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工作,本文通过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形成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活力源泉,以促进安全制度运行通畅,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1:

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针对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化学药品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执行力度欠佳、安全准入制度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从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投入、落实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与完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实验室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探讨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构建起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和窗口[1],实验室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与高校实验室条件装备快速发展不协调的是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成为实验室健康发展的不和谐音[2]。高校实验室中存在多种易燃、易爆、有毒、辐射等危险化学品,很多实验室存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强电和高转速等危险的实验环境,危害性大[3-5],稍有不慎,极易酿成安全事故,危害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使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和发展,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6]。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不清,制度不健全

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调研,国内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多由不同的职能机关处室及学院分块承担,政出多门,责任不清[7-8],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由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或国资处负责,部分是由校教务处及科研处按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分类管理,还有一些高校的校综合治理委员会或保卫处等部门也参与实验室安全的管理[9]。出现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有人管理,但又未管理到位。一是专业人员缺乏。管理处室内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或者严重不足,且安全管理人员无相关的专业背景,管理效果不佳,不利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管理无法可依。调研发现:不少学校无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办法老旧,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无规范的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无完备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无法可依。

2.设施陈旧老化,经费不到位

高校资金有限,偏重于将其大量资源配置到科研领域,对实验室安全的整体投入不足[7-10]。主要表现:高校很多实验楼相对老旧,房屋设计之初并非为了建设实验楼宇,后由于房屋用途调整,经过简单装修改造,便用做实验用房,导致洗眼器、高清监控、烟感等多项安全设施不到位。实验室水、电、气管道的布局不符合安全标准,私拉乱接电线现象严重,通风设施老旧、效果不佳,实验区和办公区混在一起,存在安全隐患。学院或实验室无专门的危险试剂存放库房,危险化学品大量存放在实验室内,不符合存放要求。气瓶多散落在各实验室内,气瓶不固定,性质相冲的气体混放,无专门的气瓶房,且室内鲜有气体泄露报警器、易燃气体报警等用气安全设施。

3.存在潜在危险,监控不严格

一是购买审批不严。药品采购管理源头多元化,多数销售市场未具备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部分实验室购买危险化学品时,并不关心销售方是否具有许可证,只关心其价格[11],且教师在药品请购中往往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导致管理人员非常被动。二是使用监控不严。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台账记录缺失或较为粗略,导致很难实时掌握药品的使用明细,从而影响各实验室药品年度使用量登记和其他统计工作。实验室药品库存不清、时间不明、超量存放、随意取用等,给实验室安全和校园治安带来较大的隐患。三是危废处置不严。危险废物无法保证妥善处置,师生安全环保意识缺乏,部分实验室仍存在随意倾倒废弃物至下水道的事情[7],很多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收集过程混乱,不按相应的规范做好记录,包装物、标签不符合规范,导致废弃物无法安全转移和运输。

4.缺乏安全意识,教育不深入

一是培训不深入。目前,虽然多所高校开展了多形式的安全教育,但是工作还不够细致和深入,很少有完整的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缺乏成熟的安全教育体系,实验室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和教材不足[12],往往使安全教育形式化、表面化、内容空泛,安全教育无法深入人心[13]。二是技能未掌握。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13]。实验室人员没有掌握化学试剂使用、仪器设备操作、三废处理、事故应急措施等相关知识,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强化安全意识,对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完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

为确保各项科研任务的完成,实验室安全运行是前提保障。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广泛的管理改革措施调研,从而建设适合高校校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1.体系建设,制度先行

优秀的管理体系需要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制度建设贯穿于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过程。高校应在认真梳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他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充分调研,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建立较为系统、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总体而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从如下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顶层设计,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二是实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是引入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措施有力的监管评价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安全隐患通报制度和重大隐患约谈制度;四是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都需参考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细致地规范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各项流程更具操作性,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经费配套,设施保障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杜绝实验室将废物随意排放,规范危险废物处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学校)设置了实验室废物处置专项经费[14],并逐年加大危险废物处置专项经费投入,从废物处置费用部分由学校承担逐步过渡到由学校全额承担,从而彻底杜绝实验室随意倾倒废物的现象。为了满足学校日益增加的实验室废物存放的要求,学校还设置了专门的危险废物存储库房,各二级学院配有专门的危险废物管理专员,负责定期将散落在实验室的危险废液收集整理完后运输至库房进行暂存,等待厂家来校进行安全转移。从而避免废液大量堆放在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学校还设置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常规专项经费,费用主要用于对所有的化学类实验室实行监控全覆盖;整顿建设气瓶房;配备防爆灭火设施;配置钢瓶固定支架;化学楼宇配置复合式喷淋洗眼器和急救药箱等,安全设施的完善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最大限度保障实验室人员财产安全。

