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大学体育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张学良教育思想中,主张男女平等、注重女子教育的特点十分突出。主政东北后,张学良冲破禁锢,大胆发展女子教育,在东北大学各系招收女生,开创东北女子高等教育新风尚,创办同泽女子中学,并亲任董事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女子大学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女子大学体育教育论文 篇1: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价值观的嬗变

摘要:提取散落于文史资料中的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的记录,厘清其价值脉络,为当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有:培养贤妻良母;保国强种、救亡图存;强健体魄、关照身心;追求平等的体育权利。上述4种思想中,前两种思想属“保家国”价值思路;后两种思想属“保自身”价值思路,两种价值思路既碰撞,又交融。

关键词:体育史;女性体育;体育教育思想;中国

Transmutation of the view of values of ideas for modern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UN Qing-bin,ZHU Bo-yong,CHEN Gui-n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537000,China)

Key words: sports history;women physical education;ideas for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30年来,已有近10篇论文对中国近代女子体育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例如,郑志林、王玉立[1]就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简述;陈晴[2]对女子体育与妇女解放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姜艺[3]则论述了戊戌维新和五四运动对近代女子体育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以上文献多是对近代女子体育的单性介绍,缺乏系统性、思想性的分析。本文通过提取散落于文史资料中的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的记录,厘清脉络,为当代女子体育教育提供借鉴。

1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当我们打开浩若烟海的中国古代史,遍寻体育发展的历程,发现人类延续的支柱——女性,虽然占人口的半数,但其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却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儒家礼教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男尊女卑”的民族心理。两千多年来,占中华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对女性角色进行了严格定位,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对女子的言谈、举止、服饰、容貌等进行严格限制,要求女子“笑不露齿”、“非礼勿视”,从思想上剥夺了女子体育参与的权利。尽管女子偶尔也能享受舞蹈、下棋、秋千等活动,但在缠足习俗盛行的年代,这些活动不过是男子体育的陪衬,严重扼杀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运动天赋,歪曲了体育的真谛。

清朝末年“甲午受创,渐知兴学”。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体育的“保国强种”作用,开始关注和发展女子体育。另外,历经戊戌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女性的主体意识已开始觉醒,她们纷纷呼吁发展女子体育,强健体魄。此外,在华教会将西方体育引入中国,为女子体育注入了新鲜血液。1899年,中国人自办女校——“经正女塾”在上海成立。此后,各地女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纷纷开设体育课,极大地促进了女子体育的发展。1920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开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各地高校纷纷效仿。在上述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女子体育思想走过了“保家、保国、保身、保权”的价值嬗变历程。

2中国近代主要的女子体育教育思想

2.1“保家”——培养“贤妻良母”

近代一些维新志士呼吁培养“贤妻良母”以“保家”。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贤妻良母”的内涵在近代发生了微妙变化,1907年晚清颁布的《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女子必身体强健,斯勉学持家,能耐劳瘁。”[4]近代培养“贤妻良母”的体育思想亦存在局限性,这从《学部奏定女子小学章程》中即可鉴明:“凡教授游戏,虽当使之活泼愉快,但须注意使之不蹈放纵之行为。”[4]何为“放纵之行为”?无非是要求女子在体育活动中“笑不露齿”、“非礼勿视”。如此要求只能使女子动作忸怩作态,与体育“强筋骨”之义极为不合。尽管如此,培养“贤妻良母”的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女子体育的繁荣。从“三寸金莲”的轻移慢步到运动场上的你追我赶,女子体育教育终于跨出了历史性一步。

