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人力资源论文

2022-04-20

[摘要]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办学模式,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校园建设人力资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建设人力资源论文 篇1: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高新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互联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智慧校园建设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所谓的智慧校园涵盖高职院校中的各个方面,从覆盖的范围上来看,智慧校园需要实现对校园的全覆盖。通过建设智慧校园也能够有效的整合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使原有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建设智慧校园又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除了在学习方面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产生各种积极影响,在生活方面智慧校园的建设也能够带来很多的便利,例如可以通过面部识别进入图书馆等重要的校园场所,例如在餐厅吃饭时可以选择刷脸支付,这样能够大大提升用餐的效率。除了这些,还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校园服务平台,以此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从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出有效的措施推进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目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虽然都已经认识到了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制约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其中不乏有校园网络建设程度不足的原因,这将会直接导致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相关的环境基础作为支撑,最终造成智慧校园建设进行过慢,甚至会直接导致智慧校园建设无法继续进行。除此之外缺乏高质量的交互平台也是严重制约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这将会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对智慧校园建设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将不能够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保障,而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也会影响到智慧校园建设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因此这就需要从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探索优化,同时还要对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则需要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完善校园服务平台,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多的保障。

一、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网络建设程度不足

根据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各种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制约,并不能很好地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不够完善,不能够满足智慧校园建设对于校园网络的要求。由于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部分学校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堪忧。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校园网络覆盖范围不够全面、校园网络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求、学校计算机机房等设备过于老旧、相关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中对于网络的需求不言而喻,只有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才能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作为基础支撑,智慧校园建设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各个高职院校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相关校园网络建设,从硬件、软件、网络全方面多方位地进行建设提升,从而有效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2)缺乏高质量的交互平台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另一个严重制约智慧校园建设推进的因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高质量的交互平台。或者部分高职院校有交互平台,但是由于设备陈旧等其它问题不能够满足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使用需求。同时通信的畅通性也会严重影响日常教学以及生活。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等网络相关的专业来说,高质量的交互平台往往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无论是正常教学过程还是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对于电脑设备以及网络的需求量都很大,相关的专业课也需要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教学,如果这时出现网络通信问题,设备出现故障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缺乏高质量的交互平台不仅仅会影响到智慧校园的建设,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的教学任务,所以要及时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3)智慧校园建设资源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会受到资源投入的严重制约,部分学校在财力和人力资源方面投入明显不足。例如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约资金支出,导致学校大部分设备都过于陈旧或者部分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有的甚至出现设备数量不足以满足教学的情况,部分设备不能满足教学任务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等。除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外,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也会严重制约智慧校园建设。例如相关的教师缺乏智慧校园建设的意识,学生缺乏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认知。因此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建设中不仅仅要加大资金力量的投入,也要认识到投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智慧校园建设有足够的硬件水平和人力资源支持。

二、推进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工作

高職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不同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配合管理,才能够使智慧校园建设有序地按要求进行,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工作。为了实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有序管理,可以设立信息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配合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这样能够使各个单位和部门都积极参加到智慧校园建设当中去,从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管理。在开设信息管理部门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支持,以此来保障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组建出实力水平更高、专业性更强的管理团队。其次需要相关的部门对学校内的资源进行统计、整理、整合,从而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原有的资源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对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信息化科学管理,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2)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准则

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其盲目性,这样做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进度,另一方面也会严重浪费资金、人力等资源,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这时候就凸显出了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相关的建设规范标准能够有效保障智慧校园建设发展的方向,确保智慧校园建设是朝着预期的目标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复杂宏大的,不是仅仅依靠几条简单的标准就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而是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制定详细的执行准则以确保智慧校园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其智能化,因此首先要对智能化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标准。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要满足学生及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智能化建设,从而有效的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的智能化,从而满足智慧校园建设对于智能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要对现代化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为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就要求学校要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例如相关的教学设备等都是现代化教学所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除了上述的智能化、现代化,还需要注意的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不仅仅对硬件设施提出了要求,同时也需要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目的、教学考核等制定相关的创新化规范准则,为智慧校园背景下的教学提供更多的保障,确保在智慧校园背景下教学的正常开展以及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制定相关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规范,才能确保智慧校园建设的全面性、科学性。

