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论文

2022-04-17

“他是点燃农民学习热情的人”,这是对吴洋校长最中肯的评价。昔日知识层面落后的农民已经转变成今日现代化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为昌平区农民带来这种转变的人,正是吴洋校长。为了今日的转变,吴洋投身农广校从事农民教育19年,时至今日,他的奋斗还在继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论文 篇1:

提高农民培训实效的对策探讨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实现农业技术改革,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要使得新型农业技术在广大的农民中间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需要有效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培训实。基于此,以西林县为探讨对象,加强西林县贫困村、贫困户在茶叶、柑橘水果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应用,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总体发展目标。

关键词 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广西西林县种植以柑橘、茶叶为主。西林县政府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需求,每年有一笔资金专款专用,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在当地开展了农业种植技术培训2场次以上,实现了全县44个贫困村,培训对象包括村干部、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等;实现了对有条件、有能力并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进行一次有效的培训,实现了总体培训人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的培训目标。

1 农业技术培训总体概述

1.1 培训对象

西林县实施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村干部、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指导员以及种植大户等,重点培训对象是建档在册的具有较强劳动力,且意愿培训的贫困户。培训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帮扶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贫困户的增收。

1.2 培训内容

以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产业品种、操作技能、产业信息、生产经营管理手段以及市场营销等,对发展“短平快”产业相关知识进行着重培训。

1.3 培训方式及成效

分级、分行业进行培训,由西林县委、县政府牵头领导,农业农村局进行实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包含了理论知识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示范,技能知识应用等课程。培训过程中,讲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易掌握的实用技术,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西林县农户的科技致富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致富能人和产业带头人,示范带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了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地区发展目标。

1.4 培训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农村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可以将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保障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地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农民培训,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與技能,使农民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对农民进行多方面农业知识的培训,使农民在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劳作的过程中还能够碰撞出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广大农民能够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结合自身所在区域的农业条件、农业气候以及农产品市场优势创新发展,从而高效高质地发展农业。

2 提高农民培训实效的策略

2.1 依托体制和标准进行农业培训

在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应针对农民培训建立完善的体系和评价标准,按体系、按标准、按程序进行农民培训,保障农民培训得到实际的效果。1)对农民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制,通过量化体系来针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例如,对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占比、培训学员的创业占比、典型学员的经济收入占比进行量化,在量化对比的过程中考察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使一切培训效果都由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结果来考核[1]。2)针对实际培训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培训工作,结合考核结果进行不断反思与总结,逐渐优化培训内容、优化教材、优化培训技能和方式,使所有的农民培训工作都能够制度化、标准化,保障农民培训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

2.2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农民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培训实效的基础来源于培训经费的投入,因此农业培训工作应在足够培训经费的保障下有序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需要有财政机构拨发专项的培训资金,然后按制度、按规定、按标准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只有在足够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才能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有条件、有能力、按质按量完成,也才能保障培训工作起到应有的培训效果,避免农民培训工作“走形式”地完成。完成了理论知识与技术培训,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农业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必然经历试验阶段,在该阶段应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广大农民充分的支持农业技术的试验和应用,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能够积极配合培训与试验工作,并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使农业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实施,从而为提升农民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

2.3 建立农民培训基地,进行农业技术示范

要想有效提高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使更多的专项农业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单纯的理论讲解和个体化的技术指导是无法实现的。结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农民的收入和生产水平现状,为农民建立培训基地,在该基地中进行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农民进行观摩和学习,从而依样画葫芦,在农业实践的过程中对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广泛的应用,可以保障农民培训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实施,使新型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示范基地的建设既要有专业的技术部门、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培训,同时还需要配备示范田和相应的新作物、新技术推广物资,使广大农民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实际观测到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所带来的重大丰收成果和经济效益[2]。在眼见为实的情况下既可以充分带动广大人民的知识和技术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相应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使农民培训工作的效果得到有效展现。

2.4 一对一指导,将专业技术推广入户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具有经济薄弱、教育水平低的特点,而且有很多农村地区处于偏远山区,信息的传播速度较慢,导致广大农业地区的新知识新技术更新速度慢,同时广大农民学习和应用相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低。基于这一现状和特點,在进行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应指导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入户培训,将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入户,使广大农民能够在培训人员的指导和带动下,应用新知识和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使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指导一方、带动一方、辐射一方,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自我国实施土地个体化政策以来,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急切希望拥有新技术、新知识,然而迫于现实环境和基础条件的局限,他们在农业技术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一对一的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将更先进、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入户,可以充分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使广大农民在培训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进行农业生产,真正地保障了农民培训知识和技能落到实处,为广大农民的生产带来实际效益。

