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艺术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声乐演唱中,声乐艺术指导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深化演唱内涵,提示演唱方式、引入演唱情绪,最大程度的展现出乐曲的情感和内涵,让听众深深陶醉于乐曲的意境之中,主动挖掘音乐的魅力。可以说,加强对声乐艺术指导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探讨声乐艺术指导的价值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声乐艺术指导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乐演唱艺术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乐演唱艺术研究论文 篇1:

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的完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发展问题之一。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及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演唱 弱音 技巧训练 运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逐渐成为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探究问题。在声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需要表演者通过真挚的表演,让听众感受到词曲的动人之处。此时,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在整个声乐演唱表演中,弱音演唱的难度很大,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弱音处理技巧,才能在演唱中通过精准的咬字来表达歌曲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因此,在声乐教学活动中,积极地探究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弱音技巧及训练的重要性

从国际声乐比赛到综艺电视业余歌手的选秀节目来看,人们对声乐演唱的要求越来越高,弱音演唱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对于弱音技巧的运用及处理,都非常的重视。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要求演唱者根据曲目的特点,结合自身对于声乐曲目的情感,将所有的音高都做到能强能弱、强转弱、弱转强都可以自由的穿插进行,并确保强转弱、弱转强之间的转换能够实现柔和与自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为了更好的进行声乐演唱活动,重视弱音技巧及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充分重视弱音技巧及训练活动,在训练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都是学习者必须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自身对弱音技巧的把握与运用,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感。

二、弱音技巧运用概述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的专业学者更加重视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弱音技巧运用的方法,提高弱音处理的有效性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弱音技巧运用的效率,在音色的变化、强弱的处理、声音的虚实、高潮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及教学引导,更加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弱音技巧运用的理念,促使其在进行声乐演唱或者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在表演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使之可以更加出色地完成声乐演唱的相关活动。

(一)音色的变化

在弱音技巧运用中,音色的变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都知道,在声乐演唱活动中,演唱者自身的声音特点,会对整个声乐作品产生很重要的影响。音色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表达效果及情感的宣泄。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内心情感较为欢乐、高兴的时候,其音色会表现的较为明亮;而人们的内心情感较为失落、悲伤的时候,其音色表现就会相对的暗沉。不同的声乐作品,需要不同的音色进行展示,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感。因此,音色的变化是声乐演唱活动中有效表达歌曲的重要方式。

(二)强弱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专业的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也会非常重视如何根据声乐作品的特色及自身所具有的表演优势,有效的进行弱音强弱的处理。弱音强弱的处理,需要演唱者自身具备一定的声乐技巧及扎实的艺术基础,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处理弱音的强弱程度的转换,将声乐作品中的微妙情感生动的表现出来。同时,通过弱音强弱的处理,还能有效的增强声乐演唱过程的流畅性,给人们创造更美妙的艺术享受。因此,在进行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强弱的处理是歌唱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声音的虚实

在声乐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声音的虚实也是弱音技巧运用的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声乐作品在表达的过程中,都会因为演唱者的情感变化,出现渐强渐弱、渐缓渐快的变化,进而实现一种情感向另一种情感过渡的目的。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的能力,在声乐专业的教学中,专业教师应适当的引入优秀作品的模仿活动,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并引导学生重视声音虚实的处理办法。因此,如何根据声乐演唱的特点,有效的通过声音虚实的转化,实现表演情感的交替,对于提高同学的声乐演唱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高潮的处理

在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中,高潮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每一首声乐作品的高潮部分,主要是指声乐作品通过旋律及情感的发展,启发引导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通过高潮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模仿及创新表演,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在声乐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在声乐表演的高潮部分,演唱者应注意自身情感与声乐作品融入在一起,充分利弱音的运用技巧,完美的诠释声乐作品表达的艺术情感,鼓励学生了解高潮处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中,重视高潮的处理非常关键。