(3)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对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获取学习资源的方便性。同时也能够让教学资源影响到更多非本校的学生,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原有的教学资源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具体方式主要有通过利用现代化智能技术手段搭建可以容纳大量用户学习的云平台。该平台包括云录播系统,可以将教学视频进行上传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動以及各种教学互动的开展,从而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说,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是智慧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4)建设完善的校园服务平台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对于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校园服务平台应该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以此为教师和学生在校内的教学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同时也要注意校园服务平台使用的便捷性等,以方便学生为第一考虑因素,确保能够在各种终端顺畅运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因此,建设完善的校园服务平台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够使智慧校园涵盖范围更广,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存在着校园网络建设不足、缺乏高质量的交互平台、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本文的探究分析也找到了一定的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智慧校园建设方向的正确性,使智慧校园建设更加有序、科学的开展。同时还需要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准则,例如在创新化、智能化、现代化等方面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除此之外,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及建设完善的校园服务平台也是智慧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王萱,王蕊.“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0):154-155.

[2]李宁.“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索[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226.

[3]皮微云,刘铁东,胡立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的分析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162-163.

[4]许凯.探析“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J].科技风,2018(27):57.

作者简介:

纳芳,(1983.3),女,回族,宁夏,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中级,本科,计算机。

(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纳芳

校园建设人力资源论文 篇2:

我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与探索

[摘   要] 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办学模式,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研究遴选我国率先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的30所职业院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归纳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在总体规划、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共性特征。研究发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监测评价工作有待系统开展;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有待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快研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数字校园; 建设;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

[作者简介] 李贺(1981—),女,北京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E-mail:lihencet @126.com。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不断融合应用,数字校园建设成为职业院校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1]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2]因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3]为职业院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2017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90%以上的职业院校建成不低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的数字校园。[4]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5]可见,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本研究遴选我国率先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的30所职业院校(含6所中职和24所高职院校,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6],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要求,从总体规划、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对数字校园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总结数字校园建设的共性特征,分析建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

(一)数字校园

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E-campus计划中率先提出了数字校园的概念。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对数字校园概念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四种观点,即:“平台”观、“空间”观、“环境”观和“过程”观,从不同侧面描述了数字校园的特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提出,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产出、管理、传播和使用方式,从而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数字校园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学校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融合,通过教学方式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3]。随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意识到数字校园建设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多元化办学的重要作用。

(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内涵是以设施信息化为依托,构建较为完善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院校各项业务信息化,变革管理与服务模式,从而形成新型信息化教育服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科研、校务管理、学生学习、实验实训、校园生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应用[7]。之所以要在职业院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在数字校园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各环节、全方位的融合,即:形成信息化教学环境、创新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这三个基本属性紧密联系且逐步递进[8];在数字校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主要表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在数字校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从而逐步实现职业教育所有专业的资源全覆盖[9]。总之,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即:更新院校的办学理念,变革学校管理方式;建设自主学习环境,变革教与学模式;探索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服务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推动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探索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随着社会信息化和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在办学理念、校园治理、教学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也将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7]。

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本研究所遴选的30所职业院校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自2015年以来,这些院校遵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细致规划,以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工作为建设重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为其他职业院校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提供了有效经验。

(一)总体规划

数字校园总体架构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涉及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关键业务(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应用系统架构(系统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信息架构、技术架构等)以及信息化标准研究等。本研究所遴选的30所职业院校在分析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了切合实际需求、符合发展规律的可操作的规划方案。

(1)通过建立信息化领導小组和工作机制,对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管理和监督。如: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等均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将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设立在信息网络中心,具体负责制订和实施数字校园建设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制订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以及组织开展师生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等,同时,建立CIO(首席信息官)决策机制(如:长江职业学院建立了“两级三层”CIO决策机制和“三元共建”合作机制),使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系统工程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推进。

(2)通过制订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进行科学部署和规范实施,使优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系统整合。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2013—2020年)》;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制订了《哈二职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发展规划》;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制订了《“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子规划》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方案》,构建“简”工作和“易”学习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方案》。

(3)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机制保障和评价标准。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编制和发布了国内智慧校园首个省级地方标准《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规范》(DB32/T 3160—2016);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软件采购管理办法》等多个信息化制度;长江职业学院出台了《长江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目标考核管理办法》《长江职业学院教育信息化数据标准》等,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部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指标。