2.5 塑造典型人物,强化农业技术的宣传作用

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得不到显著提高,一方面来自于培训方式和培训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制于广大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当广大农民能够深刻认识到新技术新知识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时,便会积极投入到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中[3]。而在农业培训的过程中树立新知识、新技术应用的成功人物,树立榜样,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的宣传作用,可以使广大人民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工作中,提高培训效果。榜样所起到的就是引领作用,所选取的榜样应该是广大农民所熟知的身边人物,通过针对广大农民身边的人物进行专业技术和培训,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农业生产中从而获得广大的收益。然后再将这样的典型人物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周边农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相应知识和技术带来的利润,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农业培训的实际效果。

3 结语

通过有效的农业培训工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首先需要依靠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然后需要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在足够的经费保障下使农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再通过建立农业知识和技术示范基地,引导广大农民进行观摩和学习,并通过一对一指导和专项技术入户指导以及建立榜样示范作用,吸引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和技术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农业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效益,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 李青利.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9):40-41.

[2] 吉利.积极推广农机技术 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以公主岭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为例[J].吉林农业,2016(23):51.

[3] 朱英.当代农业技术培训实效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8):37,40.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韦晓思

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论文 篇2:

点燃农民学习热情的人

“他是点燃农民学习热情的人”,这是对吴洋校长最中肯的评价。昔日知识层面落后的农民已经转变成今日现代化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为昌平区农民带来这种转变的人,正是吴洋校长。为了今日的转变,吴洋投身农广校从事农民教育19年,时至今日,他的奋斗还在继续。

以农为根,把农广教育深深植根于农业生产的基层一线

“只有一点一滴地从教育着手,才可以一点一滴地进行建设”,这是梁漱溟先生的名言,也是吴洋校长的信念。“怎样实现科教兴农,怎样让农业技术惠及农民,怎样让科技武装农民,怎样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19年间这几个问题日日夜夜徘徊在吴洋心中。因为他深知,这些问题一天不破解,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就一天不能得到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实践。吴洋心中很明白,只有做农民需要的课程,才能让农民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调动起农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了解农民需求。我们要把农民需要的知识讲给他们听,我们的课程设计来源于农民的需要,做农民需要的培训,让我们的课程能服务于农业生产”。

“实践”二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要付出实打实的辛苦。“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清晨一身雾水”,这句话是对吴洋校长的最好写照。为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到农村、合作社做调研,长期扎根在7所农民田间学校。鑫诚缘果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也是吴洋校长的“试验田”。几年来,吴洋立足昌平区草莓生产销售的一线,和崔维国社长及合作社技术人员一起,着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根据农民需求和生产问题,吴洋积极联络各技术单位进行农业技术创新;通过现场会、培训等方式先后推广草莓间套作技术、栗蘑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土壤消毒技术、温室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等共计60个项目,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200余次,培养土专家10余人,培养科技农民400余名。与此同时,他还联系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零时差、零门槛、零距离、零费用”的四零服务,组织专家入户指导1000余次,真正地解决了农民生产问题,助推了农业发展。世界草莓大会、北京农业嘉年华里看到的草莓大多是鑫诚缘合作社生产的。

以教为本,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开展职业培训;

育才强农,培育爱农知农懂农的新农人

昌平农广校是昌平区唯一一家从事农民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的专业学校。校长吴洋带领教师努力培育具有昌平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他建工作站,建农民田间学校,建实训基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他钟情校社合作、文化驻乡,致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有限,农民业余时间有限,这些难题都阻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吴洋在实地调研后,充分发挥农广校的教育作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改革创新。他深入研究近年来开展农村教育的做法,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与中高职贯通培养相结合,实施“昌平区文化驻乡”工程,在农村开办文化大院,让农民学文化,增素质,为此昌平农广校被授予“昌平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基地”。

从2014年开始,先后有20名合作社社长、35名青年农场主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被吴洋校长推荐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参加大专学习。海疆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海疆经吴洋推荐成为全国百名青年农场主。几年间海疆社长带领山区农民种植栗蘑,让农民脱贫致富。海疆社长在自己的微信群里亲切的称呼吴洋为“农民的贴心人”。

在实践中,吴洋还将目光投向了合作社社长的子女身上,大力培育年轻的“农二代”。张增阔、崔天云、雷伟伟、张新迪等一批“农二代”成为吴洋校长重点培育的对象。吴洋带领这批年轻人走出去参加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

吴洋不仅对昌平的职业农民热情对待,即使外省的职业农民找到他,他也热情帮助。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新蓝图种植合作社社长蒋艳就是通过吴洋校长的对接,联系到昌平农广校海疆果品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在遵义的山区成功的种植栗蘑,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蒋艳在给吴洋的信中说道:“吴洋校长亲自带我去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我认识栗蘑专家,更是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有信心走上带动农民致富的创业路。”

