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

2024-04-22

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共11篇)

篇1: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

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07重庆上半年)

存在问题:

食品药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得民心”、“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食品药品安全总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食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频频发生,“非典”、“禽流感”的暴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二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三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以及致病菌对常用治疗药物不断增加的抗药性,对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食品中毒、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超标等使人们“谈食色变”;四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

对策:

我国是一个食品药品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食品药品消费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消费者对食品药品安全更加关注,食品药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国民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贸易繁荣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紧回迫性,进一步健全法律,完善制度,制定措施,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源头的安全监管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必须将监督管理关卡前移,从食品药品生产源头抓起,变事后查处为事前监控。为此,一是要加强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做好食用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的规划建设,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严格农药、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登记审批,强化源头污染治理。二是要严格资格认定,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把好生产加工主体准入关。对大宗食品加工厂(场)、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场、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水域、食品贮存场所等境内境外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建立资格强制认定或认证制度,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三是要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构筑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所组成的标准化体系。在食品行业中积极推行国家通行的质量和环境认证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保障体系以及新的与国际食品质量标准接轨的产品标准。在药品生产领域强制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并把这两项制度作为今后进入药品生产领域的前置条件。

二、加强对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监管

一是要严格审核食品药品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二是要加强对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指导和管理,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流通秩序,推进食品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经营法人、市场主办者、大型超市经营者的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实施上市销售食品药品安全市场责任制。建立具有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积极推广食品销售“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和农贸市场改食品超市,逐步实现“退路进厅”。三是要加强进口食品药品的检疫审批,把好进口食品药品的审批关。四是要增加投入,改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检疫的装备和条件,提高监管手段和水平。要以信息化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体系的建设,搭建一个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系统记载食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况,实时监控食品药品流通动态,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三、扩大宣传,加强引导,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抓住食品药品消费环节,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菜篮子工程”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建立食品药品质量公报(公示)制度,搭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服务,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增强人民群众消费维权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打假工作取得的成效,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开通、公布、宣传投诉电话,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积极举报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自觉树立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与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二是要把经常检查和突出检查、普遍检查和重点抽查结合起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经济秩序。对重点部位、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个案进行重点查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霉变陈米加矿化油抛光的大米、用病死猪肉加工的腊肉、沿水中提取的食用油、用工业酒精掺兑的白酒以及中药材专业市场与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实行集中整治,坚决取缔非法的食品药圃品生产、加工、经营窝点,彻底清除无证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三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课以重罚,增加制假售假的风险成本,改变过去那种制假集假者所获利润和所担风险不对称的状况,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和部门负责双重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的领导,在理顺各部门的关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各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能够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二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分级分部门明确划分职责,并在各

自的职责范围内承担起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特别是存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庇护、纵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三是要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性疾病的防范与应急机制。

篇2: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1-06

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组建以来,在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创新进取、扎实工作,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也维护了系统良好形象。但是,面对当前食品药品监察院管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还必须正视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行政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效能建设中地方党委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首次不处罚”,有的甚至领导出面干预,难以依法处罚;二是行政处罚给政风评议带来直接影响,难以两头兼顾;三是地方小、人口少,一有处罚,熟人说情、领导说情,不给面子都不行;四是食品药品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配套法规出台滞后。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所定处罚标准偏高,基层执行难;医疗机构药械监督管理无配套办法和质量管理规范等。

对策: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将“一法两条例”列入“五·五”普法重要内容,扩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职能和工作动态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认知度;二是积极“开发领导”,向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宣传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性,争取重视和支持;三是尝试市内异地交叉执法办案,避免说情风及领导干预;四是建议修订出台相关配套法规,特别是尽快制定出台对医疗机构药械管理的配套法规。

二、非药品冒充药品挑战药品注册审批

一是市场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含有药品(中药材)成分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消毒用品;二 是在包装标识、说明书上不标注功能主治或适应症、用法用量字样,只注明适用人群、使用方法,从文字上故意规避药品定义的三个特征;三是这些实际上含有药品成分且具有治疗作用的保健用品,只因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药监部门很难以假药来查处;四是类似品种名目繁多,流向很广,如只某一地区查处,而不是全国统一行动,或从审批源头上治理是很难奏效的。