3.信息建设,手段提升

为了全面监管化学药品的安全,学校也开发了具有化学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废物回收等监管功能一体化功能的化学品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化学品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招标优质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供应商,作为学校的签约供应商,将其销售的危险化学品导入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平台。学校教师和由教师授权过的学生可登录危险化学品管理平台进行检索所需药品、加入购物车和确认订单等操作,危险化学品订单生成后,由学院和学校两级管理部门审核后,厂商安排送货事宜。平台中还能对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台账进行实时监控,课题组可借助管理系统更新库存台账,方便快捷。化学品到货后,各实验室药品保管人员负责在系统中点击确认收货,完成药品的入库台账登记;在使用过程中,保管员需做好化学品出、入库数据的实时网上更新,使各级安全管理员实时掌握各实验室化学品储存状态,直至化学品用完或完成废弃物处理过程。同时,平台中有很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实现化学品的订单统计、存量统计和废弃物回收统计等功能。实现化学品流向的在线监控,对于高校规范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教育培训,安全准入

一是培训多样化。学校还不断扩充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通过组织相关实验室老师编写建立安全教育题库,编制安全教育手册、开辟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站及宣传栏、开展安全讲座、组织安全技能培训、開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形式在师生中开展全方位宣传和培训工作。学校还制定了各类安全事故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二是考试准入制。学校借助已建立的安全考试系统,建立校、院两级的培训体系,每年定期对理工类研究生实施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对考试合格学生颁发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准许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并打算逐步将培训范围扩大到需要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和参加开放实验的本科生。实验室安全准入制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一道有力的安全屏障。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校通力协作,常抓不懈。在争创“双一流”名校的背景下,建设一流的实验室显得尤为必要。在学校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全方位加强安全管理顶层设计、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和各相关制度、加大对安全管理保障经费投入、加快危险化学品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等多项措施并举,共创安全。高校只有创建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验室安全、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实验室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长平,周凤莺,何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38(14):150-153.

[2]王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48-151,170.

[3]毛磊,童仕唐,龚佩,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3-225.

[4]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8-200.

[5]孙建之.董岩.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5):286-288.

[6]李勤,史天贵,戴方震,等.创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促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54-356.

[7]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8]吕长平,周凤莺.何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242-244.

[9]邵凯隽.孟军.王世泽.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35-240.

[10]刘玉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5,18(4):203-205.

[11]龚守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途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2):242-244.

[12]黄凯.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4.

[13]周利刚.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38-240.

[14]刘青,孙学文,毛荣.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初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55-257.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处}

[责任编辑:卜 珺]

作者:毛荣 王超 孙学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工作,本文通过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形成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活力源泉,以促进安全制度运行通畅,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虽然实验室安全问题得到了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但近一两年来高校实验室频发的安全事故却暴露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病。建立并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迫在眉睫。

一、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不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在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人,责任能落实到人[1]。我国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存在校、院两级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如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处)在安全管理上有交叉,可能导致相关责任归属不明确,管理不到位。

2.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视制度建设忽略行动监督。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方面,每所高校都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办法,用来规范实验室行为。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而是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一味地重视制度建设而忽视对行为的监督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安全问题一直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点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师生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设备购置、教学科研上,安全问题容易被忽视。通常当个别高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各高校院所开始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检查工作,但往往随着事件平息,人们对于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又开始慢慢减弱。

