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花版设计探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高速的发展和经济持续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大众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全国各族人民在物质小康的基础之上,更希望精神上的小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装饰艺术花版设计探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饰艺术花版设计探析论文 篇1:

日本和服色彩设计中的阴翳之美

摘要:文章以和服花色设计中的幽暗、朦胧美感为研究内容,以阴翳之美为中轴线,通过对暗黑色系、灰色系、冷色系的应用分析,并结合纹样和款式特征系列论证了日本和服花色中的阴翳美学特征。指出阴翳之美是日本审美文化的共性特征,将伴随日本文化的发展一直存在。

关键词:和服阴翳美学日本文化色彩

文献标识码:A

一、日本文化中审美的阴翳之风

所谓阴翳美,即为一种藉由光线所产生的幽暗的美。“美并非存在于某物,而是出于物体与物体互相之间制造出的阴翳之中。”【1】日本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使日本人发现了这样一种美:昏暗的灯光、茂密的树荫,使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审美趣味偏向于含蓄平淡、朴实纯真以及空灵寂静,这样的美学概念与禅宗思想不谋而合,阴翳美学出现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建筑、器具、服装中都有所体现。

和服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历史十分悠久,根据史料记载,从公元三世纪中国袍服传入日本,经过长期演化,在室町时期确定了和服下摆过膝,宽大袖口的基本形制。就像樱花一样,和服已经成为了外国人对于日本的第一印象,作为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被赋予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和服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所崇尚的一些审美与情趣。和服是阴翳美的体现之一,在日本和服文化中,不管是从款式造型还是色彩面料中,无不体现着日本人的阴翳美学思想。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是一个性格矛盾的民族,自尊又彬彬有礼,顽固又善变,勇敢的同时也会怯懦。和服也是在这样的民族性格中逐渐成型的,如和服在款式造型上采取宽松的样式,将躯体用宽大式样的和服包裹,使人看不清其本来的样子,掩盖日本人对自己身材的不自信,隐藏身材较为矮小的特点。但也因为这种表现形式,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服装符号,一种具有东方审美特征的介质,给人一种美的遐想。服装面料多选用天然面料,以棉、麻为主,也一样与自然相关,对于面料不做过多的处理,突出面料本身的灵性与美,凸显日本传统的禅宗观念。特别是在纹样和色彩设计中,和服较多采用了阴翳美的元素。色彩方面,喜欢选用暗黑、雅色调灰,重视对无彩色系及冷色系的应用。纹样方面常选用茂密的植物枝叶、山川风景以及自然物等元素,与色彩一起充分展现了阴翳之美的特征。

二、日本和服图案中的阴翳美

日本和服图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季节和自然有关,季节是日本服饰图案的一个重要设计因素,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在季节的基础上融入自然的植物纹样设计成为和服上的图案,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菖蒲、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松树等,通过四季的变化来展现一种事物变化的规律。日本还会将日本特色植物作为图案设计的来源,比如秋草、樱花、紫藤等,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大和民族将服饰的图案与文化以及禅宗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这些植物纹样恰恰体现了日本人传统的哲学思想和禅宗思想,回归事物的本源,不做过多装饰。阴翳美学推崇自然的美,所以图案的设计也就和自然密切相关。除了植物纹样以外,日本和服图案还喜欢采用风景画,“浮世绘”的经典的海浪、山川纹样。在设计时喜欢将风景融于服装之中,如“近江八景”与“京都名胜”等,风景元素在“浮世绘”装饰唯美的表现之下,呈现出一种纯纯粹自然的审美,不掺杂任何人为的喧闹,这体现了日本人的阴翳美学思想。此外,日本文化中存在一种“物哀”的概念,日本的著名和歌集《万叶集》中就歌颂了几千种花草树木,表达了一种哀愁之感,再例如樱花的图案,日本人所喜爱的是凋谢前那一瞬间拼命盛开的美丽,也是一种哀愁之情。将这些自然花草的图案融入于和服图案的设计之中,也能够表达日本人所追求的禅意与闲寂。日本和服图案的另一特征是将自然图案化,赋予其文学、文化的内涵和情调,结合文学诗歌等作品所描写的自然符号,形成独特的花色纹样,既富于阴翳之美,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隐喻,从而成为和服花色一个显著的特点之一。例如上文所提到的“近江八景”,就是将落雁、秋月、夜雨等场景进行提炼最终形成,还有一些将建筑与自然山水相搭配所形成的固定的风格纹样。例如“御所解纹样”就是场景形象化,使穿着者或是观赏者有共感,让人产生共鸣。综上所述,日本和服图案充分表达了日本民族性中的禅宗与阴翳美学,追求一种自然的、模糊甚至含蓄的美。这种美以自然美为灵感,融合人文情怀,表现自然演绎下的纹样和色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如图1。

三、日本和服色彩中的阴翳美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的运用可以使面料质感加强、服装整体造型的视觉感更加突出,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人的性格是较为沉默与隐忍的,同时也较为简朴与勤勉,这样的大环境导致日本人相对喜欢较为朴素的色彩,这也就与日本的“打飞心”(wabisabi)的概念,也就是侘寂的观点不谋而合,力飞必是外国人认识日本的重要切入点,在《阴翳礼赞》这篇文章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一概念。受阴翳美学的影响,日本人有着较为朴素的色彩观。在和服设计中,日本人多以朴素的自然色为主,同时会根据季节的不同从而搭配不同色系的服装,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着装的搭配准则。和服作为日本传统服饰的代表,其色彩特点十分明确,尤其是男装,主要以自然色为主,很多和服都采用明度较暗的色系作为主要颜色,纯度一般都较低,色相较为模糊,给人一种柔和而神秘的阴翳之美。

