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从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三个层面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学校整体部署实验室安全工作,学院监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实验室具体落实安全防范工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 篇1:

高校实验室安全预警、风险防控机制的研究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以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为核心,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实验室安全预警运行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并以此理念探索和思考了关于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体现,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实验室安全保障水平。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预警;风险防控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实验实践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和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比,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和复杂性,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2017年在校生数是2012年的1.2倍,但实验室面积仅增加了20%,随着办学规模扩大,专业数增加,实验种类及实验设备数量增长,实验室安全风险源风险点日趋增长,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着的压力和挑战明显增高,实验室安全问题尤其是安全预警、风险防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从安全预警、风险防控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现状

高校实验室往往使用到危险化学品和高温高压等特殊设备,实验中的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实验过程都隐藏着危险因素,一旦发生事故会对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的损失。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安全预警和风险防控方面也开展了多种探索,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以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为核心进行了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引入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并制定实验室安全检查表,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风险不外乎来自于人、机与环境三方面因素,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只有把人的管理、设施的配置、环境的布局等方面因素系统的统筹考虑,才能使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二)存在问题

1.人员方面

一是管理方面的缺失。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责不落实,安全责任不明;职能部门缺少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漏洞多;制度执行不严,检查监督不力。二是缺乏安全意识。目前高校中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安全环保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意识淡薄、人为因素仍是導致高校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的主因。三是缺少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未经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在实验工作中容易出现对实验中所用化学品的量及与危害性相关的试验装置基本性能参数、与化学品潜在的危害性、个人防护措施、操作规程等安全问题不了解和欠缺预防准备,造成安全事故。四是实验室安全工作欠缺风险评估。当前高校许多实验室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是由于工作的前期欠缺自觉性、前瞻性,缺乏足够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设施及措施的准备。

2.机(设备、物)方面

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主要以投入仪器设备为主,大量仪器设备使得实验室内仍存在较多隐患。如:设备设计不合理,零部件结构缺陷,可靠性不够;设备防护缺失,维修后受损;故障未完全排除,设备却“带病运行”;设备电路故障、表面带电、绝缘受损;高温、真空、压力、强磁场、辐射、粉尘、噪声、火花等。

3.环境方面

由于实验室最初建设时规划设计对实验设施和配置装备的安全要求考虑欠缺,人与机、环境三者之间配合不当,形成安全隐患;基础设施陈旧,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线路,火灾隐患多;设备之间安全操作距离不够,布局不合理;单向通道走廊中堆放物品,发生意外时通道受阻,逃生不畅;若高校实验室建于早期建筑内,改造难度大,以至实验室用房不够,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未能分开存放;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够;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有毒气体的实验室用排气扇代替通风系统;无处理设施随意排放废水;一些实验室设备在使用时不能突然停电,否则造成损坏甚至报废。实验室安全隐患突出。

二、安全预警

通过上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来看,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日常监管,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日常监管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而是为了更细致地了解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制度,建立校内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实验中心、实验室使用人联动的四级管理体系。学校委托管理实验室的职能部门与各二级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要求二级单位与下属中心主任、中心主任与实验室使用人也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安全责任到个人。

依托高校各自的优势,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或安全管理技术团队),设立督导组,组建专家队伍和学生队伍,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日常运行和例行检查中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和全局掌控。建立自查、定检及重点抽查三级排查制度,并结合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和通报制度,形成实验室安全预警响应机制。

(一)二级院(系)层面逐步推广自查月报制度

各实验室安全管理员每月自查,填报自查表,上报单位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单位安全责任人整理归档各实验室的自查表,建立本单位各实验室安全档案,形成月度实验室安全自查汇总表,并报相关职能部门备案。

(二)学校层面采用日程巡查和专家指导制度

学校对实验室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检查进行记录与上报,严把实验室安全关。根据各高校情况,考虑聘请具有国内外实验室工作经验的领先人才组成专家组指导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

(三)监督制度之安全隐患整改告知和通报制度

通过督导组和学生小组进行滚动式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整改,对实验室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校内信息网进行公告。利用信息化,互动跟踪,开辟实验室安全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可开设诸如“实验室安全随手拍”等互动专栏,使该平台成为加强师生互动与实验室安全监督的日常运行平台。

三、风险防控

高校实验室各种实验活动的进行,每个环节都可能潜在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及时掌控和了解,就将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以至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危险源的风险防控、强化信息化技术保障显得很有必要。

