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我国声乐艺术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们对于声乐艺术原有的表演形式有了新的探索,将形体表演不断融入到声乐表演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作者对于声乐艺术有了新的诠释,对表演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声乐表演不仅需要扎实稳固的声乐理论基础,对作品感情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演绎。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论文 篇1: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艺术

摘要 在声乐表演中,不仅需要依靠清晰动情的声音来表现艺术的情感,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形体动作来帮助艺术的表达。形体艺术如手势、面部表情能够展现出声乐表演的魅力,能够使声乐表演更加富有张力,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本文通过对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 艺术 形体艺术

为了在声乐表演中充分地表现出形体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应当加强对形体艺术的应用研究,使形体艺术能够在歌唱表演中表现自如,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结合形体艺术,能够有效地拉近声乐表演艺术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观众充分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音乐表演艺术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一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价值和意义

1 形体艺术的重要价值

对于声乐表演来说,不仅需要演唱的技巧,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表演艺术。通过利用形体艺术来表现声乐表演中的感情等,能够满足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传播艺术更加发达的今天,形体技术的表达也日益的重要。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使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声乐表演和形体艺术的关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现代的演唱会中演唱和形体表演更加密不可分。在声乐表演中添加形体艺术,能够使声乐作品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能够达到提升声乐表演的效果。如果一个歌唱家站在舞台的中央只进行歌唱而没有任何的表情动作,那么演出就会变得沉闷呆板。因此,在声乐表演中不仅要进行歌唱,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舞台表演,通过美好的声音和形神兼备的形体艺术使歌声更加的动人和传神。不同的形体语言能够恰当地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悲伤、喜悦、激动等,而且形体语言具有高度的直观性,能够快速地表达演唱者的感情。

2 形体艺术有利于人物形象的表达

形体艺术作为情感的外化性表现,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声乐表演中人物的性格、身份等。这种特点在歌剧表演中更加的突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特定的动作和行为,例如,对于青年人来说应当表现出青春和活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则步履蹒跚、弯腰驼背等。在声乐表演中通过人物形象之间的不同肢体动作,才能够使观众了解作品表达的涵义。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也受到了人物性格的影响,对于乐观开朗的人物来说其形体语言应当表现出洒脱大方的特点;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物性格,其形体语言也应当表现出稳重的特点。例如,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的表演中,歌曲的内在涵义就是为了表现出年轻阿里山姑娘豪爽、热情的性格,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干练的动作语言来进行配合。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项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应当和形体艺术进行搭配,同时进行,同时完成。形体艺术作为声乐表演中的辅助表达手段,在声乐表演开始之后表情和肢体动作也纷至而来。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重视声乐的音色、旋律等歌唱技术,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身体语言来强化其艺术美感,这样才能突出声乐表演的完整性。同时,形体艺术能够帮助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强化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

3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意义

在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应当和作品的旋律保持一致和协调性,使形体艺术和作品的内容能够有效的统一。舞台为声乐表演提供了平台,对于形体艺术的表达提供了外在的条件。特别是在歌剧表演中,演员的形体艺术不仅要符合声乐艺术的情境,同时也应当和其他演员的形体艺术保持一致。通过借助形体艺术的强大功能,表演者还可以和观众进行现场交流,从而帮助演员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表演的效果。演员和现场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提高现场的表演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舞台艺术的展示。适当的形体动作能够有效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例如,眼睛作为形体动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者可以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表达出作品的神韵,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和调动观众感情的艺术效果。形体艺术作为声乐表演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仅仅依靠歌声的力量来进行声乐表演是不充足、不完善的。

二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研究

1 加强形体艺术的训练工作

演唱者在应用形体艺术之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提高长久的练习,能够使表演者的身体形成某种协调性和艺术的灵感。形体语言的表达不是杂乱无章的,在表演的过程中追求其形体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而且随着音律的变化肢体动作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这可以通过表演者个人的身体细微动作表现出来。同时,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年龄、角色等,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形体动作,达到吸引观众的艺术效果。

