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结合沧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和矛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提出了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建立相适应的融资体系、推动专业化市场和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拓宽渠道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篇1:

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措施

近些年来,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还存在不少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一、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泰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兴化戴南镇的不锈钢制品集中加工区、城东镇的脱水蔬菜加工集中区,泰兴黄桥镇的牛仔布生产集中区,高港野徐镇的体育器材加工集中区,海陵九龙镇的自行车配件集中加工区成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强磁场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泰州民营经济呈现数量与质量“双飞跃”,是最具活力的“富民经济”。一方面,它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全市70个产业集中区新增加2万多名农村劳力就业,私营个体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失业待岗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部分民营企业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开始,自我积累,自我创业,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的跨跃。

二、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泰州市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不少,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1.企业发展软环境不优,国民待遇不同等。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有些部门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个别部门则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对重点企业和骨干大户往往高看一眼,对其他中小企业则不能一视同仁,办事拖拉,服务意识差。甚至有的部门更热衷于罚款收费,而无意于规范服务,搭车收费、以罚代管的现象还难以杜绝。再者这几年招商引资力度虽然加大了,但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和资金扶持上的优惠,对“土生土长”和现已存有的民营企业关心重视不够,扶持力度差,存在着待遇不同等的现象。有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可遵循的具体标准,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大,一些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执行偏差,使民营企业本应得到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

2.创新能力严重滞后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少民营企业至今沿用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家族管理和主观独裁的经营方式,内部管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管理方式的还不多。同时,大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偏低,低端产品占据主流,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属于表象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众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而长期面貌依旧,甚至有的企业还处于濒临倒闭的困境,从长远看,这将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3.高素质人才匮乏严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虽然许多民营企业也千方百计的引进人才,有关人才服务机构也通过多种渠道竭力为企业举荐人才,我市民营企业人才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与企业目前发展的速度,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成为束缚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众多民营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企业环境差、经营方式落后,不能给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等原因,对高素质人才要么招不到,要么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的缺失,致使企业很难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

三、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1.進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今年初,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民营经济发展列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各级财政按地方留成财力的5%至10%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定向扶持民营企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进一步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市工商、公安、国土、财政、税收和金融等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根本,充分认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进一步梳理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行政策,彻底消除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案件,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各种正当权益,全力打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民营企业要获取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关键是如何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做到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人才,吸引紧缺人才。在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率先开辟民营人才市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政策制度上的差异和障碍,为民营企业免费开展人才招聘业务,积极帮助民营经济组织引进人才和智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全市民营企业走出泰州,赴南京、上海等地参加大型人才招聘会,出台引进、培养、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为泰州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要健全适应自身需求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可通过进修、培训、咨询指导等多种途径为民营企业培育人才,努力提高人才档次。

3.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区域经济板块。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对全市乡镇工业园区进行了整合,撤并压缩了一批未经批准的园区,对保留的13家省级以上工业小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规划,提升发展水平,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此外,各地还把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摆上突出位置,民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提升创新能力。首先,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大在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通过激励、约束等有效手段,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要注重吸收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技术成果,要敢于在企业中大胆实践,为我所用。通过建立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组合,推动“泰州制造”到“泰州创造”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涂小丽

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篇2:

沧州民营经济的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沧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和矛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提出了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建立相适应的融资体系、推动专业化市场和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拓宽渠道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 对策 研究

民营经济一般是指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集体经济以外的所有经济成分,它不是一种所有制结构,而是一种经营模式。近年来,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高。但是,民营经济经营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偏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正确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推动我市的“三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笔者在前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从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情况看,国有经济因为有着垄断行业等特殊优势,其投入产出率远高于民营经济;而外资经济则由于有着特殊的政策支持而处于效益增长的高端。民营经济的小、散、低,除成长迟、积累短等因素外,行业准入的制约、创业资本、创业环境的制约是民营企业成长困难的主要因素,通过创造各经济主体间平等的竞争环境,来形成各种经济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已十分必要。平等竞争环境从发展过程看有起点平等、发展结果平等与发展机会平等三大切入点,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是发展机会的平等,通过竞争来解决效率评价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从金融、税收、技术创新、品牌创立、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各方面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建立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缺口”

