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大发展战略,高职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弊病,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难以实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目标。就如何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了研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1: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与完善,对促进社会和教育管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机制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7月29日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第六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是从根本上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行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他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应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经历四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和现代管理。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每次进步都是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

1.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涵义。管理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资源模式,是新的有效资源的整合达到目标的全过程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是以实现一定的教育管理目标为目的,实现教育资源合理组合优化,尽可能地发挥其功效的教育管理活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就是对高校的有限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发挥高校教育的最大功效。

2.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目的。凡是通过教与学,有意识地促进人发展的活动都属于教育。教育狭义上将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身心得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的服务,服务的对象是人,创新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智力和体力,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董祥智提出学校管理创新是对学校管理进行的创造性的变革,培养学校创新人才,其实质是对办学资源的拓宽和优化组合,以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

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管理的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不采取强制手段,而是通过关心、尊重人和做好服务工作来统一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实现的目标也由传统的强化制度转向提高人的素质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就是要摆脱传统管理的束缚,使其制定者的目标既反映时代对人精神和价值的需求,又能培养组织人员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策略

1.激励策略。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策略中,激励是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外部诱因来刺激人来得到满足的需要。其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目标需要行事,而不是任意发展,偏离组织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激励策略能有效地激励并唤起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一般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激励策略主要有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经济激励和支持激励等几种方法。

2.尊重策略。尊重策略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的体系,崇尚尊重是其关键。尊重策略就是要建立一种民主和平等的组织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尊重管理对象的多层次利益需要和管理对象发展的需要。这种发展需求是以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特点的发展需求,而不是以社会为本位的需求。

3.师生互动策略。以师生相互研究和学习为主的师生互动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极为重要,因为它是教育管理创新的基础。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本身对管理的认识,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学生也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及时向老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老师改进管理方式。师生互动策略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整体,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创新机制的相互关系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是实现其管理的组织支撑,一定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背后蕴含着一种特定运行机制,而运行机制是管理体制的内涵。高等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要建立合理的高等职业管理体制,其运行机制也至关重要。

1.管理创新复杂的社会体系。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社会系统,而且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高职院校管理是由师生员工系统、知识源系统和管理过程系统组成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管理实际上是把教师群体通过教育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等都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的影响。原因是高等职业院校要不断与外部环境外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上的属性是以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等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在不断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是通过建立各种机制,调动高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相互作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的两大要素。管理体制是运行机制前提,管理体制的功能的实现是依托其运行机制发挥作用;而管理体制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功能决定了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是外显的,是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的“硬件”,与之对应的运行机制则是内隐的,是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的“软件”,两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的合理运作需要发挥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者之间的合力作用。

四、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措施及建议

1.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思想是指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更大范围看,思想观念的转变还包括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使用,新的教学思想不断产生。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被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所取代。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一些曾经让人们感到陌生的观念也渐渐深入人心,而且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独立地使用多种媒体收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

2.推进产学合作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既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摇篮,又是学生进行实践的课堂。在“产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新技术、新知识,学到很多原来课程中所没有的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以“跳出学校、发展学校”的思路,积极地走向社会和企业。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联办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研发、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产学合作强调校企能真正联合,社会能有效参与教育。要实现产学合作是对双方合作的动力因素进行实际分析,找出校企紧密结合的要素,从而实现双方的稳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图(见图1)是来实现双方互惠、互利的真诚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杨春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

摘 要:随着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大发展战略,高职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弊病,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难以实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目标。就如何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了研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王晓微(1978-),女,辽宁本溪人,吉林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教育管理学。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大百科全书》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义为“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者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或技能的教育”。[1]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以学校为本位、企业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逐渐被扩大为“职业技术和能力的教育与培训”,不仅仅包括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培训还包括对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及对下岗工人进行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1999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其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显著增强。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过程曲折,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稳定且普遍适用的教学管理模式。许多高职院校的发展还都停留在采用老牌高校的做法、相互探讨与交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缺乏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专科层次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发展现状为端口,及时变革和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问题和对策,认真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当前教育实际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状况和运行机制,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准确的科学定位。通过体制创新,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运行的机制,从而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状

