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教材缺乏专业性、教学时间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体育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如何加强大学体育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身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使他们在积极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并通过耐力锻炼来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重要意义,积极地进行体育项目练习,在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正确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学生提高体育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并让他们掌握有关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使体育教学高效、顺利地进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才能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情况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通过锻炼,逐渐地掌握更多的体育运用技能,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能够通过克服锻炼过程中的疲劳感获得坚韧的意志,使他们养成勇于面对困难的本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体育教学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使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学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强制性要求学生进行枯燥、反复练习的做法,运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有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体育运用的技能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进行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把这种枯燥的练习方式用丰富多彩的运用形式所替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

(二)体育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才能让学生领悟到体育运用的技巧,并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动作技能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对体育运用项目的学习效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没有压力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才敢于积极地表现自己,轻松地进行动作和技能的探讨,并对自己没有理解的地方和教师进行探讨,提高教学效率。

(三)体育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体差异

大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既包括性别差异,还包括身体差异、心理差异等因素。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教学内容的吸引,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探究,使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获得发展。

二、从素质教育出发,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探究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获得较高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师要让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观,使他们重视体育锻炼的意义,并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征,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创新练习,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要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把体育锻炼当成终身的运动来坚持,使他们通过积极的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探究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让他们正确看待体育学科,并付出积极的努力进行体育锻炼,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指导下,使大学体育实现高效教学。对体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有稗益。

体育的终身受益的任务,还要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运动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在让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时,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他们时刻保证自己身体不受损伤的情况下加大训练强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指导后,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他们制定相应的练习量,改变传统教学中统一布置练习任务的做法。这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身体素质决定的,一些学生对于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很轻松就能完成,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完成这些运动量就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的情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重视安全,并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使体育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

总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有效的锻炼和引导,实现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学目的。教师要深入探究大学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体育运动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项目的锻炼,并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责编 金 东)

作者:胡浩 王园园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教材缺乏专业性、教学时间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今后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应采取分级教学的创新模式,将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进行分级教学,从而促使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得到根本性提高。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作者简介:殷小翠(1983-),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助教;王龙飞(1978-),男,满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

全球化时期,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益凸显。英语更是成为新时期人才必备条件之一。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期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自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须。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其他院校相比偏低,再加上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除了要完成大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花费大量体能在运动训练类课程上,因此能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与普通院系学生相比。然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所以现今急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需求。本研究旨在遵循英语学习规律,结合网络多媒体的优势,探索并建立适合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学的现状

我国英语教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型教学模式,即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方法,[1]它片面地强调学习者对语言形式进行直接学习和记忆,这种方式难以为学习者提供促使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的机制,导致语言形式变成空洞的教条,使学习者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式处理语言内容或思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把语言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做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渐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自由地运用语言内容。长期以来,各院校纷纷结合自身的教学长处和学习者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迄今为止,主要有任务型、文化导向型、互动型和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新型模式的探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其他院校相比偏低,再加上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除了要完成大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花费大量的体能在运动训练类课程上,因此能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与普通院系学生相比。然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所以当前急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影响很大。太难,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挫败和压抑,无法继续学习;太易,又使学生感觉学不到新东西,没必要学。目前,全国各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各不一样。以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我们使用的是由董亚芬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第三版《精读》和《听说》教材。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套教材学习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鲜有涉及体育文化或者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内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英语素质很难提高。

2.教学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

当前虽然有一些大学对体育专业学生根据其入学的英语水平进行了分级教学,比如英语基础较好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进行同等难度的大学英语教学,而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以及运动员则运用难度较低的教材进行教学。虽然这种做法兼顾了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由于授课时间与其他专业一样较为固定,而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学生以及运动员比赛任务较多,经常外出比赛势必影响英语课学习。因此,由于体育专业英语课教学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直接影响了这些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

3.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恰当的教学方法又是教学组织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求,以灵活机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目前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却很少组织适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活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上课感觉痛苦压抑,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呆板无变化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4.教学观念滞后

体育院校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没有合理处理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英语实用能力的人才。[2]另外,有的老师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不够自觉。常因顾及学生的基础差而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基础知识,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训练基本技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灵活变通,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使个性自由活跃的体育专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3,4]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存在的个体差异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级,重新组班实行分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在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了比较成功的先例。体育专业作为大学中较为特殊的专业,其学生在读书期间要承担为学校、省市打比赛争荣誉的任务,因此学校应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选用难易适度的教材,并且在不减少其英语教学总课时和难度的基础上,灵活安排教材与教学时间,进行分级教学。

1.提升与融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教育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之一。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最早开设的体育专业之一,高中学生毕业时在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体育考试成绩也要具备一定的水平才可以攻读这个专业。目前很多地方体育教育专业的文化课录取成绩已经接近或超过大专分数线。因此,体育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较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较高。因此,现在一些学校创新地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直接与全校普通专业进行接轨,比如河南大学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其他学院的学生一起学习,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数据显示其大学期间通过CET4级考试的比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国家提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政策下,体育教育的英语教学完全可以融入到大学普通专业之中,促使该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

