生成长轨迹的真实记录,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档案管理的诸多弊端。文章从内容管理、载体管理、使用管理等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内容管理学籍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内容管理学籍档案管理论文 篇1:

服务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研究

摘 要:国家重视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及利用,学生档案的高效管理是教育管理经久不衰的话题。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向制度、系统、正规方向发展,应探究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新模式。高校为社会各行業输送大量综合性人才,但是,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不同的岗位对学生要求不同,学生档案对其将来就业发展有直接影响,档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数据服务。因此,下文在服务就业视角下分析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旨在为高校进一步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服务就业;高校;档案;管理;学籍

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高校重视对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强化对学籍档案资料的利用度,为高校更好的培养人才打下基础。高校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这和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注重发挥学籍档案在高校就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加的今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开创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新局面。以下就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作用介绍,之后对传统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指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解决措施,为高校更好开展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高校学生学籍档案工作对高校服务就业的积极作用

1.记录、提升学生素质

高校为社会各行业输送综合性人才,而学生档案是学生入学以来的实际表现记录,其将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通过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是国家、社会考验学生、检查学生的重要依据。

档案管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师注重以学生学籍档案差异化教育及培养,对某方面突出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对学生有深入了解;另一方面,科学的学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就业能够证明自己的重要资料,直接反映学生背景,在就业选择中,能够提供学籍档案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信任,在就业中有更多机会。学生为了维护自己学籍档案中的优秀记录,往往在工作中全面努力,以完善自身档案,提高自身竞争力。

2.就业中可增加学生从业机会

通过对学生学籍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加以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就业。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推行背景下,就业不仅仅单方面看学生学习成绩,就业更看重供需关系,表现出“双向选择”趋势。主要表现为,高校就业部门组织举办招聘会。学生学籍档案是直接反映学生实情的权威性依据,也是企业和学生更好沟通的连接线。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选择人才,多由人才所在学校毕业生情况、学生学籍档案资料作为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实际素质情况。由此可见,高质量的学生档案是学生就业从业的敲门砖。

3.学生学籍档案可保障学生就业后享有合法权益

通过对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科学管理、利用,可保证学生基本权益。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并不要求转移档案、落实户口等,导致一些毕业生不了解学籍档案的作用。但是,当下社会人事制度逐渐普及完善,毕业生毕业后落户、缴纳社保、转正等操作都需查阅资料,一些毕业生再升学也许采用人事档案。因此,高校就业服务部门需强化对学生档案意识培养,让其认识到自身档案的重要性,毕业生毕业后及时投递档案,以此保障毕业生从业后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传统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1.观念未与时俱进

一方面,在管理主体上,档案管理观念没有及时更新,高校领导及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理论知识非常熟悉,但是没有和实践有效结合,虽然规划完善,落实上常常丢三落四。此外,高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一些档案管理的规划、内容管理及对人员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观念较为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制约高校档案管理就业服务利用。另一方面,管理客体上其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人们对档案管理的社会认识,影响档案对应人本身对档案需求的表达。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的宣传较少,宣传方式多为纸质媒体方式,宣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档案管理认识不全面。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档案不太了解的占调查总数的52%,对档案比较了解的仅为30%,对档案非常了解的更是只有2%,学生对档案管理、利用工作认识模糊,也间接导致其档案利用率较低,限制就业服务发挥功能。

2.机制不完善,服务功能弱化

(1)人员专业素质不强。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导致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或本身就是兼职人员,对工作不上心,日常工作中问题不断。例如,档案转递不规范,只管发出,却不注重回执收集,以造成档案丢失,或档案漏发、错发,浪费时间精力,甚至造成不可逆的错误。

(2)档案内容不全面。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社会上各单位对人才标准逐渐提高,对毕业生不仅有技术性的要求,还重视其思想、素质、身体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但是,传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表现、交往沟通、诚信、创新等方面情况记录并不多,导致用人单位无法针对档案判断学生综合素质,对人才评价不恰当,不利于就业平稳开展。

(3)管理方式无法满足需求。当下,大学生档案管理还是按照计划经济背景下方式执行,为“档走人走”,大学生就业后,档案才跟随投递到相关地区,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多为纸质档案,缺少电子档案,管理也以人工手动为主,管理繁琐、工作量大,学生在校的档案在班主任或学校部门中,学生毕业后才进行归档处理。若用人单位需查看学生档案,校方无法及时提供,将阻碍学生就业,降低档案原本利用效益。