(二)师生发展

(1)通过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科研课题、组织参赛等,持续提升教师基于数字校园环境的信息化职业能力,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如: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工教交替”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能力提升制度和落实机制,造就了一批“下海能驾船、上陆能教书”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全体教师均开通网络空间,利用网络空间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多元化评价,多名教师在省级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微课等)获奖;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开展基于信息化教改课题研究,形成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研究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

(2)通过体验泛在化的数字校园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协同合作的能力。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实现在线学习常态化,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堂生态;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高,成绩在86分以上学生人数从17%增至40%,成绩在7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从37%降至6%;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在线学习。

(三)数字资源

(1)有计划地建设高质量的通用性基础资源。数字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院校以应用为导向,统一规划,“建”“用”“引”相结合,力求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突出“校本”特色,从而使数字资源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通用性基础资源涵盖了微课、网络课程、题库、精品课等各类数字资源,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教学要求,加大力度建设高质量的通用性基础资源,如:长江职业学院在2016年建设了41门基于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数字化课程、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7,445项校本资源,引进了12,046门课程资源,实现了“数字资源班班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采用高职优质教学三级资源建设方案,建设了336门各级优质精品资源、12个专业课程资源以及603门国家资源中心(NERC)通用性课程。此外,许多职业院校从专业特点出发,积极开展“校本”特色资源的建设工作,如: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化工类、煤炭类、电力类等专业领域的特色资源;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服装资源库(面料库、辅料库等);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有中医药职业教育资源库;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主持开展了国家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德育课立体化课程资源,打造妈祖文化专题平台。

(2)有针对性地建设仿真实训资源。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首要任务,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等特点,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趋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10]。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教学成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11]。优质的仿真实训资源可有效提高实训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职业院校从专业教学要求出发,着力加强仿真实训资源的建设,力求提高实训质量,如: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具备商船实境动态模拟功能的驾驶操纵与机舱管理(机驾一体)的实训系统,拥有大型仿真船舶、雷达标绘(ARPA)与电子海图实训室等国内领先的教学装备供学生进行大型综合能力实训;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引进了21个虚拟仿真系统(如:货代实训等),建成以智能货运为技术特征的虚实结合实训基地(如: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室等),全面实施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有西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机组类型最多的电厂仿真技术实训中心,在2015年和2016年获得“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火电和变电)资质”,学院的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达到电力行业生产相关岗位的行业认证标准。

(3)数字化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场馆资源包括数字博物馆、职业体验馆、数字科技馆等,从笔者研究的30所职业院校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仅有少数职业院校围绕岗位技能训练进行了这方面的建设,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基于空间的化工仿真教学平台和化工数字博物馆,解决化工现场实训难的问题。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具有显著特色,该校作为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图书馆建设的主持单位,按照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精神,在湖南省职成学会高职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构建了“湖南省职业院校图书馆联合信息平台”和湖南省职业院校图书馆联合服务体系,探索了职业院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四)应用服务

(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升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數字校园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打破“信息孤岛”的壁垒,实现各类服务的有效集成和互连,提高了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校务办公等各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也为师生提供了高质量、高效能的信息化服务,如: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数据交换服务、网络教学服务等。从笔者研究的30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情况来看,所有院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均有显著提升。

(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化和推进,职业院校越来越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职业院校应用数字资源和仿真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和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理实一体化”“理论+虚拟+实操”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东丽区职业技术中心学校采用“理论+虚拟+实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实操培训的效率;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引入O2O混合教学模式,线上通过游戏化软件学习知识和虚拟实训,线下进行咖啡技艺实操训练,教师还尝试根据线上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进行诊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仿真—实操—仿真”双向融通渐进式导游实训教学模式,应用“3D实景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彻底解决了实训难题;集美工业学校构建了中职教育信息技术“2+1+N”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和继续教育,延长了学习链,扩展了学习维度。

(3)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了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和协同育人,通过采用多种“引企入教”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专业设置、教材开发、课程设置等,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工作室的高质量实训模式,逐步形成教学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体[12]。许多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多种方式的有效实践,如: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集团化办学,建有4个国有企业、5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6个国家行业培训中心,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办学特色,开展了“三融”(校企融合、产教融入、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创新办学体制,组建了区域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与大连多家船舶企业及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数字化建造虚拟仿真系统(如: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拆装仿真实训软件等),还以企业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站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立交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火电和变电)资质,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已达到电力行业相关岗位的认证标准,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通过2+1模式共同培养市场急需的高技能运行管理人才,目前已面向国内外企业(如:越南、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职工开展了多次仿真培训,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贡献力量。