日本民族讲求禅宗思想,受到“空”、“无”等思想的影响,导致了日本人在生活中大多不追求华丽色彩而是崇尚简约素雅的自然色,这样的禅意美也在和服中有很大体现。将玲珑剔透的禅意思想注入服饰的设计之中,以简约含蓄的方式表达服装的蕴意。在色彩设计中重点体现禅宗里含蓄、静寂之美,色彩基调及用色倾向于冷灰昏暗,体现出阴翳之感。

(一)和服色彩设计中的暗黑色系

在阴翳美学中,以事物的明暗交错及翳暗之处所产生的朦胧感为美,如日本传统庭院建筑中的光影运用等,而和服中的黑色和灰色系也恰恰表現出了这样的翳暗之美。在日本的和服色彩设计上经常会使用大量的黑色元素。黑色或作为主色调,或作为主要色块出现,这对和服中的阴翳之美的形成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特别是以黑色为基础的近似色调或弱对比色调,具有较强的阴翳特征。

1.黑色阴翳之美

日本和服十分重视黑色的运用。黑色具有死寂、未知、恐怖的符号含义,视觉观感深沉而神秘。心理指向倾向于严肃、深邃、遥不可测。以黑色作主调,往往体现出一种很强孤独之感。黑色也具有很强的衬托能力,较适合日本人的肤色。黑色与其他色彩元素搭配,也可以使这些花色很好地呈现出来,变得更具质感和美感。例如日本艺伎经常将脸涂成白色,当她们身穿暗黑色和服时,和服宽大幽暗的袍袖与弱小的躯体、惨白幽怨的面容、鲜艳的朱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一种凄美、魅惑的阴柔之美,产生了强烈神秘感和符号性。从日本艺伎文化看,这种幽怨、阴翳的审美符号对日本男性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这也使日本艺伎文化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黑色有一种较强的孤寂感,这也与阴翳美的意境非常吻合,因此成为和服色彩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和服样式中已婚妇女的传统正装“黑留袖”,就是将没有纹路的缩缅染成黑色,在袖子后方、背部、胸前印有五处图案,都是以黑色为主调,具有明显的阴翳之风,这样的服装一般在严肃的正式场合穿着,较为端庄与对场合的重视。

黑色也是一个很好的调和色,可以很好地与其他色彩相搭配。传统和服款式造型搭配黑色基调为主的花色,能够很好地表达日本文化中的敬畏与隐忍。如“御所解纹样”,经常以黑色作为底色,绘制房屋、栏杆、树木、花草等色彩,形成以自然为主题的花色样式,表现一种平和静谧的阴翳之美。此外,在和服的色彩搭配中,黑色搭配红色的出现频率很高。暗黑基调中高饱和度的红色显得非常醒目,阴翳而又冲撞、透射出一种内在的挣扎和危险气息,从而迸发出强烈的震撼力。同时、黑色与蓝色、绿色也经常出现,形成冷艳的色彩基调,与黑红搭配比较,这种搭配使花色在翳暗之中有亮色、有对比,冲撞性有所减弱,从而使和服色彩更加和谐。综合上述、和服中黑色系无论是作为主调、还是作为主要色彩元素,都呈现出明显的阴翳之風,这已经成为日本和服之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成为日本传统阴翳之美的代表之一,如图2。

2.灰色阴翳之美

灰色与黑色一样是无彩色的一种,在实际应用中,灰色经常以一种有彩灰的形式出现,追求高雅、润泽之美。灰色调在优雅之中带有一种祥和、平淡之风,在服装色彩设计中很受欢迎。日本和服很注重对于就是灰色的运用,日本服装追求自然,尤其是男性服饰,多为灰色系,日本和服中的灰色常给人一种朦胧、柔和、模棱两可的感觉,整体色彩没有太明确的指向性。从色彩表现看,灰色所传达的感情往往是哀伤的、模糊的,和服中的灰色也有些类似,只不过因为面料的光泽以及精致的工艺使这种悲伤变得更加隐含,也使阴翳之风有多减弱。例如男士的和服正装“otui”,采用相同的面料所制作的长着和羽织的套装以及色无地,经常使用灰色作为面料颜色,能够体现男士的沉着与稳重同时,灰色作为一种很好的调和性的色彩,经常以辅助色、调和色的角色参与和服色彩设计,对和服花色设计有很好的调和作用,一些较为强烈的颜色因为有灰色的加入也显得没那么强烈,变得和谐而统一。从日本传统审美文化看,日本和服色彩、尤其是男士和服的色彩,多追求低调、含蓄、平和的色彩感觉,灰色系、特别是以自然颜色为灵感源的灰色系,如植物灰、大地色系,以及以水系、矿物质为灵感源的灰具有平和、宁清的审美特征,这样的颜色很符合日本禅宗文化的审美要求,追求最自然最质朴的美,善于从幽暗中寻找美。在进行色彩选择时,日本人是习惯于回归事物的本身,依据与自然季节色相协调的关系选用色彩,并采用弱对比、同类色或近似色的方式设计花色,形成一种唯美、雅致而略带感伤的灰色调子,显示出一种淡淡的额阴翳之美,同时也体现了一些日本文化中“咤”和“寂”的痕迹,如图3。

