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方法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毕业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关系着学生就业。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探讨推进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提高考试过关率,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考试方法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考试方法护理管理论文 篇1: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中等卫护校“基础护理学”教学影响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护士资格考试对基础护理学教学作用分析研究,提出如何将护士执业考试要求与日常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牢记所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护士执业考试的成绩,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教学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一类国家级考试,是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统一组织进行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按照《护士条例》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学生由以前的毕业后1年参加考试变为毕业前直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此新规定给护校教学,特别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及专业发展,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更成了直接影响执业考试成绩关键因素。如何将“今天”的课堂和“明天”的执业考试接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为毕业后就业铺平道路呢?这将是我们护理专业教学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护士资格考试的改革既促进了中等卫校护理专业教学,给中专护理教学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相协调的情况,给护理教学带来了挑战。

1 护士资格考试对基础护理教育的影响

1.1 反馈教学质量,指导教学:执业考试内容是以中等卫(护)校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护士执业考试是对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和反馈[1],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护理教育工作者可从中开拓教学思维、寻找教学重点,启发命题思路[2]。

1.1.1 基础护理教学紧扣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及时增减教学内容:护士执业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是严肃和规范的。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遵照考试大纲。考题的信度和效率都经过严格检测。所以要求广大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入研透教学大纲和每年的执业护士考试的考试大纲,必须切实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根据考试内容来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1.1.2 适当调整学时安排: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试卷内容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1)主要的护理任务;(2) 完成任务所需要运用的护理知识;(3)各类常见疾病。学时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考试内容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充分完成考试内容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1.1.3 护士资格考试试题较“活”,体现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反馈考生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多维方式去认识病人的需要,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基础护理教学,需要把各科的知识点及时归纳总结,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如葡萄糖酸钙的应用,结合妇科、儿科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不同学科的不同和相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1.4 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执业考试的考题特点:护士执业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型。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与执业考试题型类似的考题,并且让学生适应以不同题型体现知识点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更需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目前不少院校采用了以临床病例或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如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法[3]、行动导向教学法等都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复习和巩固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灵活、更有效地学好专业课程,以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执业考试中应答高比重的病例选择题的水平。

1.2 现行的考试方法难以测试考生的护理操作技能。随着护理专业技术含量的大大增加, 实践技能考试应作为护士执业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以操作能力培养为本位,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掌握临床第一线岗位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前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护士资格考试的理论知识系统复习中,忽略了操作技能的集训。日常的教学集训中,个别学生对操作训练缺乏积极性,影响了课程技能目标的实现。

2 如何发挥护士执业资格考对教学的积极作用、避免资格考对教学不良影响

2.1 讲练结合:面对中等卫校生源的质量及生源家庭情况,显然“一言堂”式的教学法不能适应;从多年的教学經验及组织学生参加考试辅导中发现,单纯的课上讲解,不结合习题练习,学生的考试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学生学的知识太死,不灵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将护考中的选择练习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对护考中的考点进行提炼和强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营造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氛围。执业考试程序化训练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就要抓紧。自临床实习开始进行护士执业能力训练,护生可较全面接触和了解执业考试内容,增加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执业考试意识,不因实习而丢弃书本,而是充分结合临床实践更加全面的复习了护理理论,较快达到临床护理工作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2.3 注重培养教师的临床决策能力。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法长时间脱产去医院上班。为了解决因此而导致的教师临床决策能力滞后的问题,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购买由知名教学医院开设的网络临床课程,组织临床教师每周定期观看学习,并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督导;(2)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规模较大的教学医院脱产进修;(3)积极寻求各大医院的支持,以方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接受短期临床培训,还有利于教师及时向临床护士咨询临床护理新进展和动态信息。