2.2“保国”——保国强种、救亡图存

以“保家”肇始的近代女子体育,落在晚清衰微的国势情境中,最终必然要整合到保国强种的大思路上。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维新志士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希冀通过兴办学堂达致保国强种的目的。他们从进化论和遗传学中受到启示,把对女性的身心培植视为强国强民之基。教育家蔡元培[5]说得更为直白:“羸弱父母,哪能生产康强的儿女!”“保国”的女子体育思想也源自于女性群体在民族危亡之时的自我觉悟。时年16岁的广东女学堂学生张肩任[6]呼吁:“女子者,文明之主也,国之母也……急救目前女子之方法,断自体育始。”1904年刘瑞莪[7]在《女子世界》撰文指出:“盖女子者,国民之母也。一国之母,其女子之体魄强者,则男子之体魄亦必强。”她进一步论道:“体操诚急务矣,可以活筋骨,可以怡性情,可以强种族。”1905年《女子世界》创刊人丁初我[8]指出:中国的男子之所以衰弱,其原因在于女子的长期衰弱。而要培植女子的衰弱之体,惟有依靠体育。她断言:“今日女子之教育,断以体育为第一义!”进步女性们的呼吁得到了女学界的广泛认同。此一时期,私立广东女子体育学校便以“强国必须先强民,强民必须先强种,要有强壮的母亲,才会有强壮的儿女”为校训。

2.3“保身”——强健体魄、关照身心

“保身”是指女子通过体育教育来强健体魄,关照身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保国”到“保身”,标志着女子体育“强健身心”之要义的回归,意义非凡。前文论及的女子体育思想,更多地强调女子对“家国”的责任担当,鲜从女子本位来审视女子体育。而“保身”思想真正从女子自身权益出发考虑女子体育,将体育的终极目的指向女性自身的健康与发展,真正回归体育的应有之义。近代妇女运动先驱陈撷芬[9]认为:“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男女一也。”蔡元培[10]非常重视女子的身心健康,“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认为体育为体、德、智、美等全面教育之首。如此鲜明、如此有力地强调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当时颇有振聋发聩之效,显见蔡元培的远见卓识。“保身”思想得到教育界的积极响应。上海经正女塾开办之始便设有体操课。“学堂功课繁密,听文诵读之外,必设小花园一所,藉习灌溉培种之法,以资游息而舒畅其志气。再设体操之课,以杜单弱”[11]。蔡元培坚决反对戕害女子身心的缠足陋习。1912年,他组织了“社会改良会”,要求女子“废缠足”,坚持体育锻炼,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尤其要注重拳术。同年他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女学,其办学章程第一条便开宗明义:“本校以增进女子智、德、体力,使之以副其爱国心为宗旨。”

2.4“保权”——追求平等的体育权利

追求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是近代女子体育抗争的一条红线。世称“南海先生”的康有为[12]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在《大同书》里论道:“人者,天所生也。有身体既有权利,侵权者谓之侵天权。男与女虽有异形,其为天民而共受天权。”梁启超[13]在《变法通议•女学》中指出:“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镬,日本始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蔡元培[2]对各种轻视女子的恶习深恶痛绝,主张尊重女子的权利。他断言:“世界将来之趋势,男、女权力为相同。”1907年3月,清政府实施“新政”后,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正式将女子体育纳入学制系统,确立了女子体育的合法地位。章程规定:初等女子学堂的体操课每周4节,高等小学堂每周3节,教学内容为普通体操和游戏[1]。女子学堂章程成为促进女子体育兴发的重要机制,从那时起,女性体育命运开始被改写,中国女性们开始以合法的理由,从家庭、闺阁走向学校,走向运动场。

3“保家国”与“保自身”的价值思路

仔细辨析以体育为“女子教育第一义”的诸家论说,可揭示出“保家国”与“保自身”两条相逆的思路。在上述“保家、保国、保身、保权”4种思想中,前两种思想的体育价值指向女性本体以外的“家、国”,属“保家国”思路;后两种思想以妇女为本位,价值指向女性自身,属“保自身”思路。近代早期,由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尚处初始阶段,影响力甚微,难撼儒家男权思想,体育价值观倾向于强调女性奉献牺牲的“保家、保国”;近代后期,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渗入,男性思想逐渐“开明”,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体育价值观倾向于强调女性自身权益的“保身、保权”。两条价值思路并非完全对立,它们既碰撞,又交融。从近代诸家的体育论说中,不难发现女性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融合。无论在国家民族至上的“保国”强势语境中,还是在妇女本位至上的“保身”自救语境中,时常会听到另一趋向的声音。从整个近代社会来看,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是曲线运动,其价值观在“保家国”与“保自身”两极之间摆动。

参考文献:

[1] 郑志林. 略论我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J]. 体育文史,1994(3):3-5.

