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艺术处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纯净而饱满的声音是健康的声音,它们自然是通过良好有效的练习达到的。声乐,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所以在演唱作品时,歌曲不仅对声音的要求很高,还要求歌唱者拥有相应的感情融在其中,这样对声乐作品才能达到艺术处理的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声乐作品艺术处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声乐作品艺术处理论文 篇1:

浅论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摘要:声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唱者是要通过声音把作品的内涵、思想感情成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与表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声乐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章将对声乐演唱中关系到作品艺术处理与表现的几个环节加以论述,以期与同行们共同商榷探讨声乐演唱的艺术规律。

关键词:声乐作品艺术处理与表现艺术风格

声乐演唱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是以演唱者的心灵感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它不是简单地将作曲家的作品译成声音,而是在作曲家创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歌声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它要求演唱者必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符合作品要求的内在情感。因此,就演唱者而言,必须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与表现,也就是将作品内容用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手法,光彩地展示给听众。如果演唱者的声音很优美、技术性很高,但没表达出作品规定的基本形象和内容要求,其歌声是不能够打动观众(听众)的。没有情感的歌声只能被看作是没有灵魂的声音律动。作曲家乔治·克拉姆强调:“我相信音乐反映人类灵魂最深处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语言。”可见,歌曲具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是无以言表的!然而,歌曲蕴含着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感染力,是需要通过演唱者予以实施与表现的。

一、正确理解与诠释音乐

皮尔埃·贝尔纳克说:“当一个作曲家为一首歌词谱写音乐时,他对歌词中表现的感情有他自己的体会,并试图把他这种感受在他的音乐里表达出来。”因此,演唱者必须全面深入领悟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在词曲作者与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把作者的作品变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常常见到不少演唱者全力以赴地歌唱,却未能准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甚至出现音准、节奏、曲谱上的错误。演唱者要完善地表现作品,就必须首先在正确诠释音乐上下工夫。

1. 熟读歌词。歌词是声乐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具体体现,对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具有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性,每字都有“抑、扬、顿、搓”,每句都有“起、承、转、合” 。演唱者必须运用歌唱的咬字吐字规律来指导、纠正自己的读音,切忌含糊其辞。从总体上有把握后,再开始演唱,最好能够背唱。因为只有充分熟悉歌词,歌者才会把精力放在歌曲的情感表现和声音的塑造方面。

2. 唱熟曲谱。熟悉唱准谱子和音准节奏,这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首先应做到的。歌唱者对曲谱其中的韵味、细节要认真推敲,对每个音符要去分析、理解,切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处理。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歌曲,也要先准确地把记录在乐谱上的内容搞清楚。另外,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必须注意各种节拍的特点,只有掌握了不同拍子之后,才能从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

3. 注意作品的调式、调性。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况,在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而小调式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悲哀的情绪。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应十分注意。调式、调性也可以作为我们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二、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

由于艺术创作存在的个性化特征,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个性及其艺术视角的差异,使声乐作品的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演唱者要想准确表达作品,不仅要正确诠释音乐,还应重点对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

1. 时代风格。每个时代的声乐作品都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它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如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像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大·马加比》中《英雄凯旋歌》,主题雄壮明快,表现了群众欢迎英雄凯旋而归的热烈场面,乐曲气氛庄重、情绪热烈。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作品,如舒伯特的《听,听云雀》,需用轻快地、富有弹性和活力的节奏来表现虽然贫穷,却热爱大自然的艺术家积极、乐观的美好心灵。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反应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时代情绪,激越冲击的旋律与昂扬急促的节奏形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典型音调。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以完美的音乐形象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图景。演唱时首先要注意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后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风格。显而易见,抓住作品的时代特征,用准确的声音语调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对演唱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 民族风格。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差异,便形成了各民族鲜明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音调及歌曲风格。意大利歌曲比较倾向于热情奔放,表情外露夸张,大起大落。德国艺术歌曲的风格质朴、严谨理智,情绪起伏变化明显。演唱时要求声音圆润,情绪细腻,线条优美,如舒曼的《莲花》。我国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充分体现在色彩浓郁的民歌中,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婀娜多姿,要唱好各民族的声乐作品,就必须对其风格、语言、旋律特点、音调节奏等有所了解和研究。如演唱新疆民歌时要注意其鲜明的舞蹈节奏以及炽热的情感。蒙古族歌曲讲究气息的控制,节奏较为自由。如果歌唱者不注意作品的民族风格,在演唱意大利民歌、德国艺术歌曲及中国民歌时,都采用一样的音色、一样的位置、一样的情绪,肯定是失败的。因此,在演唱中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表现中,演唱者不仅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还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即二度创作),使其变为有生命的歌唱,也是演唱者所能够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二度创作”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把握作品的速度。声乐作品都有特定的速度标记,但每种标记都有一个灵活的幅度。它会根据作品本身的需要和旋律流动性的改变而改变,不应该把它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范围之内。如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这是一首有引子和尾声的较欢快的分节歌,“鸟儿声声”四个字要采用断开的慢速,然后回原速,这样处理能有效地反衬主人公的欢乐心情。第二小结“啊哩哩”渐快,第三小结恢复原速。此曲是旋律相同的三段歌词,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处理,就显得有些呆板。上述处理不但总体的欢快情绪没有改变,反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2. 注意作品的语气。语气的生动处理,既可以提高歌曲原来的自身价值,又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感人。如《海风阵阵愁煞人》中的“风浪它不怜打鱼的人”一句,在演唱时可以把“不”字声母“B”的语气加重且时值相对缩短,对“打”字的声母“D”的阻气要短而有弹性,元音“A”要在哭腔情绪中强力喷出,成型要快。这样处理,既能准确表达女主人公珊妹无奈、悲愤的心情和暗含的反抗力量,也会使演唱者的语气和音乐联系更加紧密,表现更加生动。