对策:一是建议国家局会同卫生部联合制定有关保健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的注册审批和生产许可管理规定,防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乱审批;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专项整治,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三、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网络建立容易,效果不佳。一是协管员、信息员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本知识,学习培训提高非一日之功,很难发现问题,发挥宣传政策和举报协查作用;二是没有报酬或补助,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监管对象多为本乡本村人,乡里乡亲,如投诉、举报怕得罪人,遭报复。

对策:一是扎实推进协管员、信息员培训工程,提高对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及监管

知识的水平;二是建议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合理安排对协管员、信息员的补助,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争取地方政府明确村食品药品信息员工作列入村两委工作内容,其工作状况与村干部年终报酬挂钩。

四、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推进难

一是医疗机构药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等配套法规尚未出台,“规范药房”不是诸如GMP、GSP那样必须经过认证方能生产、经营,而“规范药房”达标不达标,不影响执业许可,因此医疗机构对创建“规范药房”积极性不高;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不持积极配合态度,认为药房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室”管理的内容,药监部门只依法对使用药械质量进行查处;三是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条件简陋,经济状况差,无资金投入改造及配备空调等设备。

对策:建议省局会同省卫生厅共同制定“规范药房”验收认证标准,并作为乡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前提条件,凡未通过验收达标者,不得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五、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从监管队伍自身情况看,一是人手少,一些基层局实有在岗人数尚不到编制数的60%,人员缺乏,很难保证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覆盖面。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展稽查、监管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工作开展。特别是在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中,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三是系统组建时间不长,干部队伍来源复杂,系统监管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对策:一是尽快配齐人员队伍,避免有事无人干,防止因人手少而造成的监管缺位现象。二是广开进人渠道,选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知识型人才,充实食品药品监管一线,避免有事不会干,也相对节约人才培训成本。三是建议省局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开展系统干部轮训,充实和更新食品药品监管专业知识,提高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执法公正”的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组织保障。

篇3: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分析

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 了解到其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缺乏相应的权责机制, 权责不明是当前的尖锐问题。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与监管机制不力具有直接性的联系, 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采用分段监管的方式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农业、监督、工商以及药监等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现阶段, 监管工作开展的同时, 权责不明问题尤为突出, 对责任缺失、职业操守不高的员工并未给予相应的惩罚与追究, 无法构成约束力, 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导火索之一。

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阶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与法律法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 在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 无法与我国刑法进行完美的衔接, 《食品安全法》在可诉讼性方面有所欠缺, 是当前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 也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在刑法中,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涉及相对落后, 相关的罪行、罪名设置不够合理, 处罚范围相对狭窄, 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食品安全评估体系落后

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 食品安全评估体系的存在具有必要性, 是决定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险控制能力低下, 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阻碍, 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正处于初级阶段, 经济与科技水平的落后, 无法为食品评估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有效对策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强调责任的明细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食品安全事故问题的频繁出现, 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在保证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之上注重饮食的搭配是关键。为了保证食品安全, 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构建更为完善、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强调责任的明细化, 将监管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身上, 一旦发生问题, 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或者通过构建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对相关工作人员予以惩处和警告, 以调动监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对每种食品、每种原材料都应做到精益求精, 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为提高人们健康指数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创造条件。借助惩罚性赔偿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监管人员, 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 增强法律的约束力

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具有高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传统的《食品安全法》在诸多方面还有所欠缺, 缺乏完整性与协调性, 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为了全面的完善我国的法律, 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建设情况, 并结合中国国情, 建立属于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法律条文等, 强化食品市场监管的力度, 提高进入市场的门槛, 为食品提出更多的质量要求, 以强化对食品安全的控制, 同时建立HACCP体系与食品召回制度, 对食品安全开展严格的审核, 保证食品质量。

