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工程管理论文

2022-04-15

教学改革下工程管理论文 篇1:

“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承包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给工程管理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提出高等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国际工程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深化国际教学理念,培养大量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精通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且跨文化交流能力较强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应对全球发展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外大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催生了大批的国际工程建设项目,致使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承包国际工程。2003—2016年我国的对外承包有将近一半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只有1/4左右发生在这里,这表明国际工程承包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主要方式[1]。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源源不断地对外输送大量懂技术、精管理、会外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一带一路”为工程管理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1)新增大量就业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经济发展不充分,基础设置配套建设较为落后,这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发展平台。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仅2018年一季度,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80份,新签合同额达206.3亿美元[2]。更大力度的投资与更多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无疑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就业机会与更加丰富的就业选择。(2)为专业研究提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给工程管理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对外承包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建设层次不断深入,给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大量案例及相关数据,有利于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并根据海外工程的特点,深入进行风险管理及合同管理等领域的研究[3]。

2.挑战。(1)语言障碍致使交流困难。“一带一路”倡议吸引更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参与对外工程承包,因此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性不高[4],而傳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是加剧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反感,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特别是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2)学生实践经历不足致使专业技术能力差。海外工程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多、风险高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经验要求更高,而目前多数高校在强调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能给学生提供的专业实践、实习机会有限,这就导致了学生工作后适应性差、适应期长、工作处理不力的现象,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进度,增加了各项成本。(3)学生思想意识未及时转变。目前我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十分短缺[5]。而很多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思想意识未能及时转变,他们往往觉得工程管理就是一个传统的领域,对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缺乏前瞻性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为了应对各门课程的考试,未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并主动了解沿线各国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未能形成国际化视野,无形之中为今后从事海外工程方面的工作增加了阻碍。

二、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一般为“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实验教学环节+通选课”,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同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施工与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知识板块,授课内容受理论的滞后性和教材内容等的限制无法及时融入有关国际工程承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难以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新的教学培养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监理概论、物业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双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房地产估价以及房地产金融中任选5门。

其中仅仅国际工程承包(双语)可以培养学生们站在国际工程的角度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作为专业选修课,由于课时少,不容教师全面展开,因此所学内容比较基础,更注重理论与思维训练,专业性不强,而且还面临着因选课人数过少而停开的可能。因此目前学生在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涉及对外工程的内容过少,高校无法及时为社会输送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导致对外工程的管理人员缺失严重。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仍然重理论轻实践,在培养过程中过度强调理论知识,单单帮助学生们建立了理论框架,却忽视对动手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对实际工程有感性深刻的认识,仅仅是纸上谈兵,真正面对工程时容易落差较大、无从下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应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能够胜任工程的人才为目标,加大专业技术课程的比例,同时辅以实验课和实习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比如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情景模拟,课下进行工地实地考察、工地模拟施工等,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积累工程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实际工程。

2.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与社会文化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6]。参与国际工程的建设势必要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交流沟通,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英语作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工程领域的专业英语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在平常的授课中引入双语教学、英文情景剧模拟练习等,培养学生未来在相关就业领域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另外,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流时往往会产生观念不同、立场不同和看法不同等等的冲突与矛盾,因此课程设计时应加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育,可以通过通选课的方式或者进行相关视频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3.深化国际化教学理念在专业课中的渗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广,培养具有国际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并拥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必然。在进行专业授课时,尽管专业教材由于理论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加入国际工程相关的内容,但教师在课堂上仍可通过PowerPoint或者視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现状,掌握对外承包工程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以及文化背景,深刻理解其与国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的区别等,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具备国际竞争力、紧跟时代进步的工程管理国际化专业人才。以“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为例,教师应在课堂上增加国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案例,增强学生对国际工程的概念,该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纯威,戴本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承包:地位、动因与策略[J].对外经贸,2017,(11):47-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1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dgzz/201804/20180402737725.shtm.2018-04-27/2018-05-15.

[3]古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认识[J].建设科技,2017,(08).

[4]黄阵仙,张爱青.“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5]巴合提努尔·尔斯别克,杨多利.一带一路下的高校大学生培养分析[J].经贸实践,2017,(12).

[6]张兄武,谢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Tak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as an Example

DING Li-ping,SHI Zhi-yao,WANG Yu-qing,GONG Pei-s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Wuhan,Hubei  430070,China)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international talents

作者:丁丽萍 史至瑶 王雨晴 宫培松

教学改革下工程管理论文 篇2:

“建筑装配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建筑装配化的快速发展对装配式建筑创新人才的需求将十分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尽快开展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的研究,将建筑装配化新进展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与建筑业发展的适时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批装配式建筑创新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建筑装配化 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xcj09)。

1.前言

近年来,上到国家决策层、下到建筑企业执行层,都在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随着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传统建造方式模式下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建造的需求,装配式建筑创新人才短缺已然成为束缚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壁垒之一。“如何填补装配式建筑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制定新的建筑产业人才培养标准”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建筑装配化的背景下积极开展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建筑装配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背景分析及存在问题

在当前建筑业新的转折时期,如何将建筑装配化的发展贯彻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是我们应该值得研究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既要保留传统的专业优势,又要审时度势,与建筑企业合作,打造建筑装配化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板块。随着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大。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填补装配式建筑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制定新的建筑产业人才培养标准”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作为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如何有效的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到传统建筑专业课程之中?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装配式建筑专业理论知识,为社会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的装配式建筑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3)高等院校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在此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对产业结构研究还不透彻,关于装配式建筑教育还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由此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人才的需求度极不契合。