[2] 陈晴.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与妇女解放[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4):100-102.

[3] 姜艺.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女子体育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S2):25-28.

[4] 章咸. 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80-86.

[5] 蔡元培. 蔡元培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5-129.

[6] 张肩任. 急救甲辰年女子之方法[J]. 女子世界,1904(6):15-17.

[7] 刘瑞莪. 记女学体操[J]. 女子世界,1904(7):52-54.

[8] 丁初我. 女学生亦能军操欤[J]. 女子世界,1905(13):14-16.

[9] 陈撷芬. 论女子宜讲体育[J]. 女学报,1903(4):17-18.

[10] 蔡元培. 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J]. 东方杂志,1917(1):19-23.

[11] 朱有献.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辑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898.

[12] 康有为. 大同书[M]. 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5.

[13] 梁启超. 变法通议[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

[编辑:邓星华]

作者:孙庆彬 朱波涌 陈规宁

女子大学体育教育论文 篇2:

张学良重视女子教育的举措及原因

摘要:张学良教育思想中,主张男女平等、注重女子教育的特点十分突出。主政东北后,张学良冲破禁锢,大胆发展女子教育,在东北大学各系招收女生,开创东北女子高等教育新风尚,创办同泽女子中学,并亲任董事长。他重视女子教育的原因既源于“西学东渐”带来的“兴女学”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和辽沈地区女子教育自身的发展,也由于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超前性以及他自身振兴东北、抵御外侮、强国保种的思想。

关键词:张学良;女子教育;教育思想

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特别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他大幅增加教育投入,引进人才和西方近代教育体系,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教育,提倡“学以致用”,培养实用人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兼收并蓄”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还勇于突破传统教育体制,重视发展女子教育。鉴于中国妇女长期受压迫、受歧视的状况,张学良认为,中国要独立,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唤醒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所有民众的觉悟。因此,他在戎马倥偬之际,十分注重女学的兴办和女子教育。在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后,他主张给予女子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批准东北大学各系招收女生,这在东北高等教育史上开辟了新篇章。他于1927年10月捐资创办同泽女子中学,并亲自担任董事长。本文将对张学良重视女子教育的举措进行梳理,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一、主张男女平等,发展女子教育,引领东北女子教育新潮流

1.在东北大学各系招收女生,实现男女合校

在张学良将军就任东北大学校长之前,东北地区没有女子大学,不仅东北大学不招收女学生,东北地区其他高校也都不招收女学生。东北地区从中等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只好到关内或国外的高校就读。“民国都成立这么久了,为什么还在剥夺妇女受教育的权利?”东北社会各界人士对东北大学成立以来一直不招收女生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希望东北大学能够取消这个不合潮流的规定。东北大学第一任校长王永江是科举出身,所受教育全系四书五经的思想内容,他尤其重视理学,反对男女合校。他说:“男女授受不亲,是至圣先哲的教诲,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倒好,小伙子大姑娘非要往一块儿凑合,成何体统!要男女合校,古训可没有这一条。我宁可这校长不当,也不能做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儿。”直到王永江校长因病回原籍休养东北大学不招女生的禁令仍未解除。第二任校长刘尚清到校后,对于舆论的呼声拒绝得更为干脆简单,他说:“这个问题,王(永江)校长不是早已作出决定了吗!我就任伊始,怎好改变?”