构建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 以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 应构建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 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敏感度, 做好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 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3]。风险评估人员应具备高度的风险预知能力, 对食品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罗列出来, 在食品安全监管时作为重要监管指标和标准, 以达到对风险控制与预防的目的。一旦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应立即停止生产与加工, 并追究相关人员、企业的责任, 运用法律手段来惩治, 将食品安全所带来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三、结语

篇4: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责任;监管体系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的食品种类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一些词汇可谓家喻户晓,如“毒奶粉”、“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染色馒头”等等。“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理应得到高度重视,但是出现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却常常让人们非常失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规范。那么,我国一些食品安全监管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为此,本文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主体缺乏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监管应秉承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然而,实际工作中,监管主体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缺乏责任意识。主观上,监管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对食品安全事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客观上,存在多头监管的现象。当多个部门在职责上存在职能交叉时,出现问题后容易发生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监管职责不清,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从而导致多个监管部门却起不到监管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虽已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尚不完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2009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与1995年出台的《食品卫生法》相比更趋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法律条款笼统而缺少细则、法律体系不严谨而存在处罚漏洞、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行政问责制尚未法制化等等,这样就使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食品安全标准制度仍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度虽在不断规范中,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导致一定问题的存在。如标准的时效性差、不够全面、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等;最后,食品市场的准入制度和召回制度仍存在一定缺陷。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市场的准入和召回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之中,但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我国食品市场准入和召回制度仍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来,包括市场准入的审核形式化,把关不严;市场准入制度中产品分类不细致;食品召回体系不完善,同时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等等。

(三)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相对落后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除了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外,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检测水平低、检测标准及方法缺失、检测门槛高,从而导致了“检不了”、“检不准”和“检不起”现象的发生;二是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反馈不到位问题等。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依据,同时也为食品安全的监督执法提供支撑,因此尤为重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三是HACCP体系的实施在我国尚不完善,主要体现为运用流于形式、实施行业有限等。HACCP体系主要作用是控制食品中由于物理、化学及微生物造成的危害,是目前被全世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虽然该体系在我国已经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对该体系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四是食品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是指分析评估影响食品安全的相关因素,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描述风险特征,在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实施风险管理,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完善。

(四)食品安全监管环境尚待改进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的好坏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与否。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外部环境完善程度还不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食品市场上市场失灵问题严重,体现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属性等。其中,食品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二是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企业信用意识薄弱、未实现信用资源共享、惩罚机制不健全和法律保障缺失。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使得部分不法企业有机可乘,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埋没自己的良心,生产不安全的食品;三是社会监督还有待不断推进。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而是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监督。但我国的社会监督还很薄弱,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监管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领域,同时还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加强食品的安全监管、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非常重要。

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一)明确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一是在主观上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真正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纳入监管部门的责任范围之内;二是在客观上要做到权责分明,切实解决监管交叉或监管空白问题,努力做到权责明晰,履行好各职能部门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此,政府应将监管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个监管单位,厘清监管者职责,做好相互分工合作,保证监管工作的协调与高效。

(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因此,必须结合中国食品市场的具体情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制度建设,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2009年6月1日正式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在调整范围、执法主体、监管职责等各个方面都已更趋完善、全面,针对性也较强。但该食品安全法只限于强调制裁,关注事后补救,而忽视了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控制及相关综合管理等方面问题。因此,充实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国可以借鉴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加严密可行。此外,应适当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同时,对相关渎职人员进行行政问责。

2.要规范食品安全标准制度。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仅能够辅助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还能够有效解决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等问题,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符合我国食品市场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首先要保证标准的时效性。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食品安全标准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要坚持标准的全面性。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应能涵盖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的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最后,标准间要避免交叉重复问题。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多标准引起的交叉重复问题,从而真正发挥保护食品安全的作用。