三、如何以就业服务为思路,提高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利用率

为确保发挥学生学籍档案真正价值,提高其利用率,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就业注重对档案管理工作思路创新,以就业服务为中心,高校在管理观念及机制上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为其提供良好的档案管理服务。

1.创新档案管理观念

(1)强化学校领导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意识。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基础。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工作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管理的基础。对学生的档案管理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落实记录及学生能否平稳毕业。高校应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放在学校综合管理前端,制定管理制度,完善制度系统, 严格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在管理中,具体工作责任到人,按照管理规范搜集档案、管理档案。

(2)强化学生档案意识。提高学生自身档案意识有助于培养、教育的学生,也可提高学籍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高校要从多角度切入,强化学生档案意识。一方面,可在新生入学阶段,加强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完善自身档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毕业前,高校需明确档案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档案意识融入到教育指导服务中,以不同平台宣传学生档案的主要包含内容、如何使用、就业后如何处理等,提高学生档案意识。

2.完善档案管理,强化服务功能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通过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可改善原本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新时期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突出,对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必须建设一支管理能力突出的队伍,适应学生就业需求。高校可成立专业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发展档案管理需求的信息化设备,给予必要经费,针对管理需求配置专业人员,注重对人员的道德建设,使人员认识到学生档案服务的作用。此外,可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档案管理专业化能力,与时俱进,可以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及质量。

(2)完善档案内容。完善档案内容并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其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学生就业需求及高校管理发展需要综合处理。高校要深化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理念,为学生推荐合适用人单位,就应针对用人单位及学生需求,不断补充档案内容。因此,在传统档案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加入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要重视档案中加入学生诚信材料。在人事制度趋于完善的今天,社会人员流动频繁,用人单位较重视人才的自身诚信情况,通过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项目,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的招聘依据,也可以约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举一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更好就业打下基础。

(3)转变档案管理方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电子档案自身储存及传递方便,且储存量大、检索快、成本低,性价比突出,可适当代替纸质档案,减少档案管理工作负担,同时便于用人单位针对自身需求筛选学生信息,为学生增加更多對口就业机会。此外,应积极转变档案基本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对毕业市场动态跟踪,了解不同时间就业需求变化,针对市场需求转变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切身的就业服务,推动学生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服务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分析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及质量,将档案和学生的就业服务联系起来,档案管理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其基本权益,也促进用人单位科学招聘,约束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朱 涵.就业服务视角下聋人大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7

[2]易素红.心理和谐视角下大学生毕业档案的转递管理[J].山西档案,2017

[3]罗宝勇,陆 璐.中美档案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比研究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7

[4]侯士兵,蒋立峰,康 健.就业效率视角下研究生就业导师工程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作者简介:陈露露(198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研究生,西安翻译学院档案馆,中级助理馆员。

作者:陈露露

高校内容管理学籍档案管理论文 篇2:

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学籍管理是对学生成长轨迹的真实记录,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档案管理的诸多弊端。文章从内容管理、载体管理、使用管理等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档案管理;学籍档案管理;内容管理;载体管理;使用管理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籍档案是指高校在招生、教学、毕业等过程中对学生个人情况和学校考核的原始记录,一般包括高中学籍成绩、体检表、党团关系、评优评先材料、大学考核成绩、奖励处分等内容。学籍管理不仅是对学生成长轨迹的真实记录,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得以应用,克服了传统档案管理的诸多弊端。其应用主要表现在内容管理、载体管理、使用管理三个方面,下文进行具体论述。

1 内容管理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校企合作的扩大,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突显出太多的弊端。使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籍内容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各项档案信息转化成数据,建立起资源档案库,还能方便校方统计和调用。

学籍档案内容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内容包括多种形式,对于学籍档案而言,主要包括元数据与数据的关系。内容管理的具体实施是在管理目标的要求下,进行内容建模、元数据提取、设定元数据信息、设定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体检表为例,其元数据主要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入学时间、专业、班级,数据主要有体检项目、体检结果等,建模后的体检元数据与数据的关系如表1所示。另外,复杂的元数据可能具有层次结构,可以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表实现。由此可见,表1进行档案元数据的存放,图1进行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管理,通过资源服务器进行内容的存储,并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外提供

