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17

食品安全管理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关系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会给食品生产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也会导致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乃至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因此,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食品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管理论文 篇1:

食品安全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应用策略

摘 要:本文以食品安全管理为研究主题,对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对大数据背景下对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大数据时代;应用;策略

在大數据时代,对海量的市场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数字化技术能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弊端,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除了对市场信息的处理外,食品企业还需要对各类食品产品的安全参数、制作数据和材料配比等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对食品生产流程数据进行重点把控[1]。对于现代食品企业来说,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食品企业数据管理工作更加庞大且复杂。因此,日趋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对于食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1 提高对信息数据的整合效率

面对食品市场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做好收集和分析工作,对于食品企业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食品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换代上下功夫,提高对各类原始数据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创建企业生产、销售乃至食品产业链相关信息数据库,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传统数据处理方式相比,建立原始数据库,有效地节约人工操作,可利用数据库快速检索功能,快速得到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而为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2]。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积极引进数字化技术,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高度重视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升生产和销售数据的整理能力

对于现代食品企业来说,运用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快速地记录食品企业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从而为提高管理监督工作的效率提供支持。此外,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可以通过有序的管理流程,对生产销售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过程追踪和分析,最终形成各类食品完整的数据链,为食品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管理决策的执行和实施[3]。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对食品生产大数据的整合能力,以及对食品的安全进行高效准确的报道,从而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监督,并有效规范食品企业产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能力。

1.3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成效

在互联网下,利用大数据共享机制,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交流机制,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整体联动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从消费层面看,消费者也可以利用大数据,获取想要了解的食品生产和消费信息。例如,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获得购买者的信任,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在食品包装上增添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购买者就能获取食品生产相关信息,从而对该食品建立信心。从宏观调控层面,通过大数据系统,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对食品企业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食品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以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以食品生产安全为第一管理目标,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2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制度规范

目前,在食品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尚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对于一些食品企业来说,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在食品安全管理局限于传统思维下,对于食品安全风险规避问题也缺乏全面了解,对企业内部数字化设备的引入和更新换代缺乏应用的重视,从而阻碍了大数据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生产和销售无法收集全面的数据信息,严重阻碍了生产和销售管理决策和实施。例如,部分食品企业缺乏科学的制度规范,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级部门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也不能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食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采购模式,而很多食品原材料产于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对原材料数据信息采集不完善,对原材料的农药成分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从而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2.2 大数据技术应用程度不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化,在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发展步伐加快,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在大数据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引入方面,很多食品企业尚处在初级阶段,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大数据处理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在企业数字化软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停滞不前,从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食品企业,数字化配套设施满足不了食品生产和销售数据分析的需求,一些食品企业即使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设备,但是由于企业技术人员队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工作,从而无法实现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目标,阻碍了食品安全和风险规避工作的高效开展。

2.3 软硬件设施不先进

目前,我国食品企业引入的管理软硬件大多数是国外品牌。在软件方面,对于在食品企业普遍使用的质量管理控制软件,如ERP系统、LIMS系统以及大型物流管理系统等,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在硬件方面,对于在食品企业管理中常用的RFID系统、电子标识用的芯片及扫描仪等,我国自行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硬件质量方面也不能为企业提供切实的质量保证。总而言之,我国在食品企业数据管理软硬件技术研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占有率不高,无法对食品企业高效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严重制约了软硬件设施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3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应用策略

3.1 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

随着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也需要逐步完善,才能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提供助力。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如果依照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制约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根据食品行业的现状和食品企业的不同性质,制定相应的计算机数据技术规章制度[4],为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同时,食品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大数据建设,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制订科学的管理流程和实施方案,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而形成团队凝聚力,高效完成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目标。

3.2 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持

在大数据时代,食品行业要想实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就需要得到国产数字化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以提高软硬件设施的本土化改造,从而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成效[5]。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和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相关电子企业投入研发力量,加大对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软硬件设施的研发力度,结合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不断开发适合本土食品行业的软硬件系统,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3.3 强化对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

目前,在食品行业安全管理方面,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均衡。在很多大型食品企业,引入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控制软件和配套硬件系统,同时招纳了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具备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能力。而对于一些中小型食品企业来说,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地域条件和人才队伍等因素的制约,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高效开展。因此,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地方主管部门,应采取激励措施,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中小食品企业管理人员走出去,汲取优秀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改变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强化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指导,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企业高效利用质量管理控制系统提供必要条件。