(三)建立高水平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体系

高水平的食品安全监管技术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进行提供技术支撑。首先,要营造一个成熟的食品安全检测环境。具体包括: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检验检测投入的增加以及自我检测能力的提高等;其次,要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使信息网络更加透明化。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应不限于让监管部门知悉,也要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因此,应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标识制度;再次,要落实HACCP制度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最后,要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有利于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营造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

食品安全监管的高效运行,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阶层的相互配合,同时还与社会经济水平的高低、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利用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鼓励消费者积极主动监督食品市场,并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另外,要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步伐。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就在于信用问题。所以为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具体做法有:在全社会倡导以信用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运用法律武器保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有效建立等;通过一些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設的全面推进。

三、结束语

食品安全关乎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对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影响。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想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依靠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监管意识,保证监督主体不缺位,有效发挥监管主体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避免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要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技术问题,努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外部环境。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相信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必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重在落实[D].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9).

2.瞿华.如何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4).

篇5: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目标责任压力传导到位。州政府组织召开州食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全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副州长、州食安委主任魏贺生安排部署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20xx年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对工作滞后的东乡县、积石山县政府分管县长和食药局长、食安办专职副主任进行了集中约谈。州食药局组织召开重点工作培训交办会,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进一步靠实县市食药局的监管责任。

二是强化督查指导,推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州食药局深入实施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随机成立3个督导组,深入8县市开展随机检查,通报县市3次,约谈县市食药局2家,收回《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证书2家,强力推动工作后进县市监管部门到位履职尽责,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强化专项整治,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认真贯彻省局决策部署,先后组织开展元旦春节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春季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整治、清查天津“假调料”暨调味品市场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检查等5个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深入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从严从重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全州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州食药局对全州352家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开展集中约谈培训,组织全州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参加“3·15”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展示销毁2.51万袋不合格食品药品,向社会表明打击假劣食品药品的坚定态度。部分县市对基层协管员进行集中培训,选派乡镇食药所工作人员到县局跟班学习,着力提升基层监管人员的能力水平。

篇6: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该镇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食品安全网格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村级第一网格的监管和反应机制;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结合辖区监管工作实际,认真查找食品药品安全隐患,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责任人员,细化任务分工,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突出重点,加大检查力度。加强食品专项检查,结合春节食品消费特点,对辖区内人员集中餐饮场所、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场所开展全面检查,加大对粮油、肉及肉制品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和制售假劣食品行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截至目前,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份,收缴过期变质食品、饮品15余斤。

三是广泛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春节期间的有利时机,通过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公众的维权意识和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和人人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全镇出动宣传车30余次,张贴标语500余幅,发放明白纸8000余份。

篇7: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积极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为核心,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牢固树立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宗旨,深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实施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促进全镇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镇政府及时调整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把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纳入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安排、同部署、有检查、有考评,形成政府重视、部门协调、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计生专干任村食品药品信息员,由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统一管理,协助镇和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本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同时与各村、镇属各单位、各学校签定了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镇以维护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为出发点,以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了解、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为目标,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开展食品药品宣传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基层宣传队伍,以各村食品信息员为基础,镇监管办公室提供宣传资料,村信息员免费发放到户,全面介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同时在各村信息公开栏张贴宣传材料,及时公布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二是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在全镇4所小学中开展了一次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传授疾病预防、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同时发放相关知识宣传册500余份。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不仅提高了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小组的自身影响力,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饮食安全意识,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积极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营造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为我镇更好地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明确目标,加大整治力度。

以粮、肉、蔬菜、水果饮料、酒类、儿童食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以镇区、各村居民点为重点区域,以节假日为重点时段,突出抓好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继续坚持标本兼治、防打结合、分类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整治检查活动。

1、开展节日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卫生、公安等相关单位对全镇商店、小卖部以及饭馆、农家园等进行彻底检查,发现过期变质食品予以当场销毁,确保节假日期间群众饮食安全。同时坚持落实节假