三、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

在声乐演唱中,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而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主要包括:弱音训练有助于歌者获取高位置;弱音训练有利于演唱中的咬字准确;弱音训练有助于嗓音的保护;弱音训练有利于提高歌者的演唱修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如何结合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活动,引导学生重视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并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声乐演唱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一)弱音训练有助于歌者获取高位置

首先,弱音训练有助于歌者获取高位置,这是声乐演唱学者及教师关注的一个教学问题。通过弱音获取高位置,能为演唱者进行高质量的声乐表演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有效地进行弱音训练,让歌者获取高位置,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技巧应用能力。同时,专业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弱音训练方案,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应用能力及艺术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重视通过弱音训练帮助歌者获取高位置,会对声乐作品的表演带来极大的帮助。

(二)弱音训练有利于演唱中的咬字准确

其次,弱音训练有利于演唱中的咬字准确,这也是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之一。弱音训练有利于演唱中的咬字准确,避免演唱者因为情绪紧张、表演难度等问题,影响整个声乐演唱活动的流畅性。在声乐演唱活动中,弱音训练有利于演唱中的咬字准确,促使学生有效的通过气息量的控制,尽量减少用下巴、唇、舌等发声器官,提高自身练习咬字的最好状态,为提高自身的弱音控制技巧,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声乐表演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中,关注弱音训练活动的成效,并提高演唱者中的咬字准确性,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弱音训练有助于嗓音的保护

再次,在声乐演唱中的弱音训练有助于对嗓音的保护。在实际生活中,声带作为人体的重要发声器官,在声音强度的影响下,很容易对声带造成损害,直接影响了声乐演唱的艺术寿命及艺术质量。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分析中,弱音训练有助于嗓音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意识。教师在开展声乐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状态,通过弱音训练活动,避免喉肌过于僵硬或者用力过度,造成声音的“挤”“卡”“紧”,只有不断强化及提升学生自身弱音训练的成效,同时引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嗓音,积极的参与各种训练活动,才能提高歌唱质量和延长歌唱寿命。因此,在声乐演唱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弱音训练也非常重要。

(四)弱音训练有利于提高歌者的演唱修养

在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中,弱音训练有利于提高歌者的演唱修养,是弱音训练对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弱音训练有利于提高歌者的演唱修养,主要是在进行相关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演唱者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乐观的状态,能够根据声乐曲调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表演的动作,准确、生动的展现自身对于声乐曲目的理解,建立良好的发展兴趣。同时,演唱者在具备良好的演唱修养后,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极大的提高其声乐表演的质量。因此,在声乐演唱教学活动中,重视弱音训练有利于提高歌者的演唱修养这一学习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声乐演唱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乐表演的要点,并通过不断的声乐演唱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通过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在声乐表演中提高咬字准确性与清晰度,并有效的对嗓音进行保护,延长艺术生命,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的声乐演唱表演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莹.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J].艺术研究,2016,(03):152-153.

[2]罗文凤.半声唱法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211.

[3]王玉景.论声乐演唱中的辩证关系和辩证方法[D].开封:河南大学,2009年.

[4]刘佳.智力因素在声乐演唱与表演中应用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年.

[5]董颖,刘大为.谈声乐演唱中的持续音唱法[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0):94-95.

[6]谭引.声乐演唱中弱声技巧的训练与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1):191.

[7]李雪.声乐演唱的灵魂——气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7):136.

[8]刘微,雷恒大.谈声乐演唱中情感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05):221.

作者:沈明春

声乐演唱艺术研究论文 篇2:

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探究

摘要:在声乐演唱中,声乐艺术指导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深化演唱内涵,提示演唱方式、引入演唱情绪,最大程度的展现出乐曲的情感和内涵,让听众深深陶醉于乐曲的意境之中,主动挖掘音乐的魅力。可以说,加强对声乐艺术指导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探讨声乐艺术指导的价值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声乐艺术指导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声乐艺术指导  声乐演唱  重要性  发展路径

声乐艺术指导一直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人们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对于舞台演出中演唱者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声乐艺术指导可以及时对演唱者进行提示,激发演唱者的演唱激情,使他们跟随乐曲变化改变演唱情绪,确保舞台演唱能够取得最佳效果,给听众创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基于此,必须要切实加强对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作用的分析,探索二者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便最大化的展现出声乐演唱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从而为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增添助力。

