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管理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妨碍了职业教育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因此,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理顺职业教育管理架构,建立一个统一、精干、高效、协调、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就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论文 篇1: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摘要:我国现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弊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协调配合,还需要政府组建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协调机构,形成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促使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 体制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又称“中专”)、职业高中(又称“职高”)和技工学校(又称“技校”)这三类职业学校。这三类学校曾经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国家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政策上给予职业学校很大的倾斜,这三类职业学校当中的“中专”曾经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竞相追逐的理想学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中专”录取分数线比重点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还高出很多,这在现在来看,是难以置信的。社会主义建设慢慢步入正轨以后,国家对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越来越欠缺,因此普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职业学校则退居二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普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社会呼吁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管理人才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大主题,职业学校特别是技工学校的发展受到各方的关注。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城市之一,本省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广东地区的人才需求,而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直辖市,其职业学校的发展现状也是问题多多。本文拟从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略做探讨,以窥见一斑。

一、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2013年,广州市、区属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共有54所,技工学校有28所,技工学校占三类职业学校的34%;28所技工学校中,民办技工学校19所,占了技工学校的68%;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当年的招生数44899人(其中民办2553人),技工学校招生数44434人(含非全日制學生),技工学校招生数占三类职业学校招生数49.7%;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当年的在校生129278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22216人,技工学校占三类职业学校在校生48.6%;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教职工6912人(其中专任教师5010人),技工学校教职工4998人(其中专任教师4290人),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在校生与教职工的生师比是18.7,技工学校在校生与教职工的生师比是24.5;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在校生与专任教师的生师比是25.8,技工学校在校生与专任教师的生师比是28.5;三类职业学校毕业生62355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40891人),技工学校毕业生21464人,占34.4%。

二、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行管理体制

目前,广州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是: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这两类学校统称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归口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归劳动部门管理。

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大部分属于事业编制学校,办学经费能基本得到保障,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生师比例较低,专业设置以三产类业居多。近几年来,广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的比重占三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60%以上;但相对而言,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其“双师型”教师、实验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条件较差,培养的毕业生仍然以“文职类”居多,对企业迫切需求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贡献不大。

劳动部门管理的学校具有较强的企业背景,许多学校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按办校性质分,目前广州市、区属28所技工学校中属于民办性质的有19所,占三分之二以上,而属于事业性质的学校仅有9所,不到三分之一,与广州市、区属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大部分属于事业编制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这一状况与我国技工学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建之初的定位(即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时至今日,这种联系仍然是技工学校的一大特点。

由于技工学校的企业背景较强,因此其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度也较高。技工学校的一批以二产类为主的特色专业,是中专和职业高中所不可替代的,这些学校和专业在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别是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三、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两条线管理下的不公平现象

学生层面,中专和职业高中的招生由国家或地区统招,有成绩要求,毕业证由教育部门颁发;而技工学校的招生没有成绩要求,大部分由学校自招,毕业证是劳动部门颁发。某些专业的资格证书也向教育部门倾向,比如几年前,会计从业资格证,教育部门管辖下的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全日制学历的学生不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凭毕业证就能申请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劳动部管辖下的技工学校全日制会计专业学生则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方能申请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上种种的“不公平待遇”导致学生及家长甚至教师都普遍认为技工学校的学生不如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学生,社会上也偏向于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误认为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的含金量要高于劳动部颁发的技工类毕业证,加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读技校就是下工厂、做苦力,不支持孩子就读技工学校。对教育对象的不公平,导致技工学校成了“差生”的最后“栖息地”。时至今日,这种情况仍然未得到彻底改变,从当下的“高技+成人大专”双学历制就可窥其一般。

教师层面,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绝大部分属于事业编制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有编制的(即“铁饭碗”),教师的福利待遇有保障,吸引了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师资力量相对充足;而劳动部门管辖的技工学校大部分是民办学校,民办技工学校的教师都是合同制的(即“合同工”),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比不上事业编制学校的教师。即使是公办的技工学校,由于技工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更多、任务更繁重,正编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比不上同级的教育部属下的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教师。加上技工学校的招生相当一部分是非全日制学生,学校教师要承担假期招生的任务,带学生下厂、下企业实习的任务等,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加剧。技工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定名额较少、要求偏高,一些优秀教师从教多年,奖状不少,科研也有,到最后参评的时候,却被告知这些奖项、科研项目是行业协会的或者是劳动保障系统颁发的,不符合职称评定要求,评职称事宜一拖再拖。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异导致技校教师纷纷跳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被企业挖走,技校教师流动性过强,给学校的生存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二)看似人人管,实质无人管,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现有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上的整体性、统一性、协同性不足,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协调困难,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资源,经营效率仍相对较低等等问题。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难以进行统筹协调,专业设置重复,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专业特色建设不明显。据估计,目前广州市中职校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学校数多达90%以上,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校数占三类职业学校的60%以上。因各个学校都想走综合路线,学校大力推广开设新专业,旧专业也照开,导致部分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数目过多,管理跟不上,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开设的专业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有点大杂烩的味。