服务。

表1 体检表档案元数据建模

属性名 属性分类 说明

Student ID 数字字符 学生学号,如20030541022

Student Name 字符型 学生姓名,如张明明

Registered-r Date 日期型 入学时间,如2003/9/1

Major 字符型 专业,如临床护理

Class 字符型 班级,如预防医学001班

图1 体检结果管理建模

通过学籍档案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在线学籍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具体做法是通过在现有的在线学籍管理系统中添加动态学籍档案生成模块(可以采用图片、文档等多种形式,其中PDF格式是目前比较常用的选择),然后利用从关系数据库中提取的元数据直接生成电子档案和元数据信息,再经由内容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在元数据服务器和资源服务器中进行存储。这一系统的整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自动化处理效率。

2 载体管理

我国高校学籍档案一般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文档及其他各类特殊载体材料,按照规定应保持各类材料质地优良、无破损、声像清晰和干净整洁。在现实中,往往由于入学教育的缺失、学籍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学籍管理决策功能不足等原因,导致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轻视学籍管理、随意更改学籍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传统的纸质档案目前仍在大规模应用,如录取表、学籍卡、成绩表、毕业生审批登记表等,这些档案资料在经多次查阅、复印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甚至损坏。电子文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质文件,通过编码和解码进行数字形式的信息呈现,其生成、存储、读取的载体是计算机和各种硬盘、光盘、磁盘,并能通过网络进行异地传输,具有高度共享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保存技术到位,不易产生损毁,并能无限复制。可见,虽然纸质档案目前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但电子档案是今后档案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制作电子档案管理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将纸质档案文件转换成电子文件时,必须与纸质等文件之间建立起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2)采取严格的加密认证等措施,切实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使用和改动;(3)做好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4)收集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5)收集图形、视频电子文件时,应注意其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

此外,还要注意电子档案保存的有效性:(1)每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2)按时进行抽样机读检验;(3)进行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4)每隔四年,对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进行一次转存。

3 使用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服务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应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过去那种档案查询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模式。学籍档案的应用者可以按照系统用户分为学籍档案申请者和学籍档案使用者,其中申请者主要是指学生本人,使用者指的是接受申请的单位。通过现代信息使用管理技术,可以分别进行使用,既方便申请者查阅和申请调取某些档案信息,也能方便校方进行查阅、统计和管理。

档案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引导用户检索上来。首先,将档案信息设置索引编号,进行重新归档。其次,对用户进行检索培训和引导。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二维码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学籍管理系统中也可以进行开发利用,虽然在高校系统中二维码还属于一个新领域,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广泛应用。例如毕业生的身份识别模块,它是特别针对需要获取学籍档案的毕业生而设计的。由于学号是一一对应的,是学生的唯一标识,因此管理系统可以将学号作为索引检索学籍档案数据库,学生所输入的提示信息如果与数据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则能生成一个属于该学生的唯一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保存了该毕业生的所有个人信息,还能连接到该生的入学名册、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等的验证界面上。要进一步推广二维码的使用范围,首先需要提高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对二维码的认可度,还要加强档案门户网站的建设。

基于目前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以学生申请网上下载成绩单为例,学生调取成绩单的程序如下:(1)学生本人登陆学校网站,通过验证个人信息(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填写下载成绩单的申请表; (2)验证通过后,网络服务器向元数据库服务器申请访问令牌(包括档案地址和时间有效期等信息);(3)元数据服务器将访问令牌传递给网络服务器;(4)网络服务器按照申请者填写的信息将内容访问令牌分发给档案使用者;(5)档案使用者向资源服务器索取成绩单;(6)资源服务器将成绩单返回给档案使用者。

同样道理,校方管理者如需调取档案信息也按照类似步骤进行,既方便又科学,尤其是现在新的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课程的增多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则能化难为简。

4 结语

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稳妥地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抓好落实高校学籍档案工作并非易事,除了统一认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发适用于各院校具体实际的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链。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增强信息服务意识,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开拓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唐祖芳.浅谈信息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航空档案,2013,(2).

[2] 吕小瑞.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探析[J].科技档案,2014,(1).

[3] 李佳秋,等.试论高等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4] 董平军,等.内容管理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3).

[5] 党秀丽.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J].新课程(中),2014,(7).