一、声乐艺术指导存在的价值

(一)演唱作品奠定艺术指导的重要性

在早期的声乐演唱中,声乐艺术指导通常是以伴奏的形式存在的,通过伴奏来烘托和渲染氛围,将演唱者和听众带入到特定情境之中,能够让音乐的内容更加充实,音乐的感染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让听众感到回味无穷。伴奏、歌词、旋律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只有充分认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对于声乐演唱的作用,加强二者之间的配合,才能让演唱者跟随伴奏适时地转换情绪,感染周围的听众,引导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探索音乐作品内涵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更具有意义。

(二)艺术指导是成功演唱的关键

为了在声乐演唱上取得成功,必须要明确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指导者和演唱者必须要抛弃私心,通力合作,致力于将音乐作品的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伴奏是比较常见的声乐艺术指导形式,以乐团为例,乐团指挥对于演唱者和乐器的演奏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指挥权,在排练时会告知所有成员不同手势和动作代表的含义,演唱者和演奏者都要根据乐团指挥的动作进行演唱和伴奏,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否则就会造成音乐衔接不畅,演唱和伴奏不能紧密结合到一起。这就对指挥的音乐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所代表的身份恰恰正是声乐艺术指导,可见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素质是决定声乐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艺术指导在声乐教育界备受推崇

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体系上也日渐趋于完善,不少高等学府和艺术类院校都运用了声乐艺术指导对学生的声乐演唱练习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希望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通常情况下钢琴伴奏是音乐教育中比较青睐的声乐艺术指导方式,借助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的演唱情绪,使学生准确把握发音方式,那么学生所演唱的音乐作品将会充斥着真情实感,演唱效果也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也大有助益,无疑是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结合的重要路径。

二、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分析

(一)艺术指导深化演唱内涵

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意蕴通常需要借助声乐演唱来展现,不但对于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是一个考验,更能够体现出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素养,声乐艺术指导必须要竭尽所能的帮助演唱者理解作品内涵,使之能够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来演绎音乐作品,以便将情绪感染给廣大听众。由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千差万别,把握正确的情感基调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声乐艺术指导要利用伴奏来表现情感,让演唱者清楚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在音乐情感发生变化时通过伴奏形式让演唱者迅速知晓,接下来演奏者的演唱情绪就会随之改变,带领听众深入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给听众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

(二)艺术指导提示演唱方式

演唱方式的转变同样是声乐艺术指导的一个重要作用,在演唱之前声乐艺术指导要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传授给演唱者,让演唱者大致了解到音乐作品需要经过几次情绪的转换,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声乐艺术指导还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提示,让演唱者可以毫无阻滞的转变演唱状态,相比于演唱者自己找音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

(三)艺术指导引入演唱情绪

声乐演唱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演唱者对音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解读,声乐艺术指导要协助演唱者准确把握演唱情绪,确保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转换情绪,以促进音乐情感的表达以及演唱效果的提高。演唱者的情绪对于听众有着较强的感染作用,伴奏的节奏、速度、旋律发生变化时,演唱者的情绪也会自然而然的改变,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会迅速被听众所捕捉,对听众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进行伴奏时声乐艺术指导不能对演唱者造成过多的束缚,要让他们在声乐演唱时能够包含真情实感,从而走进到听众的内心世界。

三、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发展路径

(一)设置相关声乐艺术指导课程

鉴于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提高声乐演唱教学质量,就要专门设置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在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确保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中,跟随教师的步伐获得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声乐艺术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之能够在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中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对于声乐演唱的作用,从而以端正的态度来面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学习,让那些真正热爱声乐艺术的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早日成为声乐艺术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提高对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提高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希望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音乐艺术类院校来说,建立健全的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体系已经势在必行,这将关系到本校学生是否能够领先一步,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音乐艺术类院校需要注重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专业性,还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学习的新鲜感,在愉悦的情绪下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会让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使之能够切实用声乐艺术指导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艺术协作精神

