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探讨论文

2022-04-18

面对我国基层农副产品在生产种植与农产品流通管理环节存在的诸多困境,我国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并颁布实施了新《食品安全法》。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落地实施,为我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天地,对基层农副产品市场的稳定积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法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食品安全法探讨论文 篇1:

探讨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实效分析

摘 要:长久以来,食品安全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和谐发展。为整治食品商业圈,我国于2009年制定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法律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其实效性。因此,司法机关须加大对《食品安全法》的重视及执行力度,充分利用、发挥其的价值,进而使其成为切实为人民服务的良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實效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法效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意义;法律实效

自古以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论述不胜枚举。其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明确指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自“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食品的重视力度,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及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实践证明,遵守、执行、适用是《食品安全法》法律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客观秩序、民众满意度是评判其好坏的标准。就《食品安全法》而言,其法律实效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强制力、社会三部分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实效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笔者从“食品安全委员会”监管机构、“食品召回制度”、“‘十倍价款’惩罚性赔偿”三个方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实效做了深入探析。

一、明确政府监管权责归属

《食品安全法》施行之前,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失效主要包括责任体系、预防机制、监管力度等内容。毋庸置疑,《食品安全法》与民生,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监管体制”在民意征集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根据民意结果显示,很多人反对监管分权,换句话说,多个部门分管食品运营各个环节,其表示:部门职责划分不明,极易产生监管盲区;监管部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逃避责任;监管成本高,执行效率低。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建议设立唯一监管主体,对其责任作出详细的规定,以实现“权责统一”,进而达成全过程(产地、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监管的目标。

修法之后,食品安全法中增添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机构,其主要功能是 “议事协调”[1]。这难免与卫生部职能有所交叉,不利于划分权责。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是致力于部门建设、完善,而是依托法律对各部门权责做出明确的规定。例如:任定卫生部担任监管主体,严格遵守、执行法律,以得到民众的高度认可,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用。此外,卫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如需与其他部门合作,“食品安全委员会”则可以发挥其“议事协调作用”。如此,便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平稳、有序,从而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现象。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起步比较晚,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西方国家优秀的监管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例如:欧盟监管层历来坚持监管公开化、加大公众参与监管力度。以提高民众对食品法律的满意度。为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应切实遵循“质量和独立性原则”,也就是说,欧盟食品安全局与欧委会界限分明,并做到执法透明化。

二、细化食品召回制度

经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出台了多部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其皆忽视了对食品召回条款的制定,即便涉及到食品召回,大都过于笼统,毫无规范作作用。笔者以美国食品召回制度为参考标准,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细内容进行了总结。

1.健全食品召回法律体系

我国在食品召回法律方面较为匮乏,主要表现为食品召回等级划分、食品召回类别、食品召回程序、召回食品的处理方式等[2]。因此,我国应根据风险对食品召回等级进行合理划分。此外,还应丰富食品召回的类别,设置具体的食品召回程序、处理方案等,从而实现健全食品召回法律体系目标,以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确立权责统一的食品召回管理机构

极度欠缺食品召回法律法规的现状,导致我国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的食品召回工作机构。因此,我国食品安全法有必要任命相关部门对食品召回进行监督、管理。当企业未及时、主动开展食品召回活动时,相关部门就可对其进行适宜的惩罚,以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从而将不达标的、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产品清除。笔者和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同,一致赞成卫生部门担任食品召回管理主体,如需其他部门配合,可向议事机构寻求帮助。

三、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赔偿作了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其对他人财产、人生等造成损害,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生产过程中产品不达标、故意销售不合格产品,除赔偿消费者损失,还须向其赔偿十倍支价款。就这条法律来讲,其虽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其表达的意思不够明确:监管机构是否作为依法承担责任的主体组成部分,精神损害是否进行赔偿、惩罚赔偿适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惩罚赔偿金的具体计算方式是什么[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法法律条文存在着很多问题:权责不统一、法律规定不明晰等。近年来,极具危害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对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经济发展等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应加大对食品安全法律的规划、制定,进而促使食品法律体系得以健全。我国应通过采取明确政府监管权责归属,细化食品召回制度,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等有效措施,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效,进而切实为人民谋福祉。希冀,在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我国能够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乐.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实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朱文鑫.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实效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陈利.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田凤华,辽宁大学2015法律硕士(非法学)。

作者:田凤华

食品安全法探讨论文 篇2:

新食品安全法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安全管理探讨

面对我国基层农副产品在生产种植与农产品流通管理环节存在的诸多困境,我国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并颁布实施了新《食品安全法》。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落地实施,为我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天地,对基层农副产品市场的稳定积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主要围绕着中外农副产品市场管理体系的差别、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为其良性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与外国农副产品市场管理体系的比较