3.4 提升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深加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食品加工,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生产流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食品检驗等,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涉及到食品安全管理,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在传统的食品生产管理模式下,各个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程度低下,食品安全管理成效不高。因此,为了实现对各环节食品生产质量和安全的把控,引入数字化技术成为食品企业的当务之急。在食品加工阶段,通过将各环节产生的生产数据录入质量管理控制系统中,从而实现对食品质量的有效监控。在产品销售阶段,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跟踪产品的物流运输情况,实现对食品运输的及时性和安全性进行实时掌控。在食品销售阶段,通过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对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流通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在食品流通中的隐患,确保食品销售顺利进行。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当某一类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产品溯源,在第一时间对同批次的产品进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质量事故带来的影响。为了高效展开产品溯源工作,很多食品企业引入了用于食品标识设计的EAN UCC系统和用于识别录入的射频识别系统,从而有效提高了食品溯源效率。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食品样品进行科学检验,已成为食品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于食品安全管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加快先进数字化设备的引入,及时对企业数字化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推动各个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食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食品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如何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食品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食品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强化对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而食品企业应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食品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从而推动大数据背景下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张亮,王浩.大数据背景下食品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18):224-227.

[2]苑立莅.大数据背景下食品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食品,2020,14(17):32.

[3]王浩,孔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8(3):100-102.

[4]栾润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科技探索与实践[J].科技中国,2019(3):77-83.

[5]程铁军,冯兰萍.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7):175-181.

作者:王巧巧

食品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研究

食品安全管理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关系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会给食品生产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也会导致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乃至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因此,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问题以及全过程管理的实施作了研究。
一、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

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得以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重视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在构建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食品安全管理需求对食品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持续的完善,而且需要对适用操作中交叉重复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进行修订,从而在推动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国外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接轨的基础上,确保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始终体现出先进性。

其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构建标准化示范区。围绕先进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对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具体实施作出探索,在此过程中,围绕“农户+企业+标准”构建标准化示范区,能够有效对食品标准体系的可操作性做出检验。在此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推广,而且要强化对示范区生产的引导、扶持以及监督,特别是对区域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業合作组织等贯彻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最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环境监管工作的开展。产品生产环境对产品质量、产品安全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强化对食品成品的质量管控,而且需要按照农产品生产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对产地污染等问题作出有效防治。在此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还需要与环保部门形成联动,通过检测环境污染、构建应急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避免环境问题对食品安全产生威胁。
二、过程控制体系的完善

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关注食品生产各个环节,重视构建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对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食品原材料种植环节的安全管理中,需要以“五个一”要求为依据,选用优质农作物品种、遵循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完成农业组织的构建、品牌的打造以及产业的形成。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围绕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无公害概念,对农户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推广清洁生产以及生物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而对于符合无公害农业种植要求的农户或者组织,则需要总结种植生产经验并进行推广。

在食品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推动企业HACCP管理的全面贯彻,同时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适当调整,从而确保HACCP管理体系能够与企业生产和行业标准实现良好对接。与此同时,企业所开展的原料采购、设备采购、半成品检验结果等,都需要进行记录,确保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之后能够溯源追责。另外,对于一些中小企业,不仅需要强化其质量意识,而且需要引导这些企业认识到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发展趋势,要求这些企业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在食品经营与消费环节,对ISO9000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的推广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相对于HACCP而言,ISO9000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不仅具有较低的应用成本,而且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ISO9000质量标准的推广,不仅需要覆盖食品经营企业,还应当覆盖餐饮单位、生鲜生产场所、学校食堂乃至村级经营户,并利用食品经营台账,确保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溯源。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有必要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产品进行曝光,从而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在构建信息披露机制的基础上,也需要将经营者诚信评价纳入食品安全经营管理,从而有效强化食品经营者自律,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要求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重视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及生产环境的监控与管理,同时需要从食品生产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推广与贯彻全过程的管理模式,从而推动食品生产得以规范化发展,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处于可控可管的范围内。

【本文系2017河北行政学院年度科研项目“加强我省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研究”(2017XYKT05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作者:张惠敏 赵凌宇

食品安全管理论文 篇3:

陕西:将规范管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为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于近期制定了《陕西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有不同要求。其中,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劑、白酒、食用植物油、肉制品、调味面制品等食品生产单位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大型餐馆、供餐人数为1000人以上的单位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餐饮管理企业、食品连锁经营企业(含餐饮连锁企业及总部、有销售食品的连锁药店总部和含食品制售大型连锁超市及总部等)食品经营者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明确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承担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健康管理、建立和完善本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运行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采购记录和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进行管理等职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食品安全职业道德规范、食品安全专业知识、食品生产加工操作技能等知识,并且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

征求意见稿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的随机监督抽查考核中不合格的,立即停止食品安全管理岗位工作,限期参加学习培训或考试。考试仍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岗位工作。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不履行职责或存在严重缺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书面提出调换人员的意见。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要求设置、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变更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不报告或者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不按规定要求履行职责的,责令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查处。

作者:张伟峰?陈茜?张钰

上一篇:电子商务发展论文下一篇:闽台文化创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