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论文

2022-04-15

摘要:文章以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为例,构建了“国培”与卓越数学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分析了其协同培养模式的特色,并提出了完善协同培养模式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论文 篇1:

高师音乐教育“见习——实习”一体化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摘要】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国家的立根之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正是依靠教育事业来供给的。音乐教学作为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注重教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求音乐师范生具备较高音乐专业技能,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专业化教学操作技术。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分析其使用“见习——实习”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育;一体化模式

【中推分类号】J60                             

从教师教育的发展来看,在师范类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教育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地域差异性和学校重视程度各有不用,导致了我国音乐教育实习过程中出现效果、层次、标准都不一致的现象;且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较多问题,若不能及时进行转变,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人才的质量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如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能够在教育实习之前展开定期的教育见习,将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将能提高音乐师范生的专业教育技能与教育实践能力。

一、教育见习的重要性

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教学中开设的教学实践类必修课程,是专业教师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明确音乐教师职业的相关要求,真正明白作为音乐教师的职责,从而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临近毕业的大学四年级,虽然在校期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的理论课程基础,但是不少师范生在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教育实习时,并不太了解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规律,很难把握课堂教学秩序,往往出现课前预设与教学生成严重脱节的情况,为期几个月的教育实习结束时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大学四年级的教育实习之前,即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期间,开展定期的教育见习是有必要的。通过教育见习活动,让师范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不久后就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亲身体验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认识到进行专业学习与教育相关课程的重要性,督促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将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高。另外,通过多次定期的教育见习,师范生通过对不同学段的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的观察,能够真正体验到教学风格不同的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擅长的教学艺术的不同之处,从而有效地吸收教学营养,不断积累教学知识,了解常规教学程序。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之前开展教育见习的实践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開展音乐教育“见习——实习”模式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

想要培训出优秀的音乐教师,实现专业化教学,需要对音乐专业技能和教学综合能力进行完善。其中,音乐教学综合能力就是要求高师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完善自身音乐学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专业化操作,并能以优秀的教学技术和专业的辩证能力看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音乐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模式的全面实施,需要音乐师范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将教师终身专业化作为在校期间教育课程学习的指导。另外,在进行定期的教育见习实践操作后,能够将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充分使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并在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反馈与总结,从而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的学习模式,让高师音乐师范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学以致用,深入感悟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注重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育见习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为体验式课堂听课与评课相结合的方式,适当采取参与式课外训练的方法。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听课活动中,通过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观察学习,有目的性地观察中小学音乐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了解不同年龄学段的中小学生应该选择哪些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在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课,思考如何将音乐课本知识与专业教学技能融合在一起的、如何把握课程重点和教学难点问题等教学问题,不断积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特征。同时,积极配合见习学校的教育工作,参与全校普及性的课外音乐活动,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器乐展演等活动,了解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规律、排练方法,为教育实习打下一定的课外教学实践基础。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在教育“见习——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让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园,高师院校还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的音乐骨干教师就地开办教学专题讲座,既可以带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新理念,多方面拓展师范生的教育见识,又可以对其进行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指导,从而提升音乐师范生的专业教学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进入高校课堂,进行现场模拟授课与评课,从而帮助音乐师范生切实接触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并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师范生深入了解音乐专业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在日后的实习中,能够准确掌握专业教材的教育目的和目标,从而能独自面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的实践方式,能够让师范生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真正吃透中小学音乐教材,在更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中为实习做足准备,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合理安排“见习——实习”的实践活动时间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师范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都用于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可用于教学实践的时间不多,但只有不断的实践练习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当给予师范生更多的教育实践锻炼机会,从而让他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从而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在“先教育见习,再教育实习”这个一体化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师范生在教育见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进行不断反思,在这期间遇到的问题也会寻找解决的突破口,进而提升自身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充分的教育见习准备后,师范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能够很快地掌握音乐教学的相关工作流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方式、班级管理等。学校可以组织师范生进行课堂演练教学,让其进行模拟教学,从而切实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魅力,以此促进他们进行下一步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并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供良好的知识支持和技能支持,使得其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音乐教师。

三、结论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采取教育“见习——实习“一体化,即安排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先进行教育见习,让师范生通过对各个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学习生活的观察分析,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在日后的教育实习生涯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以此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这样的教育实践模式,能够让师范生在毕业之际的音乐教育实习过程中,进行音乐教学时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廖小芒.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改革研究——构建“三三制”全程音乐教育实习新模式[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4-56.