2.因材施教:民族传统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具备二级运动员以上的运动员,他们往往是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校学习的。其技术能力相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较强,而文化课成绩则相对较低。进入高校后,他们虽然不像高校运动员一样需要参加大量的比赛为校争光,但也有一定的比赛任务。对于以上两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一般是采用比体育教育低一个级别的英语教材,如体育教育专业是从《大学英语第一册》开始学起,而以上两个专业则从《大学英语预备级》学起。但是,预备级的教材是否就适合这些专业的学生还值得研究,因为这些学生很多并没有接受完整的高中英语教育,基础较体育教育专业要差很多。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所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他们的水平脱节,对所学内容也提不起兴趣。[5]因此,当前我们急需探索出适合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难度的适中必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3.灵活性与针对性:高校运动队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运动员进入高校,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训练及备考上,进入大学后,由于专业学习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用来进行实践训练,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7]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停留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基础薄弱,听说读写能力较低。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运动员之所以离开专业运动队来高校求学,其求知欲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运动员对提高自身英语素质的需求,根据其训练、比赛的特点灵活进行英语教学。上海理工大学的运动队建设在国内享有盛名,该校在运动队训练与文化课学习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创新。运动员CET4级通过率非常高。其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乒乓球队,该校的乒乓球队曾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冲进了我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在1996年便开始尝试将特招的乒乓球运动员编在同一专业班级,根据运动员自身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英语学习计划,学制为4年,力争在4年的时间内,使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在提高运动水平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8]2000年在原有运动员班级的基础上将运动员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统一划归体育系管理,该组织负责运动员班的学习等日常管理。上海理工大学这种积极、灵活但保质、保量的英语课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专业体育院校的运动队英语课管理。专业体育院系完全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灵活的英语课教学方案,在其比赛时允许其间断一定时间学习,比赛之余,平时训练的时候再补足学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运动员训练与英语学习的矛盾,提高了大学运动员的英语素质。

四、小结

体育专业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文化强国之时,高校体育专业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英语素质作为体育专业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一直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弱项。本研究就是立足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学、语言学、体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出发,提出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晶.探索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科学检验的有效途径——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J].外语学刊,2010,(5).

[2]王华华.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4]陈红平.从语言学习规律来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深刻含义[J].中国学术研究,2007,(3).

[5]李迎新.浅谈高校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6]高广未.浅议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7]张亚兰,孙俊生.高校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2).

[8]朱迅华,何志林,虞重干.乒乓球俱乐部建设对高校体教结合的启示——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研,2008,29(1):86-88.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殷小翠 王龙飞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是社会教育的重点目标所在。而当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素质教育,而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就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些特点,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提出一些措施,在体育教学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特点 措施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我国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当今教育的必然的趋势。国家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性的决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有不可忽略的特殊作用。因此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体育教育。

2.体育教育的特点及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学生个体多样化,积极开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潜能,促进形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而体育教育便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和其它课程不同。首先,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通过传授一些技术和技能,让学生反复练习并掌握,并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体质不断增强。其次,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机体的参与。与其它课程最明显的不同是,它不仅要有思维的活动,更注重机体的运动。大学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一,大学体育教育能提高学生的体质,更有利于在学业上的完成。锻炼身体,增强人的抵抗力,从而增强体质,是体育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使学生更有精力去完成学业。

第二,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很大帮助。体育运动可以激发智力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各方面的判断能力增强。因此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特殊作用。

第三,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和性格的培养。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一些指导规范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水平有所提高,一些有益的性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要有顽强的意志去完成高强运动,在团队中要相互帮助和团结等。

第三,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首先,可以带给人们正面的情绪体验。通过运动,改善学生的低落情绪,释放压力,降低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从而促使学生体会到快乐。其次,它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在运动中,在趣味或冒险中,培养学生表现创新和竞争意思,树立自信和有勇气的人生态度,改变抑郁压抑的怯懦的性格。最后,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增强自我意识。在体育运动中的一些体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个体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信心和躯体的自尊感以及自我的自尊感,促进追求自我实现,这对学生的整个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们在体育运功中既有相互团结帮助,也有相互竞争,严格遵守纪律规范来进行活动,而这种在活动中形成的团结竞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带入社会中去,从而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即将步入纷繁的社会,接受社会考验,因此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对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体育教育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人与人接触的机会,缩短人们交往距离,更好沟通,可以改变调整和强化人际交往。我们众所周知的中美建交便是从乒乓开始的。体育运动为人们的交往提供良好的活动方式。

3.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人身心发展,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既然有不可忽略的推动积极作用,应做好几个方面,从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第一,确立相应的体育教学观念意识。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较,具有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不但要重视体育最基础的知识,还要重视培养能力;不仅要重视掌握技能,更要重视掌握方法应用;不仅要有整体的要求,更要注重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真正的全面发展。树立良好的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观念,是大学搞好体育教学的前提和首要任务,是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充分发挥自己活力的保证,是体育教学继续不断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第二,确立相应的体育教学的目标。大学体育教学要有特色的教学和个性的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对素质教育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是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可以通过采取各种具体的措施,比如通过竞技的方式,比赛的方式等,促使学生们完成自己的个体运动目标,而个体的运动要求要和教学目标相接近,尽量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从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和愉悦的体验,增强学生自信心,完善学生人格,培养良好品质等,从而更高效的达到整体教学目标。

第三,要因材施教,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之适用素质教育。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健身的作用,有适用的功效,有比赛活动也有娱乐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要单一式的统一要求,而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个体采取的方式有差别,整体一致,个体有差,采取多种练习方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在将来可以受用。

第四,要有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作后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使大学体育教学搞好,得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更好地建立起这样一支队伍来。首先,要求大学体育教师们在教学观念上要先进,即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其次,提高自身的觉悟性,要有良好的师德;再次,实战经验也很关键,着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最后,从宏观上控制好师资质量,保证学历,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起到带头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老师为榜样,在各方面带领学生进步,从而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4小结

大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很重要一部分,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关联和相互作用,通过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贯彻好体育教学,真正使学生从大学体育中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韩东.大学体育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0).

[2]张璠.浅析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之大学体育[J].科技信息,2010(18).

[3]骆文英.大学体育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责任与困境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4]张团亭,李晓红.大学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23).

作者简介:李裕民,男,(1983-),广东省湛江市人,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体育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作者:李裕民

上一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