2.4 做好考前辅导:经过我校几年的护考前的辅导经验和成绩,充分说明考前辅导的重要性。应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课程安排的特点,有的科目开课较早,在学生准备要参加考试时,知识早已忘记很多,知识点也已记不准,故有必要进行辅导重温。另外,现在的学生学习方法欠妥,很多学生并不知道知识点的关键所在,学完后一片茫然,把考前辅导工作做精、做细,有利于提高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6]。

2.5 开发执业护士资格模拟考试系统:知识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活化,才能记忆牢靠。 护考模拟系统可以作为平时教学中的小测验,学生需要考前大量的模拟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临场的发挥。

3 结论

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与手持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学生相比,面对更大的危机与压力。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毕业的学生要想取得职业资格及事业上的顺利发展,更是要面对行业准入考试这道必须跨越的门槛。作为基础护理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基础护理的教学质量,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后顺利地取得职业资格,为其前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要时刻关注每年的护士资格考试新动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补充新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为临床护理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玉芝,张俊敏.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应试方法指导.继续医学教育,1996,10(1):42

[2] 苏桦,李明农.从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分析护理学基础教学.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54-155

[3] 朱丹,黄文霞,邱雪菡.PBL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3,18(7):528-529

[4] 凌玉. 我国护士执业考试的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7,7(6):43-44

[5] 周银玲,宋丽华,王咏梅,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5,2(2):82

[6] 许晓光. 考前辅导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祖关牲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12-113

作者:赵秀荷 林笑微

考试方法护理管理论文 篇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探讨

摘要: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毕业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关系着学生就业。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探讨推进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提高考试过关率,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职业院校不断完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学体系,积极推行“双证制”,使之成为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结合最新护士执业资格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

一、紧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调整课程设置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变化

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理条例》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组织的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2010年,国家实行新的有关考试成绩有效期的政策:对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4个科目成绩实行当年有效,不再进行滚动管理。自2011年起,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作为独立的考试项目进行组织和管理,卫生资格考试将不再设置“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这个专业。取消地区特殊照顾政策,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考试仍采用纸笔考试,考试科目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题型和题量也发生了变化。

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的变化

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变为系统:新大纲打破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变成现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科病人疾病的护理等按系统分类法;考试涉及学科由专科到全能,新增6门专业人文类课程。加大了医学人文部分的考试比例,要求护士在特定的疾病背景下,掌握为完成特定的护理任务所需要的特定护理知识,完成护理工作应该具备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等。考试内容在涵盖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和卫生法规3个学科的基础上,研究和改革护士资格考试医学人文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加大考核力度,旨在帮助考生提高医学人文素质,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真正做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增加了护理问题、健康教育和新的疾病种类。

二、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讨,推动护理教学改革

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计划应该随着考试大纲的修订及时作出调整。护理教育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调整教学方式,从中开拓教学思维、寻找教学重点,应用新知识,充实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跟上护理发展的新形势,使学校教育与行业准入要求接轨,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将考试大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国际、国内卫生行业的发展趋势,把一些前瞻性的理论知识、先进技术及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及时反映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对专业技能的实训应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参照,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的学时,强化技能实训的标准、程序与方法。努力与国际接轨,实现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仍全部采用选择题纸笔考试形式,考试题型有A1、A2、A3、A4四种题型。改革后的考试临床病例题分量增大,各题型所占比重为A1型题占20%,A2型题(临床病例题)占60%,A3、A4型题(临床病例题)占20%。护士执业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和理解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应熟悉最新考试大纲要求,对历年来考试的知识点及大纲变动部分加以分析,熟悉考试发展趋势,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分析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病例分析练习,运用整体护理观点,对病例进行整体把握。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分析具体病例的能力。专业教师应改变以讲授为主、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变疾病讲授模式为护理工作过程的讲授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开展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构建以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顺序为主线的操作项目课程,开展“实践引导理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达到护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性的目标,使学校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零距离”对接。通过情景教学、病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等形式,培养护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病例教学法中,可以临床标准化病例为导向,将多种问题设置在病例分析讨论中,问题的设置可围绕以下程序进行:提出护理问题(包括首要护理问题)→列举护理措施→如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程序实施:发放病历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陈述观点、教师示范与总结。教学中,为护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鼓励他们质疑问难,逐步形成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积极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持证上岗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医药卫生院校在学生中积极推行“双证制”,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做好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考证