吴洋还创立“四个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广大农民切实尝到了进门学知识、下地获技术、上网得信息、业余受教育的甜头。他把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农民说,让农民讲,让农民现场解决问题,还课堂于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谷永明是一名被称为“开着奔驰车放羊的”养殖大户,在被筛选进入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就说“我参加的培训太多了,净是骗人的,农广校组织的培训我第一次参加,我倒要看看有什么新意”。通过分段式培育工作,谷永明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他说:“这是我参加过最好的、最吸引我的培训了。”如今,谷永明已经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参加大专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农民。

实践证明,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堂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突出了,学员带着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教育培训农民争着来、抢着来、愿意来。“培训你一天跟踪服务你一年”,在吴洋校长的带领下,昌平农广校正在继续践行“培训完了变成培育成了”理念。

昌平电视台先后为昌平农广校录制了6期农民培训专题节目,在昌平电视台播放,宣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受到社会的好评。

特色立校,走校社合作办学之路

昌平农广校始建于1983年,是受北京市农广校业务指导的以广播电视为主导的农业成人中专学校。在吴洋校长的带领下,他们扎根农村,一手抓职业农民培育,让农民得到专业技术知识,一手抓农民文化教育,把精神文明的火种传到千家万户。如何增强农广校的战斗力,如何让社会认可农广校,是吴洋一直深思的问题。在“四个课堂”取得一定成果后,为了突破农村教育资源的限制,吴洋创新性地提出了校社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多年的实践调研中,他发现,农广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完善的办学体系,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而农民合作社有众多的培训对象,有迫切的教育需求,也有一定的示范影響作用。在实地考察后,他在昌平区445家农民合作社中选取8家作为试点,建立了农民田间学校,把农广教育搬进合作社。为此吴洋校长与社长们多方探讨,利用合作社的土地资源先后建立10个试验实训基地,在合作社田间学校开办9个中专班。第一年开办校社合作的培训就成绩斐然——368人参加学习,205人顺利毕业。就在2016年,校社合作的培训班更是培训出了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的生产经营型职业新型农民80人,为昌平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昌平区农广校在吴洋校长带领下建设了一支熟练掌握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农业专业技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专职教师15 名,兼职教师30名,专职教师有1名博士、2名硕士、12名本科毕业;兼职教师有市级专家10名、区级专家10名和乡土专家10名。吴洋校长一直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教研活动,积极主动承担北京市教科院布置的教育研究课题。近3年来,他组织并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125次,完成研究课题5个,编写教材5套,撰写论文35篇。

多年来,吴洋校长的工作成就突出,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肯定。他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农广校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北京市农广校颁发的优秀校长证书、北京市农广校优秀管理者等称号。2017年4月吴洋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聘请担任全国学习型农村创建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

吴洋一路走来,“农村、农业、农民”是他心目中分量最重的三个词。也正是为了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他十九年奋斗在第一线,将自己的坚持与奉献,化作星星之火,点燃了自己的理想,也点燃了农民学习、致富的热情和希望。

(供稿单位: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论文 篇3:

浅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和对策

摘要:农业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又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后,农民通过科学技术增加了收益,但由于农民的主观因素以及客观条件限制,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的研究。基于此,分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部门是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涉及农、林、水、畜牧方面,在过去的时期就推广良种良法、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疫情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让群众明白新技术用于指导生产,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乡镇推广过程中,无论是推广管理体系,还是农民接受程度,都会对推广结果有一定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推广措施,促使乡镇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

1.1.1 农技推广人员少 当前,在乡镇地区,主要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来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涉及农、林、水、畜牧等行业,工作范围广且内容多,职能职责多,人员的编制也多,占政府总人数的30%-35%。但是各个乡镇仅仅具备较少专技人员来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这些人还需协助政府开展其他工作,导致乡镇地区普遍存在着不仅农技人员少,并且人员的变动大,综合素质不均等,同时无法集中精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

1.1.2 管理制度影响了指导工作 当前,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来领导和管理当地的农业服务中心,在业务方面由自然资源局、农业局以及水务局指导工作,由于存在着多头领导的问题,也形成管理人员对推广的内容及技术不了解的情况,也就是外行领导的局面,导致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协调。

1.1.3 经费保障不到位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虽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除了职工工资外,办公经费供给极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需要经费开支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较单一也不高,工作任务也繁重,严重不成正比,无法提升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1.2基础设施薄弱