1928年8月,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后,得知东北大学拒招女生的情况后,向时任东北大学副校长的刘风竹询问:“东北大学拒收女学生,是谁决定的?为什么做这种决定?民国已经成立十多年了,人们天天讲‘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一些时髦话,可是为什么做起事来还是这样‘重男轻女’呢?我决定立即取消这条规定。东北大学应当成为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模范。”经张学良校长决定,从1928年秋天开始,东北大学各学科均开始招收女学生入学。当时女学生入学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第一年报考教育、文、法各学科的女学生,占的比例还不是很高,1928年仅录取50余名女生。据1929年《东北大学概览》统计,各学院在校的男女生比例如表1所示。

虽然女学生只占在校学生的6%,但这对于东北大学来说是个良好的开端。为了鼓励女学生入学后努力学习,张学良还让夫人于凤至入东北大学政治系插班听课,他说:“我妻子应该带这个头。”于凤至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在家务之外,尽量抽时间去沈阳的大学听课,我要补充自己的知识,好有助汉卿(张学良)。”从那以后,入东北大学学习的女学生逐年增多,到1947年,颠沛流离的东北大学回到沈阳后,在校学生共2 800余人,其中女生280余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

东北大学招收女生,开了东北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兼具女子文化启蒙的作用。很多积极进取的女学生有机会学习深造,对东北的教育观念和人们的社会观念之改革都起到重要作用。在《东北大学六周年纪念增刊》中,杨予秀撰文道:“东北大学的女学生,似乎应当在这里重新索求人生的意义和读书的动机。现在的女权,虽有人提倡,然而事实上女子能否和男子平等,那在女子自身的努力。所谓理论须有雄辩的事实做背景,不然就是空泛的主张。所以我们希望今日的东北大学女学生,应当切实的提倡妇女运动,给未受教育的同胞以援助。对于自己不要看轻了,同时并不要自骄和狂大。并应深沉的求得社会的态度的变更,男女始有平等的希望”。从此处可看出,东北大学已经开始弘扬男女平等精神并倡导女性自强自立,女学生毕业后,不少分配在张学良的军事总部,开了军事机关有女职员的先例。

2.创建同泽女子中学

1927年10月,张学良继创办奉天同泽中学后,又捐资创办了同泽女子中学,并自任董事长,其夫人于凤至亦为董事。“同泽”一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泽。”其意是:谁说没有衣裳穿?我和你同穿一衣。张学良十分喜爱该诗句,崇尚士兵们那种共赴国难的慷慨精神,以“同泽”为校名,意在激励学子,培养桑梓子弟,共报国恨家仇,振兴中华。在《同泽女子中学一览》弁言中,他这样写道:“自文教东暨,人渐知女学之重,于是学校不足以容,试可而被摈者济济也。去冬余督师保阳,军书之暇,延见乡人,辄以吾省垣之大,而女校无几,相为感喟。余在故京若陆军大学、民国大学,经费中断,余一力资助;今桑梓之地,如何可忘?因定创办女中之议”。此文表达了张学良创办同泽女中的目的,即改善家乡女中因经费稀缺而寥寥无几的状况,使妇女和男同胞一起接受文化教育,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抵御外侮做贡献。

选择校址校舍、组建校董事会、聘请校长等一系列事情,张学良在军政大计的百忙中都一一亲自过问。学校校址起初设在奉天大西门内肾阳县胡同之公余俱乐部、军署稽查处及军务处仓库管理部三处房舍。1928年11月,鉴于学校规模狭窄,校舍陈旧,张学良又拨银元50万,在学校原址上筹建教学楼和宿舍楼,请中国著名设计师杨廷宝设计。1930年新校舍竣工。南楼是教学主楼,总共三层,一楼为半地下,为设备齐全的体育馆和健身房;二楼为古朴典雅的礼堂,两侧为教室和办公室;三楼全部为宽敞明亮的教室。楼梯和墙围由暗红色木质镶衬,墙壁洁白如玉,屋顶角线环绕,在当时可谓是超凡脱俗的建筑。