(二)和服色彩设计中的冷色系

冷色系的代表色主要有绿色、蓝色、青色、紫色等,这些颜色也是日本和服色彩中使用率很高的颜色。冷色系一般给人的感觉就是沉稳的、神秘的,这也和日本所推崇的“力U六”(wabisabi)概念较为一致,冷色调的运用能够突显日本人对于“静”的追求。日本文化追求自然,所以青色及绿色在和服中的运用便十分广泛。设计时常以四季的变换以及植物的形态作为图案设计的元素,所以植物中必然少不了绿色及青色。灰绿色、暗绿色给人一种静谧、清凉、神秘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幽暗的树荫和茂密的森林。日本的植被保持得很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野,都可以见到郁郁葱葱的植物。日式建筑的外围均用低矮的植物填满,所以绿色也就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以及阴翳美学。在和服设计中,深绿色搭配植物纹样或者山水纹样非常普遍。这些花色纹样既能够表现出日本自然风景之美,也能够突出日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如日本和服常会使用青色与自然山水图案相搭配,制作“色留袖”,作为已婚妇女出席重要场合的正式服装,除黑色意外的有色留袖都被称作色留袖,造型和黑留袖较为相似,但下摆图案色彩更加丰富明快。蓝色也是和服色彩设计中运用较多的颜色。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所以海水的蓝色也便成了一个常见的颜色,日本浮世绘中经常有以海浪作为元素的图案,这些图案也多以蓝色为主要颜色。在和服的设计中,深蓝色主要运用在男士服装上,深蓝色给人一种沉着稳重的感觉,用在男装之中,也更能体现男性的特点。深蓝色也是明度较低的一个颜色,如同暗夜一般,神秘且梦幻。阴翳美强调翳暗之中的一种幽玄的美,深蓝色恰恰能够表现这种美,而深蓝色与明度稍高的颜色如白色等进行搭配,也会有一种明暗交错的感觉。紫色一直都是一种代表神秘与优雅的颜色,不管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服装中,总会有一种未知的感觉,就如同哥特式风格中经常使用紫色来代表神秘与典雅。日本和服的设计中,也常常会运用紫色。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紫色象征着宫廷风格,相对于黑色、绿色等颜色所反映的“侘寂”,紫色更加柔和一些,也是和服色彩中比较受到欢迎的一种颜色,例如紫色的藤蔓、或者是紫色的团扇纹,运用在女性和服设计之中,能够凸显女性的柔美。整体来说,冷色系的运用强化了色彩的幽暗的美,但是又不像暗黑色系那么沉重,更适合女性和服色彩运用,突显了一种阴翳之美,很好地反映了日本朴素的、淡雅的传统色彩观。

(三)和服阴翳色系中的色彩对比

同样,在和服的色彩设计中,不仅仅只有暗黑色系和冷色系,也会运用一些其他的色系作为色彩对比,暖色系的运用在和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例如红色,红色经常被用来作为一种对比的颜色,与黑色或者灰色系搭配,讲求明暗相间的感觉。日本色彩文化中,红色是不可或缺的颜色,如果加以观察便不难发现,日本式的建筑、房屋、器皿、装饰等经常会加入红色的元素,木质居室内的红漆凳子,屋檐上悬挂的红色灯笼、餐桌上的红色漆器,这些都起到了一个点缀的作用。日本的传统和服色彩设计中也很重视红色的运用,红色是十分强烈的颜色,将红色与黑色搭配,就如同光影的交错一般,有最阴暗的颜色,也有最明亮的颜色。黑色是沉稳的、红色是热烈的,所以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突出阴暗与明亮,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就如同居室中的红色漆器摆件一般亮眼。当然,在和服设计中,主要运用明度不高的暗红色或者赭石,这也是日本朴素色彩观的一种体现。另外一些明亮的粉色也经常被用来与棕色或者藏蓝色进行搭配,例如粉色的樱花图案印染在棕色的布料上,就像泥土与花交相呼应,体现了日本所崇尚的自然韵味,再例如深蓝色的振袖上印上完整的粉色樱花图案,将樱花的灿烂与深蓝色的静谧进行对比,强调一种略带悲伤的美感。诸如此类对比较为强烈的颜色,就像红黑色的对比一样,形成一种明暗对比较强的色彩美。在和服的色彩上设计中,不仅仅有强烈对比的色彩运用,也有一些较为协调的色彩對比运用。譬如深蓝色与绿色的搭配,再比如粉色与紫色的搭配,既丰富了整体的色彩层次,又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归纳日本和服的色彩特征,整体上追求以自然颜色为主,重视整体调子,深色调、冷灰色调居多。同时也改与对比,经常采用一些纯色、亮色作辅助色,突出局部对比,强化花色的设计风格。但从整体上看,色彩对比仍以统调、冷灰色调、暗黑色调为主,并与浓郁的自然花草、风景元素一起构成了浓郁而略显忧郁的风格,突显了日本文化中的简朴、寂静和阴翳的审美特征,如图4。

结语

日本和服中的阴翳之美主要体现在色调、纹样及款式方面,其中,色彩主要运用明度较低的颜色,灰色系、冷色系、暗黑色等,局部采用一些亮色强化对比。纹样设计以自然景色为主,喜欢融入建筑、庭院等景观元素,注重四季更替的变化。在款式设计中,有着很强的包裹感和隐藏感,多采用平面裁剪,利用隐藏而展现美的方式,将身体进行掩盖,彰显了服装整体的造型感,也给予人们更多想象空间,体现了阴翳之美的概念。整体上讲,和服花色中的这种幽暗、朦胧之美,阴翳特征较为明显,这是日本和服审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日本审美文化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了日本民族审美中一种集体记忆,如同日本的禅宗精神一样,早已渗透在日民族的血液之中。虽然随着现代文化的扩张,这些传统文化会被短期压制,但文化发展规律看,这种集体记忆肯定会逐渐苏醒,正如谷崎所说,“阴翳的世界正在远去,我们需要试着将它唤回”。因此,和服中的阴翳之美也会长期存在,并随时代变化换发出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谷崎润一郎.孟庆枢译.阴翳礼赞【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婷婷.日本和服及其文化内涵【J】.文化学刊,2016(02):51-55.