日值班制,值班人员及时掌握全镇食品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开展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为全面推进校园食品管理和校园放心店建设,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对辖区内4所小学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校园食堂设施情况、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食品的来源以及校园周边副食店、饮食摊点的安全情况,对发现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责令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3、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治。一是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具有季节性的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检查。二是集中开展针对各类小摊点、小食杂店和小作坊的专项检查。

四、存在的问题

篇8: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

1 面临的问题

1.1 监管体制仍无根本性突破

1.1.1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管理体制不一致, 进行部门协调的难度较大:

卫生、农业、药监从中央到地方是分级管理, 其他几个部门在中央和省一级属于分级管理, 而省以下属于垂直管理, 加大了协调的难度。实行分段管理, 卫生、药监、质检、工商等部门看似分工明确, 但实际上并无根本性突破。

1.1.2 切块管理造成监管链条断裂:

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是连续的, 往往在某个环节中发现的问题, 需要在生产环节查源头, 在流通环节解决, 实行分段管理, 就需要监管部门之间的高度配合、密切协作。如果部门间配合不力, 发现的问题就难以得到及时处理, 甚至贻误时机。

1.1.3 多部门监管依然存在职责不清:

(1) 我国目前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餐饮服务单位的定义与范围并无很清晰的划分, 事实上也很难划清, 在实施起来还是会有职能交叉的地方。因为食品从种植、养殖活动中获得的初级农产品, 经过加工、流通、销售到消费者, 用现有的食品生产经营框架难以将其准确定义和分类, 这就使得部分领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2) 机构改革滞后, 餐饮业监管执法主体中央变了, 内蒙古明确委托内蒙卫生监督所执法, 但巴彦淖尔市还未交接, 也未委托, 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 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条件差, 食品安全风险大, 缺乏有效的管理。虽然食品安全法授权省级人大党委会制定本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具体管理办法, 但地方立法难度大, 至今内蒙古还未制定这方面地方性法规。针对我市实际情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监管职责, 可依然存在管理部门不明确或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1.2 卫生监督机制建设相对薄弱

工商部门在法律公布后属于加强原有体制, 编制大幅度增加。技术监督部门属于新建体制, 法律公布后政府相应部门立即进入角色, 承担起执法职能, 组建执法队伍, 并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执法活动。我市按照2000年《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 截止2008年8月8个卫生监督机构全部成立, 监督与监测机构彻底分离, 分别隶属于当地卫生局。但卫生部门在法律公布后却没加强原有体制, 而是从过去的防疫站分出部分人组建卫生监督队伍, 机构改革还未彻底到位, 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单位性质、行政级别、内设部门、人员管理还未统一规范,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5个地区属全额拔款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乌拉特后旗、乌拉特前旗、五原县3个地区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 4个地区机构级别低于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卫生监督机构是行政执法机构, 机构级别应不低于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 ;按《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 设区的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房屋建设规模应不少于2400m2, 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规模应不少于1200m2, 但现在 6个旗县区卫生监督机构还租用办公大楼;按照国家要求, 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设备应配制六类66种, 目前我市最多的地区装备了18种设备, 卫生监督执法装备也不符合国家要求, 还存在购买试剂、购买样品、负担检验费用的困难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 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