该校于1928年3月正式开学,录取学生80人,分为初中、补习两个班。同泽女子中学的学制,实际上由补习班一年为基础,初中等于四年。学校的组织机构中,董事会为最高机关,聘任校长统辖全校事宜。在校长领导下,设教务课、训育课和总务课三课。在同泽女中,高中实行文理分科,数学、物理、化学教科书采用英文原本,由美国运来。当时沈阳各校学生的成绩评分方法都是百分制,唯有同泽女中采取“超、良、中、可、劣”五等评分。图书室有监护人一名,卫生室有护士一名。学校的经费开支由张学良供给。创办伊始,每月支领现洋2050元,作为经常费用,领取办法与同泽男中一样,均从三四方面军团部军需处领取。1928年暑假后,因班级增多,教员增加,每月经费增至现洋2928元。后因军团部撤销,该校经费改由司令长官署处支领,遇有特别开支,则须呈请张学良批准后,再至军需处领取。

张学良重金从关内外名牌大学和留洋归国学者中聘请教员,并聘请王捷先为校长。王捷先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爱国家,重教育,他宁肯放弃海外的优越待遇,受张学良的委托来管理学校。王捷先校长上任后,锐意治理学校,成绩卓著,经几个月的修整,学校初具规模,1928年7月8日,学校召开成立庆祝会,同时展示学生几个月来的课业成绩,表演体育节目。到会的各界名流、省城各学校领导深受鼓舞,交口称赞,谓该校“开办三月,成绩斐然,进步之速,一日千里,专此谨祝,前途无量”。同泽女中成立周年校庆时,举行了隆重的校庆典礼,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参加,由于凤至剪彩。同泽女子中学不仅注重学习,还积极开展体育活动,除每周有固定的文体活动外,东北乃至全国的12次大型运动会都派有代表队参加。1928年10月,在冯庸大学主办的第一届东三省联合运动会上,同泽女子中学获得七项女子单项冠军奖杯、女子部总分第一的大奖杯,学校声誉鹊起,张学良十分高兴,嘉奖了校长和老师。

二、张学良重视女子教育的时代背景

1.张学良重视女子教育的思想基于“西学东渐”带来的“兴女学”运动的时代背景

随着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入华之后,出于种种目的,兴办了许多女子教会学校,这对近代女学的兴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并没有真正促成女学的发展。1895-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掀起了“兴女学”运动。其中,梁启超是维新男士中对女性最具人文关怀、鼓吹“兴女学”最积极者。他谴责中国男权社会教男不教女是“守扶阳抑阴之旧习,昧育才善种之远图也”。在《论女学》这篇文章中,梁启超还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及历史事实来驳斥“男智女愚天生论”,并依据生物学的原理说明,凡直立行走者智力都不相上下,出现愚智差异在于是否得到后天教育的开发。严复也曾撰文指出,中国古代《烈女传》等书籍钳制、奴役女性思想,女性教育的严重落后为长期压制所导致,而并非女性天生素质低于男性。严复、梁启超等人对传统性别歧视教育的驳斥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打破了精神桎梏,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1898年5月31日,由中国人自办的近代第一所女子学堂“经正女塾”在上海诞生,它由上海电报局局长经元善发起创办,得到南洋大臣刘坤一支持和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帮助。该校初办时招收年龄在8~15岁之间的女学生20余人,后又增设一所分校,学生增加70余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都采取近代西方教育方式。为与外国传教士所办教会女校相区别,后改为“中国女学堂”,这是中国人自办女学的先声,中国女子教育兴起并得到长足发展,女子学堂逐渐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

2.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男女同校、大学开女禁以及女子平民教育的推行极大促进了

女子教育的发展

张学良始任东北大学校长的时间为1928年,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同时教育家、思想家群星璀璨的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所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如罗家伦、刘半农、蔡元培等都曾大力倡导妇女解放,并认为女子教育是妇女解放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男女同校、推行女子平民教育才是改变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本方法。李达曾撰文写道:“我主张男女同校,白幼稚园而小学,而中学,而高等,而大学,都是可以同校的。”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中心,随着中学男女生同校的实现,顺应女性要求大学开女禁而进入大学深造的呼声,于1920年经考试招收了首批女大学生,这一举动被称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值得大书的一件事”,“为中国的男女同校——也就是妇女解放——开辟了一条大道的起点”。与维新派的“兴女学”运动以及辛亥革命时期的女子教育相比,由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女子教育也由“贵族式”、“教会学校”转向“平民女子教育”。张学良兼受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影响,他掌校东北大学期间所采取的种种重视女子教育的举措深受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时尚之举。