【3】王燕.爱美如痴的日本文化之型美——从中西传统审美观看日本传统审美倾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0):194-198.

【4】宋茜茜.日本人的阴翳美学【J】.美与时代(上旬),2013(09):23-25.

【5】林莹莹,宋云鹤.日本女子传统服饰的设计特点——以解读《日本国志》中女子服饰为中心【J】.设计,2019,32(11):126-128.

【6】韦红雁.日本和服及其文化内涵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6,33(04):76-77

【7】袁梦秋,冯亮.“禅意之美”风格服饰设计方法论【J】.设计,2018(07):24-25.

【8】张力文.日本服装设计中的“禅”文化【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

【9】陈健.论和服纹样的审美情趣【J】.丝绸,1998(02):36-39+5.

【10】刘淑霞.试析日本人的色彩观【J】.北京社会科学,2015(05):11-16.

【11】陈林.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探析【J】.设计,2016(17):36-37.

【12】郑晨华.浅析日本传统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7):123-124.

作者:宋晶晶 张康夫

装饰艺术花版设计探析论文 篇2:

探究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艺术特征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高速的发展和经济持续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大众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全国各族人民在物质小康的基础之上,更希望精神上的小康。而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表演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内容非常的丰富,有着土家族的特点而且表演的形式更具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大众的注意,以此来满足高速发展时代下人们对于审美和艺术的需求和追求,并将黔东传统花灯舞蹈继续传承、发扬、创新下去。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于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艺术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了黔东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并提出了花灯戏舞蹈的艺术特点,以做参考。

【关键词】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艺术特征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我们国家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和“突飞猛进”八个字来形容,尤其是在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等多项政策落实到了实处,各个地区的物质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当中,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于社会文化、公共事务加强关注和重视,所以需要推广黔东传统花灯戏舞蹈,以此来让本地区的居民在生活当中多一些乐趣,并且满足本地区人们的精神世界需求,促进黔东地区向着小康社会的方向所发展和前进。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于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艺术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黔东地区各区域民族风俗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和不同,尤其是在民族风俗上面,可谓是风格迥异。许家坝、文家店、大河坝、大坝场、塘头等花灯盛行。

黔东主要指的就是贵州省的东部,贵州省内有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其中土家族的居民会多一些。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因为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音乐曲调欢快、幽默风趣的戏剧情调思南花灯,并且思南跳花灯又被认为是唐朝时期所留下的360盏灯中的两盏,即茶灯和扇子灯。还有可以有说有唱、可以载歌载舞的印江花灯;还有能够表现出质朴感情和生活情境的沿河花灯;又热抒发心境的松桃花灯戏。各种各样的花灯戏,有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朵朵娇艳的鲜花开放了人们的眼前,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着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2、黔东传统花灯舞蹈传承的重要性和价值

(1)对于美德传承的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崇尚的民族情感、崇尚的民族气节,与此同时,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精髓。黔东的花灯戏演出的主题都是将民间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以多形式、多样化的风格表演了出来,主要内容非常的丰富且发人深省。黔东花灯戏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因为它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唱词具有独特性,它有着花灯戏表演艺术性和文学性的融合点,向人们充分的展示了育人的含义,同时也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当中真正的了解了祖国的意义以及人们生活在美好生活下应该怀有感恩的态度,进一步的提高了大众对于祖国的理解和拥护。

(2)舞蹈可以提升居民的体质

人们拥有健康的体格不单单是与生俱来的,更重要的是后天的锻炼,通过对于黔东花灯戏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还具有健身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它将土家族舞蹈的步伐融入了进去,进行了不断的创新,让舞蹈不单单有艺术性还具有了娱乐性,让艺术性和娱乐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相辅相成当中进一步的提高大众的体质。首先,黔东花灯戏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的严革,在农户的屋中可以尽情的表演;在院子当中也可以淋漓尽致的演出,演出的空间只需要几平米就可以。演出的时间主要是根据邀请人的意愿来进行确定,表演的强度也无需太过苛刻,根据表演者的表演欲望来最终的确定,种种的内容让花灯戏的表演时间和强度都呈现出了可以控制的特点,因为舞蹈场地无需特别挑选,所以真正的让花灯舞起到了提高体质的效果。其次,黔东花灯戏的表演形式非常的简单,例如:在《拜年》等曲目当中,表演的形式主要以“扭”为主,通过对于解剖学等相关知识和人体的基本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当人们在表演花灯戏的过程当中,舞步呈现出了快速与缓慢相结合的境界,在锻炼的过程当中,让大众的下肢变得更加灵活。

3、黔东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对于黔东花灯戏的起源进行追溯,发现其在清朝时代就盛行开来,伴随着元宵节习俗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种玩灯游乐活动形式不断的革新,花灯戏得以传入了黔东地区,又慢慢的成为了黔东地区人们最喜爱表演形式,思南到处出现自编自演的《白号军》、《劝清军》花灯二人转。在长时间的艺术发展过程当中,形成最具潜能特色的花灯戏艺术表演形式。花灯戏演出的内容主要都是来自百姓当中的生活与内容,对于命运、理想进行充分的诠释或者是以古代故事为例来凸显今日,或者是对酒当歌抒发情怀。

4、花灯戏舞蹈动作解析

通过对于黔东花灯歌舞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它还有一个非常可爱、风趣的名字,那就是转转灯,通过对于转转一词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其是民间花灯舞蹈动作的组合称呼,主要指:手不离扇帕为特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歌与舞、演唱与动作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让二者在相辅相成当中共同的相关的动作。通过不断的表演,并且对于舞蹈动作进行优化与革新,慢慢的将舞蹈的动作变得更加丰富与多样。黔东传统花灯舞蹈的动作呈現出来的幅度有大有小、力度也有强有弱,所表演出来的艺术内涵也非常的复杂且广泛。