教育管理体制是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具体针对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说,它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包括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宏观方面主要体现为政府影响以及政策指导,

运行机制是指学校在运转过程中,构成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校内部良性运转的方式。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一般由决策机制、推进机制、调控机制、评价机制、监督反馈机制整合而成。[2]这五个机制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种契合关系,作用于高职教育管理活动,以达成预期目标的早日实现。关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状,国内学者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主要体现在: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现状及问题

1.宏观角度。从宏观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是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极,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现如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体现在:(1)条块分割的问题。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绝大多数由中专、地方职业院校合并或改造而来,本身的主管部门不仅有地方,也有企业,性质或合办合管或单办单管,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都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责,各个主管部门都分别有一整套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机构,难免出现协调和管理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2)形式以及途径多样化的问题。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是以独立建制的高职院校为主体,本科高校下设二级学院和其他形式为辅;独立建制的高职院校历史沿革途径多样,一般可分为由高等专科学校内涵转型、以中专为主的多校合并组建和成人高校和职业高校改制三种。合并改造后的高职院校很容易出现各部门之前无法短时间沟通协调,造成职能交叉;(3)各部门如何参与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如何参与管理问题以及这些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另外,社会力量如何共同参与管理。

总的来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人才培养与就业分割等诸多障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管理机构的设置复杂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职责的分散性,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杂乱无章和工作效率低下。

2.微观角度。从微观上讲,由于受中央和各级政府制度的严格限制,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还缺乏办学自主权,存在着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目标定位层次相似运行机制不同、发展不平衡、重点不一致,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1)人事制度不健全。人才配置不合理、人事制度僵化。目前高职院校问题集中于管理人员和教师比例失衡、仅靠死工资无法形成激励制度,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职教师缺乏完善的激励、评价与监督机制,也就不能激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所建树;(2)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合并与重组后导致管理机构设置过多,工作效率不高,很多部门人员浪费,不能合理有效进行分工,不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3)没有建立完成的运行体系。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学生实训条件不足,专业教师实践与技术能力不够强。各项规章制度很不健全不能对教师的行为合理有效的约束,导致机制混乱,缺乏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

(二)我国高职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现状

运行是指系统的结构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得以运行并产生的功能和性能。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主要体现在办学主体与各级职业教育部门机构之间的衔接问题。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基础教育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办学特色不明显。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技术型人才为主。但是不是一成不变地针对市场区培养人才,还要有眼光,瞄准市场前景,因办成自己的特色,追求个性化的生存方式。有的高职院校过分迷信国外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常常将将国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生搬硬套到自身的办学中,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就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只有对学校自身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有效结合市场需求,才能办出亮点。

2.缺乏与企业、行业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于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薄弱,无论从生源还是从制度上都得不到保证,加上企业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扰与束缚。高职院校以其专业的灵活性得以生存立足,但是很多企业仍然打着追求高学历的技术人才的旗帜,过分重视眼前利益,招收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3]

3.管理运行机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社会地位逐步提升。但与高等教育相比,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仍然有限,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加上高职院校人才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失现象愈来愈严重,造成高职院校一度陷入困境,得不到社会的重视与认可。

四、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对策

(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过多的用计划、行政命令手段进行高职院校的管制型政府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要求政府要处理好政府与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公众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从从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的“提供者”逐渐转变为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的“购买者”;从具体办学中超脱出来,重点做好政策制定与统筹协调等工作以及宣传,监督与调节的功能和效率。[4]运行机制是否有效以及效率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层次间是否职责明确,这一点对改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混乱局面尤为重要。

