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文化建筑论文

2022-04-17

“一个建筑能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应该由市民说了算,也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作为设计者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这片土地,最希望它能融入这个城市,融入城市的生活。”老国泰的消逝让人们对于新的国泰艺术中心总是抱有一种挑剔的目光,这栋静静矗立在解放碑商圈的奇特建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市环境文化建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环境文化建筑论文 篇1:

关于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的探讨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主要就新时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探讨

1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1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变为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再到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人居环境艺术中,无论是空间环境到家具设计,还是到装饰品的设计等都要运用大量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构成具有视觉意义的空间艺术形体,为人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感觉提供了满足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对象即审美感知对象。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当代环境艺术开始起步,目前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从建筑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开辟了环境建筑哲学的新时代。我国正是在其的启发下才开始逐渐将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看成环境艺术设计,并且大幅度的提升了建筑哲学理念和设计理念。建筑学是一门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学科,为了提高城市面貌的质量,建筑师的责任就是把旧有的和新建的、自然地以及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人类的尺度空间,从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也就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1.2 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以及管道、灯管和负数花卉设计等)和室外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以及建筑外观设计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等都是今后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分析客户的需求、目标以及对方案的具体要求;融合了解到的情况与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创意;形成最初的设计理念适合顾客的要求、满足顾客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把最终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绘制施工图纸并负责工艺的选材;负责结构、水电、暖通,植栽等相关技术人员之沟通协调;按照客户及公司的设计要求、进度完成设计方案。同时,环艺设计对技能技巧也是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对室内家具、装饰品配套工作有很强的理解力和把握能力;具备优秀的手绘表现能力,能采用手绘设计方案;使用相关设计绘图软件,可以独立完成建模、效果图等工作。

2 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2.1 积累民族文化的标志

现代文化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最终成果。在欧洲发达国家,文化建筑是国家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建设了代表本国文化发展的文化建筑。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结晶;中国举报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也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然而,这些现代文化建筑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产生了一定影响,不断促进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蓬勃发展。

2.2 有助于美化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创造具有使用功能以及丰富文化审美内涵以及环境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领域。环境设计随着人们的需要,逐步从室内、家居以及商业场所逐步延伸到街道、广场和湖畔等。随着休闲、旅游以及购物行为的不断增长,人们需要更多舒适、放松以及稳固美观的公共户外家具。当代设计师不断的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外,还应当将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确定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并创造具有人文魅力的都市景观,从而表达环境设计师对社会文明以及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3.1 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环境艺术设计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当表意不清晰时,可以由人自由地想象和补充,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模糊的文化信息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本身造成的,由于室内建筑设计和室外建筑设计是对人与内部关系构建的交叉学科,人类又是复杂的整体,因此必然存在大量的模糊性思维。难以使用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室内和室外学科设计的因素复杂,这些因素越复杂就代表着精确化的程度越低,人们既无法完全捕捉这些不利因素,也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只能重点突出主要部分,忽略其他次要部分。

3.2 信息传达的发散性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僅仅是依靠语言文字,主要依靠的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体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观察体验方式。由此,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的视觉传播可以跨越不同国家、穿越不同时间,打破传统的社会群体由上至下的传播模式。转变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交流模式,使文化传播向着便捷式的世俗方向发展,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独立的群体向另一个独立的群体传播,而是社会中所有群体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所传播的文化信息。文化信息不再是单一的线性传播,而是以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状方式传播,社会中的群体生活在多维度空间中,每个人都处在社会集体网络中,随时拥有发散变异的可能性。

3.3 审美主体的大众性

文化建筑应该为社会公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创造新的空间。"一切都是艺术"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就是艺术。文化建筑就是向人类展示环境实物的才场所。人们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物就是文化建筑体现出的人文景观。据调查,大部分文化建筑都建设城市中,主要为社会大众提供生活服务。由此,现代文化建筑通过公众切身的情感体验实现社会文化的深入传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文化建筑布局结构应该易于接近,容易理解,使之成为公众交流的环境场所。随着当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吸引社会公众,创建社会文化中心。

4 建筑环境艺术与色彩的关系

对于城中大量建筑而言,不同的色彩不仅有不同的吸热效果,更要看它的反射率,而物质的反射率越高,表面温度就越低。相关研究表明,物质反射率提高 0.25,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 10℃。白色的反射率最高,达到 84% ,意味着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 30℃以上。随着色彩纯度提高,反射率也逐渐降低,黑色最低,仅为 2.9% 。根据这个原理,为了避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当减少物体表面传导太阳辐射热,因此,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地区应当选择浅色调装饰城市建筑等人工要素。如:希腊雅典位于爱琴海边,由于终年天气晴朗且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城市内的建筑的表皮色彩多以白色为主,自古享有"白色城邦"的赞誉。与之类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行了"白色屋顶"行动。屋顶变白可以散热,街道同样如此。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研究炎热天气的专家指出,用白色等色调的涂层刷过后,路面能反射多达 30% 到 50% 的太阳能量,是普通沥青路面的 6 到 10 倍。用颜色较淡的传统路面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铺路,也能取得较理想的反射效果。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种实效性比较的艺术,它的实践与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努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建筑装饰水平,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环境的变化。所以运用好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有助于营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坤.从审美心理角度看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1,(07).