3.“建筑装配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首先,研究装配式建筑与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关联性。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与工程管理专业传统专业课程关联性研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分课程群,确定哪些课程及相关内容需要增加装配式建筑的知识结构。对传统专业课程群中每门课程的课程大纲进行内容重构,形成植入了装配式专业知识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装配式建筑专业理论知识,全方位提升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识图能力、结构分析能力、工程施工和管理能力。

其次,建立装配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在形成植入了装配式建筑知识的专业课程大纲基础上,根据课程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并把每一个分解后的目标对应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并形成目标对应的课程群,在课程群中对专业模块课程进行内容重组与结构优化研究。如在建筑结构等课程群中加入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装配式建筑识图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群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能力目標的达成度。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多模式的创新教学等,构建建筑装配化背景下的核心专业课程、普通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创新课程。

最后,与企业多方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

装配式建筑是新型的建筑模式,虽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上基本成熟,但是在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对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造价的影响还处于研究阶段,这为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我们在建立了装配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后应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加强与建筑企业、装配式构件生产厂家多方位的合作,通过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和学生到企业教学实习、共同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和科研项目、联合指导学生参加互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共同完成学术论文等方式探索与企业多方位合作,构建起“产学研”共享性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学生参与到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过程中,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对“建筑装配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的研究,改进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与建筑业发展的适时性,彻底打破传统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于建筑业发展的常态。

4.结束语

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是建筑业建造方式变革的时代呼唤。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应抓住建筑产业变革的机会,主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要,积极研究探索专业教学改革,将建筑装配化新进展融入专业教学中,增强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时效性,改善教学活动滞后于建筑业工程实践的现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符合度,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批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孝珍,张邓昊楠.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业化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9):50-52

[2]蒋翔.浅谈新型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建筑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127-128

作者简介:

李侠(1971-),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工程管理。

作者:李侠 李伟红

教学改革下工程管理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目前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和理论知识相辅相成,这种方式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动向。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产教融合方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开发教案和项目。最终提高学生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合工程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管理;结合模式;实践教学

一、引言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为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注重产教结合,按照一定的规律,培养复合型人才。从感知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实践的新途径新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更是应该将这项教学模式应用到其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二、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适当的增强学生们的团结意识,让教学的知识内容和实践紧密相连,是一种培养学生们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热情的有效途径,能最大程度的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更好的适应学生发展,实现一种无缝连接教学。

(一)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客观需求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工程技术基础,既懂经济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不仅要具有科技研发能力,还要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尤其是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和教学环节密不可分。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其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工程实践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客观要求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突出反映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既是对原有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强化和升华,又是对下一步课堂所学内容的积累,是以实践促认识、感性认识促理性认识的关键一环,是认知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现有实践环节的实现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其所占学分和学时均有所提高。但有些学校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重心仍停留在“填鸭”式的知识传授上,对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

三、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实践教学实施措施

想要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需要从多个方面做起,无论是学校内部各部门还是和学校外部相关实习单位的签约都要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以此来保证教学实践质量以及效果。

(一)建立健全相关运行机制

工程管理专业相比较其他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本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一些专业以外的技能,例如项目管理等。针对本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时,老师以及学生们需要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教学和学习。根据学生各种专业的需求及其性质,和相关单位签订实习条约,使整个操作流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学校在相关制度当中,要融入对学生实习人数以及实习内容等方面进行监督,安排好相关的实践教学事宜。

(二)校企双方共同合作

学校可以和用人单位签订合约,这种合作方式是产教结合实践教学的延伸。这种延伸方式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互补、互利的关系。企业可以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当中,不仅可以参与其培养计划的制定,还能参与整个培养过程,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校企合作不仅丰富整个学科的教育资源,而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工程管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在该环节中,老师们需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根据其个人能力的不同安排相应的实践过程以及实践内容。从课程的设计以及毕业实习等方面,注重对学生们实践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其教学环节质量的把控。在课程教学中,选用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亲自演练操作,通过具体工程实践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学校应定期检查学生个人实习情况以及其工作表现,实习单位应对学生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评价。以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完整的工程项目,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注重毕业设计

在实践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毕业设计,这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台阶。在此阶段,学生需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相关工程案例,提炼工程问题,给出综合解决方案。对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课题参与,其毕业设计是在学校完成,存在着严重抄袭行为。因此,教师应利用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提供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机会或使其参与自己的研究项目,真正做到学生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最大程度的提高畢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

(五)注重实践教学比重

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科研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且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要求教师自己开发适合学生的教案和项目,鲜有教师自愿开设。高校针对这个现象,应出台相应政策,包括实践教学工作量统计和课时补助等,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积极投身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学校应积极推进教师与工程企业对接,鼓励建筑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给学生开设实践课程,并带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工程思维。

四、结语

新形势下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校在科学合理安排整体教学计划之外,还需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鼓励教师走出去和“引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动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保证各实践教学活动合理有序开展,促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的飞跃,培养适应工程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志辉,邵晓双,刘卫星,张有佳.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6,(27).

[2]易忠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角色转换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2).

[3]王佳惠,赵金辉.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03).

[4]刘蓉.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5).

[5]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01).

[6]马立强.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居俊

上一篇: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