4.实验室安全建设投入相对不足。目前,高校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新建实验楼对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不足;二是老旧实验楼的改造项目中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很多高校在建设资金的使用上只偏重发展,追求效益,对实验室安全建设规划和投入相对不足。导致新建的实验楼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老旧的实验楼线路老化,通风排气系统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二、实验室安全事故分类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主要可以分为火灾类、爆炸类、毒害类、生物安全类、失窃类,尽管形式各异,但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都是实验室中存在危险源(如易制毒化学品、老化的电路等),事故发生的条件都是有不正确的外力作用于危險源(如操作不当、保存不当、管理不当等),进而引发事故发生。人们习惯于从事故的表象来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进行划分,本文根据安全事故发生过程,从危险源和作用条件来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分类。

1.根据危险源的不同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分类。①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由于化学危险品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当引发的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事故。②压力容器安全事故:由于压力容器操作不当造成燃烧或爆炸,破坏周围环境,造成人员伤亡,或容器破裂使内部介质扩散引发燃烧、中毒等连锁反应。③生物安全事故:各类转基因生物体或生物实验室产生的生物废弃物中所含有的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向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④环境安全事故:由于实验室线路老化、漏雨漏电、房屋不牢固、防盗设置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火灾、失窃、房屋倒塌等事故。⑤废弃物安全事故:由于实验产生的废弃物没有合理排放导致周围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人身伤害。⑥设备设施安全事故:由于设备陈旧老化、零部件失灵或实验者操作不当造成爆炸、火灾甚至人身伤害。

2.根据条件的不同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分类。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没有按照仪器使用操作规程或实验环节没有按照有关规范操作而引发的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②日常管理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办法,如没有定期维护和保养仪器设备,没有定期盘点化学危险品数量,没有定期排查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而引发各类安全事故。③第三方攻击造成的安全事故:在管理规范的情况下,个别人蓄意攻击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如偷取化学危险药品投毒、偷窃贵重仪器设备、蓄意破坏实验室设施等。④不可抗力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地震、海啸等不可抗力造成各类安全事故。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的构建

从前文对实验室安全事故分类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条件主要是人的无意过失和恶意攻击,因此加强实验人员管理是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很多高校早已建立有关规范实验室行为,加强实验人员管理的各类制度和规范,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我们急需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在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机制与制度的区别。《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的解释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3]。简而言之,机制是使系统作用的一种方式或方法。“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广义上的制度包含正式与非正式规则及其相应执行机制;狭义的制度则特指有权机关有意识、有秩序地制定发布的经济、生活等方面规范性文件,以及由这些规范性为基础的等级结构[4]。通常我们所提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借用制度的狭义概念,即一种规范性的文件。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机制是指通过建立一种或多种方式、方法作为动力源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保证实验室良性运转。

1.实验室安全准入机制。实验室安全准入机制要求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师生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并持有培训合格证之后才能够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实验操作。在日本,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不仅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且对于新到实验室的教师、科研人员也同样要求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5]。国内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安全准入机制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实验室安全风险,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2.建立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学校应该构建职责清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工作职责。成立以校领导为核心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同时领导小组指定某一职能部门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机制的制定和运行,并对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各学院确定一名院领导作为学院安全负责人,传达和执行学校的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并监督学院各实验室安全工作。各实验室确定一名安全第一责任人,执行学校有关安全制度和机制,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细则。

3.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是各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学院及各类实验室是安全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小组是主要的监督者,定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检查或抽查,以督促实验室加强管理。

4.实验室安全管理考评机制。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评,最初用于企业管理,因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巨大作用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領域[6]。将绩效考评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作为一个沟通工具,使学校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表现,同时也可以促进实验室在日常管理中认真执行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

5.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但是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一旦发生事故也绝不能束手无策,建立合适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能够临危应变,增强事故处理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建议各个实验室根据本实验室特点和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未雨绸缪。

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准入机制、安全责任制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应急预案机制,可以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地运转起来,得以有效执行,实现安全管理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10-11,22.

[2]常粉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78.

[3]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82.

[4]吴情.独立董事独立性之保障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2.

[5]韩方珍,曹咏,冯蜀茗,肖媚燕,徐东风.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452-455.

[6]王森,汪进前,叶秉良,童东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190-192.