(二)要发挥地方政府在管理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十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主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角色发挥,地方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和监管保证高职教育得以正常运转。因此,地方政府应当把当地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遵循国家方针、政策指导的前提下,动员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对高职院校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所辖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领导。

(三)健全法律,完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首先,建立健全法律规范,确保运行机制的规范性。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复杂,各方面无章可循,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内部结构、职权范围、议事程序等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没有保障。另外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其次,还应该规范基本的管理制度外,还要规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具体分工、形成相互协调和制衡的治理机制,这样才能既能加强行政管理,也能实现学术创新和学科优化;最后,高职院校要建立合理规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信息的及时回馈,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决策部门提供依据。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通过严格的评价制度和反馈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四)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高职院校的特色品牌

“以人为本”强调把人作为学校管理和决策制定的中心。传统的管理理念仅仅追求数和质的提高,却往往忽视对被管理者个性需求的尊重和关怀,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得不到重视,缺乏积极性。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做到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积极主动地为高职教师提供服务,以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高职院校应当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除了教书育人,更要强化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职能,发挥人的主动性,激发其创新的热情。高职院校要充分展现其办学特色,做到以特色求质量与效益,以特色求生存和发展,要做到专业特色有别,把自己的学科、专业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优势。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专业品牌和师资、学生品牌,彰显高职院校的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和归宿。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60.

[2]戴国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5):5-7.

[4]胡立和.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创新的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08(19):21-24.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作者:王晓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

摘要:走向治理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行业企业参与对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亟待采取如下主要举措:各级政府领导要切实深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性质、规律和地位的认识,端正观念;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构建服务型政府,准确定位政府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通过立法明确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机制;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引导、规范包括行业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独立或参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

作者简介:董仁忠,男,苗族,湖南湘西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傅建东,男,安徽肥东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副院长。

基金资助: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构”(课题编号:10YJA880026),主持人:董仁忠。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9年度重点课题“高职教育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GZZ002),主持人:刘维俭。

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是伴随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并适应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关键。

探讨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对准确定位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职能,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理论层面分析,此前,不乏学者探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然而,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是从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过程而言的,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层面探讨行业企业如何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实践,却很少有研究者在宏观的层面从着眼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视角,探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尽管国家及社会各界一再呼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但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行业企业参与乏力,这已经成为阻碍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症结。因此,关于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的研究就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亟待加强研究。

本研究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公办高等职业教育,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二是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意义何在;三是如何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

一、走向治理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

深入认识、准确理解治理理论及其基本观点,是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前提。“治理”一词不仅在政治学中已经成为被广为使用的时髦术语,而且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之中,运用治理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英文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具有控制、引导和操纵之意,并且长期以来与统治(government)一词交叉使用,主要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家开始拓展governance的内涵,远远超出传统的经典意义,也与government相去甚远,而且认识不一。关于到底谁最先赋予治理以新的含义,人们仍然存在诸多分歧。人们倾向于认为,198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中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提出了关于治理的一些观点,宣称非洲发展问题反复出现的根源是“治理”危机。此后,“治理”便被广泛地用于政治发展研究中,尤其是被用来描述后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状况。治理(governance)是和全球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伴相生的。Farazmande指出,在新全球秩序下的规范、制度、价值,已经对公、私部门的关系、政府在社会与经济中的角色、政府改革的新视野,以及全球官僚体制的需求、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等产生影响。[1]由于视角不同,一些国际组织对治理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有差异。世界银行指出,治理为一国在各个层次上执行其经济、社会资源之权力的行为;联合国开发署认为,治理为执行经济、政治与行政权威以处理国家在各种层次之事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强调,治理是指使用政治权威和行使其在社会中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之资源处理的控制。[2]实际上,关于治理的用法,众说纷纭,不同学者往往根据各自领域研究的需要提出其关于治理的基本观点,如英国学者罗伯特·罗茨(R·Rhodes)的六种定义说,[3]格里·斯托克(G·Stoker)的五种定义说。[4]

