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从建筑企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合同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及其我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建筑企业如何通过提高合同管理水平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措施对策。关键词: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当前,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柱,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不言而喻。

第一篇:建筑企业论文范文

中国建筑企业与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对标思考

[摘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更多的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对中国建筑企业有很好的借鉴,需要中国建筑企业进行对标,寻找管理与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世界500强;管理;对标;竞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飞速发展,实现了交通运输业的历史性巨变,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交通创新成果广为应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继崛起,带动了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以公路为例,1999年10月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通车里程1.6万公里,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通车里程1.9万公里,世界第二位,2008年末通车里程实现了6.03万公里。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也突飞猛进,1999年10月,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后,我国高速公路年均新增通车里程6000公里左右。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

1995年,《财富》杂志把全球工业公司500强和非工业公司500强合并成《财富》世界500强,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建筑企业共计14家,日本10家,法国3家,美国1家,中国建筑企业没有1家进入世界500强。2011年,入选世界500强的建筑企业12家,中国5家,法国3家,西班牙、美国、德国、韩国各1家,5家中国企业分别是:中交股份、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

中国建筑企业与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距离在逐渐缩小,但是伴随着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瓶颈,需要对标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来增强竞争力。

纵观“世界一流建筑企业”,他们普遍具备的特征有: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

具体来讲,在企业管理上,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优势更多的体现在总部的集团化运作水平和优化的组织架构。首先,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发展都经历过一系列的并购和战略重组,在管理体制上保持各子企业的独立性,追求集团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构建适应型组织来保证企业持续健康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推进国际化进程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跨国公司必须加大战略管控,才能实现战略协同。以德国豪赫蒂夫公司为例,2008年的国际合同额占到了总合同额的89.99%,德国员工人数的“增量比”远低于国际员工的“增量比”,2008年,豪赫蒂夫公司就综合了不同业务板块和区域市场的分布,对原有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第三,世界一流企业的增长方式,都经历过从规模性增长向盈利性增长的转变,因此,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延伸与整合产业链,更多的释放企业内部的能量,将“资金、技术、管理”老“三位一体”的组织管控模式向“战略引领、品牌价值、商业模式”新“三位一体”的模式转变,是世界一流企业总部组织架构的发展要求;第四,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内控风险的不断增加,就要求集团化企业,建立更扁平、更有效、更有力的一体化组织架构,这也就要求世界一流企业总部,要始终将经营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组织架构及体系的针对性,内部制度的安排,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吸纳,管理机制的再造,市场营销的总体规划,区域总部的建设,业务流程的创新设计,管理方式及手段的集成推广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总部管控的组织一体化。

因此,中国建筑企业要成为成世界一流建筑企业必须不断优化管理模式,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调整结构是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关键所在;积极调整市场结构,走国际化快速发展之路。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是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必然要求;积极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图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优化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是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重要举措;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走科技强企之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重要支撑;加大人才培养,走人才强企之路。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人才是重要基础,只有用好人,企业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建筑企业已跻身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行列,但是中国建筑企业软实力不强,盈利能力偏低,国际化指数不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偏低,总体负债水平较高,在世界范围整合资源的能力不足,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市场结构单一等状况亟待改变。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中国建筑企业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对标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鲁桐.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贺劼.世界500强饕餮中国建筑大市场[J].《建设科技》2006年04期

[3]肖和碧.中国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4]陈列伟.面向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竞争模式与竞争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陈炎村.中国建筑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调整途径[D].厦门大学,2001年

作者:张颖 张丹

第二篇:强化建筑企业合同管理 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从建筑企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合同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及其我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建筑企业如何通过提高合同管理水平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建筑企业;合同管理

当前,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柱,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不言而喻。建筑业的有序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合同、合同管理和索赔在我国工程管理界,特别是在建筑企业受到普遍重视,其原因是,我国建筑业正面临市场经济和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经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要加强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健全建筑市场法制体系,从而保证建筑市场依法有序地正常运行,要達到此目的,必须加强对工程合同的法律调整和管理,贯彻落实《合同法》及有关法规和推行建设工程类合同示范文本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属于买方市场,竞争激烈,工程合同价格中包含的利润逐步减少,合同风险加大,合同条件苛刻。企业必须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而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才能避免亏损,取得工程盈利。

一、合同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

1.合同确定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

(1)工期。包括工程的总工期、工程开始、结束的具体日期以及工程中的一些主要活动的持续时间,它们是由合同协议书、总工期计划、双方一致同意的进度计划规定。

(2)工程质量 、规模和范围。详细而具体的质量、技术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建筑面积、项目要达到的生产能力、建筑材料、设计、施工等。它们由合同条件、图纸、规范、工程量清单等定义。