形体动作的练习和学习是一个长久复杂性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中,其表现更加明显。首先,演唱者的站姿是形体训练的重点,当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时,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个人的站姿和面部的表情。一般来说表演者站在舞台的中央时,应当放松,保持自然的状态,眼睛平视着前方,然后双手自然下垂。这种站姿有利于声音的平衡,同时也有利于展现出表演者个人积极的精神面貌。只有保持良好的站姿,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艺术水平,特别发音的技巧受站姿的影响比较大。站姿也受到了音乐风格的影响,例如,在某些作品中需要通过形体语言来塑造和表现一种含蓄的意境;有的作品为了表现出人类生命力的张力,需要迅猛急速的动作。所以,内容和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其站姿也相应的不同。

对于表演者来说,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优雅的姿态,身体的各个部分应当自然协调,这样才有利于艺术的表达。在形体艺术的表达中,除了身体的姿态之外,最能够影响表演效果和观众注意力的当属于表演者的个人面部表情。表演者面部表情随着表演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作品比较欢乐时应当保持足够的微笑;作品比较悲怆时应当表现出悲伤或纠结。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是面部表情最为丰富的部分。在表演的过程中,歌唱者的心理变化和自身的感情,都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让眼睛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意蕴。微笑作为表演的基本表情,在微笑时也要自然随意,这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达到艺术表演的效果。在形体艺术的表达中,常见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动作是手的动作。其他动作的表现常常和手的动作联系在一起,例如,眼睛的动作也会随着手部的动作变化而变化。手的动作能够清晰快速地表达出个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做好手部动作的联系,使表演者能够将手部的动作和其他的动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反映在作品的关键点上。

正确的手部动作能够帮助表演者保持气息的连贯,从而有利于声乐表演艺术的表达。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在舞台中的动作比较固定,但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和观众进行互动,这就导致了表演者台位的变化。在过去的间奏或者前奏的过程中,如果表演者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就显得非常的呆板无趣,难以吸引观众的眼光。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和观众进行适当的互动,能够有效地点燃观众的热情,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在移动的过程中要保持步伐的自然、均匀,而且和音乐的节奏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舞台的表演效果。上下场也是形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观众留下最直接的印象和感受,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在出场的过程中要保持自然的神态,不要过于紧张而导致面部僵硬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应当保持稳健的步伐,给人以自然、自信的感觉。

2 形体艺术和声乐表演的统一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要正确地认识到音乐的内涵,包括音乐的时代背景和风格等。例如,对于古典音乐,主调音乐比较流行,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重音乐的严肃性表达,在音色和舞台动作中都不能过于夸张;对于浪漫音乐来说,其形式多样化而且也注重自我意识的表达,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形体艺术的魅力,敢于用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在应用形体技术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物形象的性格,不同作品人物的性格也不同,所以其音乐风格也大不相同。对于中国来说,各个民族之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这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结果。对于中国的民歌来说,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涵盖了中国的地方民歌和戏曲等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声乐表演艺术。其歌词不仅简洁有力,而且其情感也比较真挚朴实。在演唱民歌的过程中,要注重民族风格的把握,例如,对于长调来说,作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其节奏非常的自由宽大,其旋律则悠长而又曲折,在内容上则包含万物、丰富多彩。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突出表现蒙古民族的豪爽、辽阔的胸襟,使形体艺术和民族风格能够统一。