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的协调配合能够让音乐作品更富有表现力,舞台演唱也会呈现最佳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作用,将二者完全分割开来,教学效果因而大打折扣。为了转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全面认识到声乐艺术指导在演唱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这种先进思想普及给学生,并将声乐艺术指导教育与演唱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声乐艺术指导在演唱中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有着多重作用,能够让演唱者实时准确的把握演唱情绪,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各种突发状况予以有效应对,显著增强了舞台效果。因此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音乐艺术类院校需要加强对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视程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协作精神,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系统全面的培养,真正成为声乐艺术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聪.高等院校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合作教学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音乐创作,2017,(05).

[2]徐威.规范·融合·实践——谈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J].音乐生活,2016,(07).

[3]戴媛媛.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浅析声乐艺术指导中的钢琴演奏技巧训练[J].艺术研究,2016,(02).

[4]张放.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聲,2016,(07).

作者:贾志伟

声乐演唱艺术研究论文 篇3:

弹拨类和拉弦类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关系

摘 要:在某种意义上,乐器是声乐演唱发展的伴生物。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历史悠久,每个民族大都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民族声乐,与此同时,经过长期的创造发展,每个民族也都创造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主要有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上述类型的民族乐器中,弹拨类和拉弦类乐器除独立演奏外,更多地用于声乐演唱的伴奏,因此,与民族声乐演唱关系至为密切。传统乐器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相融合,对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民族声乐发展的质的飞跃;他们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也为我国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弹拨类;拉弦类乐器;民族声乐演唱;关系

声乐是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在原理上讲,该艺术是通过人的声带主动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在艺术研究领域,人们一般将声乐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再按着演唱主体的性别划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与此同时,在当代的教科书里,声乐还依据演唱的方法划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三种,后来在我国又多出了原生态的唱法一种。而在一般的观念中,声乐通常只简单地专指美声唱法。这里所说的声乐,主要指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声乐演唱。因为,声乐是由人作为主体产生的艺術表现,所以不同民族的人就有不同的唱法,民族声乐的概念也就由此产生。显而易见,民族声乐是从民族特点对声乐进一步划分和限定的结果。在一般的理解中,民族声乐也有广义和侠义的区别,广义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亦即这三种自古以来形成并发展的民族演唱艺术,同时后来的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繁多、风格迥异的演唱方式也被纳入民族声乐的范畴;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即是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其特征是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的声乐演唱艺术。基于上述的梳理和认识,可以见出,声乐作为一种演唱方式,当它处于实践过程的时候,是受着多种因素影响、被多方面条件推动或左右的。考察影响民族声乐的因素和推动左右民族声乐的条件,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乐器在诸多因素和条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除了声乐的清唱以外,无论是任何的演唱,乐器的伴奏往往必不可少。如此,乐器的作用就越发凸显。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本文主要探讨民族乐器中弹拨类和拉弦类乐器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关系。

一、弹拨类乐器及其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关系

乐器是声乐的伴生物。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我国56个民族中大都有自己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民族声乐,与此同时,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每个民族也都创造和产生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诸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产生的乐器统称为传统民族乐器。从类别的视角看,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主要包括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四类。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看似结构简单,却能演奏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音乐,同时也能为民族声乐演唱添光增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民族乐器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对后者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首先看弹拨类乐器与声乐演唱的关系。在我国,弹拨类乐器历史悠久,形制种类较多,是极富民族历史特色的弦乐器。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我国已经创造了弹拨类乐器琴和瑟,春秋战国时期有筑、筝,秦代有弦豉等乐器产生,汉代则从西域引进的箜篌、创造出本土弹拨乐器阮,隋唐时期有琵琶普及,元代有三弦、明代有扬琴等。在后来,有些地区还对传统的弹拨类弦乐器创新改造产生了月琴、三弦、柳琴,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创造出冬不拉和扎木聂等乐器。综合弹拨类型民族乐器的功能特点开,该类型乐器大都能体现出较强的节奏表现力,因此跟声乐演唱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比如,其中的古筝就因为具有超强的表现力而被发明并不断被改进。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这种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后来又出现了系列产品如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筝就盛行在陕西、甘肃的黄河流域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在其《谏逐客书》中,曾言及筝这一传统乐器并将该乐器与演唱相联系,言“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其中的“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就是描述敲击瓦器,拍髀弹筝,呜呜呀呀地歌唱。事实上,古筝在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中,这也包括与演唱之间的关系。