作者简介:田甜(1982-),女,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理馆员。

(责任编辑:陈 倩)

作者:田甜

高校内容管理学籍档案管理论文 篇3:

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组织建设与管理

摘 要: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发现不同时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系统化、专业化管理是高校教育的永久课题。网络时代下,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培养周期短、学生干部队伍各组织发展不平衡、组织认同不一等问题,力求学生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定期组织培训和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干部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学生干部队伍 建设 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是整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參与学校教育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是学校党团部门、教育教学部门密切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学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压力越来越大。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何将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时代要求相匹配,打造信息管理下的高素质、高效率、高服务品质的学生干部团队成为当下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组织建设体系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组织建立背景。

在高职学制改革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制三年,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技能的实践操作性人才,通常根据不同的专业学校会安排顶岗实习、认知实习、专业实训等大量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得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再回到课堂学习,通过学实结合达到真正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一名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连续学习时间一般为四个学期,并往往会对连续的学习进行分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干部的培养造成的无法避免的现状是要频繁进行更替。

(二)传统学生干部组织构建体系。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学生组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校团委直接领导下的校学生组织和二级院系领导下的院系学生组织。校学生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创业者协会等,二级院系学生组织主要包括二级院系学生会和班级团支部委员会。

高校为保证学生干部组织的最优化,特别重视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学生中,学生干部的选择又是一种划分方法,相比而言学院团委、系部分团委的学生会被认为是主流组织。虽然学生会是高校学生组织的中坚力量,但是其他组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学生组织构建模型图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组织的培养周期:院学生组织培养周期为两年半,经历“干事—部长—主席”层次层次的发展;而二级院系的培养周期为两年,经历“干事—部长—主席”层次的发展。具体各个院校院系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虽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见上图)。

二、网络时代下加强学生干部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学生干部追求眼前个人利益,责任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在时代环境的影响下更注重追求自我,青年大学生在浮躁的环境中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观念缺失、评价标准混乱等偏差,学生干部也不例外。

部分学生干部只为追求眼前利益,初竞选干部职务的动机不纯,竞选是为了获得实践经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例如: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拓展人际关系;部分学生选择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与老师处好关系,使自己在入党、推优、奖学金评定等过程中占据优势;部分学生干部将任职经历作为自己今后就业工作的砝码,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等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抛诸脑后。这些学生干部一开始就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旦得到想要的荣誉和利益,就开始表现得懒散,丧失学生干部的先进性。长久以往,这样的想法积淀下来会蔓延、影响他人,形成非常不好的工作氛围,团队成员的工作思想不再纯粹,有所求,这将是我们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传统模式下学生干部工作的不足。

组织内部日常管理缺乏严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学生干部队伍,必须明确学期及每周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团总支会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召开全体学生会大会,主席团每周组织召开部长例会,部长召开部门例会。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组织成员组织纪律缺失、义务责任弱化,出现包括无故旷会、无故不出席活动等情况,这些问题极大地削弱学生干部组织队伍的战斗力,影响学生干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损学生组织的光辉形象。因此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内部管理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文档管理与保存工作存在较大漏洞。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在协助党团做好学生思政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及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学生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时,要做好大量的文档编排、文档打印、文档管理工作。某些高职院校管理文档搜集、整理、汇总的学生组织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上存在较大漏洞。在文档管理工作中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导致电子文档分类不全面,纸质文档保管不善,文件易丢失,使得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学分管理工作存在较大不便。

(三)学生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理论知识不扎实。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短,在校期间更注重大学期间能力的培养和突破,希望通过实践管理突破自己,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发展需要,因此学习、工作关系处理不当。过多地把时间用于人脉拓展,工作经验交流,而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出现了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强、积极性高、工作能力突出但学习成绩不及格的现象;有些学生干部经常因为事务性工作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专业知识学的不扎实,学习成绩上不去。理论学习,在他们看来是枯燥的,对于学生干部而言,理论学习的欠缺,可能会导致工作缺乏本质意义和实质性功效。

(四)将网络管理与学生干部队伍组织建设相结合势在必行。

结合信息时代发展、国家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干部组织群体的工作思想、创新工作模式至关重要。在深刻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紧跟党的步伐下,深化学生干部组织工作革新,创建以无纸化、信息化为基本工作模式,以效率最大化、服务最优化为工作理念的新模式团队,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学习工作水平,加强学生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广大学生干部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必须结合创新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全方位、过程全透明的建设与考核,所以将网络管理与学生干部队伍组织建设相结合势在必行。