通过对于花灯脚上的动作进行分析,发现花灯脚上的动作是小八字步、大八字步、碎步、垫步、自由步、擦布拐子脚等;手上动作有犀牛望月、鸳鸯戏水、飞蛾抬水、大鹏展翅、天女散花、雪花盖顶、观音坐莲、双凤朝阳、猛虎下山、金鸡独立等,可谓是花样百出,让人目不暇接。再加上锣鼓灯,丝弦灯,说唱式,采茶、散茶、团茶、吹打采茶、倒茶、谢茶小丑亮相端腿跳,小丑亮相四方步,点踩步:仙女散花大鹏展翅等表演更是让人连连叫绝,观看之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花灯舞舞蹈的艺术特点研究

(1)花灯舞蹈继承了传统特点,向着多层次的美感所发展

思南花灯音乐曲调丰富、清洗纯朴、优美动听,调式多为五声调式、六声调式,其中四、五度结构和三、五度结构较为典型,由于土家花灯曲调繁多,风格各异,各地有不同特色,因而有花灯“不过寨,不过坡,不过界”的说法,土家花灯音乐,传统伴奏乐器不多,但曲牌丰富。传统的乐器有马锣、大锣、二胡、月琴、三弦等。当众多的老艺人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了许许多多口传身授的秘诀,例如:跳灯的要领是,圈子要圆、套子要连、动作要美、变化要不断。圈子要圆主要的内容就是指花灯舞蹈的场地不可出现其他的形状,要呈现出规范、流畅的特点;套子要连主要指的是舞蹈的动作不可出现停顿,要给人一种天人合一、连贯的感觉;动作要美从字面上的意义就可以充分的理解,即在舞蹈的过程当中,舞者要将轻柔、飘逸等全面的突显出来,并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最后有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魅力;变化要不断指的则是在表演者表演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舞蹈的层次感全面的体现出来,在舞蹈当中给人一种变化的感觉,并真正地实现多色彩、多层次的舞蹈演绎。

(2)花灯舞蹈融合并吸收民族舞蹈的精华

通过对于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不仅仅具有独立的特点又具有开放的特点。独立的特点全部体现在了黔东花灯舞蹈的动作和艺术表演形式上面;开放则是全面的体现在了在传统民族舞蹈的基础之上,将土家族摆手舞的神韵全部的吸收了,并借用了順拐、颤抖等等具有特点的舞蹈动作让黔东传统花灯舞变得更具特色、更有内涵、更具魅力,让舞蹈者的手法更加的灵活、五官更加的优美。

(3)黔东舞蹈设计当中包括了许多舞蹈语汇,让舞蹈表演更具魅力

黔东花灯舞蹈的装饰共分为了三种,即高、中、矮。桩类有二十几套,例如:丁字桩、骑马桩、弓箭桩等等。据了解,在舞蹈当中难度非常大的当属矮桩。在三种固定桩式的基础之上,各个地区又不断的将舞蹈的动作与形式进行了革新与优化,并发展出了具有特色的步伐,这样不单单让桩式舞蹈与会变得更加丰富,也让舞蹈艺术更平添了一分魅力和内涵。

6、黔东传统花灯舞蹈的传承

首先,众所周知,贵州省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域,许许多多的传统民间艺术都在贵州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黔东更是贵州土家族的集中区域,传统花灯舞蹈是最能代表贵州省特色的艺术之一。在2006年,国家与相关部门又将土家花灯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黔东传统花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高抬戏、二人转等等文化艺术形式促进着当地的经济生活、地理环境等等,并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特点,在面对着全球经济文化呈现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之下,具有地域特点的黔东花灯却出现了失传等等的问题,所以急需大量喜欢黔东传统花灯舞蹈的人,继续再对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发扬。

其次,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凭借着自身强大的优势与特点被广泛的流传、发扬与传承,并且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与青睐,通过人们不断的对其创新,之后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活化石。虽然说在其经历过的各个时代当中,有对其的打击、有对其的保护,但是它们长期以来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艺术创作长河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不论是其艺术的形式还是题材都具有丰富性的特点,古今中外众多的学者都对其有着众多的研究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内涵。所以需要加大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认识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其进行保护,让其在时间的长河当中不断的流传、不断的发展。

最后,黔东传统花灯戏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引起了许许多多学者对其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众多的学者还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众多的学者都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对其艺术形态的探究上面,对于传承保护的文献资料是很少的,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的尝试更是少的可怜,因此,呼吁需要将传统艺术加入到现代艺术体制教育当中去,让其在现代艺术教育体制当中落地生根,并结出丰硕的果实。让传统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并在高等艺术教育当中获得不断的发展。不仅如此,艺术体质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将艺术教育建立在多民族艺术文化的基础之上,扛起发展当地民族艺术建设创新的大旗。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章主要对于黔东传统花灯舞蹈的一种特点、形式等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不断进行传承与发展,在提高居民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等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还要确保黔东传统花灯舞蹈不会被遗忘、不会在历史长河当中消失。与此同时,还希望国家与相关部门加强对于黔东传统花中舞蹈的关注与重视,呼吁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或者是舞蹈爱好者,多多参与到黔东传统花灯舞蹈发扬与传承过程当中去,让其获得更多人的喜欢,让舞蹈彻底征服众多的观众,确保黔东传统花灯舞蹈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参考文献:

[1]周林莲.论黔东土家族花灯的语言特色与民俗底蕴[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04):13-16.