[2]史玉,徐寅晨.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音乐时空,2015(16):173.

作者:彭西西 林冬霞 李丽燕

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论文 篇2:

“国培”与卓越数学教师协同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文章以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为例,构建了“国培”与卓越数学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分析了其协同培养模式的特色,并提出了完善协同培养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国培;卓越数学教师;培养模式

2014年8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特别强调,教师教育要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培养一批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教师。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创新培训模式、优化项目管理体制是推进“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的关键。学界针对国培计划和卓越数学教师培养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王北生探究了“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化及创新问题[1];解书构建了“任务驱动式”教师高端培训模式[2];余新设计了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3];陈昌发、刘晓燕分别以重庆市和安阳师范学院为例,探索了有效国培课程模式[4-5];王宽明、郑晨、周建华等分别调查了贵州省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骨干教师的国培现状[6-8]。

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自2011年开始承担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送培到县”、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洛阳市“美丽园丁教育基金”等教师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培训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协同创新培训模式。

一、基于国培计划的卓越数学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设计

卓越数学教师培养工程和国培计划项目不仅关注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更注重教师的成长、成才过程,以及取得教育成效的有效方式等。协同创新旨在通过共享、合作、融合等机制,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以此理念为指导,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以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评价七个维度为基本层面,构建了国培和卓越数学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其具体协同模块和主要内容见表1。

二、卓越數学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特色

(一)教学型数学教师与学术型名师协同培养

以“为什么培训”为出发点,从社会、学员工作单位和学员个体三个角度深刻挖掘培训意图和培训需求,结合学员的知识结构、岗位要求、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等个性特征,明确定位教学业务型数学教师和学术领袖型名师的协同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培养目的,提供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培训课程,内容设计可参见表1,以凸显培训的有效性和个性化。

(二)师范生与国培学员职前职后协同培训

本培养模式注重协同安排卓越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国培计划中教师的职后培训,职前培养以在校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研究生为对象,以“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为教育理念,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性培养模式,与国培计划的置换脱产研修、返岗实践、顶岗实习和顶岗置换等项目紧密结合,通过组织优秀师范生和国培学员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角色互换、结对子、共同参与科研课题等多种互动,实现优势互补、职前职后协同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同步

为强调现代卓越数学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培训内容上必须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同步进行.

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实行数学专业知识、文化素养教育和教师教育“三三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坚持实践教学全程一贯制、教学技能达标一贯制和艺术才能培养一贯制的三个一贯制实践培养方案,积极组织中学名师论坛、游学、借读、访学等活动,通过专家论坛、专题讲座、名师示范课、案例学习、问题研讨、听课评课、实地考察、真实课堂现场诊断和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熟练驾驭课堂、切实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同时,针对“准”教师和在职教师通常教学和教材意识强、课程意识淡薄的现状,本培养模式以教育硕士为平台培养其课程意识理念,力争打造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卓越數学教师。

(四)固有经验与自我更新理念紧密结合

在培训过程中引导学员注意其“前经验”和自我更新理念的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学员教育教学背景、受

训经历和校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式观摩、参

与式讨论、合作学习、影子实习、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等,引领学员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和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其对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修,以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树立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理念。

(五)本土学者与知名专家共同组建培训团队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为发挥团队的专业引领作用,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数学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特别注重整合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专家资源,组建省内与省外、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本地学者与外地专家、教育管理人才与数学教研员、一线数学教师比例均衡的培训团队,强调团队的教育背景、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分布、职称比例和专业特长等,从而高效地促进学员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同时,对在校师范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院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硕士生导师作为校内导师,本地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校外导师,通过院校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力争培养出一批能引领数学学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卓越教师。

(六)传统培训模式与网络媒体协同作用

随着培训规模的扩大,国培项目在加强传统面授教学和管理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完善和扩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模式。本培养模式构建开放的自主学习,学生除参与课程资源的浏览学习外,还要积极参与论坛交流、专家答疑、学科主题活动等。

(七)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立体化结合

对卓越教师和国培项目培训效果的测度与评价,不仅包括学员出勤率、提问次数、学习专注程度、提交作业情况、小组发言内容等日常表现情况和学员学习能力的提升程度等,而且包含社会、用人单位、同行业专家、同级别高等院校对培训机构、国培项目总体工作绩效的第三方评价,评价方式更强调常规性评价和专题性评价的结合,注重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成果性评价的结合。同时,以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为依托,探索性建立科学、客观、严谨的定量评价机制,以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学能力、教学表现和专业成就作为一级评价指标,下设职业道德、数学专业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学生学业质量等二级评价指标,灵活地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和描述性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动态评价。