尽管人们对治理的认识和理解如此不确定,存在差异,但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还是基本一致的,即治理是对公共事务管理机制的制度创新,它力图打破市场与经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传统两分法思维模式,建立起实现两者互动的公共事务管理新范式。治理理论具有公共权力的多元性、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组织边界的模糊性和各类主体间的彼此依赖性等基本特征。治理理论因其对分析、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较为突出的成效,同样可以成为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有效分析框架,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简单地说,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指主要基于治理理论而建立起来的、通过实现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良性互动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新范式,其最终目的旨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覆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基于如上观点,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性质、规律和特点,总体来看,在我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具有相当程度的必要性,基本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必要性来看,治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活动,则力图促进传统政治、行政制度的变革,构建分权、参与、多中心的公共政策体系,[5]这不仅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的性质、规律和特点,也有助于克服现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诸多弊端,进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治理理论主张公共部门的“善治”(新公共管理),把绩效管理、客户取向、激励机制等私人部门的管理概念引入公共领域。基于此,为了克服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行政中的绩效低下、供给导向、竞争激励缺乏等弊端,很有必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其次,治理理论主张多层次治理,要求不同的政府层次以及公共、私人部门在各个层次上的参与。基于此,为了克服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行政中的中央政府强势主导、社会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企业参与乏力、政府垄断等弊端,很有必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再次,治理理论主张既要实行强制管制,又倡导各行为主体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谈判;倡导法治,注重合法性,要求人们自觉认可和服从社会秩序和权威。基于此,为了克服现行职业教育行政中的组织严密、自上而下控制、效率低下和注重人治等弊端,很有必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

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可行性来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及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政府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各高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意识和契约观念得到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水平日益提高,多元办学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其次,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行业企业也已初步积累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其参与范围日益扩大,参与程度日益加深。再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渗透缩短了政府、组织与个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彼此间更易于沟通、协调,信息传递更为快捷,极大地方便了各个主体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

尽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比如较为完善的社会中介组织体系还未能建立起来),要实现严格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是从必要性还是从可行性来看,走向治理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治理理论强调分权,倡导治理的多层次性,主张权力中心的多样化,力促多元主体参与

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治理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更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突出表现在,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行业企业参与对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更是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规律及其特点,减少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交易成本。从根本上说,行业企业参与程度及方式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质量,也是事关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有利于克服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中的“政府失灵”弊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治理理论视野中,不仅要求中央政府而且要求地方政府、各级教育行政官员、高等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都应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之中,并要创造条件,力争形成多个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中心。①其中,基于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这一根本特性的认识,行业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决策权集中在中央政府,由教育部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决策的职能,往往由教育部领导牵头组织全国部分教育专家在不甚广泛也不算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决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规划、政策及其他重大事项。从效果看,这种层次、主体和方式单一的决策体制,带来很多弊端。尤其是由于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中严重缺位,不仅大大降低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决策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而且因为缺乏行业企业这一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导致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因此说,力促行业企业平等、民主和深度地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可以克服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中的“政府失灵”弊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增进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效益

在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上,政府首先要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公平。但也不能因为单纯的公平需要,就不强调效益和质量,公平应是建立在较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之上的。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而投入增加非常有限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由于政府包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生产和提供,基本上实行的是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引入市场机制,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框架未能建立健全。不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评估等各个环节,一切由政府说了算,相对本应具有话语权的行业企业却被排除在外,从而使得各个高职院校竞相把精力放在搞关系上,而不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它直接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要求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之中,同时行业企业也最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所有这一切都要求行业企业参与,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能更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规律及其特点,行业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而且能增进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效益。

