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论文

2022-04-24

摘要:有效教学指的就是在符合当下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的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本文将充分运用“有效教学”这个理念,从初中语文课堂三个主要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来较为详细地探讨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论文 篇1: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学法指导

语文课堂 学法 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立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

一、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新教学大纲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强调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自学能力的养成需要多种条件,其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开动脑筋预习。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在授课前,有时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导学提纲,上面有预习目标和方法指导,学生可参考着提纲上的方法指导,阅读课文认真完成导学提纲上的预习任务。

二、合作交流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参与,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而,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支配地位,同时学生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只有不断发现、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在成功的体验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认可,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创新,才能生成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小组展示方法指导

课堂中的各小组的成果展示,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环节充盈着整个课堂的是学生的智慧和活力,学生自信的态度、睿智的头脑及精彩的表达,无不感染着教师,所以说课堂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让每一个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

课堂中的小组展示,就是各小组以不同的形式在全班交流讨论重点的和有疑难的问题。具体指导是:小组交流发言需在自由申请的前提下,由主持人指定发言的小组,主持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指定某一学生。主持人要能够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要能够掌控好交流讨论的氛围,使同学既能够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畅所欲言,又能够很好地倾听、接纳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小组中的发言者要明确发言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争取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小组展示,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也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也达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以学生为本”。

作者:卢雨霞

初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论文 篇2:

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 要:有效教学指的就是在符合当下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的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本文将充分运用“有效教学”这个理念,从初中语文课堂三个主要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来较为详细地探讨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有效”,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实际具体的进步;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维持、促进、引发学生学习的一切行为和对策。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二,明确教学目标;三,选用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务必要充分掌握“有效教学”理念,以此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水平。下文就将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的组成要素之一,他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引领着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因此如果想要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务必要进一步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挑选具备高素质、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初中语文教师,并加大对他们整体素质各方面的培训力度。另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资格进行考核,以此来检查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学校也可以积极组织研讨交流会,促使教师之间能够互通有无,齐头并进;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自己:一,要具备深厚专业的语文知识基础;二,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三,要具备高超的语文教学手段、技巧;四,要具备广阔的胸襟;五,要具备崇高的人格;六,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七,要具备深刻的思想领悟;八,要始终热爱自己的教师事业。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提升教师素质的相关工作,而且还要认真自觉地塑造自我,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以此来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主导者,引领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初中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师务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下教育教学活动俨然已经不只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学习也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应该只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教,而是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明确教学,要充分地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将学生引领到语文知识的彼岸。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一,质疑的主体。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上,学生应当学会质疑教材、质疑教师、质疑参考资料、质疑标准答案,并带着自己的质疑,积极主动地找寻答案,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二,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精神,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聆听他人的意见,在课堂上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共同进步;三,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学校以及教师对教学成果是具有绝对性的权威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代教育教学应该明确学生的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评价教师的“教”,评价自身的“学”,这种自评——互评模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有效地敦促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三、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如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想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首先,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适宜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在全面熟悉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促使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拥有准确的方向。然后,教师再根据准确适宜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初中语文课堂气氛。教育学的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够充分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进而才能喷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许许多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职之所以会获得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始终贯彻落实教学民主的原则,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初中语文课堂上常常应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陶冶法等等,如今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先进科学,种类也是愈发的丰富多样,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普及,各样先进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务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挑选适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初中语文课堂气氛,进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务必应当通过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三个有效途径来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者:贺宝群

初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论文 篇3: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初中语文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语文能力为重,强调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应凸显其主体地位。二是导学性原则。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三是探究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形。四是创新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具有创新性,切忌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一、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习题化”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把学案变为教案的翻版,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也有些教师把学案变为试卷,收集与罗列大量的试题,大搞题海战术,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试题,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的练习作业,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习题集”,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拓展练习是必需的,但是,它不同于同步练习。在学案设计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问题的探究,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发现感悟、学法的指导与实践。

2.学案“教材化”