[2]徐江南.人地关系视角下贵州民间戏剧文本形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崔德虎.关于黔东土家族民俗文化遗存的考察——以黔东土家族民间艺术为中心[J].青海社会科学,2014(04):189-191.

[4]邱成斌.黔东土家族花灯戏灯词艺术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0):61-63.

[5]黄尚霞.黔东民间文学的特点及价值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01):11-14.

[6]龚咏军.黔东民族民间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融合研究——以贵州铜仁幼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研究对象[J].高教学刊,2018(12):176-178.

[7]胡琼,赵斌.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艺术特征剖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7):242-243.

作者:曹霞

装饰艺术花版设计探析论文 篇3:

延川布堆画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模型及应用

摘要: 研究蕴含于布堆画十二生肖中的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模型,科学合理地挖掘与提炼具有特色的牡丹花纹样因子,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整理与分析布堆画文化资料,选取十二生肖作品作为样本;构建基于样本的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模型,通过对样本中牡丹花纹样形态进行层次结构的定量分析和对样本中牡丹花色彩进行像素化处理的定性分析,完成牡丹花典型纹样因子的提取。最后对布堆画十二生肖中典型牡丹花纹样的提取应用,验证了该提取模型的有效性,不仅提升设计对象的文化内涵,同时促进布堆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延川布堆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牡丹花纹样;纹样形态;层次分析;纹样色彩

引用页码: 011301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0.01.017

Extract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peony pattern factor in Yanchuan cloth stacking painting

ZHAN Qinchuan, ZHAO Zhenzhen

Key words: Yanchuan cloth stacking pain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ony pattern; pattern morphology; hierarchical analysis; pattern color

國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文化与设计的结合,依托文化资源丰富创意设计的内涵,创造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为更好地促进延川地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堆画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利用布堆画文化提升创意产品的设计内涵,并借助创意产品设计弘扬布堆画文化,成为当下布堆画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延川布堆画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作实践所形成的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其中以牡丹花为装饰符号应用较广泛,寓意富贵吉祥、幸福美好。目前关于布堆画的研究大都停留在造型艺术、色彩语言、装饰符号等方面,而对布堆画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方法研究尚未提及。因此,本文从设计因子角度寻求切入点,提取布堆画牡丹花纹样形态和色彩因子,并结合现代图形设计的方法创造性转化,设计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图形,应用于创意产品设计中,强化创意产品与文化的结合,提升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引发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2]。

1研究现状

传统文化设计因子是一种特色鲜明的符号化视觉语言。它存在于大量的文化形态中,能迅速引起目标群体感知并产生文化认同感。文化设计因子的提取应用不仅能提升创意产品附加值,而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对于设计因子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金心等[3]将资料进行整合构建分析图谱,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感知和层次分析法的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方法模型;刘丽萍等[4]以江南园林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因子提取;苟秉宸等[5]基于遗传理论提取半坡彩陶图案、色彩、形态文化基因,构建其文化风格基因库并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均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其设计因子,为本文布堆画的设计因子提取提供了思路。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现有设计因子提取方法基础上,构建布堆画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模型,并将典型因子应用于布堆画创意产品丝巾设计,以验证该纹样因子提取及应用方法的可行性。

2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1)资料收集:搜集与分析布堆画资料,选取布堆画十二生肖作为样本。2)纹样因子提取:基于布堆画十二生肖样本,构建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模型,从形态、色彩两方面进行元素提取。其中,纹样形态部分,运用Canny算子提取牡丹花纹样形态因子,构建形态分析图谱。结合问卷调查和层次结构,选出典型形态因子;色彩提取部分,对牡丹花色彩图片像素化处理,提炼牡丹花图片色彩因子生成色彩因子库。3)纹样生成:将每类牡丹花中的典型纹样形态因子进行二次创作生成新的纹样基本形,并与该纹样色彩因子进行搭配,形成彩色纹样形态。4)实例论证:将典型因子应用于设计案例中,以验证其可行性。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3研究具体流程

3.1资料收集与分析

作为农桑文明产物的延川布堆画,是一种具有群体性艺术的传统民间美术,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内涵[6]。布堆画艺术造型的最初创意来源于民间的剪纸艺术,与其他各地剪纸艺术相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布堆画艺术中人物动物形态概括且夸张、粗犷生动。为了传达民间艺人对生活的向往,人物动物形态常用花草植物装饰,寓意吉祥。布堆画在色彩搭配上讲求强烈浓郁、情感朴实真挚[7],大多以红色为主,搭配绿色、红黄等互补色。

布堆画题材内容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其中,人物题材从内容类别上可分为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民俗生活等[8]。神话传说包括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等;对于戏曲人物的塑造多受陕北当地流行的秦腔影响,有抓髻娃娃、西王母等;信天游,即兴创作的“酸曲”则是陕北民俗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多用来表达农民的生活事儿,“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推磨”等创作题材都与信天游有关。动物题材主要以十二生肖为主要内容展开应用。

通过实地考察,与郭如林等民间艺人现场沟通,获取布堆画第一手资料;与民间艺人学习制作,加深对布堆画文化的感性认知;对比分析延川县现存布堆画作品,寻找布堆画典型题材。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布堆画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基因,十二生肖为布堆画中题材最完善、特征最强、应用最广的作品,且生肖身体部分大都用牡丹花进行装饰,整体较统一。因此,本文通过选取十二生肖为样本,为构建基于十二生肖的牡丹花纹样分析图表奠定基础。

3.2纹样因子提取

布堆画十二生肖样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而文化基因中蕴含着大量的设计因子。它们既有较强的识别性,又能让受众产生深刻的认同感。纹样因子提取模型如图2所示。