三、卓越数学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思考

卓越数学教师和国培计划协同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三个一体化,即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和基层学校互动合作的机构管理一体化,在校师范生职前培养与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有机衔接的教育过程一体化,高校教师、中学教师与师范专业学生合作学习的专业发展一体化,其发展目标是架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培

养一支相对稳定、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水平突出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统筹规划,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创新实践基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为协同培养模式提供技术服务、物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等三个维度的坚实保障。

(一)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育人范式

21世纪的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化、国际化和终身学习的空前挑战,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是剧烈冲击着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现代教师置身于“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之中,必须具备非线性访问、高水平获取、快速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面向国培计划和卓越数学教师的协同培养创新模式,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为理论指导,紧紧围绕“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思想,坚持“以应用驱动改革、以机制推进创新”两手抓,通过建设“网络全覆盖、数字全应用、信息环境全天候、云平台教学全个性”的教学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即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交流沟通能力、高效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无论是对在校生的师范技能训练,还是对国培学员的实践教学服务,甚至是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远程指导,都充分发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学校、虚拟课堂、模拟演练和模拟操作等信息技术功能。洛阳师范学院的教学云平台不仅涵盖了电子双板教室、数字化微格教室、数字化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更包括专家教授别具一格的个人教学空间、专业核心课程资料翔实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软件环境。一方面可高效评估、监管教师和学生课前的准备与预习、课中的教与学、课后的反思与回顾等教学活动全过程;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创新体制的过程,也是师生专业成长、终生学习的过程,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和培训学员在“科研、教学、技术、应用”四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二)開发创新实践基地,保障物质基础

实践教育基地是培养中学卓越教师的重要支柱,洛阳市第一高中、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等本地重点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丰厚,储备了大批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科专家、教学名师。洛阳师范学院积极与这些地方知名中学联盟,开创主基

地、辅基地等多种模式的实践教育基地,进行深度合作。一方面,要求中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法探索、教学反思等各类资源向洛阳师范学院学员全方位开放。另一方面,洛阳师范学院负责邀请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学

者,通过现场指导或远程视频等不同方式,以学科前沿讲座、名师经验谈、点评公开课和观摩课等多种形式,对中学在职教师和实习生进行引领培养。同时,协同培养模式特别注重吸收中学教师和优秀国培学员共同参与相关教育教学课题项目研究,使基地不仅是师范生扎根中学一线进行“教、学、教改研究、职业技能化”的实践环境,更是中学教师和国培学员向卓越数学教师专业奋斗的重要平台。

(三)优化资源配置

受场地和时间因素限制,实践基地通常不能安排所有实习生进驻,国培学员也只是各学校根据国培计划遴选的部分优秀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实验班学生和国培教师对本地师资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座谈、报告、公开课、交流反馈等各种形式,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方法,以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

基于国培计划和卓越數学教师协同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高等院校开门办学、积极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师范院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更是政府、社会与学校共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北生,任青华.“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化及创 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4,(9).

[2]解书,马云鹏.“任务驱动式”教师高端培训模式的实践 探索[J].教育研究,2014,(12).

[3]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 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4).

[4]陈昌发.“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有效课程模式探索: 重庆市“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的实践与创新[J].中 国教育学刊,2014,(10).

[5]刘晓燕.面向卓越教师培养的国培课程体系探究[J].教 育探索,2015,(2).

[6]王宽明.贵州省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 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4).

[7]郑晨,付军.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模式的 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6).

[8]周建华.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来自 “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人大附中 高中数学班的报告[J].教育研究,2012,(2).

[9]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4.

作者:张之正 聂淑媛

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论文 篇3:

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问题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践要求,单独开课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案。要设计好思想政治理論实践教程,作好实践指导,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并作好实践质量控制和成果推广,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1.015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和2008年两次发文,就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要求。完成文件中的任务,达到文件规定的效果,单独开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率先试验,取得了不少经验。如重庆交通大学从2011年开始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6个学分中划分出2个学分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1]广东海洋大学从2006级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2]湖南城市学院从2013年开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选修课,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内容与形式。这些经验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合理性、内容、形式和实效的探索。

