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班级管理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职业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的深层面,其要素包括班主任文化、学生文化、师生共同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引领班级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于无声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濡染,达到无痕教育的育人效果。

第一篇:职业教育班级管理论文

职业教育班级管理企业化研究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一项基本任务,但中职学生的现状则不容乐观。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它能提供直接可用的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沿用普通高中的班级管理模式,由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方式、途径和评价不尽相同,因此班级管理模式也应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际有所创新。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级管理;管理模式;企业化

作者简介:杨阳,助理讲师。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一项基本任务,但中职学生的现状则不容乐观。中职教育生源渠道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导致了学生素质的不平衡。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下滑,这不仅是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较难提高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也给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在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中职学生的管理做了许多的探讨与尝试。

1 班级管理改革背景

中职学校是直接面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教育单位。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它能提供直接可用的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沿用普通高中的班级管理模式,由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方式、途径和评价不尽相同,因此班级管理模式也应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际有所创新。2006年,我将06物流管理率先在班级管理及实作课中引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职能机构的设置、运作方式和评价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创新,将企业的文化和制度及管理方式引入班级管理和实作课之中,有总裁、总经理、副经理、部门主任、技术员等,有上岗、下岗,有模拟工资、奖金、罚款,有制度、有权利、义务等等。由于实施效果较好,从今年起我建议在全校全面开展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实验过程中可设立“厨师等级考评制管理”、“连队管理”、“薪酬制管理”等管理模式,虽然在管理中带有游戏成分,但我相信这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而班风、学风及校风也将会有明显改观。

2 班级管理改革的核心理念

首先,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教化育人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充分认识到人的智能结构、智力类型是不同的,也就决定了其成才的目标、途径不尽相同。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班级学生集体应是一个“模拟社会”,每个学生应是课堂社会的主人,班级社会的“公民”。为此,我校在实施班级管理模式改革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索、顿悟建构,将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我道德要求,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同时密切与行业接触,通过模拟的或真实的场景(实践)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管理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感知上岗的喜悦下岗的失落,最终让学生明白未来职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让他们感悟到什么样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建立“立体网状”的整体德育观念。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成功,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各个层面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从而使德育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能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如可通过分管校长、德育处、团委、班主任这条线,重点抓班级管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组织系列化的德育活动;通过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再到任课教师,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学科德育渗透,协调德育活动,做到教书育人;最后形成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立体网络”。

3 班级管理改革的构想及实施过程

结合我校实际,班级管理模式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班级管理这个层面,还需与学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建立一套能将班级管理与课程改革有机融会的体制,使管理和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机结合。具体构想和实施过程为:

(1)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和本专业的特点确定本班的班级管理模式、职能机构的设置及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制度,如电子专业实施模拟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实施团队管理、酒店管理实施酬薪制货币管理、烹饪专业实施厨师等级考评制管理等管理模式。

(2)以专业实作课为载体,把班级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与专业课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使班级管理模式不流于形式,不做空架子,让学生在学习和管理中不断自悟、自律、自立、自强。现以电子专业实施模拟企业管理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将班级变为企业,学生变为具有各种职务的员工,用企业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去约束学生行为,在新奇的带有浓厚游戏色彩的管理模式下,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兴趣和追求成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模拟管理体系如下:

为配合管理的有效实施,我们制定了与企业要求相似的《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器材赔偿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内部员工转岗制度》、《工资发放制度》(工资的多少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和能力,将与操行评定和推荐就业挂钩)等系列制度。这样一来,班主任与学生的角色、班级管理体系和制度都发生了转变,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也发生变革,因此,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的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激情。其次,选拔、培养管理干部,让担任各种职务的员工明确岗位职责,每届任期一月,每月评比,在整个部门,如果有人的理论分析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工作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高出部门主任,则部门主任自动换届。与此类似,确定总经理、部门主任、总务主任、办公室主任、技术员的换届方案。这样,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遵循了能者上前、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学生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形成。第三,在实践中培养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参与论证每个目标的实施方案,授予管理人员临机专断的权力,既是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又是让他们放手工作的前提。只有让管理人员不断地工作,不怕他们在工作中犯错误,他们才能够通过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当然,专业不同其班级管理模式不同,管理的方式也不同,但其核心是一样的,管是为了不管,就是充分培养中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个中心进行改革。专业课、文化课教师要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我校旅游专业结合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综合性模块式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就业要求为出发点,每个学月各科老师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如:本月专业课上服务流程训练,那么物流课上物流流程训练,市场营销上市场营销流程训练,电子商务上商务服务流程训练,礼仪课上服务流程中的礼仪规范,形体课对学生在服务流程中不当的体姿做纠正,英语课训练学生掌握这些程序中的英语对话,数学课进行教学内容是速算、背菜单、各类报表的填写、成本核算等与行业结合的知识,语文课就在训练总结上下功夫,养成学生善于总结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4 实施过程带来的变化和成效