3.2.1纹样形态因子提取

通过布堆画十二生肖样本的对比分析,发现艺人常用花草植物作为装饰符号丰富动物形象,寓意吉祥(表1)。其中,牡丹花为该样本中最显著的共性因子,常装饰生肖身体部位。因此,本文将牡丹花纹样作为对象,从生肖身体部分的牡丹花装饰元素入手,提取牡丹花纹样形态。但从中发现,生肖蛇和马身体中并未用牡丹花纹样装饰,所以可考虑从背景中选取最具特征的牡丹花形态予以替换。十二生肖牡丹花形态因子的提取过程,首先对牡丹花图片去背景处理,即选择牡丹花图片色彩范围,取样颜色后选中牡丹花,完成牡丹花提取;然后使用Canny算子對牡丹花图像滤波,提取牡丹花形态边界,如图3所示。

Canny算子是一个多级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流程为:一是降噪,即对原始图像与高斯平滑模板作卷积,消除原始图像噪声得到新图像。二是寻找梯度,运用Canny算法中的4个mask检测水平、垂直、对角线方向的边缘,寻找图像中每个点亮度梯度图及亮度梯度的方向。三是跟踪边缘,运用Canny滞后阈值(高阈值与低阈值)跟踪图像边缘。

本文运用Canny算子提取牡丹花形态具体过程为:首先,将牡丹花图像文件转化为double类型的灰度图;其次,使用高斯滤波消除牡丹花图像噪声;再次,通过计算牡丹花图像像素点的梯度值,对求得的牡丹花边界点进行非极大值抑制;最后,使用牡丹花图像的灰度值方图确定边界灰度范围,求得最终牡丹花图像边界。通过提取十二生肖身体部分牡丹花纹样形态,完成纹样形态分析图谱的构建(表2)。

基于上述认识,查阅牡丹花相关资料,结合样本中的牡丹花纹样深入分析,并邀请30名设计专业的学生与10名有经验的布堆画传承人填写问卷调查,分析影响牡丹花视觉形态主要因素。通过调查结果得知,影响十二生肖样本中牡丹花视觉形态主要因素有花瓣形态、花瓣层数、花瓣角度和花蕊形态。然后,请受访者选择他们认为重要的一个或多个影响因素,并依据主要影响因素对十二生肖牡丹花形态分类(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影响牡丹花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花瓣层数。依据牡丹花花瓣层数分类标准,可将样本中的牡丹花分为三类。单瓣型牡丹花以一个花瓣为基本单元形,花瓣外轮廓节奏感变化均匀;重瓣型牡丹花则以两个花瓣堆叠为基本形,花瓣形态较为饱满;千瓣型牡丹花是以三个花瓣或三个花瓣以上堆叠形成的一个大型花瓣,花瓣层数较多、形态更为丰富、圆滑(表4)。

从表4可得出,每类牡丹花形态中,花瓣形态各异、数量较多,典型因子很难提取。因此,运用层次结构对每类牡丹花中的形态因子进行权重分析,选取典型形态因子。

首先需要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图4)。其中,目标层A为布堆画每类牡丹花纹样典型形态因子提取;中间层B为牡丹花形态分类类别,分别为单瓣型、重瓣型和千瓣型;最低层C为每类牡丹花细分后的每个形态。

其次根据图4对同层因子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A=(aij)n·n,即第i个因子与第j个因子相对可信权重,并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aij来表示第i个因子相对于第j个因子的重要程度,n表示因子的总数[4]。aij的取值引用九级标度法感知评价确定(表5)。

假设各因子的权重向量为:

W=(ω1,ω2,ω3,…,ωn)T(1)

式中:W为权重向量;ω为各因子权重。

则有:

A·W=λmax·W(2)

式中:A为判断比矩阵;λmax为判断比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

计算判断比矩阵A每一行的乘积后开n次方根得到Wi,则权重为:

ωi=Wi/∑ni=1Wi(3)

基于以上层次结构的权重分析,本文运用层次结构选取每类牡丹花纹样典型形态因子,过程如下:

一是依据提取后的形态因子依据目标层、中间层、最低层,建立以布堆画牡丹花纹样典型形态因子的层次结构(表6)。

二是邀请受邀者运用九级标度法对各因子相对于上一层因子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构造判断比矩阵。如以A层布堆画每类牡丹花纹样典型形态因子提取为对象,对B1~B3构建判断比矩阵;其次运用方根法计算出各判断比矩阵的权重向量W,完成层次分析结果图表的构建(表7)。

由表7可以看出,形态因子分类中重瓣型最为重要且重要度远高于单瓣型和千瓣型,因此在设计布堆画牡丹花衍生品时应格外重视重瓣型牡丹花形态的运用。由布堆画牡丹花形态因子对比可知,单瓣型牡丹花中C1形态因子权重值较高,因此C1形态因子可作为单瓣型牡丹花的典型形态因子;在重瓣型牡丹花中C3形态因子更具识别性;千瓣型牡丹花中C7形态因子最为重要,且将其视为千瓣型的典型形态因子。

3.2.2色彩因子提取

延川布堆画受到地理位置和传统五行色彩观念的影响,在色彩上力求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明快的色彩关系表达民间艺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布堆画作品大都以青、赤、黄、白、黑为主色,红色系居多,象征着红红火火和喜庆吉祥;绿色多为生命的象征,常作为点缀应用在花草植物中,传达出延川人民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对新生命的期待;黄色于陕北的地域黄土相呼应,是陕北人民承载希望的载体,同时也是欢乐、温暖的象征。

