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得以飞快发展,社会对于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高职物业管理教学不同于本科理论性教学模式,它需要培养实践性较强的服务型、操作型人才。本文结合专业特点对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市场所需人才做了的探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应以培养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教学体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聘请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校企联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教学改革

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仅有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物业管理企业数量剧增,目前全国物业管理企业约有六万家,从业人员几百万人。虽然从业人数众多,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学历普遍较低,专业不对口,难以满足现代物业管理发展的需求,行业亟须专业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物业管理行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在进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更新专业建设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可以缩短理论课时和应用性不强的课程的学时,同时增加实践学时和实践环节,通过开展专项实训、专业见习、职业顶岗实践等活动,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物业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及实践环节,培养既具有一定管理知识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所以,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在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以应用为主旨,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在教学中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传统的“2.5+0.5”的教学模式转变为“1.5+0.5+0.5+0.5”的教学模式,即三个学期在校学习、半年校外职业顶岗实践、半年回校学习、半年毕业实习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际岗位上锻炼专业技能,实现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在校课程为中心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转变。

2.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为保证课程的生命力,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服务范围呈现多元化趨势,除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还涉及写字楼、商场等商业物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端物业管理人员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开设针对商业物业、别墅、高档公寓等高端物业的课程。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不仅是保安、保洁、维修维护、绿化等方面的管理,还可以是房地产、物业的经营以及综合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相关课程,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3.注重教学计划实践环节的设置。物业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业主居住的房屋、配套设施设备及其相关场地进行管理、服务,并为业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业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所以,在人才培养中,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利用固定的时间进行非专业和专业的技能训练。非专业训练通过推广计算机应用、普通话、礼仪、应用文写作等内容,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训练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各项专业的技能。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要结合每学期物业管理专业课程制订,结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工作项目和工作环节,使技能训练标准规范化,训练场所、实训设备规范化,技能训练过程规范化。

三、加强校企联合,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1.从物业服务企业聘请优秀的专业人才担任校外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改革工作和实践课程教学活动,或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传授经验知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管理岗位上的高级人才,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示范教学等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顶岗实践。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应注重技能培养,强调学以致用。但由于物业专业建设时间短、资金不足等原因,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缺乏实训场所和设施,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校外实习企业的优势在于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地向企业寻求合作,而是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作者:王丹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浅析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得以飞快发展,社会对于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高职物业管理教学不同于本科理论性教学模式,它需要培养实践性较强的服务型、操作型人才。本文结合专业特点对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市场所需人才做了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业管理;高职院校

一、物业管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物业管理行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绝大多数的专家认为服务业将是未来十年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是第三产业人才需求增长的主要部分,在未来服务业人才需求增长的数量里,绝大多数的需求将在新生服务行业里产生。随着大批量的住宅小区落成,消费者不仅仅像传统一样追求居住面积而且还在环境、周边配套设施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居住软件和物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吸引了大批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市场,与此同时,政府也不断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行业行为规范,通过加大行业自治管理力度,促进物业管理健康有序地发展,这一切都刺激了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目前该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就业前景十分巨大。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做,围绕现代产业建设、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改革、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更好地投入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行改革,就必须确定高职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更加的注重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像本科院校的课程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全面性,而是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又不同于职业上岗培训,它既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操作经验的累积。就北京2013年高校毕业生近23万,签约率不到三成且部分院校签约率不足5%为例,足以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职业院校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来说我们的目标主要在于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在顺利就业的前提下,要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下不断学习,累积经验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中高级物业管理人才。

三、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1.科学设置课程。与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研究不同,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课程设置也是注重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为主并充分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设置相关课程之前应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情况,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并且适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可能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也没有机会参加到实际的物业管理工作中去,对物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可能还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往往造成和实际操作有偏差等情况。因此可以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一起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2.改进教学手段。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管理法规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要求学生讨论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项目,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聘请学校绿化人员、维修人员等给学生上一些专业课,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进行考核,对基础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1)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改善实训条件来加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后勤集团、校区内的基建工地、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让该专业学生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参与学校相关物业的使用安排、校园环境维护、物业设施设备保全及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也可以和物业服务公司协商利用公司的物业安排学生参与客服、绿化管理、环境保洁、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加强学生对相应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2)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学校可以帮助企业培训教育学生,在宣扬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邀请企业更多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举行物业管理技能大赛等。将有较好管理经验的企业作为学生教学实习的实习点。安排实习生到企业学习、锻炼,参加企业员工培训等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物业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对企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规划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4.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立时间短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缺乏物业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现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来自建筑类、管理类、法律等其他专业,对物业管理认识少,缺乏相关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和能力都导致部分教师现学现卖,操作能力差。这也会对教学产生严重影响。学校应该注意教师培训和学习,校方联系有较好口碑的物管公司安排相关老师到岗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聘请相关专业并且从事物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还可以派相关老师到物业管理教学方面有特色并有较高水平的院校去学习、交流。