1.3 餐饮业职能调整过于频繁

根据社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适时进行部门职能的调整, 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正常的、必须的。我国的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本来就较薄弱, 而监管职能的调整却越来越不相适应。卫生部门数十年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工作经验、成就、优势等得不到利用, 原本是一个整体的食品体系却被人为地切割, 各环节重叠, 界限不清, 无论“许可”还是“监管”, 监督力量分散、执法力度削弱、部门职责交叉、服务水平降低。这种仅对餐饮消费环节监管职能进行调整, 必将产生以下问题: (1) 造成资源浪费, 尤其是造成现有卫生监督、食品卫生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和仪器、设备等物质资源的严重浪费。餐饮业职能的调整只是监管主体的调整, 监管模式并未改变, 反而因职能的交接缺乏专业队伍而影响工作的衔接和开展。另外, 卫生法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法律法规, 有其专业性、法律性和技术性, 并不是很简单地组织一些人员就能开展工作, 因此真正意义上改变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 形成新的职能交叉, 例如在学校、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和场所, 会出现卫生监督和药监两支队伍分别实施监督执法的现象, 既无法避免监管交叉和缺失现象的发生, 也增加了管理相对人员的负担, 损害卫生部门的社会形象。 (3) 严重影响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甚至生存, 特别是市以下的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 一旦将此项职能和编制划出, 业务骨干必将流失, 机构的能力和作用必将削弱,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必将受挫, 已经营造的良好局面将不复存在, 旗县已出现这种现象。 (4) 极大挫伤广大卫生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进程中已对部分卫生监督人员造成伤害, 这直接影响卫生监督机构的发展。在过度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过程中, 有些人员不符合条件不能过度, 身份直接影响监督员工作开展和自身发展;多数有职称、高职称人员参公后成为无职务人员, 个人待遇及工资问题不能解决, 部分人员再次回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导致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再次流失, 部分人员虽留在监督机构, 遇到个人待遇问题难免出现迷茫情绪。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多年来在餐饮消费环节监管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也是其争取政府重视、财政投入、职工基本收入保障的重要条件和因素, 一旦失去此职能, 机构将失去许多机遇, 众多监督员将牺牲专业, 挫伤广大卫生监督人员的感情和积极性。 (5)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受到国家、地方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 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依法对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但现在由于技术手段跟不上, 监管体制不畅等原因造成被动执法的现实, 让执法人员觉得并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稍不慎反会因工作差错被开除工职, 导致一些人由于危机意识而不在热爱食品安全执法工作。 (6)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突击性问题, 工作缺乏主动性。食品安全监管应具有长久性、稳定性等特点, 但我国现阶段的监管主体多采取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对社会存在的某种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治理的执法方式, 即往是因为某一临时事件的发生或某一特殊时期的需要来开展执法活动。专项整治虽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 但这种行为实质是一种“事前疏于管理、事后矫枉过正”的执法方式, 它将严格执法变为一种偶然现象, 大大助长了违法者的投机心理。在执法手段上, 缺乏技术保障, 导致现有执法体制过分依赖非常规化的“运动式执法”, 缺乏主动性, 造成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打击—问题缓解—再度泛滥—再打击”的车轮战。另外, 近年来上级部门为了托脱责任, 忙于发文, 缺乏有效性, 各类食品专项整治一个接一个, 以基层各部门目前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根本无法应对, 造成大量人力和精力的消耗, 使执法人员疲于工作, 出现麻木应对甚至厌倦状态。

2 对策探讨

2.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 结合我国试点城市和我市发改委等部门改革的经验, 借着我市餐饮业职能交接之际, 在现有的执法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 成立一个专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同时将检验机构也整合为一个中心实验室 (正在调研) , 真正实现无缝隙衔接。

2.2 配套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政策

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是尽快转变执法队伍身份, 统一实行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 (《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严格人员准入, 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规定进行考试考核, 合格者方可录用) ;二是取得政府支持, 给予编制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经费支持, 加强执法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相应部门尽早按《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定职务、级别及工资待遇等问题的通知》 (厅发[2011]23号) 文件精神解决改革过程中职称工职的比对问题。真正意义上通过人、才、物的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3 实施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

日常监督实行划片分组、包干负责、责任到人的监督制度。按辖区将各类监管对象科学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化监管组, 落实监管人员, 明确监管责任, 下达监管任务, 公示监管人员信息, 并将辖区内食品经营主体划分到各网格化监管片组。由各监管组按食品经营主体量化等级, 按计划、分步骤、有组织地实施食品安全监管, 对上级部署的各类食品专项检查, 能够分片组全面展开, 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 并落实一户一档。

2.4 健全制度

健全食品监管制度, 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加大食品案件查处力度。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健全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预警和处置预案。