3.民国初年沈阳地区女学获得了初步发展,

民众对女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沈阳先后出现了基督教女子学校,如奉天慎德女校、奉天坤光女校等。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和教会女学所取得成绩的激励,在清末新政期间,沈阳民间开始兴办女子教育,1905年,沈阳地区出现了东北第一所私立女子学校——淑慎女子学堂,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就曾在此就读。这一时期,女学类型多样,女子小学教育蓬勃发展,小学堂的建立为沈阳女性提供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通过培养女子读书识字的能力,女性的视野开始突破家庭的局限,打破“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精神枷锁,向更广阔的天地寻求发展空间,了解外面的世界。由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在沈阳地区相应地发展起来。1906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建立,设女子师范学堂和体操专修科。1915年在盛京(今沈阳)设立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属于女子师范的高等教育,女子师范生毕业后主要任教于初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这样使高等师范女校的建立带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的性质。女子师范教育对沈阳地方女学的发展、民智的开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女性开始读书、识字,与社会实现沟通与互动,民众对女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因此,东北各界对于高等教育领域开女禁的呼声很高,对东北大学不招收女生的行为持批评的态度,沈阳地区这一时期自身女学的蓬勃发展也是促成张学良在东北大学招收女生的客观原因。

三、张学良重视女子教育的个人原因

1.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

张学良不仅接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而且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的熏陶,中西文化交融在他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他重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又借鉴日本现代化过程中发展现代教育的可取经验,也同样注意吸取欧洲、美国的西方式现代教育的经验。日本在推翻幕府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方面一是着手实行业务教育,二是兴办高等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先后创办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还大量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各国学习,并邀请大量外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大学教授来日本培养科技人才,梁启超在《论女学》中这样写道:“西方全盛之国,莫美若;东方新兴之国,莫日本若。男女平权之论,大倡于美,而渐行于日本。”张学良在日本观摩学习后,对于日本兴办女学感触很深,这是他主政东北期间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东北地方教育、女子教育的重要原因。由于年轻时参加网球俱乐部、基督教青年会活动,接触了普赖德等欧美人士,受外国师友的影响更多。他认为教育系国本,主张女子也要接受高等教育,因为教育的普及、科技的发达是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的普及也为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条件,正是基于他教育思想中的这种超前意识,使其高度重视东北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2.强国保种,建设新东北

20世纪20年代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已把侵略的魔爪伸到东北的各个角落,独霸中国的野心暴露无遗。在旧中国,“孔孟之道”占统治地位,“男尊女卑”思想极其严重。那时,女子上中学的很少,读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张学良认为中国旧俗女子不读书,以致现在社会“女校无几”,严重影响女子平等就学,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强国保种”,应当学习西方“知女学之重”。在张学良看来,只有大众教育普及了,国家才能强大。张学良为《同泽女子中学一览》写的弁言表明:“尝慨吾国旧俗,女子惟议酒食,习缝纫,而不读书。其读者,又惟学刺绣,工词章,而鲜实用。今学校制度,盖因时而制宜,诸生能循序而深造焉,则可以强国而保种,宁独一人一家之计而已。”由此可看出,“强国保种”为张学良着力兴办女子教育的宗旨,他认为女子不应只是学习刺绣填词,而更重要的是学习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为民族、为建设新东北贡献力量。这就把对女子教育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不仅体现了张学良破除男尊女卑,树立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也体现了为实现强国大计,要使妇女并驾齐驱地跻身文化科技行列的无私愿望。

四、结语

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后,曾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兴办东北大学,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管理,其中,他重视女子教育的种种举措是他掌校东北大学期间的一大亮点,开大学女禁、兴办女子中学都是顺应历史规律、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开明之举,这其中有戊戌“兴女学”、“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历史大背景的影响,也有张学良教育思想中的远见卓识以及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他所倡导的男女平等思想、对女子受教育权的保障以及对女子教育的大力投入等举措对现今教育性别公平仍有一定启示作用。