为适应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许可证制度的实施需要,学校及护生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学校应将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和就业率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充分贯彻中职教育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另一方面护生也应了解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对自己的重要性。学校应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让护生知道什么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毕业后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对护生的重要意义,使护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才可以就业,这样护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及厌学情绪。

2.聘请考试专家进行考前强化培训

聘请考试专家进行考前强化培训,除在教学中强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外,学校还应在考前1个月左右精选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聘请考试专家进行考前强化培训。除培训考试内容外,还应进行模拟考试,甚至包括标准化答题卡的填涂等,使护生对考试内容、考试技巧、考试方式及考试环境都非常熟悉,有助于缓解护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紧张心理,减少考试失误,提高过关率。

四、完善考试培训的教学管理与服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

2008年通过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实习满8个月即可报名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具有报考资格。开展执业护理资格考试培训,不仅是为了提高考试过关率,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更是系统复习巩固专业知识,检验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主要面向本校应届毕业生。培训时间一般选在实习结束后的3月至5月。为保证学习质量,建议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将参考人员集中面授、自习、测试,并提供相对固定的多媒体教室,合理科学安排课表。选派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及沟通。同时,根据个人申请,免费为部分非市区同学提供寝室住宿,做好后勤保障。

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授课。针对考试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根据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对模拟考试进行分析,依照授课内容及复习进度定期安排考试,随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复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配合,便于调整复习计划。授课教员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学生在课余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时向教研室教师请教。每次阶段考试或全真模拟考试完毕,均设有专门的答疑时间。通过卫人网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或家里自学自测、巩固提高。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国家推行行业准入制度的有效措施,其考核标准对所有学校来讲是公平客观的,是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它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研究考试内容的变化及行业的发展,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其逸.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政”解读[N].健康报,2011-03-14.

[2] 望永鼎.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推进护理教学改革[J].亚太传统医药,2009,(11):188.

[3] 易礼兰,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革趋势及应对策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14):11.

[4] 任俊丽.启发式教学法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65.

作者:高长江

考试方法护理管理论文 篇3:

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基于当前我国高等护理院校考试存在的问题,必须对护理 专业课程考试进行改革。改革要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考试可以采取多种模式(本文列举六 种)进行,必须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变一元考核为多元考核,全面提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考试改革;能力和素质;模式

一、高等护理院校考试存在的问题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学生 学习效果、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在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着 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 校教育质量、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等护理院校没有摆正考试与教学的关系,部分管理者、教师以及 学生还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导向功能和塑造功能,对考试的认知有偏差,以致过分夸 大分 数的价值和功能,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1]。这 就致使现阶段护理 专业课程考试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不利于 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考试改革实践

基于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及专业 特点,我们对护理专业课程考试进行了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试图通过考试改革在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与提高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我院是新乡医学院的二级学院,考务工作由学校教务处宏观管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考 试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我们只对由我院承担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实施考 试改革。每学期初向学校教务处报请审批各门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方案,征得学校教务处同 意后方可实施考试方法改革。在实施考试改革过程中,我们首先确立了以下四个原则:1)目 的性原则:根据考试的目的和性质设计考试内容,选择考试方式;2)专业性原则:从护理专 业培养目标和护理专业特点出发,进行考试改革;3)灵活性原则:按照课程的不同性质和要 求设置考试内容、考试题型,选择考试方式;4)标准性原则:为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考试制定 相应的操作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考试模式和管理制度。根据考试改 革的原则,从2005—2006学年起,分三个阶段进行考试改革。第一阶段对专业基础课考试方 法进行改革;第二阶段对临床专业课程考试方法进行改革;第三阶段在总结前两阶段考试方 法改革的基础上,提炼考试改革模式,推广使用。现已建立了如下六种考试模式。