(3)价格。包括工程总价格、各分项工程的单价和总价等,它们由中标函、合同协议书等定义。

2.合同是双方责任、利益和权力的纽带

(1)承包方的期望是。尽可能多的取得工程利润,增加收益,降低成本。

(2)业主方的期望是。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完成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高的工程。

由于双方的期望不一致,将导致工程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并造成工程实施和管理中双方行为的不一致、不协调和矛盾。合同双方常常都从各自利益出发考虑和分析问题,采用一些策略、手段和措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互为条件的,这一切又必然影响和损害对方利益,妨碍工程顺利实施。合同是调节这种关系的主要手段。双方都可以利用合同来保护自身的利益,限制和制约双方。所以合同应该体现双方经济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如果不能保持这种均势,则导致合同一方的失败,甚至整个工程的失败。

3.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

工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都必须按合同办事,双方的行为主要靠合同来约束,所以,工程管理以合同为核心。在市 场 经 济中,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在合同所定义的经济活动中,合同限定和调节着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工程纠纷问题首先都要按合同解决,合同具有法律上的最高优先地位。合同 一 经 签订,只要合同合法,则成为一个法律文件。双方按合同内容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都必须用合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单方撕毁合同,则必须接受经济的、甚至法律的处罚。除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外,合同当事人不能摆脱这种法律约束力。

4.合同体系是决定项目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

业主通过合同分解和委托项目任务,实施对项目的控制。所以一个项目的合同体系反映了同时也决定了项目的管理机制。合同将工程所涉及到的生产、材料和设备供应、运输、各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分工协作关系联系起来,协调并统一工程各参加者的行为。

5.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解决争端的依据

由于合同双方利益的不一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争端是难免的,争端是经济利益冲突的表现,常常起因于双方对合同理解的不一致、合同实施环境的变化、一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合同等。

二、我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1.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合同实施的法律环境恶劣

人们不习惯用法律手段和合同措施解决问题。合同签订和实施问题很多,合同管理的成效不显著,水平也很难提高。

2.我国目前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合同双方地位不平等,合同约束力不强

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业主在合同中经常提出苛刻的合同条件,而承包商迫于生计,只能接受这样的合同条件。在工程中,承包商处于被动地位,常常为了搞好关系,而不能严格认真地执行合同,不敢向业主提出合理的索赔要求。在合同的签 订和执行过程中,双方的非理性行为恶化着工程承包市场环境。

3.我国目前工程管理整体水平低,合同管理效果不显著

无论业主、承包商、甚至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水平都很低,合同意识薄弱,缺乏合同管理人才,很难严格履行合同,通常合同双方都 有违约行为。因此在我国推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十分困难。

4.建筑市场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建筑业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挑战,更多的外国工程设计和承包商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将对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国内竞争更加激烈,这也使我们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由此可见,合同意识的淡薄、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设工程中的普遍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工程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损害。由此看来,就需要我国建筑企业强化合同管理,使得建筑市场法律化、规范化,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得我国建筑市场走向高效、科学、规范之路。

三、强化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1.加强合同管理意识,普及合同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合同意识,重视合同管理,要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合同的重要性,强调按合同要求施工,而不仅仅是按图施工。合同管理不仅是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合同涉及面广,整个管理层,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都应有合同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营造一个人人都重视合同管理的氛围,强化全员合同管理意识,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合同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网络

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比较随意,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人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

3.培养高素质合同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模式

(1)要重视选人,要选调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合同管理队伍。

(2)要加强理论学习。经常组织在职培训,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学习《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解释》等。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参加法律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考试及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3)要创造同业交流的渠道,引导同业交流。真知灼见往往在交流中产生,可以适当组织业余活动,建立有效交流渠道,以达到互相促进、互补不足的目的。

(4)要以机制激励人。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建立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机制激励人。

(5)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造就人。实践培养是关键,应该把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结合起来,把合同管理人员放到施工项目部去从事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工作中实践合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完善能力结构。

4.建立、健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在合同管理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规章 制度和可操作的作业制度,用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

四、结论

由于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我国的建筑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建筑企业要提高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必须提高合同管理与索赔水平。

目前主要应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二,深化建设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增强合同与索赔意识。

第四,要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合同管理和索赔专家。

第五,全面学习研究国际先进的合同管理与索赔的组织结构、方法、措施、手段和经验,重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立更为科学的,包括合同管理与索赔职能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

参考文献:

[1]王兆俊: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知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减军昌:季小弟等译.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FJDIC第四版,1988年).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

[3]成 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徐金泉:推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深化工程造价依据改革.中国工程咨询,No.8,2003.

