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协同体系研究

2022-11-22

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飞跃离不开专业教育更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旨在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伴随着“双创”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 双创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体现在创新创业的活动的开展上, 更体现在如何体现在高职各专业教育上。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用学分管理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等都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采用的培养路径。但所获成效并未尽如人意, 关键在于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协同不同步。

一、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协同的可行性

(一) 切合区域发展转型的时代需求

对于区域高职院校来说, 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是关键, 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以及创新实践的培养, 对于服务于区域发展转型, 朝“智造”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为服务区域激发持久创新创造活力奠定人才基础。

(二) 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符合素质化教育的新要求, 更加符合高职教育要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要求。

同时, 通过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实践发展, 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专业学习和创新教育的关联程度, 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扩宽眼界和思维, 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站式培养。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协同的调研情况分析

笔者选取湖州市为例, 针对湖州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展开调查, 了解在该区域内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程度、采取的方法、获得效果, 在调研对象中主要选取了两个群体:一是该校已接受专业教育的学生, 主要针对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感知情况。二是该校专业课的授课教师, 主要了解教师在教授专业课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手段及效果原因探究等。针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 共发放问卷110份, 有效问卷102份, 覆盖了11个专业, 问卷有效率为100%;针对教师采取面对面和电话访谈形式, 共访谈10位专业课教师。

(一)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协同的程度

(1)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调研发现, 在通识课程或选修课中有明确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专业达到了100%, 说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足够重视。其次, 有66.7%的学生表示感受到在专业教育中有新增创新创业教育, 如《大学生创业基础》《网络创业》等。 (2) 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情况。有100%的学生通过尔雅通识课程的学习获得创新创业教育学分, 基本实现了全专业的覆盖, 证明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在该校已落在实处。 (3) 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有56.7%的学生表示在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学习中感受到了融合双创教育, 如在课堂上讨论了创业企业的案例。88.7%的学生表示在专业教育的实训环节增加了创新创业的相关教学, 如:创新思维技巧训练、撰写创业计划书等章节。 (4) 专业教育过程引入企业导师的比例。63.3%的学生表示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接触过相关专业的企业导师, 学生主要是通过接受课堂教学或讲座的形式与企业导师进行接触。根据访谈了解, 该校企业导师所占比例达到了全院教师数的10%。 (5) 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融入高职学生专业学习。43.8%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赛事。参赛理由上, 大部分同学是由于参加此类活动可修相关学分, 获得一定奖励, 对评奖评优有一定帮助;仅有小部分同学认为参赛是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 (6) 开设SYB培训班。有86.7%的学生表示知道学院有开设SYB培训班, 但16.7%的学生表示参加过SYB培训班, 通过SYB能够获得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相关培训, 参加理由, 大部分学生是认为可以修素质拓展学分, 仅有小部分同学是为以后创业做系统的铺垫。

(二)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协同的效果

(1)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对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调研中有72.3%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仅有小部分学生因为本身不具备创新创业的条件对这类课程兴趣不大。 (2) 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的效果不明显。通过调研, 100%的学生能够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要求, 但是仅有33.3%认为尔雅课程能够真正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作用, 大部分同学将网络课程作为一种任务进行刷题, 效果不明显。 (3) 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效果一般。63.7%的同学认为通过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创业企业的案例学习所获的收获一般, 仅有20.3%的同学认为很有收获。少数同学认为基本没收获。 (4) 专业教育过程引入企业导师效果一般。23.4%的学生认为引入企业导师的收益显著, 大部分同学认为收益一般。同时, 企业导师有项目引领、开设讲座形式的效果要明显好于课堂教学。 (5) 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融入高职学生专业学习效果非常显著。89.3%学生认为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培养效果非常显著。对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不少毕业后成功创业的学生之前有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经历。多数学生表示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创新创业知识的输入不是很明显, 但在跟随教师参加项目和大赛时能深刻感受到运用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 (6) 开设SYB培训班的效果较为显著。其中64.3%的学生表示参加SYB培训班方式让自己受益比较大, 16.7%的学生表示受益很大。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协同的现状分析

(一)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协同的程度不高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虽已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融合, 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 在并未将双创教育与具体不同专业紧密联系, 往往接受的是同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 现大部分专业未将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 同时也与学生本专业教育存在脱节;二是, 根据访谈了解到, 专业课教师在进行双创教师时主要还是以课堂授课为主, 真正双创实践教学开发仍然很薄弱, 有些专业甚至是空白。

(二)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协同的效果不明显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所获效果不明显, 究其原因:一是, 教师和学生对双创教育本质的认识存在偏差;二是, 具备创业导师资质的师资力量缺乏, 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并未接受专业的双创培训。同时, 拥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 故教学仅仅能对学生进行创业理论的讲授, 而脱离了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是, 没有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的切实需求, 未紧密融合协同学校、企业、社会、教师这四个参与体。

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协同的实现路径

针对前文分析, 从课程设置, 实践模式、保障机制出发, 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 打造“教师端—企业端—学校端—社会端”四端融合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协同圈体系。

(1) 完善课程设置, 改革教学模式。一要完善课程设置。在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双创教育课程进行完善;二要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课堂角色, 提倡翻转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让学生参与到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课堂中。 (2) 优化实践模式, 着力打造实践平台。积极优化高职院校的实践模式, 鼓励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参观调研, 了解社会和企业需求;鼓励教师利用项目带动学生对接企业, 服务社会, 着力打造融合专业且具备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3) 整合校内外资源, 完善保障机制。创业教育需要真刀真枪实战, 专业教育的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战训练要相互促进,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整合校内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基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各类资源, 依托企业, 加强与社会的合作。

摘要:在国家大力号召“创新创业”的背景下, 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协同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区域高素质、高水平综合技能人才。笔者基于对湖州市高职院校调研的基础上, 围绕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融合程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等现状进行原因分析, 明确两者的“融合协同”关系, 提出从课程设置, 实践模式、保障机制出发,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 打造“教师端—企业端—学校端—社会端”四端融合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协同圈体系。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协同

参考文献

[1] 杜辉, 朱晓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 2017 (05) .

[2] 黄兆信, 曾尔雷, 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4) .

[3] 兰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9) .

[4] 蒋建军, 王伟忠.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螺旋模式及融合路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 (02) .

[5] 陈奎庆, 毛伟, 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22) .

上一篇:固冲汤治疗更年期子宫出血84例疗效观察下一篇:关于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