(四)有利于弥补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

在治理理论看来,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不一定要由政府来包办,可以尝试采用招标、外包和民营化等市场化的形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从现状来看,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到2009年,国内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1215所,招生规模313.4万,在校生总数达到964.8万人,已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6]另一方面,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不仅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以2010年为例,全国报名总人数是957万,全国招生计划总数是657万人,尽管平均录取率增加近7%,仍有300万人无学可上[7]),而且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滞后,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师资队伍建设远远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效益和效率极低。而这些问题无不与行业企业紧密相关,行业企业的参与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为此,可以出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激励大型企业投资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或者以其他形式参股公办高职院校,则不仅可以优化现有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弥补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效率,而且可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因此也应成为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核心内容。

不仅如此,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不管是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对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以及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具有其他方面的重要意义,比如促进依法治教。行业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推动行业企业参与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一项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社会(主要是指行业企业)和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职能的重新定位及彼此间关系的调整;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各自职能的发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或关系都会对行业企业在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职能的发挥、意义的展现产生重要影响。

三、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若干构想

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关键。然而,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成败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基于治理理论并结合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为了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亟待采取如下主要措拖:

(一)各级政府领导要切实深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性质、规律和地位的认识,端正观念。这是推动行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认识论基础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的深入推进,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性质、规律和地位的认识已日益深入,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以及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鄙薄职业教育心理等原因,人们尤其是各级政府领导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还未能完全确立起来。因此为了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各级政府领导要深刻地认识到:(1)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产教结合是其根本特征;(3)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3)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既需要政府主导同时又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二)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构建服务型政府,准确定位政府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这是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前提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管理主体,高等职业教育行政是公共行政的重要领域。而如果政府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基本职能不变,行政管理体制整体架构不改革,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确立服务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亟待对政府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进行如下定位:(1)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要以法律作为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行为的最高准则,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同时要做到违法必究。(2)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不可包办高等职业教育供给。要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或引入市场机制,把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交由市场。(3)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能公正而高效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追究机制。当然,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要等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成,它是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得以逐步实现的。

(三)通过立法明确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机制,这是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关键

尽管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缺位,缺乏有效地统筹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组织机构,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基于此,亟需采取如下主要措施:(1)加强立法研究工作,科学定位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的角色,明确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决策、管理、监督评估、协调指导、办学以及课程教学等诸多方面的职责、权利和义务;(2)制定、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单行法律,通过立法的形式把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利、义务,以及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形式和机制固定下来,同时行业企业要平等、民主地参与制定、出台法律的全过程。不仅如此,各级人大及相关部门还要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并严格执法;(3)各级政府部门要专门成立负责协调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关系的机构,进而为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

(四)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引导、规范包括行业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独立或参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这是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那种与行业企业结合非常紧密的准公共产品。为了促进行业企业以独立或参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如上特性,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坚持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主要着眼于实现公共利益,可以尝试采取如下措施:(1)修订、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政府以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征地优惠和允许合理回报等方式鼓励、引导、规范行业组织或大型企业单独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引导、规范行业企业以资金投入、资源共享以及其他方式参股公办高职院校,对公办高职院校实行股份制改革。

要成功地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并非某一特定因素所能决定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除了采取如上所述的对策外,还有大量的、艰巨的工作要做,比如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除行业企业体系自身要健全,要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自律性外,还必须具有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

注释:

①“要力争形成多个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中心”,是指为了克服当前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中心单一而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决策失灵的弊端,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行业系统应该成立各自的高等职业教育决策中心,根据本地区或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对本地区或本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Farazmande,A..1999“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z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59(6).

[2]江明修.志工管理[M].台北:台湾生智文化事业公司,2003:350.

[3]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转引自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6-106.

[4]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转引自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1-49.

[5]刘银喜,任梅.治理理论与公共产品的相关性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9).

[6]盲目追升格是影响高职质量的致命伤[EB/OL].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 09/17/2540915_0.shtml.

[7]2010年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将增加近7%[EB/OL].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0-06/ 02/content_1842044.htm.

特约编辑董仁忠

作者:董仁忠 傅建东

上一篇:新课改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英语阅读教学网络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