4.1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各种类型和性格的学生都有。通过管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每个人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总结能力、发现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通过与专业实作课的结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学习上互相帮助、你追我赶、蔚然成风;集体观念得以增强,基本无人故意破坏生产设备、浪费训练器材;纪律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增强。正如学生在总结中所说:“模拟企业管理,让我改变了自我,养成了遵守纪律、勤俭节约、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4.2 班级凝聚力得以增强

班级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转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自为。他们共同参与班级各层次的管理,并担任满意的角色,班内充满了良性竞争,又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班内,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多了,关系也融洽了,正如学生总结时说:“我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主任以及技术员的无私帮助……”。由于管理到位,责任到位,老师在与不在班级的整体运转都非常正常,使班级凝聚力得以提升。

4.3 实验效果获得家长赞赏和好评

随着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进行,家长们对比了模拟企业管理模式下学生技能训练后,结合自己子女的发展变化,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大加赞赏,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而班主任在与家长联系时也会给家长们也上了一堂如何规划孩子未来的课,令大多数的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及该班的班级管理模式,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真城,并从课程设置上充分感受孩子发展的希望。

5 对班级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思考

虽然班级管理模式现已试行并取得成效,但由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观念仍需转变,同时各班进行改革时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力度及落实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改革所取得的效果也将会有所不同,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完善逐步将班级管理模式改革进行到底。

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把课改的理念渗透班级管理之中,充分运用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进行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比如在班级管理模式中,除了根据学生工作和贡献大小发放当月工资外,科任教师还可依据学生当月甚至当堂学习的情况发放奖金,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机会总垂青有准备和付出的人,以此培养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但遗憾的是有些老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奖金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流于形式,没有更好地发挥其产生的真实作用,也就是说还没意识到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好处。

其次,在班级管理模式改革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弹性学分制,延伸其内涵和外延。在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势在必行,分层次教学、“走班制”也悄然兴起,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即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和实践创造出既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能把握自己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又能深化班级管理改革的模式,最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第三,文化课及专业课为市场、岗位需求服务的意识不够,专业实作基地的建设仍需加强。通过改革让更多的老师特别是文化课老师走入社会、走进行业,了解行业的需求,从而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快校内、校外实训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怎样才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但是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合力,缺一不可,中职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必须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即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家长和社会的需要进行管理;此外,作为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者,班主任等,还要认真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了解中职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寻求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效解决中职学生难管理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效应。使中职学校的同学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兰婷,姚贵平.职业中学高一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上)

[2]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4).

[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2).

[4]柳清秀.大学班级管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6).

[5]赵学华,徐凤云.学校成功教育管理方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9).

[6]刘红.教育部发布2006年工作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

[7]王绪.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作者:杨阳

第二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的无痕教育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的深层面,其要素包括班主任文化、学生文化、师生共同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引领班级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于无声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濡染,达到无痕教育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精神文化;无痕教育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促进化学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教学内容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申银群(1978—),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唐劲军(1977—),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教师,系本文通讯作者,通讯方式:tjj3333@163.com。

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新与完善课程内容,也需要重新建构班级管理理念及策略,如何民主、高效地进行班级建设是教育管理探索的经典话题。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具体运作的载体,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首要因素。切合时代教育理念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能引领班级发展,建设好班级精神文化对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笔者结合所管理的班级,就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发表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班级精神文化概念及意义[HTSS]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场所,也是一个现实的生活世界。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特定环境中,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置身其中的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形成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体现出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2]它包括班级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等,其中班级精神文化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始,又是其目标,班级的其他文化建设由它延伸和辐射以影响班级成员。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特定的集体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标准、理想目标,以及师生、生生间的人际关系,班级舆论等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它属于班级文化的深层次,体现为班级的一种精神氛围,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有些影响甚至伴随着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对其一生产生积极作用。它就像一位隐形的“教育工作者”、一位潜在的“副班主任”,通过熏陶濡染对学生进行无声教育,起到显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二、班级精神文化内蕴及建设[HTSS]