3 掌握适当的声乐表演风格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表演风格,例如,表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方法,再加上个人的音乐特征所形成的个人风格;还有一种在不同的演唱流派中所具有一致性的演唱风格。对于中国现代的声乐艺术表演风格来说,主要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和流行唱法等。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其强调发音的方法和技巧,唱法上比较严谨、科学,因此对表演者的形体语言要求其下巴自然放松、面部表情放开而且兴奋,肢体动作放松而且积极。民族唱法涵盖了中国民间民歌的唱法,是不同表演艺术的融合,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的每个手势或者眼神都可能代表了歌曲旋律或者歌词的意义,对于艺术效果的表达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流行唱法和其他的唱法相比较,其肢体语言更加自由开放,在肢体语言的选择上只要能够符合作品意境的需要和情感的表达就可以,没有固定的形体语言模式。原生态唱法作为中国民族的民间唱法,体现了不同民族自然、朴实的文化风格和气质,其音色也相对清脆、甘甜,富有感情色彩,在肢体语言的选择上比较自然,浑然天成。对于演唱者来说,进行表演是对歌曲的第二次创作,不仅要领会歌曲的内涵,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个人独特的歌唱能力和艺术魅力。这对于演唱者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肢体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能够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且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表演方式,最终成为个人的演唱风格,对于个人的艺术魅力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 结语

声乐表演需要通过形体艺术来表达作品的感情和内涵,从而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声乐表演不仅是舞台艺术,同时也需要和形体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声音、肢体、面部表情、眼神等动作的有效结合,使整个舞台能够充满艺术的张力和味道,使艺术表演能够生动形象。因此,在应用系统艺术的过程中,要加强形体动作的联系,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素质和修养,使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成为其中自然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当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掌握好形体动作的规律和连贯性,使形体艺术能够更好地衬托出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彭维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 宁馨锐:《对歌唱中形体语言内容的探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 安华文:《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戏剧之家》,2013年第7期。

[4] 班丽梅:《浅谈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音乐时空》,2013年第3期。

[5] 马玉:《论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5期。

(李艳红,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作者:李艳红

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论文 篇2: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语言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我国声乐艺术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们对于声乐艺术原有的表演形式有了新的探索,将形体表演不断融入到声乐表演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作者对于声乐艺术有了新的诠释,对表演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声乐表演不仅需要扎实稳固的声乐理论基础,对作品感情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演绎。本文将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语言作一探讨,希望有助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形体语言;探究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对于声乐表演赋予了新的表演形式,对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声乐艺术本身也是表演者通过对创作者歌曲的深入理解,用自身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表演的一种音乐形式,也因此要求,一位好的声乐艺术表演者是具备一定的声乐基础和形体语言基础的,声音表演和形体语言的融入,能够更加完善地将创作者的意蕴表现出来。

一、概述形体语言的特征以及作用

(一)形体语言的特征

形体语言也可称之为肢体语言,是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丰富准确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不同角色。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运用,是通过表演者自身的肢体动作与声音的融合,是表达声乐艺术情感的一种表演形式。

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语言,一般是通过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展现的,也就有了受众在鉴赏声乐表演时,通过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就能感受到声乐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表演者步伐节奏比较快,嘴角上扬,那么所传达的就是喜悦、欢快的情感。上文提到形体语言是演员的一门必须课程,也就足以说明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意义所在,只有经过专业的形体语言训练,才能通过自身的理解和领悟将之运用到声乐表演中去,更好地与声音表演相结合,将声乐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声乐艺术中的形体语言除了有专业的特点之外,更多的还是灵活。受众常常在观看声乐表演时,看到表演者五花八门、玲珑错杂的肢体动作,时而复杂,时而单一,在表演者的面部表情中,有时严肃、有时惊奇、有时欢快,这也就说明了形体语言的灵活多变。

(二)形体语言的作用

1.能够将声乐作品的情感更好地展现

情感是创作者赋予声乐作品的灵魂,也是表演者表演的核心。声乐表演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表演者的表演形式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形体语言更好地诠释了声乐作品的情感,通过面部的细微表情以及肢体动作,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助于表演者更好地发挥。

2.能够让声乐作品的表演更具美感

以往的声乐表演形式多以表演者的声音为主,在人们观看声乐表演时,也只能通过聆听鉴赏声乐作品的情感。形体语言在声乐表现形式中的运用,让声乐表演更具观赏性,由于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多用,因此在声乐表演中,还能拉近声乐作品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去。