作者:肖赣平

第三篇: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建筑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贡献者。但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不清、管理职能分散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益,增加了生产成本。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确定工程项目的安全效益与安全投入,探讨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重点与要素,建筑企业排除诸多制约因素影响的方法,旨在更好地实施建筑企业安全控制。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成本效益分析

引言:建筑安全管理包括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两个方面。总的来说,就是将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建筑领域当中。建筑安全微观管理是直接的,也是具体的,是指直接参与施工安全生产过程,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协调和控制。

1、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建筑安全管理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

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经拥有12000多人的执法监督队伍,有22个省市区的上千个县和272个地级市均已建立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初步完善了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制的形成,有利于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相关的安全生產意识,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减少伤亡事故。但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2管理水平偏低和落后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近20 年来,与我国建筑行业庞大的就业人数相对应,建筑行业也伴随高伤亡率。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产值上升,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也相对有所下降,死亡人数也出现逐年下降的状况,但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的事故总数量还是庞大的,表明建筑企业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还处于不稳定时期。

1.3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建筑安全管理,要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我国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建筑安全管理中,我国实施“行业管理、国家监督”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影响了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益提高。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发展,企业改制成为趋势,建筑企业需要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独立的行为主体。与此相适应,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为国家建筑安全生产专项监督职能的履行者,应该由原先的行业行政管理向市场监督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转变。

2、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投入分析

2.1安全管理放射概念

以上提及到所讲述的是为控制危险源,达到保障建设工程的正常开展,将一定资源投放到安全领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资源的总称。需要我们考虑到下面几个环节:第一,建筑安全效益是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完善相关生产条件,减少安全事故隐患,尽最大努力较少事故所造成的费用。第二,是指安全投资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2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各种安全信息以及熟知各种信息的安全度。

在决定相关安全的安全投入过程中,相关工作决策人员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一些人员只根据少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产生相应的误差。

3、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效益分析

3.1建筑安全管理效益定义

建筑安全管理效益概念与建筑安全管理有着比较相近的关系。本篇文章所讲述的建筑安全向好的方向展开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国家公民的人生安全以及个人财产安全同时个人生命受到更好的安全保障,并且关注到该项目的发展,既需要达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又要达到满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进一步达到相关效益。

3.2建筑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

本篇文章所讲述的效益有以下两个部分,第一方面向我们阐述的是相关利益的增加,第二是建筑企业利润。相关企业建筑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减少非安全因素,这样做,对我国国家公民的人生财产安全,社会等相关自然破坏起到了一定的缓解解除与克服了相应的不良因素。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实现人们财产的保护,减少安全管理的不必要失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表明了再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有企业减损效益.我国现存在的安全管理经济效益大小,受到不同程度上牵制与影响。例如,建筑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良好的信誉,以及建筑企业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等,都对企业安全增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3建筑增值产出效益分析

建筑增值产出效益也包含多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提升度,用来反映建筑安全技术状况;二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良好企业荣誉,反映建筑企业安全信誉状况;三是建筑企业工地安全实施度,反映建筑企业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安全管理的实施度;四是企业职工安全素质的加强效果等。一个工程项目发生事故与否,直接关系建筑的产出效益大小,在建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建筑的产出效益一直是建筑安全管理十分重视的指标,并不断被考核。

3.4减损效益分析

其中的用来衡量相关建筑的标准,就是建筑企业损效益。在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假若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在这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就像相应升高。因此,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效益衡量中,总是把前面预算的安全资金投入与后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相比较,如果“前后”结果是一样,此时减损效益为零,倘若出现率下降,那么在一定理论基础上说明我们所展开的安全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果,计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减损效益中,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第N 年的安全收益= 未安全投入时的第N 年的损失- 已安全投入后的第N 年的损失若在有效期内进行安全投入,清除了事故隐患,事故发生的概率就必然大幅度下降,劣化的安全状况得到改善。因此,“前后对比”的思路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第N 年的安全收益= 第N - 1 年的损失- 第N 年的损失。

4、总结

建筑安全管理在安全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关于建造中安全管理的资金本金投入,换句话说是安全事故与安全投入成本经济损失之和最小限度的安全投入,在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相关建筑人员必须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成本展开合理的加强监控,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向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朝着国家制定的标准要求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和鼎.安全系统工程概论[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丁纬江.王太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统计及费用计算[J].建筑安全.2007.(7).

[5]方东平.黄新宇.李晓东.黄志伟.建筑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研究[J].建筑经济,2009.(3).

[6]边尔伦.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国家建筑安全,2009,(12).

作者:王志明 浦德伟

上一篇:艺术原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