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管理论文

2022-04-16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摘 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生产与运作管理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指出从思想上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在教学上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型教学、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

关键词:创新性应用型;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方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各种输入要素转换为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学科]。是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和社会组织的生产运作活动密切相关,涉及范围较广,是一门工程类和管理类学科相互交叉、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重的课程。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授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该课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相差较远,思想上不重视;也有学生反映该课程比较抽象,无法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活动相结合,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正确认识此门课程的重要性;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

一、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正确认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对就业认知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本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会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所选择的企业主要是各类物流型企业、生产型企业和商贸型企业。而毕业后希望在本专业的工作领域主要为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离不开生产与运作过程。对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的客观认识和理解,是学生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张利娜和郑桂玲通过对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指出,在知识层面上,要求从业人员能熟练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具。某工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在对企业的实地调研也表明,企业希望物流管理人才具备生产运作管理的专业知识。也有很多即将毕业和实习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指出,他们在找工作时,多数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期待偏向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采购,希望能加强和这些内容相关的课程。由此可以看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学生入学教育、平时培养过程中及开设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之初都需要将这些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从思想深处意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认真对待本门课程,才能学有所得。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围绕某工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的调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培养的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认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并不仅仅是动力能力强的人才,而是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们对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某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总目标———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相吻合。

互联网时代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思想,应将讲解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教学方式应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以便能更好地解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满足学生的最大需求。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理论体系、主要技术和方法,形成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而且能不局限于书本内容,能够追踪国内外最新的生产运作管理思想和生产组织技术。因此,有必要对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结合章节和内容差异探寻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1 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作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的基本方法,虽然存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积极性不高等缺陷,但此方法能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将大量信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一味摒弃。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在基础理论如生产与运作的区别与联系、生产与运作的基本分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的分类和特征,流水线的组织设计、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逻辑等内容方面适合采用课堂讲授法,辅以多媒体和板书。教师要注意将课堂组织好,讲解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环环相扣,能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吸引学生。同时利用好多媒体手段,课件按照教师的逻辑思路亲自设计,做到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在难点部分可用板书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随时抓住学生的节奏,形成师生互动,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2.2 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运用多种方式、借助多种辅助资料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主学习,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对其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方法运用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实际运用的能力。如在生产运作组织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帮助学生回忆金工实习过程和观看流水生产线短片,给予一定提示,启发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其生产方式的不同点,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区别,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服务业的运作组织方式和制造业的运作组织方式是否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3 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利用了人的好奇心,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

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如在讲解生产线基本特征、分类及生产线平衡理论时,围绕电视机装配生产线的视频录像,抛出几个问题:此生产线的节奏性质是什么?属于强制节拍或自由节拍?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这种节拍?是工作式传送带、分配式傳送带、辊道或带式传送带?什么是瓶颈工序?此装配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在哪里?如何进行改进?改进之后的节拍和生产能力是多少?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学生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生产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及生产线的平衡设计理论,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问题。指出可结合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不同章节和内容差异化地探寻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同时运用。比如对于生产运作的时间组织这一知识点,其实就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微课教学法进行结合的一个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创新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课堂形式,采用学生愿意接受并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淼,余开朝,孔令波,等.工业工程专业《生产运作管理》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5(1):242-244.

[2]卢荣花.独立学院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28):63-64.

[3]张利娜,郑桂玲.独立学院物流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8,23(1):47-48,57.

作者:石澳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下《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摘   要:针对《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特点,结合自身授课实践,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从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质量保证实施过程入手,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结合起来,将创业与实践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实践  教学方法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是一门以城市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专业特色课,着重从运营与管理的角度分析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的技术保障措施与科学管理方法[1]。该课程是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所学重要专业课的高度总结,具有强化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作用。然而,该门课程书本较厚、文字偏多,加之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淡等问题,导致该门课授课过程具有一定挑战性[2]。因此,针对本门课存在的问题,探讨专业特色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将来逐步融入社会创造条件[3]。

1  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书本较厚、内容较杂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是对所学重要专业课的高度总结,包括水源、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管道及泵站、以及水厂内部管理、调度,内容较多,课本达447页。且文字比较多,主要内容偏向于各个构筑物的实际运行中的管理与维护,单纯的课堂理论授课十分枯燥,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构筑物运行过程,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 实践性较强、较难消化