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完成了早期的原始资金积累后,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着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领域升级发展时,融资渠道不通畅、资金供给不充足的问题就会变得日益严重,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融资“缺口”,应该在一线几个方面给以解决:可以考虑组建一些政府引导型、企业互助性和商业赢利性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解决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信用担保难的问题;鼓励规范的和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组建地方性、区域性产权融资市场,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规模扩张和产权重组等。人民银行一定要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指导作用,积极利用货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信息、人才与资金方面的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咨询、理财和信贷方面的服务,密切银行与民营企业的关系,达到“银行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三、大力推动专业化市场和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发挥块状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和市场互动发展可以强化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费用,共享基础设施,在某一产业领域形成持续竞争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提升,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产业链中的许多内置活动将逐步外化,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目前我市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今后要继续发挥现有产业集群优势,引导民营经济向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上下游和相关产业配套。同时强化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联动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低,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一是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第一要加快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第二要积极地培育先进制造业,主要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各产业层次,增强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第三要进一步提升各行业准入门槛,加速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严格限制各种高耗低效项目,尽快地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二是通过民营经济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的竞争力。既要鼓励民营经济进行自主创新,确立民营经济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民营经济成为科研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同时还要利用外部力量为我所用,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合,帮助企业进行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五、促进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加快推进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进程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多数是出资人实行“家族式”管理,这种方式在起步阶段确实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式”管理所带来的家长式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样化的民营企业,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其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缺不了优秀的人才。要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这就需要狠抓管理、狠抓人才。第一要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四项教育”。即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使广大的民营企业家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明理懂法、经营有方、致富有道。第二孩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科技水平与员工素质。要积极鼓励与引导民营企业和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一方面加快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方面培训,另一方面要大力促进技术的引进,加强双方联合攻关。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产品技术的含量,走“科技兴企”的道路。

六、培育特色,形成品牌

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绝对不是简单的量扩张,应该把产品提升档次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要在重视创新质量、重视服务理念和信誉的市场观念指导下,大力推进名牌,大力创新精品。从始至终注意培养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产业和构筑特色群体。我市地域较广阔、区位很优越、资源又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具备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的诸多优越条件。一是大力的发展以农产品加工转换为支柱的特色民营企业。一方面要发展现有的骨干民营企业,帮助他们努力培育特色、尽快形成品牌、积极拓展市场。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引进新的民营骨干企业。二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特色民营企业。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大胆的步伐,大量吸引民间资金,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我市民营经济的开发和利用上来。

作者简介:李萍,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系,副教授,主攻管理学方向;庞洪芬,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授,主攻管理学方向。

作者:李萍 庞洪芬

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篇3:

坚持创新发展 提升整体效能

摘 要 济宁市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启动空白,提高骨干,落实政策,优化环境,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整体素质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骨干企业脱颖而出。但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应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关键词 瓶颈 建议

近年来,济宁市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启动空白,提高骨干,落实政策,优化环境,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整体素质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骨干企业脱颖而出。但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应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制约瓶颈

在看到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省内先进地区和苏北临近地市相比,还存在经济总量还不高、单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县域发展水平不平衡、整体发展层次还不高、市场发展与产业互动不足的问题,加上外部因素影响,仍然受着许多制约,形成影响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偏小。大部分民营企业处于初始积累阶段,企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品的关联度较低、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骨干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二是管理落后。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家长式、家族式和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低、漏洞大,缺乏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科学化程度不高。此外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合作意识差,难以发展壮大。

三是融资困难。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专项财政资金,难以从银行中获得贷款。由于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优质企业少,绝大部分企业统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无法保证,更加剧了融资的困难。

四是产业层次不高。受市场准入和自身力量的局限,大部分工业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而在电子、医药、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行业涉足相对较少。

五是产业集聚度偏低。目前尽管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集聚规模仍偏小,特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集聚的组织程度还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尚不健全。

六是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济宁市的民营龙头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绝大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虽快,但总量偏小。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济宁市要实现民营经济新的飞跃,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按照“优化环境,构筑载体,突破重点,推进创新”的发展思路,努力营造一个“百舸争流”,“万马奔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科学判断形势,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虽然,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但济宁市民营经济起步较早,起点较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充分具备实现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基础和条件。