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力量隐性又强大,它是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之一,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并营造分享交流彼此感悟的班级环境与氛围。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外体悟的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很多是班级精神文化赋予的。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关键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前常认为只是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对象客体,新课程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班级精神文化内涵需重新建构,它不单指班主任文化,应包括班主任文化与学生文化两大要素。

(一)班主任文化:道德、知识、真爱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集体的枢纽和灵魂,是学生在班级中生活成长的支撑和动力。班主任在自身修养品德、知识文化、情感爱心等方面提高自己和要求自我,形成良好的班主任文化,影响着班集体的文化、思想、制度,引领着班级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教育价值并直接深入影响学生的成长。

1.润物无声——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

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班主任是学生的道德引导者、精神濡染者、人格塑造者,拥有良好个性修养、道德品质的班主任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班主任的工作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因此,要建设良好的班主任精神文化。笔者管理的班级入学初,偶尔发生钱物被盗的事件,这影响了学生的心情。一次生活委员收班费,发现居然多出一百多元,最终生活委员如实上交了。其实这是笔者刻意为之,笔者是想设置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开展教育,同时笔者还感谢生活委员能够让老师检验自己,那一刻,笔者发现学生动容了。后来生活委员因收费总额不够愧疚时,笔者安慰他,并垫付了缺少的金额。慢慢地,笔者发现整个班级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偷盗财物的现象没有了,拾金不昧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班主任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班主任的真善美能巧妙地影响和激励学生,实现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

2.孜孜不倦——精湛的专业知识濡染学生

班主任的文化引领作用还来自丰富的知识底蕴,博学多才,视野开阔,这些都是班主任文化建设的重要砝码。今天的学生不是一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他们见识多思域宽,要想教导他们,班主任要广收博取,需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会学习、懂生活,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的教师才容易影响学生, 激起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强化思想教育的效果。比如谈到偶像,有学生竟以秦桧、希特勒、本·拉登为偶像,笔者随即给他们讲起秦桧后人游岳飞庙的故事,他看到呈跪态的秦桧夫妇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不禁为先祖羞愧:“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笔者接着引导:“秦桧屈膝投降、陷害忠良,是民族、历史的罪人,他的后代都为秦桧感到无地自容,你们愿意崇拜他吗?”此时学生纷纷摇头,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孜孜不倦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文化素养水平,形成文化育人的独特魅力。

3.潜移默化——温暖的真爱感化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对学生倾注真爱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情感主旋律, 爱的投资越多, 教育的成果就有可能越大。教育的内核是心的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就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就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温暖感化学生,激发其积极的情感和力量。班主任的爱心可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成长的点点滴滴,了解并悦纳各学生的差异,隐恶扬善,发展特长;细寻学生闪光点,缩小心理落差,促其健康奋进。对于学生而言,即使是短短的一则评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殷殷的希望、浓浓的爱意。譬如对班级中一些自律性差或是成绩落后的学生可以这样写:你不是“差生”,你只是需要改的缺点稍多些;你是个好学生,因为你在不断地努力超越自己。这样的评语,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澎湃的激情,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流动,生发出努力的冲动。

(二)学生文化——交流、共享、合作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学生是被影响的对象,又是建设的主体,学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是宝贵的班级文化资源。日本教育家片冈德雄指出,把成长和学习作为最大目标的班级组织管理的第一种方式,是让班级的全体学生,在自己的集体中获得适当的分工,分担角色,让他们在一个“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上[3]。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个性文化、道德素养也各有差异。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相互包容、尊重差异,彼此取长补短,允许不一样的声音,学生能够在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促动、相互融合,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英国作家萧伯纳说的“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班级尊重融入学生文化,集体中的学生合为一股力,建设“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在一个先进的共同体里,个体的活动总是“和”而不“同”;个体文化影响既有益于大局又不拘一格[4]。学生文化有交流、共享、合作的平台和情境,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文化就有展示的机会,久之,会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拓宽学生的文化视域。笔者的班级建立了生生合作学习机制, 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学习帮扶讲师团,生活自主管理委员会等,锻炼个体学习管理能力,促进整体共生发展。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后还可或自由或轮换组合成员,自己取名字、亮口号、定目标,合作又竞争,展示个性,加强团队合作。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三)师生共同文化:尊重、民主、对话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发挥班主任文化的主导和凸显学生文化的主体,同时还要有师生文化的契合融汇。班级精神文化要由教师制定的“制度”走向师生的直接“对话”,不能是班主任一手把控绝对话语权,而是尊重、民主、对话,寻求集体中班主任、学生、科任教师甚至家长的多元价值话语。通过对话,让师生在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接收中,在精神互通中构筑班级愿景,实现班级目标。