1.2.1 办公环境差 绝大多数乡镇服务中心存在着办公环境差,办公设备简陋的问题1.2.2 缺乏实验仪器

1.2.3 不具备专属试验田 一些乡镇并不具备示范推广试验田,导致示范试验很难开展,进而难以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

1.2.4 不具备教学场所

1.3 推广人员业务水平低

1.3.1 缺乏系统的推广知识培训 一些乡镇没有为推广人员提供新技术培训,导致其无法掌握全新的知识,采取的是陈旧的推广方式,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使得先进农业技术无法得到有效推广。

1.3.2 知识老化 乡镇农技员由于缺乏进修培训机会,同时单位没有为其提供相关图书资源,缺乏网络教育渠道,导致其知识更新较慢,技术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需求[1]。

1.4 推广工作效率较低

1.4.1 缺乏开拓以及创造性意识 由于受到工作条件以及业务水平的限制,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普遍工作积极性较低,缺乏开拓性以及创造性意识,使得农技推广效果较差。

1.4.2 推广方式老套 乡镇地区农技人员主要接受农民询问,很少在田间开展直接指导,无法掌握田间实际动态,导致其指導建议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1.4.3 对农民缺乏技术培训以及跟踪服务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很少为农民组织技术培训,没有做好技术跟踪服务,导致农民无法对新技术进行正确应用,进而很难掌握新技术,使得新技术在使用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农民不信任新技术而增加了推广难度。

1.4.4土地撂荒地较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物价水平的提高而粮食价位的低迷,无法刺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服务对象的高龄化,无法接受和认知技术推广的重要性、科学性、时效性;市场引导的不确定性,有些作物的更新换代太快,给种植户增加了难度,比如柑橘类。

2 改进措施

2.1 提升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

2.1.1从农业服务中心中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分离出来,将其转变为职能专一的农技服务单位,增加农技人员数量,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得以集中开展农技推广服务[2]。

2.1.2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及时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为当地政府做好参谋和助手,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难题。

2.1.3展望农业发展的方向,坚持和完善“农业人”和“农技推广人”的使命和担当。把发展当地农业,振兴乡村发展,服务农业为己任,刻苦钻研,不断增强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2.1.4蹲点基层,从田间地头、种养植大户、专合社等农业一线开始,了解产业及推广的成效和问题并进行解决。促进“一村一品”产业的形成并巩固,从而实现生态、有机、“三高”农业的发展。

2.2 保障经费合理投入 首先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晋级晋升机制,在办公经费、绩效、差旅以及福利、学习考察等费用提高到同等事业单位的水平;

2.2.1 完善办公条件 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增加办公面积,配备电脑以及打印机等各种现代办公设备,使办公效率有所提高。开通计算机网络,采用专业软件对各种信息以及数据进行处理,使处理结果具备更高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2.2 设置实验室等工作室 建设适宜乡镇工作需要的实验室,同时为其配备必须的设备以及仪器,保证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岗位工作的设置。

2.2.3 具备试验田 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配备试验田,从而更好的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以及示范,进而探寻出适宜的先进技术,使这些新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以及应用。

2.2.开通信息网络 开通信息网络,帮助农技员更好的掌握全新的科技方向,进而使农户获得先进并且系统的技术服务。

2.3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素质

2.3.1 定期组织知识培训 定期开展系统的农技推广方面的知识培训,帮助农技推广人员了解有效的推广方法,进而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通过培训,要具有现阶段新农业发展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国家三农政策为指引,因地制宜,立志扎根基层服务三农,解决当地农民生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化解效益提升的难题;并且要有发展当地农业为己任的担当意识。

2.3.2 与农业院校合作

做好与农业院校的合作工作,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参与层次较高的讲座或者培训,不断扩展农技人员的知识,帮助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3]。

2.4 改进推广方式

2.4.1 大众传播法 对杂志、报纸、黑板报等文字印刷品以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视听媒介进行充分利用,为农户讲解全新的农业技术。

2.4.2 集体指导法 开展成果示范以及方法示范,组织农户进行实地参观,定期对其开展培训。

2.4.3 个别指导法 做好示范户、科技户以及专业户的访问工作,使新技术得到有效扩散;对农户开展电话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2.5 改善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对于农户的咨询要充满耐心。为其详细并且热情的解惑,保证有问必答;如果一时无法解答,需要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专家咨询寻找答案。

2.6 加强技术培训以及跟踪服务 定期举办讲座以及培训班,为农户传授农业科学知识,介绍各种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在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要加强跟踪服务,帮助农民做好问题的解决工作,使其真正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进而有效扩散并普及农业新技术。

作者:朱文东

上一篇:科研教学促进作用论文下一篇:器官系统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