中外各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国家政策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在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经营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农产品生产在不同国家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美国作为农业生产与农副产品市场大国,与中国基层的农副产品市场进行对比。美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家庭农场生产为主,在美国平均每一个家庭占有200(h)km2耕地,大面积的农作物生产场地,机械化生产成为主要模式,农副产品的销售方面,美国是以大型超市和零售连锁店的形式为主。(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路径选择[J].涂永前,徐静.法学评论.2012(03))在美国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如:纽约、华盛顿,在政府的投资建设下同样具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且早在批发市场的监督与管理过程中,政府会派公务员进驻市场进行管理监督。

二、新食品安全法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一)变革——基层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的创新

我国最新修订的新《食品安全法》主要的特点是以预防和风险防范功能为主,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全程的监督,例如:从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到最后市场消费整个环节监管,并且对于生产经营环节出现的不良行为予以严格的法律制度规范进行惩治。新《食品安全法》弥补了以往农副产品销售流通各环节分工不明确、各监管部门互相推卸责任的不足,在新食品安全法下对视频监管部门进行了科学、明确的权责分工,有效的加强了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整个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挑战——基层农副产品安全监管的挑战

基层缺乏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在进行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检测。但是当前我国基层农副产品检测机构缺乏科学健全的检测体系,各检测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在检测过程中指标单一、检测能力差,甚至一些县级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进行监管的工作人员是非专业、兼职人员,缺乏检测的能力与经验,将食品检测任务进行委托或者转包,这都造成了當前基层农副产品市场流通环节中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加之我国在进行食品药品监督系统改革之后,主要参与质量监管工作的是工商和监制系统的专业人员,而很少有农业系统的专业人员进入该工作环节。(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实践问题研究与分析[J].刘丹松.当代法学.2012(02))并且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资源配置系统呈现出“倒三角”的模式,基层地区的监测系统薄弱,在面对食品流通环节与餐饮环节的快速食用产品,很难真正发挥基层农产品有效监管的作用。

基层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工作划分存在漏洞。在我国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想要获得食品经营权,只需要办理工商局颁布的营业执照即可,而不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在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环节,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那么只需要经过工商部门的监管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食品特性的监管弱化,不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达标。其次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面对多是弱势群体的食用农产品摊贩,加之在经营上具有流动性、灵活性以及自由性等方面的特点,执法人员多是进行劝导,而这个过程往往容易导致群众矛盾激化,效果也不明显。另一方面,在进行监督管理环节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农业监管部门认为货品已经达到市场,进入流通环节,不属于自己监管范围。而食药监管部门则认为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不属于自己履行责任的范围内,市场管理职能部门面对混乱、复杂、零散的市场也不愿执行监管,造成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钻了监管工作环节的空子,出现食品安全等问题。

三、加强农副产品市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实现基层检测资源的共享共建。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对基层检测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食品检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设施上呈现出“倒三角”的特点,基层检测设施薄弱。面对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食用农产品的检测技术也要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县级食品监管部门要设立技术部门,不断促进自身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具备先进的检测技术,将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确切的落实。不同地区基层检测部门进行检测资源共享的工作,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浪费。

加强基层农业与食品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食品危害的多重属性与风险评估制度的重构[J].戚建刚.当代法学.2012(02))加强基层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既可以避免出现各部门之间争权监管而造成部门矛盾、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由于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而导致食品安全质量钻空子的问题出现,真正实现各部门协调工作,实现高效、高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创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在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农副产品流通领域的主体,发挥着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它上接农产品生产种植经营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下联农贸市场、商店超市、团购餐饮、个体商贩及广大消费者。纲举才能目张,市场监管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督查和协助市场主办单位强化农副产品准入制度和质量抽检制度,完善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暴光台和投诉台,表彰宣传诚信经营户企业,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等等。通过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把好农副产品进场交易关,使之成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消费市场的二级源头。

总结:在新《食品安全法》颁布的背景下,我国基层农副产品市场的安全监管暴露出诸多矛盾,及时总结分析造成安全监管现象的原因。并以新《食品安全法》作为工作标准依据,对我国基层农副产品市场加强监管,从而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

作者:屠森大

食品安全法探讨论文 篇3:

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任重道远

自2009年6月1日起,中国开始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这部已出台四个月的法律将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开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新阶段。

公众看法:新法诸多亮点备受关注

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取消食品“懊饧熘贫”缺。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民事赔偿优先。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拔侍馐称”繁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食品安全法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媒体视点:新法实施重在执行

南方报业网有评论称,《食品安全法》求新图变,众所期待。过去数年来,舆论对此条分缕析,建言献策,已成汗牛充栋之重。而与此同时。公众屡经食品安全事件侵袭,苦痛与希望都于新法中凝聚。与食品安全问题上焦灼的民意相比。公众恐怕无心探讨新法之卓越精美,却更加期待这一部法律的实施,能将陷于困境的食品安全真正带出生路。

正如公众已知的现实,法不难立,而难于其必行。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完全称得上是天大的事。但这件天大的事情,屡屡为无情的事实所洞穿。立法尽心尽力的探讨,不止于建构一部形式精美的法律,而在于真正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积弊已重的食品安全领域,这部《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显然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求解的开始。这正是《食品安全法》向舆论交出的第一声承诺。

