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美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民族声乐艺术承载了中国祖辈们的艺术追求和聪明才智,在近几年中得到了繁荣的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声乐艺术美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声乐艺术美学论文 篇1:

声乐艺术美学解析

【摘 要】声乐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到审美欣赏的过程。声乐艺术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是按照一定美的规律构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整体。声乐艺术不仅是杰出的人类审美创造,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

【关键词】声乐 艺术美学 解析

一 声乐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在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声乐是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艺术。作为声乐艺术的歌唱自产生到今天应用声乐技巧的高度发挥,以及艺术表现形态的异彩纷呈,无论从最早原始歌唱的实用性到当今多层次、多结构广泛的审美的丰富性,声乐艺术始终都密切地伴随着人类的一切社会生活。从铿锵豪迈的劳动号子到激越奔放的进行曲;从深情隽永的情歌到温柔优美的摇篮曲;从浩如烟海的民歌到万众一心的国歌……声乐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精彩内容。声乐艺术美具有的永恒魅力,有它自身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美的构成因素与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美的创造系统。

声乐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到审美欣赏的过程。声乐艺术活动是创作→作品→演唱→欣赏的一个审美过程。这个过程的阶段性和完整性是为了人们在这一艺术形态的审美中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创造,它必须完整地构成一种艺术的信息传导系统,在信息的传导中来完成艺术审美的交流。声乐美学是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探析声乐艺术美学的核心问题,即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声乐艺术的本质。从声乐艺术的具体存在对象中高度概括和抽象理性认识结论,从理论上来认识什么是声乐艺术,了解声乐艺术的构成方式与整体结构,声乐艺术综合性表现方式的特征,声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 声乐艺术美的构成

声乐艺术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是按照一定的美的规律构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整体。在声乐美的总体构成中,蕴涵着美的各种因素,既具有综合体中的个体美,也具有将个体美融合为一体的综合美。声乐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到审美欣赏的过程。

1.语言美

声乐美的创造,是以它对语言的美化程度及其感染力来体现它的艺术魅力的,凝练、质朴、形象、抒情、诗化的语言从各个角度和层面体现出了声乐语言的美,从而造就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诗化美的艺术语言效果,达到情境交融、引人入胜的审美意境。

2.旋律美

人们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它是音乐语言的核心。声乐美的魅力主要取决于曲作的旋律美。曲作的旋律美是由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等构成。音调是构成曲作旋律美的基础,一部声乐作品的旋律美,必须首先具备一个可供旋律发展的基础音调。音调或是热情欢快,或是庄严雄伟,或是哀婉伤感等都是以情感基调作为作品曲调的表现形式。音调变化发展与调式特有的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才能塑造出完美的声乐形象。节奏是旋律的构成骨架,根据一定的节奏规律,音乐以长短、强弱、快慢的组织交替与变化,不仅体现出一定语言的自然节奏特征,更重要的是艺术的组织与发展节奏的音响表现,把长与短、强与弱、快与慢等按照时间与速度的不同特点,运用重复、对比、扩展、压缩等手法,创造丰富多彩的节奏序列,展示出千变万化的节奏形态,以特有的节奏美增强旋律美的艺术表现。

和声是丰富旋律表现的手段之一。在和声构成中有主调音乐或主旋律的基础音调,它在和声中发挥着主干、导向的功能,在音乐的发展中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性。和声的艺术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音响的构成中造成音响结构的组织性,而且在丰富旋律的调性功能中显示出表现性。在声乐和声中,是以人声作为和声配置材料的。重唱、轮唱、合唱、领唱、独唱中的伴唱等多声部声乐形成,充分运用了声乐的和声艺术手段去塑造立体的声乐形象。声乐的音乐性不只是单声部的旋律表现,而且是随着和声技巧的艺术发挥体现出它丰富的情感魅力和声乐艺术表现力。

3.声腔美

声乐艺术的美最终是要通过演唱来体现的,演唱者的音质美是人声生理在构成中的艺术基础,它既有先天的本质,也有后天的训练,在达到一定声音创造基础的时候,才可能具备声腔美的表现手段。而字音美与行腔美也就为声乐艺术美的表现概括了演唱的基本规律与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展示它的魅力。首先,音质美是声腔美的造型基础。音质的美,首先以饱满的气息为基础,这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声音要圆润,腔要彻满,全在气息的运用与发挥。做到高音声不竭,低音声不虚,强而不喊,弱而不散,轻而不紧,沉而不闷,能够自如地控制音域中的高低强弱变化,增强发声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效果。人声的音质美构成了声乐美的发声造型的物质基础。其次,字音美中对“字”的表现在声乐美的艺术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字音美就是指语言,要求字音纯正清晰,使字音在行腔中变化自如,并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掌握与处理字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顿挫等语气和语势,使字与声、情相结合,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再次,行腔美。要达到唱腔的圆润流畅与甜美悠扬,要求行腔时音调要准确、节奏要稳定、风格要鲜明、感情要纯真,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美学要求,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极富审美魅力的意识形态,千百年来紧密地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它不仅是杰出的人类审美创造,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继孔〕

作者:李建英

声乐艺术美学论文 篇2:

不同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分析

摘 要: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民族声乐艺术承载了中国祖辈们的艺术追求和聪明才智,在近几年中得到了繁荣的发展。本文对中国的社会形态、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中体现出的美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我国不同时期的民族声乐美学特征展开相应的分析,同时对古代、当代以及现代的民族声乐美学特征进行概括。

关键词:不同时期 民族声乐 艺术美学 特征分析

在我国的20世纪,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形态,在此期间我国的声乐艺术成长迅速,各种传统的声乐艺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中华民族拥有智慧和灿烂丰富的文化。中华人民借助自身的智慧在20世纪中谱写了光辉的音乐艺术篇章,促进音乐艺术的茁壮成长,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承载了创作者的努力和智慧,随着全球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扎根在深厚的文化的土壤种,日趋完善。

一、中华民族声乐的美学基础

中国民族声乐的初步发展受到传统美学思想的深深的感染,同时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特征。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种类繁多,民族声乐在创作、鉴赏以及审美中实现了艺术的结合,展现艺术的丰富性和规律性,进而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审美情操的演唱作品。从我国的古代音乐思想的发展中可以得知,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的主流思想是我国传统的儒家艺术思想,儒家道德思想和美学思想在相互的交流中逐渐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音乐美学,我国的音乐审美主要有下面几个特征:音乐是要被礼教进行约束的,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是以和为贵,遵守了淡雅、和气的美学思想;充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站在哲学、伦理的角度上对音乐进行了欣赏。在鸦片战争中我国古代的传统美学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伴随我国社会形态的变化进入现代,并在其中实现了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型。

二、民族声乐在词、曲、声上的情感美学特征

声乐艺术富有一定的诗歌艺术性,最为显著的就是音乐和诗词中的艺术情感。通过演唱将情感和艺术作品进行融合,将其中的情感转化为观众对艺术的感受。音乐艺术魅力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声音和情感。声音是指通过演唱传达艺术魅力,这就需要声乐表演者能够熟练的掌握发声的技巧;情感是为表现音乐中的内涵服务的,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我国现代的音乐思想和古代的音乐思想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对19世纪西方美学思想的融入。在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声乐在词、曲、声上的情感美学特征符合世界声乐审美标准的一致性。

首先是词情,词情是在声乐艺术创作表达中的情感目标,它主要来源于词曲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创作者将自身收获的情感应用在创作中,创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声乐中的词曲来进行表达,无论是歌词声调的高低变化还是用句的方式,都是为了进一步传达作者心中的情感。曲情是创作者在声乐艺术中表达情感的辅助性手段,例如节奏、和声、等,曲作者在以上创作过程中都会融入相应的情感变化。它时刻展现着创作者的情感变化,曲乐是人类情感表达中的重要形式。曲作者可以将情感和生活的真谛以及内在的情绪表达转化为音符,这样的音乐才更加鲜活并且具有意义。作为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形式,音乐艺术的创作要将音调和语言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作品中的情感价值。声情主要通过人声、词情和曲情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中的文本转化为流动性的情感力量。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把握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是表达作品意境的前提条件,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对词情和曲情中包含的内容进行二度创作,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三、将传统和现代声乐结合,在中西声乐精髓中展现创造性的美学特征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民族声乐艺术中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同时还汲取西方和古代的艺术形式,帮助民族声乐实现了进一步的完善,确定了声乐个体的存在方式,声乐艺术的创造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表现。我民族声乐艺术中,创造性主要通过古代声乐和西方声乐融合来体现的。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声乐学派。古代声乐和西方声乐中的精髓极大的提升了民族声乐审美。

现代声乐对古代声乐精髓进行吸取,其关键的审美主要表现在声乐的创作、审美和延长中。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中,对纯正的腔调和韵味比较注重,同时这两者也逐渐成为民族声乐的重要且独特的艺术特征,并在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也有一定的体现。民族声乐是在古代声乐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古代声乐中的思想内涵在当代的声乐艺术中得到了发扬,这在我国的现代声乐中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此外,我国对外来的艺术形式的包容性、理解性和欣赏性逐渐提升。在中西方声乐融合中,吸收了西方音乐艺术的精髓,在西方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对西方声乐文化借鉴吸收,使民族声乐艺术创作、发展日趋完善,逐渐形成科学的体系。

在我国的声乐艺术舞台上,各种形式的聲乐艺术得到了展现,各种艺术之间相互交流,我国当代声乐艺术融合了我国古代和西方的声乐艺术,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持续性发展。

四、现代声乐艺术兼具传统和时代的艺术特征

我国现代声乐艺术在十分广泛的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一定的展现,它界定了声乐艺术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概念上也具有相应的逻辑意义。声乐艺术的现代美学特征代表了人类社会思想的共同意识特征。结合历史发展的具体特点,基于以上观察角度,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它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正是因此,声乐艺术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上,脱离了概念性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社会进行反映,因此音乐被人们认为是极具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对社会的属性进行深刻的表现。随时代的进步,艺术追求也在相应的提升,只有将音乐、社会进行联系才能对音乐丰富的内涵实现进一步的挖掘。

在20世纪末这一时间段中,我国艺术文化思想变得的十分活跃,与此同时全球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各个国家在艺术领域中的交流合作在不断加强。我国的声乐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民族声乐的艺术发展也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紧追时代的步伐。民族声乐艺术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内容,并对多种艺术风格的演唱方式进行了学习,充分体现了美学价值。

五、小结

任何新事物都是对前一代的传承,并在当前的时代中成为积极的创造者,这样的传承会随着下一个时代的来临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我国的现代声乐已经有了繁荣的发展,在声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现代化的特征。现代声乐将西方唱法和我国的传统声乐唱法进行了融合,对中国风韵味实现了凸显,现代声乐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已经被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注释:

田昊.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分析[J].音乐时空,2015(14).