3.能够让声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声乐艺术是创作者展现人物形象、情感、心理特征的一种音乐形式,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需要通过声乐表演而展现,这就需要形体语言的融入,能够将作品中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从而让观众更加立体化地感受声乐作品的人物形象。

二、形体语言的培训原则和表演要点

(一)形体语言的培训原则

1.要表达相同的情感

形体语言是声乐表演的一种形式,观众通过表演者的形体语言感受声乐作品的情感,因此,要求表演者要准确领悟声乐作品的情感,通过自身的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声乐作品展现的是一种情感,形体语言展现的是另一种情感,容易让观众难以分辨情感的真实性,所以形体语言要和声乐作品中的情感相同,便于观众的理解。

2.要和谐统一肢体语言

在观众观看声乐表演时,常常会出现感觉哪里有问题的现象,这主要原因在于表演者的形体语言不协调。形体语言最具鲜明的特点就是复杂多变,在一首声乐表演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体语言,因此表演者在表演中,一定要注意形体语言的协调性,更好地将声乐艺术展现给受众。

3.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要恰当

由于形体语言的多变性,在现实表演中,容易出现乱用、误用的现象,导致声乐表演失败。不同的形体语言所表现的情感存在差异,有时候一个微笑或是一个微笑的动作都会与声乐作品的情感出现误差,因此,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形体语言形式。

4.形体语言的展现要适度

在声乐表演中,除了形体语言外,还有歌唱和演奏,一般而言,声乐作品的表演是以歌唱和演奏为主,形体语言只是一种辅助形式,因此在声乐表演时,要注意形体语言所占的比例。如果在舞台上过多地展现形体语言,就会让声乐表演失去重心,导致三者比例不协调,最终影响整个声乐表演。

(二)形体语言的表演要点

1.手势和眼神的表演

手势和眼神的表演都是及其微小的表演动作,但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却是其他肢体动作不能替代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声乐作品所传达情感的领悟,手势的变化让声乐表演更具活力,所以表演者要注重眼神以及手势动作的运用。

2.面部表情的运用

人们的面部虽然比较复杂,但可以最直观地表达表演者的情感变化,不同的面部表情展现的情感完全不同,所以表演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树立声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身姿以及步伐的运用

身姿关系着声乐表演的形象美,而步伐是展现声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演者在表演时,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步伐动作是否与声乐作品相符合,同时,也注意身姿是否与声乐表演的场景符合。

三、加强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优化方式

(一)形体语言中手部动作的运用

手部动作是声乐表演形体语言中的一种,手部动作一般比较细微,在形体语言整体的表演中有点缀的作用,恰到好处地将手部动作运用到声乐表演中,能够对声乐表演的效果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反之,运用的不合理,则会画蛇添足,让整个声乐作品黯然失色。因此,在声乐作品形体语言的表演中,要着重注意表演者手部动作的合理性。此外,手部动作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手部动作还是与观众交流的桥梁,在一些声乐表演中,手部动作随着音乐的起伏伸张有度,观众也因此被引入声乐表演中,对于声乐表演的感染力有一定提升。

(二)形体语言中肢体动作的运用

形体语言中的肢体动作主要指的是表演者的四肢,是通过表演者的胳膊和腿部工作展现声乐作品。肢体动作在形体语言中占据主要表演地位,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也主要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在聲乐表演时,要求表演者自身充满自信,只有拥有强烈的自信心、挺拔的身姿,才能通过肢体动作将声乐作品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求表演者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自身有一个扎实稳固的动作基础,此外,表演者还要根据不同的声乐唱法对身体姿态进行适当地调整,为舞台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形体语言中面部动作的运用