[2] 肖丽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12,(08).

作者:廖跃春

城市环境文化建筑论文 篇2:

表现城市性格和气质的建筑

“一个建筑能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应该由市民说了算,也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作为设计者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这片土地,最希望它能融入这个城市,融入城市的生活。”

老国泰的消逝让人们对于新的国泰艺术中心总是抱有一种挑剔的目光,这栋静静矗立在解放碑商圈的奇特建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以重庆人最本质的火红色为基调,搭配着最为沉稳的黑色,再加上百变的造型,一个重庆的新地标似乎马上要呼之欲出。有人说,它会成为重庆的新地标,也有人说,它不可能成为地标。

“一个建筑能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应该由市民说了算,也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作为设计者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这片土地的人们,最希望它能融入这个城市,融入城市的生活。”作为国泰艺术中心的设计者,崔愷如是说。

为重庆而建 大家共同的作品

作为新国泰艺术中心的设计者,设计出一栋令重庆人满意的建筑贯穿崔院士设计的整个过程:如何表现重庆城市的性格和气质,如何在狭小的地形上表现出艺术的感染力,如何方便市民使用,如何……一系列的如何摆在了崔愷的面前。

“最初的设想是希望表现重庆城市的性格和气质,比如山城建筑层层叠叠的高密度状态,比如传统建筑的穿斗木构特征和红黑搭配的色彩,比如重庆人热情直率的性格,甚至想到红红的辣椒和火爆的味道。”崔愷告诉记者,针对在高楼丛中狭小的地段上,如何让这个体量不大、功能复合的文化建筑表现出应有的尺度和艺术感染力也是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的。当然,还有处理它与城市街道和地形的关系,与解放碑商业区的城市生活的关系。的确,在早已经成型的解放碑商圈,地形的复杂和需要考虑的因素超出想象。

中标后,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技术问题的挑战,如何在不高的投资限制下把这个创意完整地实现,成为崔愷以及整个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最终,这座被称为“城市的篝火”的国泰艺术中心在解放碑悄然耸立。“我们庆幸得到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支持,更感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付出的辛劳,也要感谢我们设计团队每个同事的不懈努力,这是大家共同的作品。”崔愷说。

百变造型 人与建筑的协奏曲

新国泰艺术中心又被人称为“百变建筑”,这也正是国泰艺术中心一大奇妙之处,从不同的角度看,国泰艺术中心会呈现不同的景象。侧面看像红红的篝火堆、俯瞰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舰;站在沧白路口和临江支路交界处,根根椽斗钢梁宛如箭林,似万箭齐发气势逼人;在来龙巷和都市广场交界处“打望”国泰艺术中心,整个建筑则像蜂巢又似一个巨型的“变形金刚”。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有趣的效果?”记者问。

“建筑是静止的,观察它的人是游动的,从不同角度看建筑肯定有不同的效果。这个设计表达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建构语言,可能比一般建筑更适合人们从多角度去欣赏。”崔愷对记者表示,在最初设计的时候,花了不少功夫去研究从城市街道不同方向,不同标高看它的效果,同时也很注意从它里面看周边城市环境的效果,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这栋建筑能够和城市环境有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

当然,国泰艺术中心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可能准确地控制和预见到所有的细节空间效果,也正是这一点给了崔愷一种发现的机会,在工程建设后期,往往能不经意地发现一些自己事前没想到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我想它投入使用后,市民们会愿意来这里转转,因为每次可能都会带来不同的体验。”

不是花瓶 不跟世博会中国馆比

将新国泰艺术中心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进行比较,是现在颇为流行的一个话题,崔愷笑言:“说它们之间有些像,大概是因为它们都采用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叠粱形态,还有就是都用到红色吧。这种异曲同工在设计界并不罕见。”

实际上,国泰艺术中心的设计构想早在2005年已经提出来,比世博会中国馆要早。“但我个人认为不存在模仿的问题。”崔愷表示,这两个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同,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不同,规模也不同,设计上更多的是不一样。所以他希望大家用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它们各自的特色。

崔愷很喜欢国泰艺术中心的位置。究其缘由,他说,在商业繁华区建设文化建筑特别好,不仅方便市民使用,还能带动城市文化的活力,不像许多城市把文化建筑摆在新区行政中心的前面,象个花瓶,好看不好用。