总结那些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事件,到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地沟油之类事件,不能说此前法律默许这样做,更不能说法律支持或鼓励这样做,恰恰相反,诸多法规对此都有相应规定,并无纵容鼓励之说。但事实却是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甚至是伪劣产品,长驱直入寻常百姓家。直至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这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深重之痛,首要仍在于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这种难以尽述的体制之痛,不仅存在于街头巷尾、引车卖浆的小商小贩身上,也不只是违规种植、自产自销的城郊菜农身上,在三鹿有毒奶粉案件中,它甚至公然发生在国家知名企业身上。甚至也不仅仅是市场失灵,行政监管领域也出现有法不依、知法犯法、渎职失职的严重事件,导致食品安全险象环生。

置于这样的认知背景下,《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真可谓任重道远。这部牵动舆论的法律,能否走出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运行现实,为食品安全力挽狂澜,重建公信,完全有赖于自今日开始的严格施行。全新变革的监管体制,能否为多头监管之下的敷衍塞责找到出路,能否实现对监管者本身的鞭策监督,避免监管者乱法扰乱食品安全之源的事件重演,都仍待在现实中接受考验。

《新华每日电讯》文章强调称,食品安全法关键在执行。近年来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表明,在法制建设领域,与制订法律相比,法律能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更为重要。透过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尽管问题直接表现在食品生产领域,但要害是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如果监管部门能尽职尽责地监管食品生产者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办事,不法分子也不会为了利润而肆意损害人民生命健康。因此,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最重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

专家观点:新法开启食品安全监管新阶段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已实行近14年的《食品卫生法》的终结。陕西科技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授宋宏新教授告诉记者,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决不是两个字词的简单变化,而是意味着食品安全监管必须进入一个新阶段。

从阜阳大头娃娃到三鹿奶粉,从苏丹红到蒙牛特化苏OMP添加剂事件,食品安全已关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及健康安全。宋宏新教授表示,《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不仅取消了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而且将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从生产、流通、进出口等诸多环节都作了明确详细规定,分别由卫生、农业、质检、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履行监管职责。宋宏新教授表示。这一措施将改变过去交叉管理、缺位管理的漏洞。

宋教授认为,除了明确监管责任,最重要的是生产企业应该提高准入门槛。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从业技术的培训应及时跟上。因为“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

中国著名食品专家、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教授指出,目前我国食品监管中存在种种问题和弊端。首先,国家进行QS认证,就意味着国家为贴有该标识的所有产品担保,可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能力为每一件产品把关。其次,所谓合格率指标。是基于有限的标准、指标和检测来评价其产品中无限的可能问题,这就有可能出现“合格”或“优质”标称下的产品存在“严重不安全”的问题,会出现知名品牌、免检产品、优质产品存在严重问题的可能。三聚氰胺事件正是如此,这种做法将严重影响国家公信力。

胡小松强调,食品安全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控制出来的。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防控前移,从农业源头抓起。“农田技术”是基础和保障,“车间技术”是核心与关键,“货架技术”只能是辅助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农田”与“车

间”技术来治理根本性问题。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高端检测仪器,其实这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中国食品安全首席专家、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院士认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问题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此前媒体炒作的很多所谓食品安全事件,都不符合这一定义。事实上,我们目前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问题。其次是化学性污染的问题。

陈君石强调,《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一件大事。但切不可认为,有了《食品安全法》,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就会马上改观,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再出现。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规范化以及提高中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素质还需相当长时间;《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机构和制度的建设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一定会在法制和科学的轨道上扎扎实实地前进。

监管声音:新法实施保障系统有序

卫生部织密综合协调网: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六项主要职责,包括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等。

卫生部部长陈竺说,截至目前,卫生部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清理了一批食品卫生法配套法规,提出了废止和修订的意见;起草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暂行管理规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等配套规定。

同时,卫生部还筹建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拟订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议事规则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发布机制。

对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市场行为,陈竺表示,卫生部已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自2008年12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经过4个多月的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性质严重的典型案例、公布了一批严重危害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清理规范了一批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重点检查了一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并清查梳理了一批不符合法规标准的食品添加物。

农业部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农产品质量是食品生产的首要关口。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各级农业部门将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部署。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

此外,农业部门将按照法律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交到农民群众手中。

陈晓华说,农业部将继续完善与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加快修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将法律的规定进一步落到实处。

质检总局全程监督生产环节:根据食品安全法,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管。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已清理了质检部门现行有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及时启动了修订或者废止程序。

此外,质检总局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一查生产企业,督促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查重点产品,建立分类管理、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三查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四查自身监管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

工商总局严格巡查食品流通: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介绍说,工商总局已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包括建立健全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严格规范食品许可和登记注册行为;建立健全食品市场质量准入制度,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切实把好食品质量关;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严格食品质量监管。

同时,工商总局还建立健全了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严格食品市场日常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制度,严格防范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广告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和监管食品广告行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协作制度,严格履行和落实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职责。

“通过制度建设,切实提高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水平。”王东峰说。

作者:王酃珊

上一篇:新常态下房地产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统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