许多部门的部委,仍然存在部门利益争夺和重复学校。特别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学校教育、社会培训、教材出版等诸多领域,用自己的方式,形成了职业教育管理职能分割模式,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教育局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协调配合

所有学校不管中专、职高还是技校,不管公办还是民办,统一划归教育局管理,不再划分劳动局和教育局分管机制;教師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均由教育局统筹,人事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协助;所有职业学校招生均采用统一分数线,由学生自由选择,保证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招生对象公平;学生的毕业证书统一由教育部门颁发,均具有普通高中同等学历,毕业后享有同等的升学或就业机会;调整劳动部门的职能,主要负责职业技术、技能的鉴定,职业岗位的上岗证、操作证的考核、颁发、后续培训,社会人员的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等。有关专家早已提出把技工学校并入教育局管理,但广州市职业学校至今仍未执行。

(二)组建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协调机构,定期召开职业教育联席会议

组建职业教育高层协调机构,形成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学校参与。通过定期开展中等职业大类专业办学的调查,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职工培训和专业办学交流与合作。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协调教育、劳动及有关行业部门的工作,制定和落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目前广州市已成立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下设土木水利、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房地产物业、旅游、文化艺术、服装、工艺美术、学前教育、司法、公共管理与服务共15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因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不包含技工教育,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中,根本没有技工学校的代表,可见教育局仍然是把技工学校拒之门外。俨然一副“这没你的事!”的姿态,不得不怀疑其带有歧视色彩。笔者认为此类的专业委员会不仅要有技工学校的代表,还要有民办职业学校的代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这三类职业教育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三股重要力量,唯有把三股力拧成一团,才能使得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发展更加合拍。

参考文献:

[1]郝克明.谈松华.王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开放20年[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许凤琴.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法律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3).

[3]陈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综合版,2006(9).

[4]孟广平.余祖光.迈向21世纪的职教改革之路——我国职教体制如何适应多元化所有制结构[J].职教论坛,1998(1).

[5]黄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12(24).

(责编 张景贤)

作者:李海波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论文 篇2:

和谐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管理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妨碍了职业教育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因此,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理顺职业教育管理架构,建立一个统一、精干、高效、协调、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就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和谐;管理体制;创新

作者简介:王念哲(1962-),男,汉族,菏泽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力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职业教育领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这些问题涉及观念、政策与就业形势等不同方面。其症结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障碍。因此,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理顺职业教育管理架构。建立一个统一、精干、高效、协调、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就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指职业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管理职能以及运行机制等。建立一个高效、精干,既能加强宏观管理、便于统筹协调、能调动各业务部门积极性,又有利于微观管理、使办学单位有较大自主权的管理体制,是职业教育包括政府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两大体系形成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建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几经波折,形成了目前以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为基本形式的现行体系,这一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该体系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和谐因素,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学历教育管理上不协调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分别主管、规划,从而容易出现管理分散、政策不一、办学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一些地区教育部门计划建设若干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而劳动保障部门也计划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这势必造成资源浪费。

(二)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管理上脱节

在教育部门内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分属职成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部门主管,同样存在规划和管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在强调中、高职相互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情况下,两个阶段的教育课程内容难以衔接,层次和内容上区别不明显。

(三)不同部门之间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不协调。职业教育的业务管理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经费是计划和财政部门的事情。从财政归属看,教育事业费属于财政部门,教育基本建设费属于计划部门,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属于教育部门。尽管《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但这样的领导体制与组织形式也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缺乏权威性与战斗力和缺乏执行主体。

(四)上下级政府的权责分配不对称

主要表现在市县两级政府之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县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权责主要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但是,实际上普遍存在县财政支出经费发展职业教育、城市无偿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违背投资——受益原则的现象。此外,一些职业学校的领导体制也存在不协调。如一些省份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业务归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而学院领导班子中的党政一把手归省委组织部门管理,等等。

(五)社会参与度不高

目前,行业、企业、专家、学生等社会力量没有普遍参与到职业教育的管理当中。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其特殊性。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没有专家、学生的广泛支持。要实现和谐健康发展将是非常困难的。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明显缺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违背了组织管理的统一指挥原则:二是财权与事权分离,教育主管部门只有事权而无财权,不符合权责对等原则;三是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等社会团体和个人未介入管理组织,没有体现现代政府公共治理的内在要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实现教育创新,观念是根本,体制是关键。针对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中央和一些地市已经开始以建立市地统筹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的尝试,而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管理与管理体制领域也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借鉴国内外已有做法和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应不断地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一)调整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

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是政府实现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的组织基础。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目标的能否实现。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

1、构建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调整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形成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统一管理的局面。调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打破部门界限,简化理顺关系,建立一个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统一领导。一是设立各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从国务院到市地各级政府设立职业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可称“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有关业务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的代表、教育专家参与组成,以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核心。其职能是研究解决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或专题召开委员会议,共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在职业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义务,协调教育、劳动、计划、财政、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实现职业教育管理的协同化。二是改革现有机构。现教育部改为教育技能部,同时扩大职成教司的管理范围。即将现在归属教育部高教司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权和归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技工教育、职业培训的管理权划转至教育技能部职教司,这样,无论是初、中等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职业培训都归并到了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各地政府参照国务院的做法作出相应调整。职教司(国务院)或职教处、科(各地)负责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全面统筹协调全国或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职业教育调控管理的单一核心。在管理体制没有进行调整之前,应当积极采取建立和谐职教的一系列有效的行政措施。笔者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由一位行政首长来统一管理教育与劳动两个部门