面部动作也就是面部表情,是形体语言中另一个重要的语言形式。在声乐表演中,观众往往通过最直观的面部表情进行声乐作品的鉴赏,也就是说,表演者面部表情运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因此,要求表演者在形体语言的训练中,要注重面部表情的基本功训练,对不同情感的声乐作品赋予不同的面部表情,例如,人们的嘴角上扬是表现喜悦的情感动作,眉头紧锁是表现凝重的情感动作。表演者要合理地运用面部表情动作,促进声乐艺术更加形象地展现。

(四)声乐表演中舞台位置的变化

声乐表演展现的平台就是舞台,舞台是声乐表演的载体,缺少了舞台,声乐表演也就不复存在。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舞台位置的变化至关重要,它表明了声乐表演情感的变换,人物角色的变换,同时也关系着舞台表演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训练中,表演者也要注重舞台位置的变化,需要表演者能够使步伐配合表演的需求,在与其他表演者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有效地与观众互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作品的表演形式不只只是歌唱、演奏,还包括表演者的形体语言,虽然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只起辅助的作用,可却是其他表演形式无法替代的。表演者通过自身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手部姿势将领悟到的声乐作品情感展现给声乐鉴赏者,促进了受众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也强化了声乐作品的舞台展现。

参考文献

[1]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

[2]钱夏星.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语言及其培养[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21):32-33.

[3]阳利.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及其对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思璇(1994—),汉族,河北省容城县人,辽宁省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系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作者:李思璇

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论文 篇3: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语言及其培养

[摘要]形体语言不仅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恰当地使用形体语言也能够非常好地诠释音乐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当对演员各方面的基本功都有更为全面的培养锻炼,同时,也要把握形体语言训练时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形体语言;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钱夏星(1988—),女,江苏泰州人,扬州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

在优质的声乐表演中,演员往往具备非常好的形体基本功,能够恰当而灵活地应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诠释作品与表达人物,让整部作品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平时的形体语言的培养与训练中要更为合理与全面。

一、形体语言培养的内涵

形体动作训练不是压腿、踢腿、活动筋骨等一般性身体训练,它是形象创作前的身体准备。摸、爬、滚、打、拳术、舞蹈等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演员来说都是必要的、有益的,但这些并非是形体动作训练的目的。形体动作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声乐演员能够运用形体动作去刻画人物的能力。而运用形体动作刻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灵活可控和能传情达意的形体器官。要具有传神的眼神、听从创作意志支配的身躯、富有韵味的动作,以及准确传递内心信息的形体运动能力等,这些是塑造人物必备的形体动作基本功。

想要提升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语言质量与水平,就要切实提高演员的形体可塑性与形体表现力。首先,要矫正自己体态和动作中的习惯性弊病,改善体型、体态,使每一个人从自己特有的形体动作惯性中解放出来,消除这些塑造人物的障碍。其次,要全面提高专业形体素质的训练质量,扩大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肌肉工作能力,掌握排除自身多余紧张的放松技术,发展形体感觉、感知能力和形神统一的动作能力,这是专业基本功。一个演员应当重视自身修养,并应常年坚持专业基本功训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功力。此外,艺术作品的题材多样化,也向演员的形体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各种题材创作的需要,演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形体技能动作。适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特点的人物塑造,学习我国古代人物形体动作身段、步法、礼节和我国某些民族的、富有代表性的舞蹈,以丰富演员的形体素养。

二、声乐表演对形体语言的要求

(一) 对演唱姿势的要求

歌唱姿势对于声乐表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演唱姿势也是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的基础。最常见的演唱姿势有站姿和坐姿,二者间又分别存在一些具体要求。如果是采取站姿,女歌者应当采取丁字式站立姿势,演唱的时候头要正、颈要立、背要直、脚跟要实,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要求;男歌者则一般采取正步式的站姿,面部表情要保持松弛自然,整个人要直立挺拔。如果是坐姿则需要歌唱演员保持身体的端正,背部不能靠着椅背,要尽量保证身体的直立,双腿可以平放在地上,也可以自然交叉。坐姿一般见于声乐练习或者声乐学习中,在正式的声乐表演中这种姿势出现得比较少。