邹微.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D].杭州师范大学,2011.

汪琼.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14.

赵兰,潘珅.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3(2).

李媛媛.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作家,2014(20).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作者:孟妍

声乐艺术美学论文 篇3: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究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十分鲜明,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刻画得淋漓尽致。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旨在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为声乐艺术美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探究21世纪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创新的黄金时期,其美学特征愈加鲜明,一方面凝结着无数声乐艺术作家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集中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智慧与结晶。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的研究与探析,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和掌握民族声乐艺术的自然特性和美学特性,有利于传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科学转型和深度创新,其意义深远而重大。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阐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其内涵有所不同。从广义层面而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三类:一是戏曲演唱;二是曲艺说唱;三是民歌演唱。从狭义层面而言,所谓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实质上指的是符合新时期的民族声乐,也就是所谓的富有当代特色的民歌演唱,与传统的民族声乐存在必然关联,均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歌气息,其艺术审美理念完全一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但完全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元素,而且融入了西方艺术文化元素,其歌唱形式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稍有差异。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备两面特性,一方面拥有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气息;另一方面具备西方声乐艺术文化气息,可谓是两者的统一、集合体。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初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其活跃程度并不高。然而,儒家、道家等学派十分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并将其作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部分,由此将民族声乐艺术上升到了美学层面,从美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民族声乐艺术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1]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逐渐被显现出来,并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特征之一,从美学层面而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显得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性,并且与西方声乐艺术一脉相承,能够有机统一、结合起来。因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极其重要,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和保障。3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3.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美学作为研究人类意识、知觉和情感的一门多元化学科,声乐同样是洞察人类情绪的一门艺术学科,自古以来,二者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共同丰富着人类的情感世界。《乐记》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记载范本,部分内容阐述了音乐对人类情绪的影响作用,认为音乐是由人类根据自己的情绪所创作,也是反映人类情绪的一种主要工具。[2]音乐作为声乐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与诗词结合起来,实现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声乐艺术实质上就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情感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声乐艺术之所以魅力无限,正是由于其具备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声音;二是情感。前者即就是来自音乐中的声音,通过演唱者口中所传递出来的声音;后者就是音乐、歌曲中涵盖的复杂情感要素,包含了创作者的创作情绪和生活情感等。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同时拥有抒发情感、传递感情的作用,作为创作者抒发情感和传递感情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声乐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要素、复杂情绪融入其中,达到艺术美学的高度,观众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此刻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多元化的情感要素。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的深远影响,逐渐形成了声情、词情、曲情等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息息相关,极大丰富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手段,凝练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潜在的情感美学要素。3.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除了具备情感美学特征之外,还作为一种具备创造性美学特征的艺术综合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的矛盾斗争和方式转型过程中,逐渐积累起了创造性美学特征。也就是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始终处于创造过程。新世纪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发挥出了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方面在学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另一方面在创造新的民族声乐艺术。与此同时,在传承民族声乐艺术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声乐艺术,可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仅符合传统历史发展规律,而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造性美学特征的主要表现方式。首先,古为今用是当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作词、谱曲、歌唱过程中,完整继承传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固有特点,通过学习和借鉴传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精华思想和创作技巧,来丰富当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突出创造性美学特征;其次,洋为中用是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创作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特点,将西方国家和地区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中有用的东西拿出来,融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去,以此来丰富中国民族艺术创作手段,突出中国民族艺术创造性美学特征,最终实现与西方声乐艺术相接轨。3.3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性美学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然而,在走出国门,实现现代性美学特征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要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历史风格,符合中国当下基本国情和民族声乐艺术创作理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理念与创作技巧,坚持传统与借鉴齐头并进。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典范,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发展道路,在不忘本的基础上,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对待西方声乐艺术文化。唯有此,方可取得实质性的艺术创作成效,突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现代性美学特征。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已然成为国际民族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主力军。究其原因,取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鲜明的美学特征,充分提升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高度,呈现出了情感美学、创造性美学和现代性美学特征,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态势和国际声乐艺术创新轨迹。随着国际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革新,中国民族艺术在传承传统民族艺术创作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声乐艺术创作技巧,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方法,实现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最终有利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美学特征的集中体现。参考文献:[1]

刘暄.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04).[2]

赵燕.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探析[J].作家,2012.[3] 赵金霞.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作者:张惟

上一篇:钢材销售渠道论文下一篇:药品销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