1.“平时成绩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模式 这种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 过程化,将考试贯穿于 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单元测试、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核定;期 末成绩则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完成。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 评估等专业基础课程。实行这种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基 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加平时考核和期中考试环节,引导学 生重视课程的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搞突击的不 良习气,有利于学风建设。

2.“案例分析结合期末考试”模式 案例分析可使书本上死板的知识变成 活生生的事实展现 在学生面前。由于展示的每个案例问题都要涉及到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程序等内容,学生 必须对这些知识全面掌握,综合评估分析后方可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考试方法体现了考试不仅仅是测评工具,而且与教学 结合起来,成为了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2]。主要适用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临床专业 课程的考试。具体做法:以班级为单位,再分成3~4个小组,教师给出典型案例,以问题作 业的形式分配给每个小组,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从教材、参考资料中搜集必需的信息,最 后 形成小组作业;每个小组选派1名代表对小组作业进行讲解,讲解完毕由其他小组和老师提 问,小组其他成员均可回答;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讲评,每次每组记一个成绩。 本考试模式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勇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众人面前的表 现能力。并且借提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笔试部分应 合理选择考试题型,充分发挥不同题型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作用。增加题型设计的灵活性,加 大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的比重,题目的设计应使学生在解题时对知识有深层的理解 ,去分析、比较及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景模拟结合角色扮演”模式 情景模拟考核是以临床护理问题为 中心,采用角色 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考试的一种测评手段。具体做法: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临 床模拟病例,学生每3~4人一组进行抽签考核,病例可涉及到多项操作、多个角色及多种内 容,要求学生根据抽考病例,遵循整体护理理念自行设计,并进行角色扮演,就所设情景演 示相应的护理工作。小组的每个成员在考核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最终的成绩属于集体。 情景模拟考核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 养了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情景模拟考核创造了模拟临床场景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更注 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模式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学及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的考试。

4.“小品表演结合笔试”模式 适用于护理美学课程的考试。考试以 小组作为活动 整体(同班级、同宿舍等),自由结合,给予一定的准备时间。通过小品表演形式展示学生在 语言、形体、内容等各方面对美的感悟,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创造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能 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的 程度,并以闭卷笔试形式完成。

5.“课程论文”模式 课程论文考试有两种形式:一是小论文考核。在 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以小 论文的形式完成 。对学生在论文中反映出的问题作解答或在学生中开展讨论,鼓励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在课程讲授之初就以问题形式为主线,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专业 人 员的身份进行换位思维和超前思考,课程学习结束后提交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能很好地考查 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融会贯 通、全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护理伦理 学、护理管理学、医院感染学等课程。

6.“设计结合笔试”模式 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护理教育学、护理研 究等课程。如护理研究课程要求学生设计开题报告,护理教育学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课件 及教案设计等。这种考试方法既通过笔试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通过作品考核学 生实际工作能力。

三、考试方法改革的课程的管理

从2005、2006学年开始试行考试模式改革,到2008年已形成6种考试模式,历经3年, 共有15门课程实施了考试方法改革。为了跟踪考试方法改革的课程的效果,完善考试改革的 模 式,每学期末,教学管理部门都对本学期考试方法改革的课程进行评估,召开学生和教师座 谈 会等,及时总结考试方法改革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具有代表性的考试模式及时予以 推广。

现阶段我国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各高等护理院校都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试改革。护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必须要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素质考试 的根本性转变,要变一元考核为多元考核,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教 学管理部门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种与考试有关的制度规定,以利于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1] 黄伟拢.论高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 007(12).

[2]余仙菊,黄巨恩.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 等医学教育,2006(9).

〔责任编辑:毕田增〕

作者:薛松梅 李树雯

上一篇: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