(一)推进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

对新建实验室、科研项目、新增危险实验项目应落实风险评估备案制度,涉及重大危险源的项目,要进行专家论证,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建设实施。在各实验项目实施前,专家组应对实验操作方案、实验废物处理方案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估。指导教师根据评估情况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对学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做好实验过程的监控,对于不具备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的实验项目管理部门应不予批准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参与实验室建设的前期方案设计和论证,提出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工作建议和要求,同时通过专家组开展实验室环评、安评等方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与校园基本建设工作同步进行,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实施问责管理,依法追究未按规定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形成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管”的风险全过程管理治理体系。

(二)加强信息化实验室安全技术保障

根据高校各自的特点以及管理需求,以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来完善监管体系,能及时发现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熟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建立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检查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危化品管理系统、安全培训与考试系统等管理工作平台,以及配合建立新媒体服务平台,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与教育,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結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如何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更科学的评估,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应以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为核心,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实验室预警运行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构建合理的实验室安全监督评价体系,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扎实推进,努力提高实验室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刘康富.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4.

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1):212-214.

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7):4-7.

冯寿淳.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03):196-198.

作者简历:李少媚(1991—),女,学士学位,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

作者:李少媚 黄克明 王志刚

新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 篇2:

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体制下高校实验室安全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三个层面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学校整体部署实验室安全工作,学院监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实验室具体落实安全防范工作。根据每个层面的职能特点,重点从实验室管理角度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涉及的人员有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学院分管领导、教师、实验员、学生等,整个过程层层衔接、全员参与,做到自始至终、通盘考虑,建立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安全对策

Key words: laboratory safety; safety precaution;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countermeasure

實验环境的安全关系到实验人员的安全,忽视安全可能会给学校带来财产损失,不利于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1]。相反,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场所、落实实验室各项安全工作、实验教学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实验本身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设备的磨损和老化等不可预测的棘手问题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作为实验室管理者,既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又要深知肩负的安全使命。

1 实验室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衔接,本文从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三个层面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如图1所示。依据各层面的职能特点,学校层面整体部署实验室安全工作,具体包括环境安全和规章制度。环境安全是实验室安全保障最基本条件,规章制度规范实验室运行。学院层面的管理主要从全局上维护实验室的安全[2],它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监管作用,既要落实学校的文件要求,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监督整改,又要执行本学院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明细每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实验人员消防演练。实验室层面是实验教学的第一线,主要起到落实的作用,工作任务更细致、更具体,涉及的工作内容有举行准入考试、参加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等。

2 学校层面——总体规划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层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参加有关实验室安全会议、考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规章制度与规范管理[3-5]。

2.1 环境安全

安全基础设施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6]。实验室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新建实验室的设计与规划应该以安全为前提[7]。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急救箱,实验楼楼道必须有消防栓、应急指示灯、安全疏散平面图。结合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安装安全监测及控制系统,用来监测湿度、烟雾和有害有毒物质等。每个实验室配备监控设施,一旦实验室出现异常,报警信号就会发送到实验员手机。对于年代已久的实验楼的实验设施,先前的防火设施陈旧、气体管道落后、通风设施差、电路设计欠合理,这些先天不足给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隐患。许多临近报废的设备堆放在过道,将本来狭窄的安全通道变得更加狭小。学校要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整改,定期维护消防设施和监控系统,确保各个安全基础设施处于正常可用的工作状态。完善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将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列入常规预算支出科目之中[8],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资金投入,配备充足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

2.2 规章制度

制度严,执行到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学校管理层面要完善本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借鉴学习国外做法,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纳入社会相关法律体系[5],对于违反规定的事件做到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实验人员的不良行为。其次,根据“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实验室管理方针,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9],对检查项目进行细化,制定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检测项目表,便于实验员开展实验室自查工作、排查安全隐患。

3 学院层面——安全督查

学院层面在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作用,根据学校文件要求,严格管理学院各个实验室,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工作。

3.1 安全检查

学院成立安全检查小组,监督各实验室的安全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9]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特別是生化实验室,查看化学品是否存在叠放现象、是否存在门开着而无人的现象等,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做好记录,现场指出整改的地方,规定安全责任人在期限内完成整改。

按照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9]进行检查,若某个检查项目的检查结果为“符合”,则赋予该项目的检查分值为5分;若检查结果为“基本符合”,则检查分值为3分;若检查结果为“不符合”和“不适用”,则检查分值为0分。安全检查结束后,每个实验室都有一个分值。对排序靠后的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网上公示需要整改的实验室,限期整改,供全院师生监督。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在期限内没有完成整改,则全校通报批评。

3.2 消防演练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事关集体和个人利益[10]。防范胜于救灾[11]。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组织师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系统、全面学习逃生自救的基本知识。在掌握基本的实验事故应急处理流程之后,模拟火灾场景,组织师生参与消防演练,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提高师生之间在火灾中互救,自救技能。应急演练项目不能仅限于火灾事故的演练,还要不定期演练应对气体泄漏、爆炸等事故,提高师生在面对不同危险事故时的应变能力。