该门课程主要涉及水处理构筑物在运行中的管理与维护、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实践性较强,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很难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讲授真正体会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且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水厂管理经验,所以出现了如何能够更好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一新问题。

1.3 考核方式单一

该课程主要采取的是包括大量客观题目和极少量主观题目的试卷考核,局限性较大,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学生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来应付考试,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失去了授课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2.1 树立“融创新创业于《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之中”的教育理念

在以重视培养职场环境下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纳到课程改革建设目标之中,在课程中注入创新与创业要素,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体系之中。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所选题材具备代表性及趣味性,凸显创新创业特色,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介绍由哈工大研制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对水源水进行预处理时,扩展介绍目前水处理材料方面的创新发展,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创新意识及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创新创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2.2 校企联合、实现双师同堂

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走访,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了解给排水相关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需求,并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分析岗位职业能力,为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提供重要依据,为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发展方向提供依据。除此之外,该课程的开展与市政管理处、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联合,课程教学大纲校企或运营部门共同制定,聘请运营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双师同堂,让学生掌握给水厂、污水厂、泵站、管网等市政设施的运营能力,培养给排水运营管理型人才。

2.3 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结合起来,将创业与实践结合起来

组织与本课程相关的创业模拟活动,将学生按团队划分,结合给排水专业知识技能,体验创业的筹划、准备、运作、实施的全过程,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结合起来,将创业与实践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2.4 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机制来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建立学生自评与生生之间的互评模式[4],改变教师作为单一的考核评价主体的模式,建立學生自评与生生之间的互评模式,并把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模拟活动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并计算学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  结语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下《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可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初步萌生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就业规划。各个高校老师需要提高重视,授课中除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外,还要充分注重对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春霞,刘生宝,刘芬,等.专业综合教育类选修课课堂教学方法初探——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J].学周刊,2016(1):24.

[2] 王春霞.基于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评定过程分析——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90-91.

[3] 唐丽,张颖,孙敏红.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下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现代园艺,2019,42(23):186-188.

[4] 狄军贞.《水质工程学》课件教学研究与探讨[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15-418.

作者:张颖 张磊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论文 篇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摘 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强,学生学来容易来操作难的特点,结合一线的教学经验提出讨论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等教学措施,以期解决一些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探讨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研究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森林资源的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是林学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是联系林学专业各门学科同林业生产实践的中间纽带。任何林业措施都须经过森林调查、森林区划、规划设计才能在林业生产中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也应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师生之间沟通互动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通过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既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师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心理氛围,产生共鸣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就是教学标准,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是教学活动的一大支柱,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明确教学目的对于组织好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学会一些知识和技能,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及应用的一种手段。

2.充分认识课程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生物、技术、经济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以森林为对象,组织经营、科学管理、谋取效益的过程,也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管理的过程,综合运用林学专业几乎所有课程知识来学会森林的调查、区划、分析、评价,并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初学者往往产生似曾相见不相识的感觉,既无新鲜感,又不甚了解,很乏味。因此在教学开始阶段笔者非常注重以下两个问题的阐述。一是讲清该学科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需求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产生及存在的生产基础,使得学生认识到该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介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测树学、森林调查技术、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等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林业系统的“元件” ,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系统的结构,只有通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其它学科的“元件”进行科学组装林业系统才产生最佳功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浅显易懂,学生既掌握了本学科的本质,又认识到它在林业上的重要作用。

3.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学要从学生最易的地方入手,逐渐展开,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体制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及学科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也是当前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故此教学内容要与经济体制相结合,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融于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把以收益性为原则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有关理论与技术充实到讲课内容之中。

(2)针对学生来源的地区特点及将来工作去向,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尽量举学生身边事例,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在讲自己的事,倍感亲切,不再有天方夜谭之感。

(3)结合教学需要,尽量将有关全球性、地区性的重大事例、林业史上著名的事件介绍给学生,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这也是目前学生渴望学到的知识。

4.理解学生,密切师生关系

正确全面的理解学生是建立密切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深感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重要性,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所想所需及他们对讲课内容、讲课方式的反应,对暴露出的思想问题加以引导,生活问题尽力帮助,对学习的要求充分满足。另外对学生的集体活动我也尽力参加。从责任感出发,学生未上课,要了解缺课原因。考试不及格,同他们一起分析总结学习方法。用真诚的爱心、责任心去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再结合课堂提问、批改作业、指导实验、问卷调查等环节,就能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据此适时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这样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了积极配合的状态,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重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并加强横向扩展