2.5 通过思想教育, 加强监督员对“行政行为”认识

在教育培训中我们通过大量的正反面资料强调加强规范执法、防止职务犯罪的重要性。提高监督员的大局意识, 通过教育培训, 提高监督人员对卫生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让他们认识到卫生监督工作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影响到卫生监督形象、城市形象, 甚至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大力提高卫生监督专业技术水平, 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经过学历教育、相互交流、远程授课等形式, 加强广大执法人员法律专业、行政管理、执法办案、食品监督等的技能, 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一流的复合型队伍。

2.6 其他

强化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督促食品经营主体企业建立健全自律制度, 规范经营行为。

篇9:物联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信息化填补监管漏洞

“在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普遍存在着监管人员少、企业分布分散、监管难等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发挥作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落后的监管手段。”航天信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张立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药品进行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监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国家食品药品“十二五规划”》、《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利用高科技、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航天信息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设计研发了一套完整、规范、长期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地在辽宁省的锦州市、本溪市、辽阳市、朝阳市、抚顺等城市实施应用,对药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了安全监管。

全程监管供应链

“作为国家级信息化企业,航天信息先后研发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北京口岸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等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张立岩告诉记者,基于此前的经验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要求,该监管系统的功能架构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管理系统、指挥监控调度中心等六大系统组成。

“其中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食品、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管;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服务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补发以及注销等业务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制证、送达等全过程的信息自动流转与管理。”张立岩说道。

其中,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止一个人重复注册、在多个企业注册的情况,以及企业虚报、乱报从业人员信息的情况,为执法人员执法提供相关依据;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扫描、数据上传、罚单打印、应急发布、信息查询、在线交流、GPS定位、实时监控的移动信息化。

另外,建立各级指挥监控调度中心后,各级监控调度中心只能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监控与指挥调度。通过该中心,还可以实现对重点企业场所监管、对执法人员监督、分析预警、事故溯源预警和指挥调度。

篇10: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措施

根据中共德宏州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德宏州委常委会2009工作要点任务分解》的通知,以及全国、全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工作会议、州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决实现全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目标,全面推进全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努力构建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结合我州实际,现就强化全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监管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组织领导体制和监管工作运行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专业监管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效能,为构建和谐平安德宏提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快捷、统一高效”的安全监管网络,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组织结构完善,部门职责分工明晰,综合协调配合有力;供应网络主体清晰,城镇村庄监管全面覆盖,市场经营秩序规范透明;信息网络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快捷;产品质量合格,企业诚实守信,考核奖罚分明,公众饮食用药方便实惠、安全有效。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各级食药监广大干部职工要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任务,大力实践和丰富科学监管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手段,丰富监管内容,提高监管效率,着力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促进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1、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确保全州50个乡镇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坚持“以专为主、以协为辅、专协结合、乡不漏村、村不漏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食品药品监督网覆盖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形成完善的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2、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承诺制等一系列制度。

3、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运行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学习和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完善应急体系。完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逐步形成州、县(市)、乡三级监测网络,及时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专家组,为处置突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结合实际制定食品安全联席会议、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督查督办等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一个协调、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4.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教力度,强化社会监督。要按照省、州统一安排部署,以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食品安全法真正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超市、进企业,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5、实行安全问责制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追究制,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积极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责任制管理,签订、监督实施和考评《云南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责任书》,认真督促企业分解落实相关内容,建立和完善责任制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质量保证责任管理。

(二)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大力抓法制、抓源头、抓标准、抓监管,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在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高标准、执行严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一是紧紧抓住重点区域(集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零售企业、超市、餐饮店、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牢牢监护重点品种(含农残蔬菜、肉制品、野生毒蘑菇、食用油、奶粉等)质量安全。严厉打击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冒充药品。组织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重大节日、传统民族节日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强化种植养殖源头、生产加工、经营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监管。

二是强化农村宴席安全监管,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全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食品安全“三网”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改善农村食品药品消费环境。全面推行农村宴席申报备案、食品安全责任承诺、厨师培训登记、督查指导、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等五项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自办宴席的厨师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改造农村宴席置办场所,对农村自办宴席实行申报备案、现场检查指导、菜品留样备检,有效降低农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是加强企业自律教育,鼓励、支持保健、营养食品相关产业成立由科研开发、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印刷、产品生产、销售、托运等为一体的行业协会,实施行业的自律管理。