3.3 安全责任

各学院根据学校制定的实验室安全政策,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学院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内容,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挂帖实验室规章制度。对于出现事故的实验室,首先追责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若是管理出现问题,则安全责任人负全责;若由于违章操作仪器造成的损失,则使用者负全责;若管理者和使用者各自都存在问题,则视情况确定双方责任。无论最终是谁的责任,都要认真反思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在各项实验室安全制度中,岗位责任制非常重要[12],要明确实验室主任、实验员的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13]。

4 实验室层面——贯彻落实

实验室层面是实验的第一线,主要起到落实作用。

4.1 准入制度

开学初期,实验员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于大一班级、组织新生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要系统学习安全知识、参加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和签订实验安全承诺书。学生在备考阶段可以通过实验室安全手册、网络自学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考虑到课堂教学是最系统、最正规的一种教育方式,学校应该统一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实验管理者根据各实验室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系统的讲解安全知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安全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14],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对于模拟考试,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模拟,也可以在手机或者平板等移动设备上进行自测,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为了保障准入制考试的有效性,对于正式考试,学生只能在规定时段、规定地点参加考试。对于考试的限制,实验员在后台考试系统中设置答题次数、IP地址、合格分数来实现。对于达到答题次数仍然不合格的学生,不能签订实验安全承诺书。对于考核通过的学生,签订实验安全承诺书,并取得相应实验室的门禁卡。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实验员带领学生熟悉实验室消防设施的摆放位置、安全疏散平面图、安全通道走向,特别是生物和化学实验室,必须现场讲解应急反应措施和诸如喷淋器等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

4.2 队伍培训

高水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方式的改进。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15],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形成新的观念[16]。在管理方式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负责有关物联网技术实验室的实验员,对于软件升级、设备更新要结合时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对于设备采购申报,也要符合当下流行的配置参数。在配备功能齐全设施的前提下,实验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安全监控技术[17],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室异常情况的发生。

5 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安全舒适和谐的实验环境需要各个层面的实验室管理者相互配合、携手努力。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实验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出现的任何管理漏洞,提高警惕,加强监管,及时应对,防患于未然,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可贵的精神永驻人间。实践证明,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提高实验室环境建设,而且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18-21]。

参考文献:

[1] 邵凯隽,孟军,王世泽,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35-240.

[2] 黄桂兰,刘景全,刘石磊,等.实验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301-304.

[3] 严珺,杨慧,赵强.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240-243.

[4] 孙书洪,李华,亓树艳,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98-302.

[5] 张洪清,台红祥,陈彦军,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调查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234-236,252.

[6] 张明,穆建平,范卓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5-7.

[7] 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4-277.

[8] 张琳,郭英姿,许栋明,等.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5):227-229,244.

[9] 冯建跃,金海萍,阮俊,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10.

[10] 宋志军,王天舒,蔡美强,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280-283,288.

[11] 杨玲,高杨,徐金荣.实验室安全防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1-274.

[12] 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3,216.

[13] 冯建跃,张新祥.开展实验室安全督查 提升高校安全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1-4.

[14] 陈容容,魏东盛,靳永新,等.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32-234.

[15] 杜云翔,吴福根,刘贻新,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思路——实验室安全周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9-282.

[16] 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1-23.

[17] 崔贯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287-290.

[18] Zwaard A W,Vermeeren H P W,de Gelder R.Safety education for chemistry students[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89,66(4):A112.

[19] 牛焕双,吉琳.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200-202.

[20] Hill R H Jr.Changing the way chemists think about safety[J].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2004,11(3):5-8.

[21] 周利刚.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38-240.

【通聯编辑:唐一东】

作者:李程慧

新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 篇3:

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与示范

摘 要 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是学校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针对当前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研究中根据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具体需要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

1 前言

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是在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探究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强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2 我国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新建高职院校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一直未得到学校的重视,原有实验室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为了适应教学发展,实验室建设集中在实验器材建设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处于粗放模式。由于缺乏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以及重建设、轻管理思想的存在,导致实验室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性不够 管理是否跟上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与国外知名高校的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体系相比,当前我国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相关规范/标准中,大部分属于宏观指导性的技术规范或质量要求标准,仅少部分是操作性的方法标准,较难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支撑。例如:现有的实验室标准规范主要是针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及评价、环境、安全、人身卫生等方面的普遍性指导,缺少针对实验室的专业性系统指导。