作者:苑磊 张灵 仲建峰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3:

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实验室安全存在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完善监管评价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位;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随着快速发展。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后学生对实验室迅速增加的需求,以及在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的要求,各高校都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使得高校实验室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由于忽视安全、管理不当而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是指人、物、环境,不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一种良好状态。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冯瑞院士说:“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形象地说明了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其中人、物、环境是实验室必须的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性。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加之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大量的仪器设备及其技术资料都存放在实验室,使得高校实验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害种类繁多。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人员伤亡、仪器设备损毁、教学科研停滞等影响。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教学和研究的实验环境,减少实验过程中发生灾害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从而满足人性安全感的基本需要。

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意识浅薄

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的思想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设、新增了一些学科专业,实验仪器和设施、实验项目、科研项目都有相应的增加,实验手段也不断改进和更新,而人的安全意识没能跟得上,特别是学生使用实验室时的安全意识不高。人是实验室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因此,尽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物、环境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但是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2.缺乏准入制度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保证实验室安全。但很多高校切没有改制度。

3.监管评价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目前,不少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监管评价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现有制度不严、执行落实不细、检查督促不力、奖罚不明。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流于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也没有奖励,从而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只是一纸空文。

4.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

现很多高校大学生存在实验技术不熟练、关键操作不清楚、实验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知识不完备等突出问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对安全的防护的认识不深,凭经验或平时的不良习惯,或疲劳,或遇到经济危机是处理能力不足等造成。因此,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大多高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或是在这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是否对相关师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取决于实验室负责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

5.体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体系。院(系)没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无法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安全责任不明确。职能部门缺少专门的科室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教育和实验室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增强师生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我们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在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其内容包括: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等。学生要通过考试合格才能加入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坚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新上岗员工一律得进行岗前培训,需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要组织好岗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实验意识和技能,确保在实验中安全运行。在我校经常会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安全培训,如今年笔者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201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2.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防范于未然

实验室的的安全管理我们要做到“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保证实验室安全。具体表现在人、物和环境三方面:

第一,对于人,对于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来说,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是否接受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否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是否熟悉了实验室内仪器的操作规程等,都被包括在实验室准人考试中。因为在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教育选修课中,除了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之外,大部分的内容都已经学习过,因此,针对各自的实验室的特色,各自开展针对不同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活动,各位任课教师也都准备了自己领域的问题来阐述。

第二,对于物,也是就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等。“物品的安全准入”对实验设备器材、实验药剂等实施严格管理,对物品质量、数量、储运和处理等进行监管,尽量杜绝物品带来的隐患。

第三,对于环境,“安全实验环境的构建”包括安全设施的配备、消防通道的畅通、安全氛围的营造等内容。

同时通过完善制度,深化安全准入,保证学校实验室的安全。

3.完善监管评价机制,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为了激发广大实验人员自觉遵守实验安全制度的热情需要引入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措施有力的监管评价机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责任制的落实往往靠考核,如我校每年都要进行年度工作考核。为了落实安全责任制,学院将各系的实验室安全考核作为系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同样地,也将各专业实验室安全生产责任制纳入系的年终考核,并且安全考核的等级与岗位津贴挂钩,用经济杠杆促使全校上下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来。这样做到奖罚分明,也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4.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位

没有管理,安全就没有保障。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制定岗位责任制,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成立校级安全管理机构,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院系应建立院系级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每一个实验室台,每一个实验的物品,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实验室人员应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并与每名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明确在安全管理上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强化各个岗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安全责任心。

5.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

以人为本管理,即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因为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最重要的管理原则。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实验环境,才能保证教学科研事业的顺利开展。实验室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存放于其中的仪器设备,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实验室作为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必须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人性化的实验环境。实验室的整体布局与环境建设规划,通风、采光和安全通道等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适合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的方法。“以人为本,预防在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虽然近年来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已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实验室安全隐患不断减少,但是随着教学以及科研对实验室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以我们现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取得的成效跟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管理对比,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走,好多管理的经验要学。我们应本着“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借鉴学习,开拓创新”的管理理念来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所有的意外及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是每一位师生的职责!我们的目标是“零事故”。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2(5).

[3]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

作者简介:高清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实验员,助理实验师,从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

作者:高清江

上一篇: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论文下一篇:公众参与下公共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