3. 作品高潮的处理。歌曲中表达情感最强烈的地方就是全曲的高潮,一般在整首歌曲旋律的最高音处。高音处的歌声形象生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艺术感染程度。如歌唱家帕瓦罗蒂所演唱的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可以说是运用精湛的高音技巧有力渲染高潮的典型范例。当然,有的作品没有非常明显的高潮点,但不等于没有高潮,如舒伯特的《摇篮曲》、冼星海的《二月里来》等。这些作品,往往在较为含蓄的旋律下,隐藏着情感的高潮。因而,歌者必须明确歌曲的高潮所在,合理地运用情绪,以最美的声音、最深的情感来表现作品的高潮。

总之,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这就说明,演唱者必须用智慧的思维和悟性来处理与表现作品,在充分挖掘作品内涵、深刻体验词曲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个性,并在演唱中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用清晰、流畅、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这样才能赋予声乐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使歌曲的演唱个性突出,风格鲜明。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邹长海.音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徐小懿等著.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韩慧: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理论与教学)

作者:韩 慧

声乐作品艺术处理论文 篇2:

浅议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摘 要】纯净而饱满的声音是健康的声音,它们自然是通过良好有效的练习达到的。声乐,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所以在演唱作品时,歌曲不仅对声音的要求很高,还要求歌唱者拥有相应的感情融在其中,这样对声乐作品才能达到艺术处理的效果。

【关键词】内涵意境;声音特色;二度创作;艺术处理;演唱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應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在歌唱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

1 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把握和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线,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唱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因此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2 对意境的深刻想象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象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 对声音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

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

4 演唱风格的掌握

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人听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还必须事先研究作品的风格(也就是演唱风格)。当然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音乐的风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而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因而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一目了然。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因为风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认识基础上的。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把音乐的全部涵义,让听众“一耳了然”的。

5 艺术的处理

有了对歌曲的真情实感后,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歌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一定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演唱攻克难关,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

6 忘我的演唱

唱歌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假”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为真,才能发挥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的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来表现艺术。在平常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人在演唱时精神高度紧张,前怕狼后怕虎,满脑子私心杂念,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说感动观众了。因此我们讲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总之,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潘乃宪.声乐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 周晓艳.声乐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胡郁青.中外声乐曲选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罗宏明

声乐作品艺术处理论文 篇3:

论中国声乐作品《父亲》的艺术处理

摘 要:《父亲》这首歌曲是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一首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是众多风格歌曲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演唱此首歌曲时必须把握好对歌曲的处理,从而使歌曲的艺术特性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如何对该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本文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该歌曲创作背景、声音控制、情感把握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艺术特点的剖析,以此为演唱者如何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关键词:父亲 歌唱 艺术处理

《父亲》这首歌曲是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一首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是众多风格歌曲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些人类最原始最纯洁的东西——爱。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所以,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大都以它作为主题。人在社会中有着许多的“爱”,但是只有父母给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在生活中,父亲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为了给子女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任劳任怨挑起一个家庭最沉重的担子。在子女的成长道路上,父亲往往用他那宽大有力的臂膀支撑起子女的明天。因此,《父亲》这首声乐作品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处理。

一、《父亲》的歌词含义理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永远不求回报的。在演唱《父亲》这首歌曲时,我们首先必须理解这首歌词的涵义,这样才能使这首歌曲的艺术特性充分展现在听众眼前。这首歌曲的歌词分为两段,第一段歌词“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忍,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从第一句歌词就使人想到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爱是无边的,当子女们意识到时,往往父亲已经为了培养子女,为了家庭责任而上了年纪。整首歌曲都围绕主题进行描写,从歌词中我们看到,父亲的爱和给子女的保护是子女一辈子也无法报答的。我曾看过刘和刚的一次访谈节目,他说他每次演唱这首歌曲时都会泪流满面。他是农村出来的,深切体会到父亲在他的成长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歌词中反复强调“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并且把这段歌词用到高潮部分,足以表明词曲作者的用意,通过这首歌曲来表达对父亲无限的敬爱和感激。整曲围绕着父爱展开描写,并且抒发了子女的心愿,成功地使这首歌曲的艺术内涵充分展现在听众面前。