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高职院校意识到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的设施设备装备实验室,是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推进实验建设的重要办法。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三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較落后,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管理中,无论是实验室实验更新还是进行实验教学,都要通过人工管理,这就导致无法准确掌握实验室的各种管理,也不能针对实验室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3 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实验室标准化体系构建包括规划建设、日常科技活动与管理、维护、评价等四个阶段,规范化的实施也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完善规划建设流程 在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教学需求第一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具体需求,针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订实验室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为了确保计划的准确性,要建立专门的部门,组织校领导和院系领导进行审核,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按科学现代化的要求逐步更新仪器设备。

各新建高职院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紧张,要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之变为多功能的实验室,分重点、分批次投入,对于现有仪器设备,要不断挖潜竭能,不断开发新的实验内容和项目。同时,注重利用现有教师的专业力量,改造原有老的设备,避免建设水平低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过程中,不同类别、不同档次合理配置,做到适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三者兼顾,既要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校内资源的有效共享。

另外,广泛与社会科研机构及企业联系,以不同形式引进仪器设备为学生实验教学服务。例如:在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广泛、密切的合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状况,寻找相关领域科学前沿的突破口;共同申请和承担国家或地方相关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研发具有市场前景的中试产品;等等。

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 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要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现代管理思想引入实验室管理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整合实验室现有的仪器采购、仪器管理等环节,实时监测试剂耗材、仪器使用,帮助师生更详细有效地跟踪他们的实验情况,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实验预约;对进入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进行准入管理;实验室实验器械的操作示范等;实验器械的工作状态等;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实验流程进行指导,建立信息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实验室硬件资源的合理使用,确保实验室实验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最终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安排实验时间等功能,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加灵活及人性化。这就需要高校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实验教学网络,开发新型实验仪器和软件系统,建设一个开放的工程训练教学实验网站、仿真实习基地。

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想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是一个体系,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科学、从严地管理实验室,是提高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為此要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危险品及剧毒品使用管理制度等,制作实验室管理手册,使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实验准备、仪器购置等各项日常工作都有章可循。

安全是实验室管理的底线,实验室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认真借鉴优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整合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凝练先进实验教学理念,调整优化实验项目设计,突出特色优势,组建实验教学中心组织管理机构和体系,有效地提升实验中心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实验室培训系统,对新进实验室的师生进行安全讲座,提高师生安全素质与防范能力,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合理、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不影响实验中心课程安排的前提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可视为全校范围内的共享仪器,对校内、外开放,经过预约可以使用,以此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高度重视实验室的维护保养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其中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对实验物品的损坏、赔偿、借还等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实验教学中心的人员保证责任分明、尽职尽责,对实验中心的制度保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对实验中心的设备保证实时监测、完好无损。实验室各仪器设备登记在册,由专人负责,制定仪器设备保管、借用、损坏赔偿等条例,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维护保养工作。特别是大项精密仪器,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对报警并未造成停机的仪器故障,需要分析故障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并向实验室主管上报故障情况,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和维护设备;对造成停机或影响检测结果的故障,填报“设备不良故障报告表”,立即停止实验,并启动替代检测方案或使用替代仪器完成临床样本检测;同时安排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建立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需要依据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的过程就是评价体系和一定评价方法得以实施的过程。在评价时,评价对象不仅涵盖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内容,同时包括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采用的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考评的前提是项目立项的绩效目标应该是明确和具体的,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確保绩效评价过程顺利进行。在对实验室进行评价时,需要根据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需要坚持科学性、效率性、目的性等原则,从实验室业务和财务两个方面对实验室建设成效进行考评。其中,实验室的业务考评包括立项论证、项目目标、项目实施、项目产出和项目收益五个二级指标,财务考评包括项目立项、项目经费、物资采购、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经费执行、产出数量、产出质量、经济效益这九个二级指标。

对于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评价,重点从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综合管理等三个一级指标,实验室利用率、仪器设备在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共享、实验室规划、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卫生等11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这样使得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关注资金投入与项目产出的关系,有利于提高项目执行及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发挥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影响。

新建高职院校在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时,通过加强对特色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强对实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和信息能力培养,在实验室建设时建立起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确保高职院校实验室高效运行。在新建高职院校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中,通过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出色地完成管理工作。此外,在进行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这样能够确保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体系贯彻实施下去。

4 结语

新建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实验室管理水平与实验室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关系,并对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形成重要影响。为此,新建高职院校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以优化资源组合,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设备使用率为原则,组織好实验室建设工作,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并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魏凤,袁志明,陈宗胜,等.中国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3):

309-314.

[2]吴群英.浅析化学实验室基础建设与标准化管理[M]//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1:3.

[3]李涛.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作者:张银歌

上一篇:鸡骨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论文下一篇:PBL高职高专医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