的业务,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部门之间在管理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内耗和扯皮。

2、行政主管部门级别上移。职业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级别上移,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主阵地的规划和管理。根据区域发展理论,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而且政府层级越高,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能力越强。为此。需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重心,即不论任何性质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业务均交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教育技能厅主管:不论任何性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其业务均交由市政府教育技能局主管。初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则由县政府教育技能局(科)主管。

(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决策参谋和督导评价系统

1、健全决策参谋系统。职业教育管理的决策参谋系统主要由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机构组成。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类行业协会的建立和规范,使其在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领导下,分管本行业本领域内的职业教育的有关事务,包括人力需求预测、课程建设咨询、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组织职业培训、参与职业资格评估等等。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其它学术、信息机构开展工作,为职业教育管理决策提高理论指导。

2、完善督导评价系统。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正式增设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职能。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政府执行督导任务。对所辖行政区域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使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保证职业教育的各项机制顺利运行。督导机构的组成除了政府部门的人员之外,还应包括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校、教师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充分发挥对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和导向作用。

(三)增强社会参与程度

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中,必须要配备来自产业部门、又熟悉教育的领导干部,来管理职业教育的业务。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班子不能光是从精英大学中去选拔。世界职业教育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产业的属性。光是从教育内部来选拔职业教育的管理人才,不仅领导不好对国家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职业教育事业,而且还会有意无意地使职业教育变成普通教育的附属物。

(四)加强不同层次的衔接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对取得相应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免除技能考核。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陈篙.“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J].职教通讯,2005(5).

[2]陈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3]李桂华,赵鹏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4]陈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5]雷世平,姜群英.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探析[J].职教通讯,2007(8).

[6]孙琳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取向[J].职教论坛,2004(4).

[7]杜更.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5).

[8]陈龙体制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之本[J].南方论刊,2005(4).

[9]赵杰.如何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J].文教资料,2006(11).

[10]孟令臣.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7).

[11]肖玉梅,李茂荣.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责任编辑 张祥卉

作者:王念哲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论文 篇3:

浅论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针对各种关系进行相应的制度与机制安排。这些制度与机制安排应包括政府与学校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建立校企之间的互动机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职教教师管理的制度安排。而之所以要从政府与学校管理体制、校企之间的互动机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职教教师管理体制四个部分进行改革,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只依靠政府的推动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各个力量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制度安排

一、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制度安排

(一)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部门管理职能

针对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多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落实职业教育的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促进企业的利益驱动。通过对企业进行专项补助或者提供长期贷款的形式给与企业扶持,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在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监管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显示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重心在不断下移。在中央的宏观统筹指导下,逐步把管理职业教育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给予了地方政府和学校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我们当前要做的是,就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地方政府与职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同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监督管理。

二、学校与企业合作与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从实践中看,学校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同职业学校骨干人员一起组成委员会,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意见,出谋划策,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二)发挥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行业组织具有对本行业的企业进行组织与监督管理的职能。

(三)在法律的规定下,校企之间签订契约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的,应当签订委托合同。”校企双方应该在法律规定下,本着意识自治、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契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保障校企双方的合法利益,同时约束双方的不利行为,保证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增强学校活力的内部管理体制安排

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高效的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需要作必要的制度安排。

(一)构建多元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制度

在董事会制度下,董事会可以監督职业学校校长的行为,促使校长管理好职业学校。

(二)减少内部管理中间环节,建立两级管理体制

建立职业学校两级内部管理体制,可以减少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中间环节,解决由于管理层次过多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内部管理体制的优点是学校的内部责任明确,办事能直接找的责任人。使得任务的落实能力比较强,能有效提高职校的内部管理效率。

(三)建立专业法人制度

建立“专业法人制度”可以明确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权利,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了解市场信息,使得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促使学校专业与产业的结合。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准入制度

建立灵活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针对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高级技能的人才,适当降低学历标准,让这些拥有高级技能的人才能够加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来。采用教师资格年审制度,定期考核教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符合教师资格标准。

(二)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制度

1.拓宽师资培养培训渠道,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2.建立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倡导终身学习。

3.落实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落实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要把到企业实践作为提高职教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

五、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教

目前来说,首先应该对《职业教育法》做出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从法律上明确各个参与职业教育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防止互相之间推脱责任。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体现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所必须要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结语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学校关系问题,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部门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监管。针对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机制问题,建立校企之间专门的组织机构;发挥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在法律规定下,签订校企之间的契约;职业学校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建立为校企合作服务的运行机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制度,充分调动职业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教。

作者:韦美兵

上一篇:考试方法护理管理论文下一篇:农业改革农田水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