(五)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和数字安防系统。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以来,笔者研究的30所职业院校均投入人力和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升级改造校园网络,建设统一标准的数据中心,部署适当的网络安全系统,扩建多媒体教室等,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部署和研发为构建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环境,为院校组织信息化教育管理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制订了校园信息化建设数据统一标准,建成了数据交换中心、用户身份认证体系,可支持电脑及手机端单点登录、用户授权、个性化信息服务,并可对访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园网进行升级,建有十万兆核心、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校园局域网;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和一体化的虚拟校园,还建成“山外云”平台和100多个云服务,实现师生一人一空间,此外还借助VPN将多校区互联,共享教学平台和数字资源,打造异地同步智慧课堂。

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共性特征

(一)凸显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

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院校能够把数字校园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这体现了决策者对信息化工作的准确认识与定位。通过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业的实施团队、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制订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仅在机制上不断创新,还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管理和教学的全过程,确保了数字校园建设不只是一次性的建设项目,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改革。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对于数字校园建设的应用逐步趋向内涵式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不仅仅重视建设,而是更加关注应用和服务,职业院校以应用为导向变革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手段推进产教融合,逐步探索信息化带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改革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1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如:网络运营商等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校企合作共建数字资源、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院校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企业为院校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机会,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13],类似例子在笔者研究的30所职业院校中颇为常见。由此可见,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动校企育人“双重主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三)呈现多样化发展路径和建设重点

数字校园建设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职业院校的建设基础不同,专业培养方向也有很大差别,明确建设重点、找准发展路子体现了职业院校对数字校园建设的理性思考,也是使数字校园建设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随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围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职业院校逐步形成了具有院校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建设重点,如: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信息技术提升校企合作效果、校本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等。

五、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

(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监测评价工作有待系统开展。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发布以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得到了全国职业院校的积极落实,院校在取得建设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亟待专业指导团队和外部监测体系予以引领和指导。真正能体现教育质量水平的是课堂教学质量[14],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作用需要通过开展监测评价予以验证和分析。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监测评价包括过程性的监测和结果性的评价两个方面,其中过程性的监测能够帮助诊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建设策略,避免建设中的误区和弯路;结果性评价能够帮助定位建设发展水平,及时总结成果经验,为职业院校下一步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建议。

(2)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有待推进。职业院校普遍重视数字资源建设,然而大部分的资源建设偏重专用资源的分散建设,尚未形成基于大资源服务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制约了开放资源的汇聚共享和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随着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用微课、慕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开展混合式教学,如何从教师层面、學生层面、学业效果层面、技术应用层面等对教学进行评价,亟待开展相关研究[15]。

(3)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和育人的程度较低、途径较少,一方面由于相关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行业组织在预测人才需求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使院校无法较好地按照市场供求比例和就业质量的要求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并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再有,数字校园环境下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仍需在机制上创新,在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研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此外,数字校园环境下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的深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尚未较好地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不够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对实习实训的高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性实习实训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虚拟和实体的企业工作室、创新基地等建设尚未完全满足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的需要。

(二)对策

(1)加快研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指导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尽快启动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工作,这不仅可用于客观评价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也可为职业院校更深层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指明方向,从而有效督促职业院校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迭代发展和完善,通过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价,将监测评价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投入引导、试点开展、表彰激励的依据。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16],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中等职业学校10,229所,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数字校园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监测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有助于扩大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实践经验的国际影响力。

(2)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前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启动试点,针对覆盖面广的职业教育专业汇聚校企合作的优质数字资源(如:立体化的产业技术课程、职业培训包、实训资源等),引导职业院校形成“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常态化应用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互通、交易共享、学分互认等途径,探索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同时,还要加快职业教育管理和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此为依托采集和挖掘基于数字资源常态化应用的教学数据,进而从微观(院校)和中观(区域)层面研制数字资源应用评价标准和办法。

(3)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当前,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院校提供更为多元的校企协同育人方式。因此,要积极探索数字校园环境下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通过建立并实施1+X证书制度,瞄准人才紧缺领域,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从而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此外,还要实施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支持职业院校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沟通机制,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逐步建成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17-18]。

六、结   语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30所职业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从总体规划、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总结建设经验和共性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势在必行。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关键节点,要坚持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加快落实和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使之成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的强大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2012-03-13)[2019-09-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1-24)[2019-09-16].http:// 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EB/OL]. (2015-01-19)[2019-09-16].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501/t20150119_189492.html.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7-09-05)[2019-09-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709/t20170911_314171.html.