1.从内生动力看。济宁是运河商贸文化的发祥地,运河商业贸易曾一度空前繁荣,为民营经济发展积淀了悠远的文化底蕴;工业企业的发展程度较高,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招商引资成效较为明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成长载体,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从历史沿袭看。全市民营经济发轫之时,恰是乡镇企业改革之日,大规模的转制、集体资本成建制的退出,为民间资本进入打开了通道,时至今日,民营企业中改制企业仍然是生力军,大部分民营企业是由乡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转制而来。这些转制型企业基础好,底子厚,实力强劲,市场拓展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

3.从资本来源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走的是兼容并蓄、多管齐下的路子,其对资本的包容力、吸纳力、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和不断放大。改制资本、本地原生资本、外来资本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形式,使济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本充沛,后劲十足。

4.从综合环境看。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人文环境优、教育基础好,人力资源较为充裕。另外,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突出优势。

(二)强化载体建设,铺就民营经济发展厚实基础

1.整合私营企业发展载体。按照“标准化建设、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优化产业布局,集聚优势资源,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一批以优势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特色经济园区。鼓励各类企业和投资联盟参与经济园区的投资建设,完善经济园区中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支撑能力,促进私营企业进区集聚发展、集约发展。

2.培育个体工商户发展载体。以体制、机制、政策和整合、提升、创新为突破口,面向鲁南、面向全省、面向全国加快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高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形成一批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龙头型市场、大型市场、特色专业市场。同时,加强对重点专业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导向,重点培育有地方产业特色、带动功能强的专业市场,催生“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载体。根据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结合光河路、太白路、运河路升级改造,北湖新区、济北新区加快发展的城市建设实际,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思路,重点以商务区、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公司、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或分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协调发展现代物流、广告中介、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相关服务业,形成由区域性特色商务楼组成的产业链,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4.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载体。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设好各类软件园、信息产业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鼓励和支持有知识、有技能、有特殊专长、缺创业资本的科技人员直接进入载体创业,发展高、精、尖技术密集型企业。

(三)创新发展思路,构建民营经济发展全新方略

1.实施全民创业战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保障创业、有利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敢创新业的精神。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以及下岗职工、待业失业人员投资兴办或承包经营各类企业;大力培育民众投资市场,开发投资品种,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各类城市建设和社会设施项目。

2.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品牌延伸、资本渗透、跨国经营、海外合作等方式,拓展境外投资、生产及销售,获取跨国经营效益和发展空间;引导和推动具备一定条件的优势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加工贸易企业,建立国际营銷网络,占领国际市场。

3.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引进与本地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提高项目投资强度、技术层次和产出水平,注重通过吸引资本输入,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走出去”,实行政策补贴等办法,支持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等,帮助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和国际采购链,拓宽市场空间。

4.实施企业家培训战略。关爱私营企业家成长,催生一代领军人才,分层次组织培训,分类落实培训对象,分档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口子落实培训经费,以创业辅导、资本经营、现代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经营实务等为重点,组织专家专题讲座,举办各类专业培训活动,切实提升私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能力

1.培育规模经营优势。鼓励有实力的规模企业实行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联合兼并,组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规模经济要求高、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型企业,加速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行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制订中、远期发展规划,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个体私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2.培育产品品牌优势。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拓市场、上规模、创效益。鼓励企业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一定奖励。

3.培育资本经营优势。充分發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倍增和催化作用,促使一批民营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加强辅导,优化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五)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民营经济发展最佳环境

1.加强行政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舆论宣传、统计考核、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管理服务和督促检查,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强劲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在济宁日报等报刊设立民营经济专版,电视、广播设立民营经济专栏,开展“民营企业创业在济宁”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有关政策,加大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切实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截留梗阻等问题,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潜规则”。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确保政策的全面落实。

3.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发展。全面公开和落实工商登记、税费征收、融资担保、土地使用、外贸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适当给予倾斜;提高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和使用效果。市(县)、区财政都要相应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市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相关县(市、区)也应按规定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有力支撑。

作者:常新勇

上一篇:体育教学改革做法论文下一篇:就业考验经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