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吃透教材,并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为此要加强知识体系的纵向与横向讲授。

1.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系统性

知识体系纵向讲授是指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研究林业系统正常运转、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问题的,如果把各个章节孤立地讲授,就会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把林业本身看作是一个大的系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就是研究其合理结构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转的理论与技术。据此将课程的各个章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永续利用——系统的能流与物流;森林采伐量——能流、物流量的概念;森林调整——系统结构调整;森林成熟与轮伐期——系统的时间秩序;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系统的空间秩序;森林资源清查与经营方案编制——系统工程设计。顺着这一线索就可顺利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掌握课程的总体结构,达到系统掌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知识的目的。

2.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横向拓展

知识的横向拓展要同学生原有的知识内容相衔接,只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统一起来,才能使得教学内容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各门课程从体系上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是由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各门学科之间也都应有其接合点,整个林业是一门大课程。所以要注意所讲授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连接,将其领域拓展。这样这门课程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处于游离状态,确定了其空间座标,深植于学生的头脑中,使知识体系进一步结构化。

三、教学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在学校学习不过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系统的科学知识,也包括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把能力的培养设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手段,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除加强和改进传统讲授法教学外,还特别注重引入讨论法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并加强实践教学。

1.应用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讨论式教学又叫问题法教学,是指从教材入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内容应选择学生对其基础知识基本俱备,有一定探究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这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不同的经济体制形成不同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我国以前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前提,西方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则是以收益为核心,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就有很大探究性。讨论课的组织安排,一般是在进行讨论的前1~2周,将要讨论的内容,参考材料布置给学生,让其自学,并写成书面材料。在课堂讨论时,首先请几名学生登台讲述,台下学生根据讲授内容提出问题,台上同学回答。通过同学间的问答、辩论,教师便可掌握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学习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然后对学生没有掌握的问题及难点进行汇总、归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总结,有的放矢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归纳总结,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课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需教师适时正确引导调控。最初有些学生由于不习惯这种教学方式,不发言,教师要采用自愿和提请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引导他们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讨论中还经常出现跑题现象,教师要围绕主题有目的地引导、调控;对一些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补充提出让学生讨论;对一些没有来得及发言的同学要呈交书面材料;讨论课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思路、方法有无创造性及参与研讨的程度,而问题的结论并不很重要。实践证明,适当安排一些讨论课能增加学的比重,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可重复性的优点,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可多角度观察对象,可以将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融合到课堂内容设计之中,特别是动画的运用。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将它们合理的应用到课件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有趣.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参与的欲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森林资源经营理管上有其独特作用。第一,森林资源经营理管的术语、原理、技术工艺在文字表述方面比较抽象,但在生产实际中又很简单,由于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限制,又不可能每个教学环节都到现场实习、参观。而多媒体教学因其声画并茂、形象生动、直观易懂、节省时间等特点,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二,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对象周期长、空间广阔。一个林场少则几万亩、多则十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在如此大空间范围内,其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林业生产周期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所以林业生产是在极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的,在很长的时期内完成的。学生在读书期间不可能现场了解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则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较小空间、较短时间内即可将林业生产的全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达到验证教材、了解生产实际的目的。为了开展好教学,将教材中的内容及图表都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并且将课堂讲授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制定了合理的时间分配表。既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上也有其独到的优势。近年来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也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很多内容都涉及到系统工程技术,所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有关系统工程设计方面的内容没有计算机的帮助是很难进行的。涉及到的很多实例都是三四个变量以上的线性规划问题,由于计算量比较大,学生感到繁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定一部分实例问题,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上机求最优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了他们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渴望。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指导,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具有实践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认识性实践教学、生产性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实践教学组成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实践内容应加强森林调查、森林区划、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将集中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结合,随林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此外,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侧重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考核,推行由笔试、口试、实践操作和研究性项目报告等组成的权重量化考核,促进学生被动应考到主动学习的飞跃,提高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我国林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林业人才的需求,应适时解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林业生产实践,及时改变教学指导思想,精选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重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亢新刚主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仕强.《动物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农业教育研究,2015,(4):47-48.

[4]席东.大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之现状与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142-144.

[5]刘常富;陆秀君;董胜君.《森林经营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3,39(5):3145-3146.

作者简介:

杨忠文(1970~),男,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生教育管理等。

作者:杨忠文

上一篇: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论文下一篇:经济犯罪法律制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