[5]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8-04-18)[2019-09-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6] 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职教版数字校园)[EB/OL]. (2018-10-26)[2019-09-16]. http://n.eduyun.cn/index.php?r=snshgc/goodRes/index&sid=04e2b623393d4bc9b1b7cde6a2c9d400.

[7] 职业教育信息化课题组. 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8] 何克抗.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 教育研究, 2017(10):88-92.

[9]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2014-06-22)[2019-09-16]. 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10] 于萍,徐国庆.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J]. 职教论壇, 2011(33):16-19.

[11] 杨中兴.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 2018(2):41-43.

[1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 (2017-12-19)[2019-09-1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13] 潘荣江. “基地+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3):101-104.

[14] 徐国庆. 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J]. 职教论坛, 2016(15):1.

[15] 申丽丽.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偏差与纠正[J]. 继续教育研究, 2018(9):60-66.

[16] 教育部. 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 (2019-08-12)[2019-09-16]. http:// 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8/qg/201908/t20190812_394241.html.

[17]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EB/OL]. (2016-11-03)[2019-09-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11/t20161115_288823.html.

[18] 李新发. 以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政策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解读[J]. 职教教育, 2018(8):15-19.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LI 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31)

[

[

作者:李贺

校园建设人力资源论文 篇3:

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及实践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节约理念,提出了高职院校建设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理念;阐述了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和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就笔者所在的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实践,做了一些探索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一卡通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树立节约的理念,又好又快地建设数字化校园,本文就此谈些浅见。

一、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提出

1.数字化校园的提出

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了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该项目每年在全美国范围内选择600~800所大学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定期发布美国各大学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详细资料,并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的雏形。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这一概念被人们认识并普遍接受。随后,“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相继出现。[1]

2.国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相继提出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路,并付之实践。1996年以前是数字化校园的起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单机版应用,部分学校开始建校园网;1996~2004年,是建设分散的独立信息系统的阶段,其特点为:统一的校园网络:FDDI、千兆以太网;网络版的数据库应用:学校主页、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初步的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其中2000年,清华大学蒋东兴等提出数字校园概念并对其加以系统研究;2004年起进入建设校级统一信息系统阶段:统一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系统、信息门户;建立动态主页发布系统、办公信息系统、集成学生系统、网络教学系统、集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财务系统、科研系统、实验室与设备系统等,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采用门户技术实现应用集成、单点登录,初步建成数字校园。2006年提出建设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就是要在更高的层面使用更新的技术,全面提升校级统一信息系统。[2]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比较晚。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三改一补”政策,即在对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与职业大学加以改革改制、将一部分办得较好的中专学校升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这些学校的工作重点在升格建院和拓展办学空间上,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普遍重视不够,而且也没有资金支持数字校园的建设。随着高职院校办学空间的拓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内涵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提出了需求,而且在资金层面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所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了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完成了门户网站的建设,启用了学校邮件系统,建立了以教务管理系统为代表的应用系统。但是,面对资金和技术的不足,下一步怎么走?是否应模仿国内著名本科院校的做法建设数字化校园?这些对于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者来说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节约型数字化校园提出的依据

我校经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提出高职院校建设“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和思路,主要是基于:

第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学校承担着育人和科研的任务,且涉及的师生众多,抓好节约型校园建设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必须贯彻节约的理念。

第二,高职院校的经费有限,与本科院校相比较,投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资金严重不足,这就要求对有限的经费精打细算,合理安排,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保障、管理上的具体问题,不能浪费。

第三,高职院校从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员素质、业务水平与本科院校有差距。国内著名高校数字化校园核心集成的应用系统,如统一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系统、信息门户等,都是自主研发或提出架构要求、合作开发。而市场上也有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成熟产品,但全盘引进往往会造成水土不服,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说到底,管理因学校而异,每个学校办事的部门、流程不尽相同,校园的文化也不尽相同。所以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借助外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开发的产品要实用,不浪费,从而体现节约。

第四,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在设计规划、设备选型、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中必须贯彻节约的理念。

二、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涵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内涵

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校园概念。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沈培华等提出,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3]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虽然数字化校园的定义不同,但一般都认为数字化校园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它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率。

2.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就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节约的理念,立足校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就是少花钱多办事,花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本质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可能用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收益,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