与筝的悠久历史相近的是琵琶,该乐器大约出现在秦朝,其历史也长达两千多年。最早被称为“琵琶”,其原理在于“琵琶”名字中的“珏”,表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其声音衰减小,传得远,穿透力强。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古代关于琵琶的演奏最生动地表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在作者的笔下,琵琶女是通过弹奏乐曲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从“未成曲调”之“有情”,到“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这里已经披露了琵琶与声乐演唱的一定关系。发展到今天,琵琶伴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声乐演唱形式。在很多声乐演唱节目中,如苏伶的琵琶伴唱《枫桥夜泊》和琵琶伴唱《太湖美》,以及汤子星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是经典之作;中国Q秀名人国际俱乐部的主打节目《琵琶夜语汉宫秋戏曲男声伴唱》也让人印象深深。

筑也是中国古代的弹拨弦乐器,它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拨弦发音,其声悲亢而激越。该乐器先秦时期既已广为流传,宋代后失传,1993年在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发现了筑乐器实物。关于筑的演奏及其与声乐演唱的关系,在《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都有记载。后者描述如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个写筑乐器的演奏以及与声乐演唱关系的情节,用现代汉语描述就是:荆轲在易水之滨拜别了太子丹及诸位友人,临行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之而慷慨悲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伴奏者先用“变徵之声”,也就是悲凉、凄婉,宜放悲声的F调;再用相当于西乐的A调,亦即音调高亢、声音慷慨激昂的“羽声”,表达壮士慷慨赴死的坚毅。此外,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庾信在其《思归铭》里也还回忆了这个情节。言“壮士一去,燕南有击筑之悲。”

在弹拨乐器中,阮也是其中的一种,阮是阮咸的简称,源于我国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琵琶。它属于汉族传统乐器。形似月琴,四弦有柱。阮始于中古时期的宋元时代,主要流传于民间,分为大阮、中阮和小阮。该乐器音域广阔、音色淳朴圆润、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是一种适合与声乐演唱配合的传统。在唐代的《清商乐》和《西凉乐》中,阮就是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当代比较著名的节目中,也有用阮演奏的乐曲《倒垂帘》和《金蛇狂舞》;目前广泛流行的阮乐曲有《火把节之夜》《丝路驼铃》《松风晚》《渔舟唱晚》《樱花》《云南回忆》等,其中也有一些与声乐演唱有关系。除此之外,民族传统弹拨乐器中还有由阮演变而来的月琴。该乐器音色清脆婉转,流传于汉、彝、布依、哈尼等民族中,常用于独奏、民間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月琴的这些功能作用说明,它与声乐演唱也有特定的关系。

二、拉弦乐器及其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拉弦乐器也称擦弦乐器,是用装在细竹弓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一类乐器。我国拉弦的民族乐器一般以二胡和京胡为代表,因为二者均有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的特征。其中,二胡又名胡琴,顾名思义是从西域或少数民族地区引进的乐器。众所周知,二胡既是适宜表现深沉、悲凄内容的乐器,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而且由于该乐器音色接近人声,其情感表现力更为突出高。二胡的发音主要来自琴皮,琴皮的材质决定着这种乐器的音质和音量,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国传统乐器中的上乘二胡,大都以鳞片较大的蟒皮之作,并以此提升了音色。当代以来,二胡独奏的名曲如《二泉映月》等已经家喻户晓,二胡独奏音乐会也司空见惯。与此同时,二胡伴奏的与声乐演唱密切相关的演唱也为数不少。抒心演唱二胡伴唱的《好想牵你的手》、焕新演唱二胡伴唱的《九月九的酒》、二胡伴唱姑苏经典民歌《苏州好风光》、二胡伴唱《孟姜女》等都是很优秀的节目。这些都说明二胡与声乐演唱具有相得益彰的关系。