二、《父亲》的曲式及音乐特点

从歌曲上分析,这是一个对比的二段式,调性为G大调。前面有十一小节前奏,后又有四小节的尾声并对全曲加以综合的陈述。前奏是一个乐段,分为上下两个不等长的乐句。第一乐句由重属和弦到属和弦的开放,形成了一定的期待感,顺利引入到后一乐句。后一乐句由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整个前奏对全曲在调性上和伴奏织体上做了一定的概括。呈示段是一个方整的乐段,分为上下两句。第一乐句由四小节构成并落在属和弦上,形成较为强烈的期待感。第二乐句四小节结束在主和弦上。在伴奏织体上使用分解式和弦,给人一种跳跃但深情的感觉。对比段也是前奏的引申发展,从曲式角度上看具有再现的特点。第一乐句停留在属和弦上,第二乐句结束在主和弦上。与第一乐句形成主属呼应关系,二者既有对比又有联系。尾声四小节和声上就是属和弦到主和弦,对全曲的调性和材料做了一定综合的概括。在曲式结构上这个对比的二段式也更进一步地体现了父亲对儿女博大的爱。

三、演唱《父亲》中的技术处理

1.气息的控制

在演唱中气息的控制尤为重要,必须做到松中有紧、紧中带松。这首歌曲属于抒情的男高音曲目,曲风深情、流动性强。在这段演唱中,旋律起伏不大,平稳流动。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做到气息连贯流畅,换气点在每个逗、句号之间。每句节拍都过长,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气息的流动,慢慢送气。第一个字不能让气息放得过多,以免造成一句没完气息就不够的现象。每句结尾的字节拍要拖满,声音饱满稳定。使听众感觉到歌唱者在述说、在倾诉,以求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歌曲的高潮部分,随着演唱情绪的提高,气息就更需要加强控制了。往往在演唱歌曲高潮部分时情绪高涨,很容易使歌者气息不稳、上伏,势必造成高音破音,喉头上提等不良方法的产生。这部分第一个“我”字,为打开到位,气息需加强力度,使声音通畅、嘹亮、富于感染力。这样,气息才能流畅连贯,大大增强声带的机能,使声音感染听众、打动听众。

2.咬字吐字的处理

《父亲》这首歌曲,前面已提到是一首民族色彩较强的中国曲目,对其咬字、吐字也就要求比较严格。听众最直观的是演唱者所唱的歌词,所以咬字必须清晰、清澈。这首歌曲中首先要注意“了”字,应该发“liɑo”而不是“le”,例如:“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忍”应唱成“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liɑo)坚忍”。其次还有“不知不觉你鬓角露出了白发”的“露”字,应该发“lou”而不是“lu”。“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的“着”字,应该发“zhuo”而不是“zhe”。这三个字容易让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产生错误的咬字,所以在演唱前,我们必须经过了字典的查找与反复的聆听。选择歌词中有关字词最恰当、最适合的读音和发声。在这首歌曲演唱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后鼻音与前鼻音的吐字,如“想”“影”“疼”等这些字是后鼻音,而“辛”“鬓”“纹”等这些字就是前鼻音。只有清晰的咬字、吐字,才能使听众更直观地理解歌曲本身所表现出的涵义和内容。

3.情感的处理

歌唱艺术最终的体现是“声情并茂”,没有真挚的情感是不可能打动观众的。《父亲》这首歌曲,前面已提到是一首抒情性较强的声乐作品,那么演唱者首先就必须具备深情的演唱情绪。伴奏部分是进入情感的关键,流畅激昂的旋律首先就给听众听觉上的冲击,从而激起共鸣。前段歌词中写到“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忍。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这种情感不但只是表达对父亲的一种怜疼与崇敬,更重要的是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与挚爱。因此这一乐句需要用一种深情、忧伤的情绪来演唱。第二乐句通过伴奏织体上的改变,歌词进一步深入,我们应该找到情感的升华和激进,为歌曲的高潮部分做好铺垫。高潮部分是抒情到最高点的一个部分,歌词中写到“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这就需要一种坚定、自豪、感动的激昂情绪来演唱,从而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全曲感情色彩需把握一个隐含的“爱”字来演唱,这样才能将歌曲最终的意境和内涵成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声乐作品《父亲》演唱的艺术处理,我们更进一步领悟到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从该作品歌词含义的理解、曲式的分析、气息控制、声音的把握、咬字吐字的清晰等方面对歌曲进行演唱的艺术处理,使歌曲的艺术特性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每部声乐作品,其艺术特性都不同,他们都有不同的创作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所表现的内涵也就完全不同。在演唱歌曲前需了解演唱作品的内涵及背景,然后去理解歌词的含义,再投入自己的情感,融合声音等处理。通过艺术处理后的作品,才是一部成熟的声乐作品,才能完全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喻宜萱.声乐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4.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潘乃宪.声乐探索之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声乐讲师

作者:苗 辉

上一篇:财务会计准则综述论文下一篇:主观色彩油画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