2、深入整顿药械市场秩序,确保药械质量安全

一是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检查,确保流通市场的药械质量安全可靠。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行政许可操作程序,落实日常监管责任制,狠抓“痕迹”管理和过程控制,强化企业对进货、存储、销售三个环节物流管理的可追溯性,突出对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和有效性运行情况检查,强化退出机制,保证监管工作及时、准确到位,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

二是加强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做好药品GMP认证后的检查工作,探索和改进检查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完善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水平。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定检查工作方案,以企业实施药品GMP的情况为重点,同时结合药品GMP认证、飞行检查、处方和工艺核查等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全面组织检查。对注射剂高风险企业、被投诉举报企业、不合格产品频繁受到药品质量公告通报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对注射剂类高风险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每季不少于一次,其它企业检查频次一年不少于三次。

三是配合省局做好GMP认证检查和飞行检查。对省局到我州开展的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飞行检查和有因检查,积极抽调相关人员配合,全面掌握检查情况,并做好企业整改情况的落实。

四是深入推进派驻厂监督员工作,认真做好我州二类高风险产品的驻厂监督工作。向二类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员是从源头上保证生产质量的有效措施。我州试行派驻厂监督员工作两年以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将在总结派驻厂监督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派驻厂监督员工作长效机制。

五是完善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授权人制度,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授权人制度,在注射剂类等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质量授权人制度,推动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授权人(QP)制度、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协调统一、充分发挥相关职能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是加强特殊药品管理,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对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单方及复方制剂、兴奋剂、美沙酮的日常监督检查,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开展一次特殊药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含麻复方制剂)等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做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认真履行禁毒职责。加强对社区美沙酮口服液维持治疗点的监督管理,确保美沙酮口服液治疗点在储存、使用环节中安全合法。

3、立足职能,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我州药材资源丰富,种类多、品质优,民族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高度重视地方医药产业发展,立足自身职能,主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服务医药经济发展的能力,鼓励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以资本、产品为纽带进行整合,使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聚集,做大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从根本上解决“小、散、弱、杂、乱”的问题。重点培育以石斛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地道中药材基地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种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充分发挥在药物研究、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立足职能,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到组织机构、领导人员、办公条件、工作责任、监管机制五到位,并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2、快速行动,从严处置。一旦发现问题食品、药品或案件苗头,务必做到报告情况及时、领导指挥靠前、监管执法到位、应急反应迅速、控制手段坚决、处置从快从严。

3、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专项检查行动中,要协调步调,统一行动,务求万无一失。

主题词:安全监管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州委办、州人大办、州政府办、州政协办。

德宏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09年6月1日印发

篇11:如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下面,从监管工作人员角度,如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责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认清形势,明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目标

近年来,经过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消费意识日益增强。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食品药品安全总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由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监管难以全方位到位,一些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深感忧虑,我们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制假、售假等危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不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另外,机构改革给我们这个部门带来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如餐饮监管职责已纳 1

入我局,却无人员编制,保化监管虽已接管,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这些都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只有迎难而上才是最好的出路,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任务加强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的理念;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识假辨假能力;四是加强与外单位的交流学习,请进来、走出去,拓宽视野,强化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是食品药品监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任何细微的不良行为,都将直接损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也直接影响监管部门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公正廉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饮食用药上的实际问题,才能塑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

加强依法行政。坚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增强执法的透明度。

三、开拓创新,在提高监管效能上下功夫

创新,就是运用科学的新思维、新方法、新体系,合理优化配置各种管理资源,以最低的监管成本和最高的工作效

率,对食品药品实施有效监管、科学监管。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完善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手段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努力探索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真正实现科学监管。

上一篇:柳的作文初一下一篇:精选初中毕业生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