尊重师生共同文化,形成师生共同追寻的理想信念,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内化为愿意遵循的准则并付诸行动。建设好这样的精神文明, 班主任就可少指导或只隐性指导,让学生较少地感知教师的教

育意图,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譬如有学生较抵触穿校服,笔者这样教育:一位高年级师兄不爱穿校服,有次他生病出校,穿着校服乘坐公共汽车,一位乘客看见他的校服,对大家说,“这是我们最好的中学,他是最优秀的学生,看他学习很累了,我们给他让让座”。这位同学的脸刷地红了,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从此他爱上了校服。学生很受触动,表示要集体穿校服,并协商周一至周四穿校服和班服,周五展示个性服装。这种方式尊重了学生认知,营造了宽松民主的师生双向交流氛围,使得班级的文化建设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建设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能使师生和谐共处,班主任良好的文化素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又能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于无声无痕中接受精神文化的濡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融入集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激励,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并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

[2]史华楠.校园文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片冈德雄.班级社会学[M].贺晓星,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4]杨金海.人的存在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申银群唐劲军

第三篇:运用激励教育 优化班级管理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教育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班集体管理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在职业中学,采用激励的教育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班级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 管理 激励 方法

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自信心,而他们正处于一种急速发展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激励教育很适合我们职高学生。激励教育就是创造一种教育上的合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的主动、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怯懦,增强其自信心;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激励教育的方法

1.目标激励。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取,反之,就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激励教育管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通过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作为班主任,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爱好、基础和需要等具体的情况,从而帮助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目标。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

2.信心激励。信心可以将一个人推向成功,而建立自信心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相信自己有能力;第二,感觉到被别人所欣赏,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接受,也就是被人欣赏。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创设一个欣赏、信任学生的环境,使学生的自信心转化为内在动力。

3.爱心激励。爱心是实施激励教育的情感基础。班主任关爱学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学生,培养出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他们的心灵也会向往善良、成功等美好的愿望,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不断向上。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十分注意运用榜样激励的手段。可以用榜样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便会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来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5.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常见的有奖品、奖金等,精神激励包括赞美、信任、表彰、崇敬和荣誉,像各级部门授予光荣称号或荣誉证书,或是老师、同学、领导对他们欢迎、爱戴、敬重的心态。物质激励相对精神激励而言,更直接,短期效应强,但精神激励更持久,层次更深刻,需要将两者有效地结合使用。

二、激励教育的注意点

1.口头语言激励。班主任在和学生交谈时,要有意识地肯定对方的价值,提高自我的期望水平,强调学生的不可缺少性,促其产生自尊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另外,班主任在指明学生的不足之处时,不可滥用批评,应谨慎运用否定性评价,最好先肯定学生,再提出问题,需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即使是指出学生的错误,恰当的语言也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2.书面语言激励。班主任利用书面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操行评语进行的。拜读许多优秀教师的评语,发现过去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该生一年来在校如何”之类的开场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操行的个性化的把握和评价,生动、具体、感人,是真诚的肯定和赞美,是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和暗示。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条让学生感动的评语其威力是无穷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3.身体语言激励。班主任应追求和谐得体的衣着打扮,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利于增进沟通。同时更应注意动态的体势语言,诸如点头、拍肩、握手、手势、姿势等,它对人的影响比静体态更强烈。在和学生沟通时,正确的姿势是:上身微微前倾,缩短彼此距离,两眼平视对方周围一带以示诚意,不宜凝视对方的眼睛,时而点头赞同,时而提问补充,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你在关心他的话题,从而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生动、更有成效。

4.人际空间的运用。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和交往空间,一旦其空间被侵犯,就会引起对方的种种反应。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整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以提高管理力度,更加有效地鼓励学生做出期待中的反应。

三、激励教育的目标

激励教育重在立志。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确立和坚守正确的志向,保持独立的人格。激励不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通过激励教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抱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不断在学习中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让学生消极适应教师与社会的要求。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可使班级管理能按着所预期的目标发展,使所教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集体。

作者:朱荣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学案导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