(二)对步法的要求

声乐表演在步法的要求上通常会参照所表演的人物的具体性格特征。如果是沉稳大方的人,在诠释这类人物时步法通常会均匀缓慢,步子也比较大;如果是开朗活泼的人物性格,在诠释这类人时步法通常更为灵活多样,时而走、时而停,步子时而大、时而小,这些呈现方式都比较合适。如果想表现人物焦急不安的心理,可以借助急促混乱的步伐来体现;如果想表现一个人的欣喜欢快,则可以用轻快明朗的步法来体现。步法的选择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上往往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声音表演者要善于控制与把握自己的步伐,进而更好地借助步伐来诠释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对手势的要求

手势不仅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声乐表演的形体语言,手势的有效控制也能够很好地起到表达情绪、渲染气氛的作用。常见的声乐表演的手势有“开”“合”“定”“引”“托”“错”这六种,不同的手势选择及手势间的搭配使用将能起到不同的情感表达与气氛渲染的作用。声乐演员首先要对曲目的特征及表演中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好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表演手势。同时,在手势选择时要确保动作舒展而准确,动作的幅度自然而适中,动作的表意清晰而明确。这不仅能够让手势起到更好的传情达意的作用,也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四)对神情的要求

声乐表演中除了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传达作品情感外,演员的神情对于曲目的刻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往往能够最为真实地传递情感,也是决定一个人的深情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声乐演员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将自己充分融入到作品中,让自己的神情能够高度与作品中人物的情绪相吻合。此外,应当善于借助眼神来传递情感,通过眼神交流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不仅能够让人物的刻画更为生动细腻,也能够更好地传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形体语言培养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与作品风格特征一致

在培养声乐表演者的形体语言上有一些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首先应当保障的便是形体语言应当和作品风格在特征上保持一直。形体语言是为表达作品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的,因此,演员所选用的肢体语言应当充分符合作品的风格特征,能够更好地传递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内涵,这样的肢体语言才是更为恰当的。想要做到这一点,在平时的形体语言训练中应当有意识地增强演员对作品风格的体验与感知能力。只有准确抓住音乐作品的风格才能够借助恰当的形体语言将其很好地诠释出来。

(二)姿势稳定,协调统一

保持姿势稳定,眼神、面部表情的配合与协调在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前者是为了保证发声中气息的储存与支持,并且能够保障共鸣的稳定协调而提出的,后者的提出则是为了增强声乐表演的说服力,能够让肢体语言的辅助使得作品的呈现更有感染力。

(三)形体语言要适度

保持形体语言的适度性也很重要,这同样是形体语言在培养时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声乐表演者在诠释作品风格或者人物时往往倾向于将一些情感夸大,在肢体语言上也会非常夸张、不自然,这种表演方法其实并不可取。形体语言只是声乐表演中的辅助手段,它不应当占据主导地位,演员应当意识到这一点,透过自然而适度的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作品的特征。

(四)把握好肢体语言与歌唱之间的比例关系

虽然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取代歌唱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由肢体动作取代了歌唱,那么声乐艺术也就不称其为声乐艺术。所以,演员要充分把握这一点,要处理好歌唱与形体语言间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够让作品更好地得以呈现。

总之,形体语言不仅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恰当地使用形体语言也能够非常好地诠释音乐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当对于演员的各方面基本功都有更为全面的培养锻炼,同时,也要把握形体语言训练时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让形体语言更好的辅助声乐表演。

参考文献:

[1] 宋吟.形体语言在歌唱表演中的美学意义[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 宁馨锐.对歌唱中形体语言内容的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艺术学院,2010.

[3] 王夏.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术学院,2009.

[4] 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5.

作者:钱夏星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论文