三、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管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一)网络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理论思想指导实际工作,行而有效的理论思想会更凸显实践工作的意义,理论包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涉及青年思想建设的理论知识,同时包括各类学生组织建设的工作事务、能力提升方面的实际操作。网络不仅传播着知识技术,而且传播着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平台,校团委、二级院系团委可引导学生会干部形成积极正确价值观、引导校园舆论,推进学生干部组织观念和服务观念并驾齐驱。

新时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通讯工具更新周期缩短,发现互联网络交流的互动性和開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活动的隐蔽性和虚拟性日益成熟。校团委、各二级院系分团委可利用网络平台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对学生干部组织的常规管理。学生会干部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获取优化组织管理、获取丰富信息、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会成员团结合作,有利于学生会工作的良好展开。

(二)建立网络媒体课程培训平台,优化传统阶梯式培训模式。

加强校园网络信息文化的健康建设与优化管理,是推动高职院校校园网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在网络管理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如何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加强学生干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个长久议题。

建设校网络媒体课程培训平台。良好的培训机制可以使学生干部迅速成长起来,在传统模式下,校方会在合适的时间对干部进行助理、干事培训、部长培训、主席培训的阶梯式培训。

网络时代下校团委除定期组织学生干部进行网络理论精神学习外,还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机制和培训方式,与校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中心相配合,建设校网络媒体课程培训平台。校团委邀请校党建领导、教务管理领导、学工领导、校团委书记等校级涉及各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学生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导为学生干部进行网上教学培训,每位在校学生干部设定校方培训平台的账号及密码,学生干部可以修改密码,随时可以登录平台进行理论思想、管理模式学习。

(三)利用新网络应用技术创新学生干部组织日常工作管理机制。

1.加强学生干部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

校团委作为学生活动组织的核心力量,在网络时代下,应创新改革学生干部组织管理工作,结合实际的新要求,建立专门网络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学生会干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将技术管理和内容管理各项职责逐条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和人员,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

学生会干部校园网络用户实行实名注册制,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评论,引导校园网舆论。对学生在某一时段的焦点、热点问题,校党政领导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

学生管理工作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现阶段,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逐渐依靠网络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等微平台宣传,网络信息化文档传输、学院网站建设等。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加强网络宣传媒体建设,增强网络管理在学生干部组织的冲击力,设置学生干部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学生会干部网络信息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划拨专门的经费用于学生干部网络信息管理的相关活动费用,明确网络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其责、学生会干部共同参与并严格执行的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2.将学生干部激励机制与PU积分制管理结合,严格工作考核。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下,各种思想、理论迅速传播交融,人们对问题和事物的看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姿态。网络信时代的迅猛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已由过去的“一呼百应”向“懒、散、慢”状态发展,传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深刻感受是学生干部很难再“一呼百应”。

“积分制”与干部群体鼓励机制相结合,有效加强学生干部组织的纪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两年,各团市委、高校纷纷加入PU平台。PU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为学生干部组织日常管理的有序化、制度化提供了有效渠道。校团委制定“学生干部工作考核积分制”,将PU平台的活动“二维码签到”与学生干部参与会议、活动、讲座相结合,保证学生干部工作的不懈怠,出现代签情况,严肃组织性、纪律性。学生干部通过PU签到将会获得相应的学积分,如果参与会议、活动的组织决策将另外赋予一定的积分值。最后学生干部的学期最终的积分制高职院校将活动干部们以“懒、散、慢”的态度应对任务状态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四)健全网络档案管理机制,保证学生档案的共享性。

建立学生干部网络文档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以及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的建立。在传统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的基础上,学生组织要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很多学生干部却在这样的发展大潮下逐渐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学生干部学习积极性下降、服务意识淡化、组织荣誉感不高是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最大的“瓶颈”,在网络时代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是学生干部管理工作始终贯彻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檀磊.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与培养[M].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2]陈淑娟.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2(5).

[3]陶永进.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G].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4).

[4]董旭.浅析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M].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5]詹琮珺.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的目标管理[G].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报,2012(1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基金项目名称: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19。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网络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MZ2201225。

作者:秦蔚蔚 陈方辉

上一篇:远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教学论文下一篇:公平理论下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