京胡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属于拉弦乐器。该乐器是随着清朝末期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京胡发展的历史已经超过了200年。因为它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称也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这使得该乐器与京剧演唱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就该乐器的发展而言,早期的京胡琴杆很短、琴筒也不大。最初为了能使之拉出高调音,京胡不仅蒙蟒皮且用软弓子拉弦;后来逐渐改进,至19世纪以后开始出现硬弓京胡。在演奏方面,软弓京胡音色柔软,且带有特殊的碎弓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而硬弓京胡的发音则刚劲嘹亮。发展到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京剧演员音高的不断降低,以及可以讲求行腔的圆润,京胡的物理结构和形态也有所变化,主要表现是琴杆、琴筒得到加长。京胡是先在安徽等地出现,后来逐渐流行全国,而北京地区更为盛行。传统的京胡演奏曲有姜克美京胡演奏《夜深沉》和昆曲《思凡下山》折中的《风吹荷叶煞》等;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京胡配合祢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场面也都属于经典节目。京胡与声乐演唱更为密切的关系体现在“文革”期间产生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中,像《红灯记》的《痛说革命家史》,《沙家浜》中的《智斗》《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等都是京胡伴唱的经典片段。

在传统拉弦乐器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族人经常使用的马头琴。这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马头形状的琴柄,是蒙古族人民极其喜爱的乐器;马头琴的蒙古语称呼是“潮尔”“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和“弓弦胡琴”等。在蒙古族民间,该乐器的形成包含着一个催人泪下的传说:一个多情的牧人,失去了与之形影不离的小马,为了怀念逝去小马,主人取这匹小马的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了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饰在琴柄的顶部。但在史书记载中,马头琴却还有另外的形制。如《清史稿》云:“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在这段描述中,马头琴上马头的位置安放的是一个龙头。一般的马头琴为木制,有两根长约一米的弦,其共鸣箱呈梯形,音量较弱,但音色圆润,低回婉转,感人至深。关于马头琴与声乐演唱的关系,其例证比比皆是,因为在蒙古族那里,往往没有马头琴的伴奏就没有蒙古歌手的歌声。我们耳熟能详的德德玛的《草原夜色美》、布仁巴依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等都是与马头琴悠扬的琴声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三、传统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融合的意义

传统乐器与我国民族声乐相融合,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传统乐器一旦与民族声乐演唱相融合,使民族声乐产生了质的飞跃。他们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也为我国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简述传统乐器发展历程及其音色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传统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的特定关系,亦即两者一定程度的融合,讨论传统乐器对民族声乐演唱的支持和辅助,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声乐对传统乐器的推动和影响。在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发展过程中,乐器本身的介入,亦即声乐演唱与传统乐器的融合,不但产生了诸多的经典声乐演唱节目,同时也提升了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演力,从而为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推进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展开。再者,我国民族声乐主要来自民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以歌唱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民族声乐大多是从民间乐曲中发展起来的;与此同时,民族声乐又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内容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从而对精神情感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加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背景因素和原因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发展的多样性。每个民族的声乐演唱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不同,所以,民族声乐演唱的多样性也就反过来促进了传统乐器的不断发展进步。

有鉴于此,对传统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关系的系统分析、研究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民族声乐演唱在新时代的进步和超越,同时也有助于传统乐器在新的文化艺术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史书.浅谈民族弹拨乐的艺术魅力[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04):15.

〔2〕孙新.散论唐诗《琵琶行》的音乐表现力[J].戏剧丛刊,2010(06):16.

〔3〕王永桦.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趋势及对策[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01):10.

〔4〕肖一萌.论民族声乐歌唱语言的艺术表现[J].华章,2011(04):20.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刘婕萍

上一篇:萨满服饰形体艺术论文下一篇:社会团体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