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在实现的方式上可以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独立的信息系统应用。基础设施如综合布线等在可能的前提下应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而独立的应用系统应适合学校管理的需要,并经过升级维护真正成为学院适用的软件;第二阶段,建设“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一卡通系统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投入少,实现一卡通与校园管理的全面整合,具备统一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系统,某种意义上可作为信息门户平台。拓展一卡通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一卡通解决师生学习生活保障问题。第三步,整合资源,建设共享平台,消除信息孤岛,采用门户技术实现应用集成、单点登录。

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在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上要求源码开放,使用标准接口。源码开放、标准接口既有利于减少已采用的软件技术对后续建设带来的限制,又有利于整合资源,建设共享平台时能集成原有的应用系统,而不需要推倒重来。

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在设备的选择上要求充分调研,多品牌竞争。数字化校园设备缺少统一的标准,同一种产品,其参数功能不尽相同,而且更新快,这就要求在设备选型阶段要充分调研,了解设备的优缺点,要把有效性放在首位,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同时在设备采购阶段应多品牌竞争,避免单一来源而造成经济上被动的局面。

三、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以我为主,立足校情

高职高专院校在规划、建设数字化校园时,要注意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来制订规划和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思路。由于受自身知识和技术的限制,应征询行业专家、软件或设备供应商的意见,对这些意见既要认真听取,分析利弊,又要防止他们主导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学院层面必须把握决策的主动权。

在具体的建设项目上,要明确建成后所能实现的功能。技术只是实现功能的手段,要结合校情,建设的数字化校园要与学校的现状相吻合,特别是应用软件系统,系统的集成、共享要选择适合的软件,开发设计的应用系统一定要适合本校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使师生用起来方便、快捷,真正达到促进教育教学的效果。防止建成后师生用不起来,造成新的浪费。

2.以用为本,逐步推进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独立的信息系统应用每个学院都已实现,只是程度不同。

第二阶段,“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非常好的切入点。这是因为:第一,早期一卡通因解决师生食堂吃饭的饭卡问题和给校园消费所带来的便捷而为各个学校所认同;第二,一卡通发展到现在,其功能已拓展为五大部分:管理中心、商务消费、身份认证、金融服务、综合服务,涉及学院管理的各个角落。一卡通的卡号已成为师生在校内唯一的身份标识,广泛用于工作、学习、生活保障的各个方面。其第三方接口可以方便地集成第三方软件,一卡通的功能得以拓展,如寄包柜功能、VPN功能等,能解决校内绝大多数师生的生活保障、结算、管理问题。第三,投入少,见效快,系统稳定,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小。第四,建设推进的阻力小。数字校园一卡通建设的主体是学院数字化校园管理部门,对使用部门而言,它能极大地减少工作的负荷和工作量,使其从大量重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所以其建设工作本身受到使用部门的欢迎。

第三阶段,整合资源,建设共享平台。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的共享,保证信息的权威性。从建设的策略上要兼容并蓄,要通过接口技术的开发,尽可能兼容原先学院使用的应用软件,而不是推倒重来,从而体现节约。如教务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教师、教务管理者都认可了这个系统,就应该保留其在数字化校园中运行,通过接口开发等技术手段来解决兼容与整合问题,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这一阶段工作的难度很大,阻力不仅来自技术,更来自相关职能部门对自身应用系统纳入集成平台的整体认识和对部门利益的狭隘考虑。

3.充分调研,品牌竞争

建设的目标确定后,在设施的选用上必须进行充分调研。调研的重点是性能和价格,以及供应商的资质、信誉。条件许可的,可以对商家的用户进行实地调研或试用设备,以进一步了解设备的性能。在这个过程中,软件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要,要选择信誉好、处于上升期的供应商,同时要关注供应商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因为某种意义上重视程度也决定了供应商对项目再次开发和配合的程度。由于数字化校园设施更新快,随着时间推移,价格下降的幅度大,所以一般不宜采用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充分调研后,就可以提出方案,以实用为主,把方案和经费预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设施的招标要讲究策略。一是要明确哪些项目放在一起招标,多个项目打包招标,学校省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系统调试过程中供应商之间相互推诿,但往往在经济上容易吃亏;二是要注意招标时技术参数的表述方式,由于不同的供应商产品的参数不完全相同,过于直白、明确地表露学院意向,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要注意定标的评分标准。在性能和价格之间要有所侧重,要体现招标者的倾向性。所以,在招标环节要注意竞争的充分性,要让同档次和不同档次的产品真正能竞争,从而减少学院的支出。