5.推行双证毕业制度。实施双证毕业制度,毕业时除了需取得毕业证外还要要求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考取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从业资格证等考证相关的知识引入到相应课程中,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双证或多证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证融合,深化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业管理作为新兴又蓬勃发展的行业其发展变化尤为迅速,这种发展和变化对相应的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需要,物业管理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凤.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2]鲁捷.谈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岗位模块的课程设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胡芳.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技术类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8)

[4]何岩枫.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11)

作者:方维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论文 篇3: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开办10年来,紧跟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在本地区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已经有了良好的信誉度。

一、专业教学改革目的和思路

(一)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把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地方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优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作为试点专业,有责任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探索高职教育的共性问题,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理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1、更新教育理念,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

2、贯彻学院 “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立足吉林、辐射全国”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地方、依托行业、办出特色”的专业建设策略,把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和学院发展结合在一起。

3、创新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设置与改革的必要性

1、物业管理行业特点适合高职教育。通过对物业管理市场调研得知:物业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所提供的岗位十分适合高职毕业生。

2、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目前与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东北地区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已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高市场化程度。”,表明物业管理的客观需求已经产生,迫使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必须适时而生,规范发展。

3、政府倡导:高职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要求。

(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依据的原则:(1)体现职业性。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着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注重实践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突出适应性。建立灵活的办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贴近。(4)强调超前性。用更长远的眼光去设计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规格,超前为行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物业管理的宗旨是为“业主”服务。工作范围广,内容多,服务对象复杂,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实行校企合作,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 “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合作企业作为实习基地,校内理论课和基地实践课相结合,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双师型”教师共同授课;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旨在培养诚信、敬业、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目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

3、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1)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2)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3)强化“双证书”制度,实现“一教双证”。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一)创新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我们注重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大纲,注重突出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例如,在课程设置上,职业技能课占比重最大,占40%以上;在具体内容选择上,实践教学比例占40%以上;在课程安排顺序上,实现逐级递进,通过3年的学习和实习,达到 “物业管理师”的标准要求。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尝试采用生动的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物业管理实务》课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经理值班日”教学活动;按照物业管理企业的机构设置布置实验室;在模拟的场景中学生按照分配的角色,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业管理实务》课也被评定为学院精品课程。

(三)重视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物业管理企业重视职业资格证。因此我们每年都认真组织职业资格考试工作,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基本上每届毕业生都能考取“助理物业管理师”资格证,实现“一教双证”。

(四)注重课程开发的实用性

校企合作,保证课程开发设计的实用性。开设了企业急需的《园林绿化》、《计算机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等专业技能课和拓展课。同时分别采取理论考核、模拟操作、职业岗位实践考评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评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校企合作,逐渐使实习基地转为就业基地

我们把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落实到服务学生就业的功能上。目前物业管理专业不但建设了十多处校外实习基地,经过长期合作,80%以上成为就业基地,每年都有大部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和企业来校招聘,直接在实习基地就业。同时我们也通过和实习基地共同开展活动,形成紧密合作。

五、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物业管理是新兴行业,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方式上,要强调实习实训,因此要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我们主要以定期派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式为主,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指导为辅,经过努力,现在“双师型”教师已占89%以上。

六、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一是严把人才质量关,我们请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课程设置、评价和就业指导;定期组织专业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而且按照学院的要求,每个教学班级配备教学信息员,按照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教学意见及时进行教学整改。

二是强化素质教育:(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开展三下乡、社会调研、四进社区、就业见习等社会实践,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贯通的效果。(3)跟踪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高学生的应聘技巧和求职能力,培养学生策划人生的意识。

七、结束语

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将改革和创新制度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刘韵凤,1964年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系副教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管理与经营)

作者:刘韵凤

上一篇:经济学与市场研究论文下一篇:幼儿游戏启蒙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