一、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合理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践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就其政治性而言,抽象和概括性的政治理论需要在实践中细化和具象,不断创新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的创新更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道德法律思想可以在实践中求得理解,历史和现状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形象化认识,哲学和经济学更不是象牙塔中的文献解读所能完成的,活生生的现实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就科学性而言,研究性学习必须深入实际,而认识的规律也决定了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间接经验学习的有效补充和强化。社会调查、社会活动和社会实验让空洞的理论形象化,让灌输获得事实的支持,让真实的社会现实消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抵触和误解,让社会生活提供高尚的情感,以达到理论知识、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的同步提升。

2.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规范性文件要求使单独开课成为必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这里不仅提出了“探索实践育人”的方向,而且提出了教学目标、大纲、学时和经费等具体问题,指出了实践的形式和路径。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有单独的指导、组织、过程和效果检验,这就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成为必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则提出了单列学时的要求:“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确保不流于形式”。

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了“实践教学”指标,要求“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这个标准中,“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可以理解为:各门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标准和统一筹划;各门思想政治理论统一整合为一门实践课;统筹是泛要求,具体做法可探索创新。把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整合为一门课,符合2学分和“覆盖全体学生”的要求。

3.单独开课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具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第一,在任务上,思想政治理论必须开设实践课,这个课程必须有完整的教学文件和课时安排;第二,专门的教师“引导”;第三,实践课必须全员参与、“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完成这三个任务,实践课就不能是学生自修或部分选修,只能是有课堂、有课本、有老师、有作业、有测评的必修课。

开课的形式可以有三种。第一,插入实践。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实践内容,与课程密切联系。缺点是:其一,课时不足以保证实践质量,如果每门课都要讲授实践知识,则会简单重复。如果在第一门课实践时集中讲授实践知识,则又增加了这门课的负担,形同单独开课了。其二,本科学生大学期间进行四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要么导致简单重复,要么增加学习负担。第二,部分实践。部分学生实践,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反对却又事实上客观存在的现象。第三,单独开课。正如“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可治愈一切痼疾”,实践也不是提高课程实效的“灵丹妙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门门实践,势必造成实践中的“过度教育”和“泛教育”问题。[4]而把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集中开设为一门课,既满足了“标准”要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又可克服流于形式的“泛实践”弊端。

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课程教材、实践规划、实践指导、过程控制和效果考核等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程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程即课程教材,是实践课最重要的教学文件。它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即教程既要提供新知识,又要具有实用性。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按2学分即32课时进行,则课堂学习不宜超过一半,即16课时,教材篇幅在8个小节为宜。要点包括导论、方法论和过程论。

导论要讲清楚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概念和课程任务。可细分为: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课程归宿与综合;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学习方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选题。

方法论传授什么是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法论及具体方法。可细分为:什么叫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方法。

过程论是指导学生选择实践课题、设计实践计划和实施实践的知识性论述,可细分为:实践计划;实践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程要提供实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知识,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区别于一般的团队活动、爱心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区别于理工课程的实习和师范教育实习,而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活动。课程的完成不仅可以辅助理论课程的学习,加深理论课程的理解,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政治水平,而且要让他们学会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要求和方法;以利于后续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文件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文件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实践手册。

教学大纲要阐述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目的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遵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实践目的、任务和方法,通过实践指导,让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和实践报告。通过全课程,增加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是,课堂教学16课时,课后辅导和学生实践16课时。考试内容就是提供实践过程材料和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分个人报告和小组报告两种。小组报告必须提供全体小组成员参与的真实性材料,明确分工,并标注执笔人。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日历是实践教学的时间规划和进程记录。实践教学涉及大学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适宜在三年一期进行。理论课程在三年一期讲授,实践则在随后相当长时间内进行,可以跨学期跨年度完成。实践过程记录可纸质提交或网络提交。网络提交便于老师指导和批阅,便于师生交流、学生互学和监督。实践手册是学生实践记录和实践报告撰写的规范文本。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要由授课老师辅导,包括但不限于实践课任课老师,还应包括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考虑到分组实践导致的指导任务繁重,可聘请其他老师参与指导。指导老师还可以聘请实践基地人员、高年级优秀学生和已离校就业的校友,以满足实践指导的需要。在实践课程初创期,要进行对所有指导教师的培训,以便平衡知识和理论、统一规程和标准。实践指导比照教育实践实习计算工作量。指导教师的指导通过书面的或网络的形式。

4.实践过程控制

监控的目的是为实践提供质量和安全保障,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实践过程控制。从实践选题分组、方案设计,到实践实施,再到理性研究、成果形成和展示,整个过程都不能出现指导和监督的缺位。指导教师要深度参与实践。并形成现场和远程相结合的过程监控模式。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通信技术为实践过程的远程控制提供了条件。