一些教师上课连语文课本也不带,只拿一张学案走进课堂,课堂上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教学,把学案变成“教材”,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学习,完全是讲解学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学案”。语文课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文本细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语文学案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生本、生生、师生多重对话。语文学案要让学生拿起书本进行阅读、感悟、发现,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文本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放下书本,拿起学案,这是本末倒置。不要把语文学案“教材化”,语文学案只是语文学习的素材之一,一种语文课堂学习资源,一个凭借,只是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或操作流程。

3.学案“问题化”

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多,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一张学案的文本解读都是一些问题的系列化,实际上这是“满堂问”的变式,学案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化。当然我们认为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笔者认为,教学中一是要把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提,由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在学案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主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4.学案“整齐化”

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要求更多地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案教学要面向全体,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关注生情,关注学情。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5.学案“程式化”

一些教师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固定、僵死的固守预设的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学案成了一种固有程式,一种束缚框架。其实学案也是一种预设,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学案应该有生成性变化。语文学案教学并不排斥生成,如果学案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排斥具体有效的生成内容,那学案就将成为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创新灵性迸发的僵死模式。这不是学案教学所希望的。因此,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教师要灵活运用学案,补充和完善学案,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因此,学案教学中强调精心的预设,更期待精彩的生成。

6.教师“虚设化”

以前教师大多不敢放手,担心过多,把自己当成主角,自导自讲,学生则是听众。但现在语文学案教学中,教师全身“隐退”,地位“虚设”,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课堂成了无主题变奏,如脚踏西瓜皮,滑到哪教到哪。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只是用“对”、“很好”、“有创意”等赞语,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殊不知,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这样,在学案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主导地位,肩负“导演”的责任。学是主线,导是关键,所以要在“如何导”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定好自己的位置。在语文学案教学中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引导和思维启示中,还要担当起整个学习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学生学习障碍的排除者角色,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 解决语文学案教学问题的策略

1.学法指导

学案教学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的真谛,深入学生,指导学法。如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好学案,教给预习的方法,如何进行字词摘抄、如何进行搜集作者资料、如何进行质疑等。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分层递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作业的设计,对于同一篇课文内容,可针对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拓展题等分层次进行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细读文本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标准,把教材当作素材、范例、凭借,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依托学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 “走进教材”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文本细读的过程应该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解读文本,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文本细读,让读者能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通过学案得以充分彰显。

借助学案和学生预习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文本细读,走进文本,学有所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潜滋暗长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

4.注重生成

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一是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学案编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根据年级情况进行精心预设:创新学案的形式,不要模式化,力求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学法指导,跳一跳摘桃子,预设生成的空间。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是让学生更多自主思考时间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下,在同伴的合作、点评、质疑中,才会有新的创造、新的生成。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建立密切的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组织活动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更要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巧设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与习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此,学案要以全体学生为核心,以“主体”的“自动”为前提,以演讲、辩论、笔练等为活动的基本方式。一要创设生动、充实、热烈的课堂气氛;二要注重师生平等和谐对话;三要语文活动有新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这样使学生人人有愿望,人人有兴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程度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既充满智力挑战又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又从羡慕他人,到追赶他人,形成“别人能,我也能”的活动气场。

6.及时批改

学案中的反馈部分,如课前预习部分以及课堂总结检测部分,需要任课教师两次收集起来,去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它是语文学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并在学案上写出来。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如果不批改学案,老师就会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不能调节教学方案,课堂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而学生初步完成学案中预习部分后由学科代表收齐上交,教师进行第一次批阅,从中了解学情并确定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方案,这样具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在上课前将学案发下来;课堂上,学生结合学案研读文本,拓展文本,小结感悟,训练巩固,学生要在课下进一步完善、整理、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课代表,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批阅。

两次批改,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两次批改,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做题方法技巧的点拨,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及时补充,切实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之,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举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初中语文学案应与时俱进,创新形式,走进文本,贴近生活,有效生成,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关燕云)

作者:张松元

上一篇:新媒体形式下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绩效评估模糊数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