对于重庆人的老国泰情结,“我在设计中也试图表达一种文化传承创新的精神,向那些人们喜爱的艺术前辈表达敬意。”崔愷说。原来的老国泰电影院旧址就在附近,旁边还有一处保留的近代建筑,有关方面也是希望借此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城市历史文化的文脉。

作者:万冬

城市环境文化建筑论文 篇3:

小型综合体的空间包装设计原则

【摘 要】城市中社区整体设计强调建筑分布形成的外部空间,而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文化综合体空间设计更强调内部的功能空间包装和表皮包装的造型效果,实现社区内的绿化、水体等自然生态要素和城市大系统的自然生态要素的相互联系、融和与渗透,以满足居民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

【关键词】社区文化包装 环境包装 空间包装设计

1 自然环境下包装空间

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等自然要素,住宅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和其它多种多样人工设施等要素,这些构建成了一个社区的整体环境。就社区的整体设计而言,正是这些各构成要素互为依存和交互作用体现了与城市整体环境的联系,同时也是城市空间在社区的延续。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社区环境整体包装不仅要维持和发展城市秩序、表现城市格局、体现城市景观的脉络,同时与社区周围环境系统相互联系,遵循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道法自然”包装整体空间,而不是模仿自然。社区的自然环境给社区在包装上提出了限制性的条件,社区文化包装下的综合体建筑应尽量反映和表现社区的自然特征,使社区空间形态的包装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和。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化包装下的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上,同时还体现在内部空间的组织安排上,把社区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引入到社区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室内进行整体空间包装的统一。包装了社区文化的同时有助于社区居民领域感、归属感、场所感的形成。

2 人文环境中传承空间

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社区文化综合体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筑与居民生活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而这对于包装出整个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和建构是极为重要的。

在包装整个社区文化综合体空间时,不仅是感官的审美设计而且是精神文化的审美设计。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包装传承来看,只有用社区所在地域的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包装社区,做到建筑与人文环境达到有机的理性的统一,使社区文化综合体充分体现地域历史人文色彩,才能重新唤起城市环境中社区潜藏着的文化内涵。这是在人文环境传承包装下让社区文化综合体具有生命力,是用文化综合体来延续人文和地域文化。

社区文化综合体是现代城市社区灵魂的空间,体现现代社区的文化性,我们的社区不需要徒有其表的文化建筑,结合文化和周边环境进行包装的社区应是适合居民使用的。

3 整体包装与城市交融

日本建筑师桢文彦说:“一座建筑犹如一座城市,一座城市是一座建筑。”寥寥片语指明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的空间环境是动态发展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体现,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会有新的内容增加到原有的城市结构上,以保持城市面貌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而社区是构建城市的主要单元,它不仅为建筑服务,还担负着实现人们生活交往和城市形态的包装功能,社区中的文化综合体空间作为居民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适当利用空间设计包装规整社区周围零乱的,看似毫无关联的城市空间环境,从而加强了这一社区在城市中的整体性。

4 社区居民的交互包装

在社区中,不是单个设施的设计,而是建筑、道路、阳光、绿化、场地,还有无形的居民的心理、行为、交往等,社区居民选择一个地方长期居住,就如同选择了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社区内的文化综合体的包装形式不仅形成视觉、心理上的亲切认同感,而且与外部的景观、内部的空间由内及外达到包装设计上顺畅过渡;文化综合体包装在构架上融入景观要素,对社区的特点扬长避短,在整个文化综合体空间包装设计上应该关注内外空间设计的完整性。

社区文化综合体在整体空间包装设计上所服务的主体是社区的居民,设计中必须注重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交互性”,通过视觉感受与心理效果来衡量建筑设计与外部空间界面转换的各种关系,文化综合体空间是从公共环境中包装出来的缓冲空间,它为人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空间。例如,在采光上运用场景渲染氛围,这是可以酝酿感情基础的LED情调照明的新思路,它是以人情感为出发点,可以对人的情感在特定的场景予以特殊的表达。还有建筑从声学的角度考虑与使用者之间产生互动;或者从结构上与人的互动装置,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的“拥抱墙(HUG)”,意在给行人提供一个临时的较为私密的空间。

结语

社区主要以文化元素来包装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组织形成是实实在在的建成环境,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离开了文化元素包装下的公共空间将失去最为依赖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联系。作为社区的公共资源文化综合体是居民所共有的公共物品,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空间和公共福利活动;同时社区文化综合体作为公众文化生活的空间载体,其核心功能是使社区居民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得到自我完善,创造出适宜的建筑空间环境以满足精神需求和美的享受。

作者:郑革委?陈情情

上一篇:市政项目现场管理论文下一篇:学校建筑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