5.教学效果考核等内容

考核实践效果必须与实践选题质量、难度和完成的情况相联系。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践选题是大量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是考核的重要依据,真实性和实施难度也是主要依据。要从考核分数制度上鼓励高难度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其中特别重视限制校内实践和文献研究实践,允许但不鼓励搭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专业实习顺风车的实践成果,鼓励独立的社会调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验。

三、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形式

1.连续式课程和间断式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穿大学全程。把所有大学期间的课程实践集中开设,必须讲究时间安排,不靠前、不落后,不太短也不太长。可采用中后期连续开课或前期开始间断式开课两种形式。

连续开课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在一个学期开设完成。为照顾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在大学阶段的中后期开设。

间断式实践可在二年级开始。实践时间持续一年或更长。其优点是:第一,可以进行费时的大型实践;第二,可以利用假期实践;第三,可与党、团和学生社团活动联动;第四,辅导老师有更多机会亲临指导;第五,兼顾了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实践质量。间断式实践的缺点是:第一,时间跨度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辅导难度大;第二,多数学生可能采取推后实践的形式,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前期因压力小而不做、后期因任务紧而赶做,不紧凑、不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加强管理和监控。

2.个人实践与群组实践

实践的规模可大可小。简单的社区调查,一两个人即可完成,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需要群组配合。

个人实践的特点是实践内容具体可控,取样单一,数据小,手段简捷。

群组实践可以完成内容丰富、过程复杂的实践,需要很好的实践设计、组织管理、分工合作和过程控制。群组實践的人数可多可少,一般以五人为宜,因为五人团队方便策划、组织、记录、先期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撰写报告等分工,也方便同车出行。小型群组实践往往以一两个同学为主,其余同学跟从,可以利用与群组成员的社会关系便利。大型群组可以上十人或数十人。大型群组又可细分小组。如乡村作调查,可以小组分别调查目标单位的党团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治安问题、经济状况、人口问题、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

3.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就实践地域而言,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又可细分为课堂实践和校园实践。有人不约而同地探索出课内、校内和校外“三维一体”的实践模式,[5]这种模式也称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三制”,[6]“三三制”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降低实践难度,缺点是没有解决课堂教学、校内生活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同质性问题。

校内实践不是不能搞,而是如何搞的问题。首先,在数量上,一定要控制,不要让多数同学在校内实践,使实践流于形式。其次,要精心策划实践内容,不要作过多的大学生自己的问题调查。因为这些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多,易被模仿、抄袭和造假,就算真实调查,也因难度过低,甚至在结论上先入为主,难以收到实效。校内实践要利用学校的研究院所、实习基地和教师工作室实践,但这种实践较难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与专业课程实习区分开来。校内实践还可以组建商业性公司进行生产经营,但这种实践难于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与经商区分开来。

文献研究、模拟实践和网络实践都是重要的校内实践。模拟实践如排演戏剧、创作电影、电视和微视频。网络实践可以引导学生活跃在网络空间,亦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空间建设。

4.实地方法、文献的方法和信息化方法

一切依靠人工“走”出去的方法都属于实地的方法。实地方法是科学实证的要义,是根本有效的实践方法,原因在于,第一,简单易行;第二,接近真相,是认识的起点;第三,与课堂异质;第四,接触社会,满足实践需要和审美需求。

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献方法,包括文献阅读、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文献方法简单易行,但与课堂同质,易流于形式。

信息化的方法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承载实践内容、以互联网展示实践成果的方法,其基本内容来自于实地实践、文献实践和网络实践,其呈现手段是信息化网络化。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实地内容网络化。实地素材和实地报告的网络展示,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第二,文献实践内容网络展示;第三,网络调查、网络互动和网络制作等纯网络实践。网络化实践方便网络展示、评价和成果推广。

5.社会观察、社会生产、社会实验和科学文化实践

人类的实践形式丰富多彩。毛泽东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实践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把实践分成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和虚拟实践。[8]据此,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可以细分为许多形式,试以社会观察、社会生产、社会实验和科学文化实践等形式述之。