作者:丁立新 王钰慧

女子大学体育教育论文 篇3:

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月经期对专业实践课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在月经期参加专业实践课的状况和经期反应、行经持续时间及月经血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实践课对经期反应、行经时间和月经血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随着运动量的增大,经期不适感增强,行经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和月经血量改变的百分率增高。

关键词: 月经期 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 专业实践课

1.引言

经期训练对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身体影响及月经失调情况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对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来说,运动训练是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的潜在因素。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月经周期的训练的研究与探讨是必要的,如何从实践和思想上合理、科学地建议和指导,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赤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5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经期训练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具体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在经期参加专业实践课,对月经周期、行经天数、身体反应等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对月经功能的影响,以及月经紊乱痛经等与运动的关系。并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女大学生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月经期训练提出一些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月经初潮情况及经期专业实践课月经功能状况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初潮年龄9~18岁,其中9~12岁为8.3%,12~14岁为52.1%,14~18岁为39.6%,18岁以上为0,初潮平均年龄为14.53。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初潮前开始运动的好专业运动员,初潮平均年龄为15.1±1.5岁,对照的非运动员则为13.46±13.61岁,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初潮平均年龄小于运动员,但大于非运动员女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与专业运动员,都有长期参与运动的经历,是中小学阶段女子运动的优秀者,运动能力高于一般女性,上述结果与有关报道认为运动年限越长初潮年龄越大一致。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和运动员初潮年龄状况表明,过早地、长期地参加专业实践课和运动训练是初潮推迟的主要外因之一。

调研统计可知,月经无规律6人,占12.5%;月经量异常8人,占16.7%;经期有明显综合症状35人,占62.9%。调查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月经失调在20%以上,而一般人群的发生率为2%~5%,运动员的发生率25%~30%,可见其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而与运动员相近。

2.2专业实践课出勤状况

专业实践课经期出勤一般采取停课见习、部分上课、正常上课三种形式,据调查统计显示三种出勤形式分别为29.2%、43.7%、27.1%,选择停课见习的理由依次为不方便、身体不适和不愿上课,分别占20.8%、72.9%和6.3%;部分上课的根据科目内容和负荷大小而定,正常上课者一般为已建立经期运动适应的女生,不愿上课者一般说明身体非常不舒服。据此表明,女生经期出勤主要依据经期身体状况、科目内容和负荷大小作出选择,反映出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运动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2.3痛经情况的分析

痛经是指女子月经期腹部疼痛等症状。据调查,48名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中有38人有痛经现象,其中重度痛经为14人,占29.2%,轻度痛经24人,占50%,无痛经的人数为11人,占20.8%。有关资料显示,痛经的发生率与女性的劳动强度成正比。体育师范学校女生在经期一般都无法避免较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从而导致很高的痛经发生率。

2.4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经期专业实践课的相关因素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练员87.6%是男性教练员,12.4%是女性教练员,男性教练员远远大于女性教练员,由于性别的原因,而对月经卫生知识了解不多,与学生沟通时产生害羞心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讲一点经期卫生保健知识的占39.2%,不讲的占61.8%,学生对经期卫生保健知识了解的占50.3%,非常了解的占27.5%,不了解的占22.2%。可见教师对学生经期上专业实践课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措施的意识很淡薄,学生在经期心理变化大,害羞感增强。由于对生理和经期卫生保健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对经期运动产生害怕心理,这种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从而主观上导致下丘脑的调节因子发生改变,造成激素分泌紊乱,引起月经不规律、痛经,从而影响专业实践课的进度等。

过度的大强度体育活动和专业实践课都会引起月经失调。由于院校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的限制,使教师对上课计划不科学合理地进行,致使科学训练的水平比较低,不能对经期的学生采取特殊的科学安排及合理地安排运动量,致使对那些痛经者不能因人而异,造成学生的月经失调率上升,从而影响专业实践课的成绩提升和上课进程。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曹泽颜.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415-419.

作者:迟凤红

上一篇:我国国际贸易探究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学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