基于上文牡丹花纹样形态因子的提取方法,对牡丹花色彩图片进行像素化处理。通过设置色块单元格大小,形成若干个单元形色块,提取主要色并存储(添加色板),如图5所示。

将提取的牡丹花主要色添加至色板,完成牡丹花色彩分析图谱的构建(表8)。

研究发现,布堆画牡丹花纹样色彩鲜艳、明亮。其中,花瓣以红色、粉色居多,内部花蕊为黄色。因此,在后期的图案设计,应注意红色系、粉色系和黄色系的选择。

3.3纹样因子生成

牡丹花纹样因子的生成过程为:基于层次分析结果,选取C1、C3、C7为各类型牡丹花纹样形态的代表作为初始纹样形态;其次运用图形设计的手法对提取出的纹样因子进行二次创作,在保留原有特色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旋转、简化处理,生成黑白纹样基本形;最后从表8(色彩因子提取图谱)中选择该花瓣色彩因子中的色彩对其形态进行颜色填充,完成彩色牡丹花纹样因子,如图6所示。

4实例论证

传统文化资源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更容易获得普通受众的认同与接受[9]。牡丹花作为装饰元素,应用于布堆画十二生肖中,寓意富贵、吉祥美好。因此,借布堆画文化中牡丹花寓意,基于以上生成的纹样因子,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理念创新设计,输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新图形,应用在布堆畫创意产品丝巾上给人原生态的视觉效果,如图7所示。

基于上述牡丹花纹样形态因子的层次分析结果,该丝巾在图案设计上重视对重瓣型牡丹花的应用,形成以重瓣型牡丹花为主轴,单瓣型牡丹花和千瓣型牡丹花为主轴分布排列的新图案。从表4和表8可以看出,该丝巾图案沿袭编号为C1、C3、C7的牡丹花形态因子和其相对应的色彩因子。其中,C1牡丹花纹样因子花瓣颜色以红色为主,内部花蕊为黄色;C3牡丹花纹样因子花瓣颜色为红色,内部花瓣为粉色;C7牡丹花纹样因子花瓣以红色、黄色为主,内部花蕊为黄色。以上纹样因子的使用,在形态和色彩上均体现布堆画十二生肖牡丹花纹样特色。图7的案例综合C1、C3、C7三种牡丹花纹样因子,通过对C1矩阵排列、C3上下对称排列、C7旋转缩放输出新图案,新图案设计贴近自然,给人时尚优美的审美享受,继承了布堆画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艺术得到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得以深化[10]。

5结语

本文基于延川布堆画十二生肖样本,构建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布堆画文化中纹样因子难提取、难运用的问题。结果显示,该提取模型和方案应用科学合理,且同样适用于布堆画其他纹样的设计应用,但在后续研究中仍需改进,如布堆画文化内涵研究、纹样因子提取精确度、建立纹样因子与用户意象间的映射关系等。

布堆画牡丹花纹样因子的提取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布堆画文化的传播,而且为其他传统文化设计因子运用到设计的实践提供思路。因此,进行布堆画牡丹花纹样因子提取并应用于现代设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314)[201904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3/14/content_8713.htm.Several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Design Service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EB/OL].(20140314)[2019040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3/14/content_8713.htm.

[2]詹秦川, 朱亚楠. 陕西社火脸谱传统造型因子提取与设计应用[J]. 包装工程, 2018, 39(20): 17.ZHAN Qinchuan, ZHU Ya’nan. Extrac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odeling factors of Shaanxi social fire facial mask [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0): 17.

[3]金心, 陈满儒, 王伟伟. 基于感知分析的传统文化设计因子提取研究[J]. 包装工程, 2015, 36(6): 105108.JIN Xin, CHEN Manru, WANG Weiwei. The extra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design factor based on perception analysi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5, 36(6): 105108.

[4]劉丽萍, 李阳. 江南园林文化因子提取及设计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 2016, 37(24): 5762.LIU Liping, LI Yang. Factors extrac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Jiangnan garden cultur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6, 37(24): 5762.

[5]苟秉宸, 于辉, 李振方, 等. 半坡彩陶文化基因提取与设计应用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1(4): 6668.GOU Bingchen, YU Hui, LI Zhenfang, et al. Applied research on gene extraction and design of Banpo pottery culture [J]. Journal of Northwest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1, 31(4): 6668.

[6]闫佳晓.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D]. 西安: 西安美术学院, 2010.YAN Jiaxiao. The Art of "Sticking": Enlightenment and Application of Yanchuan Folk Cloth Sticking Plastic Art in Modern Design [D]. Xi’an: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2010.

[7]王平. 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WANG Ping. Chinese Folk Fine Arts General Theory [M].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2007.

[8]姚建平, 王晓军. 探析陕北民间美术:布堆画的装饰艺术特征[J]. 大众文艺, 2018(4): 142.YAO Jianping, WANG Xiaojun. Exploring the decorative art features of cloth dump painting:a folk art in northern Shaanxi [J]. Popular Literature and Art, 2018(4): 142.

[9]米高峰, 赵鹏. 腾讯互动娱乐的IP跨媒介出版策略研究[J]. 出版广角, 2017(15): 5759.MI Gaofeng, ZHAO Peng. Research on IP cross media publishing strategy of tencent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J]. View on Publishing, 2017(15): 5759.

[10]彭锋. 美学与艺术的当代博弈[J]. 文艺研究, 2014(11): 1320.PENG Feng. Modern game of aesthetics and art [J].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2014(11): 1320.

收稿日期: 20190403; 修回日期: 2019112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1EH138)

作者简介: 詹秦川(1964),男,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等研究。

作者:詹秦川 赵珍珍

上一篇: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论文下一篇:人员管理制度骨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