社会观察包括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和不参与观察。参与观察实践者不暴露观察者的身份而置身被观察群体之中,如暗访、卧底。半参与观察者公开自己身份并参与活动,如作家深入生活、干部下放蹲点。公益实践如探望孤老院。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一起劳动、工作和生活,可以获得情感上的认知,挖掘到深度实践材料。一些比较难于操作的参与观察,如参与救灾、庆典、决策、刑侦、民事调解等,会收到巨大的实践效果。不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不掩饰自己的身份但不参与的观察,如记者调查。不参与观察的目的是保持价值中立,获得客观的调查素材。其任务是观察事件,从而获得认识。

作为实践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获得收成为目的;第二,必须进行经营评价,有前期投入、中期生产和后期决算;第三,实践者亲自劳动。商业生产实践可以大到通过吸引投资和自筹(众筹)资金注册公司,小到小商小贩电商微商。生产实践关注经济效益但不唯经济效益,实践的主题要紧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

社会实验是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模式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实验和实践都是实地的形式。实践的程序、目的和效果是预设的,而实验的结果是未知的。实验要点是:第一,实验的条件是虚设的,其结果往往是两可的,如果我们能够预知结果,则实验就没有必要,而可以改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第二,控制实验的后果,避免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如拆迁调查,就不应用拆迁实验。第三,实验样品要大,以便获得精准的结果,如霍桑实验。大的社会实验虽然思想政治意义重大,如小岗村包产到户,但由于实验风险大,不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所能担当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验可以设计一些小型的实验,如诚信实验,用重复付款测试商家诚信,或开办无人售货商店以测试顾客的诚信和慎独情况。

科学文化实践包括接受和传播两个方向。接受需要学习、有一个很大的形式系统,如书本学习、听课、参观访问等,其地点既可以是教室、寝室、图书馆等校内任何地方,也可以是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生产现场,显然也包括了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传播方向以学生为传播者,如家教、授课、演讲、科普、宣教和帮教。

四、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实效

1.实效掌控、检测和考核

实效掌控需要指导老师现场参与和过程文件留存来实现。现场参与即指导老师参与实践。过程文件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实践的真实性和实践报告的科学性,过程文件应包括实践设计、规划、开题报告、指导记录、实践日志、实践日记、调查记录、问卷和答卷、背景文献、实地图片、实地音视频、群组会议记录和交通票据等。

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掌控、检测和考核的有效载体,是实践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如重庆交通大学采取电子化、无纸化运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教学部署、文件发布、技能培训、资料互传、成绩评定和教学监管均在网络进行。[9]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有利于实践教学过程把握和成果留存,能提供老师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平台,解决师生即时互动和延时互动问题。学生的实践作业采用动态提交的形式,以利于不断改进,直到完满为止。

实践报告和论文是实践考核的最终依据。实践报告是实效检测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设计中可以是表格式报告和文体式报告,应根据教师喜好和实践内容等具体情况制作。论文是实践成果的高级形式。由于大学生科研能力还不强,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实践成果需要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参与。

2.实效确认、展示、推广与提升

通过实践全程互动、过程留存、成果展示和实践评比,可以完成实践实效确认。通过实践成果展示和推广,可以提升实践效果。

实践成果展示包括讲演、展览、结集传阅、发表和出版来实现。网络展示是实践成果展示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推广。网络展示以自我展示为主,以网络传播和互动达到实践效果提升的目的。网络成果的留存,为后续实践的开展积累了资料,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由难到易、由特态到常态、由试点到普及,实现良性循环。

3.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实效把控

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实践必然遇到时间精力不济和内容形式繁复的问题。在时间上,课程时间的有限性造成了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争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争时的问题。在精力上,会造成四门课程老师都面临着研究、学习和掌握实践教学的问题。在效果上,繁复的实践难于创新,造成实践教学内容肤浅、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和同质化弊端。而精美的异质化设计又会造成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实践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整合资源以求毕其功于一役的单独开课思路就必然地凸现出来了。注重科学的实践知识传授、合理设计实践内容,严格实践质量控制,就能获得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实效。本文所引各高校单独开课的成果也证明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实效的真实性。

注释

[1][9] 邱家洪,戴小江.高校思政课〈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89,85.

[2] 張开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独立设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85.

[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17-03-05].http://www.jiangsu.gov.cn/jsgov/tj/jyt/201212/t20121226_311619.html.

[4] 朱磊.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和无限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31.

[5] 孟凤英,王婉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一体化[J].现代教育科学,2013(5):151.

[6] 李大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72.

[7]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3.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1-62.

[责任编辑:张学玲]

作者:涂建华

上一篇:知识产权保护的旅游论文下一篇:劳务派遣发展与完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