4.校企合作,共建双赢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在技术开发上具有局限性,所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一定要借用外部智力。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或对系统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就应要求原有的供应商进行维护或二次开发。原有的应用软件无论是集成到校园一卡通系统或是数字化校园共享平台都涉及接口的对接,所以,学院必须与供应商开展合作。

其次,由于每个学校部门不同,工作的流程不同,所以在软件通用的基础上必须开发适合学院实际的管理系统,这就需要学院职能部门和数字化校园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学院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可以挖掘、拓展软件的新内涵,使产品更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如我们学院图书馆寄包柜、学生宿舍电话、学生宿舍上网都通过一卡通来完成,对这些相关企业产品的推广都是一种促进。所以合作可以达成双赢。

5.多方协调,强势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会对学院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产生一定的冲击,会涉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利益。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标准的IT环境,容易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所以学校要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是该机构的成员,数字化校园管理部门应该是该机构的日常管理部门。该机构负责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协调处理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有“引导需求”和“培养需求”的过程,要解决功能问题上的“想不到”。有需求,才会有驱动力。要更新观念,把行政驱动和用户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因为随着建设的深入,矛盾会更为突出,阻力会更大,所以要强势推进各项建设进程。

四、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伴随着新校区建设而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节约理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效率,建设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充分体现“以我为主,以用为本,品牌竞争,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的建设思路。

2005年学院全面启动新校区建设,成立新校区建设弱电组,负责新校区弱电工程的建设任务。弱电工程包括:楼宇综合布线、网络系统、一卡通系统、电控系统、安防系统、电话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音响会议系统、室外管网系统等十大系统(工程)。当时,弱电组面临的困惑是不清楚要建成什么样的系统,不知如何结合校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有限的经费预算内建成更好、更实用的系统。

我校一是进行弱电工程总体方案设计并请专家进行评审,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二是与网络、电信运营商沟通,争取运行商进入校内对学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三是充分调研,了解设备与技术并比较其性能和价格。通过调研,逐渐形成自己的建设目标和思路: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满足学院各种需求,安全、实用、易于管理;采用国内外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不追求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减少风险,降低建设成本,但系统一定要能拓展,能满足将来发展的需求;一次规划,分阶段实施,综合布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一次到位;同时设计理念上应体现以人为本,使整个系统易于管理与维护;尽量利用社会资源对学院建设的支持;要求一卡通系统开放源代码,并尽量利用一卡通系统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总之,要安全、实用、投入少、可拓展,方便使用和管理。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注意合理分解标段,尽量避免打包招标,注重在招标过程中处理分段招标后系统集成和出现问题后供应商之间互相扯皮的问题。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精心制作招标文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品牌和不同档次的产品真正竞争,从而使学院得到实惠,真正降低建设成本。在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和培育需求,从解决现实问题着手,用一卡通进行集成,拓展一卡通的功能。在一卡通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圈存、电控系统、学生宿舍网络、电话计费系统、学生上机管理系统、寄包柜、VPN、心理咨询软件、通道机、图书借阅系统、各类缴费与一卡通的对接,一卡通功能拓展到18项,涵盖了校园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基本实现了“数字承载智慧,一卡畅通校园”,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事实证明,把一卡通作为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切入点,符合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实际情况,既节约了资金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加快了建设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供应商特别是一卡通系统供应商各对学院项目的重视、支持和技术上的保证是关键。学院建设和研发同步,注重接口和个性化应用开发是保证。

2006年9月,随着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结束,一期弱电工程全面建成。学院在原弱电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学院职能部门——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日常维护,并成立了由学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决策,努力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目前学院启动了认证平台和门户的开发,努力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着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的全面建设是一项宏大而长期的工程,对其涉及的理念、技术、应用等要素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其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建设节约型校园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万里鹏.数字化校园: 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J].情报科学.2004(2).

[2]蒋东兴.信息集成阶段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10).

[3]蒋东兴.数字校园初露端倪[J].微电脑世界,2000(40).

[4]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EB/OL].http://www.edu.cn/.

(编辑:金冉)

作者:谢 冬 徐 艳 陈志峰

上一篇:语文语言运用管理论文下一篇:房产中介欺诈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